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草原人教新课标语文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草原》(共5篇)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草原》(共5篇)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草原》(共5篇)第一篇: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草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草原》【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谈话导入:教师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搜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留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眼中的草原风光。

2.过渡: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学生自学生字、新词三、检查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形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动、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

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

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

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

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草原》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草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优美句子,如“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把握课文的结构和主题思想,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感受课文所描绘的草原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提问:“请你们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课文部分,并说明理由。”
2.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互相学习。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
(四)课堂练习
1.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或创作。
-教师提出练习要求:“请同学们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草原或其他景色的文字。”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导入环节,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重视词语教学,打牢基础:结合课文,对生僻词语进行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采用词语卡片、小组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词语,提高学习效果。
五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草原》这篇课文充满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色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兴趣,但对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结构可能存在理解困难。此外,学生在这个阶段,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对于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和主旨思想的提炼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图片是哪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

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的难点之一。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百度笔画笔顺软件具体化生字的书写训练;利用P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图片阐释;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能够描述草原的美景和作者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

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教学难点:对草原美景的描绘和作者感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草原的美景。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草原的印象。

2.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教师逐个解释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学生跟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4.课文解析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5.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你觉得草原的美景有哪些特点?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写作练习教师给出写作题目:“我的草原之旅”。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完成写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写作练习:“我的草原之旅”。

3.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理解课文内容。

在生字词学习环节,教师逐个解释,帮助学生掌握词义。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朗读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不同角色的情感。

生字词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词。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草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草原。

介绍作者老舍。

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感知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范文(精选13篇)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范文(精选13篇)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范文(精选13篇)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范文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录像导入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

下面请看录像。

(单击题目后的录像)。

二、检查习题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

2、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勒”读le,不读lei,“迂”读yu ,不要读成yu ,“驰读chi,不要读成ci4、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

旗相当于县。

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

)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2、思考,讨论〈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地点转换顺序)〈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

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

)3、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听完朗读后,(单击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录像)〈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4、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

四、练习1、课后习题4,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3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3篇导语: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欢迎阅读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篇1草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景色优美,牛羊成群。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骏()俊()竣()限()驰()峻()唆()梭()垠()弛()蹄()茶()貌()杯()跤()缔()荼()藐()怀()胶()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景象是怎样的?2.理清课文线索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1.1草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1.1草原》教学设计
5.写作指导:针对写作难点,为学生提供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例如,在描绘草原美景时,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写作练习,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6.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环保意识和人文关怀。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珍惜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如:“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
(五)总绘的草原风光、牧民生活以及写作手法等。
2.情感升华: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环保意识和人文关怀。
3.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草原相关的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综合素质。
2.汇报分享: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阅读理解: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填空、选择、简答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尝试描绘一种自然景色。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难点: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在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新词汇的掌握。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全面把握课文所描绘的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以及运用新词汇进行表达,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
2.技能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是本节课的技能重难点。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插图、思考问题、进行写作练习等途径,提高自己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草原(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草原(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课文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5.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仿写课文、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4.导入课文《草原》,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描绘草原美景的文章,一起领略草原的风土人情。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绘了哪些草原美景?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讲解生字词、优美句段,并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
3.对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如“草长莺飞”、“风吹草低见牛羊”等,让学生明白词语的含义,学会运用。
4.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课文中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3.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草原美景的描绘方法,以及环保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4.提醒学生课后进行拓展阅读,了解草原的更多信息,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描绘草原美景的诗歌引入新课,让学生在聆听中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
“草原千里,绿草如茵,风吹草低见牛羊,牧歌悠悠,碧空如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
2.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景色,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草原有什么了解?草原上有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的知识背景。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草原教案1新人教版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草原教案1新人教版
3.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4.交流讨论。
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师:瞧,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读课文。
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草原的特点。
读句子。
思考:你怎样理解“洒脱”?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默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
交流讨论。
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交流讨论。
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与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记忆本课生字新词。
3.完成本课练习。
4.预习《丝绸之路》
2.品读句子。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①你怎样理解“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草原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草原人教新课标

1《草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领会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1.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想有关草原的诗句,播放草原歌曲,能够为接下来的课文渲染气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

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风光美、人情美)[设计意图]自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并带着问题去读更有效率。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草原的美是如此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最让你心动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小组学习有利于学会合作。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草原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草原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草原人教新课标1.走近作者——老舍人生标签:现代著名作家,出色的言语巨匠,人民艺术家。

作者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许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生平简介: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生于北京。

19岁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1966年逝世,终年67岁.文学成就:1936年,其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部作品发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

1950年轻舍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作者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2.精彩片段赏析师:找出你以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十分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上去,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里的颜色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普通。

生: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疏松松而又软绵绵的;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笼统了。

师:同窗们再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生:我发现了,是〝绣〞!羊群原本是由于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肠给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师:请同窗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再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上去,像给无边的绿毯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上去,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怒放的白莲花。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草原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草原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材分析】《草原》是一篇情形交融的散文,要紧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漂亮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招待的情形。

课文语言清新优美, 线索清晰分明,颂扬了草原的漂亮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谊,表达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伙儿庭。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存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爱好。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差不多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如此,就对课文的明白得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情形交融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必须预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关心学生“入情入境”,再次,五年级学生差不多初步把握抓重点语句明白得、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成效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4个字,读准多音字“蒙、好、行、似”;借助注释及生活实际明白得“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抓住草原风光、草原迎客、草原联欢三个画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

3.能找出描写草原的优美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揣摩优美的语句,领会其表达成效,并体会作者情形交融表达方法。

4. 积存运用,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抓住关键语句,运用“品读、对比、联想、小练笔”多种方式,体会草原的“碧绿”和“宽敞”和作者“借景抒情、情形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感悟文中的重点语句,并体会其表达成效。

【教学预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1草原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1草原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1草原教课方案1新人教版1.《草原》教课方案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

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接见时所看到的美丽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忱欢迎、盛意招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况,反应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沉友情。

本文井井有条,作者依据事情发展次序表达,先描绘草原秀美的风景;再描绘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况。

全文脉络清楚,行文流利并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精练的语言风格,有表现生动动人的气味。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指引学生感觉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领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颂扬之情;二是在阅读中领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累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经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起学生对西部认识的欲念,激起对西部商讨的兴趣。

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累积词语,运用关系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觉内蒙古大草原的漂亮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热忱好客,领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善的深沉友情,培育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1.经过指引学生自主念书,专心感觉和领会草原的漂亮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热忱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课难点领会文章依据空间地点、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表达的特点。

教课方法:念书自悟、悟中体情。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议论沟通。

课前准备1.部署同学采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采集相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教课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讲话导入,揭露课题。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蒙先人》等能表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点的歌曲。

、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如何,是否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采集了相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3.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草原吧。

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草原∣人教新课标精品教育.doc

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草原∣人教新课标精品教育.doc

《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

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

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

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三.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四.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五.教学准备: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老舍先生的好多文章,让我们再一次来认识一下老舍吧!1.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2)2.介绍草原。

你们去过草原吗?你对草原有怎样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就是草原的独特风光。

今天我们就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草原教案3新人教版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草原教案3新人教版

1.《草原》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中,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具的语文能力。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大作家老舍,描写草原的一篇力作,本文语句优美、行文流畅、结构清晰,写作手法独特新颖,是品读入境的好文章。

教学中,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既读出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又要读出热情友好的蒙古情操。

同时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还要借助可感句式段落,及时组织学生练笔。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草原
1.走近作者——老舍
人生标签: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作者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生平简介: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生于北京。

19岁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文学成就:1936年,其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部作品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

1950年老舍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作者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2.精彩片段赏析
师: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的;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
生:我发现了,是“绣”!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地给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再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给无边的绿毯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师:是啊,这样的仙境怎不令人惊叹,怎不令人感到舒服呢?
【课文分析】
本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层次清晰,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大都已经懂得了从人物的有关事件或文章的重点词句中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有不少同学还不懂得如何理解和体会文章的重点词句,所以在教学时还需慢慢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

与此同时,学生亲眼见到草原景色的还不多,对草原生活的了解也不多,教师上课前要给学生准备有关的资料,做好课件,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草原的美丽,了解在草原上生活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本、多读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在初读感知草原美、品读感悟景色美、精读品味人情美、选读体味语言美中读懂课文,读出草原的辽阔壮美,悟出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还可采用探究讨论法,引导学生“心到、手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重点的句段,通过圈点、勾画和批注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襟飘带舞”等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指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引导学生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激发学生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2.引导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资料;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能够展示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过程第2课时
自读课文,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
的小诗。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
《草原》课堂精彩片段赏析
师:作者看到的草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谁站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有关语句。

(生读:“那里的天……轻轻流入云际。

”)
师:这个同学读得很好。

你们看,作者是从哪两个大的方面来描述草原的?
生:一是草原的天,二是草原的天底下,也就是天底下的草原。

作者是从这两个大方面来写草原的。

师:好。

作者为什么感到草原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生:因为那里的空气格外清鲜,天空格外明朗。

师:你说得很好。

(板书:清鲜、明朗)课文中说,“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想一想,这儿的两个“那么”各指什么?
生:是说空气像什么那样清鲜,天空像什么那样明朗。

师:到底空气像什么那样清鲜,天空像什么那样明朗呢
生:什么最清鲜,空气就像它那样清鲜;什么最明朗,天空就像什么那样明朗。

“那么”就是代替“什么最清鲜”“什么最明朗”的。

师:你们理解得不错。

作者看到这么可爱的天,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他很愉快,总想高声唱上一曲。

师:你们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生:当然有。

“五一”节那天,我跟爸爸去登云门山,在山顶上看着远处蜿蜒在绿色大地上的河,看着那漫山遍野的梨花、苹果花,看着青州城那一幢幢鳞次栉比的楼房,觉得胸膛格外宽广了,精神也格外高昂了,情不自禁地仰起头向着远方大声唱起来。

生:我也有这样的感受。

一连几天阴雨,闷在家里,使人心里格外烦躁,有时我气得用拳头捶桌子。

老师,这是不是就叫触景生情呢?
师:你说得很对。

人的心情也是受环境影响的。

现在,我们再看天底下的草原,又是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