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诗经》中的“睍睆”

合集下载

《诗经》之《国风·召南·采蘩》赏析

《诗经》之《国风·召南·采蘩》赏析

《诗经》之《国风·召南·采蘩》赏析【原文】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注释】于以:到哪里去。

一说语助。

蘩:白蒿。

沼:沼泽。

沚:小沙洲。

事:祭祀。

宫:宗庙。

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

被(pí):同“髲”。

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

一说女子戴的首饰。

一说这里是用为施加之意。

《尚书·尧典》:“施加允恭克让,光被四表。

”僮僮(tóng):高耸状。

一说首饰繁多。

一说这里用为未成年的僮仆、奴婢之意。

《说文》:“僮,未冠也。

”夙:早晨。

公:公庙。

祁祁:极言其多。

首饰繁多的样子。

一说舒迟貌。

薄:这里用为减少之意。

归:归寝。

【参考译文之一】何处可以采白蒿,湖泽之畔和沙洲。

采来白蒿作何用,公侯之家祭祖宗。

何处可以采白蒿,山涧之中路迢迢。

采来白蒿作何用,公侯之家祭宗庙。

夫人假发高又松,早晚忙碌在后宫。

夫人发饰多又密,忙完一天才休息。

【参考译文之二】到哪里去采白蒿?在沼泽旁和沙洲。

白蒿采来做什么?公侯拿去祭祖先。

到哪里去采白蒿?在那深深山涧中。

白蒿采来做什么?公侯宗庙祭祀用。

头饰盛装佩戴齐,从早到晚去侍奉。

佩戴首饰真华丽,侍奉结束回家去。

【参考译文之三】什么地方采白蘩,沼泽旁边沙洲上。

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祀用。

什么地方采白蘩,采来白蘩溪中洗。

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宫祭祀用。

差来专为采白蘩,没日没夜为公侯。

差来采蘩人数多,不要轻言回家去。

【仙泉新译】白蒿白蒿哪里采,在那泽畔沙洲上。

为啥辛苦为啥忙?侯爷祭祀派用场。

白蒿白蒿哪里采,山沟沟里一丛丛。

采来白蒿干啥用?侯爷的家庙要供奉。

干净整洁巧打扮,起早贪黑为公干。

女仆云鬓真庄严,祭祀完毕把家还。

【仙泉赏析】领导家里要搞迷信活动,女佣们不仅要到野外采集辟邪的蒿草,还要在领导家里忙于祭祀活动,比如摆放供果、布置陈设等等。

诗经最美的十首诗赏析

诗经最美的十首诗赏析

诗经最美的十首诗赏析1、《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2、《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赏析】此诗描写主人公被迫从军南征,调停陈、宋两国关系,长期不得归家而怀念家乡亲人。

诗从体现战争气氛的鼓声写起,渲染出一幅兵荒马乱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怨怼而又无奈的心情。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以往事与现实进行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在叙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形成波澜,手法独到。

3、《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赏析】《邶风·凯风》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

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无不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

设喻贴切,用字工稳。

诗中虽然没有实写母亲如何辛劳,但母亲的形象还是生动地展现出来。

4、《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国风召南之采蘩

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国风召南之采蘩

采蘩【原文】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注释】(1) 于以:于何,在何处。

一说为语气助词。

(2)蘩〔fán〕:白蒿,二年生草本,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可入药,嫩叶可食。

(3)沼:水池。

(4)沚〔zhǐ〕:水中的小洲。

(5)事:此指祭祀。

(6)涧:夹在两山间的水沟。

(7)宫:房屋,居室。

(8)被〔bì〕:同“髲”,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

(9)僮僮〔tóng tóng〕:盛貌,一说戒惧恭敬貌。

(10)夙夙:本指早夜,即夜未尽天未明的时候,后引申为朝夕、日夜、时刻之意。

(10)公:公事,一说公庙。

(11)祁祁:舒缓貌,一说众多貌。

(12)薄言:语气助词,无实义。

一说减少言语。

(13)还〔huán〕归:返回,一说归寝。

【译文】什么地方采白蘩,沼泽旁边沙洲上。

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祀用。

什么地方采白蘩,采来白蘩溪中洗。

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宫祭祀用。

差来专为采白蘩,没日没夜为公侯。

差来采蘩人数多,不要轻言回家去。

【解读】此诗主人公采蘩者的身份,历来有很多说法。

《毛诗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职也。

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

”是以为此乃贵族夫人自咏之辞,说的是尽职“奉祭祀”之事。

朱熹《诗集传》则曰:“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

”定主人公为“家人”,这是对毛序的一大修正。

不过以为那辛勤“采蘩”、“夙夜在公”的还是“诸侯夫人”,于诗意未免仍有隔膜。

诚然,古代贵族夫人也确有主管宗庙祭祀的职责,但并不直接从事采摘、洗煮等劳作。

《周礼·春官宗伯》称:“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

”贾公彦疏谓“女宫”乃指有罪“从坐”、“没入县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称“刑女”。

凡宫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宫”担任。

浅论《诗经》中的“睍皖”

浅论《诗经》中的“睍皖”

漉, 见 睨日消 。” “ 雨雪浮浮 ,见睨日流。”睨 、睨同音 ,有些版本 亦作 “ 雨雪浮漉漉 ,见睨 日消 。” “ 雨雪浮浮 ,见睨日流 。”另外 .
些 文字学 家也有过关于二字的论述 ,如宋代 陆佃所撰之 《 埤雅 》有 “ 从 睨省 ,霄从 消省。诗 日 :见睨 日消。盖雪 以微温搏之 ,故散而 成” 。【 7 】 而 “ 睨”字在 《 说 文解字 》中被释为 “ 日见也”『 5 ] p 3 0 4 , 有 明亮义。宋代张抡 《 西江月 》有 “ 寻常见睨消镕”句。周密有 《 木 兰 花慢 》 “ 泮寒 睨暖 ,看融城 、御水 到人间”句 。 民国熊 十力先生 的 《 新唯实论 》中有 “ 且见 睨则雨雪 自消 ,朝彻则生死可外 ,诚谛之 言 既敷 ,则依似之解旋折。”可证 明这一点 。可 以说 , “ 睨”有明亮 的 样子义,这让 “ 睨”字在某些情况下也就具备了这一意义。 “ 皖”字 在 《 说文 解字 》中没有专 门收录 ,但在讲 “ 晖 ”字 时 许慎说 : “ 大 目也。从 目 旱声 。皖 ,晖或从完 。户 版切”『 5 ] p 1 3 0 。 另外 ,清代段 玉裁在注 “ 睨”字时也 说道 : “ 皖谓 目内白翳 也”【 5 ]
文化艺术
浅论 《 诗经 》中的 “ 睨皖"
李 驰
( 浙 江 师范 大学 人 文学 院 ,浙 江 金华 3 2 1 0 0 4) 摘 要 :对 于 《 诗经 》名作 《 邶风 ・ 凯风》中 “ 睨 皖 ”一 词 的解 释 ,历 来 众说 纷 纭 ,这些 说 法 大体 可 分成 两 派 ,一 方 认 为这 是 模 拟黄 鸟 的 呜 叫 声 ,而另 一 方则认 为 这 是描 写黄 鸟 明媚 的样 子 。笔者 通 过分 i J I l -字 ,认 为后 者 的可 信度 更 高 。  ̄ 关键 词 : 《 诗 经 》;睨 ;皖 项 目名 称 :浙 江 师范 大学课 程 实践 教 学项 目成 果 ( 编 号 :2 0 1 1 2 9)。指 导老 师 :首 作 帝

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周王集诸侯于洛水诸侯歌颂周王
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出自先秦诗人诗经的《瞻彼洛矣》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
君子至此,福禄如茨。
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
君子至此,鞞Leabharlann 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
君子至此,福禄既同。
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周王集诸侯于洛水,诸侯歌颂周王。
洛:水名。泱泱:水深广貌。茨:屋盖。喻多。韎韐(音妹格):祭服的蔽膝。熟皮制成,用茜草染成深黄色。奭(音势):赤色。
鞞琫(音比崩):刀鞘上的装饰物,也指刀鞘。珌(音必):刀鞘下饰。
同:一说相同;一说聚。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诗经凯风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诗经凯风

邶风 凯风
诗经 国风
原文
凯风自南①, 吹彼棘心②。 棘心夭夭③, 母氏劬 劳④。 凯风自南, 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 我无令人⑤。 爰有寒泉, 在浚之下③。 有子七人, 母氏劳苦。 晛睆黄鸟⑦, 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 莫慰母心。
注释
①凯风;催生万物的南风。 ②棘:酸枣树。 ③夭夭:茁壮茂盛样子. ④劬(qú): 辛苦、劬劳。 ⑤令;善,美好。 ⑥浚:卫国的地名。 ⑦晛睆(xiàn huǎn):鸟儿婉转鸣 叫的声音。
译文


和风吹自南方来, 吹拂酸枣小树苗。 长得茁又壮, 母亲养子多辛劳。
和风吹自南方来, 吹拂枣树长成柴。 贤惠又慈祥, 我辈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凉, 就在浚城墙外边。 儿子七个人, 母亲养子多辛劳。 清脆婉转黄鸟叫, 黄鸟叫来似歌唱。 育儿子七个人, 无谁能安母亲心。
树苗
母亲 养育 养
读解
由血缘关系推演出一套社会道德伦理关系、政治体 制等,是政治家和理论家们事。由亲身体验到血缘 关系中的母爱亲情,表达对母爱亲情的感念和内心 的愧疚,是普通人出于天性的表现。前者用规则来 约束个人的言行举止,后者则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 露。 千百年来,人们对母爱倾注了极大的关注,以各种 方式礼赞它,讴歌它。重视血缘关系的中国人是这 样,孟郊的一首《游子吟》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 心声。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也不例外。莎士比亚《哈 姆莱特》中丹麦王子复仇时的犹豫不决,同母子余 情大有关系。后来弗洛伊德竟想出“恋母情结”来 解释母子亲情,让人在开眼界之时有些惊异。
读解
不管怎么说,母爱亲情是人类当中永恒的、不可 磨灭的主题之一。它与其它东西不一样的是,我 们每个人自幼时起都有切身的体验,而用不着别 人的说教开导。它也是人与人之间联结得最为牢 不可破的纽带。常言说,虎毒不食子。这是由天 性决定的。传说中固然有种种大义灭亲、恩将仇 报的故事,应当看作是例外的异常现象。血总是 浓于水,可以说是千古不易的,所以有“儿不嫌 母丑”的说法。对于母亲来说也一样,“娃娃总 是自己的乖”。 但愿天地间永恒的母爱亲情,真正能够不随时而 变地永恒下去。

《诗经》中26种乐器的文化解读

《诗经》中26种乐器的文化解读

《诗经》中26种乐器的文化解读《诗经》的所有篇章都是能够和乐演唱的诗歌,乐器在这些诗作中也多有记载。

这些乐器的制作与使用都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通过研究它们的制造材料、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可以推见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通过它们在“风”、“雅”、“颂”三类诗中的分布,可以推断出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们对乐器的使用情况。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了解这些乐器在各种特定场合的出现,有助于我们去进一步理解《诗经》产生时代的文化。

《诗经》是可以和乐演奏的诗歌,前人就此已多有论述。

如,《墨子·公孟》言:“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①《诗经》既然与“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与乐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不仅在于演奏这些诗作时需要众多的乐器伴奏,还在于《诗经》文本就记载了众多的乐器。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乐器的制作工艺得知周代生产力的先进,也可以根据这些乐器的使用证明《诗经》时代音乐的发达,更可以通过对这些乐器所在诗篇的分析,去认识这些乐器在祭祀、宴饮、婚嫁等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这一时代的文化特征。

经过考查整理,发现《诗经》中出现的乐器共有26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史料和文献依据的区别,在成书时间不同的注释《诗经》的著作中,一部分词在一些书中表示乐器,而在另一些书中表示别的含义,例如“南”、“雅”,有被解释为舞、乐、乐器三种情况的。

现将这26种乐器的名称及在《诗经》中出现的次数分别列出,它们是:鼓(出现16处)、瑟(出现9处)、钟(出现9处)、琴(出现8处)、磬(出现4处)、癥(出现3处)、笙(出现3处)、簧(出现3处)、管(出现2处)、埙(出现2处)、篪(出现2处)、癭(出现2处)、镛(出现2处)、癮(出现2处)、缶(出现1处)、癰(出现1处)、钲(出现1处)、雅(出现1处)、南(出现1处)、贲(出现1处)、癱(出现1处)、应(出现1处)、田(出现1处)、癲(出现1处)、圉(出现1处)、箫(出现1处)。

凯风诗经读后感母爱

凯风诗经读后感母爱

凯风诗经读后感母爱一、原文:《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棘薪之思,母氏圣善。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二、衍生注释:“凯风”:和风,一说南风,长养万物的风。

“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

这里用以比喻子女未成长时的弱小心灵。

“夭夭”:树木嫩壮的样子。

“劬劳”:劳苦、劳累。

“棘薪”:酸枣树长成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女已长大。

“睍睆”:形容鸟色美好或鸟声清和圆转的样子。

三、赏析:主题上,《凯风》主要表达的是子女对母亲的感恩以及未能更好报答母爱的愧疚。

情感十分真挚动人,从诗中能深切感受到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敬重。

表现手法上很独特,它借助自然界的事物来表达情感。

就像诗里用温暖的凯风来比喻母亲的爱,如同和风滋养万物般呵护子女成长。

棘心到棘薪的转变,表示着孩子从弱小到长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一直辛劳付出。

寒泉的存在则从侧面烘托出母亲的劳苦。

黄鸟的美好声音与子女未能慰藉母亲形成对比,更加深了愧疚之情。

四、作者介绍:关于《凯风》具体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

不过从内容来看,作者应该是一位非常孝顺,对母亲充满敬爱之情,但又深深觉得自己没有充分报答母爱的人。

这可能是一位经历生活磨砺,在回顾母亲的养育过程时,心中满溢愧疚与感恩的人。

五、运用片段:例一:在母亲节的家庭聚会上,大家都在表达对母亲的爱。

小侄子调皮捣蛋不太能理解大人们的这种情感。

这时候我就和他说:“你知道咱们老祖宗有首诗叫《凯风》吗?里面就说啊,母亲把孩子从小拉扯大多不容易,就像那和风滋养着小酸枣树长大一样,母亲从我们是弱小心灵的时候就一直努力照顾着,妈妈这么辛苦,我们就得好好爱妈妈。

”例二:邻居张奶奶家的儿女都很孝顺,但是张奶奶总是操心这个操心那个,觉得自己还没把孩子照顾够。

有一次我对张奶奶的儿女说:“你们看呀,《凯风》里那有子七人都觉得没能慰藉母亲的心,你们可不能让张奶奶一直那么操心,要多多知道奶奶的辛苦,更用心地孝顺她呢。

《郑风·溱洧》主题解析

《郑风·溱洧》主题解析

《郑风·溱洧》主题解析《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

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一、[原诗]溱(zhēn)与洧洧(wěi),①方涣涣兮。

②士与女,③方秉蕑(jiān)兮。

④女曰“RocoForex?”士曰“既且(cú)。

”⑤“且(cú)往RocoForex!”⑥洧之外,洵訏(xū)且乐。

⑦维士与女,⑧伊其相谑,⑨赠之以勺药。

⑩溱与洧,浏其清矣。

⑾士与女,殷其盈兮。

⑿女曰“RocoForex?”士曰“既且。

”“且往RocoForex!”洧之外,洵訏且趣。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⒀赠之以勺药。

二、 [十几页]《溱洧》是一首采自郑国的诗歌。

郑国习俗,每年仲春(一说三月上巳展出),少男少女们齐聚溱委河畔。

青年男女结伴春游之乐。

三、[注解]1、溱(zhēn 针)、洧(wěi 伟):郑国二水名。

2、方:正。

涣涣:河水鞭叶后B90貌。

3、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

后文"士"、"女"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4、昌:谓。

蕑(jiān 对般):一种兰草。

又名小泽兰,与山兰有别。

5、既:已经。

且(cú 徂):同"徂",去,往。

6、且:再。

7、洵:诚然,确实。

訏(xū 虚):广阔。

8、佩:发语词。

9、伊:发语词。

相谑:互相调笑。

10、勺药:即为"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相同。

郑笺:"其别则送来女以勺药,结恩情也。

"马瑞辰《毛诗传撰八卷》云:"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冒用为结约也。

"11、浏:水深而清之状。

12、殷:众多。

《诗经》之《国风·召南·采蘋》赏析

《诗经》之《国风·召南·采蘋》赏析

《诗经》之《国风·召南·采蘋》赏析【原文】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注释】于以:犹言“于何”,在何处。

蘋、藻:水草名。

蘋(pín):又称四叶菜、田字草,蘋科,为生于浅水之多年生蕨类植物,可食。

藻:杉叶藻科,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

一说水豆。

行(xíng)潦(lǎo):沟中积水。

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

《毛传》:“行潦,流潦也。

”筥(jǔ):圆形的筐。

方称筐,圆称筥。

湘:烹饪供祭祀的牛羊。

錡(qí):三足锅。

釜:无足锅。

锜与釜均为炊饭之器。

奠:放置。

宗室:宗庙、祠堂。

牖(yǒu):窗。

尸:祭祀中扮神的人。

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

有:语首助词,无义。

齐(zhāi):通“斋”。

敬也。

季女:少女。

【参考译文之一】什么地方可采蘋?南山涧中那水滨。

什么地方可采藻?水流深处细细找。

什么东西来装载?有那方筐与圆箩。

什么东西来烹煮?用那有腿无腿锅。

什么地方摆祭台?祠堂里面窗子下。

什么人儿来祭祖?斋戒沐浴妙龄女。

【参考译文之二】哪儿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涧水滨。

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

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

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

【仙泉新译】何处可采苹?南山涧水滨。

何处能采藻?小溪水中漂。

拿啥来盛放?方筐与圆筐。

用啥煮祭品?炊具全用上。

供桌放哪里?祠堂明窗下。

何人来祭祀?素雅美少女。

【仙泉赏析】历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是贵族少女出嫁前的祭祖仪式。

采蘋、采藻、准备祭品,这些具体事情都是女仆们所为。

一切准备停当,那个美丽的待嫁女最后闪亮登场,成为这场祭祖仪式的主角。

可见,上古的宗族意识已经非常强烈,女子出嫁也是非常隆重的家族大事。

这种仪式感,使得那种私奔式的男女关系显得过于轻佻。

与西方的教堂相比,中国的祠堂更具有血统传承的意味,前者是看不见的上帝之崇拜,后者是生命源流的祖宗之崇拜;前者具有神性,后者更具有人性。

《诗经》学习之《周颂雝》

《诗经》学习之《周颂雝》

《诗经》学习之《周颂雝》【感思】《周颂雝》周时的祭祀相当隆重,天子主祭,诸侯助祭,祭前祭后都要奏乐,这首诗就是周武王率领诸侯祭祀完毕撤祭时的乐歌。

诸侯雝雝而来,肃肃而至,天子目前穆穆奉上祭品,这种庄重的的祭祀仪式,也是周王朝强化集权地位增加凝聚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这里的眉寿指长寿,人老了眉间有长长的豪毛,叫秀眉,所以长寿称眉寿。

《诗经》中多次用到,《豳风·七月》“以介眉寿”、《小雅·南山有台》“遐不眉寿”、《周颂·雝》“绥我眉寿”、《周颂载见》“以介眉寿,永言保之”、《鲁颂·閟宫》“眉寿无有害”、“眉寿保鲁”。

【感赋】读《周颂雝》一路雝雝行诸侯,庙堂肃肃几春秋。

周王穆穆虔诚意,感动先贤释众忧。

悠雲2019/06/25【原文】周颂·雝有来雝雝,至止肃肃。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於荐广牡,相予肆祀。

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文武维后。

燕及皇天,克昌厥后。

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注释】有:语助词。

来:指前来祭祀的人。

雝(yōng)雝:和谐貌。

至止:到达。

肃肃:严肃恭敬貌。

相:助。

这里指助祭的人。

维:是。

辟公:指诸侯。

穆穆:容止端正肃穆貌。

於(wū):赞叹声。

荐:进献。

广:大。

牡:指大公牛等雄性牲口。

相:助。

予:周天子自称。

肆祀:陈列祭品而祭祀。

肆,陈列。

假:大。

皇考:对已死去父亲的美称。

绥:安,用如使动。

予孝子:主祭者自称。

宣哲:明达聪智。

人:臣也。

后:君主。

燕:安。

指周国治民安,上天无灾异降临。

克:能。

昌:兴盛。

厥后:其后,指后代子孙。

绥:安。

一说同“赉(lài)”,赐予。

眉寿:长寿。

介:助,佑。

繁祉(zhǐ):多福。

右:通“侑”,权酒食之意。

一说即“佑”,指受到保佑。

烈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

烈,言其功。

一说光明。

文母:指有文德的母亲。

旧以为指周文王之妃太姒。

(本期图片:悠雲摄于三门峡香山寺)。

诗经褰裳赏析

诗经褰裳赏析

诗经褰裳赏析《褰裳》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用的是富于个性的口语描摹,故涵咏之际,只觉女主人公泼辣、爽朗的音容笑貌,如接于眉睫之间,堪称抒情小诗中的精品。

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诗经褰裳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诗经褰裳赏析这是一首很有现代味儿的情歌。

姑娘到了该出嫁的年纪,大胆向小伙子表白爱慕之情,显出很有几分自信,似乎不愁嫁不出去。

小伙子反倒有了几分胆怯。

这种表白方式,应当是天性无拘无束的自然流露。

这只有在全无禁锢的情况之下才有可能。

现代味凡是不能以时间来确认的。

经常可能的情形是,传统的积淀越深厚,对人性的压抑越厉害,个人能够自主的自由就相对地少,属于自己的空间也相应缩小,个人与传统之间的对立、冲突便容易发生。

远古的接近自然状态的男欢女爱,同现代建立在个人独立意识基础上的男欢女爱固然有许多不同,但在符合人性的自由选择这一点上,却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其精神也是现代的。

诗经褰裳的原文及注释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注释1、子:女子称她的情人。

惠:见爱。

2、褰(千qiān):撩起(衣裳)。

褰裳:提起下裙。

溱(针zhēn):水名,源出今河南省密县东北圣水峪,东南流与洧水会合。

3、不我思:即不思我。

4、狂:痴騃(挨ái)。

狂童:犹言“痴儿”或“傻小子”。

狂童之狂:就是说痴儿中之痴儿。

且(居jū):语尾助词,在这里的作用犹“哉”。

5、洧(伪wěi):水名,源出今河南省登封县东阳城山,东流经密县到大隗(伪wěi)镇会合溱水为双泊河。

6、士:《集传》:“士,未娶者之称。

”诗经褰裳的译文要是你还思念我,提起衣裳过溱河。

要是你不思念我,难道就没人爱我?你真是个傻小子!要是你还思念我,提起衣裳过浦河。

要是你不思念我,难道就没人爱我?你真是个傻小子!诗经褰裳的讲解在爱情生活中,有失去情人而悲泣自怜的弱女子,也有泼辣、旷达的奇女子。

奉天文刊:《诗经》经典赏析:《溱洧》

奉天文刊:《诗经》经典赏析:《溱洧》

奉天文刊:《诗经》经典赏析:《溱洧》《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产生年代,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历时五百多年。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我们只能根据诗的内容推测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根据古代文献,说周代有采诗的专官,官名叫“酋人”或“行人”到民间采诗,《国语》记载有公卿列士献诗、太师陈诗的说法。

当时大量的民歌和贵族的诗篇,就是依靠采诗献诗的制度而保存下来的。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在春秋士大夫“赋诗言志”的要求下,乐工不断加工配乐,逐渐结集为一本教科书。

当时,孔子称之为“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以郑樵《六经奥论》的说法,为“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周代社会中的劳动、爱情、战争、徭伇、压迫、反抗、风俗、婚姻、宴会、祭祖、乃至天象、地貌、动、植物等等方面。

读它就好像读了一部周族后稷到春秋中叶的发展史。

《奉天文刊》平台从即日起,将推出《诗经》经典赏析,与各位共同探讨学习。

国风·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解析:溱水流,洧水淌,三月冰融水流畅。

男男女女来游春,手拿兰草驱不祥。

妹说,"咱们去看看?"哥说,“我已去一趟。

”“陪我再去又何妨!”洧水外,河岸旁,确实好玩又宽敞。

男男女女喜洋洋,相互调笑心花放,送支芍药表情长。

溱水流,洧水淌,三月冰融清又凉。

男男女女来游春,人山人海闹嚷嚷。

妹说:“咱们去看看?”哥说:“我已去一趟。

”“陪我再去又何妨”洧水外,河岸旁,确实好玩又宽敞。

安意如解读《诗经》: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安意如解读《诗经》: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安意如解读《诗经》: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其实不必将诗经看得太神秘,艰涩。

其实它远不如现代人有话没话倚马万言来得厉害,《生民之什》这样从传说谈起追述祖先功绩,今人道德的长诗浩荡,也不过数百字,换现代的人来写最起码得一万字以上还词不达意。

连那些不认得不会读的字也不必在意它,当它是方言好了,反正现在好多字连字库里都不好找出来了,平时讲话也用不到。

就像对待粤语,识听识讲就OK,有些字广东人自己也是写不出来的。

言传不如意会。

像“嘒彼小星”的嘒字(读慧音)是微光闪烁,群星明茂的意思。

《说文》解得更形象,说是小声说话的意思,即亮晶晶的小星,不时眨着眼睛,犹如小声低语。

能想象它的意境,比知道它的读音,当作知识去卖弄更好。

懂得才能够亲近,看到的再不止文字本身,还有一种仿佛鼻尖轻碰的真实触感。

今天,我们不谈政治历史,不叽叽歪歪说情感原则,而从《召南·小星》起来说一些社会民生的话题。

《小星》是一个位卑职微的小吏,对自己日夜奔忙的命运,发出不平的浩叹。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寔命不同!嘒彼小星,维参与昴。

肃肃宵征,抱衾与裯。

寔命不犹。

(小小星辰光朦胧,三个五个闪天东。

天还未亮就出征,从早到晚都为公。

彼此命运真不同。

小小星辰光幽幽,原来那是参和昴。

天还未亮就出征,抛开香衾与暖裯。

命不如人莫怨尤。

)静谧的夜晚,万户入眠的时候,忙于王事的小吏独身夜行,与他相伴的只有天边的星辰。

小吏初醒,睡眼惺忪,只看见天边有星,看不出是什么星。

所以诗的开头只说“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当他渐渐清醒,才看清楚那是参星和昴星。

他想起自己,离开妻子,抛开香衾与暖裯。

虽然是谨奉王命,不敢懈怠,但仔细地去想,有人息偃在床,有人肃肃宵征,际遇天差地远。

如果不以同人不同命来自慰,真不知所谓。

李商隐《为有》诗云:“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孤负香衾事早朝”。

有人说诗意是从《诗·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蜕化而来,也有说李诗从《小星》“抱衾与裯,寔命不犹”发展而来,亦可。

诗经采蘩原文赏析

诗经采蘩原文赏析

诗经采蘩原文赏析诗经采蘩原文赏析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注释①于以:到哪里去。

蘩:水草名,即白蒿。

②沼:沼泽。

氵止:小洲。

③被(bi):用作皮,意思是女子戴的首饰。

僮僮(tong):童童,意思是首饰繁多。

④夙夜:早晨和晚上。

⑤祁祁:首饰繁多的样子。

译文到哪里去采白蒿?在沼泽旁和沙洲。

白蒿采来做什么?公侯拿去祭祖先。

到哪里去采白蒿?在那深深山涧中。

白蒿采来做什么?公侯宗庙祭祀用。

头饰盛装佩戴齐,从早到晚去侍奉。

佩戴首饰真华丽,侍奉结束回家去。

赏析到野外去采白蒿,在祭祀场所守侯侍奉,肯定不属于王公贵族们干的事。

做这些事的,只能是下等的仆人,而且是女仆。

千辛万苦到野外采来白蒿,是供王公贵族祭祀用;费心劳神打扮装点,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

为谁辛苦为谁忙?全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滋味如何?唯有女仆内心体验最深。

虽然没有言说,我们却感到似乎平淡的叙述中有几分怨忿在。

为他人做嫁衣裳,意味着自我不存在,自我变成了他人的工具。

奴仆供人差遣使唤,本就是人为事先设定的,似乎像命运决定的。

即使不是奴仆,人生都免不了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时候。

自觉自愿,并引以为自豪地为他人做嫁衣裳,是牺牲精神和奉献意识的体现,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不自觉为他人做嫁衣裳,是上当受骗、误入歧途,是被人利用。

不情愿地为他人做嫁衣裳,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当然就是一种痛苦和压抑。

如今我们可以拒绝被迫为他人做嫁衣,但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拒绝的。

比如受老板雇佣,老板叫去陪酒,明知不胜酒力却又不得不去。

重赏之下必有勇副,是看准了人心追名逐利的弱点,抓住弱点使人为别人做嫁衣。

认真想来,做人是摆脱不了为他人做嫁衣的处境的。

区别仅仅在于:是自觉的,不自觉的和被迫的。

睍睆[1]黄鸟,载好其音。

睍睆[1]黄鸟,载好其音。

睍睆[1]黄鸟,载好其音。

出自先秦诗人诗经的《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1]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劬:音渠。

劬劳:操劳薪:喻母爰:音元,何处[1]:音兼关,鸟鸣【译文】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酸枣小树苗。

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

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

养育儿女七个人,母亲养育多辛劳。

清脆婉转黄鸟叫,清脆婉转似歌唱。

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赏析】邶国原本是商纣王之子武庚的封国,后来并入卫国。

邶国在朝歌地区,今河南淇县一带。

朝歌原为殷商的首都,叫做“牧野”或“沬(妹)邦”。

武王灭殷、占领朝歌后三分其地。

朝歌北部是邶、东部是鄘、南部是卫。

邶风是邶国的风土之音,也就是汉族民间歌谣。

“风”用曲折、机巧的方法来进行劝谏,能起讽刺和教化作用。

诗歌的作者是一般老百姓,因年代久远和几经多人口头传诵,已难以考证。

母爱是人的天性,母爱是无法磨灭和改变的亲情。

歌颂、赞美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例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就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凯风》以旁衬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母亲辛劳地养育子女的感人形象。

由于长年操劳,母亲的身躯如同酸枣枝条随风弯曲,腰已弯、背已驼。

而且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无人尽孝。

这种反常的情况和悲剧的命运,不禁令人对母亲寄予深切同情而对不孝子女予以谴责和鄙视。

诗的末节以黄莺的啼声婉转动听来比喻、讽刺子女们嘴上说的比唱得好听,然而实际上言行不一或言而无信,或互相推诿而造成没有一人对母亲尽孝,导致老母在晚年时孤苦伶仃,无所依靠。

《凯风》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运用诗经常见的反复重叠表现手法。

“凯风自南”诗句的重复,着重强调母爱就像南方吹来的和暖春风,把酸枣“嫩枝条”吹变成“粗枝条”,象征着母亲把子女由幼年抚养到壮年、长大成人。

诗经《雝》原文、翻译和注释

诗经《雝》原文、翻译和注释

诗经《雝》原文、翻译和注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雝》原文、翻译和注释【导语】:武王祭文王之乐章。

形容母爱的诗词文言文

形容母爱的诗词文言文

形容母爱的诗词文言文形容母爱的诗词文言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形容母爱的诗词文言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形容母爱的诗词文言文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赏析:《凯风》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运用诗经常见的反复重叠表现手法。

“凯风自南”诗句的重复,着重强调母爱就像南方吹来的和暖春风,把酸枣“嫩枝条”吹变成“粗枝条”,象征着母亲把子女由幼年抚养到壮年、长大成人。

另也重复“有子七人”的诗句,意在突显以养育子女之众多来表现母亲的长年辛劳程度。

令人读后印象深刻、心灵震撼,更加感悟应该如何做人。

送母回乡唐·李商隐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赏析:这是李商隐的诗,母亲病了,李商隐要送母亲回乡求医。

对母亲担忧、不舍,伤感悲伤流泪。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这两句的意思是:报答母爱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此都做不到,母亲对自己养育之恩都无法报答,人生在世还能追求其他的东西吗?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赏析:在参加举人乡试时,黄景仁屡试不中,无奈之下不得不离开老母亲,到外地谋生。

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直至现在也是歌颂母爱作品中的不朽之作。

“此时有子不如无。

”,道出了子女内心的无奈和心酸!慈乌夜啼唐·白居易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诗经》中的“睍睆”
作者:李驰
来源:《卷宗》2013年第11期
摘要:对于《诗经》名作《邶风·凯风》中“睍睆”一词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这些说法大体可分成两派,一方认为这是模拟黄鸟的鸣叫声,而另一方则认为这是描写黄鸟明媚的样子。

笔者通过分训二字,认为后者的可信度更高。

关键词:《诗经》;睍;睆
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成果(编号:201129)。

指导老师:首作帝
作为我国研究先秦学术和文字学、训诂学的著名学者高亨先生的代表性著作——《诗经今注》是如今高校中学习《诗经》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其中《邶风·凯风》有“睍睆黄鸟,载好其音”[1]p44句,高亨先生将其中的“睍睆”一词解释为“黄鸟鸣的声音”[1]p44。

但笔者认为这条训释的正确性还有待商榷。

古往今来的训释中,有许多人对于“睍睆”一词解释与高亨相似。

如现代学者余冠英《诗经选》中说道:“睍睆,黄鸟鸣声。

又作‘间关’。

”[2]p32余先生将“睍睆”作为一个叠韵连绵词来解释,认为是单纯的拟声词。

其次,宋代朱熹《诗集传》说:“睍睆,清和圆转之意。

”[3]p23这里不仅将“睍睆”解释为一种声音,还写出了这种声音清新温和,圆润婉转,十分好听,这的确符合《凯风》一诗中以黄鸟比兴母亲,表明母亲泽披后代的用意。

唐代徐夤诗《宫莺》中说:“睍睆只宜陪阁凤,间关多是问宫娃。

”这里将“睍睆”和“间关”对举,就是支持余冠英和朱熹解释的一个很好例证。

另外,唐代韩愈《赠张籍》诗中有:“喜气排寒冬,逼耳鸣睍睆。

”句,宋代梅尧臣《寄题杨敏叔虢州吏隐亭》诗中有:“花草发琐细,禽鸟啼睍睆。

”句,宋代刘辰翁《品令》诗中有“一声睍睆,春色何曾老。

”句,明代朱鼎《玉镜台记·宴会》诗中有:“东风帘幙轻翻,柳外啼莺声睍睆。

”句,清代秋瑾《偶有所感用鱼玄机步光威裒三女子韵》中有:“小院伫闻莺睍睆,旧巢留待燕呢喃。

”句,这些诗句无一不是把“睍睆”看做是一种声音而进行运用。

然而,熟悉《诗经》的人都应该知道,《诗经》中除了重章叠唱的部分,甚少有语义无端重复的情况,《凯风》一诗中这种在描摹了黄鸟“睍睆”的叫声后,又马上接着在下一句说“载好其音”的情形,其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再者,《诗经》中关于黄鸟的意象出现次数较多,除本诗外,《秦风·黄鸟》和《小雅·绵蛮》中,分别将黄鸟的叫声描摹为“交交”,即“咬咬”,和“绵蛮”。

黄鸟是麻雀的一种,是著名的歌唱观赏鸟,因其会模仿灰喜鹊、沼泽山雀、油葫芦(大型蟋蟀)的叫声,且有些地区的人认为,会叫这“三大口”的才是佳品,故它的外号叫作“三大叫口”,现在的老北京人遛鸟时就经常选择这种鸟,为的就是听它模仿各种鸟类的声音。

虽说黄鸟是一种善于模仿声音的鸟,但一种鸟被与大自然关系非常紧密的古人描绘成这样三种迥乎不同的声音,还是十分值得注意的。

从字音来看,“交交”,或说“咬咬”是标准的拟声词,
带上口字旁更说明其与声音的关系密切。

“绵蛮”是双声叠韵词,较之“睍睆”更符合拟声词的要求。

从字形上看,“睍睆”二字同时运用了眼目旁,熟悉汉代大赋的人都知道,大赋在描摹一个物体的形象时,往往会大量运用与之有相关偏旁的字,如写山时大量用山字旁的字,写水时大量用三点水旁的字,形成“字林”的奇观,这是作为象形字的汉字特有的视觉美,“睍睆”的两个眼目旁或许正暗示着在商周时代,这个词与形象有着不可否认的关系。

《毛传》中说:“睍睆,好貌。

”[4]p84之说,这话语意模糊,存在歧义,可以解释为美好的样子,也可以解释为形象美好。

正如《封神演义》中说:“飞鸟睍睆,走兽凶顽。

”不知将“睍睆”一词作何解。

《郑笺》里说:“睍睆,以兴颜色说也。

”首次明确地将这词与形象联系上了,而且是颜色鲜亮的样子。

唐代孔颖达的《毛诗正义》也说:“言黄鸟有睍睆之容
貌。

”[4]p84
拆分来说,许慎《说文解字》指出“睍,出目也。

从目见声。

”[5]p130清代段玉裁注有“考工记曰:其爪。

出其目。

”[5]p130“韩诗有黄鸟。

疑毛作睍睍,韩作。

”的说法。

[5]p130唐代韩愈《祭鳄鱼文》有“低首下心,伈伈睍睍。

”[6]p369《注》说“伈伈,恐貌。

睍睍,视貌。

或作俔。

”[6]p369可见,“睍”字本身与形象有关。

而《诗经》中另一首《小雅·角弓》有句“雨雪浮漉漉,见晛曰消。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

”晛、睍同音,有些版本亦作“雨雪浮漉漉,见睍曰消。

”“雨雪浮浮,见睍曰流。

”另外,一些文字学家也有过关于二字的论述,如宋代陆佃所撰之《埤雅》有“从睍省,霄从消省。

诗曰:见睍曰消。

盖雪以微温搏之,故散而成”。

[7]而“晛”字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日见也”[5]p304,有明亮义。

宋代张抡《西江月》有“寻常见睍消镕”句。

周密有《木兰花慢》“泮寒睍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句。

民国熊十力先生的《新唯实论》中有“且见睍则雨雪自消,朝彻则生死可外,诚谛之言既敷,则依似之解旋折。

”可证明这一点。

可以说,“晛”有明亮的样子义,这让“睍”字在某些情况下也就具备了这一意义。

“睆”字在《说文解字》中没有专门收录,但在讲“睅”字时许慎说:“大目也。

从目旱声。

睆,睅或从完。

户版切”[5]p130。

另外,清代段玉裁在注“睍”字时也说道:“睆谓目内白翳也”[5]p130。

《广韵》有“睆,大目也”[8]p1865。

宋代丁度主持编撰的《集韵》将其释为“小妩媚也”[9]。

朱熹《诗集传》说:“睆睆,穷视貌。

”[3]p23战国时期庄子在《天地篇》中就用了这个意义,有:“睆睆然在纆缴之中”[10]p71之句。

明代梅膺祚所编的《字汇》有“睆,美好貌”[11]的说法。

《礼·檀弓》有“华而睆,大夫之箦与”[12]p108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昭明文选》有“或铄金砻石,华睆切错”。

唐代侯喜的《石鼎联句》有“睆睆无刃迹,团团类天成”句。

《新唐书》中有“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

”可见,“睆”字也和形象有一定的关系,这关系至少比与声音的关系要更为密切,它的意义包括美好的样子,充实的样子等,如《诗经》的《小雅·杕杜》中的“有杕之杜,有睆其实”。

而最重要的是,这“睆”字与“睍”在意义上有关联,都有一种明亮的样子义,《诗经》的《小雅·大东》中有“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句,高亨先生集合历代解释,直接将其解释为“睆,星光明亮貌”。

[1]p312。

宋代王安石的《耕牛》有“睆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句,也是用了这个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诗经·邶风·凯风》中“睍睆黄鸟,载好其音”一句中的“睍睆”一词,并不是单纯描摹黄鸟的鸣叫声的拟声词,此二字乃是叠韵,各自都有明亮的样子义,合起来放在这句中,取为羽毛光洁明亮的样子义,或更为合适,也更接近先人的原意。

参考文献
[1]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朱熹.诗集传[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4]毛公传,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黄侃经文句读.毛诗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6]杨箫编.古文观止通鉴[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7]陆佃撰.埤雅[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8]赵少咸.广韵疏证[M].成都:巴蜀书社,2010.
[9]丁度.宋刻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0]庄周着,王先谦集解.庄子集解[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11]梅膺祚撰,吴任臣编.字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12]郑玄注,孔颖达等正义,黄侃经文句读.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李驰,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