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8张PPT)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 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 现了 “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 快的是纺织业和 面粉业 。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
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 帝国主 义和 封建主义 的双重压迫外, 还遭到 官僚资本主义 的摧残。
特点
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②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 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 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中国铁路之父” 詹天佑 ,自主设计 了中国第一条干线 铁路——京张铁路。
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 “黄鹄”号,是中国自 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 图为冯如和他自己设计制造 的飞机。他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 计了第一座双层铁路、 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式交通通信工具的作用:
跪 握 手

取消“老爷” “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为什么当时要改变旧的发式服装、革除 缠足跪拜等陋习?
这些旧事物体现了压迫与不自由、 不平等,除旧布新就是追求自由与 平等。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观 念的革新,对中国国民精神的塑造 和人格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第25课 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 生活的变化;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 活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让学 生感受到张謇、侯德榜等人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热爱祖国的情 感。 重点 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附习题)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附习题)
山,刺状元成激才路 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③表现: 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 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 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相关史事: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 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 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 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 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 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有些 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1.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1)表现: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
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 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 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 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发展。
(2)影响: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 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表现 ①风俗习惯的变化: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
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 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辛亥革命后军警 为行人剪辫子
民国初年发式变化的实质: 从清朝初年的强令剃发留
辫到民国时期颁布“剪辫令”, 表面上是发式的变化,实质是 中国从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从生活封建化到 生活近代化的转变。辫子的剪除,不仅具政治 革命意义,还具有深刻的社会主义,对社会生 活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堂练习
1.中国近代提出“实业救国”主张的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D)
A.詹天佑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 教材分析本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展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内容涉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城市居民生活的改善、交通通讯的发展、教育科技的进步等各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直观地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实例,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

2.教学难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图片,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等。

2.视频资料:准备相关教学视频,用于展示和讲解。

3.PPT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张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张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什么情况?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引出本课主题。

八年级 上册历史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年级 上册历史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课前小测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结论:在解放战争的头一年里,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 队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犯,是“内线作战”,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御。我军的 目的是收复失地,巩固解放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后,战场由解放 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我军由守转攻,属“外线作战”。开辟了大 别山根据地后,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像一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同时,其他各战场也转入 进攻。因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 略进攻的开始。
3.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 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 B.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 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 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
二、自主学习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
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

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道路。
2.辛亥革命后,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
的法
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 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 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五、当堂训练
1.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曾被誉为“中国轻纺 工业第一人”,又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此人是( ) A.张謇 B.李鸿章 C.陈启元 D.张之洞 2.令李鸿章伤感反省——“洋务是纸老虎”;让康 有为、梁启超愤然上书——变法图强;使张謇暗下决 心——“实业救国”的共同背景是( ) A.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 条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

2.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①时间:1948年9月 ②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③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④经过:辽宁锦州→长春→沈阳 ⑤结果: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 ①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②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 裕、谭震林 ③参战部队: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 ④经过:徐州为中心 ⑤结果: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 地区。
2.特点:①比较落后,始终不占主导地位。 ②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 工业部门,地区分布不平衡。 ③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表现:(1)新式交通的出现:火车、轮 船、汽车、飞机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①衣:中山装、西装、旗袍 ②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 ③习俗:剪辫;易服;全禁缠足;用鞠躬、 握手礼取代跪拜礼; 采用“先生”“君”等平等称呼。 2.特征: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3)平津战役: ①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初 ②指挥者:聂荣臻 ③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 解放军 ④经过:北平、天津、张家口,傅作义接 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⑤结果: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三大战役影响: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 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1.时间:1949年4月 2.经过: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 渡长江。 3.结果: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 统治(1927-1949共22年)。国民党残余势力 退往台湾。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 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 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状况: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产生。状元实业家张謇——大纱厂 ②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③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 ④一战后:民族工业发展受挫。 ⑤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解放战争期间:夹缝中 生存。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了我国在农业、工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课是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展变化的重要窗口,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使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主要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主要变化。

2.教学难点:对于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频、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课件。

3.史料: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史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4.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史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共31张PPT)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易
近 代 女 子 服 饰

到30年代,旗袍已经盛行。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中国的旗袍走向世界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劝禁缠足
清朝曾多次下令禁止缠足,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 总统发布 “劝禁缠足文”。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②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握 手
③取消“老”爷 “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 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特点
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a.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b.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c.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d.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 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②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期 洋务运动到清末
一战期间
“黄金时代”
一战后
凋谢萎缩
阶段
萌芽和艰难发展
原因
1、外商企业的刺激; 2、洋务运动的推动 3、实业救国运动的 开展
1、辛亥革命的作用;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一战中,帝国主义暂时放松 卷土重来; 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3、国货运动的推动。 略; 3.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迫。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易
近 代 女 子 服 饰

女子:上衣下裙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易
近 代 女 子 服 饰

清末的旗袍
女子:传统旗袍
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 易
近 代 女 子 服 饰

20年代末期旗袍样式 20年代初期旗袍样式 20年代中期的样式 (彩秀曲襟低领旗袍)

部编8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部编8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2016·湖北襄阳)中国近代提出"实业救国"
主张的是( D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A.詹天佑 C.严复
状元成才路
B.侯德榜
状元成才路
D.张謇
பைடு நூலகம்
2.(2016·湖南株洲)生活在100年前的上海人,
不可能( C )
A.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B.在《申报》上看时政新闻 C.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D.穿西装去电影院看电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新式交通工具引入的影响: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
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 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 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方式。
上海街道上行驶的有轨电车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1)起步:
甲午中日战争后,状状元成才路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 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
状元成才路
国”道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相关史事: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 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 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 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 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 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 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 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4)再度受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
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再元成才路 度受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5张PPT)
1. 张謇的大生纱厂在运输原料和商品的过程中有哪些快捷
的交通工具可以选择? 火车,飞机,轮船、电车、汽车
2.19世纪末期大生纱厂的建立得到了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帮助, 此时张謇见到张之洞要怎样称呼、行怎样的礼仪才算合乎
规矩? 称呼“老爷”“大人”行跪拜礼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很重视张謇兴办实业,此时张謇如果

曲折发展
再度受挫
艰难起步
1860
1912 1918
洋务运动 中华民 一战 国成立 结束
时间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主要集中轻工业,重工业薄弱
地区分布不平衡
荣 德 生
封 侯德榜“荣氏兄弟”建 主

荣 敬 宗
官 僚 资 本 主
帝 国 主 义

张弼士
卢作孚
顺应潮流,文明开化
自主学习教材122—123,回答下列问题:
------陆游
• (电报)经营十余年,布满各省。瞬息万里,官商称便。

——《李鸿章奏稿》1892年
顺应潮流,文明开化
自主学习教材122—123,回答下列问题:
1. 张謇的大生纱厂在运输原料和商品的过程中有哪些快捷
的交通工具可以选择? 火车,飞机,轮船、电车、汽车
2.19世纪末期大生纱厂的建立得到了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帮助, 此时张謇见到张之洞要怎样称呼、行怎样的礼仪才算合乎
纱厂” ……直到1899年下半年,才开始生产。
第 实二业阶总段长。辛1辛9亥1亥4革年革命,命后一的,战推受爆动孙发中,山西邀方请列担强任忙
于战事,无暇东顾。大生纱厂进入了“黄金
时代一”战,期仅间1列91强9年暂赢时利放就松高了达对38华0多侵万略两,
从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 润有1000多万两。

部编 历史八年级: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部编 历史八年级: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中国
成立
感悟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1:19世纪60年代和20世 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民族资本家开 办的企业主要集中 什么行业?
轻工业多,重工业少 (不平衡)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2 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
天津
民族资本家 开办的企业在地 理分布有什么特 点?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荣氏家族,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 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荣家是爱国资本家的典型代表,解放后,获得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对于这样家族
重视有加也是理所当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采 访时说。
“荣家之所以能一直这么富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善于处理跟政府之间的关 系。”一位对荣家颇有研究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
福新三厂 上海 茂新三厂 无锡
福新四厂 福新五厂 茂新四厂
上海 上海 山东
福新六厂 福新七厂 福新八厂
上海 上海 上海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发展的一个 缩影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知识梳理
时间
洋务运动 到清末
一战期间
阶段
原因
开始并艰难 洋务运动推动,
起步
封建势力阻碍。
“黄金时代”内: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1853—1926)
张謇
“他……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 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 状 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 之梦。”他认为:“救国为目前 之急 --…-譬如树然,教育犹花, 海陆军扰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 业。
——《近代实业第一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
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 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 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 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年代,又发明 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
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 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 广。 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 获金质奖章。
22
(1) 轮船、火车等传入中国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火车、 轮船、电车、汽车、 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到19世纪70年代才相继传 入中国。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23
1876年,英国商人修 建了一条从吴淞口到 上海的铁路,称为淞 沪铁路。这是在中国 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 营的铁路。
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暂 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一战后 1918-1949
严重阻碍民 族工业正常 发展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摧残
19
独轮车 轿子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
20
21
黄包车前身叫"东洋车" , 又称人力车。同治13年 (1874年) ,1月,黄包车从 日本输入上海。因从日本 输入,故当时沪人又称之 为东洋车。
34
35
“三寸金莲”
古语云: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36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37
清末民女
民国时期时髦的少

38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材料二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 19 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 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 年前后,他 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却 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
材料三
材料四:
礼节变化 称呼变化
“革命”前 叩头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答案:D
(2019·安徽)梁秋实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 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经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磕 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
大人、老爷
“革命”后 鞠躬、握手 先生、君、同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张謇想如何救国?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
遇到了哪些困难?
“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困难:缺资金、缺技术; 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 1916 年前后他的企 业最为红火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我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 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时 机;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救国思潮 的推动以及爱国心的驱使等。
(3)说说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哪些新变化?
近代火车传入中国,人们出行可以坐火车;人们可以 看中文报纸;男子可以穿新式服装——中山装、女子 可穿旗袍。
(4)材料四中的“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
★ 中考链接
感受考场,实战演练
(2019·江苏)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精品教学课件

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向
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

【回顾总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学习目标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短暂的“春天”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主战场位于欧洲, 英、法、美、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战争……由 于战争期间欧洲各国工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食品、被服 等物资很多需要依赖进口,民族企业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 机,积极对外出口,面粉、棉纱等远销海外,销量猛 增……如棉纱由1916年的1.3万担上升至1920年的7万担。
材料一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荣氏企业有的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侵 占。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废墟,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 布机及2/5的粉磨被破坏。
——摘编自《史学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中的运用研究》等资料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 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 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 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 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学习目标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萌芽阶段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 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 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 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4张PPT)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思考:近代以前人们使 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轿子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 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 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慈禧御用汽车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 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 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 期 火 车
中 国 人 对 火 车 的 反 应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 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 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 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 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 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 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 半”“先闻摇铃之声”“又 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作响 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 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 皆喝彩,注目凝视。”
早 期 电 报 机
近代交通管理 和通讯事业的 发展:
改变了人们 的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 电话
电报
2、社会习俗的变化:
南京临时政府 成立以后,孙 中山通令全国 各地男子掀起 剪辫子
(1)剪发辫
辛亥革命以后军 警为行人剪辫
(2)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3)禁缠足
现 代 的 “ 三 寸 金 莲 ”
(4) 改称谓废跪拜
用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 采用:“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 平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 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5)饮食、娱 乐、婚丧崇洋逐 新的趋向: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3张PPT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各国粮食生产减少,纷纷向 中国购买大量面粉。中国的面粉工业一时出现蓬勃发展景象,进 入“黄金时代”。荣家企业有了更大发展,产品走向世界。外国 常向茂新粉厂订购, 远销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及南洋各国。
为什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内因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纺织业 面粉业
民国后人们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有什么变化?

服饰 变化

饮食 变化

交通 通信
风 礼节 俗 称呼
习俗
变革前
变革后
变革前
服饰
变革后
长袍
马褂
旗服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变革前
饮食
变革后
西式蛋糕
西餐
洋 烟
洋 酒
变革前
交通通讯
变革后
火车 电话
轮船电车 飞机源自变革前跪拜 大人溥仪留 辫装
三寸 金莲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②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观察材料二漫画,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历 史原因是什么?
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材料三中的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先生 握手
西方科技和生活方式的传入; 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和观念的改造。
产生
发展
短暂 春天
受挫
未能 恢复
1840 1860
洋务运 动时期
1911 1914 1918 1920
辛亥 革命
一战 一战后 期间
1945
国民党 时期
为什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 “短暂的春天”?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4、歌剧——《白毛女》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5、电影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1905年谭鑫培京剧《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歌女红牡丹》 赵丹、周璇——《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④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旗 袍
⑤新式风俗
西餐
洋酒
西式蛋糕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①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②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八单元 ·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八单元 ·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课讲授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1、阶段特征:民族工业出现萌芽 洋务运动至清末

①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甲午战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2、阶段特征:“黄金时代”、“短暂的春天” 辛亥革命后至一战期间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教育
2、新闻 出版业
1、洋务运动时期: 2、甲午战争后:
3、百日维新期间:
4、废除科举制:
1、《申报》 2、民国期间的著名报纸: 3、民国期间影响最大的刊物: 4、商务印书局 5、其他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 6、新华书店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1、文学
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
郭沫若——《女神》
茅盾——《子夜》
曹禺——《雷雨》
巴金——《家》
老舍——《骆驼祥子》
解放区: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暴风骤雨》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28
1.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
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
偏偏有一个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
C 主张“实业救国”,他是( )
A. 张骞 B. 荣宗敬 C. 张謇 D.侯德榜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
C 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期”。
利用政权而掌握国家财政,利用财政手段进而控 制并建立起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
四大家族:蒋宋孔陈
有道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 陈果夫
总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 处于夹缝中、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挣扎。
根本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中国近代出现新式交通工具有哪些?
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
民国时期的电车、汽车
引入铁路与火车 冯如自制第一架飞机
影响:
1.方便人们出行 2.促进商品流通 3.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老照片·新变化:图片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有哪些变化?
剪辫
留短发 穿旗袍
穿西装
放足
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你知道哪些“中华老字号”?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问题: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 在 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期(1840——1949) 由 中国 人创办的,用 机器 生产的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3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展
15
发 展 水 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23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23张)

课堂小结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经 济
民族 工业
发展:甲午战争后
和 发展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社 会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新式交通的出现
的 变
社会 生活
风俗习惯的改变
化 变化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随堂演练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B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 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 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曲折发展的原因:受到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特征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 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资 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工 业 部门。 (2)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 上海 、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萌芽: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 运动时期。 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 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 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经历了“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内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 业的法令。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 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萎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 业发展再度受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起,促使城市公共设施建 设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社会习俗的变化
(1)原因: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 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 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2)表现 ①风俗习惯的变化: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

4.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 ,最后 一段中 ,松柏 梧桐覆 盖相交 ,鸳鸯 双双和 鸣,是 运用了 浪漫主 义的手 法,既 象征了 刘、焦 爱情的 不朽, 又象征 了他们 的悲愤 和控诉 。所以 ,这首 诗是浪 漫主义 的诗歌 。

5.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 的人物 个性化 的语言 刻画了 人物的 性格, 一些段 落浓墨 重彩, 如刘、 焦话别 ,兰芝 辞母等 ,使人 物形象 更鲜明 。
特点
总体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 特征 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
术差。 行业 特征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地区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 特征 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1)表现: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

6.春夏秋冬,流转无穷;人的一生, 就像早 晨的露 水,太 阳一晒 就消失 了。人 生好像 旅客寄 宿,但 人生功 绩却能 刻入金 石永远 流传。

7.“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是说岁 月更替 ,人生 有阻, 即便是 圣人贤 人,也 无法超 越,这 为下文 写对待 生活的 态度做 了铺垫 。

8.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 名句, 笔力遒 劲,韵 律沉雄 ,内蕴 着一股 自强不 息的豪 迈气概 ,深刻 地表达 了曹操 老当益 壮、锐 意进取 的精神 面貌。
发展,一战后处境艰难,最终破产。他创办实业的历程, 成
为 . 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发展阶段
主要原因
Hale Waihona Puke 萌芽19世纪六七十年 ①外商企业的刺激;②洋务运动的影响 代
发展
辛亥革命后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黄金 时代
一战期间
①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政府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和群众性 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②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 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 粉业)
上海南京路 上的行人
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和作用
(1)原因:①外因:西方文明的传入;② 内因: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民国政府 下令进行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③民主、平等 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2)作用:①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 平等;②宣传平等的观念以扫除尊卑等级观念。
3.变化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 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 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 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 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 的民众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 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随堂练习
1.中国近代提出“实业救国”主张的是
( D)
A.詹天佑
B.侯德榜
C.严复
D.张謇
2.生活在100年前的上海人,不可能( C ) A.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B.在《申报》上看时政新闻 C.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D.穿西装去电影院看电影

1.取样要有专人负责,开始时隔-小 时取样 一次, 以后根 据取样 判定结 果再决 定取样 间隔时 间。
凋敝
一战后
①内忧外患: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封建主义的压迫; ②其中代表企业家为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时代特 点决定了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 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所以,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 本原因。
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 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 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 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发展。
(2)影响: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 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新式交通工具传入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Ⅰ、背景: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办厂、采矿,刺激了中国民族
工业的发展
Ⅱ、思想:实业救国
Ⅲ、事迹:创办 大生纱厂
,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
上“实业救国”道路
Ⅳ、评价:张謇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实业,一战期间获得
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 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辛亥革命后军警 为行人剪辫子
民国初年发式变化的实质: 从清朝初年的强令剃发留
辫到民国时期颁布“剪辫令”, 表面上是发式的变化,实质是 中国从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从生活封建化到 生活近代化的转变。辫子的剪除,不仅具政治 革命意义,还具有深刻的社会主义,对社会生 活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化验冲洗精度合格后,油冲洗工 作即可 停止, 待油温 降至室 温后进 行排液 和管道 系统恢 复,充 填工作 油,进 行试运 转。

3.登高作业绑扎用的直爬梯,必须经 专人检 查绑扎 牢固后 方可使 用,对 于一些 为了安 装方便 而搭设 的临时 操作平 台,除 必须绑 扎牢固 ,并且 其自身 保证一 定的安 全强度 。
②风俗习惯的变化: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 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生活方式
崇洋逐新的趋向
饮食
婚丧 休闲娱 乐方式 服饰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 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 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 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