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苏教版

合集下载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

1.1.2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

1.2.2 诗歌结构分析:诗句的节奏、韵律、意象等。

1.2.3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对历史、人生、自然的感悟。

1.2.4 诗歌艺术特色鉴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2.1.1 导入: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1.2 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1.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结构,品味意象和修辞手法。

2.1.4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方法2.2.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等。

2.2.2 问答法: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提高思维能力。

2.2.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2.2.4 实践法:指导学生朗读、写作等实践活动。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课堂评价3.1.1 学生朗读表现: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3.1.2 学生回答问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语言组织能力。

3.1.3 学生讨论参与: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2 课后反馈3.2.1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3.2.2 学生反馈意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4.1.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1.2 参考资料:有关《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4.1.3 网络资源:相关诗歌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的在线资料。

4.2 教学工具4.2.1 投影仪:展示诗歌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能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3)能够理解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2)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两首诗的异同点;(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古诗词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的意义和内容;(2)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诗中意境的把握和理解;(3)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苏轼和辛弃疾的背景和成就;(2)引导学生回顾《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两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2)让学生思考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3)让学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两首诗的异同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两首诗的意义和内容;2. 总结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强调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2. 完成练习题: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自主发现两首诗的异同点;4.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5. 采用写作练习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

在联系和发展中赏析用典的艺术——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单元教学目标:这两首词选自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主题是“生命的诗意”,该单元精选了魏晋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均属于豪放派词作的经典作,两者都在词中使用了用典的写作手法,在辛词中,使用的典故侧重曾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以及与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及事与愿违有关的历史事件,在苏词中,则是通过回忆周瑜来反衬自己此时的年华已老、功业无成,典故的选择均与作者的思想志向息息相关,所以通过比较两者用典的差异来感受词人不同的生命思考与精神境界,契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辛弃疾多处使用典故的艺术。

教学难点:分析比较两首词用典的异同,两者使用典故均是为了刻画自我形象,寄托个人情感,不但用典故侧重点有所不同。

(PPT1 、PPT2)学情分析:学生刚进入高中,总体基础较薄弱,如果直接进行两篇词作的比较教学,可能会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据此学情,我对两篇词作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该课时的呈现是在学习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基础上,再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故该堂课以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主,最后再联系之前所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会循序渐进,在联系和发展中体会用典的妙处。

教学步骤:一、导入辛弃疾,一位南宋的孤勇者,他投鞭飞渡,剑指三秦,希望了却君王天下事,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只能醉里桃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接下来我们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这首词,读懂辛弃疾,领悟人生失意处的诗意表达。

二、走入文本写作背景(PPT3)齐读课文,用声音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PPT4)作者提到了很多古人、古事,这就是怀古咏史词的特点,借用古人古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作用典。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背景,掌握两首词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色。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历史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念奴娇·赤壁怀古》:介绍作者苏轼,解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1.2.2 《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介绍作者辛弃疾,解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两首诗词的主题、情感、表达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1.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2.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新课:简介苏轼和辛弃疾,引发学生对两首诗词的兴趣。

3.1.2 讲解诗词:解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1.3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两首诗词,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

3.1.4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鉴赏,分享心得体会。

3.1.5 总结拓展:总结两首诗词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新课:5分钟3.2.2 讲解诗词:15分钟3.2.3 对比分析:10分钟3.2.4 实践练习:10分钟3.2.5 总结拓展: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诵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运用背景资料、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3)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赞美;(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培养坚强意志。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2.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两首诗的背景资料及其对诗文理解的影响;2.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把握;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词人的生平背景;(2)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他们对赤壁和京口北固亭的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文内容,勾画出生字词;(2)小组内互相解释生字词,解决疑惑。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诗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2)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

4. 课堂实践:(1)让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3)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2. 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短文;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写下鉴赏心得。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能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2)学会珍惜时光,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2.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相关参考资料;3. 诗词原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朗读诗词:(1)让学生朗读两首诗词,感受其韵律和节奏;(2)解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解析诗词:(1)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2)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泪”等意象,理解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讨论诗词:(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实践练习:(1)让学生尝试创作以历史和自然为题材的诗词;(2)挑选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总结课堂:(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背诵两首诗词;(2)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作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1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1.2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1.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4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2.1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3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4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两首诗的背景、意义、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4.2 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4.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4.4 分析: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5.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6.2 教学难点: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准备7.1 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关文本。

7.2 参考资料:关于两首诗的背景、注释和解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本篇文章将围绕着《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首唐代诗歌展开教学设计,这两首诗歌均为高一必修上文学选修课程中的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探讨: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分析唐代诗的文学特点和意义,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通过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扩展词汇量2.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堂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互动和团队合作精神-辅以图表、音频、影像、互联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课堂内容3.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本次教学安排总共4个课时:第一课时:导入和综述(时间:20分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并简要地综述唐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通过导入,慢慢转入《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诗歌的解读。

第二课时: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间:80分钟)本课时的重点是阅读与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诗歌。

学生需要逐行逐句地阅读,体味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感情和情感。

同时,教师也需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诗歌分析方法,例如,韵律、修辞手法、意象和主题等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课时: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间:80分钟)本课时的重点是阅读与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诗歌。

同样的,学生需要逐行逐句地阅读,理解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同时教师也需要针对课文中的历史知识进行补充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内涵。

第四课时:课堂小组讨论和总结(时间:80分钟)本次课堂的重点是组织小组讨论,并总结学习成果。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能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2)体会诗人们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2.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3.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2. 诗文内涵的理解;3. 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内容、译文、作者简介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词人,以及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词,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理解词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两首词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两首词的异同。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首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7. 作业布置:8.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2. 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和意境,分析其艺术特色。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从词句、意象等方面鉴赏古典诗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的意义、主题和情感。

(2)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鉴赏古典诗词。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和理解。

(2)如何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背景和意境。

(2)收集相关资料,如诗人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古代赤壁战场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了解诗的作者和背景。

(2)查阅词典,释义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苏轼和辛弃疾。

(2)展示赤壁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古代战场的景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感受诗的音乐美。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生僻字词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诗的背景和意境。

(2)分析诗中的意象、词句和艺术特色。

4. 对比分析:(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感受。

5. 课堂练习:(1)学生练习朗读两首诗,体会诗的音乐美。

(2)学生尝试背诵两首诗,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两首诗的意义和主题。

(2)学生对诗的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群文组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群文组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群文组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群文组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群文组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一、教材分析本教材是高一必修上册的群文组合教学设计,它包括《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部分,它们都是诸葛亮所著。

这两篇文章是属于古文阅读中的明代文学,都是咏史怀古题材的优秀篇章,富有写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表达价值。

这两篇文章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目标要求以此教材为基础,我们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了解“咏史怀古”的文学形式和传统。

2. 细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掌握它们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意识,提高其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1) 思考:“咏史怀古”这种类型的文学形式在古代文学史上有什么地位?它具有什么意义?(2) 啟示:从网络上收集一些古代诗歌、文学文章,将它们进行分类,并比较不同文学形式的异同。

(3) 看图说话:让学生看一张百度百科的图片:《念奴娇·赤壁怀古》,从图片出发,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和内涵。

2.课堂讲授(1) 对两篇文章分别进行阅读。

(2) 阅读文章,讲解词汇、句型、结构等。

(3) 学生分别进行个人的读书笔记,掌握著作的主题、主要内容、故事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

3.课外作业(1) 在课堂上进行作文辅导,布置作文题目,要求课后完成写作任务。

题目如下:念奴娇和欲仙歌都是《三国演义》中文学名篇,它们又可视为咏史之作,你认为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2) 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其中的咏史情节和相关历史文化,撰写300字的读书笔记。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词;(2)能够分析两首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词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词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两首诗词的异同点;(3)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思想;2. 诗词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3. 诗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古代历史知识;2.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3. 诗词意境的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两首诗词的文本、译文、相关历史图片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词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词,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交流。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诗词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4. 比较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点,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体验:学生朗诵两首诗词,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学生背诵两首诗词,深入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诗词创作背景。

9. 教学反思:10. 学生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词;(2)分析并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优美语言和韵律美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3)激发学生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2. 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哲理思考;3.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词文本、注释、翻译和相关图片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赤壁之战和京口北固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词朗读:学生齐读或教师范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3. 诗词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词,解释生僻字词,理解诗词的意义和情感。

4.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指出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并解释其效果和作用。

5. 主题思想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词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对历史、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和表达。

6. 情感表达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如喜悦、悲伤、愤怒等,并联系诗人的生平遭遇。

7. 文学鉴赏训练: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角度欣赏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8. 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师引导学生对诗词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有怀》咏史怀古类诗歌阅读(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有怀》咏史怀古类诗歌阅读(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⒈正面描写。气概风度,功绩韬略。 ⒉侧面衬托。英雄少年,春风得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在想象游历) 宾语前置:神游故国 宾语前置:应笑我多情
明确:这一句由遥想回到现实,江山依旧,物是人 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 放的去处。在历史与现实、理想与实际的冲突之后,作 者只能徒生感慨、自笑多情。
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 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 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 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 谋”之叹!终为吴侯。
用刘裕典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苏轼内心解读
怀古伤今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建功年龄 职务 际遇
外貌 人生
周瑜 34岁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英俊儒雅 幸福美满
苏轼 47岁 团练副使(虚职)
功业未成 早生华发 屡遭不幸
合作探究: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含有消极情绪,你怎么看?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 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 成,想想人家周瑜,年轻有为、名垂青史。而自己还可能 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 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
本文特色
手法: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叙事、抒情、写景融 为一体
风格:豪放悲壮
文中典故
连线
孙仲谋 寄奴 佛狸祠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廉颇
今昔对照,表达隐忧。 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两首诗的题材、背景和情感表达。

2. 分析两首诗中的意象、用词和修辞手法,探讨其艺术特色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这首诗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英雄的赞美。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这首词以北固亭为背景,回忆了当年与好友相聚的欢乐时光。

词中运用了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友情的珍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作品,简要介绍作者和背景。

2. 比较阅读:让学生将两首诗进行对比,注意诗中的意象、用词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探讨其异同之处。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力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自己的观点。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两首诗的特点和亮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诗的题材和背景,准确地分析诗中的意象、用词和修辞手法。

2. 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力的看法,展现出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原文及其注释。

2. 与两首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

3. 分组讨论的记录表和评价表。

4.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总结教学内容。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念奴娇》或《永遇乐》为词牌,仿照苏轼和辛弃疾的风格,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怀古诗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分析两首词的题材、背景和文学特点。

解读并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重要词句。

理解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方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会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培养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历史情怀和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文学背景和历史情境。

阐述两首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2.2 课文解析:逐句解析两首词的重要词句和意象。

分析词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了解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教材和工具书。

2.2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赤壁之战和京口北固亭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2.3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词,注意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小组合作,讨论两首词的异同,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4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两首词的重要词句和意象。

分析词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如对比、排比、夸张等。

2.5 文学鉴赏方法指导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词语、分析结构、感受情感等。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主鉴赏,提高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思3.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学生对两首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表现。

3.2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

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和参考书籍。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 苏教必修2苏教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 苏教必修2苏教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苏教必修2苏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预习——夯实根底][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浪淘.尽( ) 公瑾.( ) 纶.巾( ) 英发.( ) 强虏.( ) 华发..( )( ) 酹.江月( ) 舞榭.( ) 佛狸..祠( )( ) 狼居胥.( ) 元嘉.( ) 巷陌.( ) 【答案】 táo jǐn ɡuān fā lǔ huā fà lèi xiè bì lí xū jiā mò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当⎩⎪⎨⎪⎧ 遥想公瑾当.年 对酒当.歌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2)道⎩⎪⎨⎪⎧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会天大雨,道.不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强⎩⎪⎨⎪⎧强.虏灰飞烟灭 赏赐百千强. 强.词夺理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国⎩⎪⎨⎪⎧ 故国.神游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去国.怀乡 (5)应⎩⎪⎨⎪⎧ 多情应.笑我 河曲智叟亡以应. 应.声而倒 吾将何以应.敌(6)顾⎩⎪⎨⎪⎧赢得仓皇北顾. 顾.野有麦场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亡月既望.【答案】 (1)介词,处在某个时候/介词,面对/同“倘〞,如果 (2)动词,说,讲/名词,道路/名词,风气/名词,道义 (3)形容词,强大/形容词,有余/动词,音qi ǎn ɡ,勉强/形容词,强健的 (4)名词,地区、区域/名词,诸侯国/名词,国都、京城 (5)动词,应该/动词,应答、答复/介词,随着/动词,对付,应对 (6)动词,回头看/动词,向四周看/动词,探问,拜访/副词,反而,难道 (7)动词,远看/名词,声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大江东.去,浪淘尽 ( )___________________ (2)强虏灰.飞烟.灭 ( )___________________ (3)赢得仓皇北.顾 ( )___________________ (4)尚能饭.否 (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名词作状语,向北 (4)名词作动词,吃饭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大江..东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大河的泛指,包括长江。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必修2

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人称“苏东坡”。

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评价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生平经历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绍兴三十一年(1161)曾随耿京在山东起兵抗金,后在南宋先后任建康通判,江南、湖南、湖北安抚使等职,有政声。

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谪,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

作品著有《稼轩长短句》、奏疏《美芹十论》《九议》等。

评价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二)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赫赫有名的北宋文学名学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富丽卓绝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因此欧阳修尽管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感觉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话柄,因此最后评了第二。

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明白文章作者是苏轼。

明白真实情形后欧阳修后悔不已,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很赏识,他曾对老友梅尧臣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上片:追慕英雄 上片:追慕英雄 课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 型 诗词鉴赏课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阶段,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学习这首词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词,对诗词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辛弃疾的词风独特,学生可能还需要引导去理解和欣赏。

教材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 9 课,作者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回忆,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自身理想的追求。

全文以京口北固亭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历史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设计理念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词作,品味本词雄奇壮阔的意境之美,感受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体会本词用典抒情的特点,掌握一些常用的诗词鉴赏方法。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词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辛弃疾的词风豪放激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首词,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启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首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词,可以深入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把握词人的思想感情,欣赏词的风采。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把握词人的深邃思想。

教学方法诗歌朗诵,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设计、视频。

上片:追慕英雄 上片:追慕英雄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一、视频导入播放辛弃疾生平视频二、知人论世(一)填写辛弃疾资料卡片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本课话题——爱国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点评:辛弃疾——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他才干出众,刚正不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受到权臣排挤而遭贬,但他仍继续写文章宣传抗金主张。

他写的《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字字珠玑,提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具体策略,并阐述了内修德政、广开言路等治国安民之道,却未被腐败而畏缩的南宋当权者采纳。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西汉时,年仅18岁的将军霍去病多次率精骑清剿匈奴,阵斩敌酋。

霍去病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边疆战场上,马不缷鞍、衣不解甲地度过了戎马一生。

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曾亲自下令为他建造一座豪华府第,但是直到建造完工,霍去病连看也没去看一眼,他气概豪迈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公元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

为纪念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汉武帝在他墓前树起一尊“马踏匈奴”的石刻,象征他为国建勋的精神。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婴2.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忠也。

——曹操4.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5.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浪淘.尽( ) 公瑾.( ) 纶.巾( ) 英发.( ) 强虏.( ) 华发..( )( ) 酹.江月( ) 舞榭.( ) 佛狸..祠( )( ) 狼居胥.( ) 元嘉.( ) 巷陌.( )【答案】 táo jǐn ɡuān fā lǔ huā fàlèi xiè bì lí xū jiā mò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当⎩⎪⎨⎪⎧ 遥想公瑾当.年对酒当.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2)道⎩⎪⎨⎪⎧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会天大雨,道.不通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强⎩⎪⎨⎪⎧ 强.虏灰飞烟灭赏赐百千强.强.词夺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国⎩⎪⎨⎪⎧ 故国.神游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去国.怀乡(5)应⎩⎪⎨⎪⎧ 多情应.笑我河曲智叟亡以应.应.声而倒吾将何以应.敌(6)发⎩⎪⎨⎪⎧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东窗事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朝发.白帝野芳发.而幽香(7)顾⎩⎪⎨⎪⎧赢得仓皇北顾.顾.野有麦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在丁卯三月之望.【答案】 (1)介词,处在某个时候/介词,面对/通“倘”,倘使 (2)动词,说,讲/名词,道路/名词,风尚/名词,道义 (3)形容词,强大/形容词,有余/动词,音qi ǎn ɡ,勉强/形容词,强健的 (4)名词,地区、区域/名词,诸侯国/名词,国都、京城 (5)动词,应该/动词,应答、回答/介词,随着/动词,对付,应对 (6)动词,发射,放出/动词,暴露/动词,起,被任用/动词,征发,调发/动词,出发/动词,开放 (7)动词,回头看/动词,向四周看/动词,探问,拜访/副词,反而,难道 (8)动词,远看/名词,声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词(1)大江东.去,浪淘尽 ( )______________ (2)强虏灰.飞烟.灭 ( )______________ (3)赢得仓皇北.顾 ( )______________ (4)尚能饭.否 ( )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名词作状语,向北 (4)名词作动词,吃饭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大江..东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大河的泛指,包括长江。

(2)千古风流..人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②轻浮放荡。

【答案】(1)指长江。

(2)杰出,英俊,有才华。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国神游。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多情应笑我。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英雄无觅。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被动句英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2)宾语前置句、省略句(我)神游当年三国的古战场。

(3)宾语前置句应笑自己多情善感。

(4)宾语前置句无处寻找英雄。

[常识·速览][识作者]豪放词宗——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谥号“文忠”。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人称“苏东坡”。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苏轼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派代表词人。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词中之龙——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曾随耿京在山东起兵抗金,后在南宋先后任建康通判,江南、湖南、湖北安抚使等职,有政声。

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

辛弃疾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只能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

著有《稼轩长短句》,奏疏《美芹十论》《九议》等。

[探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思想异常苦闷,于是便常常在登山临水和凭吊古迹之中寻求解脱。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此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泛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本词作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

当时宰相韩侂胄正准备北伐。

辛弃疾受命知镇江府,镇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到任后,一方面积极派遣侦探了解金国虚实,进行军事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南宋朝廷上下一片北伐声,激起了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然而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令他忧心忡忡。

[巧识文]词词是大约在盛唐初产生,从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新诗体,盛行于宋。

词即歌词,指可以合乐歌唱的诗体。

唐代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词”,后来简称词。

词的句子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至十一字句不等。

词有多种词调(词牌),各种词调规定了各种词的文字声韵的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按作家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婉约派词多抒情,婉转缠绵细腻,语言含蓄,题材狭窄,多写个人遭遇或男女恋情。

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重要作家还有张元斡、张孝祥、陈亮等人。

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故能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无事无意不可以入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

又敢于突破格律束缚,“不喜剪裁以就声律”,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使词走上了健康广阔的道路。

[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本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间如梦”的感慨使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侂胄的警告;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之情。

[文脉·梳理]【答案】①缅怀、仰慕古代英雄豪杰②感慨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答案】③警告当局④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文本·层析]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下面的题目。

1.首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