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必须依靠辩证思维_周庆元

合集下载

当前语文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辩证关系

当前语文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辩证关系

当前语文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辩证关系作者:谢建平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8年第03期在中等教育的视野内,语文学科要算是最尴尬的了。

一边说“误尽苍生是语文”,一边大唱语文教改赞歌;一边说语文成了英语的战俘,一边说咱们人文传统根基深着呢;一边说课堂应是生成性的,一边说没有预设岂不乱套;一边说师生互动最重要,一边说“乱动”只能降低效率……这类对台戏唱得挺热鬧,但过于凶猛,便有些“闹心”。

有些人就是喜欢剑走偏锋,图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有些人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难免有投机之嫌。

大凡冷静思考、认真实践者,都不会同意让语文教学“走向两极”。

眼下,新课标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如果不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语文教学恐怕是有点危机。

一、理念更新与操作务实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确实需要转变观念,新理念的应运而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但应时顺势地高呼理念的口号是容易的,真正困难的是实践,是具体的教学操作。

比方说,新的师生角色理念绝对先进,可假如我们在操作时总喜欢扮演“教师爷”的角色,“表演示范”的积极性和耗时长度总是大大超过“导演”的积极性和耗时长度,那么,新的角色理论还有意义吗?一边是理念不断翻新,一边是新瓶装旧酒、新鞋走老路。

再比方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本来也是好的,可将语文课上成大杂烩、四不像,对本很简单、清楚的作品无分巨细地大钻牛角尖,浪费了宝贵时光,岂不可惜?其实,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理念上的伪争论,而是实践操作层面上的探索和尝试、调整和提高。

比方说,课堂民主是个新好理念,但如何防止失控,防止多中心导致的无中心?课堂教学的非预设性有其存在的理由,但预设和非预设的比例控制在什么程度上为宜?这里还得涉及一个敏感区,就是观摩课和公开形式的研究课,是为了阐释或印证理念,还是考虑“这班学生”实际的语文学习的需要和实效?我以为,理念的“新”和操作的“实”都是需要的,二者不可偏废,更不能割裂。

语文教育应契合汉语文化思维方式

语文教育应契合汉语文化思维方式

阳无始” 。这样,既不把矛盾对方的对立看成是僵死 l 深入的。当然 , 注重整体把握并不排斥对重点内容的 的、 绝对的, 亦不把矛盾的统一看成是双方的机械相 I 感悟、 研究, 但对重点部分的感悟、 研究应在了解整体
加, 或一方吃掉另一方 , 而是在互相补充 、 互相渗透 的 : 的基 础上进行 , 要加 强前后 内容 的联 系 , 强化局 部 要
程语文教育又提 出了什么要求 呢?

物 。另外 , 阴阳五行说 、 像 天人感应说等 , 也无一不体

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
f 出直观具象的思维特性 。 现 J 中国传 统直 觉思维还表现在 它是 一种审美 的艺
1 . 天人合一——汉语文化的整体思维
在我国哲学史上 ,天人合一” “ 一直是 占主导地位 : 术思维 。 以老庄 为代表 的道家文化 , 尤其是庄子 , 于 善
《 教学与管理》
21 年 1 2 01 月 0日
语文教胄应契合汉语文化思维方式 羹
◎江苏教育 学院如皋分院 胡海舟
语文教育是 民族母语的教育, 而母语记 录着 民族 J 比。
的情感经验, 潜藏着民族的灵魂密码 , 搏动着民族的 l 中国传统直觉思维首先表现在对宇宙人生的把 思维脉络。 语言文字和民族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凝 l 握上。由于古代科学技术水平较低 , 对宇宙人生的认
用汉语文化“ 天人合一” 的思维方式来观照, 上述 I 族直觉、 具象思维的特性。汉语言意象的密集和丰瞻 “
现象都违反 了汉民族整体思维特性和阅读教学规律 ,: 为其他语言所罕见。一首诗 、 一段文 、 一句话 , 词语 的
割裂 了文本 , 害了整体 。 损
l 数量并不多 , 的意象却相 当丰 富, 蕴含 因而容 量大 , 启

浅谈语文课程知识及其教学

浅谈语文课程知识及其教学

基” 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
《 辞海》 ( 1 9 9 9 年版语词分册) 所言, 文化“ 泛指一般知 卜
一般知识 。又如对个人而言的‘ 文化水平 ’ , 指一个人
途。 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基础。无知即无能, 无知
即无智 。没有知识也就谈不上素养 。语文教学首先需
良传统 。然而 , 语文教学也要抓好语文知识教学 , 因为 它反映了现代语文教学的科学规律与发展趋向。早在
教育开设语文课程, 宏观一点说, 首先就是引导学生学 I _
好包括语文知识在 内的语言文化 。实质上, 作为人类
文化载体 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卜
分。一个民族 的语言不是孤立的语音 、 符号系统 , 而是 [
的“ 返 璞归 真 ” 。


把 握三对 范 畴 : 理念 上 回归文 化 自觉
的培养 ; 或觉得 2 0 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教学语文知识 , 也没有收到什么显著成效 , 不如 少教或不教 ; 或主张语 文教学主要是语感教学 , 不必要劳神费 力进行语文知
语文课程究竟要不要教学语文知识呢?答案当然 是肯定 的。面对这样 一个显而易见 、 不假思索即可作
现在人们对语文的认知与解读也 已日趋多元 , 或以为 语 文是语 言 、 文字 , 是语言 、 文学 , 是语 言 、 文章 , 是语

这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语文知识和语文
能力共同构成学生语文素养 的基础 , 两者水乳交融 , 缺

言、 文化 。其实 , 从时代与社会 的进步 、 从科学与文化 I 二
学界同人的理论研究 、 实践探索与学术争鸣, 最后达成
的共识是 : 要“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

语文教育的理性叩问——评周庆元《语文教育哲学研究》

语文教育的理性叩问——评周庆元《语文教育哲学研究》

语 文 课 程 的 基 本 特 点 这 一 课 程 理 念 , 提 出 了 “ 面 提 全
文 改革 要 想 稳 步推 进 ,必 须 要 处 理 好 传 承 与 发 展 这 一
对 基 本 关 系 。 如 在 “ 文 教 育 的 传 承 创 新 ” “ 文 语 、 语
高 语 文 素 养 ” 这 一 语 文 学 习 的最 终 日的 。语 文 素 养 ,
东 西 。 周 庆 元 教 授 面 对 一 些 人 对 语 文 教 育 的 质 疑 可 能 引 起 的 混 乱 和 不 良 后 果 ,用 理 性 的 态 度 做 了 回 应 。 他 通 过 对 语 文 教 育 发 展 史 的 回 顾 , 指 出 语 文 教 育 是 在 骂 声 中 成 长 的 历 史 事 实 ,从 语 文 学 科 自身 开 设 的 不 成 熟 、
要 改 革 已 不 成 其 为 一 个 问 题 , 而 语 文 改 革 今 后 如 何 在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计 划 中 走 下 去 ? 如 何 才 能 取 得 令 人 满 意 的 效 果 , 则 成 为 了 一 个 大 问 题 。 语 文 改 革 实 践 也 证 明 有些 教 育 理 想 ,在 课 程 改 革 之 初 得 到 了 广 泛 的关 注 与赞誉 ,看 起 来 虽 然 美 好 诱 人 ,但 真 正 实
的 原 因 ,帮助 人 们 认 清真 相 ,形 成对 语 文 的 理性 态 度 。 语 文 不 要 怕 质 疑 , 但 一 定 要 弄 清 批 判 之 后 的 原 因 和 理 论 支 持 , 这 样 才 能 坏 事 变 好 事 , 语 文 才 能 在 批 评 中 发 展 。 这 实 际 上 也 是 一 个 对 待 传 统 与 发 展 的 基 本 态 度 问 题 。 有 了 这 个 基 本 态 度 , 我 们 才 能 在 课 程 改 革 中 大 胆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作者:朱丹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10期摘要:对于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是其生理以及心理发育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其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等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此阶段学生的所具有的辩证思维方面的能力逐渐的成熟起来,需要在此阶段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关注对学生思维辨证能力的有效培养。

本文立足于学生思维发展状况,以近几年来高考命题趋向为参照,以“语言—思维型教育”观为理论依据,阐述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课程语文;教学;心理;辩证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052-01对于语文这门课程来说,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老师跟学生两方进行有效的认知、情感表达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相互沟通及交流,在此过程中,任课老师应该把握好课堂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把学生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地、辨证的分析,由此使得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使教学治疗得以提高。

一、老师的教与学生学有效结合首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的融洽程度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是否能达到有效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能促进语文的课堂教学。

独裁以及民主类型的教学方式会严重地制约学生所具有的行为方式、情感表达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任课老师必须有效地对课堂的气氛进行改善,与学生和谐相处,学会尊重每一位同学,并尊重他们的情感,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来说,还应该把任课老师所具有的引导作用给有效的发挥出来,尽力地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面的潜能给有效的开发出来。

传统的教学方式尽管可以对学生进行比较直接切简单的传授所学的那些只是,然而用得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且接受起来也非常的迟缓,最受致使自主学习方面的有关能力被抹杀。

所以,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应该尽可能多得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效地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干到新鲜感,增加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语文教育的批判与发展(下)

语文教育的批判与发展(下)

语文教育的批判与发展(下)作者:周庆元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08年第05期三、语文教育在批判中发展1997年,《北京文学》的3篇文章引发了对社会各界语文教育的大批判,两年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闪亮登场,那场铺天盖地的大批判俨然开了如火如荼的语文新课改的先声。

有人质疑:“3篇文章——1场大批判——第8次课程改革”,三者之间有无必然联系?能不能说就是那场大批判触发了随之而来的语文课程改革?这样的问题,既不难回答,又不容易回答。

之所以说不容易回答,是因为我们不是当事人,既不宜越俎代庖,也不便妄加推测,更难于准确解说。

此事当然最好能问问当事人,由他们来回答,只有他们才讲得清楚,他们也有责任、有义务向全国人民特别是向全国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向全国广大师生讲清楚,也好对现实、对历史有个交待。

但是,出于担心这种善良愿望的落空,咱们只能勉为其难,自己尝试着来作一个回答。

也许是“无知者无畏”吧,仔细想想,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

如果按照鲁迅先生“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的说法,我们揣摩,三者之间应当有关联,而且按照中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训,那似乎更是“未雨绸缪”、精心策划的必然结果。

如果说只是偶然“触发”,似乎抹杀了策划者的劳绩。

有朋友还会认为:新课改之前语文学科与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比较多,受到的批判多一点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随着自上而下、铺天盖地的语文新课改如火如荼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推进,按理说语文教育的问题应当越来越少,所受的批判也应当相应减少才对。

然而,实施语文新课改的这几年来,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批判似乎并无任何减缓或停止的迹象,语文教育现状照样受到相当尖刻的抨击,比如有先生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长达13000多字的论文,痛批中学语文的教学是“无效”的,引发了全国性的强烈反响。

为什么语文新课改的航船已经扬帆起航,而对语文教育的批判仍是“涛声依旧”呢?语文教育到底存在些什么问题?语文教育批判在语文教育改革和语文教育发展中应当并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语文教育批判与语文教育改革和语文教育发展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社会、他人和我们自己究竟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语文教育批判与语文教育改革和语文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呢?这,就需要我们直面现实,认真探讨语文教育批判与语文教育改革及语文教育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了。

中学语文教学几个辩证关系之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几个辩证关系之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几个辩证关系之思考作者:柯孔泉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05期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这块园地上繁花似锦、五彩纷呈。

许多专家学者广采博取、融会贯通,逐步探索出了各有特色的教学理论和教改路子;一大批名师也各树一帜,教学方法日臻完善。

尽管如此,中学语文教学总的来看效率还不甚理想,“少慢差费”的状况还没有得以彻底改变。

本文旨在对其中几个方面的辩证关系进行思考。

规范·自由中华民族历来就崇尚礼仪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种传统文化思想自然会对语文教学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再由于语文教学本身固有的因素,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就难免打上许多“规范”的印痕。

这样“模式”那样“结构”,总有一点封建“八股”之嫌。

不过,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只要稍有几年教龄,这些“规范”大多就能掌握。

如议论文写作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分析问题”时,总是先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伟人的事例,然后联系身边的学习生活情况;“解决问题”又往往是喊几声口号而已。

写作时,还不时提醒学生思想感情不能“越轨”,字数不够规定要求,硬要凑足,哪怕是无病呻吟。

答题如遇到“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时,若不甚准确把握,就答“摆事实、讲道理”,因为这两者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

类似情况,不胜枚举。

这些“规范”在应付近年来名目繁多的考试中,固然起到了些许作用,并“经久不衰”。

诚然,对“规范”应全面审视,辩证分析,切不能全盘否定。

一些“规范”确乎能使学生从朦胧状态变为清晰状态,从被动接受意识上升至自觉掌握意识,明确学习的便捷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但也不容忽视,“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钟嵘《诗品序》)有些“规范”在某种程度上恰恰箝制了学生自觉、自能、自为等“自由”能力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生机和灵气,使得他们因循守旧。

历年高考、中考中脱离“规范”、清新活泼、匠心独运的佳作鲜有所见,而似曾相识、“规范”痕迹明显的“少年老成”状的作文居多。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读后感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读后感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读后感《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是一部关于语文教育研究的专著,作者周庆元是中国教育界的知名教育学家,他在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在这部著作中,周庆元从语文教育的意义、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深入剖析了当代语文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也对如何改进语文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本书围绕语文教育的意义展开了论述。

作者提出,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全面发展自己。

其次,本书针对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作者指出,当前语文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此外,考试导向过重,也成为了制约语文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后,作者针对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作者认为,语文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另外,作者还建议改革考试制度,减少对语文知识的纯粹考查,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最后,作者对未来语文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他认为,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科技的发展,语文教育将会向着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语文教育也将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将语文教育融入到跨学科的教学中去。

通过阅读《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让我对语文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语文辩证思维训练

语文辩证思维训练

语文辩证思维训练导言: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和语法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辩证思维是指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比较、综合和评价,从而得出客观、全面、准确的结论的思维方式。

在语文学习中,辩证思维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语文辩证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培养多元思维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可以通过辩证思维的训练,发现文章中的主旨和观点,分析作者的立场和论证方法,评价文章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这样的思维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提高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等。

通过辩证思维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各个要素,把握文章的脉络和逻辑。

同时,辩证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多个方面,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综合能力辩证思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语言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通过辩证思维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整合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例如,在写作一篇议论文时,学生可以通过辩证思维的训练,分析问题的多个角度,比较不同的观点,综合各种论据,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四、促进思维深度辩证思维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的含义。

通过辩证思维的训练,学生可以深入思考问题的原因和结果,探索问题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

例如,在阅读一篇文言文时,学生可以通过辩证思维的训练,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用词的含义,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着力点及路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着力点及路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着力点及路径作者:高修军索永来源:《新教师》2022年第08期【编者按】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要培养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问题,本专辑的这三篇文章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探索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着力点及路径,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维度诠释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指出思维能力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这是对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存在方式的最为权威的界定。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有跨学科的一般性特点,又具有学科特殊性,与言语能力融为一体,表现在言语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思维能力培养的人不在少数,也涌现了不少概念和观点,如“高阶思维”“比较思维”“整合思维”等,但它们大多是一般思维方式的派生物,对小学语文学科担负的思维能力培养到底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却往往都是避而不谈。

“比较”和“整合”的过程自然是思维参与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任何言语活动都有思维的参与,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但研究的途径之一就是“分解”,只有通过这一抽离的过程,才能够窥见思维的学科倾向性,进而探索出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

北京教育学院的蒋秀云老师认为,应“将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思维形式、思维品质、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的思维形式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这两大思维形式的支持下,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具体化、系统化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方为思维能力培养的一般过程。

前文提到的“高阶思维”主要是从思维的品质来说的,“比较思维”“整合思维”主要是从思维的方法来说的,由于只是“据其一点”,没有把其放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观照,其形式、品质、方法和习惯相互杂糅,使得一线教师难以分辨清楚,故而难以真正落实。

语文教育也要坚持科学发展

语文教育也要坚持科学发展

龙源期刊网 语文教育也要坚持科学发展作者:周庆元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2年第01期在准确评价已有母语教育目标观的历史贡献、反思其基本缺陷和滞后于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坚定树立促进学生主动表达乃至表现的积极语用目标观。

由此为逻辑起点,开启中国母语教育充满活性、流溢魅力的新阶段。

应当在母语教育界形成一种无可争议的共识:掌握母语是任何个体汲取文化、走向社会、立已成人的唯一途径,这种所谓“掌握”不但意味着个体输入母语文化的精华而健康成长,更意味着个体在含英咀华、感悟人生之后的倾吐与表达;而且,进而言之,学习母语是为了每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趋向积极语用,是以内部言语之“思”为中枢和动力、以“听”“读”“视”为输入信息管道、以“说”“写”“评”为主要目标指向的全方位语用能力的习得和养成,唯此“全语用”,才使个体的语用视角最大化、语用幅度开放化。

与此同时,母语教育伴随层级的持续提升,不断拓展个体语用的深度,所谓个性语用、审美语用、创意语用即是。

而母语教育追求个体语用的深度化,其实质是着眼于人的语用能力的一生可持续发展,突破应试教育单纯、片面地强化学习者的接受、记忆、摹仿这种趋同化言语技能之教学框格,变语言“驭我”为“我驭”言语,变“我”在语言的泥淖中挣扎为“我”在言语的海洋中自主翱游。

这种母语教育目标的重构将有力撬动中国母语教育焦点问题的位移。

以心理语言学来考量,与一个思想不断、热情横溢的活力生命相对应,人的言语行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语言理解”上,更主要的是着力于“语言表达”乃至“语言表现”,即通过比感觉和知觉更高级的思维、想像等心理活动而炼就主动表现性言语能力,从而完美自足地享受自己“人”“言”同一、活力四射的母语生活,并借助这种全面化、深度化的母语生活而推进人生理想、提升精神境界——简言之,这种母语教育目标的重构将为居于下位的母语教育方法观、行为观、教材观等等带来积极的连锁效应。

语文教育务必落实双基教学

语文教育务必落实双基教学

龙源期刊网 语文教育务必落实双基教学作者:周庆元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2期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是语文教育的起点与归宿,也是语文教育的本质之所在。

对于这个问题,近百年来,特别是最近60年来,学界同仁争得热火朝天,吵得面红耳赤。

争来吵去,最后还是达成了共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说白了,语文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学会语文。

“理解”和“运用”,区区4个字,一字值千金。

“理解”就是吸收,包括聆听与阅读;“运用”就是表达,包括述说与写作。

这里囊括了听、说、读、写4种语文能力(技能)。

这4种语文能力从何而来呢?——习得。

“习者,数飞也。

”学习、练习之谓也。

习得,习得,习而得之,也就是通过以语文知识学习为基础,以语文技能训练为平台,长期学习和训练,一以贯之,长久养成。

语文知识,过去有“语文教学八字宪法”之说: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这种概括现在还不过时,从语文教学的单个文本来看,主要就是字词句篇;从语文知识结构的整体来看,主要也就是语修逻文。

当然,几十年来,这种归纳时有出新,但最基本的,大概至少也包含这几种罢。

由是观之,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主要就是抓好13个字,即:语文知识抓好8个字: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语文技能抓好4个字:听说读写;另外还要抓好1个特别重要的字:思。

就是包括思考、思索在内的“思维”。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它是指导语文知识学习与语文技能训练的统帅,思维缺位则一切归零。

说来说去,语文教学的日常工作乃至工作重心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

中国的语文教育必须“回到基础去”!语文教育若要正本清源,返璞归真,则势必重提双基教学,重视双基教学,落实双基教学。

如果再不狠抓双基教学,语文教育必然付出倍加沉重的代价。

教育的周期如此漫长,成效又是那样隐性,使人一年半载难于察觉,待到若干年后再来觉悟,再来一个“又付了高昂的学费”的喟叹,那就真的“悔之晚矣”。

辩证思维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辩证思维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辩证思维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作者:武红芹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第1期文| 武红芹辩证思维,就是以辩证法为基础的思维认识方式,是人们自觉地遵循辩证法规律进行的思维。

这种思维要求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必须放在发展、运动、变化中, 对客观事物的本质须从对立统一的规律中去认知和理解,还必须从事物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去认识客观事物。

目前学生的思维发展出现了看问题表面化的现象,这种思维往往是不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看问题孤立化,学生不会联系起来分析问题。

山西师范大学朱晓民教授指出,教师辩证思维能力的不足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里出现“顾此失彼”的形而上学做法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这种形而上学的做法为:忽略矛盾观,缺乏系统观,割裂“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观。

辩证思维基本规律、方法、形式运用的能力是教师重要的专业能力。

青少年阶段是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基础教育理应是辩证思维培养的主阵地。

湖南师范大学杨建军教授指出,一至三年级是辩证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思维发展的转折期,五、六年级是辩证思维的稳步发展期,加以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水平。

这一阶段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走学科融合之路,使培养意图融合在教学实践中。

一、抓住要义,辩证性思维培养的核心要点1.横向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绝对孤立的。

横向联系是一种同时性、横断性思维,它把事物放到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去考察事物运动的特点和它的本质。

它强调在分析理解时,不要忘记它同整体以及整体中其他部分之间的联系。

2.纵向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纵向联系把事物放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在纵向比较中分析、推断,有助于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3.多角度思考唯物辩证法以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生动性为前提,要求在联系和发展中去思考问题,最根本的特点是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囿于一种思路、一个角度、一条路径。

语文教学批判与语文教育发展

语文教学批判与语文教育发展

语文教学批判与语文教育发展周庆元,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社会科学处处长,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

主攻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论研究方向)以及新闻心理学。

主持包括“211工程”重点学科与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出版著作60多本,其中专著3部,主编40多本,发表论文近80篇。

代表性著述有《语文教育研究概论》《语文教学设计论》《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的全方位突破》《对语文教育的思考》等。

1997年,某个杂志上的三篇文章引发了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口诛笔伐,两年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闪亮登场,那场批判俨然开了课改的先声;课改如火如荼铺开的当下,人们对于语文的批判并没有任何停止或减缓的迹象。

语文教学到底存在些什么问题?语文教学批判在语文教育改革中能够和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语文教学批判与语文教育发展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近日,笔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著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周庆元教授。

唐:周老师,您好!我国语文独立设科已过百年了。

百余年来取得长足发展和巨大成绩,但也争议不休,批判不断,尤其是世纪之交对语文的批判,简直是“全民动员,人人参与”,请问,语文学科和语文教育为什么受到那么多的批判?周: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学科和语文教育是所有学科中挨批最多者,这种现象确实发人深省,值得研究。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语文教育老挨批判,一时难得说清楚。

这需要圈内圈外关注语文教育的人共同思考,需要引起全国性的反思,特别需要那些专门痛骂语文教育的人来回答。

我的思考大致是这样:首先,情感上人们特别牵挂语文。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越是亲近的人和事,越引人关爱,招人唠叨。

语文是母语,也是国语,国人对它情有独钟,魂牵梦绕,也就最容易对其评头品足。

其次,功用上人们特别关注语文。

民族成员须臾不可离开民族语言,国人须臾不可离开国语,作为母语和国语的语文同人们的生活贴得实在是太近太紧,人们自然最关注语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路径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路径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路径分析作者:韩志愿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年第02期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所以不仅需要强化基础教学,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辩证思维,从而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辩证思维培养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2.003辩证思维能力是现代人才所必须具有的基础思维能力,通过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将辩证思维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辩证思维思考文章中内容,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的创新,为此,需要制定科学的提升路径和培养方法,满足学生的辩证思维学习需求。

一、辩证思维的具体内涵辩证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以及规律的思维,是对客观辩证法和认识过程辩证法的认识和运用。

辩证思维的特点是从对象的内在矛盾运动变化中,从其他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此从整体方面、本质方面认识对象。

辩证思维运用逻辑范畴把握具体的真理,辩证思维既不同于将客观事物看作静止、孤立的形而上学思维,也不同于将思维形式看作既有、确定的形式逻辑思维。

人类辩证思维的历史发展经过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辩证思维是科学认知事物的方式,与逻辑思维相对立,事物能够在相同时间内“亦此亦彼”,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

辩证思维对于学生认知世界和事物本质具有重要影响。

在我国现代教学过程中,对于辩证思维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所以辩证思维教学在各个阶段、各个学科中逐渐融入。

关于中学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Reflections 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 周庆元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出版物刊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中学语文教育 改革与发展 思考
摘要:语文教育问题是一个世纪难题。

到底我国语文教育需要处于何种应然状态?今后语文教育应当何去何从?这是事关我国母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我们只要践行与落实“语文教育出路六要素”这个基本方略,坚持科学发展,依靠辩证思维,弘扬优良传统,凸显本土特色,落实双基教学,打造优秀师资,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就一定大有希望。

中和之美:周庆元语文教材思想探微

中和之美:周庆元语文教材思想探微

中和之美:周庆元语文教材思想探微
杨云萍
【期刊名称】《湘南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3)1
【摘要】周庆元先生对教材的研究持续而深入,成果丰硕。

系统梳理其教材思想,不难发现其整体的教材观体现出中国特有的中和之美。

具体表现为他的教材地位观权威与开放的辩证统一,教材编写观传统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和教材使用观例子与文化的辩证统一,公允和谐,极具科学性和前瞻性。

周庆元先生认为,教材具有权威地位,但不可陷入权威主义教材观;教材编写既要借鉴传统经验,又要根据时代特点有所创新发展;教材使用则需明确,教材是例子,更是文化的载体,是训练语文能力和传承文化的凭借。

【总页数】4页(P104-107)
【作者】杨云萍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语文教育的理性叩问——评周庆元《语文教育哲学研究》
2.语文教育的理性叩问——评周庆元《语文教育哲学研究》
3.语文教育需要在批判中建设——读周庆元
老师《语文教育研究概论》4.语文教育需要在批判中建设--读周庆元老师《语文教育研究概论》5.为了语文--读周庆元教授《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有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构语文教材新模式

建构语文教材新模式

建构语文教材新模式
周庆元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年(卷),期】1996(0)9
【摘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不仅要从理论上解决一个哲学认识问题,而且要从实践上解决一个科学运作问题。

人们常说,提高教育质量的出路在于改革,教育科学研究的生命在于实验。

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

只有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实验,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语文教材教法的科学体系来,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探寻到语文教学的高效途径。

俗话说得好:“教本,教本,教学所本。

”教材确实是教学的重要依托与凭借。

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下。

改革教育势必抓住教材改革作为契机和突破口。

【总页数】2页(P19-20)
【关键词】语文教材;新模式;语文教育;书面语言
【作者】周庆元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小学语文教材儿童伦理性主体建构评析--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为例[J], 李灵玲
2.浅谈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及其新模式教学 [J], 陈扬;
3.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特征比较与意义建构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和"部编版"教材为例 [J], 翟婧仪
4.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特征比较与意义建构——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和“部编版”教材为例 [J], 翟婧仪
5.小学语文教材儿童伦理性的主体建构——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为例[J], 李灵玲;商玮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而下推行语 文新课 改 , 大搞 “自主 、 合作 、 探 究 ” ,就 出现 “ 教 不作 为 , 学生乱作 为 ”的 “语文教 育的 自我放逐 ” , 凡 此种种 ,不一 而足 。这些都不好属于辩证思维吧 。属于什 么思维好 呢 是不是可 以叫做 “ 偏 狭思维 ”。把对象看得
很绝对 ,非此 即彼 , 非对 即错 。“事物总是 一分为二的 ”。其实 , 很多时候 , 不止 “一分为二 ” ,有 “ 一分为三 ”、“ 一分 为
文教 育的改革 与发 展 ,提 高语 文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 ”《 语文教育哲
一飞 一 学研究 》 前言第 页 我们过去那 些不成功 的做 法 , 是 不是 因为 “非此 即彼 ”的思维 , 招致 “ 顾 此失彼 ”的后果 呢 绝对化 、 一 刀切 、 随风倒总是 “偏狭思维 ” 的常规演绎 。我们 中国人在这个方 面上的当 、 吃的亏不算少 了 ,语
卷 一 甘
语 文教 育必须依 靠辩证思维
周庆元
辩证唯物 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我们前行的重要思想武器 , 语文教育 当然也不例外 。 然而 , 遗憾 的是 , 我 们 的语 文教育缺 失的恰恰 就是辩证 思维 。 世纪 中期 ,一 提思想教育 , 就是 “ 政治挂 帅 ” 后来提 出 “ 不要 把语 文课上成政 治课 ” 、“不要把语文课 上成文 学课 ” ,就 “ 把语 文课上 成纯语言文字课 ” 到 了拨乱反 正批 判 “少慢差费 ”, 狠抓 “双基 教学 ” ,加强基础 训练 , 就大搞 “ 题海 战术 ” 世纪之交的语文教学大讨论 、 大批 判 , 张扬 “人文性 ” ,就把个 “ 工 具性 ”批得体无完肤 世纪初期 , 自
厂 分 一、 。
、 呱骼 份 声
文教 育也难 于幸免 。 因此 ,语文教 育呼唤哲 学的思考 , 辩证 的思维 , 还是 需要兼容并 蓄 , 还是需要 中庸之道 , 这就是 和合哲学 。 按照 主 流 的说法 ,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是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
四 ” ,还有 “ 一 分为多 ”。 比如 , 在革命战争 年代 , 有革命 、 反革命 , 还有既不革 命也不 反革命 的中间份子 在五彩缤 纷 、 斑驳陆离 的色彩世 界 ,有 白色 ,有 黑色 ,还有 赤橙 黄绿青 蓝紫 。 语文教育是一个鲜 活灵 动的有机生命 体 ,其 间蕴 含了对对 范畴 ,存 在着种种关 系 , 反映 出重重矛盾 , 诸如师 与 生、 教与学 、 文 与道 、 语 与文 、 知与能 、 讲 与练 、内与外 、 多与 少之类 , 简直不胜枚举 。 “ 语 文教 育的成败得失 , 往往受制于种种关 系 ,胶着 在重 重矛盾 , 处理 好这些关系 , 化解好这些矛盾 ,也就有可能推动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