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通路科普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通路的建立和维护讲义

静脉输液通路的建立和维护讲义
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 无针接头应至少每七天更换一次
套管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 宜随针一起更换
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 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立即更换
外周静脉短导管 —儿童如无并发症发生,可用至治疗结束
中心静脉导管 —减少非计划拔管
• 输液渗出: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物或 液体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
无菌透明敷料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 无菌纱布敷料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 纱布敷料与透明敷料一起使用,则视同于纱布敷料 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或污染时及时更换
更换技巧:
•撕除旧敷料—0角度牵拉松动敷料边缘180度角逆导管方向揭去敷料 •更换新敷料—无张力粘贴敷料,遇导管凸起部分高举平抬
肝素帽(无针接头)的更换
3)1960年代是静脉输液治疗迅速发展的里程碑,
有超过两百种的静脉输注液体可供选择。静脉给 药方式变得多样化。滤器和电子输注装置广泛应 用。
关于人类营养需要的知识得以发展 对氨基酸、糖、脂肪有了进一步了解。 1968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外科研究所完成了静脉 营养支持这一经典工作。 由于医生不再有充分的时间完成静脉输液治疗 的全面工作,护理责任范围得以扩展。
在输液结束冲管之后,应该对血管通路装置进行封管,以 减少血管通路装置阻塞发生的危险。
在给予药物和溶液之前,如果遇到阻力和/或者不能抽出 回血,不能暴力冲洗导管
冲、封管的方法—脉冲式冲管
【PICC(4Fr)+延长装置】 容积×2=2.66ml 外周留置针容积 ×2=2.20ml
标准3ml注射器产生的压力=120 p.s.I 标准10ml注射器产生的压力=60 p.s.I
•>600mOSM/L 则必定引起静脉炎

静脉输液中的血管通路选择与管理

静脉输液中的血管通路选择与管理

静脉输液中的血管通路选择与管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正确选择和管理血管通路是确保治疗效果并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静脉输液中的血管通路选择与管理进行论述。

一、血管通路选择静脉输液的血管通路有多种选择,常见的有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在具体选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临床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1. 外周静脉通路外周静脉通路是将输液置入患者的外周静脉中,这种通路的优点在于便捷、简单、安全,适用于一般的输液治疗。

常见的外周静脉通路有手部静脉通路、前臂静脉通路等。

2. 中心静脉通路中心静脉通路是将输液置入患者的大静脉中,通常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进行穿刺。

相比外周静脉通路,中心静脉通路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或需要输注高浓度药物的情况。

常见的中心静脉通路有中心静脉导管、股静脉导管等。

二、血管通路管理无论选择了外周静脉通路还是中心静脉通路,良好的血管通路管理对于静脉输液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血管通路管理的几个方面:1. 术前准备在进行血管通路穿刺前,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如消毒穿刺部位、准备所需器械和药品、告知患者穿刺的目的和过程等。

2. 穿刺技术良好的穿刺技术是保证血管通路成功建立的关键。

操作者需具备一定的解剖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穿刺点,掌握穿刺时的角度和深度,并保持手眼协调,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3. 输液管理输液管理包括输液速度的控制、输液时间的观察和输液管路的消毒等。

操作者需密切观察输液情况,根据患者情况和医嘱调整输液速度,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4. 血管通路定位在长期输液的情况下,需要定期进行血管通路的定位,并检查通路是否通畅。

可通过检查静脉回流情况、抽血试验等方式确定血管通路的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在血管通路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血管炎、感染和血栓形成等。

急救静脉通路流程

急救静脉通路流程

急救静脉通路流程急救静脉通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用于给予患者液体、药物或血液制品。

在紧急情况下,静脉通路可以帮助迅速恢复血容量,并提供必要的药物救治。

以下是一个标准的急救静脉通路流程,详细介绍了不同步骤和注意事项。

1.评估患者情况:在实施急救静脉通路之前,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评估。

确定患者是否需要静脉通路以及需要多大的通路。

2.洗手和穿戴手套:在进行任何与患者有直接接触的操作之前,要正确洗手并穿戴干净的手套,以确保防止感染的传播。

3.选择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

常用的通路包括外周静脉通路、中心静脉通路和动脉导管。

外周静脉通路最常见,其次是中心静脉通路,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动脉导管。

4.准备所需器材:根据所选通路,准备所需的器材。

外周静脉通路通常需要静脉穿刺针、注射器、导管、透明胶带和消毒用品。

中心静脉通路和动脉导管需要额外的器材,如导管套组、导丝、造影剂等。

5.清洁穿刺部位:选择穿刺部位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状态、条件以及通路需要的持续时间。

在清洁穿刺部位之前,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皮肤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穿刺静脉通路:使用适当的技术和器材进行静脉穿刺,确保正确插入导管。

穿刺时要注意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任何感染源的进入。

7.固定静脉导管:一旦成功穿刺静脉,使用透明胶带或其他创可贴固定导管,确保导管的稳定性。

应该避免使用过于紧绷、限制静脉血流的固定方法。

8.连接液体、药物或血液制品:根据患者的治疗需要,连接相应的管路,输注液体、药物或血液制品。

在连接之前,确保管路的清洁和完整,避免任何污染或滴漏。

9.监测静脉通路:在开始输液后,要监测静脉通路的畅通性和可操作性。

注意观察患者的血流情况、输液速度以及任何不良反应。

10.记录和标记:完成静脉通路后,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如穿刺部位、通路类型、输液量和速度、时间等。

同时要标记静脉通路的穿刺部位,以方便后续操作和监测。

静脉输液通路发展历程

静脉输液通路发展历程

渗透压: • 文献表明:>450mOSM/L 会引起中度静脉炎 • >600mOSM/L 则必定引起静脉炎
选用合适的器材进行长期治疗: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感染的机会 •提高病人舒适度、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节省费用 •护理和处置费用 •病人的总治疗费用
为什么使用中心静脉通道器材?
在小血管输入这些药物,则会引起内皮损伤,进而造成静脉炎,血栓形成
AHRQ 2002 美国卫生研究及质量机构2002 PICC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other CVCs PICC相比其他中心静脉导管而言,能明显降低相关并发症
PICC与CVC比较
PICC • 外周穿刺 • 穿刺风险小 • 穿刺成功率高 • 感染率低 • 留置时间长(数月至一年) • 护士操作
视锐5 ™超声导引系统
组织在超声波下看起来像什么?
A V
超声波导引穿刺法
B超+MST的优点
提高置管 成功率
减少 并发症
改善 舒适度
机械性静脉炎、导管意外滑出、穿刺点感染、血栓形成
感谢您!
而产生静脉炎
药物渗透压对静脉的影响
• 高渗压
• 高于340mOsm/L • 将血管細胞中的水分子吸出來,造成血管
細胞萎縮直至坏死 • 10% 葡萄糖水不可用來作溶剂 • 任何高渗液体或药物高于600mOsm/L, 在
外周静脉内使用24小時以内会导致静脉 炎 • PPN or TPN 渗透压是在700-1200mOsm/L • 所有高滲液体都要用中心导管來完成输 液
用标准IV的套管针或小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 通过套管及穿刺针送入导丝。 拔出针或套管。 插管器组件沿导丝送入,必要时可皮肤切开,扩大穿刺部位。 拔出导丝及扩张器。 通过插管鞘置入PICC到预测量的长度。

静脉通路的分类

静脉通路的分类

静脉通路的分类
静脉通路是为了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目的而建立的一种通路。

根据其部位、特点和使用范围的不同,静脉通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外周静脉通路:一般是在手臂或手背等外周静脉建立的通路,适用于输液、输血、注射化疗药物等。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风险较小,但输液速度较慢,不能输注高浓度药物。

2. 中心静脉通路:是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大型静脉建立的通路。

其优点是输液速度快、输注高浓度药物无须稀释,同时可以同时插入多个管路进行治疗。

但由于操作复杂,其风险也较高,需注意感染、穿刺误伤等问题。

3. 双腔导管:是一种特殊的中心静脉通路,由两个独立的导管组成,可以同时进行输液和抽取血样。

适用于长时间的输液、营养支持、血液透析等,但操作复杂,需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操作。

4. 动脉导管:是在动脉建立的通路,适用于血压监测、动态血流监测、血气分析等。

其优点是可以快速获取血样,但操作风险较高,需注意血栓形成、出血等并发症。

总之,不同的静脉通路适用于不同的治疗目的,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通路,同时注意操作规范、操作技巧,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1 -。

护理静脉输液知识点总结

护理静脉输液知识点总结

护理静脉输液知识点总结一、静脉通道的选择静脉通道是进行静脉输液的重要通道,通常有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和股静脉等。

在选择静脉通道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下面将对各种静脉通道进行介绍。

1.外周静脉外周静脉是指远离心脏的静脉,例如手臂、脚踝等处的静脉。

在进行外周静脉输液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静脉,并确保静脉通畅、无明显肿胀等情况。

外周静脉输液适用于一般的输液治疗,如补液、输药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2.中心静脉中心静脉是指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包括颈内、锁骨下、锁骨上、头臂静脉等。

中心静脉输液适用于药物浓度较高、腐蚀性强、需要长期输注的情况,如肝素、化疗药物等。

中心静脉输液需要选择适当的导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3.股静脉股静脉是指大腿部位的静脉,一般用于行心脏手术或其他需要中心静脉压力监测的情况。

股静脉输注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减少静脉损伤和感染的风险。

总之,在选择静脉通道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综合考虑输液药物的性质、浓度、用药持续时间等因素,合理选择静脉通道,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输液安全。

二、输液途径静脉输液的途径有多种,常见的包括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皮下注射等。

下面将对这些输液途径进行介绍。

1.外周静脉输液外周静脉输液是指将药物或液体注入到手臂、前臂、颈部等处的外周静脉中。

在进行外周静脉输液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并确保静脉通畅、无明显肿胀,避免造成局部疼痛或溢出。

外周静脉输液适用于补液、输药等常规情况,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2.中心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是指将药物或液体注入到锁骨下、颈内、头臂等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中。

中心静脉输液适用于需要高浓度、长期输注的药物,如肝素、化疗药物等。

在进行中心静脉输液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导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3.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通过毛细血管吸收。

皮下注射适用于需要缓慢吸收的药物,如胰岛素、皮下注射利用毛细血管的丰富分布和血流缓慢的特点,使药物缓慢、持续地释放到血液中,达到治疗目的。

急救静脉通路流程

急救静脉通路流程

急救静脉通路流程急救静脉通路是指在急救过程中,通过建立静脉通路,将药物、液体等输送到患者体内,以快速有效地进行治疗。

以下是急救静脉通路的标准流程。

1. 确定适应症和禁忌症在进行急救静脉通路之前,需要确认患者是否符合适应症,如严重失血、休克、心肺骤停等。

同时,要排除禁忌症,如严重出血倾向、严重血液感染等。

2. 准备所需器材和药物在进行急救静脉通路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

常用的器材包括静脉针、输液管、注射器等,常用的药物包括生理盐水、血浆、血液制品等。

3.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静脉通路可以选择外周静脉或者中心静脉。

外周静脉通路适合于普通情况下的急救,而中心静脉通路适合于需要大量液体输注或者药物快速作用的急救情况。

4. 患者准备在进行急救静脉通路之前,需要确保患者处于合适的体位,如平卧位或者半卧位。

同时,要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是建立静脉通路的关键步骤。

在进行静脉穿刺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如手背、前臂等。

然后,使用消毒棉球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接下来,将静脉针插入穿刺部位,同时观察是否有血液返回,确认已进入静脉。

6. 固定静脉针和连接输液管在成功穿刺静脉后,需要将静脉针固定在患者皮肤上,以防止移位。

然后,将输液管连接到静脉针上,并确保连接处坚固。

7. 开始输液或者给药在完成静脉通路的建立后,可以开始输液或者给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急救需要,可以选择输注生理盐水、血浆、血液制品等液体,或者赋予急救药物。

8. 监测和观察在进行急救静脉通路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静脉通路的情况。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监测静脉通路的情况包括通畅性、漏液等。

9. 定期更换输液管和静脉针静脉通路的输液管和静脉针需要定期更换,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输液管和静脉针的更换周期为48小时。

10. 结束静脉通路在急救结束后,需要及时拔除静脉针和输液管。

如何正确进行静脉输液(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消皮肤插入针头或导管调节流速)

如何正确进行静脉输液(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消皮肤插入针头或导管调节流速)

如何正确进行静脉输液(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消皮肤插入针头或导管调节流速)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补液、营养等。

正确进行静脉输液需要选取适当的静脉通道、消毒皮肤插入针头或导管,并调节流速。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正确进行静脉输液。

一、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静脉通道的选择是进行静脉输液的第一步,正确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可以使输液过程更加顺畅。

常用的静脉通道有: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等。

具体选择哪种静脉通道,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输液目的以及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外周静脉通道适用于输液量较少的情况,如给予药物或补液。

选取外周静脉通道时,需要找到肌肉离静脉较近的部位,消毒皮肤后,将针头插入静脉内,确保插入深度合适,避免针头漏在外面。

如果输液时间较长,可以选择心脏的远侧外周静脉,以减少不适。

中心静脉通路适用于输液量较大、输注刺激性药物或长期输液的情况。

选取中心静脉通路时,常见的位置有锁骨下静脉和颈静脉。

锁骨下静脉适合选用导管,而颈静脉适合选用针头。

在选择中心静脉通路之前,需要先进行B超或X线检查,确保没有异常,避免意外发生。

动脉导管适用于监测血压和输液的情况。

选取动脉导管时,需要对动脉进行刺激,插管后要连接到监测设备上。

动脉导管的选取和插入需要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不适合在家庭环境下使用。

二、消毒皮肤插入针头或导管在进行静脉输液之前,需要先消毒皮肤,然后插入针头或导管。

这一步骤的正确操作可以减少皮肤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具体操作如下:1. 洗手:医护人员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都需要先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洗净双手,再进行消毒操作。

2. 选取静脉通道:根据前面提到的选取适当的静脉通道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通道。

3. 消毒皮肤:使用医用酒精液或碘酒等消毒剂,将插入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

消毒时需要用棉球或消毒刷蘸取适量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方法对皮肤进行擦拭,确保消毒彻底。

4. 插入针头或导管:使用专业的医疗器械,将针头或导管插入到选择好的静脉通道中。

静脉输液的原理

静脉输液的原理

静脉输液的原理静脉输液是指将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注射入体内,这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也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静脉输液的原理是利用静脉通路,将药物或液体直接输送到患者的循环系统中,以达到治疗、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目的。

静脉输液的原理涉及到药物的溶解、吸收和分布等生理过程,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静脉输液的原理。

首先,药物的溶解是静脉输液的基础。

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药物需要以溶液的形式存在,这样才能够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的体内。

通常情况下,药物会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等溶剂混合,形成适合静脉注射的药物溶液。

药物的溶解度和配制方法对于静脉输液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严格按照药物的配制要求进行操作。

其次,药物的吸收是静脉输液的关键。

一旦药物被输送到患者的循环系统中,就需要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静脉输液可以直接将药物输送到心脏,然后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这样,药物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被吸收,从而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因此,静脉输液在一些急救、危重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药物的分布是静脉输液的结果。

一旦药物被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就会发挥出相应的治疗作用。

不同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各有不同,有些药物可以快速达到治疗浓度,而有些药物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达到治疗浓度。

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用药计划,以确保药物能够在体内达到理想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的原理涉及到药物的溶解、吸收和分布等生理过程。

通过合理地配制药物溶液,将药物输送到患者的循环系统中,从而实现治疗、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目的。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深入了解静脉输液的原理,做好相关的操作和管理工作,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静脉输液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静脉输液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静脉输液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

它通过将药物或溶液直接输送至患者的静脉血管内,以达到治疗、给予营养或补充体液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帮助读者对该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基本原理静脉输液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静脉通路将溶液输送至人体血液循环中。

由于静脉血管具有较大的内径和较高的血流速度,可以更快速地将药物或溶液分发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静脉输液的主要目的包括:1. 给予营养:静脉输液可以给予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例如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等,以满足机体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

2. 给药:许多药物需要通过静脉途径给予,以便快速达到治疗浓度或避免口服药物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3. 补液:静脉输液可以用于补充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循环血容量,提高血压及血液黏稠度等。

二、操作步骤静脉输液的操作需要依照一定的步骤和规范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静脉输液的常见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 仔细核对医嘱,并确认输液的药物、剂量和速度等信息。

- 检查静脉穿刺部位,确保血管通畅,避免局部感染。

2. 消毒操作:- 使用无菌手套和消毒剂,进行静脉穿刺部位的消毒。

-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单次使用的消毒棉球或长效消毒剂处理。

3. 静脉穿刺:- 选择合适的针头和穿刺点,通常在前臂或手背静脉较为容易穿刺。

- 拭去血液,并将针头刺入血管,注意保持一定角度和深度。

4. 固定针头:- 注意针头的牢固程度,以避免引起脱落或刺伤。

- 使用透明敷料或固定带将针头固定在静脉部位。

5. 连接输液器:- 将输液器与输液管连接,确保连接的紧密性,避免输液泄漏或渗漏。

6. 开始输液:- 调节输液器中的流速,根据医嘱的要求控制输液速度。

- 监测患者的反应,观察输液是否顺利进行,注意有无异常反应。

7. 监护与观察:-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急救静脉通路流程

急救静脉通路流程

急救静脉通路流程急救静脉通路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静脉通路赋予患者药物或者液体治疗。

它是急救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可以快速有效地给患者提供急救所需的药物和液体支持。

下面是急救静脉通路流程的详细步骤:1. 确定适当的静脉通路:在急救过程中,通常选择患者的外周静脉作为静脉通路。

常用的外周静脉包括手背静脉、前臂静脉和股静脉。

根据患者情况和急救需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2. 检查设备和材料:确保急救箱中的设备和材料齐全。

常用的设备包括静脉穿刺针、导管、注射器、消毒剂和敷料等。

确保这些设备和材料都处于良好状态,并且没有过期。

3. 洗手和穿戴手套:在进行急救静脉通路前,务必洗手并穿戴干净的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4. 准备患者:告知患者进行静脉通路操作,并向其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

让患者保持放松和舒适的姿式,以便更容易找到合适的静脉。

5. 寻觅静脉:通过视觉和触觉检查患者的外周静脉。

通常可以通过观察静脉的颜色和质地来判断其适合作为静脉通路。

在找到适当的静脉后,用消毒剂清洁该部位。

6. 穿刺静脉:拿起静脉穿刺针,以适当的角度穿刺选择的静脉。

穿刺时要保持稳定和准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一旦穿刺到静脉,可以看到血液返回,表示已成功进入静脉。

7. 插入导管:将导管插入静脉,同时将针头从导管中拔出。

确保导管插入静脉后,血液仍然能够自由地流动。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

8. 检查通畅性:通过连接注射器或者输液器,注入生理盐水或者其他需要赋予患者的药物或者液体。

在注射过程中,观察液体是否顺利进入患者的静脉,确保通畅性。

9. 固定导管:使用透明敷料或者绷带固定导管,以防止其意外移位或者脱落。

同时,确保导管周围的皮肤保持干燥和清洁。

10. 监测和记录:一旦静脉通路建立成功,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静脉通路的情况。

记录静脉通路建立的时间、位置和使用的设备等信息,以便后续跟踪和参考。

总结:急救静脉通路流程是在急救过程中为患者提供药物和液体治疗的重要步骤。

ICU常见血管通路的护理知识

ICU常见血管通路的护理知识

ICU常见血管通路的护理知识ICU是一个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通常需要通过血管通路进行输液、输血和监测等治疗措施。

然而,不正确的护理措施可能导致血管通路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了解和掌握ICU常见血管通路的护理知识,对于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1、ICU常见血管通路的护理知识概述在ICU中,静脉通路是最常见的血管通路之一。

它通常通过在患者的静脉中插入输液管或导管来输送药物、液体或营养物质。

静脉通路的护理要点包括确保通路畅通,定期更换输液管或导管,注意输液速度和药物浓度,以及注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局部感染或血栓形成。

动脉通路是用于监测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压和动脉血气分析的重要手段。

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动脉通路的血压监测和血液抽取器的功能,避免感染和血栓形成,并保持通路的稳定和安全。

中心静脉通路是通过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大静脉中,以提供药物输注、液体输注或营养支持。

中心静脉通路的护理要点包括定期检查导管位置,监测并发症如气胸、导管脱出或感染,保持通路畅通,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ICU常见血管通路的护理知识2.1静脉通路的护理知识静脉通路的护理知识对于保障患者的输液和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在进行穿刺操作时,护士需要准确地定位静脉,并采用正确的穿刺技巧,确保安全、无痛和高效。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和静脉导管也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护士需要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和导管尺寸,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和清洁,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并更换静脉导管,以防止导管阻塞和感染的发生。

在换药和插管前,护士需要充分洗手、戴好手套,并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操作的严密性和卫生性。

护士还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输液瓶、输液管和输液部位,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静脉通路的护理过程中,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2.2动脉通路的护理知识动脉通路的护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护士准确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压等关键指标。

静脉通路课件ppt

静脉通路课件ppt

THANKS
感谢观看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总结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将导管从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的输液通道。
详细描述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是通过在外周静脉插入导管,然后将其引导至中心静脉建立输液通道。该方法适 用于需要长期或频繁输液治疗的患者,如肿瘤化疗、全肠外营养等。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 创伤小,能够减少患者因频繁穿刺带来的痛苦和不便,提高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
静脉通路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给药途径,能够快速、准 确地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物质。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可以确保药物的顺利输注,提高治 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静脉通路的分类
01 外周静脉通路
通过外周静脉(如手背、前臂等处的静脉)进行 输液或注射。
02 中心静脉通路
通过中心静脉(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等)进 行输液或注射。
中心静脉置管
总结词
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深静脉输液通道,适用于长期或高风险的治疗。
详细描述
中心静脉置管通过穿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等深静脉插入导管,建立深静脉输液通道。该方 法适用于长期需要输液治疗的患者,如肿瘤化疗、全肠外营养等,以及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的 患者。中心静脉置管能够减少频繁穿刺带来的血管损伤和疼痛,提高治疗效率。
智能化管理
智能监测
通过集成传感器和无线技术,实时监测导管位置 、血流情况等,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
远程控制
实现远程控制和调节导管的功能,便于医生在异 地进行诊断和差异,如血管形 态、病情等,定制适合患者的导 管设计。
药物涂层导管
将药物涂层技术应用于导管表面 ,实现局部给药,降低全身副作 用。
03
静脉通路维护与保养
日常维护

静脉通路的名词解释

静脉通路的名词解释

静脉通路的名词解释静脉通路,即静脉供给给予药物或液体的途径,是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静脉输液,药物可以迅速进入患者的循环系统,快速起效。

本文将对静脉通路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介绍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指将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血管注入体内,使其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快速分布到全身。

这种途径具有快速、准确、可控的优点,使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静脉输液常用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外周静脉通路是将输液针或导管插入静脉的近端部位,通常用于较短时间的输液,例如补充水分、血液制品等。

而中心静脉通路则是将导管插入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常用于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例如化疗、营养支持等。

静脉通路的插入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包括针刺和导管置入。

针刺是将一根细针插入血管,通常用于外周静脉通路。

导管置入则是通过一个导管将其插入静脉。

根据导管的长度和直径不同,可分为短期置管和长期置管。

短期置管适用于短时间的输液,通常在治疗结束后即刻拔除;而长期置管则可以长时间留置,用于需要频繁输液的患者。

在静脉通路中,常用的导管包括外周静脉导管、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和中心静脉置管。

外周静脉导管是一根柔软的管状物,通过导管插入静脉,一端与输液瓶连接,使液体直接进入患者体内。

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则是将导管插入中心静脉,通常用于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

中心静脉置管是通过手术将导管放入中心静脉,使其长期留置。

这种置管方式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输液或化疗的患者。

静脉通路中药物输液涉及的药物有很多种类。

其中包括抗生素、止痛药、抗凝剂、化疗药物等。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输液速度和剂量。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目标,确定适当的药物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静脉通路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通过输液快速补充患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生理平衡,还可以输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发展。

在危重患者或手术患者中,静脉通路可以输注大量血液制品,维持循环稳定。

静脉输液原理

静脉输液原理

静脉输液原理
静脉输液是将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静脉血管的通畅性和大容量特点,将药物或液体快速输送到血液循环中,以达到治疗或补液的目的。

静脉输液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静脉通路建立:通过静脉通路建立一个直接进入静脉血管的通道,通常通过插入一根长而细的导管(称为静脉导管)或针头,以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

通常选择的静脉通路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手臂静脉等。

2. 滴速控制:输液过程中需要控制滴速,通常用滴形滴速计或电子滴速计来控制药液的流速。

滴速的调整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

3. 输液微循环:输液液体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微循环作用,在全身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扩散、渗透等过程,以达到药物的分布和治疗效果。

4. 药物效应:静脉输液可以快速将药物输送到血液循环中,使药物迅速达到治疗部位,发挥治疗效果。

这种输液方式适用于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如紧急情况下的抗生素、抗生素等。

静脉输液的原理使得药物可以快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迅速发挥治疗作用。

然而,由于它是一种侵入性操作,需要严格掌握使用技巧和遵循操作规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进
行静脉输液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通路、控制好滴速,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消毒和避免感染等问题。

血管通路技术及护理

血管通路技术及护理

血管通路技术及护理在临床医学中,血管通路技术是指通过插入导管或针头等手段,将药物、液体或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患者的血管系统中的一种方法。

它是实施静脉输液、输血、化疗等治疗或护理手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血管通路技术的常见类型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 静脉输液通路静脉输液通路是最常见的血管通路技术之一。

它通过插入针头或导管,将药物或液体输送到患者的静脉中。

常见的静脉输液通路包括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外周静脉通路外周静脉通路是一种将导管插入手臂或手背等外围静脉的方法。

这是一种相对简单、易于操作的血管通路技术,适用于输液速度不快、输液时间较短的情况。

护理人员在插入导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静脉,通常外周静脉比较粗大且容易插入。

•保持导管通畅,确保不发生压力或白细胞聚集等情况。

•定期更换导管,避免感染。

中心静脉通路中心静脉通路是一种将导管插入颈部或胸部的大静脉中的方法。

相比外周静脉通路,中心静脉通路具有输液速度快、输液量大和维持时间长等优点。

然而,由于插管部位较为特殊,护理人员需要特别谨慎:•术前准备要充分,包括严格消毒操作、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和药物。

•插管时要避免穿刺动作过大,以免损伤血管壁。

•导管插入后,要确保在X光透视下确认其位置正确。

2. 动脉插管通路动脉插管通路是将导管插入动脉中,通常用于动脉血气监测或特殊情况下给药。

与静脉通路不同,动脉插管通常需要进行动脉穿刺,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更需要小心谨慎:•寻找适当的穿刺部位,通常选择股动脉、桡动脉或尺动脉。

•注射局部麻醉药,减轻患者疼痛。

•插管深度要适当,避免过深或过浅。

动脉插管通路具有许多观察优势和监测血流动力学的能力,但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风险,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要格外小心。

3. 中央静脉置管中央静脉置管是一种将导管插入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的方法。

与中心静脉通路相比,中央静脉置管更为稳定,容量更大,可以长期使用。

然而,中央静脉置管操作复杂,风险较大,在实施护理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保持置管部位的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静脉输液所应用的原理

静脉输液所应用的原理

静脉输液所应用的原理什么是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将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直接输入到体内的治疗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包括补充体液、输送药物和营养物质等。

静脉输液的原理静脉输液的原理是通过静脉通路将药物或液体输送到患者体内,使其有效吸收和发挥作用。

它依赖于下面几个关键原理:1.静脉通路:通过穿刺静脉和插入静脉导管建立起通道,使药物或液体能够顺利进入患者的静脉系统。

静脉通路可以通过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实现。

2.液体压力:输液过程中,液体的流动依赖于一定的液体压力。

通常,使用重力、压力调节器或泵浦等装置来提供输液的液体压力,确保药物或液体以适当的速度和压力进入患者的体内。

3.液体选择: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输液。

常见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等。

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输注含有营养物质或药物的液体。

4.药物输送:静脉输液可用于输送各种种类的药物。

药物可以以溶液、悬浮液或粉末形式输注。

在输液过程中,药物逐渐流入患者的静脉系统,随着血液的循环被运送到需要治疗的组织和器官。

静脉输液步骤静脉输液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下面是一般的静脉输液步骤:1.前准备:–检查患者的医嘱,了解要输液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检查输液设备和药物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确认患者的身份和个人信息。

–给患者解释输液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2.洗手和穿戴无菌手套:保证操作过程的无菌。

3.准备输液设备:–打开输液袋,检查液体清晰无颗粒、没有漏液。

–连接输液管道和滴速调节器。

–调整滴速器的滴数以确保药物以适当的速度输液。

4.穿刺静脉:使用消毒剂消毒穿刺点,然后用静脉针穿刺静脉。

5.插入导管:静脉穿刺后,将导管插入静脉并固定。

6.连接输液设备:将输液管道连接到插入的导管上,并确保连接紧密无漏。

7.检查泄漏:检查输液设备是否有泄漏,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8.开始输液:根据医嘱设定好的滴速,开放滴速调节器,让液体顺利进入患者体内。

急救静脉通路流程

急救静脉通路流程

急救静脉通路流程急救静脉通路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插入静脉导管来快速输液、输血或给药的过程。

它是急救中常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能够迅速恢复体液平衡、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以下是急救静脉通路的标准流程:1. 评估患者情况:在开始急救静脉通路前,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

包括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循环功能。

2.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常见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外周静脉通路适用于轻度静脉输液,而中心静脉通路适用于大量输液、输血或需要长时间给药的情况。

3. 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在进行急救静脉通路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包括静脉导管、消毒剂、穿刺针、注射器、输液管、注射泵等。

4. 选择插入点和消毒: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插入点,通常选择在手腕、前臂或肘窝等位置。

在插入前,使用消毒剂对插入点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插入静脉导管:在消毒后,抓住穿刺针,以30度角插入静脉。

当穿刺到静脉时,会出现血液回流,表示已成功插入静脉。

然后,将穿刺针取出,保持静脉导管在静脉内。

6. 固定静脉导管:将静脉导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以防止导管脱落或移位。

可以使用透明敷料或固定带将导管固定在插入点周围。

7. 连接输液管和输液设备:将输液管连接到静脉导管上,并确保连接紧密。

如果需要输液泵,将输液管连接到泵上,并根据医嘱设置输液速度。

8. 监测患者反应和输液效果:在开始输液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输液效果。

包括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以及观察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控制。

9. 维护静脉通路: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观察是否有渗漏、感染等并发症。

同时,根据需要更换输液管、静脉导管等设备。

10. 记录相关信息:在完成急救静脉通路后,需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插入时间、插入点、导管规格、输液速度等,以便后续的护理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外周浅表静脉导管
优点: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快捷。

缺点:留置时间短,不能超过96小时;外周血管细小,血流速度慢,堵塞率高,脱出率高,静脉炎发生率高。

适应症:因留置时间短,适应于短期少量输液的治疗,比如急诊的输液治疗及短期的住院输液治疗。

禁忌:因外周血管细,不能输注刺激性及高渗性的药物,比如化疗药物、脂肪乳等营养液。

如从外周浅表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轻则局部红肿疼痛,严重者出现局部坏死。

如下图所示:
二、深部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CVC、短期导管)
优点: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静脉治疗,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价格相对低廉。

适应症:选深部粗大血管穿刺,血流速度快,适用于短期输注刺激性或高渗性的药物或需大量输液的患者,比如需静脉输注脂肪乳等肠外营养液的患者或输注刺激性抗生素的感染患者,以及休克需大量补液的患者等。

缺点:留置时间短,不能超过30天。

禁忌:反复穿刺血管,有血管闭塞风险,不适应于需反复、长期住院输液治疗的患者。

经手臂浅表静脉穿刺至深部中心静脉的导管(PICC、中长期导管)
优点:选择手臂浅表静脉穿刺,将导管送入深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的并发症少、安全;留置时间最长为1年。

适应症:留置时间较长,适用于需长期反复输注刺激性或高渗性的药物的患者,比如化疗的肿瘤患者,需反复、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等。

缺点:导管裸露于体表,影响美观、影响洗澡;超过1周不输液,需冲洗导管和更换穿刺部位敷料一次。

完全植入型输液港(PORT、长期导管)
优点:完全埋置于皮下的中心静脉输液装置,体表无导管裸露,不影响美观,不影响洗澡;可长期留置,超过1个月不输液,冲洗导管一次即可。

缺点:三种中心静脉导管中价格最贵,操作无菌要求高。

适应症:留置时间长,适用于需长期反复输注刺激性或高渗性的药物的患者,比如反复化疗的肿瘤患者,需反复、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等。

静脉输液通路究竟该如何选择?专业医生给您来支招:
第一,短期急性少量输液治疗的患者选外周浅表静脉输液通路;
第二,短期输注刺激性或高渗性药物以及需补液扩容治疗的患者,选择短期中心静脉输液(CVC);
第三,长期反复输液治疗的患者,选择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或者完全植入型输液港(PORT)。

对舒适度、外表及生活方便要求高的患者,可选择POR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