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获奖教案2 (1)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月相变化》说课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宇宙》单元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承接上堂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更加深入地介绍月亮的奥秘;同时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教学做了铺垫,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首先根据生活中的记忆,亲历动手裁剪记忆中的月相,并在小组内交流,随后粘贴月相并尝试解释自己为月相安家的理由,通过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宝典,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并根据模拟实验简介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模拟学习学生将会用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2、学情分析我校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依靠发挥想象力,建立抽象的空间概念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月相的前概念也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但值得欣慰的是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太阳、地球、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有直观的教学及实验材料提供给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的辅助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月相变化。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知识目标: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亲历动手裁剪记忆中的月相,并对月相变化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及假设。
2、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育理论指导:《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二、内容与方法梳理:《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的知识储备:昼夜交替的形成;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会自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会绕着地球转,转动一圈是一个月时间。
有着这些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他们对现实中的天体如何与模拟实验的天体不能很好地用空间概念图建构起来。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能概括月相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
2、通过画月相、剪月相、贴月相经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延伸吗?今天是农历的()老师建议大家()时间去观察,每天观察时间最好固定,如果当晚找不到月亮,第二天早上再去观察,作好记录,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安全,预祝同学们在观察中有更多的发现。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一、教材《月相变化》是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二。
我对这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它与其他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理解的(ppt展示)。
对《月相变化》这一,教材的编排是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二、学生学生对于月球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能获得很多关于月球的信息。
在本单元的第一节中,更是系统的了解了月球的运动、月球的一些重要数据,可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
甚至对于月相,学生也不陌生,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
但是很少有学生有指向性地、系统地观察过月球和月相的变化,因此学生其实对于月相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此外,在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运动中的地球》这个单元,对于利用模型帮助他们了解天体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概念目标:1、月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因此正确的月相明暗交接的线始终处于圆的直径两端。
2、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形状,它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过程目标: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有效的提问。
4、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目标:1、问题意识得到提高。
2、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3、意识到持续观察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我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我认为本的重点是模拟月相变化,并对月相有规律变化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
难点是学生能解释月相有规律的变化的原因。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材以观察月相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天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月相变化的规律和形成原因,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知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月相变化,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月相变化图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月相变化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月亮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月相变化的顺序:学生观察月相变化图,小组讨论月相变化的顺序,分享探究成果。
3.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探讨月相变化的原因。
4.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原因,形成系统的认识。
5.应用拓展:学生进行月相变化的观测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月相变化的顺序: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月相变化的原因:地球遮挡太阳→月亮遮挡太阳→太阳照亮月亮→月亮照亮地球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地描述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形成原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月相变化》说课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宇宙》单元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承接上堂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更加深入地介绍月亮的奥秘;同时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教学做了铺垫,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首先根据生活中的记忆,亲历动手裁剪记忆中的月相,并在小组内交流,随后粘贴月相并尝试解释自己为月相安家的理由,通过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宝典,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并根据模拟实验简介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模拟学习学生将会用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2、学情分析我校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依靠发挥想象力,建立抽象的空间概念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月相的前概念也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但值得欣慰的是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太阳、地球、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有直观的教学及实验材料提供给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的辅助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月相变化。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知识目标: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亲历动手裁剪记忆中的月相,并对月相变化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及假设。
2、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外观变化,即月相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月相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并掌握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对月亮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相的变化,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
2.难点:月相变化顺序和周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从而了解月相的变化。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3.推理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推理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亮形状图片、月球仪、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月相观察记录表、月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注意到月亮的形状在变化吗?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月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球仪,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填写月相观察记录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历、潮汐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月相观察记录表,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月相变化》说课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宇宙》单元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承接上堂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更加深入地介绍月亮的奥秘;同时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教学做了铺垫,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首先根据生活中的记忆,亲历动手裁剪记忆中的月相,并在小组内交流,随后粘贴月相并尝试解释自己为月相安家的理由,通过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宝典,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并根据模拟实验简介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模拟学习学生将会用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2、学情分析我校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依靠发挥想象力,建立抽象的空间概念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月相的前概念也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但值得欣慰的是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太阳、地球、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有直观的教学及实验材料提供给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的辅助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月相变化。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知识目标: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优质课教案2 (1)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
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又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
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和相应的农历时间。
【教学准备】上半月月相绘制图、模拟实验记录图、模拟月球的黑白球等。
【教学过程】(一)画月相1、苏轼的《水调歌头》引入,引出月相话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赛课获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持续地观察月相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作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科学知识: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内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形状。
2、理解月相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模拟月相变化规律实验的各个部分所代表的天体部分。
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以及下半月月相出现的时间推算。
教学准备:月相变化课件、皮球、黑色塑料袋、活动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利用谜语揭示课题1、出示谜语:(课件出示)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2、同学们,这个谜语是指什么?(月亮)3、从这谜语中,你能读到哪些信息?4、对,月亮有时是圆圆的,有时又是半圆形的,还有时向镰刀。
(结合投影叙述)那么这是不是说天上有很多个个月亮呢? (课件出示)(学生议一议。
再回答)(不是, 其实月亮只有一个,由于它被太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有时多, 有时少而造成的。
课件出示)5、(教师阐述)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叫做月相。
板书课题:《月相变化》二、师生互动学新课活动一:月相1、认识几种月相(投影依次出示下列月相)(1)娥眉月. (2)弦月(3)满月2、是不是每天都能见到这些形状的月亮?(不是)3、那么这些月相一般会出现在时候?4、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看到的月相是什么形状?出现在什么时候?把它们画出来,并剪下来。
5、同组学生讨论:如何把剪下来的月相贴到相应的圆圈内?(教材中农历初一到农历十五的圆圈图)6、学生活动:把月相贴在相应的位置。
(学生完成后,暂时不评论对与错。
)活动二:月相变化规律1、师叙述:漆黑的夜晚,我们观察到的月亮有圆缺变化。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月亮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相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观察自然现象有一定的兴趣和经验。
但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观察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说出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记录,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相变化的视频资料。
2.准备月相变化的图片资料。
3.准备观察月相变化的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月相变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相的变化过程。
同时,展示月相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对月相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月相变化的原因。
教师总结,讲解月相变化的原理。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月相在古代文明中的应用,如农历、节气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月相变化的观察报告,包括观察时间、月相变化过程、自己的感悟等。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板书月相变化的名称、顺序和原因。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word教案(2)
月相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一、画月相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
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二、给月相排序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从而加深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
教材以观察月相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但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2.学会观察和记录月相变化,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2.难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培养观察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参与月相变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讲授法:讲解月相变化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相变化演示仪、月球模型、PPT等。
2.学具:记录月相变化的、观测日志等。
3.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观察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变化。
提问:“你们观察过月球的变化吗?有什么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讲解月相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通过演示仪和月球模型,直观地展示月相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月相观测实践活动。
每组发放记录月相变化的和观测日志,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
4.巩固(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结果,讨论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讲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育理论指导:《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二、内容与方法梳理:《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的知识储备:昼夜交替的形成;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会自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会绕着地球转,转动一圈是一个月时间。
有着这些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他们对现实中的天体如何与模拟实验的天体不能很好地用空间概念图建构起来。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能概括月相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
2、通过画月相、剪月相、贴月相经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板书设计:月相变化上半月:又亏到圆亮面朝右下半月:又圆到亏亮面朝左学生实验记录单:《月相变化》说课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亮》第一课时。
《科学课程标准》把本节内容纳入了“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
学生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已经对地球、太阳和月球以及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获奖教案2(1)
《月相变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方法探讨法、研究法课前准备为每个小组学生准备:圆纸片、笔、剪刀等。
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说说兴趣爱好2.在白板上画:月亮(首先和学生聊一聊自己的兴趣爱好,活跃一下课堂的氛围,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随即展示自己的爱好:画画,这时利用白板的钢笔工具,画下一个月亮,这样揭示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月亮。
)3.说说你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4.讲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二、新课学习1. 画一画看到过的月相(白板上画)(接下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自己所见到过的月亮的样子,由于电子白板继承和发展了黑板的书写功能,同时又克服了多媒体投影幕只能用于展示的缺点,把教师置于课堂注意的中心,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以互动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这样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月相,知道月相就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2.交流:通过刚才大家画的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所画的月相是什么时间发生的?3.提问:为什么同一时间你们画的月相不同?为什么有的月相是亮面在左,有的在右?月相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呢?(接着观察白板上的各种月相,通过交流发现它们的不同,如:明亮部分面积不同,出现的时间不同,然后根据时间先后给所画的月相排一下顺序,这时候使用白板就能方便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多媒体材料,解决了过去多媒体投影系统环境下,使用课件和幻灯讲稿教学材料结构高度固化的问题。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月相变化》一课时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二课。
教材编排中,本课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模拟月相变化,观察白天的月相。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月相”一词所代表的含义,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太阳照射、月球在围绕地球逆时针公转有关,同时对原先认识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再一次检验。
对月球、月球的运动及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
学生看到过月亮不尽相同的样子,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大部分学生知道月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但至于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基本知识大部分学生则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前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学习很重要(因为本次活动的实际情况,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课前谈话进行铺垫)。
本课要让学生真正形成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仅凭经验月相和模拟实验都只能算是“纸上谈兵”。
推测月相变化规律需要以学生实际观察记录为基础,而真正认识月相变化规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实际观察记录。
因此与教材原设计相比,将观察记录月相这一活动前置于本课上课之前,目的就是希望学生有这样的体验过程,帮助学生真正形成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从而意识到持续观察的重要性,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可惜今年前两个月一直在下雨,所以该设想在本次教学中无法实施。
二、设计思考思考1:教材的第四部分是“观察白天的月相”,这既是一个课外观察活动,又是一个课堂延伸的实证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但是这是基于晴好的天气才能够做到的。
而接下去的几个星期又将是雨天或多云天气,根本没机会去亲历观察月相。
所以在本课中的教学中,此环节的活动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大大降低了,所以在本课中,“观察白天的月相”我没有进行过多的教学。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目标:1.了解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月中盈亏一次。
重点:月相形成的原因。
难点:月相形成的规律。
教学准备:卡纸、剪刀、胶水、圆纸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起猜个谜语吧!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月亮,你们可真是聪明。
给你们一个小礼物,每个人送你们一个月亮。
这个谜语带来我们关于月亮的什么信息啊?导入我们今天学习的新课《月相的变化》。
二、学习目标1.了解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月中盈亏一次。
三、合作探究(一)月相规律什么是月相呢?出示概念,月相就是月球在圆球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你们知道月相的名称吗?学生说几种,老师也总结了几种月相的名称。
你们根据月相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贴月相吧。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1.小组内交流一下,每人剪一种月相,并把月相的名称写下来。
2.把剪下来的月相按照顺序在黑色卡纸上摆一摆,注意方向和位置。
3.把摆好的月相粘在黑纸上,观察月相的变化。
出示月相的变化规律。
由缺到圆,由圆到缺。
月相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模拟实验。
1、在教室的一面墙上或黑板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二)月相模拟实验出示实验要求:1、在教室的一面墙上或黑板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2、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观察月相的变化。
6年级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月相变化冠军奖
《月相变化》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本课在学生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和月球表面有了初步了解之后,通过观察月亮圆缺的变化,探究月相的成因,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日、月、地三天体运动的模式,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月球对于小学生一直充满着神秘的吸引力,对探究月球充满好奇。
但六年级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有限,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而本课关于月相变化的研究需要学生在关于地球、月球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完成。
因此需要借助模型来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空间认知的概念。
如何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月相模拟实验,总结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有一定规律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月相的变化和规律。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月相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学习宇宙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对宇宙中天体知识了解有限,而月相变化实验中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借助模型来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空间认知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三球仪、演示月球模型、学生分组月球模型、月相卡、实验记录单。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月相变化的资料、制作月亮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情境设计:播放视频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
谈话:从苏轼“月有阴晴圆缺”的诗句中,你知道月亮有哪些形状吗?请两位学生将月亮卡片贴在黑板上,其他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月亮卡片,在形状和方向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
2.出示月相概念谈话:其实,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有个共同的名字,就叫月相。
月相是指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在圆缺变化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月相变化及变化规律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的形成: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之以恒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自己、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观察持续时间长,在观察过程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要详实。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月相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示意图、电灯、乒乓球。
【教学过程】一、画月相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引用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让学生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展示学生作品,观察分析这些月相与实际生活中能见到月相的异同,为什么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出现的时间。
二、给月相排序1、请每位学生将画的月相并剪下来。
2、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并按时间排序。
3、寻找月相变化规律。
4、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找月相的变化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5、模拟实验:电灯-太阳;乒乓球-月亮;自己人头-地球。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或者: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1)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浅显的、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月球距地球最近,是目前人们最熟悉的天体,而我们对月球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平时观察到的各种形状的月相,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在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合作意识三、重难点重点:知道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难点:总结月相变化规律,即上半月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亮面面四、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给月相排序、模拟月相变化、饼干拼月相。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诗人苏东坡的千古佳作《水调歌头》中的名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说说图中月亮是什么时间的?这时候的月亮又要什么?2、引出月相: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相的变化。
(板书:月相变化)3、月相成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
4、刚刚我们已经知道月相是因为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接下来就来做个游戏,老师准备了四个月相,同学们猜猜看分别对应哪一句诗词。
(将月相贴到黑板上,板书对应的月相名字)二、给月相排序1、想一想:通过刚刚猜月相的游戏,我想同学们对月相有些了解了,那么你知道农历一个月的月相是如何变化的吗?2、用老师准备好的月相,摆一摆你曾经看到过的或者猜想农历一个月的月相。
要求:正上方对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即农历初一,初一到到三十以顺时针方向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
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又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
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
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
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侧。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和相应的农历时间。
【教学准备】
上半月月相绘制图、模拟实验记录图、模拟月球的黑白球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苏轼的《水调歌头》引入,引出月相话题。
(圆缺变化)
2、出示月相的若干个照片,使学生了解圆缺变化中看到的亮的
部分是月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
3、学生画一个印象中的月相。
4、提问:所画的这些月相都真实出现过吗?
(二)月相的规律
1、提问:这些月相的出现是否存在一定的先后持续?
2、每生画一组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图。
3、在小组中先讨论交流:所画的月相规律是否都一样?有哪些
不同之处?
4、全班交流,达成对月相规律的初步共识。
(由缺到圆,亮面的方向、位置,初七八后明暗交界处是凸还是凹)
5、讨论:农历下半月的月相规律
6、小结:指出学生对月相规律还存在的不同意见,并指明这些
月相是大家凭平时的印象得出的结果,并不是对月相进行观
察记录的结果。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学生带着以下三组问题自学书本‚模拟月相变化‛P49大标题开始到P50第一自然段。
⑴用什么模拟月球、地球上观察月相的人?还要模拟什么?
⑵月球是如何运动的?
⑶进行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哪些?
2、讨论交流上述三组问题,重点强调‚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进行‘运行’时要注意什么‛。
3、分小组内进行月相模拟活动,观察者记录观察到的‚月相‛。
4、根据模拟实验的记录结果,重新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纠正
前面所画月相规律图中存在的问题。
5、小结:月相模拟实验不能等同真实的月相。
(四)课后观察月相
1、在课堂内我们无法观察到真实的月相,只有记录下真实的月相才最具有说服力。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3、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
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5、说说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或困难。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亮面在右侧
上半月
圆缺
下半月
亮面在左侧
三、个人简介
四、观点报告
浅谈小学科学地球的运动和宇宙单元的模拟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涉及‚地球的运动‛和‚宇宙‛的内容,是教师们普遍觉得不容易教学的部分,一方面,这一类主题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范畴,难以进行直接的观察;另一方面,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尤其针对涉及到运动的内容,就更不知如何入手了。
针对上述情况,这两单元的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下面,根据在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处理好模拟实验中的三个要素
模拟实验是指用模仿实验对象制作的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
模拟实验中要分清楚‚什么模拟什么‛、‚怎样模拟‛、‚模拟观察到什么(或说明了什么)‛。
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模拟实验的重点也是有区分的,如《月相变化》这节课的模拟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记录观察到的‚月相‛,验证先前通过记忆画出的月相规律,所以在教学中,‚什么模拟什么‛、‚怎样模拟‛就安排学生直接看教材,清楚怎样进行操作九可以了,重点放在记录观察到的‚月相‛,而不涉及对月相形成原因的讨论。
小学科学的模拟实验,教材上都提供了模拟实验的文字说明,意图就是让学生照着要求能做就可以了。
二、提高模型或实验条件的相似度,提高模拟实验的可信度
模拟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取决于模型和被模仿实验对象的相似度,或模仿实验条件的真实程度。
在教学《我们来造‚环形山‛》的模拟实验中,如果‚撞击物‛的撞击速度不够,是很难形成理想的‚陨击坑‛的。
在《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中,教材上要求‚在教室或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我觉得这个模型与真实情况差距较大,尤其在教室里,‚太阳‛和‚地球‛、‚月球‛的大小比例以及三者之间的距离不成比例,影响到模拟实验中,‚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这个运动特征无法满足。
根据太阳的体积以及与地球间的距离,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我们把它看成是平行光,所以,我将教室整面墙模拟成太阳光射来的方向,这样能与真实情况更相近。
三、模拟实验合理处理观察者的观察角度
《月相变化》此课我手头有两个课件,都是中学老师制作的。
如图:
课件1 课件2 (这里的图片位置为左右)
‚课件1‛中左上角有个月相图,显示月球运行到不同位置,地球上所能看到的月相。
‚课件2‛的课件演示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月相成因动画示意‛,所以要突出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
我们小学的这节《月相变化》并不要求掌握月相形成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目的
是‚月相有怎样的规律‛,月相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所以观察者——学生在模拟实验中必须在‚地球上‛,而不能‚跳出地球‛。
在学生的‚月相记录图‛中,我是设计成线形,记录‚月球‛运行到八个不同位置时观察到的月相,如图1。
如果‚月相记录图‛设计成图2的形式,学生要不断变化着角度去花月相。
图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