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附加题断句方法共12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汇总
【答题技巧】
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高考语文断句评分标准
高考语文断句评分标准高考语文断句评分标准是指对高考语文作文中的断句进行评分的一套标准化的评分方法。
断句是指根据语句的结构,将一篇连续的文字分成若干个有意义的独立部分。
准确的断句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表达准确,提升作文的质量和阅读的流畅性。
下面是高考语文断句评分标准的一些要点:1. 主谓结构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进行断句。
例如:“小明跑步去了学校。
”可以断为“小明/跑步/去了/学校。
”这样的断句能够清晰地表达句子的主谓结构,使句子更加明确。
2. 定语从句断句:将定语从句和主句进行断句,使定语从句和主句分开。
例如:“我喜欢的那本书是《红楼梦》。
”可以断为“我喜欢的/那本书/是/《红楼梦》。
”这样的断句能够使定语从句与主句分离,使句子结构更清晰。
3. 并列结构断句:在并列结构的词语之间进行断句。
例如:“他爱吃苹果、橙子和香蕉。
”可以断为“他爱吃/苹果/、/橙子/和/香蕉。
”这样的断句能够使并列结构的词语清晰地呈现出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4. 状语从句断句:将状语从句和主句进行断句,使状语从句和主句分开。
例如:“他去了图书馆,因为要借书。
”可以断为“他去了/图书馆/,/因为/要借书。
”这样的断句能够使状语从句与主句分离,使句子结构更清晰。
5. 句子成分断句:将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进行断句。
例如:“小明喜欢读书,而且他也喜欢写作。
”可以断为“小明/喜欢/读书/,/而且/他/也/喜欢/写作。
”这样的断句能够使句子的各个成分清晰地呈现出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6. 简单句断句: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要求进行断句。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可以断为“我/喜欢/吃/水果。
”这样的断句能够使句子结构清晰,表达准确。
7. 复合句断句:将复合句中的主句和从句进行断句,使主句和从句分离。
例如:“他说他明天要来。
”可以断为“他/说/他/明天/要来。
”这样的断句能够使主句和从句分开,增强句子的结构和逻辑性。
8. 句子连贯性断句:根据句子的连贯性要求进行断句。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重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观点。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来源则:1.要通读全文,认真领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渐减小范围,直到把全部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依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查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断句详细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而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纳什么方式,获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构造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重点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构造关系,确立骨干,进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此中“我”字,不单各时代的文言皆用,并且向来用到此刻。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低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此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讲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单代人,还能够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互相”“相互”,也能够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像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别人行为及于己”。
高考文言文阅读:语文附加题之文言断句教学案
语文附加题之文言断句------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
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
加上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
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做练习,然后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
三、课前预习:(一)、知识回顾:唐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语意已尽,需作较长停顿。
“读”:语意未完,需作小停顿。
文言断句习惯上称作句读。
(二)、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三)、借助练习,总结解题策略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处)例2、1、找出语句中特征性词语:2、解题策略一:例3:例4:1、找出语句中特征性词语:2、解题策略二:补充:1、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9处)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高考语文第五部分附加题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的断句、简答1高考体验高三全册语文
12/10/2021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句式的对应关系和特殊虚词断句的能力。 断句时先通读画线部分疏通大意。从中不难看出“贵诈力”与 “贱仁义”相对,“先”与“后”相对,“富者”与“贫者”相 对,“国强”与“弱国”相对,这些词语领起的句子构成四组对 比句。 答案: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 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 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12/10/2021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
12/10/2021
7.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段的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 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 然后抓住标志词,先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标志词多为虚词, 画线句中的两个“者”后面要断开,虚词“因”“以”“其”前 面要断开。点断之后,再翻译一遍看能不能读通,最后确定点 断处。 答案: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 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
12/10/2021
五、(2013·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 14~16 题。 1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 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 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 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 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12/10/2021
2.文中的老苏、大苏是指________、________。 解析:苏洵、苏轼、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世称“三苏”。 苏洵被称为“老苏”,苏轼(苏东坡)被称为“大苏”,苏辙被 称为“小苏”。“三苏”均以文章显名于世,特别是号称全能 大家的苏轼,文章堪称天下一绝,留下许多传世之作。 答案:苏洵 苏轼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技巧(实用)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技巧(实用)一、读文段,通文意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这样,我们对上文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
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丈夫之事。
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例】(北京)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③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一、关注名词和代词
名词、代词——
名词(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事物名等) 代词(吾、予、余、尔、汝(女)、公、卿、君、若、其、 彼、此、之等)
作主语,常可在前断开;作宾语,常可在后断开。
(202X·全国Ⅱ)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王安中)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 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 五城。(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 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排同聚异,突破难点。 四个选项中,先排查出哪些停顿是相同的,对此不必关注;再聚焦停顿不同的,重点 思考。 那些停顿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是难点,且难点就那么一两处。对此,要有足够的突破 方法。先看看能否找到标志,如名词、虚词、句式的标志。能找到这些“路标”固然 好,但这类题中真正的难点往往不是靠寻找标志就能应付的,关键是揣摩语意,看看 句子的陈说对象是谁,句子之间、词语之间有怎样的意义关联,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这其中如有小技能的话,那就是会抓谓语动词。
语气词 何如、奈何
其前一般断开
复句 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 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 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其前一般断开
复音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 复音虚词须保持完整,
虚词 若、至于、足以、何以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高考文言断句指导
一般句子的结构:
副词
副词
名词 、代词
定语 +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 宾语
名词、代词
动词
形容词
【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汕头人【总是】 【眉飞色舞地】谈<起了>(汕头的)小吃<有多么地道>。
定语 +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 宾语
定语 +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 宾语 定语 +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 宾语 定语 +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 宾语 定语 +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 宾语
5.其他
①句首时间词: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 、向之、斯须 等
,前面一般断开,后面可断可不断。 如: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②叹词: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如: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有时不断 句,具体根据句子的语境确定。
3.疑问语气词 何、胡、恶、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
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 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例: (1)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3)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红字体的虚词都是疑问词,一般放在句首,与前一句应 断开。
高考语文附加题文言语段题答题方法
精选ppt
3
• 21.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 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 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 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精选ppt
4
回答问题
• 22.“黄老”和“六经”分别指先秦时期的哪两 个学派?(2分)
• 23.写出这段文字提到的《史记》中的两个篇名。 (2分)
精选ppt
9
方法归纳
• 1.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 易被发现。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 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 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 “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 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精选ppt
10
方法归纳——2.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 有规律供参看。
道家学派 儒家学派。
. 游侠列传 货殖列传
精选ppt
5
阅读指导
•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精选ppt
6
阅读指导
• 2.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给 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 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 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 难的方法。
习
• 陶侃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 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 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 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 足。
精选ppt
20
回答问题
• 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政治主张?
重视农耕,以农业问为根本的政治主张
精选ppt
21
方法归纳——6、固定词组莫拆散
•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 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 以”“以为”“何所”“孰若”“至 于”“足以”“得无”“无乃”“何 以”“于是”“然则”等 。
高考断句题——四步排除法
高考断句题——四步排除法1.命题规律断句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道小题,因为这小小的一道题包含了太多的知识点(如生僻词义、特殊语序等),常常使同学们无从下手,所以成为了历年考生的失分重灾区。
断句题虽难,但并不代表着无规律可循。
断句题共有四个选项,但这些选项并非完全不同,他们中间存在着某些共性,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如果我们能仔细分析每个选项的共性和差异,辨别它们差异区间的正误,就可以顺利排除错误选项,成功找出正确答案。
2.解题技巧第一步:找共性“找共性”就是将每个选项中相同的断句部分从我们重点观察的范围中筛选出来。
第二步:寻差异通过上一步的筛选,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各选项中断句产生分歧的区间,并最终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差异区间,在下一步中,我们将针对这几处进行详细分析。
第三步:巧排除在这一步中,我们将对每个差异区间分别进行结构分析或译文分析。
结构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句子的成分和结构,查看句中是否存在成分上的短缺、内容上的混淆或搭配上的错误;译文分析,即对该部分进行直接翻译,根据差异部分的译文,排除逻辑有误、表达有歧义或词义同上下文内容产生冲突的选项。
参考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结果,我们最终会排除三个有明显漏洞的选项,留下一个疑似正确的待选项。
第四步:细检查通过以上三步的判断,我们最终会剩下一个待选项,在确定它为正确答案之前,我们还要对它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此处的检验也是从结构和译文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按照待选项的断句结果划分句子成分;然后根据划分的结果,对该句进行翻译,以此检验该选项译文是否存在语义方面的错误,是否与上下文内容产生冲突。
若通过检验,发现该选项并无结构或译文方面的错误,就说明该选项是正确选项。
3.例题以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为例。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方法总结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方法总结高考语文文言断句方法一、断句“四要求”1.通读语段,整体理解文言文断句的根本,在于对语段意义的正确理解。
因此,我们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反复诵读这个语段,力求通过诵读对语段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如果是文言文阅读整篇文章中抽取的语段,我们还应该注意联系相关的上下文,正确理解其意义。
在熟读语段、把握文意后,凭借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不确定的部分,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
2.借助虚词,确定首尾文言虚词有多方面的作用,有许多虚词也能为断句提供方便。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利用虚词断句,有以下几种情况:(1)经常出现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惟、盖、故、凡、且、且夫、唯、盍、若夫、得无、何其”等词,可在其前面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2)经常出现在句首的谦敬词、人称或指示代词有“窃、请、敬、吾、余、予、尔、汝(女)、彼、此”等,在其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3)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纵使、向使、假使、虽、虽然、于是、然而、无论、若、至若、是以、故、是故、继而、然则、犹且、至于”等,在其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4)常在句首的时间副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是时、昔者、乃今、有顷”等,可以在其前面断句。
(5)常在句首的疑问词有“何、谁、孰、安、胡、焉、奚”等,可以在其前面断句。
(6)经常出现在句末的虚词有“乎、哉、矣、也、者、耶、邪、焉、欤、兮、耳、而已”等,可以在其后面断句。
*例如: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断句ppt12
例:2005高考北京卷第11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 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 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 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 腋寺作为草堂
答案:
匡庐奇秀 /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
峰 /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 /其境胜 绝 /又甲庐山 / 元和十一年秋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 爱之 /若远行客过故乡 /恋恋不能去 /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3、借助发语词、语气助词划定 句子的起始。
“乎”、“也”、“矣”、 “欤”、“耶”、“耳”、 “焉”、“哉”等语气词常常 用在句尾。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看情形。
4、根据修辞手法: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文言文复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文言文阅读会考选择题、翻译题及断句题。
高三网小编整理了最实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和技巧,帮助广大高考生搞定文言文断句题型,确保在文言文阅读中少失分。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规律】2022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解题方法(总结)
【规律】2022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解题方法(总结)技法一凭借名(代)词断句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某一类词性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
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训练1.(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解析四个选项中,有些停顿点是相同的,有些是不同的,根据每项的相同停顿点,可将四个选项大致分两组:A、B两项为一组,C、D两项为一组。
全国卷2023年语文断句题计分方法
全国卷2023年语文断句题计分方法在2023年的全国卷语文考试中,断句题一直是备受考生关注的一道题型。
为了准确评价考生的语文水平和断句能力,命题者制定了一套科学的计分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全国卷语文断句题的计分方法,并分析其合理性和公正性。
首先,针对断句题的计分方法,在评卷过程中需要重点考察考生对文章句子的理解和正确的断句能力。
根据命题者的要求,阅卷老师将对考生的断句给予细致的评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计分:1. 断句位置准确性:考生需准确划分句子中的主谓宾等成分,并正确标注标点符号。
对于主谓宾结构复杂的句子,考生还需能够正确处理附加成分、状语从句等,并选择适当的断句位置。
对于句子成分划分准确、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答案,将给予满分。
2. 断句标点符号使用准确性:除了断句位置的准确与否,考生在标点符号使用上也需要严格按照语法规则,确保句子通顺流畅。
如对于使用逗号、分号、顿号等的掌握,以及句号、问号、感叹号等的正确使用,都将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得分。
3. 表意完整性:考生的断句不仅要准确,还要使句子的表达意思完整清晰。
若断句导致句子意思模糊或混乱,将会扣分。
因此,考生在断句时,需注意上下文的联系,确保句子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以上是2023年全国卷语文断句题的计分方法,其合理性和公正性得到了广大考生和教育界的一致认可。
通过这种评分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考察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也能激发考生对语文的深入思考和学习热情。
另外,为了确保计分的公平性,阅卷老师在批改过程中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操作,并且会进行多轮评卷与互查,以确保评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在评卷过程中,还注意避免对考生个人的主观评判,而以文章的断句准确性为评判标准,使评分更加客观。
综上所述,2023年全国卷语文断句题的计分方法合理且公正。
通过考察考生的断句能力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这种评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考试的评价准确性,同时也鼓励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句子结构和标点符号的准确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句前提:弄通文意断句方法:(一)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找主干定句读)主 || 谓.宾 / 名(代)||动(形)....名(代))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代),找主干。
词性组合特点如下:①.名(代)词+动(形)词(这里的名词、代词包括由名词和名词或代词和代词构成的并列短语)②.名(代)词+动(形)词+名(代)词③.介+名+动(形)④.动(形)+名(代)⑤.副+动(形)+名(代)⑥.“矣”“也”“者”“乎”“哉”等助词,和前面的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
以上六种只是最基本的组合方式,还有在此基础上的变形,但不管怎么变,都不能违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这一点。
例1:刻削之道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刻削..之道(名),鼻(名)莫如大(形),目(名)莫如小。
鼻大可小(形),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韩非子·说林下》〔注释〕1)刻削:雕刻。
道:指道理,规律。
2)举事:做任何事情。
然:这样。
〔译文〕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
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了。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二)找虚词,定句读找虚词(句首、句末虚词,如题2)。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窃”、“愚以为”“请”“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例2:蒙.鸠.为巢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荀子·劝学》〔注释〕1)蒙鸠:鸟名,又叫“鹪鹩”。
为巢:做窝。
2)羽:鸟的毛。
3)系:连结。
苇:芦苇。
苕:苇穗。
4)完:完善,完美。
5) 然:这样。
〔译文〕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
它用软软的羽毛做窝,并且用长长的发丝编织起来,把它系在芦苇穗上。
大风一刮,芦苇穗就折断,鸟蛋打破了,雏鸟也摔死了。
它所以会这样,并不是窝做得不好,而是筑巢的地方不对头。
(三)对话、引文,定句读找对话、引文(曰、云、言、谓,如题3。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例3:拙.于用大惠子..贻我大瓠之种我..谓庄子曰魏王树.之已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大也,..无所容。
非不枵然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逍遥游》〔注释〕1)拙:笨。
拙于:不善于。
2)惠子:姓惠名施,宋国人,曾做过梁国相国,是先秦的思想家,据说是庄子的好友。
3)魏王:即梁惠王,早年建都于安邑,国号为魏;后来,害怕秦的强大,被迫迁都大梁,改国号为梁,同时僭号称王,故魏王有时也称梁惠王。
瓠:葫芦。
4)树:栽培种植。
成:成活。
5)剖:破开。
6)瓠落:平浅的样子。
7)枵然:虚大。
8)掊:击破。
〔译文〕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棵大葫芦的种子。
我把它栽种活了,结的葫芦能装下五石东西。
我用这个大葫芦去装水或酒,由于它皮薄易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
把剖开来做舀水的瓢,又嫌太平浅,盛不了多少水。
葫芦不是不大啊!可是,我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碎了。
”庄子说:“先生,你真是不善于利用它这个大的特点啊!断句的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 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上一讲在提到虚词的作用时,我曾提到过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的话:“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确实如此。
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 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
“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
“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 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上面例中的“小小、大大”亦然)( 4)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
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再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
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 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如《谋攻》中,“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是先总后分。
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这是先分后总。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
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