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学习目标】1. 了解并能判断熟语的类型。
2. 分析总结误用成语的主要类型并加以练习。
【导读】 1.读课本76-79页,完成下表。
熟语大家庭概况表主要类别结构(字数上)用法是否严格色彩语义2.判断下列熟语属于哪种类型:①开天辟地、②瑞雪兆丰年、③精卫填海、④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⑤外甥打灯笼——照舅(旧)、⑥刀子嘴、⑦朝思暮想、⑧情人眼里出西施【小结】熟语的特点:【导思】 2010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有17套对成语进行了考查。
如果我们能够明确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类型,在做这些题时不是会事半功倍吗?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分析例子来谈谈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吧。
第一组句子:1.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2.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提示:我们是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讨论“是否恰当”的问题,不妨用一种“填空法”,即在句子里把成语的位置先空着,去考虑整个句子的表达需要在这个位置上表述什么意思、什么情感,然后回过头来和成语印证,从而解决“是否恰当”的问题。
)第一个句子成语是褒义的,搭配“大量的垃圾食品厂”不合适。
第二个句子中“弹冠相庆”是指“一人做官,其同党也庆贺有官可做”,是贬义词。
句子要表达的是“全国欢庆”,需要一个褒义词。
明确:第一句的成语“褒词贬用”,第二句的成语“贬词褒用”。
所以,成语运用的第一种错误类型是——褒贬不当。
第二组句子: 1.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2.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3.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精编】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四课第4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3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晰熟语的概念,了解熟语的主要类型及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课堂活动“看动作,猜成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解成语误用的几大种类,掌握方法,正确使用成语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语文学习者和实践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成语误用的几大种类,掌握方法,正确使用成语。
2、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语文学习者和实践者。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都说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事实上确实如此。
就拿熟语来说,熟语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去感受中华文化的智慧。
二、引子:“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抗战胜利后的一天,上海一幢公寓里传用除阵笑声,原来,画家张大千要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学生为他钱行,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也赶来参加宴会。
宴会上,张大千向客人频频举杯后,突然向梅兰芳敬酒。
他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将兰芳先生一时也不知其意,忙笑着问道:“张先生此话怎讲?”张大千笑着说:“你是君子。
——‘动口’,我是‘小人’——‘动手’。
”在场的人这才恍然大悟,席问倾时笑声四起梅兰芳先生更是异常兴奋,对张大千说:“那么我‘君子’、‘小人’一起干杯!”张大千的劝酒辞真是巧妙:“动口”既指唱戏又指喝酒,“动手”既指作画又指敬酒。
这一句简单的敬洒辞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就在于张大千化用了“君子动口,小人动手”这句熟语,言辞形象生动而又诙谐幽默。
三、课堂活动一:看动作猜成语规则:表演的同学根据所给成语,用动作表达出或说出相关内容(但不能说出成语里的任何一个字),另一位同学根据动作、提示猜出成语。
咬牙切齿一手遮天画地为牢狼吞虎咽借花献佛一箭双雕一刀两断小鸟依人度日如年哑口无言课堂活动二:看图猜成语四、1、明晰什么是熟语熟语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四课第4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5Word版含解析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 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
3. 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
教学步骤:
一、引子讲解
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二、熟语
1. 定义: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中一般不能改变其组织。
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
(《辞海》)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部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词法来分析。
2、常见熟语的基本类型
成语、歇后语、谚语、惯用语、格言
3、熟语的特征
(1)结构上的稳固性
(2)意义上的整体性
(3)各自有特殊形式
三、熟语的类型
(1)成语:
课堂活动一:成语接龙
1)向隅而(泣)不成(声)泪俱(下)里巴(人)欢马叫
2)毛遂自(荐)贤举(能)者为(师)出无(名)落孙山
3)老生常(谈)虎色(变)本加(厉)兵秣(马)到成功
4)好景不(长)歌当(哭)笑不(得)天独(厚)颜无耻
5)洁身自(好)事多(磨)杵成(针)锋相(对)症下药
定义: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
D 1963
1
2
3
4
5
6。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中华文化熟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熟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熟语的定义和特点2. 常见熟语的分类和例句3. 熟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熟语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理解熟语的含义和用法。
3.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熟语进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熟语的定义、分类、例句和练习题。
2. 教学素材:相关的故事、文章或对话,用于解释和应用熟语。
3.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熟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熟语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熟语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熟语的分类和用法,通过例句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熟语的含义和用法。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熟语进行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对熟语的理解和运用。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熟语,强调熟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 拓展:提供相关的故事、文章或对话,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熟语。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熟语理解和运用的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七、教学延伸:1. 开展熟语竞赛:组织学生进行熟语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熟语运用展示: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熟语编写故事、对话或演讲,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 中华文化体验活动: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如书法、剪纸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对熟语的掌握程度,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四课第4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6Word版含解析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成语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二、重点、难点1、了解熟语家族中成语的概念、特点。
2、能够正确使用成语。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马季的相声《成语新编》(视频)(二)看图猜成语(三)研读课本,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6 页—77 页“熟语老大哥:成语” 这部分,了解成语的概念、特点、来源。
温馨提示:拿起手中的笔,筛选出重要信息并画出来,同桌交流,并举出课本以外的例子。
了解成语的特点:1.定型性: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转换字或增减字。
例如“九牛一毛”不能随意更改为“十牛一毛” 。
2.完整性: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3.古语性: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
例如“祸国殃民”、“时不我待”。
总结:成语误用类型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累赘自相矛盾不分轻重不辨色彩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敬谦错位使用本义2高中语文345 1300 []678AB不敏一孔之见三:敬谦错位,主客混淆9、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10、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
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
此处应用“倾力相助”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
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五)随堂演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A、今天天气真好,在操场上的人们真是如坐春风。
B。
总编认为这篇文章文字粗糙,思想肤浅,属于不刊之论。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并理解十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华熟语,包括其含义和用法。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熟语进行口语交流和写作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十个熟语的含义和用法。
2.2 教学难点:熟语的运用和实际语境中的恰当使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熟语相关资料、案例、教学课件等。
4.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熟语,了解其大致含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熟语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5.2 讲解熟语讲解每个熟语的含义、用法和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熟语的内涵。
5.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语境中恰当使用熟语。
5.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5.5 课堂小结5.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运用所学熟语进行口语交流或写作,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互动、讨论和作业,实时了解学生对熟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6.2 终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组织一次熟语运用竞赛或测试,评估学生对十个熟语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7.1 文化拓展介绍熟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7.2 实践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熟语收集活动,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和记录熟语,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八、课程反馈8.1 学生反馈课后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8.2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
九、教学资源9.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中华熟语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9.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相关熟语的讲解视频、案例和练习题,丰富教学手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四课第4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4 Word版含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熟语家族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
3、能正确地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
二、重点难点1、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
2、能正确地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
三、教学方法图片法、讨论法、归纳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看图猜成语导入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出成语,激发课堂兴趣。
成语:“一手遮天”、“排山倒海”、“朝三暮四”、“百口莫辩”、“三羊开泰”、“出生入死”、“瓮中捉鳖”、“迫在眉睫”、“鸡鸣狗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板书题目)解释熟语,区别“熟语”与“俗语”。
师:那么你们知不知道什么是熟语呢?明确: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固定的短语或句子。
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部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词法来分析。
师:我的普通话不好,经常容易把“熟语”念成“俗语”,那“熟语”跟“俗语”有什么不同呢?其实“俗语”是“熟语”中的一种,在熟语这个大家庭中,主要有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俗语”就是“谚语”。
(板书)(二)研读课本,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6页-77页“熟语老大哥:成语”这部分,了解成语的概念、特点、来源。
温馨提示:拿起手中的笔,筛选出重要信息并画出来,同桌交流,并举出课本以外的例子。
高考真题: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解析】“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常被理解成“首先冲在前面的”。
这是望文生义。
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局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解析】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
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此处对象错位。
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中华文化熟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熟语进行交流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熟语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熟语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熟语的用法和含义3. 熟语背后的故事和智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熟语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熟语背后的故事和智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熟语的运用和实际意义。
4. 实践活动法:设计场景,让学生运用熟语进行交流。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熟语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熟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熟语的分类和常见用法,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熟语背后的故事和智慧,引导学生领悟。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熟语的运用和实际意义,分享心得。
5. 实践活动:设计场景,让学生运用熟语进行交流,巩固所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2. 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运用熟语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理解与应用能力:考察学生对熟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及运用。
4. 小组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熟语教材或资料2. PPT或教学课件3. 讨论话题或场景设计4. 实践活动道具或工具5. 评价量表或评分标准七、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足够空间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或教学课件。
3. 桌椅:摆放成小组讨论的形式。
4. 教学道具:用于实践活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熟语的概念、分类和常见用法。
2. 第二课时:分析熟语背后的故事和智慧。
3.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熟语的运用和实际意义。
4. 第四课时: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熟语进行交流。
5.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复习巩固所学。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熟语。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第一章:熟语的定义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熟语的定义与特点使学生熟悉熟语的分类及常见类型1.2 教学内容熟语的定义与特点熟语的分类:成语、谚语、俗语、典故、对联等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例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熟语的概念讲解熟语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分析熟语的结构、意义及使用场合展示不同类型的熟语:成语、谚语、俗语、典故、对联等,让学生进行区分与识记1.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收集常见的熟语,进行分类整理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给定的句子中是否包含熟语,并解释其意义第二章:成语的学习与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与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进行表达2.2 教学内容成语的定义与特点成语的来源与结构成语的学习与应用方法2.3 教学活动讲解成语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结构、意义及使用场合介绍成语的来源与结构:通过故事、例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起源与发展学习成语的应用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掌握成语的使用技巧2.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收集常见的成语,进行分类整理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给定的成语进行造句或写作第三章:谚语与俗语的学习与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谚语与俗语的定义与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谚语与俗语进行表达3.2 教学内容谚语与俗语的定义与特点谚语与俗语的来源与分类谚语与俗语的学习与应用方法3.3 教学活动讲解谚语与俗语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谚语与俗语的结构、意义及使用场合介绍谚语与俗语的来源与分类:通过故事、例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谚语与俗语的起源与发展学习谚语与俗语的应用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掌握谚语与俗语的使用技巧3.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收集常见的谚语与俗语,进行分类整理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给定的谚语与俗语进行造句或写作第四章:典故的学习与传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典故的定义与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典故的文化价值4.2 教学内容典故的定义与特点典故的来源与分类典故的学习与传承方法4.3 教学活动讲解典故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典故的结构、意义及文化背景介绍典故的来源与分类:通过故事、例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典故的起源与发展学习典故的学习与传承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掌握典故的文化价值,并思考如何传承与发展典故文化4.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阅读经典的典故,进行理解与分析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给定的典故进行写作或讨论第五章:对联的学习与创作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定义与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创作对联5.2 教学内容对联的定义与特点对联的起源与发展对联的学习与创作方法5.3 教学活动讲解对联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结构、意义及使用场合介绍对联的起源与发展:通过故事、例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与发展学习对联的学习与创作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掌握对联的创作技巧5.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收集常见的对联,进行分类整理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给定的对联进行创作或写作第六章:熟语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熟语进行日常交流使学生通过熟语的使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6.2 教学内容熟语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场景不同类型熟语的适用情境讲解熟语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场景: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在不同场合如何运用熟语分析不同类型熟语的适用情境:让学生掌握各类熟语的用法和适用情境6.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熟语进行日常交流,记录使用过程中的体会设计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情境选择合适的熟语进行表达第七章:熟语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熟语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运用熟语提升文学作品的韵味和表现力7.2 教学内容熟语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价值熟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典型运用案例7.3 教学活动讲解熟语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熟语如何为文学作品增色添彩分析熟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典型运用案例: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熟语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技巧7.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收集含有熟语的文学作品,分析熟语在其中的作用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熟语创作一段文学作品第八章:熟语与文化传承的关系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熟语与文化传承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熟语在传承中华文化中的作用8.2 教学内容熟语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熟语在中华文化中的代表性和价值8.3 教学活动讲解熟语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熟语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分析熟语在中华文化中的代表性和价值: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熟语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8.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研究某个熟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熟语表达中华文化的特点和精神第九章:熟语的误用与避免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熟语的误用现象使学生能够避免在表达中出现熟语误用9.2 教学内容熟语误用的常见类型避免熟语误用的方法9.3 教学活动讲解熟语误用的常见类型:引导学生了解和识别熟语误用的错误分享避免熟语误用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熟语的技巧9.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找出文章或对话中的熟语误用,并进行纠正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避免熟语误用第十章:熟语的学习策略与技巧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熟语的学习策略与技巧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和积累熟语10.2 教学内容熟语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熟语积累的策略与建议10.3 教学活动讲解熟语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分类记忆、联想记忆等分享熟语积累的策略与建议: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积累和运用熟语10.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根据学习策略与技巧,制定个人熟语学习计划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与技巧进行熟语学习和运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熟语的定义与分类:理解熟语的概念及其分类是学习熟语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教学重难点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2、理解熟语的内涵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看挂图,猜成语”,通过挂图向学生展示一幅与“马”有关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猜猜那个成语适合它。
师:在古代,人和马是息息相关的,古时候行军打仗离不开马,交通运输更离不马,人们不仅需要马,而且喜欢马,例如许多将军都以有一匹千里马、良驹而为荣,同学们是否还能够说出其它带“马”的成语呢?二、课堂活动1.让学生讨论与“马”有关的成语。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出现那么多跟“马”有关的词语,正体现了人们对“马”情有独钟。
其实,在这些有关“马”的成语中,隐藏着许多的典故和故事,谁能试着讲讲有关“马”成语的故事?2.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说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并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成语的故事及寓意。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一个成语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生动,收到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好,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三、知识拓展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分组讨论)1、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天塌地陷、天摧地塌、天翻地覆、震天动地2、形容地震之后的景象的成语: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千疮百孔3、汶川大地震,当时人们的心情可用成语:惊慌失措、黯然销魂、战战兢兢、百感交集、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惊慌失色、大惊失色4、形容发生地震后形势的紧迫的成语:千钧一发迫在眉睫间不容发生死攸关近在咫尺刻不容缓十万火急险象环生一触即发急如星火剑拔弩张5、现场抢救的人们的表现: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6、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感人肺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戮力同心、齐心协力、四、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1、填表特点类型结构用法语体或感情色彩语义成语固定、四字严格书面语双层惯用语固定、三字灵活口语、多贬义双层歇后语固定、两部分灵活口语双层谚语固定灵活口语比喻义少、多表面义2、总结概括熟语的特点(学生根据熟语不同类型归纳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1、结构上的稳固性2、意义上的整体性3、各自有特殊的形式五、课堂巩固1、判断下列熟语属于那一类型(1)、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朝思暮想、世外桃源(2)、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穿小鞋(比喻使人暗中吃亏)、刀子嘴,豆腐心、跳龙门(3)、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多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浙师大人文学院倪高华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培育学生利用熟语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二、重点难点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2、理解熟语的内涵三、教学方法图片法、讨论法、归纳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文故事导入——“君子动口,小人动手”3'师:有一个画家叫张大千,有一天,他要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学生来为他饯行,一路吃个饭,那天戏曲家梅兰芳等社会名人也参加了宴会。
宴会上,张大千向客人几回碰杯后,来向梅兰芳敬酒。
他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梅兰芳先生一时也不知其意,赶紧笑着问道:“张先生此话怎讲?”张大千笑着说:“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
”在场的人这才茅塞顿开,马上笑声四起。
师:同窗们你们说他的祝酒辞妙在何处?“动口”既指唱戏又指饮酒,“动手”既指作画又指敬酒。
这里张大千化用了“君子动口,小人动手”这句熟语,形象生动,幽默诙谐。
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板书题目)(二)解释熟语2'师:那么你们知不明白什么是熟语呢?明确:熟语是语言在长期进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固定的短语或句子。
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更其中部份,而且往往不能依照一般的词法来分析。
师:我的普通话不好,常常容易把“熟语”念成“俗语”,那“熟语”跟“俗语”有什么不同呢?其实“俗语”是“熟语”中的一种,在熟语那个大家庭中,主要有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俗语”就是“谚语”。
(板书)(三)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1.成语师:那么咱们先来了解一下熟语大家族中的大哥:成语。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并理解一系列中华文化的熟语,提高学生对中文词汇的运用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例句和练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熟语的定义、分类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理解熟语的含义和正确运用熟语。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教学PPT、黑板、粉笔。
3.2 教学资源:相关中文熟语书籍、网络资源。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中的智慧,进而引入熟语的主题。
4.2 讲解熟语讲解熟语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举例说明熟语的使用场景和意义。
4.3 举例分析通过具体例句,分析熟语的用法和含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熟语。
4.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熟语进行句子编写,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五个常见的中华熟语,并简要说明其含义和使用场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句和练习,让学生对中华文化中的熟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运用熟语,提高学生的中文表达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熟语的练习题型,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六、教学拓展6.1 文化讲解介绍熟语在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熟语与中华文化之间的联系。
6.2 熟语游戏设计一个熟语游戏,如“猜谜语”、“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熟语,提高学习兴趣。
七、课堂互动7.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熟语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7.2 问答环节设置问答环节,让学生提出在学习熟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八、评价与反馈8.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熟语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四课第4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1 Word版含解析
得天花乱坠,不如多做练习。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化的一个方面,最基本的内容也是 我们必须知道的。
绍
填海 、夸父追日、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4.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摘引的:游目骋怀、柳暗 花明、世外桃源
课 堂活 动 “看图猜成语” “成语接龙” “俗语换成语”等
4.歇后语、 惯用语简 介
歇后语: 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 前一部分是引子, 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如:泥菩萨过江 ————自身难保 惯用语: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 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如:背黑锅 翘辫子
惯用语
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格言
3. 深 入 了 解
①成 语
自主学习 阅读第 76 页到第 77 页 “熟语老大哥:成语”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成语? 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 固定词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并且多有特定的出处。 2.成语有哪些来源? (1)来源于历史故事 (2)来源于寓言故事
完成课堂活动
概括熟语特点
高考中熟语用错类型
随堂练习 (二)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目标与内容 教学方法及设计 意图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祖
1. 引入情境 揭示课题
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 丰富而有韵味 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熟语更是这个语言宝库中的瑰宝。 开门见山,吸引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包罗万象的熟语世界, 领略一下 她的风采。 意力。
;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 语热 节上重视有来有往,成语有( )
身
成语有(
) ;对待客人要热情周到,让客人像在家里一
样,成语有( ) ;举止要文雅礼貌,成语有( )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3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
2.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
教学步骤:一、引子讲解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熟语是汉语词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灵活地运用、活用和化用熟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语言增添文采,而且还能取得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
引子中张大千劝酒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二、活动讲解1.漫画与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成语的来源:(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
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中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梅竹马”等。
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
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
要点讲解: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成语”是重点,可见后面专门地阐述。
这里只对其他的作一简单诠释。
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
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谚语。
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熟语》76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主讲人:周双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辨析成语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过程与方法:掌握辨析成语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传统文化【教学重点】辨析成语常见错误——望文生义【教学难点】掌握辨析成语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古有苏轼“赖有今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九十年代有热播剧《渴望》“口碑爆棚引热议,万人空巷齐观看”今有韩塬大地祭祀大典“史记韩城风追司马,上拜穹苍万人空巷”同学们这里的三个“万人空巷”使用正确吗?今天我们就带着疑问走进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成语)。
二、检查预习1、成语的兄弟姐妹即熟语家族成员明确:成语(老大哥)惯用语(打个比方:碰钉子、走后门、定心丸、领头羊、跳龙门)歇后语(猜个谜语: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老鼠钻进书箱里——咬文嚼字)谚语(说句俗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清官难断家务事等)(板书成语兄弟姐妹)2、根据图画猜成语并归纳成语日、精卫填海(神话传说)刻舟求剑、自相矛盾(寓言故事)闻鸡起舞、卧薪尝胆(历史故事)三、合作探究是什么:1、写出下列成语意思。
①危言危行:②不绝如缕:③见危授命:④久假不归:⑤乔迁之喜:正确的序号:错误的序号:为什么:2、分析讨论原因正确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归结成语易错类型——(望文生义)【解读】释义:怎么办:3、通过以上题目,总结学习成语的方法:注重积累(文言字词、成语)勤查工具书(做学习上的有心人)4、练一练(方法总结:结合语境)①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使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②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三人成虎:谣言一再反复,就有使人相信的可能。
③编辑部收到的这些稿件都是不刊之论,无法采用。
刊:消除。
不可删改内容正确;不能更改的论断④我们隔壁的一家人与人交往十分慷慨,从不吝啬,被人们称为大方之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四课第4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7 Word版含解析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是选修教材,在这之前学生已完成了五本必修教材的学习。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位于本册选修教材第四课《词语万花筒》下的第四节。
《词语万花筒》较好地将本册选修教材前后的内容衔接了起来,而《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则对本课内容起到很好的收束作用。
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灵活地解决相关的一些问题,从而为真正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素养和文明修养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从小就接触熟语,对熟语非常感兴趣,掌握的熟语比较多,但不够全面、深入,所以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探究,使学生能够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去学习熟语。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并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熟语,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重点、难点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通过成语接龙导入(二)研习文本1、了解熟语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
2、成语(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词组。
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并且多有特定的出处。
(2)成语的来源A.从历史故事中来的: 望梅止渴、三顾茅庐B.从寓言故事中来的:守株待兔、狐假虎威C.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D.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游目骋怀、高山流水通过收集和归纳“马”和“三”的熟语,理解成语的来源。
有关“马”的成语语:A.战争:兵荒马乱、千军万马、戎马倥偬B.生活:心猿意马、走马观花、青梅竹马C.品质:脱缰之马、马不停蹄、龙马精神有关“三”的熟语:A.制度典章类:连中三元B.伦理道德类:三从四德C.宗教信仰类:三生有幸D.历史人物类:孟母三迁E.时令民俗类:一日三秋F.军事战争类:勇冠三军(4)课堂活动:看图说出成语3、惯用语——打个比方(1)概念: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1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一、导入:学习语言的一般进程:读音——文字——词语——词组词组:1、词组的概念2、词组的构成形式3、组合能力强的现代汉语词组(谦虚谨慎、美丽善良等)组合能力受阻的成语(否极泰来、叶公好龙等),引出成语。
二、了解成语1、成语的定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的词组短语。
2、课堂活动:成语接龙(按座位顺序,每生思考时间为3秒,3秒接不上,其他同学为他读秒(5秒),还接不上者,唱歌一首。
)(顶针)3、成语的特点(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①源远流长。
(课堂活动:举含“三”的成语,并分析其文化含义。
)②精炼含蓄。
(学生举例:成语这一特点在日常交际中的实际应用。
)③定型不变。
三、成语误用举隅1、介绍一篇趣文: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特地带我到动物园玩。
按照惯例,我们早餐吃地瓜粥。
今天因为地瓜卖完了,妈妈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些芋头来滥竽充数。
没想到那种在阳台上的芋头很好吃,全家都贪得无厌的自食其果。
出门前,我那半老徐娘的妈妈打扮得花枝招展,鬼斧神工到一点都看不出是个糟糠之妻。
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英俊的惨绝人寰,鸡飞狗跳到让人退避三舍。
东施效颦爱漂亮的表妹打扮得艳光四射,趾高气扬的穿上新买的鞋子。
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很快的到了动物园,不料参观的人多到豺狼当道草木皆兵,害我们一家骨肉分离。
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得到处广播,终于查找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表妹,困兽之斗中,我们螳臂当车力排众议推己及人到挤到猴笼前,鱼目混珠拍了张强颜欢笑的全家福。
接着到鸡鸣狗盗的鸟园欣赏风声鹤唳哀鸿遍野的大自然美妙的音乐。
后来爸爸口沫横飞地为我们指鹿为马时,吹来一阵凉风,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妈妈连忙为爸爸黄袍加身,也叮嘱我们要节哀顺便。
到了傍晚,因为假日的关系,餐厅家家雀占鸠巢六畜兴旺,所以妈妈带着我们孟母参迁,最后终于决定吃火锅。
有家餐厅刚换壁纸,家徒四壁很是美丽,灯火阑珊配上四面楚歌,非常有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看挂图,猜成语”,通过挂图向学生展示一幅与“马”有关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猜猜那个成语适合它。
师:在古代,人和马是息息相关的,古时候行军打仗离不开马,交通运输更离不马,人们不仅需要马,而且喜欢马,例如许多将军都以有一匹千里马、良驹而为荣,同学们是否还能够说出其它带“马”的成语呢?
二、课堂活动
1.让学生讨论与“马”有关的成语。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出现那么多跟“马”有关的词语,正体现了人们对“马”情有独钟。
其实,在这些有关“马”的成语中,隐藏着许多的典故和故事,谁能试着讲讲有关“马”成语的故事?
2.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说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并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成语的故事及寓意。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一个成语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生动,收到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好,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三、知识拓展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分组讨论)1、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天塌地陷、天摧地塌、天翻地覆、震天动地
2、形容地震之后的景象的成语: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3、汶川大地震,当时人们的心情可用成语:惊慌失措、黯然销魂、战战兢兢、百感交集、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惊慌失色、大惊失色
4、形容发生地震后形势的紧迫的成语:千钧一发迫在眉睫间不容发生死攸关近在咫尺刻不容缓十万火急险象环生一触即发急如星火剑拔弩张
5、现场抢救的人们的表现: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6、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感人肺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戮力同心、齐心协力、
四、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1、填表
特点类型
结构用法语体或感情色彩语义
成语固定、四字严格书面语双层
惯用语固定、三字灵活口语、多贬义双层
歇后语固定、两部分灵活口语双层
谚语固定灵活口语比喻义少、多表面义
2、总结概括熟语的特点(学生根据熟语不同类型归纳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1、结构上的稳固性2、意义上的整体性3、各自有特殊的形式
五、课堂巩固
1、判断下列熟语属于那一类型
(1)、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朝思暮想、世外桃源
(2)、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穿小鞋(比喻使人暗中吃亏)、刀子嘴,豆腐心、跳龙门
(3)、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多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
(4)、情人眼里出西施、瑞雪兆丰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06浙江卷)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①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
②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
六、总结
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1)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2)“喝水不忘掘井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过去二十年卓有成效的合作深表感谢。
七、布置作业
完成“小试身手”第一、三题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