旅游民俗学论文-史维超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旅游与文化的形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之一。
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与特点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预或者观察当地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手工艺制作等文化体验活动,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其特点包括真实性、互动性、体验性和可持续性。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 全球范围内的民俗旅游发展概况民俗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民俗旅游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发展。
2. 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状况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的国家,民俗旅游在其旅游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各地区通过挖掘和保护本土的民俗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
四、民俗旅游的影响因素1. 文化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同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民俗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2. 经济因素民俗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和居民收入水平。
同时,民俗旅游也需要一定的投资和市场需求来支撑。
3. 政策因素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对民俗旅游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强对民俗旅游的管理和保护。
五、民俗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1. 体验式旅游的兴起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不断增长,民俗旅游作为一种能够提供丰富体验的旅游形式将会得到更多关注和发展。
2. 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出民俗旅游可以通过开辟和推出与当地文化相关的创意产品,如手工艺品、文化衍生品等,来吸引更多游客和提高旅游收益。
3. 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在民俗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论文
民俗文化旅游论文在民俗文化旅游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民俗文化旅游将传统的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让游客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从而增加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本论文将探讨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1.促进文化传承:通过民俗文化旅游,传统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游客可以亲身参与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等,了解和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能够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促进经济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仅能够吸引游客,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酒店、餐饮、手工艺品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也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丰富旅游产品:通过民俗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传统的民俗文化为旅游景区提供了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这不仅能够提升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二、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目前,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云南的泸水、贵州的黄果树等,都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一些传统的节日、庙会等也成为了民俗文化旅游的热点。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管理混乱、商业化程度过高、传统文化的保护不够等。
三、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1.加强景区管理: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民俗文化,需要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和规划。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保护好景区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遗产,同时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2.提高旅游设施建设:对于一些民俗文化旅游景区而言,提高旅游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增加停车场、卫生间、休息区等,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舒适度。
同时,加大投入,提高旅游设施的品质和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旅游与文化的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于当地经济和文化的积极影响,为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与特点1. 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游客以了解和体验当地民俗文化为目的,参预到民俗活动中,感受当地风情和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
2. 民俗旅游的特点(1)文化体验性:民俗旅游注重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使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世情和传统文化。
(2)可持续性:民俗旅游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地域性:民俗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密切相关,每一个地区的民俗旅游都有其独特性。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 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民俗旅游景区的增加: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民俗旅游景区在国内涌现,吸引了大量游客。
(2)民俗旅游产品的丰富:各地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对于文化体验的需求。
(3)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民俗旅游产业链逐渐完善,从景区开辟、旅行社运营到民俗手工艺品销售,形成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2. 国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民俗旅游的国际交流:各国之间开展了民俗旅游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民俗旅游的全球化发展。
(2)民俗旅游的跨文化体验:游客可以通过民俗旅游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增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四、民俗旅游的影响因素1. 文化因素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民俗活动的举办和传承对于民俗旅游的吸引力至关重要。
2. 经济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3. 政策因素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对于民俗旅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民俗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民俗旅游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积极影响1. 经济影响(1)旅游消费的增加:民俗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旅游消费的增加,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1]
【摘要】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法)分析了南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劣势、机会以及威胁,从而认识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明白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对拓展南宁旅游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SWOT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
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
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2003年,广西制定了迈向旅游先进省区的发展规划,横县、上林、马山、隆安、宾阳五县划归南宁,南宁市也提出了“把南宁市建设成富有壮民族特色、南国园林化、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南宁民俗旅游资源的了解和分析,加快民俗旅游的产品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1 旅游开发优势(S)1.1 南宁的区位优势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
南宁具有“两近两沿”的特点。
“两近”:一是近海,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远的也就204公里;二是近边,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不超过230公里。
“两沿”:一是沿线,湘桂、黔桂、黎湛和南昆铁路在南宁交汇,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是珠江的干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后,1000吨级内河船舶可以从南宁直达港澳。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探讨了民俗旅游对地方经济、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分析了民俗旅游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影响。
本文还提出了民俗旅游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
关键词:民俗旅游、地方经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俗旅游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民俗旅游不仅可以满足游客对于体验地方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
一、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与当地居民的传统活动、欣赏民俗表演、品尝地方美食等方式,体验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旅游形式。
民俗旅游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体验:民俗旅游注重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体验,通过参与各种传统活动,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2. 互动参与:民俗旅游鼓励游客积极参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与居民互动交流,增强游客与当地社区的联系。
3. 可持续发展:民俗旅游强调对当地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确保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长期贡献。
二、民俗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民俗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机会:民俗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制作和旅游服务等领域,增加了居民的收入来源。
2. 经济增长: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逐渐增加,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增长。
3. 产业链扩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扩展,如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和民宿等,进一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民俗旅游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民俗旅游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文化保护:民俗旅游的发展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对民间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的推广,使当地居民更加重视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
它不仅可以满足游客对于地方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 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游客前往特定地区,体验和参与当地的传统民俗活动,包括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表演、手工艺制作等。
它与传统旅游相比,更加注重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体验,强调文化交流和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2. 民俗旅游的特点(1)文化体验:民俗旅游注重游客对于当地文化的体验,通过参与民俗活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2)互动性:民俗旅游强调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游客可以与居民一起参与民俗活动,亲身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3)可持续性:民俗旅游注重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通过旅游的方式促进当地文化的传统和发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 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景区开发:许多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通过开发民俗村、民俗节庆等形式,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2)产品创新:旅游企业不断开发新的民俗旅游产品,结合当地的民俗资源,推出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活动。
(3)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俗旅游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国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文化交流:国际民俗旅游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2)经济贡献:民俗旅游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发展。
(3)旅游品牌: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民俗旅游的发展,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
四、民俗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1. 就业机会:民俗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导游、民俗演员、手工艺品制作等。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定义、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本文发现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然而,民俗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商业化、文化冲突等。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文化体验的需求,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因此,研究民俗旅游的发展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预或者观察地方民俗活动、传统节日等,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旅游形式。
它强调的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而非简单的观光。
3. 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目前,民俗旅游在许多地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例如,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同时,一些国际旅游目的地也将民俗旅游作为其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份。
4. 影响民俗旅游发展的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当地社区的参预和游客需求的变化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提供资金和资源保障,促进民俗旅游的发展。
当地社区的参预可以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而游客需求的变化则决定了民俗旅游产品的开辟方向和市场需求。
5. 民俗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首先,民俗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民俗旅游可以促进当地商品和服务的销售,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民俗旅游还可以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升当地的旅游环境。
6. 民俗旅游对地方文化的影响民俗旅游对地方文化的影响是双向的。
一方面,民俗旅游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引言概述: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体验性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爱慕。
本文将从民俗旅游的定义、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挑战和发展前景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1 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和参预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节庆、手工艺等民俗元素,以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风貌和生活方式的旅游方式。
1.2 民俗旅游的特点:民俗旅游具有文化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参预当地的传统活动,增加旅游的乐趣和意义。
1.3 民俗旅游的价值:民俗旅游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2.1 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资源,如西南少数民族的火把节、东北的冰雪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欣赏,民俗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
2.2 国际民俗旅游的发展:国际上,民俗旅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如巴西的狂欢节、日本的祭祀活动等,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2.3 民俗旅游的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文化认同和体验旅游的追求,民俗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游客对于真实、独特、有趣的旅游体验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三、民俗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3.1 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民俗旅游的发展需要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加强对传统技艺、节庆活动等的传承和培养,保持其独特性和原汁原味。
3.2 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民俗旅游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完善,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3.3 政策和法规的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民俗旅游的政策和法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强对民俗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民俗旅游的整体水平。
四、民俗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4.1 商业化倾向的影响:一些地方在发展民俗旅游时过于商业化,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真实性的追求,可能导致民俗旅游失去其独特性和吸引力。
论文化产业与满族民俗旅游经济发展
论文化产业与满族民俗旅游经济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史 祎/ 文文化产业的理念提出为满族民俗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新要求。
从国家战略层面,新兴的文化产业将作为支柱型产业可持续发展。
自然,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迅猛趋势,已经展示出其作为支柱型产业强大的生命力。
文化产业的理论和实践自然十分值得满族民俗旅游的发展理论的借鉴。
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将会成为新型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极具发展前景。
文化产业 满族民俗 旅游引言民俗旅游是依托民族文化为根本的文化景观。
在民族性格展示的同时,也渗透出为谋生存、求发展的民族精神。
在民俗旅游过程中游客通过身临其境的游览,在五种感官上享受的同时,更能直观感受民族文化带来的精神满足。
减少心理上对不同文化的排斥,是民俗旅游最核心的特质。
纵然同属旅游范畴,但民俗旅游能使得游客更轻松、更自然、更包容地接受不同民族文化的信息。
这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标志着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作为服务性产品营销已经成为新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
而就文化本事而言,已经由自身原有的领域,跨越到经济领域,并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能量,成为又一种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生产力进步的动力引擎。
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就是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与文化的含量和文化附加值高量度的融合。
所以文化产业势必对民俗旅游的发展起到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民俗文化旅游常见的开发通常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为建筑模式:满族地区有很多有纪念意义的博物馆以及历史悠久的各种村庄、房屋建筑,其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种模式是民俗习惯模式:满族人民拥有各式各样的节日、习俗,以及与众不同的婚嫁仪式、宗教信仰,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种模式是历史模式:比如满族的八大碗、清宫御膳房,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满族特有的历史文化遗存,游客慕名而来,只求能有幸一瞥。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小觑的国际影响力。
彰显强大的生命力文化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使其介入满族民俗旅游业的发展之中必将打破满族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瓶颈。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本文对民俗旅游的概念、特点和意义进行了阐述。
同时,分析了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本文对未来民俗旅游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挑战与机遇、发展趋势1. 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了旅游与文化的形式,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民俗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门领域。
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民俗旅游的概念与特点2.1 概念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和参预民俗活动,了解和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旅游方式。
它强调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满足游客对于文化体验的需求。
2.2 特点(1)文化体验:民俗旅游注重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体验,通过参预民俗活动,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
(2)互动性:民俗旅游鼓励游客参预其中,与当地居民进行互动,增进交流和理解。
(3)可持续性:民俗旅游强调对当地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3.1 国内发展现状我国拥有丰富的民俗资源,各地区纷纷开展民俗旅游项目。
例如,云南的泼水节、四川的川剧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和参预。
同时,一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也成为当地旅游的亮点,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3.2 国际发展现状民俗旅游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例如,日本的祭祀活动、印度的民间舞蹈等,成为各国游客了解当地文化的窗口。
同时,一些国际组织和旅游机构也积极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影响民俗旅游发展的因素4.1 文化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
当地丰富的民俗资源和传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进行分析,本文阐述了民俗旅游对地方经济、文化传承和社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民俗旅游案例的研究,总结了民俗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民俗旅游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包括政府支持、文化保护、市场推广和社区参与等方面。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关键词: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发展趋势,案例研究,策略建议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旅游和文化传承的形式,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通过对国内外民俗旅游案例的研究,总结民俗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为相关部门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章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2.1 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与或观赏地方传统文化活动,了解并体验当地风俗、习惯、节日等民俗文化的旅游形式。
它强调旅游与文化的结合,通过体验和参与,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2.2 民俗旅游的特点民俗旅游具有以下特点:(1) 文化传承性:民俗旅游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互动性:民俗旅游注重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交流,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3) 多样性:民俗旅游形式多样,包括民俗节日、民俗表演、民俗手工艺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 可持续性:民俗旅游注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的发展[摘要]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
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民俗,而且是以地方性或民族性为标志的民情风俗。
民俗旅游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平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生活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具有宜感受,宜识解,宜参与的特点,以使游人能很快进入氛围,并将身心融入其中;民俗旅游的核心内容为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一、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民俗旅游范畴广泛,近年各地根据当地不同的民间文化习俗、历史文化特点而推出了不同的民俗旅游项目。
民俗旅游首先要民俗气氛浓厚,如山东传统的民俗节目有大秧歌、抬花轿、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等。
其次民俗旅游离不开民间工艺品,如刺绣、剪纸、年画等。
再次是历史文化习俗,如农业生产生活、家庭礼仪、衣食住行、节庆等古老的民俗事项。
民俗游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
目前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
从广意来讲,旅游实际就是民俗旅游,民俗和旅游是文化与生活的复合体。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才可能亲身体验和触摸到旅游地民众生活事项,体会到当地的民俗事项,体会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的方式和、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在未来不久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也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能把握好并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是提高我国旅游品位的关键所在。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前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通过对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进行阐述,明确了民俗旅游的概念和意义。
然后,通过对国内外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了民俗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通过对民俗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了促进民俗旅游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最后,展望了民俗旅游发展的未来,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民俗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策略与措施、未来展望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文化、旅游和经济的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体验的需求增加,民俗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民俗旅游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1.2 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前景,为促进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第二章民俗旅游的定义与特点2.1 民俗旅游的概念对民俗旅游的定义进行阐述,明确其涵义和范围。
2.2 民俗旅游的特点分析民俗旅游的特点,包括文化性、体验性、互动性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民俗旅游发展现状3.1 国内民俗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对国内各地民俗旅游资源的调研和分析,总结国内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3.2 国际民俗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对国际上一些典型的民俗旅游目的地的调研和分析,总结国际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第四章民俗旅游发展问题与挑战4.1 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分析民俗旅游发展中文化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探讨如何在保护文化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
4.2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探讨如何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3 旅游服务质量与提升的需求分析民俗旅游发展中旅游服务质量与提升的需求,提出改进服务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第五章促进民俗旅游发展的策略与措施5.1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提出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的策略和措施,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并分析其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民俗旅游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本文对民俗旅游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民俗旅游对于地方经济的促进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民俗旅游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最大化的效益。
关键词:民俗旅游,地方经济,文化保护,发展策略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了旅游和文化的形式,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它不仅可以提供给游客独特的旅游体验,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保护。
因此,研究民俗旅游的发展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和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来获取旅游体验和文化认同感的一种旅游形式。
它强调的是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文化交流,通过参与民俗活动和体验民俗文化,使游客更加了解和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
民俗旅游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体验:民俗旅游注重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体验和认同,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使游客更加亲近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2. 互动交流:民俗旅游强调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交流,通过与居民的互动,使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3. 文化保护:民俗旅游对于当地文化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民俗旅游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相关数据和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1. 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民俗旅游需要提供更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例如,可以开展民俗文化体验活动、民俗手工艺品制作等。
2. 融合创新的发展模式:民俗旅游需要与其他旅游形式进行融合创新,开展特色旅游产品和活动。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引言概述: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俗活动,从而增进对当地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当今社会,民俗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热中的旅游方式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民俗旅游的现状1.1 旅游目的地多样性民俗旅游的目的地多样性是其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体验。
例如,中国的春节庙会、西班牙的圣诞节巡游等,都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旅游活动。
1.2 体验式旅游的兴起近年来,体验式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新趋势,而民俗旅游正是体验式旅游的重要组成部份。
游客通过参预当地的传统活动、品尝当地的美食、穿戴传统服饰等方式,深度融入当地文化,获得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1.3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民俗旅游的兴起,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为了满足游客对于民俗旅游的需求,当地社区和组织积极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例如举办传统舞蹈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二、民俗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2.1 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民俗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民俗旅游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提供资金支持、制定保护传统文化的政策等。
2.2 地方社区的积极参预地方社区的积极参预是民俗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方社区可以通过组织民俗活动、提供民俗体验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从而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
2.3 游客需求的变化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独特、故意义的旅游体验。
民俗旅游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因此游客对民俗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也推动了其发展。
三、民俗旅游发展的未来趋势3.1 文化创意与民俗旅游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将文化创意与民俗旅游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多独特、有趣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是指以民俗文化为核心,结合旅游活动,以传承和展示地方特色文化为目的的旅游形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的追求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民俗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性、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民俗旅游的重要性1. 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民俗旅游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亲身参预民俗文化的传统活动,了解地方的历史、风俗和传统习俗,从而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旅游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多产业联动的产业,民俗旅游的兴起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同时,民俗旅游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民俗旅游的现状1. 民俗旅游资源的丰富性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比如,西南地区的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江南水乡的古镇拥有独特的建造风格和传统手工艺品。
2. 民俗旅游的发展潜力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的需求增加,民俗旅游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参预民俗旅游活动,体验地方文化,这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民俗旅游面临的挑战1. 商业化倾向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一些地方开始将民俗文化商业化,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原本纯粹的民俗文化失去其真实性和独特性,影响游客的体验。
2. 缺乏专业人材民俗旅游需要专业人材的支持,包括民俗文化研究专家、旅游规划师等。
然而,目前对于民俗旅游专业人材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五、民俗旅游发展策略1. 加强保护和传承政府应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可以通过设立民俗文化展示馆、开展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向游客展示地方的民俗文化。
2. 提高服务质量民俗旅游的成功与否与服务质量密切相关。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了旅游和文化的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旅游体验的需求,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为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民俗旅游的概念及特点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预民俗活动、体验民俗文化等方式来感受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体验:民俗旅游注重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体验,通过参预民俗活动、品尝传统美食、欣赏民俗表演等方式来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2. 互动参预:民俗旅游强调游客的参预性,鼓励游客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共同参预民俗活动,增进相互的了解与友谊。
3. 传统保护:民俗旅游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具有保护和传承的作用,通过吸引游客的关注和参预,促进传统文化的传统和发展。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 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民俗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民俗旅游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辟和推广。
2. 中国的发展情况: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民俗旅游在中国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丽江古城、西递、黄山等地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民俗旅游目的地。
3. 影响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支持、旅游基础设施、文化传承等。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是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民俗旅游的影响因素1. 文化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习俗等。
这些文化因素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2. 经济因素:民俗旅游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能够带动当地的旅游业、餐饮业、手工艺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3. 社会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也会对当地社会产生影响,包括社会文化的传承、社会和谐的促进、社区发展的推动等。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旅游与文化的形式,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本论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和参与当地民间传统活动、风俗习惯以及民俗文化表演等方式,来感受和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民间传统的旅游活动。
其特点包括文化性、互动性、体验性和可持续性等。
三、民俗旅游发展现状1. 国内民俗旅游发展概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民俗旅游业在过去十年中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活动。
例如,云南的泼水节、四川的藏族射箭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
2. 国际民俗旅游发展概况国际上,民俗旅游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巴厘岛的庙会、墨西哥的日死者节等,成为了各国游客热衷的旅游目的地。
四、民俗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1. 经济因素民俗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和推动。
例如,政府的扶持政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投资等都是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文化因素民俗旅游的核心是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当地的民俗文化底蕴和传统活动对吸引游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交通因素交通的便利性对民俗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五、民俗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1. 带动就业民俗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导游、演员、手工艺品制作等。
这些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旅游的兴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这些产业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六、民俗旅游对地方文化的影响1. 传承和保护民俗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游客的参与和关注使得当地居民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 文化交流与融合民俗旅游为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
游客通过参与当地的传统活动,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异同,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
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
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复兴,但另一方面也给民俗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并找出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方法,对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研究现状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1 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
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
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
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度,从而研究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心理熟悉,以及傣族歌舞各要素对游客真实性体验的影响。
1.2 旅游对当地的影响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学者开始研究旅游社会影响,并对此有高度的重视,有关研究论文不断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湘西侗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07旅游管理3班 0768020101 史维超摘要民族,是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而民俗,不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这个民族的文化最普遍、最清晰的显性反应。
民俗,作为民族文化在日常生活里的体现,既不可能在一年半载形成,也不可能在两家三家流传。
它既是全民族的,又是每个人的;既是各个时代的,又是每一代的。
这就决定了风俗的承传性和大众性。
侗族是我国一个特别的少数民族,是我们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一员”。
侗族的很多民俗风情后来成为了宝贵的非物质遗产,例如侗族独一无二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天成的侗族大歌,它是由侗族地区的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和声音乐,而且是复调式的,“众低独高”,绝无仅有。
故而侗族地区也被人称之为“歌的海洋”。
现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文化正在流失,而民俗这样的并非高雅的普通大众的文化,正随着使用和理解它的人的减少而逐渐消亡,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的文明。
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侗族的民俗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与落后的部分进行对比,,并结合旅游规划开发的理论,重点谈湘西地区侗族民俗文化抢救性的保护与可持续的开发。
关键词:湘西;侗族;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1民俗文化的概念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1] 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等。
现代社会在民俗文化领域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有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比“民俗”、“民间文化”的概念包含的内容要丰富,要宽泛。
我认为并非如此。
相反“民俗”和“民间文化”的研究对象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广。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民俗学研究的不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还包括了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都是民俗学研究的对象。
这样的看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文化多样性宣言》的精神并不矛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言》提及口头及非物质遗产的定义:“口头及非物质遗产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认同感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它方式口头相传。
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它艺术。
除此之外,还包括传统形式的联络和信息”。
[2]由此可以看出,“民俗”或者说“民间文化”远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宽泛。
2湘西侗族的民俗文化现状2.1好的方面2.1.1独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习惯"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是侗族的规矩。
特色菜有泥鳅拱豆腐、腌制香酸鱼等。
侗族食俗丰富多彩,饮食上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叫“侗不离酸”。
意识就是说侗家的饮食习惯偏爱酸味的东西,像上面所示的香酸鱼,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侗乡蕨粑是天然野生蕨根淀粉精制而成,含丰富的微量元素,食用对身体很有好处。
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
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
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风雨桥是侗家人的特色建筑,它将建筑艺术、交通要道与市集结合在一起,风雨桥上不但人来货往,雨天可以避雨,平时赶集的人也会将自己的货拉到风雨桥上卖别具一格。
风雨桥是石墩木桥,长廊桥道,桥亭重瓴联阁,雄伟壮丽,以三江县的程阳桥最负盛名,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
2.1.2丰富的民俗旅游节庆“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
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
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
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
“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
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
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3]2.1.3精彩纷呈的民间歌舞芦笙芦笙是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一种多管乐器,由民间艺人手工制作,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构成。
芦笙音色明亮浑厚,男女均可吹奏。
劳动之余或婚嫁喜庆之日,侗族同胞都要吹奏芦笙和跳芦笙舞,以示庆贺。
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
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
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
;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诗歌歌词多以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习惯法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
以《珠郎娘嫫》、《莽岁》、《三郎五妹》等流传最广。
音乐曲调既多又美。
一领众和、多声合唱的“大歌”声音宏亮,气势磅礴,节奏自由。
琵琶歌,因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侗语称ki212,俗称牛罢腿)伴奏而得名[3],曲调欢快流畅,为侗族所特有。
民间的故事传说,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表现手法富于浪漫性,体现了侗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追求光明、战胜邪恶的善良愿望。
侗族民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舞龙、舞狮等。
“哆耶”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或男或女,彼此互相牵手搭肩,围成圆圈,边走边唱。
芦笙舞是由舞者吹奏芦笙边吹边舞的集体舞蹈。
[3]2.1存在的问题2.2.1产品缺乏创新从目前的各侗族地区文化的已有产品来看,雷同现象比较严重,创新产品比较少,例如“上刀山、下油锅”的傩戏表演,各地争相模仿,甚至已经超出了侗家的范围。
而各家私营老板为利益而引起恶性竞争,更加剧了产品的恶化。
2.2.2产品开发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一个产品是否具有产业规模,是要看它对其他与其相关产业的关联影响的强弱。
产品的产业规模越大,其对相关其他行业产品的影响力也就相应的越强。
侗族民俗文化为内容开发的旅游产品,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好奇心,甚至把民俗文化中的一些糟粕也作为产品向游客推荐,我认为这是十分有害的。
它不仅影响了有益的产品发展,还会产生对游客的错误导向。
例如,侗家和苗家的蛊、巫术,一直是使人感觉神秘的元素,但同时,他也给游客传达了一个信息,侗家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是要害人命的。
2.2.3目标市场狭窄从已有的市场来看,首先,客源大多处于不饱满的状态甚至个别地方收不抵支,亏损运营。
如通道侗族村落跳歌会场可容纳800多人,票价120元/张。
黄金时间客人基本坐满,其他时间段每晚在200-300人左右,甚至还有几十人的情况。
其次,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使得客源市场限制在很小的范围里。
2.2.4缺乏专业知识的人才进行开发由于湘西属于偏远山区,本来就缺乏旅游管理的人才,既是是公司化管理企业也面临着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更不要说个体经营了。
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和缺乏专业人员的培训与指导,当前的侗民俗文化产品的生产大多是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根本没有形成产品的规模效应,不适应市场化进程,在学术研究上,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4] 3湘西侗族的民俗文化保护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
如此看来,民俗风情旅游不仅仅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且也已经成为满足西方人想像、“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
然而,现在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越来越仪式化了。
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生活状态。
3.1民俗习惯失真湘西侗族地区大多属于欠发达地区或“老少边穷”地区,与外部世界交往少,生活相对封闭因此独特的族群记忆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
然而,随着民族旅游的开发,异族异地文化的引入,在经济上相对落后和文化稳定性不强的少数族群记忆逐渐被淡化、同化甚至消亡。
很多原本不属于侗族的民俗习惯逐渐开始产生、发展并持续占据了侗家人的生活主导地位。
例如,很多侗家人开始穿着汉族的服装,而自己本族的传统服饰只有在节假日才拿出来穿,甚至有的侗家人家里都很难再找到独具民族风格的服饰。
民俗习惯和民俗文化本来就是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一个东西。
要保护真正的民俗习惯,得去伪存真,萃取精华,还要通过常年的努力。
而民族融合的进程却是势不可挡无能为力的,因为我们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3.2民俗文化传统开发过于商品化这是目前民族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就是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民俗文化,把独特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和组织并出售给旅游者。
甚至有的地方在发展民族旅游过程中, 民俗文化被过度商品化,所有民俗现象都被纳入商品化范畴当中。
但在实际的旅游中,一些商品化的行为使原本美好的民俗传统荡然无存。
原本合拢宴和侗族大歌是当寨子里有贵客到来的时候,用来表示友好、热情好客的礼节,可是当它们被政府和企业开发出来以后变成只要是游人到来就摆合拢宴,唱侗族大歌,热情好客的品质被追逐高利润的私心所污染。
我们在开发民俗文化传统的过程中,应当适当考虑是否符合其原有的意义,会否改变民俗文化的美好本质。
如果一味追求高额利润,我认为倒不如,保持原有的未被开发的状态来得单纯和实在。
3.3民俗文化开发的庸俗化和价值观的改变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缺乏科学把握,导致民俗文化庸俗化。
侗族人喜欢唱歌。
其曲调与汉族颇有不同,极富少数民族特点。
一些地区为满足汉族为主体的旅游者消费需求,把歌词曲调进行包装,拿到市场上去展示,因为市场的“交易性质”,使得民俗文化传统因为庸俗化而失去它本身的魅力。
价值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
敦厚淳朴的民风,也是民族地区对游客的吸引力之所在。
但是,随着旅游的开发,受外来风气影响,一些湘西侗族地区族民众的价值观被同化,出现了明显的退化现象。
商品意识和货币概念渐渐深入人心。
大量事实表明,民族旅游开发很容易导致某些优良传统和价值观的蜕变[5]。
这是民俗文化的过度商品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我相信只要民俗文化在开发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好本质的特色,保护好精华的内容,这些负面的影响会在不远的将来逐渐从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淡化。
4湘西侗族的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开发4.1订立民俗文化开发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优化投资环境政府应根据开发旅游,规划先行的原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强化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