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型巨噬细胞调控卵巢癌腹膜内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TGF-β1对M2型巨噬细胞诱导淋巴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TGF-β1对M2型巨噬细胞诱导淋巴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谢瑜;黎承平;武坤;谭琳【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M2型巨噬细胞诱导淋巴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TGF-β1处理淋巴瘤细胞Jiyoye,MTT测定细胞增殖.用M2 型巨噬细胞培养液上清处理淋巴瘤细胞,同时给予TGF-β1刺激,MTT测定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蛋白水平.结果 TGF-β1作用后的淋巴瘤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侵袭数目、迁移数目明显降低,细胞中MMP-2、MMP-9、PCNA、Ki-67蛋白水平降低,与未处理的淋巴瘤细胞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5). M2型巨噬细胞培养液上清处理后的淋巴瘤细胞增殖能力升高,细胞侵袭数目和迁移数目增多,细胞中MMP-2、MMP-9、PCNA、Ki-67蛋白水平升高,与未处理的淋巴瘤细胞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5).淋巴瘤细胞经M2型巨噬细胞培养液上清和TGF-β1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细胞侵袭数目、细胞迁移数目及MMP-2、MMP-9、PCNA、Ki-67蛋白水平较单纯TGF-β1处理的细胞相比明显升高,较单纯M2型巨噬细胞培养液上清处理后的细胞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结论 TGF-β1可以降低巨噬细胞诱导淋巴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作用机制与MMP-2、MMP-9、PCNA、Ki-67蛋白表达有关.%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GF-β1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lymphoma cells induced by M2 macrophages. Methods TGF-β1 was used to treat Jiyoye lymphoma cells, and MT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ell proliferation. Lymphoma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M2 macrophage culture liquid supernatant and TGF-β1. MTT assay was usedto assess the lymphoma cell proliferation, Transwell assay was used toassess the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and Western blot was perfom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s of MMP-2, MMP-9, PCNA and Ki-67 proteins. Results The lymphoma cells after TGF-α treatment showed that the proliferation ability, the number of invaded cells and the number of migrated cells, and the levels of MMP-2, MMP-9, PCNA and Ki-67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 lymphoma cells (P< 0. 05). After treated with the supernatant of M2 type macrophage culture supernatant, the proliferation ability of lymphoma cells, the number of invaded cells and migrated cells, the levels of MMP-2, MMP-9, PCNA and Ki-67 protein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 lymphoma cells (P < 0. 05 ). Compared with the lymphoma cells treated with culture medium supernatant of M2 macrophages alone, the lymphoma cells treated with TGF-β1 and M2 macrophage culture medium super natant showed that the proliferation ability, number of invaded and migrated cells, and the protein levels of MMP-2, MMP-9, PCNA and Ki-67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 05). Conclusions TGF-β1 can reduce the proliferation,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lymphoma cells induced by macrophage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is related to the expression of MMP-2, MMP-9, PCNA and Ki-67 proteins.【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8)006【总页数】7页(P72-78)【关键词】巨噬细胞;淋巴瘤细胞;TGF-β1;增殖【作者】谢瑜;黎承平;武坤;谭琳【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昆明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昆明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昆明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昆明 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淋巴瘤是一种发生在造血系统的血液肿瘤,在全部的恶性肿瘤中约占1.13%,肿瘤的发生除了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关以外,还与微环境有关,微环境包括基质细胞、白细胞等,其中巨噬细胞是白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1-2]。
卵巢癌纳米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纳米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鲍圣芳;李佳蕊【摘要】卵巢癌发病隐匿,极易发生侵袭和转移,发现时多处于疾病的晚期,是病死率较高的妇科恶性肿瘤。
部分患者难以耐受术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术后化疗效果较不理想。
另外,卵巢癌易发生化疗药物耐药,复发转移率高。
这些问题推动了卵巢癌纳米靶向药物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根据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这一原理,制备载药纳米粒,靶向肿瘤,完成药物释放。
体内外试验发现其抗肿瘤药效增强,药物不良反应减少。
通过研究各类纳米材料,联合基因、免疫疗法,纳米靶向药物的种类趋于多样化。
同时,具有诊疗功能的纳米靶向药物也在开发中。
就纳米靶向技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被动靶向、主动靶向、磁靶向、基因靶向、免疫靶向和超声靶向。
%Ovarian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mong gynecological malignancies. Signs and symptoms of ovarian cancer are frequently absent in early stages. It is easily to invade or spread to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So, 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until it spreads and advances to later stages. Some patients cannot tolerate the adverse chemotherapy reaction, so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is hardly satisfactory. Moreover, drug resistance is common and recurrent rate of ovarian cancer is high. These challenges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rug delivery nanoparticles for ovarian cancer treatment. Based on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prepare drug delivery nanoparticles and targeted tumor to complete drug release. It helps to enhance efficacy and reduce side effects in vivo and in vitro research. Various drug delivery nanoparticles are developed by differentnanomaterials and some combine with gene, immune therapy. Nano-sized carriers can also be functionalized to both diagnose and treat cancer. This review focuses on different types of targeted nanotherapy for ovarian cancer treatment, including passive targeting, active targeting, magnetic targeting, gene targeting, immune targeting and ultrasound targeting.【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568-570,574)【关键词】卵巢肿瘤;纳米技术;药物载体;基因疗法;药物释放系统【作者】鲍圣芳;李佳蕊【作者单位】20009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妇科;20009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妇科【正文语种】中文卵巢癌病死率高,根据其病理及分期,常采用手术、化疗联合治疗[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肿瘤干细胞相互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肿瘤干细胞相互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①解营利②李鹏辉杨嘉蒙陈衍秦鸿雁胡昳旸(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教研室,西安710032)中图分类号R730.51R3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22-2745-09[摘要]肿瘤干细胞(CSCs)在肿瘤中数量极少,但在肿瘤发生、发展、扩散乃至复发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CSCs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以及在体内诱发肿瘤形成的能力。
与此同时,CSCs塑造了适宜自身生存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以支持肿瘤生长。
其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作为肿瘤组织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受CSCs募集在肿瘤中累积,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CSCs提供信号,增强CSCs的“干性”。
本文以肝癌、乳腺癌、胶质瘤和胰腺癌为模型,详细讨论TAMs与CSCs 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为TAMs介导干预CSCs进行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肝细胞癌;乳腺癌;胶质瘤;胰腺导管腺癌Progress in"cross-talk"between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and cancer stem cellsXIE Ying-Li,LI Peng-Hui,YANG Jia-Meng,CHEN Yan,QIN Hong-Yan,HU Yi-Yang.Department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School of Basic Medicine,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Xi'an710032,China [Abstract]Cancer stem cells(CSCs),as a small subset of cells within the bulk tumor mass,play a key role in tumor initia‐tion,progression,metastasis and recurrence.CSCs possess the ability of unlimited self-renew,multiple differentiate and initiating tumor formation in vivo.Meanwhile,in order to promoting tumor growth,CSCs gradually create a permissiv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Therein,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as the most abundant immune cells within tumor,recruited by CSCs and accumulated in tumors,are reported to provide pivotal signal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enhance the"stemness"of CSC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TAMs and CSCs in some malignant tumor,such a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breast cancer,glioma and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to provide new strategy for establishment of the TAMs-mediate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on CSCs.[Key words]Cancer stem cells;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Breast cancer;Glioma;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癌症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我国人群的健康状况。
《2024年CCL2-CCR2轴在慢性应激诱导巨噬细胞极化调控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范文
《CCL2-CCR2轴在慢性应激诱导巨噬细胞极化调控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研究》篇一一、引言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分子及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慢性应激与结直肠癌进展之间的关联逐渐受到关注。
慢性应激可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中巨噬细胞极化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CCL2-CCR2轴作为调节免疫反应的关键信号通路,在慢性应激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及结直肠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该轴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二、CCL2-CCR2轴概述CCL2-CCR2轴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信号通路,主要由趋化因子配体CCL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和其受体CCR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组成。
在慢性应激状态下,CCL2-CCR2轴可诱导巨噬细胞向促炎型(M1型)或抗炎型(M2型)极化。
M1型巨噬细胞具有抗肿瘤作用,而M2型巨噬细胞则可能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
三、慢性应激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慢性应激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失衡,促使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研究显示,慢性应激可通过增加CCL2的分泌,进一步激活CCR2受体,从而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这种极化过程可能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的调控,如NF-κB、STAT3等。
四、CCL2-CCR2轴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表明,CCL2-CCR2轴在结直肠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CCL2-CCR2轴可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另一方面,该轴还可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进一步促进肿瘤的进展。
此外,CCL2-CCR2轴还可能影响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的侵袭性。
五、研究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CCL2-CCR2轴在慢性应激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及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
结果显示,慢性应激可显著增加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CCL2的分泌和CCR2的表达水平。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肿瘤生长、扩散、转移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关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为肿瘤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来源和功能巨噬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和细胞垃圾,调节炎症反应等。
在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其来源包括循环中的单核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等。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分泌细胞因子、吞噬肿瘤细胞、调节肿瘤微环境等。
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重要细胞因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
这些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影响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免疫逃避等多个方面。
1.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
IL-6能够激活肿瘤细胞中的信号传导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MCP-1也能够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迁移来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
2.调节肿瘤微环境: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调节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应答。
IL-10和TGF-β能够抑制T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TNF和IL-6等细胞因子也能够影响肿瘤周围的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3.影响肿瘤治疗效果: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也能够影响肿瘤治疗的效果。
IL-6和TGF-β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对放疗和化疗的耐药性,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针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肿瘤生长和治疗的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抑制策略。
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其M1和M2两种极化状态,在调节免疫反应和维持组织稳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信号通路的研究日益深入,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巨噬细胞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为开发新型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旨在综述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相关的信号分子、调控机制和信号通路间的交互作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全面的参考和启示。
二、M1极化的信号通路巨噬细胞M1极化,也称为经典活化,主要受到微生物产物如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的诱导。
这一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转导级联反应,最终导致M1表型的形成。
在M1极化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是两个关键的转录因子。
LPS通过与Toll样受体4(TLR4)结合,激活NF-κB信号通路。
这一通路的激活导致NF-κB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进而启动一系列与M1极化相关的基因表达,包括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和IL-6)和趋化因子。
同时,干扰素γ(IFN-γ)通过与IFN-γ受体结合,激活STAT1信号通路。
激活的STAT1进入细胞核,与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启动子结合,促进这些基因的表达,进一步推动M1极化过程。
除了NF-κB和STAT1信号通路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也在M1极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MAPK家族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 MAPK等成员。
这些激酶在LPS和IFN-γ的刺激下被激活,进一步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M1极化的调控。
M1极化的信号通路涉及多个关键转录因子和信号转导通路的交互作用。
这些通路共同调控M1极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使巨噬细胞能够迅速应对感染等外来刺激,发挥免疫防御功能。
M2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M2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探索,人们对于癌症的认识也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理解。
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相互作用成为了癌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中,M2巨噬细胞的作用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M2巨噬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存在于正常组织和多种疾病的微环境中。
M2巨噬细胞参与了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修复等生理活动,同时它们也发挥着负面的作用,例如在癌症病理过程中,M2巨噬细胞的大量聚集会对抗肿瘤免疫,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动,从而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M2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如下:1. 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多种因素,M2巨噬细胞可以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此外,M2巨噬细胞的存在还可以对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产生作用,从而抑制机体对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2. 抑制机体免疫功能M2巨噬细胞可以通过抑制机体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如抑制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B细胞等,从而协助肿瘤细胞的逃避免疫攻击。
此外,M2巨噬细胞的存在还会使得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抗原表达数量降低,使得机体自身认识和主动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降低。
3. 造成肿瘤微环境的炎症反应M2巨噬细胞会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这些因子会导致炎症反应的持续激发,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进一步增殖和扩散。
同时,M2巨噬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还可以进一步破坏肿瘤微环境的稳定性,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如何抑制M2巨噬细胞的作用,有利于肿瘤治疗的进行。
目前,有许多针对M2巨噬细胞的治疗方法,例如免疫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在免疫治疗方面,例如使用激活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抗体,以及采用M2巨噬细胞相关的靶向药物等都可以对M2巨噬细胞进行有效干预。
总之,M2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以及造成肿瘤微环境的炎症反应等。
M2型丙酮酸激酶调控肿瘤生长的研究进展
M2型丙酮酸激酶调控肿瘤生长的研究进展作者:周静郑栋栋卢玲来源:《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06期[摘要]糖代谢异常是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M2型丙酮酸激酶(PKM2)在大多数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量都明显上升,PKM2除了参与糖代谢外,还可以进入细胞核以蛋白激酶的形式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同时,PKM2在代谢调控、基因转录、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等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PKM2表达水平的调控、活性的调节、入核机制、在细胞核内发挥的作用以及在肿瘤诊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丙酮酸激酶;肿瘤;糖酵解;转录因子;综述[中图分类号]R730.23;R345.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5532(2018)06-0753-03丙酮酸激酶是调节糖酵解最后一步反应的限速酶,它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和ATP反应生成丙酮酸和ADP[1]。
丙酮酸激酶共包括4种同工酶,分別为L型丙酮酸激酶(PKL)、R型丙酮酸激酶(PKR)、M1型丙酮酸激酶(PKM1)和M2型丙酮酸激酶(PKM2)。
其中,PKL和PKR是由PKLR基因受不同启动子调控编码而成的,分别特异性地在肝脏和红细胞中表达。
PKM1和PKM2是由PKM基因经不同剪接方式编码而成的,PKM1主要在成年骨骼肌和大脑中表达,PKM2主要在快速增殖的胚胎组织和肿瘤细胞中表达[2]。
1956年,德国生物学家WARBURG[3]发现,肿瘤细胞的糖代谢过程与正常细胞不同,即使是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仍摄取并利用葡萄糖产生大量乳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有氧糖酵解。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PKM2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即PKM2在肿瘤的有氧糖酵解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本文主要综述PKM2表达水平的调控、活性调节、入核机制、在细胞核内以及肿瘤诊治中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PKM2表达水平的调控PKM基因转录产生的Pre-mRNA经不同的剪接方式分别编码PKM1和PKM2,其中PKM1特异性地包含外显子9,PKM2特异性地包含外显子10,而PKM2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
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关于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摘要:
卵巢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其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探讨其诊断、治疗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等内容展开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研究发现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病机制与卵巢癌的种类、分子生物学特点等密切相关。
在诊断方面,目前常用的检查手段包
括彩超、CT、MRI、PET/CT等,但其检出率和准确性还不够理想。
在治疗方面,手术和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其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还将开展相关实验研究,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分析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找到更加有
效的治疗手段和诊断方法。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探讨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提高其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并为卵巢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实
践指导。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主要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在肿瘤中浸润,是构成肿瘤微环境(TME)的重要免疫细胞,参与调控肿瘤的多种复杂免疫反应,其数量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所以靶向作用TAM很有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新策略。
1 TAM的来源与募集TAM有两个主要来源,大部分TAM来源于外周血单核细胞(MDMS),这些细胞作为未成熟的单核细胞前体从骨髓中释放出来,在血液中循环,并迁移到不同的组织中分化[2];还有很少一部分TAM来源于卵黄囊,并在特定组织定植的巨噬细胞(TRM),不同来源的TAM在功能和作用上的差别尚未明确[3]。
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这些因子可将巨噬细胞募集到肿瘤细胞周围。
巨噬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当其被招募迁移至肿瘤间充质中后,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表型,来适应它们所处的微环境。
现已明确起募集作用的主要因子有CC・趋化因子配体-2(CC1-2)、CC1-3、CC14CC1-5、CC1・7、Ce1-8、CC1-9、CC13、CC1-14、CC1-18、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1-4)、I1/O、I1-13、脂多糖、干扰素Y(IFN-γ)、转录生长因子B(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等。
Hamnton[4]的研究说明,起募集作用的M-CSF,又称集落刺激因子1(CSF-1),是将巨噬细胞募集并极化成TAM的主要因子。
李颜君等[5]认为,M-CSF 与其受体(M-CSFR)结合,继而启动RAS、MAPK.PI3K、SATA、JAK等信号通路,发挥募集巨噬细胞的作用。
已有研究证实,在多种肿瘤模型中使用针对M-CSF的阻断剂单克隆抗体(MAb)阻断M-CSF/M-CSFR向TAM的信号传递时,TAM 数量显著减少[6]。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肿瘤耐药及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肿瘤耐药及治疗研究进展摘要:肿瘤耐药是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相互作用的结果。
TME中含有多种基质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作为具有可塑性的异质性群体,TME中的巨噬细胞在成熟分化过程中通过两种不同的激活途径呈现两种极化状态,即经典活化型(M1型)和替代活化型(M2型),其中M2型TAMs被认为在肿瘤耐药与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预示着总生存期的缩减和不良预后。
关键词:肿瘤;巨噬细胞;肿瘤耐药;治疗一、TAM分型与肿瘤耐药的关系在化疗药物方面, M2型TAM促进了胃癌对顺铂的耐药性并揭示了其潜在机制。
他们通过微RNA(microRNA,miRNA)表型分析和M2型细胞裂解液成分分析,发现二者中外泌体miR21水平显著升高。
功能性研究表明,外泌体miR21可以直接从巨噬细胞转移到胃癌细胞,进而抑制细胞凋亡,并通过下调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而增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
Jagged1-Notch通路在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的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增高,进而调控TAM向M2型转换。
在靶向治疗药物方面,在成胶质细胞瘤体外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多韦替尼和瓦他拉尼,在体内实验中的抗肿瘤效果甚微,这可能归因于肿瘤微环境导致耐药的产生。
在联合应用CSF-1受体(CSF-1receptor,CSF-1R)抑制剂后可提高疗效。
巨噬细胞的分化和存活依赖于CSF-1,利用CSF-1R抑制剂靶向TAM可以在一些肿瘤中实现延缓肿瘤生长的作用。
这一作用的实现不依赖于减少TAM负荷,而是下调M2型相关基因如mrc1,stab1和ccl22的水平,促进TAM向M1型分化,提高T细胞攻击肿瘤的免疫功能。
二、TAM增强肿瘤细胞抵抗与肿瘤耐药的关系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活化的M2型TAM可以使癌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表达增加,从而参与肺癌化疗耐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TAM分泌TNF-α诱导NF-κB激活,促使肺癌细胞建立快速防御机制,导致细胞凋亡耐受,从而介导多药耐药。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李佳妮;王卓;孙瑞;杨勇【摘要】Macrophage which surrounds tumor cells is termed 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 TAM takes part in tumorinitiation,invasion,metastasis and suppression of anti - tumor immune response. The amount of TAM,to a certain de-gree,can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cancer patients. So far,some new medicine had been us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targeting TAM.%浸润在肿瘤细胞周围的巨噬细胞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能够促进肿瘤发生、侵袭与转移、及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等。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判断肿瘤患者预后的指标。
目前,已有一些针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实现抗肿瘤作用的新药在临床投入使用。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6(035)004【总页数】3页(P237-239)【关键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微环境;分子机制;临床应用【作者】李佳妮;王卓;孙瑞;杨勇【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1198;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1198;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1198;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11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简称TAM)是泛指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浸润于肿瘤并影响其发展转归的巨噬细胞[1-2]。
巨噬细胞M1_M2极化分型的研究进展
髓干 细 胞 发 育 而 来。 在 多 集 落 刺 激 因 子 ( multi- 肿瘤的预后存在相关性。如在评价肿瘤相关巨噬细
CS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等 胞( TAMs) 对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CHL) 预后作用
刺激下,骨髓干细胞发育成单核母细胞,后者进一步 的实验 中,检 测 了 TAMs 的 表 型,并 分 别 以 HLA-
周宪宾等 巨噬细胞 M1 / M2 极化分型的研究进展 第 10 期
doi: 10. 3969 / j. issn. 1000-484X. 2012. 10. 022
巨噬细胞 M1 / M2 极化分型的研究进展①
·957·
周宪宾 综述 姚成芳 审校 (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济南 250062)
单核巨噬细胞在艾滋病和猴子免疫缺陷病毒引 起的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脑损伤的过
①本文为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 30973807 ) 、山 东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 Y2008C101)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2012GSF11908) 和山东省医 学科学院院级科技计划( 2011-28) 资助项目
导意义[1]。多 种 因 素 能 调 节 巨 噬 细 胞 失 衡 的 极 化 状态,这种状态的调整对于疾病的治疗等具有指导
因子,尤其在炎症反应后期发挥抗炎作用,促进创伤 修复和纤维变性[4]。
意义。现就巨噬细胞极化分型等方面的研究
1 巨噬细胞的极化表型及相应的功能特征
中国图书分类号 R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4X( 2012) 10-0957-04
巨噬细胞按照其表型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分
以发挥降低炎症反应,发挥组织修复功能为主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VEGF的过表达和肿瘤浸润 及患者的低生存率有关口J。
2
血管发生的潜在靶点 沙利度胺和CC-5013 非特异性新
疗法
2.1
(Departmen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ngiogenesis Inhibitor in the treatment of Ovarian cIiilcer LIAO.1ing,LI Ying一弦7曙.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anjiang
ovarian women has
(来那度胺)
524001,China)
Abstract:Although the typical during
ance to
生血管抑制药反应停-肽胺
cancer
chemotherapy fo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there were still many
mg/m2,随
后,每2周口服50 mg环磷酰胺)的Ⅱ期研究,其结 果显示了21%的客观有效率和59%的病情稳定 率¨“。在这些Ⅱ期研究中,Bevacizumab的主要不良 反应与在其他实体肿瘤中一样,都包括高血压、血栓 形成、咯血、蛋白尿和头痛。但Bevacizumab治疗卵 巢癌还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胃肠穿孔。Cannistra等¨刮 在单用Bevacizumab治疗44例复发卵巢癌患者中发 现,有5例患者出现了肠穿孔(11%)。而Han等一副 报道,在结直肠癌患者中使用Bevacizumab联合化疗 出现肠穿孔的概率大约是2%,而从近300例使用该 药的卵巢癌患者获得的数据显示,肠穿孔的发生率 大约是5%。基于这些Ⅱ期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
一种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一种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与流程
一种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 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从健康志愿者或荷瘤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得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2. 诱导分化:将步骤1中获得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加入诱导剂,诱导其向巨噬细胞分化;
3.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模型构建:在步骤2中培养的巨噬细胞中加入肿瘤细胞裂解物或肿瘤相关因子,构建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模型;
4. 模型验证: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术或qPCR等方法检测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模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验证模型的构建效果;
5. 应用:将构建成功的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模型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筛选、药效评价等领域。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起始材料,具有取材方便、易于获取的优点;
2. 通过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可成功构建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模型;
3. 构建的模型具有与体内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筛选、药效评价等领域。
以上内容为一种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但并非对本发明进行的限定,不能将本发明限定于该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进行等效替换或者明显的组合、改进等,都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m2pep靶向m2巨噬细胞原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m2pep靶向m2巨噬细胞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M2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一类重要的细胞类型,具有调节炎症反应、清除细胞碎片和促进修复等多种功能。
近年来,发现M2巨噬细胞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针对M2巨噬细胞的治疗策略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着M2PEP靶向M2巨噬细胞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介绍巨噬细胞概述,包括巨噬细胞的分类以及M2巨噬细胞的特征和其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接下来,将对M2PEP进行定义和特点介绍,并解释其与M2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
最后,我们将通过实验证据和临床应用案例分析来探讨M2PEP在治疗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文章最后将总结我们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存在问题及未来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概述M2PEP靶向M2巨噬细胞原理,详细解析其与M2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并讨论其在治疗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提供相关实验验证和临床案例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新型治疗策略提供参考和启示。
2. M2巨噬细胞概述:2.1 巨噬细胞的分类: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属于白血球的一种。
根据其功能和表型的不同,巨噬细胞可以被分为两大类:M1型和M2型。
M1型巨噬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和炎症过程。
当感染或组织损伤发生时,刺激物质会促使巨噬细胞转化为M1型,并释放一系列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等,以增强机体对外界入侵者的杀伤力。
相比之下,M2型巨噬细胞在感染和组织修复过程中起着抗炎作用,并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
它们主要由信号分子或蛋白质激活而产生,例如白介素-4(IL-4)、白介素-13(IL-13)等。
此类巨噬细胞具有吸收异物和完成凋亡细胞清除的能力,同时也参与组织修复、纤维化和血管生成等过程。
2.2 M2巨噬细胞的特征:M2型巨噬细胞具有明显的特征性表型。
典型的M2型巨噬细胞表达一系列标记物如抗原丛集-4(CD163)、抗阿尔茨海默氏病相关蛋白(CD206)等。
CancerCell陈佩文博士等发现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的互惠共生作用揭示新的抗肿瘤靶点
CancerCell陈佩⽂博⼠等发现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的互惠共⽣作⽤揭⽰新的抗肿瘤靶点遗传学家在果蝇⾝上发现⼀种⼗分有趣的现象:当两个特定基因同时失活突变会导致果蝇死亡,⽽单独⼀个基因突变却⽆致命性伤害。
1946年,科学家将这种现象定义为“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效应。
在沉寂51年后,1997年癌症⽣物学家提出将这⼀理念应⽤到癌症治疗。
“合成致死”是⼀种针对癌症细胞的治疗理念。
基于此原理设计的第⼀个抗癌药物PARP(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Olaparib于2014年获得FDA批准。
2019年6⽉10⽇,MD Anderson癌症中⼼的Ronald A. DePinho教授(MD安德森癌症中⼼前院长,陈佩⽂博⼠为论⽂第⼀作者)团队在Cancer Cell发表⽂章Symbiotic macrophage-glioma cell interactions reveal synthetic lethality in PTEN null glioma,创造性地将“合成致死”理念扩展到癌症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互惠共⽣作⽤体系中,并以此鉴定出新的癌症治疗靶点。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是⼀种最常见的,致死性极⾼的脑部肿瘤。
⽬前针对这种癌症⼏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段,确诊患者平均⽣存期只有12到15个⽉,其中不到5%能存活5年。
遗传学实验证明GBM的发⽣主要与三类信号通路的改变有关,包括RTK/RAS/PI3K/PTEN,P53/ARF/MDM2和RB/CDKN2A信号通路。
但是因为肿瘤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和异质性,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的治疗在临床试验中均以失败告终。
肿瘤微环境的遗传背景稳定,且受癌症细胞调控,是⼀个⼗分有前景的肿瘤治疗⽅向。
本⽂作者⾸先分析了GBM病⼈的样本,发现在这些主要遗传改变的信号通路中,PTEN突变或缺失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研究进展免疫细胞浸润是肿瘤恶化的标志之一,在所有免疫细胞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和肿瘤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最关键的调控中心。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实体肿瘤中大量存在的一种白细胞1,在大多数人类肿瘤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浸润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严重影响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效果2, 3。
本文将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促肿瘤功能、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功能的调控以及针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进展加以综述。
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促肿瘤功能: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免疫和非免疫过程促进肿瘤的生长,它们可以大量分泌促血管新生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后者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4和血源性细胞转移过程5。
此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以通过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达到促肿瘤的效果。
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产生免疫抑制因子IL-10、TGFb、PGE2等,其中IL-10通过抑制化疗引起的抗肿瘤免疫,显著抑制了该抗肿瘤治疗的效果6。
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功能的调控: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主要来自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通过CCL2趋化因子被招募到肿瘤部位7。
最近的报道证明,肿瘤巨噬细胞的主要来源是CCR2+单核细胞,后者占据了肿瘤内40%的CD45+细胞8。
在到达肿瘤病灶的过程中,单核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到达不同组织的肿瘤后,形成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类群在表型和功能上也各不相同9,调控这一过程的信号主要来自于肿瘤和组织两部分。
其中,组织中免疫系统来源的促炎因子至关重要,后者可以通过驯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促肿瘤功能,调控肿瘤的发展。
例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产生的IFNr可以上调免疫抑制酶NOS2和IDO的表达,达到免疫抑制的效果,进而促进肿瘤发生10, 11。
此外,肾细胞癌病人体内的促炎因子IL-1b也能赋予单核细胞促肿瘤的功能,达到促肿瘤的效果12。
最后,肿瘤细胞代谢产生的信号也能直接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功能,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乳酸,这些乳酸诱上调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细胞中促肿瘤基因Vegf和Arg1的表达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 进 行 提 取 , 酶 标 仪 上 5 5 m 处 检测 光 吸 收 值 , 果 用 l h后 9 n 结
与 对 照 组 的吸 光 度 比值 的 百 分 数 表 内 皮 细 胞 的 迁 移 能 力 .5 kmw l 2
Tas el rnw l
Ma ie 基 质 胶 为 B 公 司 产 品 : LS 试 剂 盒 为 R D 公 司 tgl r D E IA & 产 品。
12 . 方 法
1 . 小管样结构形成实验 .6 2
基 质 胶 ( C Ma i lB 5 E M tg , D)0 re
孔 包被 9 6孔 板 , 胶 原 凝 固 。取 对 数 生 长 期 的 E . 9 6 待 Ah 2 y 细 胞 ,用 上 述 4种 不 同 的培 养 上 清 制 备 浓 度 为 2 l m x O 个/ L
实 验 参 照 C mig 司 产 品 说 明操 作 :消 化 收 集 对 数 生 长 期 o n 公
的 E . 9 6细 胞 于 D M 培 养 液 中 。调 整 细 胞 浓 度 为 1 × Ah 2 y ME . O 1 m 。 于小 室 上 层 中各 加 入 O5 0 个/ L . mL的上 述 细 胞 悬 液 ( x 5
14et, 室 下 层 中 加 入 7 0 L1 . 验 中 收 集 的 4种 上 0 cl)小 5 . 4实 2 清 作 为迁 移 诱 导 液 , 培 养 8 . 数 穿 越 d 的 细 胞 数量 。 共 h计 qL 培 养 结 束 后 拭 去 上 室 中未 迁 移 的细 胞 ,将 已迁 移贴 膜 的 细胞 置 于 4 F 溶 液 中 固 定 1 n %P A 5mi.清 洗 干 燥 后 ,加 入 结 晶紫 染 色 , 泡 3 mi, 洗 干 燥 后 , 微镜 下拍 照 (0 l 浸 0 n清 显 2 x O倍 )取 镜 ,
醛 ( F 01 L 固定 , 荡 摇 晃 2 n 再 以双 蒸 水 洗 净 ,7 P A). m 振 0mi, 3 ℃烘 箱 中干 燥 ; 每孔 加 入 01 .%的 10 L结 晶 紫染 色 , 摇 3 0 振 O m n 清 洗 干 燥 后 , 入 1% 的乙 酸 10 i, 加 0 0 L对 细胞 吸收 的结 晶
的 细胞 悬 液 ,0 10 孑 接 种 到 预铺 有 基 质 胶 的 9 L 中 , L 6孑 板 培
1 . 细 胞 培 养 E . 9 6细 胞 置 于 1%F SD M 培 养 .1 2 Ah 2 y 0 B — ME 液 , H - 细 胞 置 于 1%F SR Ml 6 0培养 液 中 ,7℃ 、% T P1 O B — P 4 1 3 5 C : 养 箱 中常 规 培 养 , 细 胞 生 长 至 对 数 期后 消 化 收 集 。 O 培 待
国际 妇 产 科 学 杂 志 2 1 0 2年 6月 第 3 9卷 第 3期 JIt btt yeo , n 0 2Vo.9 N . n s n clJ e2 1 , 13 , o 3 O eG u
・
2 91・
紧密 [, 提 示腹 膜 内浸润 的 M2型 巨噬 细胞 与 内皮 2这 ] 细胞 存 在 相互 作 用 , 能在 E C腹膜 转 移 灶血 管 生 可 O 成 中发 挥 作用 。本 课 题 通 过研 究 卵 巢 癌腹 水 中 M2 型 巨 噬 细胞 与 内皮 细 胞 的相 互 作 用 ,揭 示 M2型 巨 噬 细胞 参 与调 控 卵 巢癌 腹 膜转 移灶 内血 管生 成 的作
用机制。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材 料 . 人 脐 静 脉 细 胞 融 合 细 胞 株 E . 9 6以 及 人 单 核 Ah 2 y 自 血 病 细 胞株 T P l均 购 自上 海 中 科 院 细 胞 库 。胎 牛 血 清 H —
( B ) 细 胞 培 养 基 R MI14 、 ME 胰 蛋 白 酶 、 a k F S、 P 6 0 D M、 H n s 平 衡 液 ( B S 为 G B O 公 司产 品 : 波 醇 1 一 四酸 酯 l 一 H S) IC 佛 2十 3 乙
下 8个 固定 视 野 , 数 细 胞数 , 均 值进 行统 计 学 分 析 。 计 取
酸 酯 (MA) Sg P 为 i ma公 司 产 品 ; 晶 紫 染 色 试 剂 为 碧 云 天 生 结
物 技 术 公 司 产 品 : rn w l 迁 移 小 室 为 C mig公 司 产 品 ; Ta s e l o n
养 8h后 于倒 置 相 差 显 微 镜 下 采 集 图像 ,选 取 8个 固定 视 野
摄 片 , 数 小 管 的 数 量并 进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计
1 . 髑 l 胞分化 .2 2 细
l%F SR MI 14 O B — P 6 0重 悬 细 胞 至 1 ×
1 . E IA 检 测 不 同 条 件 培 养 基 刺 激 内 皮 细 胞 后 几 - 、 .7 2 LS 8 VG E F分 泌 情 况 取对 数 生 长 期 E . 9 6细胞 种 于 9 L Ah 2 y 6孑 板
( ot 公 司 , .x 0 个/ ) 静 置 8 h待 细 胞 贴 壁后 弃 上 清 , cs r a 2 l3 孔 , 0
1 mL 加 入 P A 试 剂 , 整 浓 度 为 3 0n o/ 刺 激 2 O 个/ , M 调 2 m l L, 4h
使 细 胞 分 化 为 巨 噬 细 胞 样 细 胞 (HP el at ae i T 1cl ci tdwt s v h P MA,A ) 。 待 细胞 贴 壁 后 ,弃 上 清 ,B T P P S充 分 润 洗 ,加 入 1% F S R M 6 0培 养 2 O B . P I1 4 4h后 , 上 清 。 次 用 无 血 清 的 弃 再 R MI 6 0培 养 基 刺 激 培 养 2 , 集 上 清 为 条 件 培 养 基 P 4 1 4h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