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月考试卷高二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的。
1. “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
”此文旨在说明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 宗法观念催生了中央集权制C. 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 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积极意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大同观念、坚强的同盟团体”等字眼意在强调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是有积极意义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没有论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的作用而非宗法观念的作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的内容来看分封制推动了统一国家建立而非对“王权至上”的认同,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 周朝以王畿的方言作为雅言,相当于现代所谓“民族共同语”,当时各诸侯国都以雅言作为标准语。
秦汉时期,各地方可使用本地方言,政府任其自然。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秦汉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小农经济的发展C. 实现了文字的统一D. 大一统思想的出现【答案】C【解析】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故A项错误。
小农经济的发展与政府任由方言自然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
秦汉时国家统一,政府为了政令一统而统一了文字,秦代使用篆书、汉代使用隶书。
正因为有了文字的统一,秦汉才不会限制各地方言的使用,故C项正确。
大一统思想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主张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这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新津中学高二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32×1.5=48分)1.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提示,右表中应填入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③农民起义频繁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3。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4.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B.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5.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6.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A.孔子创办私学B.齐国设“稷下学宫"C.汉武帝设立太学D.隋朝开创科举制7.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文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文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2.“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 儒家 B法家 C墨家 D 道家3.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4.“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
以此见天之任德而不任刑也。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特别强调A.以刑辅德 B.阴阳学说 C.德刑结合 D.治国以德5.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对于统计表分析可能性最大的是A社会贫富分化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观念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6.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
其相同点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7.“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
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
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据此得出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所体现出的新特点是A.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B.侧重研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C.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唯心主义新儒学D.提出了关于宇宙本原论和认识论的正确看法8.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
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2)
高二历史月度模拟题(一)、10、8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
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这反映出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2.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3.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
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
由此看出两者都A.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B.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C.体现出朴素的民主色彩D.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5.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从中可以得知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6.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
16—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理)试题(附答案)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文科综合(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1.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感叹说,“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以下对孔子言论的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A.反对百姓议论,实行文化专制B.崇尚以德治国,主张推行仁政C.反对分封制度,剥夺大夫权力D.维护礼仪秩序,做到尊卑有序4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这一主张强调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节俭尚力,兼爱非攻C.崇尚自然、无为而治D.严刑酷法、变法革新43.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某思想流派描述为“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该思想流派主张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B.以德为主礼法并用C.崇尚节俭身体力行D.变法革新反对守旧44.韩非主张,除国君外,无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
此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A.以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B.推进变法,反对因循守旧C.削弱旧贵族,维护君主专制D.严刑酷法,推动社会平等45.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全盘继承了孔孟儒学B.为儒学增添了神化色彩C.抛弃了儒学的仁政思想D.发扬了孟子的民本主张46.“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生,而道始行;孔子孟子生,而道始明;孔孟之道,周、程、张之继之;周、程、张子之道,文公朱先生又继之。
此道统之传,历万世而可考也。
”以下选项,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 儒学源于孔孟二圣B.理学不属儒学范畴C. 儒学道统一脉相承D.儒学强调三纲五常47.宋明理学家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
下列能体现“齐家而平天下”这一观点的主张是A.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48.“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二10月月考(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1.(2分)1.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古人在分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事,则巫乙匠陶;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爵位B.官名C.谥号D.行业2.(2分)2.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自觉,自然醒悟”。
陆九渊则说:“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A.明“理”的方法 B.读书的方法 C.明“理”的目的 D.读书的目的3.(2分)3.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4.(2分)4、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 “心外无物”C.“理”D. “格物致知”5.(2分)5.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6.(2分)6.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7.(2分)7.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8.(2分)8.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
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包头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3.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6.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A.“仁”和“礼” B.“为政以德”C.“仁” D.“礼”7.下列对宋明理学评价正确的有①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注重气节品德,强调社会责任感③凸显人性的庄严④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8.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四川省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彭州中学高15级十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共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终止,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一不者以为,人类诞生之初,人人各持己义,天下大乱。
于是“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太子”,并让他依照天下统一的“义”行事。
这反映了A.荀子“礼法并重”的仁义思想B.墨子“崇贤尚同”思想C.韩非“中央集权”思想D.孟子“与民教化”思想2.牟复礼在《中属思想之渊源》中论述战国某学派时指出:“嘲讽礼仪和正名,申谴俗例,它呼吁一种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
”这一学派应是A. 道家B. 儒家C.法家D. 墨家3.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门生。
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转变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期望取得超然物外的自由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A.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B.宏扬道德,标准言行C.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D.培育人材,经世致用5.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以下言论中,最能表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B.制天命而用之C.不以人助天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6.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闻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月考试卷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作为一位雅典的公民,阿帕亚年收入100( )A、当选为“四百人会议”中的一员B、通过抽签,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C、按照“遗嘱法”,把遗产交付给自己的侄子D、参加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2、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因为他( )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B、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C、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D、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平等权力3、梭伦的诗歌中写道: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针对哪些人而言( )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C、雅典贵族D、雅典的执政官4、公元前8—前6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山地派”的政治权力B、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实行激进的社会变革C、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D、工商业奴隶主要求维护贵族寡头政治5、雅典“海岸派”反对激进的社会变革,主要是为了()A、维护既得利益B、打击平原派C、防止外敌入侵D、限制山地派6、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是()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7、梭伦颁布的“解负令”的内容不包括()A、废除所有债务B、禁止以人身为抵押的借贷C、释放外邦奴隶D、废除“六一汉”制度8、梭伦在改革中曾颁布法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这一措施()①必然遭到贵族的反对②得到了平民的大力拥护③有利于限制贵族任意兼并土地④最终实现了雅典土地的平均分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的依据是()A、政治地位B、血缘关系C、居住地域D、财产多少10、梭伦改革中,关于社会等级制度的改革()①实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真正平等②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③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④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治权力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陪审法庭D、建立四百人会议12、梭伦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主要是因为()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C、梭伦对民主政治认识不足D、改革措施带着“折中”色彩13、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14、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D、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15、雅典的四百人会议()①由四个等级各选100人组成②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③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④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导致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C、各国都推行变法D、赋税制度的改革17、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奴隶的地位18、齐国的“相地而衰征”与鲁国“初税亩”的共同本质是()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B、有利于农民获得土地C、承认了土地私有制D、赋税有了统一的标准19、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20、商鞅推行县制和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都具有()A、经济制度改革的性质B、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性质C、监察制度改革的性质D、官制改革的性质2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22、《诗》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了当时的秦国()A、政治清明B、经济发达C、民风强悍D、矛盾重重2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A、废除奴隶制度B、发展封建经济C、废除井田制度D、取得军事优势24、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想对较弱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D、长期遏制秦国的晋国发生分裂25、下列关于秦国二十等爵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以军功奖赏为中心B、它按军功大小授予二十个等级的爵位C、它导致了民间私斗盛行D、它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2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普遍推行县制B、实行连坐法C、按军功授爵D、奖励耕战27、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铁器和牛耕的推广C、兼并战争的不断发生D、分封制逐渐崩溃2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A、重农抑商B、废除“世卿世禄制”C、建立严格的户籍制度D、制定连坐法29、商鞅变法从一开始就遭到贵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主要因为()A、商鞅不是秦国人B、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C、商鞅有谋反野心D、商鞅的严刑峻法束缚了旧贵族30、“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6—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1)
庄河高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十月阶段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长:90分钟第Ⅰ卷本卷共32小题,每题1.5分,总计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2.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B.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C.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3.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它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宗法制得以恢复B.分封制被彻底取消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5.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6.一个雅典的家庭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
这个家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未成年男孩和女孩各一名、还有一名男奴隶和一名女奴隶。
那么真正投票时,这个家庭最多可投几票?A.1票B.2票C.3票D.4票7.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8.《农书》强调生产要“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在人事方面,则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
四川省成都市经济开发区17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经济开发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唯一个正确的选项,每题1.5分,共48分)1.下表列举了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流派是()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可知,儒家长期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占据统治地位,故A不符合;根据材料“其思想主张既注重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可知,法家不注重个人修养,故排除B;根据材料“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可知,墨家是战国时期的,故C排除;道家是老子创立,产生于春秋时期,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曾受到汉初统治者的推崇,D符合,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2.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礼记·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宗族,这是“孝悌”的表现,而非“源于”,故A项错误;从孔子时代开始的孝悌观念得以产生,并维持下去的主要原因即为自然经济和其基础上的宗法制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主要从经济和政治考虑,B正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不符合“从孔子起”,排除C;孔子只说“性相近”,没有明确善或恶,儒家孟子提出“性本善”,不符合“从孔子起”,排除D。
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
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先秦儒学主要倡导“仁”和“礼”等道德思想,没有神话色彩,故A项错误;佛教思想主要是人生命运、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理念,不符合材料中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中“皇帝极为恐惧”“感动上苍”说明是受到西汉时期“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故C项正确;宋明理学主要是儒学的哲学化,没有神学色彩,故D项错误。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年级十月质量检测历史(选)试题2016.10。
6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庄子·天下篇》记载:“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A。
老子B。
孔子 C.墨子D。
韩非子【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
老子主张无为,追求精神自由,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排除;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排除;材料中的“《非乐》”“《节用》”“泛爱兼利而非斗”等信息与墨家学派主张的非乐、节用、兼爱、互利等主张相一致,故C项正确;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无关,故D项排除。
2.“《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与材料所述主张属于同一思想家的是A。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由材料信息“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可知作者倡导“隆礼重法”,这一思想属于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
A项是道家学派的思想,B项是孟子的思想,C项是荀子的思想,D项是法家思想,故答案选C.3.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
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D。
实行严刑峻法【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题目中的信息“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大意为:君主对于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耕作,体现了先秦时期法家学派“军功爵制”、“奖励耕织”的主张。
【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选择(共32题,每题1。
5分,共48分)1。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A。
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
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
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
是具体的行为规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仁”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一直引领统治思想,故A错误;儒家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B错误;儒家思想具有具体的内涵并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C错误;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说明“仁”是指具体的行为规范,D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儒家思想·孔子“仁”学说【名师点睛】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的思想;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仁政”“德治”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时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和争霸的需要。
所以,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派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崇此害亦何哉?以不相爱生。
”为此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
既以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C。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D。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天下之害”的原因是由于“国之与国之相攻”“ 不相爱”。
因此可以推断是墨子,符合墨子的观点是B项,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头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3.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6.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A.“仁”和“礼” B.“为政以德”C.“仁” D.“礼”7.下列对宋明理学评价正确的有①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注重气节品德,强调社会责任感③凸显人性的庄严④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8.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9.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
这一现象表明()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10.明清时期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家不包括()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王阳明11.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12.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1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的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歌颂了农民的反抗精神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4. 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15. 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
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
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16. 片战争前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首先冲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教条束缚,掀起一股“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之热。
他们( )A.完全抛弃了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B.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C.旨在获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外交礼仪D.目的是运用西学以救中国17.李鸿章认为:“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洋务派的实践活动是( )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 创办新式学堂C.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 建设近代海军18.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19.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0.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适用于( )A. 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B.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D.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21. 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A. 辛亥革命毫无建树B. 中国民众麻木颓废C. 解放思想势在必行D. 爱国人士救国无门22.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
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23.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C. 反抗外来侵略D. 反对专制统治24.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25. 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26.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27. “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 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B. “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C. 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28.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相同点是( )①思想源泉都是西方②都包含改造社会的内容③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④都反对封建主义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④29.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的理论与观点,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④农民问题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A. ④③②①B. ①②③④C.④③①②D. ③④①②30. 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是( )A. 中共十三大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材料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
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
”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
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
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
”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着欲自离,臆度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1)根据材料,概括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