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三首
毛主席诗词《十六字令三首》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十六字令三首》原文译文赏析《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⑴。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⑵。
【其三】山,刺破青天⑶锷未残⑷。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⑸。
【题解】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等。
单调,十六字,是现存唐宋词中以字数命名的词牌。
四句,三平韵。
*一生爱山,长征中登了大大小小不可胜数的名山、大山、高山、险山。
《十六字令》中所写的山,不仅仅“我见青山多妩媚”的爱恋,也不再是自然界中的真实山川,而是经过作者的艺术想象而升华出的山的原型。
《十六字令》之所作非一时一地,是在“马背上哼成的”,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修改和润色才定稿的,故词题下标名写作时间为“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完全符合创作实际。
【注释】⑴离天三尺三:与天空只有三尺三的距离。
作者原注:“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太平御览》引汉代《三秦记》:“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尺。
”⑵万马战犹酣:千军万马战斗得正激烈。
以万马酣战比喻山势奔腾。
金代王特起《绝句》:“山势奔腾如逸马。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姿飒爽犹酣战。
”⑶刺破青天:将青天刺破。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连山刺天。
”⑷锷未残:剑刃没有残缺。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锷(è),剑刃。
⑸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译文】山,我策马扬鞭向前飞奔,未曾落马。
猛然一回头,与天空只有三尺三的距离。
山,此山犹如翻江倒海,狂卷着巨浪;气势奔腾汹涌,好比千军万马在战场激烈厮杀!山,高耸入云,像一把宝剑一样刺破天空,但剑刃锐利,丝毫未损。
天空都好像快要倒塌下来了,唯有倚傍着这宝剑(指山),以他为倚靠。
【鉴赏】顾名思义,十六字令只有十六个字。
在这短短的十六字里,要填充出一个完整、丰满的形象来是非常困难的,而*做到了。
十六字令三首
第一首表现山的高耸。
巍峨高山,拔地而起,“离天三尺天”,但骑在马上的人不但不下马,反而频频加鞭,这是何等豪迈的气概!其中“惊回首”的“惊”字,含义丰富,既体现了山的惊险,又写了履险不惊的自豪情怀。
作者以反衬、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了山之高大、险峻,反衬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描绘山的壮伟。
它重峦起伏,犹如狂潮巨潮,翻江倒海;又如万马奔腾,鏖战正酣。
其中“倒海翻江卷巨潮”的“卷”,体现了山势壮阔,起伏不平;“万马战犹酣”的“酣”字,极言战斗激烈,气势昂扬,有痛快淋漓之感。
作者通过形象的比喻,化静为动,生动的点画出群山起伏、层峦涌动的奔腾局面,极写群山磅礴、雄伟的气势,表现了雄姿英发、勇敢善战的红军战士的形象。
第三首描写山的险峻。
它像一把巨剑,刺破青天而锋锷不损;它像一极擎天石柱,挺立与天地之间。
其中“刺破青天锷未残”中的“刺”字,表现了山的险峻,锐不可当。
“赖以拄其间”中的“拄”字,体现了山的坚强和支撑天地的作用。
作者以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渲染了山之峻峭、伟岸,象征了红军崇高、坚韧的革命意志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十六字令三首的意思
十六字令三首的意思十六字令三首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lán)。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hān)。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è)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zhǔ)其间。
译文其一山啊,快驰骏马没有下鞍。
蓦然回首,仅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啊,翻江倒海掀起狂涛。
奔腾激越,如万匹战马酣畅征战。
其三山啊,刺穿苍天锋刃依然尖锐。
天似要塌下,雄峰却独撑其间。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
毛泽东手书《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1935年(写诗的时候)十六字令,亦名苍梧谣,整首词仅十六字,是现存唐宋词中极少以字数命名的词牌。
还有一首《念奴娇》,原名《百字令》。
毛泽东还有一篇极为著名的文章------《沁园春.雪》。
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
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注释离天三尺三:与天空只有三尺三的距离。
作者原注: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太平御览》引汉代《三秦记》: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尺。
万马战犹酣:千军万马战斗得正激烈。
以万马酣战比喻山势奔腾。
金代王特起《绝句》:山势奔腾如逸马。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姿飒爽犹酣战。
刺破青天:将青天刺破。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连山刺天。
锷未残:剑刃没有残缺。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锷(è),剑刃。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倒海翻江卷巨澜: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山峰如同波涛翻滚。
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等。
单调,十六字,是现存唐宋词中唯一以字数命名的词牌。
四句,三平韵。
毛泽东一生爱山,长征中登了大大小小不可胜数的名山、大山、高山、险山。
《十六字令》中所写的山,不只是我见青山多妩媚的爱恋,也不再是自然界中的真实山川,而是经过作者的艺术想象而升华出的山的原型。
十六字令 三首
三首
张海艳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毛泽东
缔造者: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 袖: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 军事家: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 诗 人:创作的诗词首首精彩,篇篇被人传颂.
书法家: 写的字,气势如虹,千古一人.
读得准确:
十六字令 三首
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奔腾急,
hān
lán
倒海翻江卷巨 澜.
万马战犹酣. 山,
è duò cán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lài
赖以拄其间.
读得流畅:
十六字令 三首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毛泽东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读出气势:
十六字令 三首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毛泽东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山, 鞍,
对比《贵州民谣》:想想他们 在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上有骷髅山, 快马加鞭未下 下有八宝山.
惊回首,
人过要低头, 马过要下鞍.
离天三尺三.
思考: 这首词描写了山的什么特点?
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山的特点的? 想一想,词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
写作背景:
这三首十六字令创作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间,是红军两万五千里 长征的时期,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 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 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 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 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 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 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就是大范围的转移前有崇山峻岭,后又几路追兵, 上有敌机轰炸促使部队快速前行。在此期间毛泽东作下《十六字令 三首》
《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剑锋没伤残。天像快要塌下来,全靠着山的支撑,天才得以铺展于宇宙间。
创作背景:
这三首小令作于1934年到1935年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从闽西的长汀、宁化和赣南的瑞金、雩都地区出发,开始了远离中央根据地井冈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遭遇到数不尽的艰难困苦,除先后以鲜血和生命突破蒋介石设置的四道严密封锁线外,还越过了千山万水,不仅以举世罕见的牺牲精神,战胜了强敌,而且以同样罕见的吃苦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和天险。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作品注释:
①快马加鞭:徐姬《杀狗记》:“何不快马加鞭,径赶至苍山,求取伯伯!”
②离天三尺三,作者原注:“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又注:“这是湖南常德的民谣:”(按:这一注解可能是作者回答英译者时的误忆。常德地势较平坦,无此民谣。此当为贵州民谣。)骷髅山,未详。八宝山,在贵州雷山县。《贵州通志》:“八宝山与太平山相连如屏,三面绝壁,无路可登。唯南面稍平,乌道羊肠,人迹罕至。”红军长征时并未攀越八宝山,这里仅借民谣形容山之高。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贺铸《渔家傲.荆溪咏》:“南岳去天才尺五。”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写得很幽默,待到纵马扬鞭飞奔过去以后,再回头仰望,不觉猛然大吃一惊。惊,既是对极高极险的山望而吃惊,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翻越高耸云天的大山后的惊喜、自豪的神情。“离天三尺三”并非实数,而是夸张,用夸张笔法极写山之高峻,从而反衬、烘托红军飞驰过山的英雄形象,突出红军一往无前的精神气概和实现战略转移的急迫心情。
《十六字令三首》
4、‚刺破青天锷未残‛的修辞手法是? A 通感 B 暗喻 C 夸张 D 象征
5、三首小令的共同点是字面上都在写山,而实际上是写? A 气候 B 景色 C 中国工农红军 D 中国共产党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十六字令三首》
樊朴真
诗 词 全 文
《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作者简介
毛泽东——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 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 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 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 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 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 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 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 影响100人之一。
辉形象,运用了‚借宾定主‛的表观手法——这个‚宾‛便是山,‚主‛便
是红军。
小令将高低起伏、绵亘不断的群山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比拟、比
喻等的修辞方式和适当的动词谓语从形象上进行摩状。毛主席在《沁园春 . 雪》中写过‚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等句子,由于恰到 好处地运用了‚舞‛、‚驰‛、‚试比‛等词语,而使本属静态的客体一 下子都成了‚活物‛;同样,在这首小令中因为‚倒‛、‚翻‛、‚卷‛、 ‚奔腾‛、‚战‛等词语的运用,让沉睡着的群山‚觉醒‛了,也一下子 都最大限度地动了起来——其动态显得气势之磅礴无比、力量之强大绝伦。
常见的词牌的格式
1 、《十六字令》 ,词牌名。
又被称作 《苍梧谣》 、 《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词牌格式: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苍梧谣 蔡伸天。
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苍梧谣 周玉晨(原作)眠。
月影穿窗白玉钱。
无人弄,移过枕函边。
2 、 《 梧桐影 》,词牌名。
单调二十字,四句两仄韵。
词牌格式: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词:吕岩明月斜。
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
教人立尽梧桐影。
落日斜,西风冷,幽人今夜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3 、《南歌子》 ,词牌名。
又名《春宵曲》、《水晶帘》、《碧窗梦》、《十爱词》、《南柯子》、《望秦川》、《风蝶令》。
第一种体裁: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
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温庭筠手里金鹦鹉。
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
作鸳鸯。
第二种体裁: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
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张泌锦荐红㶉鶒。
罗衣绣凤凰。
绮疏飘雪北风狂。
帘幕昼垂无事。
郁金香。
第三种体裁:又一体 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词毛熙震惹恨还添恨。
牵肠即断肠。
凝情不语一枝芳。
独映画帘闲立、绣衣香。
暗想为云女。
应怜傅粉郎。
晚来轻步出闺房。
髻慢钗横无力、纵猖狂。
秦观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
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
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十六字令(三首)
。
”
冲 冲 地肤 给 末 国
很有 名 望 的 大 官
于早
。
没 忽 到这
老 先 生 推 辞 不
收
。
蔽 玉 人以 为
,
ù 景一 餐 曹
澎 彭
子 罕 把 “ 不 贪 当作 宝 说 明 他 对 廉 洁 看
”
,
得+ 分 重 要 子 罕 政 绩率 著 名 闻 诸 候 成 为
春 秋 时 期 有 名 的 肾 臣 不 能 说 与 他 的这 一 美 德没 有 关系
《江 西 财 税
与 会计
1 9 9 6 》
.
1
.
大 家 谈
吞秋 时期
,
决 筑宜之
罕 回答 说
:
“
我 以 不 贪 为宝 你 以 玉 为 宝 如
,
, ,了 一 块 宝玉
,
渡 火 形 价
民
沁
龚
果 我 收 了你 的 宝 我 失 去 了宝 你也 失 了宝
他兴
我 们 不如 各 拿各 的 宝
,
乘会
玉 工认
,
愿 我们 所 有 的 财 税 同 行 都 能 效 法 古
“
。
为此 玉是 宝 才 敢献 给 你
。
我
”
” 人 子 罕 的 为 人 之 道 一一 不 贪 为 宝
:
子
(作 者 单 位 大 余 县 地 方 悦 务局 )
。 ,
.
,
,
财税 干 部 是 执 法 者 执 法 就 要 手 硬
“
,
,
“
”
。
于罕不识货
便
俗 话 说 吃 了人 家的 嘴 软 拿 了人 家的 手 短 这 话不 是 没 有道理
毛主席诗词《十六字令三首》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十六字令三首》原文译文赏析《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⑴。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⑵。
【其三】山,刺破青天⑶锷未残⑷。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⑸。
【题解】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等。
单调,十六字,是现存唐宋词中以字数命名的词牌。
四句,三平韵。
毛泽东一生爱山,长征中登了大大小小不可胜数的名山、大山、高山、险山。
《十六字令》中所写的山,不只是“我见青山多妩媚”的爱恋,也不再是自然界中的真实山川,而是经过作者的艺术想象而升华出的山的原型。
《十六字令》之所作非一时一地,是在“马背上哼成的”,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修改和润色才定稿的,故词题下标名写作时间为“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完全符合创作实际。
【注释】⑴离天三尺三:与天空只有三尺三的距离。
作者原注:“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太平御览》引汉代《三秦记》:“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尺。
”⑵万马战犹酣:千军万马战斗得正激烈。
以万马酣战比喻山势奔腾。
金代王特起《绝句》:“山势奔腾如逸马。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姿飒爽犹酣战。
”⑶刺破青天:将青天刺破。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连山刺天。
”⑷锷未残:剑刃没有残缺。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锷(è),剑刃。
⑸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译文】山,我策马扬鞭向前飞奔,未曾落马。
猛然一回头,与天空只有三尺三的距离。
山,此山犹如翻江倒海,狂卷着巨浪;气势奔腾汹涌,好比千军万马在战场激烈厮杀!山,高耸入云,像一把宝剑一样刺破天空,但剑刃锋利,丝毫未损。
天空都好像快要倒塌下来了,唯有倚傍着这宝剑(指山),以他为倚靠。
【鉴赏】顾名思义,十六字令只有十六个字。
《十六字令三首》全文及赏析
《十六字令三首》全文及赏析《十六字令三首》是毛泽东创作的一组小令,原文如下: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这三首小令,以“山”为主题,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出了山的雄伟、壮阔和坚韧,也寄托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革命精神。
首先来看第一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开篇一个“山”字,简洁明了地引出主题,给人一种直接、干脆的感觉。
“快马加鞭未下鞍”,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势的险峻和作者勇往直前的决心。
仿佛是骑着快马在陡峭的山上奔驰,一刻也不停歇。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这一句突然转折,当回头望去,才惊讶地发现,离天竟然只有“三尺三”。
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之高峻,也从侧面烘托出了作者所处环境的艰险和自身的无畏。
第二首“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将山比作汹涌澎湃的大海和翻滚的巨澜,展现出山的磅礴气势和强大力量。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进一步描绘出山的动态之美,仿佛无数的骏马在奔腾激战,充满了激烈和紧张的氛围。
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山的雄伟,也象征着革命斗争的激烈和壮阔。
第三首“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把山比作一把锋利的宝剑,刺破青天而剑刃未残,突出了山的坚韧和锐利。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想象奇特,当天快要塌下来的时候,依靠这座山来支撑。
这不仅表现了山的顶天立地,更暗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的革命斗争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这三首小令,在语言上简洁明快,节奏紧凑,富有韵律美。
每一首都仅仅十六个字,却能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的不同特点和气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意境上看,作者通过对山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宏大、壮阔、激昂的意境。
山的形象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作者革命意志和理想的象征。
在情感表达上,这三首小令充满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在艰难险阻面前,作者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展现出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
十六字令三首夹金山喜马拉雅山大娄山
一、十六字令夹金山,喜马拉雅山,大娄山,雄峰耸立,壮丽绵延,璀璨辉煌。
二、夹金山夹金山位于我国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市交界处,是大雪山主峰,海拔5958米。
山上雪峰连绵不绝,冰川峭壁险峻,隐约露出峭拔挺拔的山脊,山巓拢嘴。
在夹金山上,冰雪融化,江河水势湍急,飞泉溅溅,绿色植被虽然稀疏,但林莽青翠,是自然的一处壮观景色。
三、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横跨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是世界上最年轻也是最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以雪峰险峻、云雾缭绕而闻名于世,山脉中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其峰高8848.13米。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重要的冰川区之一,九大主流河流源头皆在此。
这里的冰川雪峰覆盖范围广泛,高山植被种类繁多,吸引着无数登山者和自然爱好者前来探险。
四、大娄山大娄山位于陕西、湖北、河南三省市交界处,原名大嵩山,古称南岳,海拔2105米。
大娄山尤以自然景观为盛。
山峰巍峨险峻,峭壁千仞;古树参天,苍翠宜人。
山间溪水潺潺,小溪淙淙,是泉水的天然产地。
山间气象万千,日出云涌,朝霞映衬红霞;山景养育了很多传说。
据《古文观止》中的记载,相传周文王在大娄山求贤,家至此三溃聚。
故大娄山被誉为"天下三溃之处"。
五、三座山的意义夹金山、喜马拉雅山、大娄山是我国境内地势较高的山脉。
它们在对比中分明显示出南、北、东、西方向地形地势的特征,展现出我国壮美的自然风光。
这三座山峰代表着我国的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壮美。
山势峥嵘,雄浑挺拔,每一座山峰都展现出不同的气魄,充分展示了我国的山水之美。
六、夹金山的地理特点夹金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背靠大雪山脉,地处内江、峨眉、雅安三市州之间,气候湿润,植被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夹金山融冰雪藏珍贵的物产,冰川、瀑布、水牛王等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七、喜马拉雅山的地理特点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在这里,海拔高,气温低,山脉密布,山势崇峻,雪山耸立。
十六字令三首相关事件
十六字令三首相关事件
十六字令是指由十六个字组成的文言文诗句,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三首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十六字令,分别回答其背后的故事。
1. 蓝田玉出土,重拾千年文明瑰宝。
蓝田玉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的代表之一,多出产于陕西省蓝田县一带。
本句讲述了蓝田玉出土的事实,蓝田玉的发现和挖掘令人兴奋,这些古老的玉器见证了中国文明的传承和沧桑。
蓝田玉因其卓越的玉质和精湛的雕刻工艺,成为重要的文物和艺术品。
2. 南京大屠杀,纪念历史勿忘国痛。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军对中国南京市所犯下的大规模屠杀暴行。
这句表达了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和警醒,呼吁大家不要忘记历史的痛苦和国家的伤痛。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最残忍的暴行之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痛楚。
通过纪念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和保护历史的重要性。
3. 五四运动兴起,青年走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发生在1919年的北京。
这句表达了五四运动的兴起和青年人参与历史进程的重要性。
五四运动是对旧文化和旧社会的一次彻底决裂,中国青年为了追求自由和民主,走上了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青年们的努力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也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这三首十六字令分别涉及蓝田玉的发现和重要性、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和历史警示以及五四运动青年的奋斗和影响。
它们都涉及了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每首十六字令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故事和历史含义。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回顾和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珍视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毛泽东在危难时刻的诗句
毛泽东在危难时刻的诗句湘江之战,红军虽突破了国民党军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中央红军放弃北上、向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转移的建议,当时并没有获得采纳。
经过通道、黎平、猴场会议的激烈争论,中共中央决定向黔北前进,建立川黔边根据地。
毛泽东在行军途中,望着连绵的山岭,作《十六字令三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三首小令凸显了湘江之战后红军面临的紧张局势。
“快马加鞭”“惊回首”“奔腾急”“天欲堕”,寥寥数语,战事危急的情形跃然纸上。
但“万马战犹酣”“赖以拄其间”,笔锋一转,就把红军将士饱满的战斗激情和坚韧的革命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夺取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后,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红军在遵义战役中歼敌2个师8个团,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气焰,鼓舞了红军的斗志。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作《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道出了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冷静思索,表明党和红军历经艰难曲折、跨过生死攸关的转折之后,由此踏上了新的征程。
1935年9月27日,红军到达甘肃通渭榜罗镇。
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榜罗镇会议”),正式决定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巩固和发展陕北革命根据地,把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9月28日,毛泽东在通渭县城东文庙街小学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全军排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时,即兴朗诵了自翻过终年积雪的岷山后就酝酿在心中的诗篇《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三首《十六字令》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注释】1.十六字令:词牌名,是一种只有十六字的小令,以全调字数而取名。
“小令”,是一种短小的词。
2.下鞍:从马鞍上下来。
3.回首:回头看。
4.离天三尺三:上离天只有三尺三,说明山很高。
作者原注: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
”5.巨澜:大浪。
6.酣:酣畅,痛快。
7.锷:刀口、剑锋。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8.拄:支撑。
9.其间:天地之间。
【简析】这三首词通过对山的险峻、广阔,锋利的描写,塑造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表现了红军坚强的战斗力。
1.“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险峻巍峨地矗立在面前,红军没有从马鞍上下来,而是快马加鞭,飞驰而过;当翻越险峰之后,回头一看,才惊叹山之高,离天只有三尺三。
2.“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绵延起伏,像倒海翻江卷起的大浪一样;山峦延伸出去,像奔腾的战马正进行激烈的战斗。
3.“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高耸的山峰,像剑一样刺破青天,而锋刃却没有受到损伤;这巍峨的山峰,像顶天立地的支柱,当天要塌落时,全凭它来支撑。
这三首小令从三个不同侧面描写了山的高大险峻、山的波澜壮阔和山的崇高品质,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幅群山万里图。
第一首以山的高大伟岸衬托红军的高大形象。
第二首用比喻手法写山的形状气势像滚滚巨浪,形容战斗场面的激烈壮观。
第二首以高山顶天立地的品质象征党和红军在中国革命的征途中表现出来的中流砥柱作用。
诗人在词中巧妙地把中国革命的艰险曲折与高山的起伏连绵及难以攻克的险峻结合起来,同时又把中国工农红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刚毅品质与巍峨高山勇于擎天的崇高品格联系起来。
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三首
第一首:
清风徐来九月天,步步踏青展翅膀。
落日余晖照江畔,采莲人影乱纷纷。
这首十六字令描写了一个秋日的景象,清风徐来,天空湛蓝,人们踏青采莲。
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首:
春风吹拂山林绿,翠色浓郁映人心。
燕子归巢添欢乐,桃花灿烂满艳丛。
这首十六字令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风吹草动,山林青翠,小燕子回巢增添欢乐,桃花成簇,艳丽夺目。
诗歌形象生动,给人以无穷想象空间,使人们心情愉快。
第三首:
夏夜清凉来迎客,檐下坐听风铃响。
月华流转丝竹乐,绿树成荫松鹤长。
这首十六字令在表现夏季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太阳下的燃烧,而是从夜色入手。
深夜清凉的来迎客人,坐在檐下听风铃的清脆响声,伴随着丝竹乐的奏鸣,观赏松鹤的飞翔。
这样的场景极富诗意和意境。
以上三首十六字令,诗意各异,情感丰富,表现了大自然的多彩景象和生
命的活力。
经典之作,不愧是千古名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字令三首
诗人:毛泽东朝代:近代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望岳
(唐)杜甫
(东岳泰山)
岱(dài)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①。
杜甫望岳
[1]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抱负。
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有异曲同工之妙。
直到近代才有诗人黄莽(山水悟道)在《清晨登悬剑山》中写出“登高方始远,天地纳于心。
”之佳句。
观沧海宋】苏轼
水光潋滟①晴方好②,
山色空蒙③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④,
淡妆浓抹总相宜⑤。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方好——正显得美。
③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⑤相宜:也显得美丽动人。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译文:
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们都说江南很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游玩的人只觉得江南很古老。
春水碧于天:春天的水比天空还碧绿,
画船听雨眠:小船像画中的一样在小雨中穿梭。
垆边人似月:水道边的买酒的姑娘像月亮一样,
皓腕凝霜雪:洁白的手腕像结了霜一样。
未老莫还乡:人还没有老就不要回到家乡,
还乡需断肠:回到家乡会觉得很伤悲。
注释
只合:应当。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放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烟波横,水好像是眼波横流,
山是眉峰聚。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眉眼盈盈处。
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才始送春归,方才送春天归去了,
又送君归去。
又送君(鲍浩然)回去了。
若到江南赶上春,要是到江南(江苏浙江)赶上春天
千万和春住。
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注释】
[1]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2]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②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③。
青林翠竹,四时④俱⑤备。
晓雾将歇⑥,猿鸟⑦乱鸣;夕日欲颓⑧,沉鳞竞跃⑨。
实是欲界之仙都⑩。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⑫其奇者。
①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粱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
原题为《答谢中书书》本文为节选,题目为编者所加。
)
②入:插入
③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但这里指很多颜色。
交辉,交相辉映。
④四时:四季。
⑤俱:全部
⑥晓:清晨。
⑦歇:消散。
⑧猿鸟:猿猴和鸟雀。
⑨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黄昏时间)
颓:坠落。
⑩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竞争。
欲界之仙都:即为人间仙境。
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色指物质,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11.康乐:指南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中国第一个山水诗人,重要山水诗的后续人,是南朝晋宋间诗人。
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12.与(yù):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