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913年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个因素三个过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始终)4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实践中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1、了解问题2、指导教学3、预测并干预学生4、教学研究6、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于1994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性研究.我国:1924年廖世承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展区、自我同一性。

1,心理发展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8阶段: 乳儿0-1; 婴儿1-3; 幼儿3-6、7; 童年6、7-11、12; 少年11、12-14、15; 青年14、15-25; 成年25-65 老年65-;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性(二)青年初期,处于高中阶段,向成人接近,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具有理智的自我意识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二)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4,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命题关系假设-演绎推理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灵活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第一节学习的迁移一、什么是学习迁移迁移最初来源于桑代克,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A正迁移(又叫前摄易化或倒摄易化):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B负迁移(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分: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3.根据学习难度差异分:垂直迁移(不同)、水平迁移(举一反三)。

三、学习迁移的简单测量(格里思)P212四、学习迁移现象的理论解释1.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

2.共同要素论:桑代克从实验归纳出共同要素说以解释正迁移作用的原因,认为一种学习之所以能促进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完全相同的共同要素。

学习迁移的产生与共同要素关系密切,大致成正比列。

其所指的共同要素不仅包括学习内容的相同,也包括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习惯、态度、情绪方法相同,它们都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原因。

3.概括化理论:爱德1908年提出解释学习迁移的类比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境到另一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理论强调原则的类推和应用。

4.关系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迁移概括化理论的另一要素,他们认为顿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是获得一般训练的根本东西。

五、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

六、学习迁移的促进1.合理的安排课程和组织教材:A首先应突出重点;B其次应浅近文字或符号强调教材或方法的要点;C最后尽量将内容和要求相似的教学单元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排列。

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3.课内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A帮助学生克服功能固着现象,即误认某些事物仅有若干有限用途。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超级全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超级全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一、选择题1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

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A. 习得效应B. 情绪唤起效应C. 抑制效应D. 反应促进效应答案: C2某一班级约定:上课前要静静地等待老师到来,这一约定属于()。

A. 群体凝聚力B. 群体规范C. 课堂气氛D. 人际关系答案: B3最容易实施的实用行为分析程序是()。

A.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B. 个人日志卡C. 整班代币强化D. 集体绩效系统答案: D4能够最小限度地打断课堂的不良行为处理方式是()。

A. 非言语线索B. 反复提示C. 应用后果D. 表扬答案: A5集体绩效系统最适合于哪类不良行为的学生?()A. 获得教师注意的学生B. 获得同伴注意的学生C. 逃避不愉快刺激的学生D. 以上三种学生答案: B6最能反映学生学习时间的质量的是()。

A. 分配时间B. 教学时间C. 投入时间D. 学业学习时间答案: D7需要重点监视学生是否遵守规则和程序的年龄阶段是()。

A.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B. 小学中年级C. 小学毕业和初中阶段D. 高中阶段答案: B8斯威勒区分了三种类型的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外加认知负荷和()A. 感觉认知负荷B. 生成认知负荷C. 知觉认知负荷D. 学习认知负荷答案: B9最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同伴关系并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课堂学习形式是()A. 探究学习B. 竞争学习C. 个体学习D. 合作学习答案: D10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

A. 程序教学B. 合作学习C. 适应性教学D. 独立学习答案: B11掌握学习模式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 斯金纳B. 布鲁纳C. 布卢姆D. 斯莱文答案: C12比较适合新手教师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是()。

A. 特殊的课堂设计B. 基本的课堂设计C. 暂时的课堂设计D. 全班讨论答案: B13直接教学模式适合于()。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已设置好版面)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已设置好版面)

1、如何理解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艺术,因为需要天赋、直觉和创造性;是科学,因为需要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模式:3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4种变量: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和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

(一)建构主义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心理结构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1.适应(adaptation)环境变化-有机体改变自身-与环境协调-达到平衡-目的:追求生物体的自我保存与维持适应的历程依赖于有机体的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

同化、顺应、平衡;图式;2、图式认知结构可以协调具有同样性质的各种活动,将具有同样特征的所有活动予以同化,并且在重复运用中仍然能够保持其共同性。

这种认知结构被命名为“图式”。

认知的发展在于个体的图式随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改变。

3、同化如果新事物包含的知识与原有的图式之间的关系是同质性的,只是概括程度不同。

同化(assimilation),环境因素纳入生物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有机体的动作,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使生物有机体适应环境。

4、顺应如果新事物包含的知识与原有的图式之间的关系是异质性的或矛盾性的顺应(accommodation),有机体原有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的图式或调整原有的图式,引起图式质的变化,使生物有机体适应环境。

5、平衡平衡与失衡(disequillibrium)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种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习题:一、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二、简答题1、教育、学习和发展之间的关系1、教育与发展: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

2、学习与发展:1)学生身心发展为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2)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3、教育、学习、发展: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的科学第二章学习理论名词解释:1、学习: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强化:强化是伴随者行为之后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

3、操作性条件反射:这种先由动物作出一种操作反应,然后再受到强化,从而使受强化的操作反应增加的现象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

4、观察学习: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行为结果而简介的产生学习。

5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即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

6、意义学习: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7、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联系。

8 、认知结构:简单来说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广义上,认知结构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9、替代强化:学习者本人没有受到直接强化,而是观察到榜样作出某些行为后受到直接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类似于强化的效果。

简答1、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学习者必须产生某些变化,我们才能作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前言一、心理发展是什么:概念: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首先,发展是一种内部、持久、稳定的变化。

其次,发展还要导致个体认知结构的变化。

二、遗传环境要素的作用:⑴遗传是物质前提和基础。

使人生而有异;⑵遗传范围内,环境起决定作用,教育是主导;⑶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第一,环境因素影响着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胎内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出生后的环境对儿童生理的发育成熟。

身高、体重、成熟提前。

第二,遗传素质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教学对儿童起作用因人而异。

三、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

(动物心理学家洛伦茨的动物“印刻”效应。

)0-2:亲子依恋1-3:口语学习4-5:书面语学习0-4:形象视觉3-6:想象力5岁以前:音乐学习4-5:数概念10岁以前:动作技能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概念: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四大板块:学生心理:认知、情感发展、个体差异教师心理:教师的角色、威信、教师的特征、教师的能力学习心理:行为、认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知识、技能、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品德形成教学心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三、发展:(一)初创时期桑代克1903 教育心理大纲(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命名的专著)“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起因。

1.动物和人类具有某些先天的或遗传的本性,即所谓不学而会的本能,如好斗、乌合、残忍、好奇、建设和游戏等。

这些遗传的本性决定了人的发展倾向。

在他将要遇到的情境和他将要发生的反应之间存在着预已形成的绾结。

2.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人的发展。

人是境遇所造化,但其最后的模型一半为本性、种族、血统以及受生时的情景所规定。

境遇改变人性,只是受改变的本性有所不同,改变就不能一致。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比较全面)及新课改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比较全面)及新课改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比较全面)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33.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这种学习不仅有利于学好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创造精神。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组织或处理教学内容。学校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成各种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结构,并以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去安排这些结构。
34.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它对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方面来。
32.布鲁纳的观点: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人的编码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才使人们弄懂了所觉察到的一大堆杂乱的事实。人们通过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从几乎数量无限的可区别的物体和事件中,去选择那些具有某种共同之处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或看作一个单独的种类,或看作容易处理的若干类型。可以说学习过程就是认知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的概念化或类型化过程,经过多次所形成的编码系统是有层次的,它在众多同类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更概括、更抽象的概念。
45.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46.概念学习: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47.命题学习分三种: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学习。48.总括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49.语言意义的获得:对个体来说,语言有本民族语言和外语,两者都有句法学习问题。因此,语言意义的获得,包括学习句法、学习阅读和学习外语三个方面的问题。
53.发现学习的特点:①发现较早②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的结论③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间接提供方式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⑤它适合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概念的学习,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自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自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自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简述什么是家庭强化?它的优点是什么?答:家庭强化是一种非常实际而有效的行为轿正方法。

是指由教师将学生每天在学校的行为表现记录在“报告卡”上,同时在需要强化时予以注明,学生每天将自己的“报告卡”带回家,由家长来给学生提供奖赏或各种特殊的优惠待遇。

其优点在于:(1)学生家长比学校教师能够提供更多的有效奖赏和优惠待遇。

(2)家庭强化能够更经常地向学生家长提供有关其子女的正面信息。

(3)家庭强化易于实施和管理。

(4)家庭强化不会因强化时距的加大而降低其有效性。

2、代币制经济:在应用行为矫正技术进行课堂管理时,教师很难为所有应该得到奖赏的学生提供适合其需要的奖赏,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向学生分发代币- 一种能够在以后换取各种奖赏的暂性替代物质的办法,来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实施强化。

这种利用代币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管理的系统,通常被人们称为“代币制经济”。

3、代币制经济只在哪三种情况下建议使用?答:(1)当学生对功课完全不感兴趣,而又对其他各种管理方式没有反应时,可尝试用代币制经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当学生很长时间一直没能取得学业进步时,可以用代币制经济鼓励学生进步;(3)当课堂上问题行为较多、秩序非常混乱时,可利用代币制经济加强课堂行为管理。

总之,代币制经济对某些特殊学生团体,如(心理迟滞学生、成绩落后学生、经常遭受失败的学生)等更具有效性。

4、教学设计:是指对教学进行系统规划,以解决学校教育教什么(课程及教学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的组织形式、方式方法及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等)的一系列问题。

5、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两大层次,即(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

6、宏观设计:是指对教学进行总体规化,以制定教学体系的远景蓝图。

它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编选教材、制定教学成效的考核心办法)。

7、微观设计:是指对具体教学活动过程的规划,这种规划是针对一个(课题)或(单元)来进行的。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发表,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4、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5、联结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6、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型顿悟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7、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8、教育目的的理论: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9、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10、遗忘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11、品德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教育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

它体现从行动出发、通过行动进行、并着眼于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

特点:情境性、合作性、参与性和自我评价。

●广义的学习:学习是有机体在特定情境下(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人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桑代克三大学习率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请举例说明)学生为更好地学好新课内容课前预习。

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后来修改练习律。

效果律:有机体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它/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作用。

后来认为,在某些条件下,奖励比惩罚更有效。

(请举例说明)●操作性条件反射:指有机体在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经典与操作条件反射的不同1)形成的前提不同。

2)反应和强化之间的关系不同。

3)二者的生物学意义不同。

●祖母的法则:首先做我要你的事情,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塑造就是通过不断强化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塑造某种行为。

●消退: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维持:是指行为的持续。

●分化(辨别):利用提示线索、信号或有关信息来了解在什么时候行为有可能被强化。

●泛化(概括化):指在一种条件下习得的行为迁移到其他情境中。

●观察(替代性)学习: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观察(班杜拉)学习理论的应用1)品德形成及社会规范的掌握:人的侵犯、攻击行为;助人行为等。

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

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

一、叙述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该原理去培养、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考研真题)答案要点: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1)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联结强度可以通过外界的强化来改变。

具体而言,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是:操作-----强化。

在特定情境下,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行为,紧随一个强化刺激,该行为再次出现则再次予以强化,那么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加,从而形成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行为,这就是学习过程。

(2)斯金纳认为,任何学习或行为的发生和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要控制人的行为,就要设法控制对行为的强化。

其中,强化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通过在个体行为反应之后,呈现愉快刺激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频率增加,负强化通过在个体反应后,消除厌恶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增加。

(3)除了强化来,也可以通过惩罚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即呈现厌恶刺激或消除不愉快刺激。

但惩罚只能暂时抑制行为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

举例:通过逐步强化可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通过消退则可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

比如小孩的许多无理取闹的行为,实际上是学习的结果。

因为他们通过哭闹能得到诸如玩具、冷饮等强化物,为了矫正这种行为,就不应该再给予强化,所以不去强化而去淡化就可以消除不正确行为。

例:如果儿童按时完成作业,就奖励他饭后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这属于正强化;如果儿童按时完成作业,父母就减少他10分钟练琴的时间(假设该儿童不喜欢练琴),这属于负强化。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积极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慎重对待惩罚二、根据强化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结果?(考研真题)答: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钠认为,强化是激发动机的必要条件,行为受到强化后,有机体会产生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从而以获得强化为个体的行为目标。

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通过结果反馈,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学习取得了多大进步,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的基础知识答案一、选择、填空、判断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负迁移)。

2、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揭示事物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3、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认识)。

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

5、学习策略教学实现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学科渗透式教学;另一种是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

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7、对于"性质"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科学性质。

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另一种理解是指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8、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和斯金钠等。

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否认行为的遗传,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观点不仅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忽视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否定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斯金纳也是环境决定论者。

他主张有机体带着先天的机能来到世界,但他首先关注的是环境因素在儿童行为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斯金钠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10、建构主义的发展观主要代表有(皮亚杰等)。

11、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维果斯基)。

12、(朱智贤)的儿童整体发展理论。

13、布鲁纳是认知主义学习观的重要代表人物,认知发现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华生由恐惧形成实验提出了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两种,由此区分出两种条件作用操作性行为: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固定下来的。

操作性条件作用(又称反应性条件作用)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基本原则相联系。

1、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

2、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强化还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二级强化选择强化物时,遵循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应用行为塑造:塑造::通过小步强化达成最终目标。

程序教学:将学科知识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前后衔接,逐渐加深,学生逐一学习每项知识,并及时反馈和强化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方法和基本思想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为基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三元交互作用论:班杜拉认为,个体(信念、期望、态度、知识)、环境(资源、行动结果、他人和物理条件)、行为(个体行为、选择和言语表述)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人类的大部分学习是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儿童在成人榜样受到惩罚的情况下仍然习得了攻击行为,只是没有表现出来,成人攻击行为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只是影响了了儿童对这种行为的表现,而对行为的学习没有影响。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四个子过程注意: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保持: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复制: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

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基本概念1、同化与顺应: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皮亚杰认为,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以丰富和加强主体的动作,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2、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3、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该理论是生理欲望和作用在个体身上的文化力量的一种结合。

它具有渐成说的特征:各阶段逐渐产生“一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紧接着另一阶段”。

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其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与这八个阶段密切相连的。

4、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

他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因此,他认为人至少拥有8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5、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学习倾向是每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偏好。

那些持续一贯地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就构成了学习者通常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即学习风格。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认知模式,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程序了解: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历史脉络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兼有理论性的应用性学科;介于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1、关于学方面的研究第一,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第二,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第三,阐明学习的过程。

第四,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五,具体学习心理2、关于教方面的研究第一,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从心理学观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1 )激励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 )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有组织的信息;(3 )引导学生对呈现的信息作出适当反应;(4 )对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和纠正;(5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诊断和评估,必要时给予补救教学;( 6 )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便于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各种交流。

第二,教学心理。

第三,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第四,教学系统。

第五,教学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教育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1 量化研究又称为“定量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2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定性研究”。

在研究中,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二)具研究方法体1、描述性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方法是通过观察并记录教育过程中某些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来揭示研究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2 相关性研究方法相关性研究方法是用相关系数去揭示研究对象的若干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1)变量――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作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2)相关性研究方法用以收集资料的重要方法包括:调查法测量法3 操纵性研究方法操纵性研究方法是通过操纵某些变量,然后研究这些变量的变化在被研究对象行为上的效果,从而考察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操纵性研究方法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三教育心理学问题的研究程序(一)选择、确定研究课题(二)制定研究计划(三)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四)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结论(五)撰写研究报告四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也以教育中特有的心理规律等知识补充和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互相交叉、相互补充教育心理学与分科教学法的关系教育心理学是分科教学法的基础学科之一五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职业的重要科学基础 2 、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教育心理学对课堂实践的指导作用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一、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一)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1、中国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①孔子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学习心理方面提出了“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七个学习阶段的思想;德育心理方面“把品质的形成也看成一个过程”,包括“知、情、意、行”四个阶段。

②《学记》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

2 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灵魂论》中,提出了三种灵魂,即营养的灵魂、容易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相应地提出了三方面的教育。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自然本性,是指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裴斯泰洛齐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巴特。

(二)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冯特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及其心理学体系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验教育学派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为教育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独立分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三)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梅耶将西方科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比作三种道路:单向道、死胡同和双向道。

单向道时期梅耶用“单向道”比喻20 世纪初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这时期,心理学家看到了科学心理学原理对教学的作用,对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持非常乐观的看法。

死胡同时期梅耶用“死胡同”来比喻20 世纪中期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他认为到20 世纪中期,心理学与教育之间关系的“单向道”观已被心理学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死胡同”观代替,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原理的教育运用持悲观的态度。

双向道时期“双向道”观始于20 世纪60 年代,至80 年代和90 年代,这种观点逐渐占优势。

持“双向道”观点的人认为,心理学与教育这两个领域是相互促进的。

第二章学习的性质与分类了解:学习的主体、水平和内容等分类系统掌握:学习的科学含义;学生学习的特点;基于学习性质和结果的分类系统第一节学习的科学含义及学习的生物与社会意义一学习的含义(一)广义的学习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它与成熟、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无关,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行为。

(二)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的学习。

二学习的生物与社会意义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学习是教育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的目的。

学习能够组织和重组大脑。

第二节学习的分类一学习内容的分类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二学习主体分类动物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机器的学习三学习水平分类雷兹兰的分类:反应性学习联结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象征性学习加涅的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四学习性质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的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五学习结果分类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言语信息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第三节学生的学习一、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一)学生学习的接受本性(二)接受学习的构建本性二、学生学习的派生性特点(一)学生学习的间接性(二)学生学习的定向性(三)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四)学生学习的意义性(五)学生学习的言语性第三章现代学习论主要流派识记:学习的各种联结理论和各种认知理论的理论要点领会: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第一节人类的联想学习研究一、艾宾浩斯的人类联想学习的实验研究(一)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1、研究手段(1)无意义音节艾宾浩斯用德文字母编造出来了二千多个无意义音节。

在实验中,艾宾浩斯把这些无意义音节随机地排列成长度不同的无意义音节系列,构成他实验的主要学习材料。

如,zog、xot、gij、nov(2)节省法识记材料一遍一遍地诵读,直到第一次(或连续两次)能流畅无误地背诵出来为止,并记下诵读到能背诵所需要的重读次数和时间。

然后过一定时间(通常是24小时)再学再背,看看需要读多少次数和时间就能背诵,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次数和时间比较,看看节省了多少次数和时间,这就叫做节省法或重学法。

节省的百分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Array2、研究得出的结论(1)保持和遗忘与时间的关系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

(2)记忆保持与诵读次数的关系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3)重复学习和分配学习的规律对一定的识记材料,每天重复学习到恰好成诵所需诵读的次数,约按几何级数逐日递减。

(4)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与记忆保持的关系通过学习,不仅邻近的音节能够形成联系,就是远隔的音节也能形成联系;音节之间不仅按顺序能形成联系,而且反向也能形成联系。

不过就保持的程度而言,音节组内各个音节彼此相邻的优于远隔和反向的。

3 对艾宾浩斯记忆研究工作的评价(1)贡献:艾宾浩斯是一位富于首创精神的心理学家。

他首创联想的实验研究,首次把实验方法用于高级心理历程的研究,首创无意义音节实验材料,首次采用自己既为主试,又为被试的实验方法。

他的研究成果中,有些结果属于首次发现,例如,遗忘的规律等等。

(2)其主要缺点是:艾宾浩斯对记忆过程的发展只作了定量分析,对记忆内容性质上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他所用的无意义音节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把记忆当作机械重复的结果,没有考虑到记忆是个复杂的主动过程;他以自己作被试,不仅产生大量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而且他自己知道实验意图,也会给实验结果带来微妙的变化。

同时从他一个人身上得到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也令人怀疑。

二、艾宾浩斯之后的人类联想学习研究1.系列学习,又称序列学习。

在实验时,呈现的刺激材料的顺序不变,要求被试将学习材料根据原来的顺序依次回忆出来。

2.配对联想学习。

在学习实验中,学习材料成对呈现;在回忆时,提供每对项目中的一项,被试要回忆出与之配对的另一项。

3.自由回忆学习。

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许多独立的项目,在学习和回忆时,不限顺序。

第二节学习的联结理论一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一)基本观点1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就是联结。

所谓联结,指的是某种情境只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它反应的倾向。

桑代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行为、活动都可以分解为基本的单位,即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只需要情境与反应直接结合就足以解释了,无需以观念为媒介。

2 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而实现的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所以他的学说又称为尝试错误说,简称试悟说。

3 联结的形成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

桑代克发现了影响学习(联结形成)的几个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三条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准备律――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与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

(2)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应用律――一个已经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

失用律――一个已经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3)效果律――在情境和反应之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联结的力量就增强;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联结的力量就削弱。

(二)简短评价桑代克的联结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发现的学习律有部分的合理性,对于我们了解学习,特别是动物的学习过程及其外部条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根本错误在于背弃了反映论的观点,取消了反映的过程,认为情境与反应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中介,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机械主义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