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年级上期地理教学计划(星球地图版)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图基本要素》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主要介绍了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并能够运用这些基本要素解读地图。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对于地图的基本要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地图基本要素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并能够识别和解读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2.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图的基本要素。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地图基本要素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基本要素的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2.地图样本:准备一些地图样本,以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地图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图上都有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地图的基本要素。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通过课件和地图样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基本要素。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地图,分析并指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地图,检查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比例尺?如何识别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种类型?如何进行比例尺的换算?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地图基本要素的理解。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商务星球版本学期,我将致力于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意义,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2.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七年级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地球和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地图和地理信息等方面的内容。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环球伦理观念和爱国情感,让他们具备全球意识和责任感。
五、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地球和地球运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等。
2)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等。
3)人文地理环境:人口、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等。
4)地图和地理信息: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等。
2.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地理现象。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我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1)考试评估: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估: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研究态度和能力。
3)实验评估:通过实验活动,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地球和地球运动第二周: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第三周:自然地理环境(水文)第四周: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第五周:自然地理环境(植被)第六周:人文地理环境(人口)第七周:人文地理环境(城市)第八周:人文地理环境(交通)第九周:人文地理环境(工业)第十周:人文地理环境(农业)第十一周:地图和地理信息第十二周:复和总结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一、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2. 教学重点(1)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
(2)地图和地理图表的使用方法。
3. 教学难点(1)地球的椭球形状及其推算方法。
(2)地图的投影方法和种类。
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学生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模型或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
(3)介绍地图和地理图表的种类、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教案:第二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3. 教学难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的成因。
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分析、学生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亚洲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讲解亚洲的位置、范围,让学生掌握亚洲的基本知识。
(3)介绍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分析其成因。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三、教案:第三章《亚洲的国家和地区》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2. 教学重点(1)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2)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
3. 教学难点(1)亚洲国家和地区分布的规律性。
(2)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的成因。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应用》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地图的应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功能以及如何使用地图。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技巧,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并能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地图的应用价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地图的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图的种类和功能。
2.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技巧,包括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的识别和使用。
3.能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种类和功能。
2.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的识别和使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地图的实用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交通图等。
2.准备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的示例。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查找某个地点的位置、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地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图的种类。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地图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地图的实用性。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分别展示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的示例,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地图,尝试阅读地图,识别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然后让学生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如查找某个地点的位置、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等。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再次强调地图的实用性和三要素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阅读地图,我们还可以如何利用地图?例如,设计一次旅行路线、分析地形对战争的影响等。
初中2019年秋(2019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2019年秋(2019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初中xxxx年秋(xxxx-2019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工作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成绩,认真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1--2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
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新教材。
新教材,新学生,新要求为本人的学科带来新的挑战。
我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合实际的教育理念,提供了理想的工作有利条件,学校完善后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和新的办学指导思想,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教与学中的优势因素,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会可能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不利因素和未知困难,应该是教师提前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本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向学生讲述了最基础的地理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地方的不同自然环境,感受日新月异的地理环境变化,了解大自然的奥妙。
四、本学期总体教学目的要求1、让学生获得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读图能力。
2、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懂得人地对立同一关系,使人类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和地理模型,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观念,学会使用地理工具,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地理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经纬网和坐标系3. 地图的类型和制作第二章:世界地理位置1. 半球分区和时区2. 重要经纬线和地理位置3. 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第三章:气候特点1.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2. 气候影响因素3.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第四章:自然资源分布1.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2. 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3.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 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3.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世界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分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和地图的图像、视频,生动形象地讲解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地理模型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
3. 开展小组讨论和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2课时)2. 第二章:世界地理位置(3课时)3. 第三章:气候特点(2课时)4. 第四章:自然资源分布(2课时)5. 第五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2课时)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农业生产条件及类型2.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3.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七章: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1. 工业发展条件及类型2.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3. 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八章: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1.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2. 城市化进程及其问题3. 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九章:交通与通信1. 交通方式及其特点2. 交通线路布局及影响因素3. 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第十章:区域发展差异1. 区域发展特征及类型2.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3.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区域发展差异及战略。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
第一章地球教学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教学时间:六课时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二、讲授新课:1、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
(2)使学生了解经纬网的概念及其在地理定位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球的认识1. 陆地的分布2. 海洋的分布3. 经纬网的概念第二课时:经纬网的应用1.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2. 经纬度的变化规律3. 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第三课时:地形区的特点1. 平原的特点2. 山地的特点3. 高原的特点4. 盆地的特点第四课时:气候类型的分布1. 热带气候的特点2. 温带气候的特点3. 寒带气候的特点4. 特殊气候的特点第五课时:半球的分界线1.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3. 半球分界线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面貌、经纬网的应用、地形区的特点、气候类型的分布、半球的分界线。
2. 教学难点: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地形区的特点、气候类型的分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的面貌和地形区的特点。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经纬网,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采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特点。
4.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面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以及经纬网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经纬网的应用,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点;介绍气候类型的分布;讲解半球的分界线。
七年级《上下》册地理教学计划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青龙小学郑强一、基本情况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1.2.3共3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3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
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商务星球版地理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高要求。
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
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教与学中的优势因素,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会可能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不利因素和未知困难,应该是教师提前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
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四、学期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他们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2019年~20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2019 年~2019 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地理授课工作计划 - 范文汇编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育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授课。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授课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经过教授与学生生活亲近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后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授课要求: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领》,不断更新教育看法,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学习、意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授课中侧重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感神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检查、运用图表和数据解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想能力、地理研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看法和基根源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打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授课模式,继承过去授课活动的长处,其实不断深入、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吻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授课模式。
第 1页4、注意成立过程式议论系统,侧重学生的发展,给在推行新课程中的每一位学生成立成绩档案,用来记录该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作好整理工作。
5、将新课程授课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授课工作中的好的做法,吻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授课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继续弘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授课设计、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积累经验,考据《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本学期世界地理的授课目的是:1.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天气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大要。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大要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色,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地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认识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解析地域地理特色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想能力。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应用》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应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地图的应用》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地图的种类、制作方法以及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提高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图应用方面还需要加强,特别是在实际操作和使用地图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种类、制作方法,掌握地图的基本使用技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种类及其特点2.地图的制作方法3.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地图。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地图,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
2.准备地图制作的相关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3.准备与地图相关的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图的种类及其特点,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
呈现地图制作方法,如手工制作、电子制作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图制作,可以选择手工制作或电子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地图,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反馈。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
教材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形象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理解大陆和岛屿的概念,掌握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海陆分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大陆和岛屿的区别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理解大陆和岛屿的概念,掌握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大陆和岛屿的概念。
2.教学难点: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和地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的图片和地图,以及与海陆分布相关的实例。
2.准备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地图。
3.准备相关的小组讨论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使用PPT呈现教材中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
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地图,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上的信息,回答有关海陆分布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图基本要素》教学设计3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星球版地理》的第一节,主要介绍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教材还介绍了如何使用地图和地图的种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地理知识,但对于地图的深入了解还较为有限。
学生可能对地图有直观的认识,但不一定能够明确地图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并认识到地图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学会阅读和理解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图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及其作用。
2.难点:比例尺的理解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图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地图、比例尺模型等。
2.教学资源:地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地图的种类和作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面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地图。
通过提问,让学生认识到地图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分类。
同时,介绍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一幅地图,找出其中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通用9篇)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新授:(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xx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活动]:看图讨论回答: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019_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精品教育.doc
2019-2019_七年级上地理教课计划一 .学生基本状况本学期,自己肩负七年级两个班的地理教课任务,每周每班二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
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精神和《整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星球版地理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自己教育教课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学校优异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气氛为教育教课供应了理想的育人环境。
我校坚韧不拔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部分学生为重生,对地理学科相对陌生,但计算机协助教课,网络环境,齐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课供应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 .教材剖析1、“与同学们谈地理”在新教材的教课过程中我们愈来愈重申教给学生对生活实用的地理知识。
2、“地球和地球仪”学习方式主假如研究。
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是地球仪告诉我们什么。
3、地球的运动主要内容是自转——时差公转——四时、五带,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课主假如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剖析4、地图学习方法是:在实质操作中体验。
一是制图,绘制 (或部分绘制 )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二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守信息。
5、海陆散布在这部分的教课中,把教课与活动联合,让学生动眼读图,还能够让学生着手绘图,进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图。
6、海陆的变迁要点内容是研究海陆变迁,着重在进行科学观点的教育,教课方法主假如用实证剖析和推断。
7、天气与天气要点内容一是从生活体验中获取对天气的认识;二是初识天气预告8、气温随和温的散布从图中剖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散布,学生不单要会读气温曲线图,还要会依据数据画气温曲线图。
而且会经过读图剖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9、降水和降水的散布从图中剖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散布,降水的季节变化主假如经过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的散布主假如经过降水量散布图来反应。
10、世界的天气从与天气的对照中理解天气在世界天气散布图上说出主要天气种类。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星球版范文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星球版范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地理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星球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星球版1【教材说明】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
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
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精选7篇)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精选7篇)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
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印度的粮食问题。
讲授新课1、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1)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
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
(学生朗读P38阅读材料“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
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3、展示: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7、42“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和图7、34“印度的地形”,将三幅图进行对比,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4、小组讨论,评价点拨。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的教学计划-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2019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的教学计划一、指点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点下,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点,加强课堂教学。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程度、业务能力有更大的进步。
同时,经过传授予先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先生学习地理的兴味和初步能力,毕竟使先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注重先生创新能力教育,进步先生综合本质。
2、培养先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先生擅长考虑、参与、考虑、创新,使之培养先生的个性。
3、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把教改真正落实到地理常规教学中。
4、培养地理爱好者,建立地理兴味小组,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从而进步地理全体程度。
三、次要方法及措施(一)、利用两周工夫调动先生学习积极性,让先生以最快的速度把心思从署假拉到课堂。
1、提早侯课,利用仅有的几分钟工夫和先生融洽关系,并和课代表一同提示先生做好课前预备。
2、先生刚回到课堂,过多的课下作业可能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而,作业在课堂处理。
(二)、激发先生学习爱好,建筑快乐课堂学习环境,从教师言语开始。
1、教师言语幽默化。
以幽默的言语建筑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先生在全身心放松的形状下学习,以便先生达到最好学习形状。
2、教师言语亲切化。
作为一个地理教师,温顺亲切的言语和恰如其分的形体言语有助于建立一种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也".3、教师言语精练化。
精练的教师言语会节约课堂工夫,课堂的每一分钟对先生来说都是宝贵的,做一个"节约型"教师,为先生提供的空间和工夫。
(三)、经过各种手腕,培养先生的学习能力。
1、培养先生识图能力,从多接触图开始。
在课堂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先生看图画图析图,以锻炼先生的识图能力。
2、培养先生表述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课堂回答成绩开始。
本地大部分先生最大特点就是分析成绩不知如何下手,白话言语多,在阐述成绩时不会运用地理专业术语,针对此景象,在教学方法中多运用说话法,多给先生创设分析成绩、回答成绩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地理任课教师
周课时量 2课时年级7年级班学生人数
学情分析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是星球版地理教材。
学生为新生,对地理学科相对陌生,学校缺少地理教具,学生不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加强习惯、能力培养,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教学内容第1章“地球”;第2章“地图”;第3章“海洋与陆地”;第4章“天气与气候”;第5章“世界的居民”。
教学目标本学期,我要继续加强教材、课标研究,更加高效完成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内容,地理的学习方法,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同时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点。
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读图、析图能力。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教学重难点第1章“地球”。
教学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东西半球划分。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2)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四季的形成。
第2章“地图”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计算公式;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
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第3章“海洋与陆地”
教学重点: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七大洲的名
称、面积排序。
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2、.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海陆变迁的原因。
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第4章“天气与气候”
教学重点:1、气温变化曲线图和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2、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1、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等。
2、等温线图的特点。
3、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第5章“世界的居民”
教学重点: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教学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人口问题及对策。
2、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3、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材编写特点1 、内容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教材编写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从提出问题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简明、通俗、生动、亲切。
3、内容安排具有一定的弹性,除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外,教材还安排了一定的自学和阅读内容,以利于教学的灵活性。
4、内容合理组合,建立了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且便于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利用好导学案,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的质量分析。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
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教学进度周次日期课时教学内容安排
1 9.2至9.6
2 序言让我们一同走进地理1.1 地球的形状
与大小;
2 9.9至9.12 2 1.2地球仪和经纬网。
3 9.16至9.20 2 1.3地球的自转,1.4地球的公转。
4 9.23至9.27
2
1.4地球的公转,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
获热量的影响;
5 9.29至9.30 1 2.1地图的基本要素
6 10.8至10.12 2 2.2地形图的判读
7 10.14至10.18 2 2.3地图的应用。
3.1海陆分布;
8 10.21至10.25 2 3.2海陆变迁。
4.1天气
9 10.28至11.1 2 半期复习、半期考试。
10 11.4至11.8
2
4.2气温的变化与差异;4.3降水的变化与
差异。
11 11.11至11.15 2 4.4世界气候
12 11.18至11.22
2
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我们的生
产生活。
13 11.25至11.29
2
5.1世界的人口、5.2世界的人种、语言和
宗教
14 12.2至12.6 2 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期末复习
15 12.9至12.13 2 期末复习
16 12.16至12.20 2 期末复习
17 12.23至12.27 2 期末复习、期末测试1
18 12.30至1.3 2 讲评、期末测试2
19 1.6至1.7 1 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