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舍赫拉查德》是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是一部交响诗,共由五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被称为主部,以其宏伟的主题和辉煌的配器而闻名。
下面是对《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出现在乐曲的开头部分,以一个雄壮而庄严的旋律开启。
这个主题由纤巧的木管乐器演奏,包括双簧管、法国管、巴松管和低音管。
木管乐器的音色柔和而温暖,能够为主题传递出一种优雅与浑厚的感觉。
木管乐器的和声编排也非常精妙,既衬托了主题的辉煌,又不会掩盖其他乐器的声音。
主题的后半部分由铜管乐器补充,包括小号、长号和定音鼓。
铜管乐器的音色铿锵有力,能够为主题增添壮丽的色彩。
小号演奏着高亢的旋律,长号则以其深沉的音色为主题增添了一丝哀婉的情感。
定音鼓的节奏使得主题更加有力而有冲击力。
主部主题的配器还包括了弦乐器,如大提琴、低音提琴、小提琴和定音鼓。
弦乐器的共同演奏为主题提供了一个丰满的音色背景。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低音部分为主题增添了一种沉稳和庄重的感觉,而小提琴的高音部分则让主题更加亮丽和高雅。
定音鼓的持续节奏为整个配器增添了一层韵律。
主部主题的配器还使用了敲击乐器和定音铃。
敲击乐器如定音鼓、大镲和木琴为主题增加了一些特殊效果,使得整个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定音铃则增添了一种梦幻般的音色,使得主题更加神秘和迷人。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非常精妙和谐。
各种乐器的声音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为主题提供了一个丰富而富有层次感的音色背景。
每个乐器的音色都恰到好处,能够充分表达出主题所具有的雄伟和庄严。
这种配器的工作使得主题在听众心中印象深刻,也成为了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人文素养】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赏析(二)
【人文素养】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赏析(二)【人文素养】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赏析(二)甘肃教师学苑昨天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赏析(二)第三乐章:王子与公主。
这段音乐描写了一对年轻的王子和公主在梦幻般的国度里谈情说爱的情景。
由小提琴先奏出王子温柔的旋律。
这个安静的曲调象是情人在轻轻地诉说,音乐逐渐增加活力,表示这对情人快乐的在一起的情景。
不久在大、小鼓颇具特色的节奏伴奏下,单簧管奏出舞蹈性的公主音乐主题,使人想起娇美的东方女郎那优雅的舞姿。
尾声是两个主题再度出现,情绪更加热烈,紧接着舍赫拉查德的主题羞怯的登场,使人想起这不过是苏丹美丽的妻子所讲述的一段故事。
第四乐章:巴格达的节日和触着立有青铜骑士像的峭壁的船。
这个乐章里前面乐章中的主题都以不同色彩重现了,共同塑造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节日图画:狂热的舞娘在街头摆腰弄姿;年老的耍蛇者正用笛子吹走出神秘的曲调;骑在骆驼上的酋长和一群侍从,缓慢地从人群中穿过。
这是充满诱惑、神秘有热闹的东方节日。
当音乐发展到高潮时,又重回大海,那波涛汹涌、惊心动魄的海景再次出现,仿佛那勇敢的旅行者正在和狂风恶浪搏斗。
之后音乐平静下来,乐曲在悲伤地奏鸣着,接着舍赫拉查德的小提琴主题想起来了,苏丹的主题也出现了,它由低音弦乐奏出,显得如此温柔、体贴,仿佛这颗冷酷的心已被感化,音乐在平静中结束,不用说,苏丹已放弃早先的残暴年头,而跟舍赫拉查德度过恩爱甜蜜的一生。
[艺术视窗] (音乐)留梦炎留梦炎(公元1219年-公元1295年),字汉辅,号忠斋,衢州(今浙江衢县)人,南宋末期叛国丞相。
留梦炎早年聪明好学,书读得相当不错。
公元1244年,高中状元后,先后任职吏部右侍郎、端明殿学士。
公元1275年,留梦炎官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掌管全国兵马事宜。
然而,留梦炎此人才有余而德不足,在官场上擅长溜须拍马,真正遇上大事,立刻就脚底抹油——溜了。
公元1275年,元军逼近临安。
身为丞相的留梦炎,却回家装病了。
舍赫拉查德 赏析
舍赫拉查德赏析小时候最为熟悉的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现在上了大学,我有幸听到了音乐版的“一千零一夜”——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组曲《舍赫拉查德》,又名《天方夜谭》。
这部组曲虽然一西方的交响乐为载体,但却充满了东方气息,并贯穿与整部作品始终。
《舍赫拉查德》由四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第二乐章《卡伦德王子的故事》,第三乐章《年轻的王子和公主》,第四乐章《巴格达节庆、辛巴德的船撞上立有骑士铜像的峭壁》。
音乐一开始,便能听到东方风格的主旋律,带领我一步步走进里姆斯基构造的“童话王国”,故事由此展开。
铜管与小提琴分别代表了残暴的苏丹王和温柔的舍赫拉查德,一开始的苏丹王盛气凌人、阴森恐怖,令人不寒而栗。
当一切寂静到几乎听得到呼吸的声音时,舍赫拉查德小心翼翼地开始说她的故事。
大海辽阔无边,透过弦乐群交迭的直率表现,我直接地感受到了大海的压力,船体摇摆,着海洋巨浪起伏,浪花冲击船体发出美妙的声音,白浪、蓝海、太阳交织成一片美妙的画面。
长笛轻盈地吹出辛巴达的主题,一个充满幻想的优美旋律,辛巴达航海的故事在雪哈拉莎德口中更显得迷人。
舍赫拉查德与苏丹王的主题,时而穿梭在音乐的进行中,随着浪涛的汹涌音乐逐渐加强戏剧性张力,林姆斯基以其最擅长的管弦合奏,编织出一幕“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感觉。
最后,里姆斯基平静无挣扎地结束此乐章。
很明显的舍赫拉查德的故事消弭了苏丹王的怒气,平安地度过第一夜。
代表舍赫拉查德的小提琴独奏开始,表示第二乐章开始了。
经过第一晚,舍赫拉查德更有自信了,小提琴以更多的花奏发展了主题,诉说着这个阿拉伯夜晚的故事。
乞丐王子卡兰德,他一身破烂衣服且一无所有,却有着气质高贵以及幽默滑稽的脱线人物。
林姆斯基以管乐器为主轮番奏出卡兰德王子滑稽中带着忧郁的主题。
通过弦乐和管乐的配合,我仿佛能切身感受到王子的忧郁、焦虑和苏丹王的高兴、关心、紧张。
最后我们又回到开头王子以及舍赫拉查德的主题,很显然地她以智慧与口才又平安地度过一晚。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舍赫拉查德》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所创作的交响诗,描绘了一个传奇英雄的故事。
第一乐章主部主题是整个交响诗的开头,以其宏大的音响效果和华丽的配器而闻名。
以下是对《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非常丰富多彩,展现了施特劳斯的典型风格和他对管弦乐色彩的独特处理。
他运用了大型交响乐团的各种乐器,创造出令人难忘的音响效果。
在主题的开头,乐队的低音区开始奏出齐奏的重复音符,这由低音提琴、大提琴和低音管等低音乐器演奏,并且加入了定音鼓的重击音。
这些乐器一起形成了一个庄重而有力的低音基础,为主题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主要旋律由长号演奏,这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情感的铜管乐器。
长号的音色非常温暖和柔和,能够表达出主题的悲壮和豪迈。
在主要旋律上方,木管乐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横笛和单簧管演奏了高亢的音乐句子,为主题增添了轻盈和活力。
而弦乐器则以不同的演奏技巧包围着主旋律,如分解和弦、颤音和滑奏等,为整个音乐画面增加了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施特劳斯巧妙地利用了铜管和打击乐器来营造战争和战斗的氛围。
在主题的高潮部分,号角和打击乐器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张力。
大锣的重击、军号的叫唤声以及定音鼓的震撼声共同构成了一个激烈的战斗场面。
另外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配器技巧是弦乐器的持续音。
在主题的后半部分,弦乐器以大量的快速连续音符奏出了一个持续音乐句。
这种持续音的奏法使得音乐在紧张和充满期待的氛围中延续,为后续的发展创造了紧迫感和动力。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非常精妙和丰富多样。
施特劳斯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乐器和演奏技巧,创造出了一个宏伟壮观的音响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战争、英雄主义和情感的传奇故事中。
拉威尔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和声、意境与配器
拉威尔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和声、意境与配器作者:欧吉询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9期摘要: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是拉威尔的早期作品,总共有三首歌曲组成,分别为《亚细亚》(Asie)、《魔笛》、《陌生的人》。
本文将从配器以及和声分析的角度,对作品在配器方面的相关特点进行研究,并分析配器手法与和声、歌词意境三者间如何进行紧密结合,来完成对作品的整体构建。
关键词:拉威尔;舍赫拉查德;乐队歌曲;配器;和声乐队歌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艺术,歌词是艺术表现的承载体,和声、乐队是表现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表现艺术,其表现手段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促使作品形成一部完美整体的重要因素。
一、关于配器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拉威尔最常被定格为一位“杰出的管弦乐配器大师”,他在管弦乐配器上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舍赫拉查德》是用管弦乐队伴奏形式的艺术歌曲。
因此,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在配器上的天赋也尽显其中。
(一)关于乐队的编制特点在配器技法上,拉威尔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管弦乐配器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每个乐器的表现性能,形成异常精美与华丽多彩的效果。
作品在配器上所呈现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装饰性乐器与色彩性打击乐器进行音色点缀在使用装饰性乐器中,对竖琴的使用是作品在配器技法上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第一首歌曲《亚细亚》,作曲家在编制中使用了两台竖琴,这在常规的乐队配置中是不多见的。
在作品中,竖琴的使用常起到对某种意境的模仿:如用滑奏的方式来模仿海上旅行的翻滚的浪涛声。
除此之外,它和钢片琴一起与色彩性打击乐器共同起到音色点缀的作用。
在《亚细亚》,运用了钟琴(Jeu de Timbres)等色彩性打击乐器。
在作品描写到“东方中国”的部分中,它与装饰性乐器一起,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异国情调。
2.偏重单一音色的使用,尤其是突出木管乐器的表现功能在论文之的有关于《亚细亚》的相关论述中,统一与协调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来自于乐队中的乐队主题,而这个乐队主题的演奏多次由木管乐器来承担。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
12345
有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音原理是以唇代簧,气流通过 号嘴使圆锥体的管柱振动发声,为气鸣乐器。音质浑厚、音色辉煌、 音量宏大。适合表现威武雄壮的情绪。它们的出现,常为乐队增强 力度,造成振奋人心的效果。
小号
圆号
长号
大
号
小号简介
圆号简介
长号简介
大号简介
123
聆听四首乐曲片段,分辨各采用哪种铜管乐器演奏?
点击出现
返回目录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是根据同名阿拉伯民间故 事《一千零一夜》创作的,由四个乐章组成,《海洋与 辛巴德的船》是其第一乐章。这一乐章在内容上和航海 探险勇士辛巴德数十年七次出海探险,历尽千辛万苦与 大自然、野兽搏斗的故事有关,但作曲家没有对具体情 节进行描述,而是着重刻画了大海的形象。该乐章为E 大调,快板,省去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问题退出
参考答案
乐曲欣赏
123
欣赏《海洋和辛巴德的船》后讨论并填下表:
音乐形象 音乐要素
节奏
平静的大海 疏松
波浪滔天的大海 疏密相间
旋律
平缓、柔美
跌宕起伏
速度 力度
稍慢 稍弱或中强
稍快 强或很强
平静的大海
暴风雨中的大海
参考答案
12
完整聆听《海洋与辛巴德的船》,并根据你的感受 和想象,结合音乐要素描述乐曲表现的情景。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 家,强力集团主要成员之一。他任海军准尉时曾有 三年时间参加一艘快船的巡航,到过英国、法国、 意大利、南北美洲等地,在航海生活中获得的鲜明 印象,丰富了他后来的创作,被公认为最好的“海 的风景画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金鸡》等十五部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歌剧,还有音画《萨特阔》、组曲《安塔尔》《舍 (1844-1908) 赫拉查德》和《西班牙随想曲》等交响音乐作品。 他的作品具有标题性、叙事体和音画式的倾向,具 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东方色彩。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
1-13 14-17 18-19 20-43 44-45 46-69 70-75 76-93
数
113 117 122 124 148 154 173 193 199 206 226 237
力度 ff f mf p-f
f
p pp pp-f
f
b-a-
ff
pp
pp-ff f
e-d-
p pp
调性 E A
E
E
旋律
和声 律动 低音
第一句
3
2
p
中音区
弦乐与木管音色呼 Vl1+Vl2+一支木管
应
木管
Vc
Vc与Vla八度奏
第三句
第四句
9
3
2
pp开始渐强
f
中高音区
同第一句
与第一句相同。其中,木管音色中 Vl1+Cl1+Ob1
加入Fl
同第一句
3Hn
Vc+Vla分奏和声
Vc+Vla+Vl2和声双音
Cb+Bn2
主部主题c重复时,各织体层的乐器数量增加,音乐力 度得到增强。从第一句起,旋律翻高八度继续往上走,一 提琴、二提琴、单簧管1与双簧管1同度奏旋律,其中一提 琴与二提琴用和弦奏法强调了旋律的第一个音;第5小节的 木管高音区的呼应旋律中加入了短笛的音色进行提亮,同 时一提琴与二提琴声部的拨奏双音也变成更为有力的拉奏 跳音双音的形式。和声背景由三支长号演奏,与前一乐段 结尾的圆号奏和声相比,强质铜管使和声层的力度更强。 低音声部加入了大号进行加强。律动织体的配器方面,中 提琴与大提琴声部形成两层一个八度,均用琶音连弓的奏 法。第二句,二者音区继续拉宽纵向形成和声,营造海浪 强烈翻滚的氛围。到了第三句,音乐再次弱下来,为此,
拉威尔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和声、意境与配器
J 乐 队 的编 圳 特 点
什 为 乐 术表现 的 一种 媒 介 , 乐 队 的 表 现 手 段 赴 为 h : 0 。
它 以众 影的 乐 器 以 及 多声 的 优 骋 ,能 太太 达 其 它 形 』 的 衫 性 币 I 】 的 次 感 。 技
《 隆笛》 ( L a l f  ̄ t e e n c h a n t  ̄ e )、 《 陌生 的人》 ( L ’ i n d i f '  ̄ r e m) 小 史 I 等从 配 器 以 及 和 声 分 析 的 m 度 , 对 作 品 在 配 器 方 嘶 的 相 关 特 点 进 行研 究, 并 分 析 配 器 手 法 与 和, 歌 洲意 境 行间 如 们进 仃 紧密 结 合 , 来 完成 对 作 品 的 整 体 构 建 。 关键词 : 拉 戚 尔 : 舍 耕拉 查 德 : 乐 队歌 曲 : 配 : i
哒f 1
的 乐队眦置 r f 址 多 的 。 作品 中,竖琴f 1 " J 他j 1 j
f I ] 滑奏 的方式来模 仿海 f 方 靛 { , J 衙 刳 滚
常 j ; 0 对 种 惑 境 的 卡 I ! 仿: 的浪 涛』
' : 瑶
除 此 之 外 ,它 和俐 片 琴 起 色 彩 性 打 击 乐 器 川 起 剑
他川装t n 俐 乐器l { 】 , 埘 琴 的 他 朋 是 作 r 1 ^ 任 配 器坎 l 的 啦 一 特 ^之
-
,
。 。
一 ‘ 歌… I《 细 北 》,作 曲家 在 编 制 巾使 J t J J I f
例1 《 魔笛 1 7 —2 2小节和声 部分
r段之 川 f 门 f 川 足 他 作 品形 成 ‘ 部 完 美 整体 的重 要
里姆斯基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赏析
里姆斯基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赏析作者:许莹莹来源:《活力》2009年第12期[摘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音乐以俄罗斯民歌为基础,又汲取东方民族音调;既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征又散发着浓郁的异国风情。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从中可以透视作曲家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舍赫拉查达;民族性一、作者的创作道路和主要成就尼古拉·安德列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出生于俄罗斯诺夫戈罗德省季赫文市一个贵族家庭。
从小在音乐方面显示了极高的才华。
年青时的海上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灵感。
后来在“强力集团”首领和创始人巴拉基列夫的倡导和指引下参加了这个旨在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五人小组。
里姆斯基一生共创作了15部歌剧、三部交响曲及其他声乐、管弦乐曲和器乐小品等等。
二、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的题材来源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是里姆斯基阅读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后所获得的印象而创作的,因此又名《一千零一夜》或《天方夜谭》交响组曲。
乐曲表达了作曲家读后的幻想。
《一千零一夜》故事梗概为:苏丹王沙赫里亚尔生性残暴,他认为女人是不忠的,他每天娶一位妻子,次日便把她处死。
聪明美丽的少女舍赫拉查达自愿嫁给国王为妻,每晚给国王讲述一段有趣的故事,苏丹王为了听故事,不忍心杀害她,这样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终于感化了苏丹王,使他放弃了残暴的誓言。
里姆斯基选择《一千零一夜》中的个别情景为题材于1888创作了四乐章、具有叙事诗性质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
三、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各乐章音乐分析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得的船(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这一乐章描绘了航海探险家辛巴得与狂风巨浪搏斗的情景。
乐曲开始处是一个有两个主导动机组成的引子。
一个是残暴的苏丹王主题,威严而深沉,展现了苏丹王这个暴君严酷无情的形象;另一个是聪明的舍赫拉查达主题,优美而流畅,由小提琴诗意般的奏出,刻画了舍赫拉查达在滔滔不绝的讲述迷人的故事。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4单元《天方夜谭》舍赫拉查德素材 花城版
风暴的搏斗,音乐由呈示部的主题自 由发展而成。
再现部由两小节的引子引入,其 主题是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结合。
尾声是“海的主题”的变形,长
笛和双簧管吹出,旋律抒情,音响低 弱,暗示辛巴达的航船驶向远方……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4 单元《天方夜谭》舍 赫拉查德素材 花城版
《舍赫拉查德》(1888年 作),是俄罗斯标题交响音 乐的杰作之一前,组曲指一组用同一调性写作的舞曲乐章;以后,指 一组器乐乐章,往往取自戏剧配乐和芭蕾舞剧。如果由若干乐章组成的管 弦乐套曲,而且其中各乐章均有相对的独立性,则称为“交响组曲”。17 世纪初,一些德国作曲家创作成套的四首或更多首的器乐舞曲,并且组曲 中的几首舞曲若在主题上相互有关,便是所谓的“变奏组曲”。18世纪初, 巴赫曾写了著名的钢琴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18世纪中叶的嬉游 曲中常有舞曲乐章,同时小步舞曲成为奏鸣曲的一个乐章,但是“组曲” 直到19世纪晚期才恢复使用。组曲的意义也更加广泛,如比才的戏剧配乐 《阿莱城姑娘》;格里格为易卜生戏剧演出所作的配乐,后改编成两首交 响组曲《培尔·金特》;普罗科菲耶夫为电影《基日中尉》的配乐,后改编 成一首五乐章交响组曲《基日中尉》;拉威尔的《达夫尼与克洛埃》和斯 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芭蕾舞剧组曲等。
第
一
乐
结 构 。
章 采 用 奏
鸣
曲
式
引子:e小调,是苏丹王主题,低 沉而威 严,由全部弦乐和单簧管、大 管、长号、大号奏出。
接着是木管组和弦延续,之后,
在竖琴的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了 主人公舍赫拉查德的主题──一个富有 浓郁东方色彩的美妙旋律。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海的主题)
拉威尔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的和弦序进特点
拉威尔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的和弦序进特点作者:欧吉询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2期【摘要】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Shéhérazade)是拉威尔的早期作品,总共有三首歌曲组成,分别为《亚细亚》(Asie)、《魔笛》(La flǖte enchantée)、《陌生的人》(L’indifférent)。
本文从和声分析的角度,对作品在和弦的序进关系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总结拉威尔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的和声技法运用的相关特点。
【关键词】拉威尔;舍赫拉查德;乐队歌曲;和弦序进【中图分类号】J652 【文献标识码】A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和声思维开始走上复杂化的道路,除和弦结构的复杂化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复杂化方式,就是和声进行的复杂化。
统治音乐近两个世纪的之久的古典和声等级体系,经瓦格纳为代表的作曲家发展到顶点以后,由勋伯格等人继承并发展,最终出现无调性与“十二音序列”音乐的二十世纪音乐的新秩序。
对于生活在此时代的拉威尔在吸收众家所长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之外,并没有完全的抛弃古典和声。
因此,在当时就出现了以巴黎音乐学院院长杜布瓦为首的保守派由于“仇视”德彪西而把这种情绪迁怒于拉威尔,以致造成了轰动一时的“评奖不公事件”。
而那些印象派的信徒却对拉威尔的创作颇有微词,因为这些激进的人们又觉得拉威尔太传统,太古典。
这种情况足以表明,拉威尔的创作在具有一些古典——浪漫主义的和声技法的同时,也有在和声技法上的“激进”的一面。
一、整体的功能和声布局在古典的功能和声中,和弦分为三种功能体系,即主(T)、属(D)、下属(S)。
在这三种功能体系中,以正三和弦为骨干和弦,通过同功能的延伸,引入副三、副七、副属以及交替和弦等等,形成以正三和弦为中心的同功能和弦群。
这些和弦通过下三度和弦关系的强进行形成主(T)——下属(S)——属(D)——主(T)的功能和声进行布局。
这是对古典功能和声在和声进行方面的一个简单的概括。
拉威尔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调式调性研究
拉威尔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调式调性研究作者:欧吉询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8期摘要: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Shéhérazade)是拉威尔的早期作品,总共有三首歌曲组成,分别为《亚细亚》(Asie)、《魔笛》(La flǖte enchantée)、《陌生的人》(L'indifférent)。
本文将从和声分析的角度,对作品在调式与调性运用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总结拉威尔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调式与调性运用方面的相关特点。
关键词:拉威尔;舍赫拉查德;乐队歌曲;调性;调式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音乐发展的脚步,调性与调式的呈现也随之复杂与多样。
自古典主义时期开始,调性的发展轨迹是从单一到分散再到最终瓦解的一个过程。
而调式的发展也呈现出单一到多样化的发展轨迹。
本文从调性与调式的呈现方面在探寻拉威尔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得》在这两个方面的应用特点。
一、调性的确立与呈现(一)调性的确立方法作品以功能进行为和弦序进的主要方式。
在功能进行中,属主进行确立调性。
因此,调性确立的主要方式也是以此而确立。
除此之外,依靠低音(低音乐器或乐队中音色较为突出的乐器)来暗示调性也是一种重要的调性确立方法。
在《亚细亚》中,当音乐进行到第97小节时,作曲家的“亚细亚之旅”即将结束,从97小节开始正是这次旅途中的最后的一个驿站。
从整个作品的调性布局来看,之前的两个小节由低音的属主进行完成了“C”调性的“旅程”,因此,从97小节开始的“B”调性的旅程首先是由“圆号”所吹奏的“bC”的大三度音程而开始的,直到第100小节低音开始呈示“B”低音时,圆号才开始演奏其他的乐音。
由此可见,通过低音(低音乐器或乐队中音色较为突出的乐器)来暗示调性,是作品在调性上除传统的功能进行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确立方法。
(二)双调性当两个调同时叠合时我们称为双调性,亦称二重调性。
作品中,双调性技法的使用多发生在第一首《亚细亚》中。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舍赫拉查德》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于1865年创作的一部音乐剧。
第一乐章“前奏曲”是整个剧作的序曲,反映了剧中主要人物舍赫拉查德的内心世界。
在这一乐章中,主要由两个主题构成,分别是“舍赫拉查德主题”和“爱情主题”,配器上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与音响效果。
舍赫拉查德主题始于第1小节,有一种神秘的气氛。
它由双簧管、法国号、小提琴和大提琴等乐器呈现,这些乐器的楼上声营造了一种优美而宁静的莫扎特时期的氛围。
在之后的几个小节中,铜管乐器加入了这个主题,赋予了它力量和史诗般的感觉。
此外,弱音器放在小号和法国号上,增强了神秘和梦幻的效果。
而另一个主题即“爱情主题”则始于第26小节。
这个主题由两个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呈现,非常抒情和浪漫。
这个主题的配器是从一个小号和一个单簧管开始的,为最终效果提供了一个幽默和令人惊喜的过渡。
在配器方面,两个主题之间的转换采用了强调色彩的方法。
在“舍赫拉查德主题”中,突出了双簧管和两个法国号的声音色彩。
在“爱情主题”中,强化了小提琴和中提琴的情感,以及整个节奏乐器组的韵律感。
舍赫拉查德主题和爱情主题的配器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情感氛围,这样它们之间的冲突变得更加对比鲜明和紧张。
在这首曲子中,瓦格纳还运用了多种其他戏剧性手段来强化配器的效果。
比如,在“爱情主题”中,中提琴为主旋律增添了一些颤音和移调。
此外,弱管乐器组的使用使得整个配器能够充分发挥其情感内容。
总的来说,《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充分运用了各种戏剧性手段,可以说是完美的音乐表现手法。
通过使用各种配器方法,瓦格纳实现了两个主题之间的完美平衡,让整个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视觉效果。
拉威尔的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和声技法结构及其风格探讨
拉威尔的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和声技法结构及其风格探讨《舍赫拉查德》是拉威尔(Ravel)的一首著名乐曲,是他的乐队作品之一、这首曲子结合了声技法的概念和创新结构,展示了拉威尔独特的音乐风格。
对于音乐中的声技法,拉威尔是个天才。
他擅长运用不同的声音色彩和材料,以及声部间的对话和对比,营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在《舍赫拉查德》中,拉威尔采用了一系列声技法来丰富乐曲的表达。
首先,拉威尔在这首曲子中广泛使用了和声技法。
他充分利用了不同的和弦进行和音变化来营造音乐的情感和氛围。
具体到乐曲的结构,拉威尔采用了连奏和反复的和声技法。
例如,在乐曲的开始部分,他使用了一个连续的和音序列,从而营造了一种神秘和悬疑的氛围。
这种连奏的和声技法在整个曲子中都得到了广泛运用。
其次,拉威尔还采用了一些创新的声部技巧。
他通过运用对位法、上行下行音阶、跳音和广泛使用的和弦,使得不同的声部之间产生了有趣的对话和对比。
这种声部间的互动为乐曲增添了层次感和复杂性。
再次,拉威尔在《舍赫拉查德》中采用了非传统的曲式结构。
这首曲子不同于传统的奏鸣曲结构或交响曲结构,而是一个以一个拉威尔自创的“渐进式曲式”为基础的作品。
在这个曲式中,乐曲的发展是通过一个主题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并在整个旋律中不断变化。
这种非传统的曲式结构为拉威尔创作了一个独特而有趣的音乐结构。
最后,在音乐风格方面,《舍赫拉查德》展示了拉威尔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这首曲子中,拉威尔融合了西班牙和巴斯克民间音乐的元素,并在其中注入了自己的创新和个性。
这种融合创造了一个富有浓厚激情和热情的音乐风格,同时也体现了拉威尔对于音色和声响的追求。
总而言之,《舍赫拉查德》是拉威尔的一首充满创新性和独特性的乐队作品。
通过广泛运用声技法、结构的创新以及独特的音乐风格,拉威尔创作了一首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作品。
这首曲子不仅为人们展示了拉威尔的天才音乐才华,同时也丰富了音乐界的艺术创作。
用正确的方式打开交响音乐
用正确的方式打开交响音乐摘要:交响音乐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音乐时期,其间历经了几百年。
交响音乐是人类音乐史上最具表现力和创造力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它将人们的感觉、思维、创作以及想象和乐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而初中音乐教材中出现的交响音乐作品,正为学生提供了走进交响乐世界、领略交响音乐魅力的机会。
关键词:交响乐的发展;交响音乐教学探析;聆听交响音乐的好处由于初中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大都停留在对流行音乐的认知上面,平时很少接触管弦乐队的演奏形式,对交响乐所传递出的音乐手法难以理解。
此外,交响乐是以管弦乐集成为基础,要探寻交响乐的内涵,还需要对各种管弦乐器有所涉猎,这就要求初中生提高音乐素养、夯实专业知识水平,了解国外先进的交响乐发展历程。
但是,学生在学习其他课堂知识的同时,已无暇提起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交响音乐的课堂教学环节也失去了现实意义交响音乐作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新颖独特,因为交响乐对学生来说,属于新型的音乐形式,而且在听的过程中第一印象就是“吵”,就是“乱”,如何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流畅,使教学理念灌输得体,也正是需要初中音乐教师深入研究、学习的重要课题。
一、交响音乐的起源与初中音乐交响乐教学现状交响乐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到 18 世纪中叶,交响乐的形式才得以进一步完善,而它的基本形式就是通过各种管弦乐的结合,组建成管弦乐队而演奏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
初中音乐教材在结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交响乐这种音乐形式融入其中,不过在现实教学过程,也表现出一些不足,暴露一些通病。
1.经典代表作的选取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音乐教材中,所选择的曲目一般都为世界名曲,像《拉德茨基进行曲》是施特劳斯一生中创作的二百五十多首作品中最为经典的曲目,之所以到现在还散发着艺术魅力,就在于乐曲所表现出的英雄的坚毅、刚强,同时还包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结,学生听了以后,也会第一时间为作品传达出来的意境而肃然起敬、情绪激昂,为课堂教学植入了兴趣点。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舍赫拉查德》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作品,被认为是他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之一。
这部歌剧共有三个主要的乐章,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配器。
本文将针对《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进行配器分析。
第一乐章是《舍赫拉查德》中最长的乐章,也是最富有戏剧性的乐章之一。
它以属于舍赫拉查德的个人主题开头,配器上使用了弦乐器和木管乐器的合奏。
在舞台上,这个主题是由大提琴独奏演奏的。
这种巧妙的组合使得乐章瞬间充满了迷人的魔力。
在乐章的进行过程中,瓦格纳使用了大量的交响乐团合奏。
他将弦乐器的合奏与双簧管、长笛和巴松管的长音色相结合,形成了浓郁的色彩。
尤其是在高潮部分,瓦格纳加入了号角和法国号的奏鸣声,使整个乐章的音乐更加激昂。
瓦格纳还大量使用了管乐合奏和独奏的技巧,使得乐章变得更加生动有力。
他巧妙地运用了弦乐团的选定技巧,将乐曲的旋律线悬挂在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声音之上。
这种精心设计的配器使得乐章的音乐充满了层次感和丰满感。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的配器还充分展示了瓦格纳对声乐的深刻理解。
他将歌剧的主要旋律交给女高音唱出,而男高音则在副歌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种呼应关系在管弦乐部分中得到了充分表达,使整个乐章既富有戏剧性又具有情感上的张力。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的配器是瓦格纳巧妙运用合奏和独奏的技巧,将弦乐器、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完美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画面。
他对声乐的深刻理解使得乐章的音乐既能展示出戏剧性与张力,又能呈现出情感的丰富多变。
通过这样的配器,瓦格纳成功地为《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创造了独特的氛围,使得整个歌剧更加引人入胜。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舍赫拉查德》是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作曲于1904年至1905年,是巴托克的第一部现代主义音乐作品。
该作品包括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是作品的开篇,并且是整个作品的主题之一。
配器是一首乐曲的灵魂,能让音乐得以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本文将对《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进行配器分析,探讨巴托克在这一乐章的音乐表达和配器运用上的创新。
我们需要了解《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的主要特点和主题。
这一乐章的主要特点是其复杂的旋律和和声结构,充满了巴托克的独特风格。
主部主题以经典的交响乐风格呈现,旋律优美而悠扬,表现出巴托克对民族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处理能力。
这一乐章的节奏明快,充满了活力和力量,展现出巴托克的音乐特点。
在配器方面,巴托克在《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配器手法。
他采用了丰富的管弦乐队形式,包括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法国号、小号、长号、打击乐器、弦乐器等,将不同乐器的音色和音响效果相互融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他还使用了大量的对位和复调手法,丰富了音乐的层次和变化,使得整个乐章表现出了较高的音乐艺术价值。
在主部主题的配器中,巴托克尤其善于运用弦乐器。
他充分挖掘了弦乐器的音色和音响效果,在主部主题的配器中使用了大量的弦乐器独奏和合奏,使得整个乐章充满了悠扬的弦乐旋律。
他运用了大量的变化手法,使得弦乐器的音响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展现出了巴托克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
巴托克在《舍赫拉查德》的配器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对位和复调手法。
他充分发挥了各种乐器的特点,使得整个乐章的配器更加丰富多彩,音乐效果更加生动。
他还善于运用打击乐器,创造出强烈的节奏感和音响效果,为整个乐章增添了活力和力量。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配器运用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巴托克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他在这一乐章中巧妙地结合了民族音乐和现代主义音乐的特点,运用丰富的配器手法,创造出了一部富有表现力和魅力的音乐作品。
2022年人教版音乐八下《舍赫拉查达》教案精品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根据《一千零一夜》写成的交响组曲《一千零一夜》故事集是阿拉伯人民的智慧结晶,是阿拉伯伊斯兰教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大贡献。
这部伟大的民间故事集内容包罗万象,有格言、谚语、寓言、童话、恋爱故事、冒险故事、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等,写情写景深刻生动,真实地反映出中世纪中东国家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
《一千零一夜》故事集对西方各国的文学、绘画和音乐的影响很大,李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便是以《一千零一夜》故事集中的个别情节写成的。
李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由一些阿拉伯东方的画面和形象交替组成,其中有的是风俗性的趣闻,有的是幻想性的大自然景色或爱情的场面;有时充满炽热的激情,有时则是细腻、温柔和静观的抒情诗。
所有这些都以诗意为其基调,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敏锐感情,散发出东方神话故事的芳香。
这组乐曲在1888年间写成。
概括的标题性是李姆斯基-科萨科夫八十年代创作的最典型特点。
作者在这部作品总谱扉页上也有如下一段文字说明:“苏丹王山鲁亚尔认为女人都是不忠实的,他发誓要把自己的每一个妻子在第一夜之后全都处死;但是舍赫拉查达王后由于善于用故事来取悦她的丈夫而救了自己的生命,她的故事连续讲了一千零一夜,因此山鲁亚尔为好奇心所驱使不断延缓她的刑期,最后完全打消了自己的主意。
舍赫拉查达为他讲述许多奇事,引用了诗人的诗句和歌曲的歌词,一篇童话套着另一篇童话,一则故事套着另一则故事。
”当然,像这样的说明并没有涉及任何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内容。
本来李姆斯基-科萨科夫在这套组曲的初版中曾为其中的每一首乐曲安排一个比较明确的小标题,但是后来再版时又把它删掉了,因为作者只想把听者的想象纳入他自己的想象的轨道,而对其中更详尽、更具体的细节,则留给听者按各自的意愿和心情自由地去领略。
这套组曲中的四首乐曲各描绘一个音乐画面,但诸画面之间并没有共同的情节联系,为此,作者运用两个类似主导动机的主题,或相交替或相盘结地反复在这些乐曲中出现,借以促成全曲的发展。
从人性救赎到人格重塑
的音色以及固定的隐形节奏十分形象的显现出女主人公舍赫拉查德的正义,美丽,聪慧的形象,旋律的音区在高音区,而且旋律的走向也是向上而想,音符密集,节奏欢快,所以,这段旋律主题是明亮欢快的,与苏丹王的形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天方夜谭》这部作品的配器是非常经典的,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自传中,他对自己这部作品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在这三部作品中,我的配器无论是在技巧还是在音响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没有受到瓦格纳的任何影响,而且没有超出格林卡通常所用乐队编制的范围……”。
从他对自己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天方夜谭》中所使用的配器手法是突破以往古典浪漫派的,笔者现在将引子部分的两个主题进行叙述:苏丹王主题:在这个主题中,作曲家使用了单簧管、大管、长号、小号、圆号以及整个弦乐组作了齐奏,作曲家在这个主题中突出了铜管乐器的音色,铜管乐在音色上具备金属的特质,给人以庄严凝重之感,再与其缓慢的节奏,低沉的音域,下行的旋律共同构建了苏丹王庄严肃穆、阴森的形象。
舍赫拉查德:在此主题中,作曲家使用了小提琴的单声部独奏,其他只是使用了单簧管作了和声提示,配器极为简单,但是就是因为其简单明了的配器才恰恰描述出了舍赫拉差德的少女的单纯,小提琴明亮的音色,以及高的音区,快速的节奏给人们展现出一个美丽而富有智慧,活泼而又善良的少女形象!在这里,作曲家的配器简单但是十分准确,非常贴切具体生活中对少女的描写。
可谓“简单明了”。
结语以上,笔者简单地通过旋律和配器两方面的解析对音乐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叙述。
其实音乐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还包括很多很多,比如:和声、曲式、调性等等,通过以上的简单解析我们发现真正好的经典作品在细节上的描写是非常贴切人的基本审美原则的。
作曲家并没有运用很复杂的配器或者很繁复的节奏,旋律,但是就是抓住了各种乐器的特性非常贴切的表现了鲜明的音乐形象。
所以能是这部作品经久不衰,成为经典之作!(平顶山学院)从人性救赎到人格重塑———《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电影之文化解读阴李志方引言:《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电影是近几年国产爱情电影的标杆,巧妙融合了好莱坞叙事元素和中国传统价值理念,营造出一幅幅现代都市爱情故事框架下的情感荒漠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
作者:陈琛琛
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7期
【摘要】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的配器十分出色。
其中,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取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
本论文就《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中的呈示部与再现部两个主部主题中的具体配器方式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配器;主部主题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是19世纪俄国的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同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
他对配器等作曲理论深有心得,曾撰写配器教学的著作《管弦乐法原理》。
他的管弦乐作品的配器十分出色。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取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
作曲家的灵感来源于他早期参加海军、漂泊四方的丰富经历,以及在此期间他心中建立起来的对东方神话的印象。
《舍赫拉查德》的乐队编制为双管编制。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及其标题分别為: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第二乐章——《卡蓝德王子的神圣故事》;第三乐章——《青蛙王子与公主》;第四乐章——《巴格达的节日:辛巴达的船撞上立有青铜骑士的峭壁》。
一、作品整体结构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类型为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分别由序奏、呈示部、再现部、尾声4个部分组成。
该乐章包含5个主题,分别为:a主题——“苏丹王”,b主题——“王妃舍赫拉查德”,c主题——“波浪翻滚的大海”,d主题——“平静的大海”,e主题——“辛巴达的小船”。
其曲式结构图具体如下。
二、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
(一)两个主部主题的具体曲式结构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分为乐段与乐段重复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均为4句的平行乐段。
其中,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均为5小节,每一句可细分“3+2”的乐汇结构。
而第三句有9小节,可细分为“3+3+3”的结构。
力度方面,第一句与第二句力度较弱,从第三句起力度从很弱开始渐强,第四句为强奏。
乐段重复时,第一、第二句力度为中强,而第三句又先弱下来,然后渐强,引出第四句的强奏。
再现部的主部主题结构为乐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
该部分仍是4句的平行乐段。
力度方面为强起渐强。
(二)呈示部
主部主题c“大海”的织体类型为旋律加伴奏,共分为旋律、和声、律动、低音4种因素。
该主题可分为4句,其中,前两句的乐器分配方式一致。
第一句的力度为弱,前4小节旋律位于中音区:一提琴、二提琴与单簧管1同度奏出混合音色旋律,在音色上以弦乐为主,但混合了木管音色之后稍显柔和;第5小节高音区的木管旋律与第4小节以弦乐音色为主的旋律形成音色对照,在音色、音区上造成呼应;而一提琴与二提琴声部拨奏琶音对木管旋律进行点缀。
静态和声背景在中低音区,由单簧管2与大管等木管声部奏出。
而大提琴演奏的四分音符琶音连弓的律动声部是全曲最有特点的地方,并配合中提琴声部时而以高八度的形式加入演奏律动,时而撤离——整个中提琴与大提琴声部共同塑造了大海波浪起伏的形象。
低音提琴与大管二声部形成八度奏出低音。
第二句与第一句相比,旋律上5度模进到达b1音。
因此,该音区的木管旋律由单簧管1换成双簧管1很合适。
第三句旋律不断上行模进,力度从弱奏开始渐强。
在此期间,中提琴声部脱离游离状态,转为分奏大提琴律动声部的和声音,使律动加密加厚。
第4句的长度变回5小节,音乐在这一句达到最强,其中演奏旋律的木管增加为两只,即一提琴、单簧管与双簧管共同奏旋律。
和声背景由三只圆号演奏,比之前木管奏和声的力度更大。
律动声部音区开始拉宽,中提琴与大提琴共同演奏带有和声的律动声部,二提琴则演奏中提琴声部的双音和声音,增加了和声的力度。
主部主题c重复时,各织体层的乐器数量增加,音乐力度得到增强。
从第一句起,旋律翻高八度继续往上走,一提琴、二提琴、单簧管1与双簧管1同度奏旋律,其中一提琴与二提琴用和弦奏法强调了旋律的第一个音;第5小节的木管高音区的呼应旋律中加入了短笛的音色进行提亮,同时一提琴与二提琴声部的拨奏双音也变成更为有力的拉奏跳音双音的形式。
和声背景由三支长号演奏,与前一乐段结尾的圆号奏和声相比,强质铜管使和声层的力度更强。
低音声部加入了大号进行加强。
律动织体的配器方面,中提琴与大提琴声部形成两层一个八度,均用琶音连弓的奏法。
第二句,二者音区继续拉宽纵向形成和声,营造海浪强烈翻滚的氛围。
到了第三句,音乐再次弱下来,为此,强质铜管的和声部分撤出,换成两支双簧管与两支圆号演
奏。
但整个乐队的音区仍继续加宽,旋律也开始扩展为两层:一提琴加两支长笛与二提琴加单簧管分别在中高音区形成八度奏。
低音方面,先撤出大号,由大管2和低音提琴同度奏,为渐强做准备。
整个第三句随着乐汇的向上模进,音乐开始渐强。
到了第4句——整个主部力度最强的地方,旋律音区达到最高,乐队中演奏的乐器数量也最多。
一提琴加长笛1与二提琴加双簧管1加单簧管1在高音区形成八度奏,小提琴与各木管在高音区奏旋律,音色十分浓烈。
和声与低音方面,长号与大号等铜管声部再次回归,整个音乐情绪十分激昂。
(三)再现部
再现部主部主题与呈示部主部主题相比,旋律的音区提高,织体层数增加,律动音型加快加厚,并加入了由并b主题演化而来的对位声部,配合强质铜管的和声背景与定音鼓的加入,音乐进入高潮部分。
前两句的配器方式依旧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第一句前3小节是大海c主题,旋律有两层,其音色是以弦乐为主的混合音色。
后2小节b主题进入与c主题形成对比:b主题由所有高音木管齐奏,织体层数达三层两个八度。
律动因素方面,第一句的后2小节加入由一提琴与二提琴共同演奏的与中提琴反向的律动声部,二者在音区上形成交织。
从第三句到第四句属于强起渐强:在旋律方面,此时,主题c由小号1为主的音色演奏进行加强,而副旋律则以弦乐音色为主,这个两个主题在第三句渐强的过程中时而分开,时而融合;中提琴使用震音手法演奏含有三连音的律动声部;和声背景的声部减少,为后面的强奏留出空间。
第四句是高潮句,所有铜管声部进入演奏和声,音响宏大。
旋律的音区达到最高,两条旋律在第2小节合并成一条旋律,以小提琴为主的所有高音乐器在极高音区演奏旋律,音响十分明亮。
三、总结
两个主部主题所包含的三个乐段,在纵向方面,每个部分的内部各织体因素可以音色区分,结构层次十分清晰。
在横向布局方面,作曲家通过增加乐器数量,增加声部数量、织体层次,音区的逐渐提高来进行渐强:旋律音区位置从中音区逐步上移到高音区;和声背景由木管到柔质铜管(圆号)再到强质铜管(长号,小号)逐渐过渡;律动声部从四分音符变成八分音符在到八分音符三连音;各织体层从一层扩展为两层甚至三层。
上述几点,能够体现出作曲家通过层层递进、精细的配器布局来呈现出三个c主题中海浪翻滚势态中蕴含的层层递进,同时对主部主题音乐进行不断的深化,推向高潮。
参考文献
[1]戴宏威.管弦乐配器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
[2]李方.试论音乐的结构与配器的关系[J].音乐创作,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