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风雨(李商隐)教案

风雨(李商隐)教案

风雨(李商隐)教案风雨(李商隐)教案教案名称:风雨(李商隐)教案适用对象:初中语文教师教案字数:1500字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分析李商隐的诗歌《风雨》;2. 掌握该诗的基本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3. 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分析《风雨》这首诗的语言和表达技巧;2. 分析诗人情感表达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内容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婉约清丽、感人肺腑而著称。

本教案将重点研究他的一首诗——《风雨》。

《风雨》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诗人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感受,抒发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和对人生的痛苦与困惑。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课堂图片或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风雨的联想;2. 引发学生讨论,探讨风雨给人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风雨》;2. 学生独立思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分组讨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4.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第三步:分析与解读(20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诗中的“风雨”象征着什么?诗人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2. 导引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声音、节奏和意象,理解诗歌语言的美感和思想内涵;3. 解读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如何加强了诗歌的含义和表现力。

第四步:情感体验(15分钟)1. 学生进行创作活动,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受写一首类似风格的诗歌;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诗歌创作成果。

第五步:延伸拓展(20分钟)1. 让学生选择其他李商隐的作品进行阅读,加深对他的理解;2. 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读后感,互相交流、讨论;3. 辅导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对学习李商隐诗歌的体会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六步:综合评价(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参与程度、作品质量和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2. 学生自评和互评。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李商隐的《风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风雨》优秀教案

《风雨》优秀教案

《风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风雨》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对风雨的感受。

2.揭示课题,板书《风雨》。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

2.指名学生回答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作者对风雨的描绘。

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第二段,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2.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第四段,体会作者的人生观。

三、写作特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特色,交流心得。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感悟。

2.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面对风雨。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交流心得。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感悟。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2.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课文背诵1.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

2.指名学生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三、课后作业讲解1.教师讲解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感受,提出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风雨》教案

《风雨》教案

《风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重点生字词,积累写景名句。

2.朗读课文,疏理文章内容。

3.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我给大家第一次上课,希望这节课我们都能够在精彩的语文世界中有所收获,好吗上课之前,老师问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画画吗?(学生回答)那么我假如让你画一条清澈的小河,你是打算怎么画呢?(学生答,水底小鱼,岸上树倒影……)看来大家非常聪明啊,一不小心就用上了文学上常用的写作手法: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今天,我们学习贾平凹的《风雨》,文中未出现一个“风”字、一个“雨”字,却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狂风骤雨的来临。

(板书课题:风雨)二、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三、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生字、作者资料(这部分是由学生展示完成).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偌大刹那栅栏蜷曲倏忽攀附屋檐参考答案ruòchàzhàquán sh ū。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一格。

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

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等曾多次获得文学大奖。

贾平凹他的散文作品不但内容包含着对生活的独到领悟,充满着真挚感情和真知灼见,容入着深广的时代情思,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显得笔调灵活、通脱自然、极富变化。

附:我的小传: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顺通;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崛。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风雨》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风雨》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风雨》教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风雨》教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学习重难点】学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资料准备】1.走近作家作品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2 .题目解读汉乐府《古歌》云: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贾平凹先生于1982年秋写于宝鸡的这篇《风雨》,正是秋风秋雨瑟瑟而来的精彩写照。

【学习过程】预习检测 1. 给加点字注音。

偌大()刹那()蜷曲()屋檐()疏忽( )锥形()2.解释词语偌大:刹那:疏忽:一、课前预习,感知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想一想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2.本文是一篇写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二、课堂自学部分1.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

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找出描写的句子。

2.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

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4.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风雨》教案

《风雨》教案

《风雨》
重庆第二十三中学校张建英
教学目标:
1、识记“偌大蜷曲倏忽模样葡萄蔓撩起槐树栅栏刹那锥形”的音和
形。

2、朗读课文,借助精妙的用词、适宜的修辞,品读优美精彩的语言,体会语言的准确
和生动。

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反思:本堂课围绕“如何品味优美语言”这一目标,设计了三个活动。

导入环节是学生的预习精彩展示,既导入了本课,又带领同学们熟悉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在两个主要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发言积极,回答问题有自己的个性,这可能与宽松的学习氛围的营造有关。

所以活动场的营造很重要。

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我提供了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活动都有相应的例子,引导同学们的思考。

不足之处在于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述的同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另外,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欠思考,有点形式化。

但又认为班级没有进行合作学习方面的培训下,进行这样的好朋友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最为适合的。

还有就是对学情不是很了解,估计有的同学能力比较强,而有的同学能力差,在课堂上就没有顾及到。

希望今后多改进。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教案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教案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气象现象,如风雨、雷电、霜雪等。

2. 培养学生对气象变化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气象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风雨的产生和特点2. 雷电的形成和防范3. 霜雪的成因和影响4. 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5. 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象现象的产生原因、特点及应对方法。

2. 教学难点:气象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象现象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气象现象的图像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气象现象的直观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风雨、雷电、霜雪等气象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气象变化。

2. 讲授新课:介绍风雨、雷电、霜雪等气象现象的产生原因、特点及应对方法。

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气象现象的观察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气象现象的应对方法展开讨论,分享小组成果。

5.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气象观察和实践操作,如制作气象日记、观察气象仪器等。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气象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气象观察报告、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学生对气象现象的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判断。

七、教学资源1. 气象现象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2. 气象仪器模型或实物。

3. 气象观测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等。

4. 相关科普书籍和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风雨的产生和特点:2课时2. 雷电的形成和防范:2课时3. 霜雪的成因和影响:2课时4. 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2课时5. 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2课时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工作的实际情况。

风雨的教案

风雨的教案

风雨的教案主题:风雨的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风和雨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风和雨的形象。

2. 天气预报或天气图表。

3. 集体活动所需的材料,例如轻质纸片、扇子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风和雨的图片或实物,并问他们这些是什么。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描述。

知识讲解:2. 向学生简要介绍风和雨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解释风的形成是由于空气压力差异引起的,而雨的形成则是由于水蒸气在遇冷冻结并聚集形成的。

观察实验:3.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组一张天气图表或天气预报。

要求学生根据图表或预报的信息进行观察和描述,比较各个地区的风和雨状况。

小组活动:4. 给每个小组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风会有不同的速度?”,“为什么有些地方降雨多,而有些地方降雨少?”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给出他们的解释。

展示实验:5. 给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

将一些轻质纸片放在扇子前面,打开扇子,观察纸片的运动。

解释纸片被风吹动的原理。

总结和总结:6. 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风和雨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得出的结论。

延伸活动:7.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风和雨现象。

他们可以用日记、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同学分享。

评估:8. 可以通过讨论、小组活动和延伸活动的结果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能力。

狂风暴雨教案设计

狂风暴雨教案设计

狂风暴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狂风暴雨的形成和影响。

2.掌握狂风暴雨的防御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狂风暴雨的形成和影响。

2.狂风暴雨的应急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地防御和应对狂风暴雨。

2.如何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个人安的关注度。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说故事、演示、模拟等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狂风暴雨的形成和影响,以及防御和应急处理方法。

2.讨论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狂风暴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互动法:教师通过游戏、竞赛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狂风暴雨的认知,并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安全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狂风暴雨的视频或图像,引导学生感受狂风暴雨的威力和危害。

2.知识讲授(1)狂风暴雨简介教师简单地介绍狂风暴雨的基本定义、形成原因、常见的影响等,帮助学生了解狂风暴雨的基本情况。

(2)狂风暴雨的影响教师通过演示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狂风暴雨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如房屋倒塌、道路交通中断、水灾等。

(3)防御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教师介绍防御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如及时关好门窗、固定易受风雨的物品、尽量不要在室外活动等。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当发生灾害时,如何进行紧急逃生和求救等应急处理方法。

3.游戏互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跃氛围、加深学生对狂风暴雨的印象的游戏活动,比如:扮演台风、扔纸飞机、搭建庇护所等狂风暴雨预防和应对的实践探究活动。

4.讨论交流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比如:我们怎样才能减少狂风暴雨对我们的影响?如果身处台风来袭时,我们应该怎么办?5.总结小结教师对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评价1.考试评价:利用考试的形式测试学生对于狂风暴雨的了解和应对方法是否正确,以及对于安全问题的反应。

2024年贾平凹《风雨》教案

2024年贾平凹《风雨》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2024年贾平凹《风雨》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风雨》。

b.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c.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b.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c. 学会将课文中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写作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感受作者对自然风光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b. 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关爱身边的人。

c.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风雨》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方言、习俗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2.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简介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风雨》。

b.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a.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及时查阅字典。

b.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b. 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4. 合作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

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b.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a.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b.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如描绘手法、语言风格等。

b.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体育风雨教案初中

体育风雨教案初中

体育风雨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风雨天气下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在恶劣天气下的运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风雨天气下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如何在风雨天气下保证体育锻炼的安全和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风雨天气对体育锻炼的影响,引出本课主题。

2.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风雨天气下的体育锻炼方法,如:选择合适的场地、穿着适当的服装、做好热身准备等。

(2)教师讲解风雨天气下的注意事项,如:避免雷电天气、注意防滑、防寒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风雨天气下进行体育锻炼,并提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风雨天气下的体育锻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动作。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雨天气下的体育锻炼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风雨天气下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在风雨天气下能够主动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体育锻炼的安全和效果。

3. 学生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勇敢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良好的抗挫能力。

五、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教练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风雨天气下的体育锻炼。

2.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拓展活动,提高学生在恶劣天气下的生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开展家庭体育锻炼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风雨天气下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在恶劣天气下的运动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日期:十一月四日教学目标:了解风雨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教学引入教师可以播放风暴的视频或者播放一些关于风雨灾害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于风雨的兴趣,并让学生了解风暴的破坏力。

二、知识讲解1. 风的形成:介绍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帮助学生理解风是由气体的流动所产生的。

解释地球的自转和气流的起伏是风形成的原因之一。

2. 雨的形成:介绍天气系统和降水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雨是大气中水蒸气的凝结形成的。

解释水蒸气的升华和对流作用是雨的形成原因之一。

3. 风雨的影响:讲解风雨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破坏性、降雨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归纳风雨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2. 请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变化,引导学生发现风和雨的表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模拟风和雨的形成过程。

可以通过制作风筝并在室外放飞,让学生体验风的力量;通过用热水加热玻璃杯,再用冷水浸泡玻璃杯,让学生观察水蒸气的凝结过程,模拟雨的形成。

4. 结合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风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比如风雨带来的洪灾、飓风等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和城市建设的影响。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风和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深入感受到风和雨的力量。

通过结合历史文化知识,拓宽学生对风雨的认识,并使学生认识到风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五、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乡的风雨情况,并写一篇观察报告,总结家乡在风雨中所遭受的影响。

风雨(贾平凹)教案

风雨(贾平凹)教案

《风雨》教案一、教材分析贾平凹的《风雨》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而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一些写景诗文,学习这些诗文时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深化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尝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驾驭比方、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所以在学习本篇课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充溢想象的艺术感受实力和丰富独到的艺术表现实力,体会写景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探究透过景物描写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我所教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独立学习的实力,而且也会观赏大自然的美景,酷爱大自然。

但是他们的理解体会实力还不是很足够,不能够深化体会作者所传达的微妙情感。

所以,教学这篇《风雨》,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驾驭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化地品尝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实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在阅读中积累重点词语和美丽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及比方、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品尝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亲近自然、酷爱大自然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及生动形象的语言。

2、培育关注大自然、酷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侧面烘托的写作技巧,品尝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五、课时支配: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个星期的台风天气吗?有哪位同学可以给老师描述一下台风天气来临时的天气状况呢?那同学们喜爱这样的台风天气吗?那有谁能给老师讲一下你们都喜爱怎样的天气呢?又为什么喜爱呢?那么同学们已经说了自己喜爱的天气,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作者贾平凹的脚步,一同走进风雨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1、作家简介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闻名作家、文学家,被誉为“鬼才”。

风雨教学教案设计

风雨教学教案设计

风雨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风雨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使学生掌握一些关于风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风雨的形成过程:(1)介绍风雨的基本概念;(2)讲解风雨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2. 风雨的特点:(1)描述风雨的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2)分析风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风雨的形成过程;(2)风雨的特点及影响。

2. 教学难点:(1)风雨形成的原因和条件;(2)风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风雨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风雨的特点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风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风雨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2)提问:“你们对风雨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

2. 讲解风雨的形成过程:(1)介绍风雨的基本概念;(2)讲解风雨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3. 分析风雨的特点:(1)描述风雨的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2)分析风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风雨的特点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风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提出应对措施。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风雨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7. 作业布置:(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常见的风雨类型及其特点;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13、风雨

13、风雨

班级:姓名:学号:《风雨》教案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高明的手法,感受文章生动的描写。

2、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

3、感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体现风狂雨猛的写法。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相关风雨的描写?2、作者写风雨,并没有直接写风如何雨如何,而是通过写风雨之中的各种景物的变化来表现风雨,这种写法就叫——衬托。

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个地方写得妙?它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本文通过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狂风骤雨的?2、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文章结尾的场景和情调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过关训练】1、给加点注音。

偌大()刹那()蜷曲()屋檐()疏忽( )锥形()2、解释词语偌大:刹那:疏忽:3、文章描写"风雨",全文却无"风雨"二字,仔细体味,又觉得无处不在描写风雨,无处不在体现风姿雨态。

这种高明手法,令人拍案叫绝。

文中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请从文中分类摘录相关的句子。

4、作者在描写风姿雨态时,使用了很多形象而精炼的词语,请从文中选择两个词语实行品味,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词语一:___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二: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以下句子的妙处。

(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2)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很多……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青虫之爱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

风雨教学教案设计

风雨教学教案设计

风雨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风雨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风雨现象的兴趣。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掌握风雨的观测和预测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风雨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观察天气、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2. 教学难点:风雨的成因及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风雨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风雨观测工具,如雨量器、风向标等。

2. 学生准备:(1)观察并记录近期天气变化。

(2)预习有关风雨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风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引出风雨话题。

2. 探究风雨成因(1)介绍风雨的基本概念。

(2)讲解风雨的成因,如大气压力、水汽凝结等。

3. 风雨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1)分析风雨对农业、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

(2)探讨风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

4. 观察天气、预测天气变化(1)教授观察天气的方法,如观察云彩、风向等。

(2)教授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如根据气象谚语、天气预报等。

5.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运用观测工具进行风雨观测。

(2)记录观测数据,分析天气变化。

五、作业布置2. 观察并记录近期天气变化,尝试预测未来天气。

3. 调查家族、周边居民对风雨影响的应对措施,分享给同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风雨现象。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究风雨的成因及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动手观测风雨,提高观察和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贾平凹《风雨》教案3

贾平凹《风雨》教案3

贾平凹《风雨》教案3《风雨》教学设计——网络资源摘录【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能结合课文,运用自己的语言,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的变化无常对人类糊口的影响。

3、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点拨为辅。

【学习重点】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习进程】一、课前预习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3、读课文2遍,想想文章主要写的是甚么内容。

把你的疑惑写下来。

答案:落实: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偌大()刹那()栅栏()蜷曲()倏忽()参考ruò;chà;z hà;quán;shū。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答案:参考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要格。

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糊口道理。

虽取材于日常糊口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品格。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等,曾多次取得文学大奖。

3.想想文章主要写的是甚么内容。

课堂学习一、预习反馈4.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1题。

交流作家作品情况。

二、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6.是一篇写景散文。

请逐段朗读课文,想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第5段:第6段:第7段:第8段:答案:参考第1段:树林全貌;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第3段:断绳羊、女孩;第4段:葡萄蔓、苍蝇;第5段:鸟巢、鸟儿;第6段:废纸、猫、瓦;第7段:浮萍、鱼儿;第8段:老头、孩子。

风雨教学教案设计

风雨教学教案设计

风雨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雨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

(2)使学生了解风雨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风雨现象的探究能力。

(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分析风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风雨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

(2)风雨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风雨的成因及其气候变化规律。

(2)风雨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风雨的资料、图片和案例。

(2)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风雨相关知识。

(2)分组准备讨论和展示的主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关注风雨现象。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风雨的成因及其影响。

2. 知识讲解:(1)讲解风雨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

(2)分析风雨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 课堂探究:(1)分组讨论风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各组展示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实践环节:(1)进行风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风雨现象。

(2)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风雨成因。

五、作业布置:1. 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总结风雨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

2. 思考风雨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资料和讨论主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

2. 实验报告评估:检查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风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探究。

风雨的教案

风雨的教案

风雨的教案风雨的教案教案题目:风雨教案类型:综合课程教学单位:单元教学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风雨的形成原因和作用。

2. 能够正确识别风雨的表象特征。

3. 能够描述风雨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风雨的形成原因和作用。

教学难点:描述风雨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墙报和相关实物图片。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以图片和课件形式展示风雨的表象特征,引导学生关注,并向学生提问:1. 你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风雨吗?你们对风雨有什么了解?2. 风雨的表象特征是什么?你们能够描述一下吗?3. 风雨带给我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有哪些?Step 2 学习知识(20分钟)教师以PPT和课本为支持,向学生介绍风雨的形成原因和作用,并讲解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同时配以示意图进行说明和解释。

学生需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

1. 风雨的形成原因:a. 水蒸气在大气中遇冷凝结形成水滴。

b. 水滴在空气中不断碰撞并合并,形成雨滴。

c. 雨滴由云中自由下落,形成雨。

2. 风雨的作用:a. 供给生物的水源。

b. 冲刷、侵蚀和改变地表地貌。

c. 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

d. 为水电、发电等提供能源。

e. 清洗空气中的尘埃和污染物。

f. 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Step 3 小组合作(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人。

请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 你觉得风雨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大的是什么?2. 除了给人类提供水源和能源,风雨还有哪些作用?3.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亲身经历过风雨的情况?你觉得这对你有什么影响?Step 4 小组分享(10分钟)教师组织各小组轮流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

要求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能够正确使用相关的专业术语。

Step 5 全班讨论(15分钟)教师带领全班进行全班性讨论,重点讨论以下问题:1. 风雨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影响?2. 你们是否了解其他天气现象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Step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雨》教学设计
郝燕军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学习重点
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习方法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3、读课文2遍,想一想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课堂学习
一、检查预习
1、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1题。

2、交流作家作品情况。

二、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

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
第1段:树林全貌;
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
第3段:断绳羊、女孩;
第4段:葡萄蔓、苍蝇;
第5段:鸟巢、鸟儿;
第6段:废纸、猫、瓦;
第7段:浮萍、鱼儿;
第8段:老头、孩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

接下来,从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

写了几组自然物,作者的笔锋陡转,写到了动物,写到了人。

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三、精读课文,学习写作技巧
1、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
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

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
侧面烘托。

2、“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将树林子比喻为一块面团,并着一个“鼓”字、一个“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地狂风中飘摇的情景。

3、“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

”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跑”、“撑”、“撞”、“跌”、“失去”,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断了绳的羊”的一连
串表现,从侧面烘托了风之狂。

4、“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夸张。

只有“两步远”却“长时间走不上去”,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浮想联翩,可见风之大。

5、“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用?
比喻。

将葡萄蔓比作“一条死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葡萄蔓被风吹落的情状。

6、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动词的使用及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除上面所涉及到的句子外,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其它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四、合作探究,体会行文妙处
1、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同意这种说法。

文章结尾,写孩子们“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由此看来,孩子们的脚下、门外,已是积水漫漫,否则又怎么可以放纸船呢?
2、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文章结尾的场景和情调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结尾处,与前面风雨中无法自主的植物、惊恐万状的鸟畜不同,孩子们天性活泼,看一切都有趣,即便是暴风骤雨也阻挡不了快乐的游戏。

至此,揪着读者心的这场风雨总算有了温暖的画面,可以松口气合上书闭目回味了。

文末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之情,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五、布置作业:
学了本文,你一定收获不少。

请选择某一熟悉的景物写一篇片段作文,不少于200字,尽量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