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地震

合集下载

火山与地震

火山与地震

火山与地震火山:一.火山活动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内深处物质活动的结果。

火山喷出物在通道口积成锥形的山丘,叫火山锥。

中国新生代的火山锥以白头山火山锥最大,底面积300km2,相对高度差1600m,锥顶有火山湖,即著名的天池。

当火山强烈喷发时,火山气体与灼热的火山灰相混合竖直向上形成高大的蘑菇状发光云,或形成斜向冲出贴近地面飞驰的灼热的火山灰流,其温度可达800℃,时速最高可达100km,火山气体中70%~80%是水蒸气(例如帕尼库庭火山在1943年喷发时,仅一天就释放出1.8×104t水)。

火山爆发会造成自然灾害。

但火山爆发后,在冷却的熔岩上会长出植物,落在农田上厚厚的营养丰富的火山灰,能使土地更肥沃。

请问:火山气体与的热的火山灰的混合物为什么会竖直向上形成高大的蘑菇状云柱?火山爆发为什么会影响气候?我们应如何看待火山爆发造成的灾害和火山爆发后出现的生机。

参考答案:由于火山喷出的是高温、高压火山气体与灼热的火山灰的混合物,迅速地使它周围的空气升温膨胀而又快速上升,并且依靠其喷出时的巨大初动能冲上高空而形成蘑菇云。

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同周围低湿空气的接触,使得火山气体与火山灰的混合物的温度逐渐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当与周围气体的温度相同时,火山气体与火山灰的混合物便向水平方向散开而形成蘑菇顶,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蘑菇云。

火山爆发时被喷发到高空中的大量火山气体与火山灰,会随风散布到很远的地方。

这些火山物质会遮住阳光,滤掉某些波长的光线。

在较长的时间内导致气温下降、造成昏暗的白昼和狂风暴雨(甚至泥浆雨),有时会对全球性气候造成影响。

火山爆发是宇宙演化过程中,地球内部运动变化从不平衡趋向新的平衡的形式之一,因此,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不是世界末日。

火山爆发这种能量集中释放的运动,无疑会造成巨大的灾害,但应看到火山爆发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生机。

此外火山爆发还可促进对火山的研究,加深对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变化、火山爆发规律以及火山爆发后所孕育的生机的认识,有利于加强对火山爆发的预报和防范,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合理开发利用火山爆发所提供的生机,重建家园。

火山与地震的发生与影响

火山与地震的发生与影响

火山与地震的发生与影响自古以来,火山与地震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自然现象。

虽然二者的发生方式和原因不尽相同,但都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火山和地震的发生机制、造成的灾害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火山和地震对我们的影响。

一、火山和地震的发生机制1. 火山的发生机制火山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开口并喷发火山材料的地质岩体构造。

火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岩浆在地下的形成和运移,最终在地表形成了火山体,并喷发火山材料。

火山的喷发形式多种多样,有喷烟、喷气、喷石、喷灰、喷火山泥等形式。

火山喷发的种类和规模不同,火山喷发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2. 地震的发生机制地震是指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引起地球表面震动和地壳破裂。

地震的发生和能量释放与地球板块运动、地球内部温度变化以及地质结构变化有关。

当地球内部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地下岩石由于连续弯曲或拉伸而发生破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导致地球表面产生强烈震动。

二、火山和地震的灾害1. 火山的灾害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灾害。

首先,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火山喷气、二氧化硫、氟化物等有害气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火山的喷发会产生火山灰和火山石,覆盖在土地上,破坏了土地上的植被,破坏了农作物,威胁到了农民的生计。

此外,火山喷发会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造成影响。

2. 地震的灾害地震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给人类带来最大灾害的自然现象之一。

地震可以造成房屋倒塌,道路中断,水电设施损坏,公共服务设施破坏等,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此外,地震会造成城市下水道、煤气管道、油气管道等管线断裂,导致煤气泄漏、油气外流等,出现火灾和爆炸事故。

三、火山和地震的对人类的影响1. 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影响火山和地震对人类是一种极为恶劣的影响,经常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破坏和生命财产的损失。

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常常是不可测量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负面影响。

2. 科技进步带来的教训科技的进步是人类一条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

火山与地震的形成

火山与地震的形成

火山与地震的形成自古以来,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地理现象。

火山喷发和地震震动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于这些自然现象的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一、火山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火山是由地球内部熔融岩浆喷发所形成的地表结构。

它们通常出现在板块边界附近的地壳薄弱区域。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火山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1. 地球内部的岩浆火山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岩浆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室,这是一个由熔融岩浆组成的洞穴,岩浆在其中积累和储存。

当岩浆室内的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岩浆就会向地表喷发,形成火山。

2. 板块运动引发的火山活动火山经常出现在板块边界上,这是因为板块运动是引起火山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或分离时,地壳会出现断层和裂缝。

岩浆就会通过这些断层和裂缝向上移动,最终从地表喷发形成火山口。

3. 火山的喷发形式火山的喷发形式有很多种,包括喷发型、爆发型和喷涌型。

喷发型火山会周期性地释放出岩浆和气体,如夏威夷群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

爆发型火山则会在短时间内喷发大量的岩浆和火山碎屑,如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

喷涌型火山则会喷发出大量的热水和蒸汽,如冰岛的间歇泉。

二、地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引起的。

地震的发生和地球板块的运动、地震断层以及岩石的应力积累都密不可分。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地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1. 板块运动和地震断层板块运动是导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当地球内部的板块发生相对运动时,若碰撞力或挤压力超过了地壳的强度,地震活动就会发生。

地震断层是发生地震时岩石断裂的地方,断层带是地震最活跃的地区。

2. 应力积累和释放地震活动背后的主要机制是地壳中应力的积累和释放。

当板块运动导致地壳不断变形时,岩石中的应力逐渐增加。

当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岩石就无法再承受这种应力,就会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地震。

火山和地震的关系和影响

火山和地震的关系和影响

火山和地震的关系和影响火山和地震是两种地质现象,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在地球的表面上,有许多地震带和火山带,这些地震和火山带与板块边界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火山和地震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影响。

一、火山和地震的关系火山和地震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在一些情况下,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的发生可以相互作用,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大多数的火山都位于板块边界上或板块下降区附近。

当板块在移动时,火山就会开始喷发。

在火山喷发的期间,岩浆从地下上升到地表,这个过程会引起地震。

这些地震通常是由于岩浆向外移动和与地壳运动相关而引发的。

另一种情况是,当地震震级达到一定强度时,会导致火山喷发。

当地壳运动强烈,地下岩浆和气体被释放,这些物质向上流动,渗透到地壳上层,增加了火山喷发的概率。

其实,火山和地震两者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火山喷发对地震的影响火山喷发不仅会引发地震,还会对地震产生影响。

首先,火山灰层的震动在地震传播过程中会导致波形加速度的变化,因而影响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其次,当火山喷发进一步扰动地下岩浆和气体时,会影响地震的发生模式和特点,包括发生的时间、空间、震源机制等。

此外,火山喷发还会增加地壳表层的水力压力,加剧地震的发生。

因为火山喷发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蒸气、热气和其他气体,这些气体会对地下岩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产生影响,增加地震发生的几率和强度。

因此,火山喷发能够对地震的发生和传播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地震对火山的影响地震与火山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强烈的地震不仅会引起火山喷发,也可能对火山带来更严重的影响。

首先,地震的发生会导致岩石裂纹扩大,火山岩也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断裂,这会导致火山活动的加剧。

其次,强烈地震可能会导致火山区的地面隆起,甚至会损坏火山口的结构。

这些破坏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火山喷发,对周围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上最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们的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活动的表现,但它们之间有一些关键的不同之处。

火山:
1. 描述:火山是地表下岩浆从地壳中喷发的地方,喷发出的岩浆、气体和火山碎屑构成了火山。

火山口是岩浆释放的通道。

2. 形成:火山形成于地球构造板块之间的交界处,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的“火环”上。

岩浆从地幔上升到地壳,造成火山喷发。

3. 类型:根据喷发方式和岩浆特征,火山可分为火山锥、盾状火山、喷气口和斑状火山等多种类型。

4. 影响:火山喷发释放大量的岩浆和气体,这些物质可以改变地球的气候、土壤肥力和地貌等方面。

火山喷发还可能引发火山爆炸和火山灰、火山烟尘、熔岩流等自然灾害。

地震:
1. 描述:地震是地球表层岩石运动和释放能量的结果,地表经历的震动被称为地震。

2. 形成: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板块运动和地壳断裂。

地壳断裂时释放的能量以波动形式传播,引起地震。

3. 类型:地震可以分为板块边界地震、板块内地震和中火山地震等不同类型。

其强度可以根据里氏震级和莫氏震级进行测量。

4. 影响:地震的影响广泛,可以引发地震海啸、地面塌陷、震裂等次生灾害,并对建筑物、交通设施、人类生活等造成破坏。

震中附近的地区可能还会经历余震。

总结: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活动的结果,但火山是岩浆在地壳中的释放,而地震是地壳运动所产生的震动。

火山喷发会产生岩浆和气体,对环境造成影响,而地震则会引发地质灾害和基础设施破坏。

地球上的火山与地震带

地球上的火山与地震带

地球上的火山与地震带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火山和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两种最重要的地质活动。

火山和地震不仅对地球的物理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本文将探讨地球上的火山与地震带,以及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对我们的影响。

一、火山带火山带是指大量火山分布的区域,主要位于板块边界附近。

地球上有许多火山带,其中最著名的有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和东南亚火山带。

这些火山带是地球上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1. 火山的形成火山的形成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的。

当地壳板块发生运动,地壳下部温度升高,岩石熔化形成岩浆,并向地表上升。

当岩浆喷发时,就形成了火山。

火山可以是活火山,也可以是休眠火山或者死火山。

2. 地质活动对火山形成的影响地球上的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附近,特别是板块俯冲带和板块碰撞带。

在这些地区,由于岩浆上涌和板块运动,形成了适宜火山形成的环境。

此外,地震活动也可以促进火山的形成。

地震可以扩大火山口,使岩浆更容易喷发。

3. 火山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的岩浆、气体和灰尘。

岩浆可以融化附近的冰雪,形成火山泥流,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火山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作用。

此外,火山喷发还可以引发地震和海啸,对附近地区的居民造成威胁。

二、地震带地震带是指地球上地壳发生地震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附近。

地震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的,其能量会导致地震波的传播。

1. 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边界的应力积累引起的地壳断裂破裂所产生的。

当板块发生移动时,会施加应力,导致地壳产生应力积累。

当这种应力积累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就会发生地壳的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地震。

2. 地质活动对地震形成的影响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附近,特别是板块构造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

当板块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会产生大量的应力,这些应力在断层周围积累,最终导致地震的发生。

高中地理必学的地质地貌知识火山与地震

高中地理必学的地质地貌知识火山与地震

高中地理必学的地质地貌知识火山与地震高中地理必学的地质地貌知识:火山与地震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地质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其中,火山与地震是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的主题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火山与地震的定义、成因、地理分布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1. 火山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地质现象,通常是由地壳活动引起的。

它是地球内部岩石熔融后冷却凝固形成的构造物。

火山可以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种状态。

活火山指的是近期或正在喷发的火山,其火山体内充满了熔岩和气体。

休眠火山是指长时间没有喷发的火山,但仍有可能再次喷发。

而死火山指的是很长时间都没有火山活动的火山,其火山体内的熔岩已经完全冷却。

2. 火山的成因火山的形成与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有关。

地球的外部被分为数块巨大的板块,它们通过构造活动相互作用。

当地球板块发生运动时,形成了地壳的断裂带,从而造成了火山的形成。

具体而言,火山的形成分为岩浆上升和火山喷发两个过程。

首先,地球内部产生的熔岩因岩浆的比重较大而上升,充满了地壳的岩浆腔室。

当岩浆腔室内的岩浆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火山喷发。

3. 火山的地理分布火山分布在地球各大洲上,但大多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区,被称为“环太平洋火山带”。

该火山带是全球最活跃的火山区,包括了太平洋沿岸的阿留申群岛、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美国的夏威夷和墨西哥城等地。

此外,冰岛、意大利、希腊、肯尼亚等地也是活跃的火山区域。

这些地区的火山活动不仅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火山对人类的影响火山喷发可能会对人类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火山灰的喷发会对航空和交通造成影响,因为火山灰会堵塞引擎的进气口并且降低能见度。

其次,喷发的火山熔岩可能会流到附近的村庄和城市,摧毁建筑物,并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此外,火山爆发时释放的大量有害气体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损害。

然而,火山也为人类提供了一些积极的方面。

火山的喷发会产生富含营养物质的火山灰,使周围的土壤更加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火山喷发与地震的关系

火山喷发与地震的关系

火山喷发与地震的关系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地质灾害,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喷发而出,而地震则是地壳中岩石的断裂和释放出的能量导致地面的振动。

本文将探讨火山喷发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一、火山喷发引发地震的机制火山喷发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火山喷发过程中的岩浆运动会对地壳产生巨大的力量,从而引发地震。

当岩浆从地下向地表移动时,它会通过岩石断层或裂缝进行通道。

这一过程中,岩浆会推动周围的岩石,导致地壳的应力积累。

当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岩石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地震。

二、火山喷发与地震的时间关联性火山喷发和地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关联性。

在火山活动期间,频繁的地震活动往往是火山喷发即将发生的前兆。

这是因为地壳的应力积累和释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岩浆的运动会导致周围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地震活动的发生。

因此,在火山喷发前,地震活动往往会显著增强,成为预测火山喷发的重要依据。

三、火山喷发与地震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火山喷发和地震对地球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火山喷发对大气的影响。

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的气体和喷发物,其中包括二氧化硫、气溶胶等。

这些物质会进入大气层,形成火山喷发云,对气候和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是地震对地壳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震能够破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地壳的震动还会导致地表的变形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火山喷发和地震的预防和防灾措施火山喷发和地震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和防灾措施来减轻它们对人类的影响。

对于火山喷发,科学家可以通过监测岩浆运动、地震活动等指标来预测火山喷发,从而提前采取疏散人员、限制活动等措施保障人们的安全。

对于地震,可以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增加人们的对地震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综上所述,火山喷发与地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初中地理火山与地震的形成与影响知识点

初中地理火山与地震的形成与影响知识点

初中地理火山与地震的形成与影响知识点在咱们初中地理的学习中啊,火山和地震这俩家伙可真是让人又好奇又害怕。

今天,我就来好好跟您唠唠这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和它们带来的那些影响。

先来说说火山吧。

您知道吗,火山的形成就像是地球内部在“闹脾气”。

地球内部可不是一片平静,那深处有着滚烫的岩浆,温度高得吓人。

而火山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地壳上有了薄弱的地方。

就好比一个充满气的气球,有个地方特别薄,那气就容易从那儿冲出来。

地壳也是这样,薄弱的地方承受不住地下岩浆的巨大压力,岩浆就一股脑地往外涌,这就形成了火山。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火山喷发的画面,那场景,真叫一个壮观!滚滚的浓烟直冲云霄,仿佛要把天空都染黑了。

火红的岩浆像一条奔腾的巨龙,顺着山坡汹涌而下,所到之处,一切都被烧成了灰烬。

那炽热的温度,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可不小。

一方面,它能给周围的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

那些岩浆流到哪儿,哪儿就变成一片废墟,房屋、农田、道路,统统都毁了。

而且喷发时喷出的火山灰,遮天蔽日,能让附近的地区陷入黑暗,空气质量也变得极差,人们呼吸都困难。

但您别以为火山就只有坏处,其实它也有好的一面呢!火山喷发后留下的火山灰,那可是非常肥沃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植庄稼。

像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附近,就有因为火山灰而变得富饶的农田,种出来的水果和蔬菜那叫一个美味。

而且,火山地区往往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硫磺、金矿啥的。

再说说地震。

地震这玩意儿,就像是地球在“发抖”。

它的形成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咱们的地球表面,那板块就跟拼图似的,一直在缓慢地移动。

可有时候,这些板块运动不顺畅,相互之间挤压、碰撞,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当这能量大到一定程度,地壳承受不住了,就会突然释放出来,这就引发了地震。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这儿发生了一场小小的地震。

当时我正在家里写作业,突然就感觉桌子晃了起来,水杯里的水也荡起了波纹。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脑子里一片空白。

紧接着,就听到外面有人喊:“地震啦!”我赶紧跟着家人跑到了外面的空地上。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4 火山和地震|苏教版 (共24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4 火山和地震|苏教版 (共24张PPT)
4.火山和地震
回忆刚才的视频, (液态) 熔岩流 你都看到哪几种 火山喷发物,它 们分别都是什么? (固态)火山灰
(气态)水蒸气、 二氧化硫等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原因是可乐瓶内有压力,有压力的泡 沫随着打开的瓶盖喷涌而出。
联想-------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的形成是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 岩浆沿地壳中薄弱的裂隙处喷涌出 地面的现象。
火山活动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 堵塞交通 • 毁坏建筑 • 引起火灾 • 淹没农田 • 酸雨,有毒气体 • 甚至危及生命等
鞍山铁矿
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
(小组讨论,做记录,组长汇报)
• 1.在家中,保持清醒冷静,做出敏捷反应是
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 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 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单元楼里,可 选择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 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 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漏。高层住户向下 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 可利用两次地震的间隙,迅速撤离。
2.在学校室外,要尽快跑到 操场等空旷的地方。
3.在教室,要躲在各自的课桌
下,不要盲目向外逃。
小练习
联想火山喷发,想一想模拟实验分别代表什么?
可乐瓶 可乐里的泡沫
打开瓶盖
岩浆 地壳里有了裂缝
地壳泡沫喷出ຫໍສະໝຸດ 火山喷发(拓展延伸)
火山喷发会改变 地形,火山是地 壳运动的表现形 式之一

地震与火山发的关系

地震与火山发的关系

地震与火山发的关系地震与火山是地球上两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地震与火山发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作用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地震与火山的共同点地震和火山均源于地球内部的地质活动,是地球表面上能量释放的表现形式。

它们都与板块运动有关,而板块运动是地球地壳演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具体来说,地震是因地球板块碰撞、滑动或断裂而产生的地壳震动,而火山是因岩石熔融或物质喷发所引起的地面上的火山活动。

二、地震与火山的相互影响1. 地震引发火山喷发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火山活动。

当发生强烈地震时,地壳的震动会对火山岩层施加极大的压力,从而使火山岩浆更容易喷发。

特别是在火山口附近发生的地震,往往会刺激火山喷发,释放火山能量,产生巨大的火山喷发现象。

2. 火山喷发引发地震火山喷发也会引发地震。

当火山岩浆在地壳中蓄积并释放能量时,会产生地震。

这是因为火山爆发时,岩浆与周围的岩石产生剧烈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导致地壳的破裂和震动。

这些地震的能量可以远远超过普通地震,造成严重的破坏和灾害。

三、地震与火山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地震和火山活动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与损失。

首先,地震会导致房屋的倒塌、建筑物的破坏以及生命财产的丧失。

强烈的地震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地面沉降和洪水等,进一步加剧破坏的程度。

火山活动同样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

火山喷发时,喷发物和火山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农作物、土地和水源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火山爆发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热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然而,地震和火山活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地震释放的地壳能量可以促进地质构造的调整和矿产资源的形成,对地球的演化起到重要作用。

火山活动还能带来肥沃的火山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综上所述,地震与火山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它们相互影响,引发彼此的活动,并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加强对地震和火山的研究,提高预警和监测能力,以减少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并更好地利用地震和火山活动所带来的资源和机遇。

火山和地震课件ppt

火山和地震课件ppt
火山爆发后往往在附近留下大量得火山灰,火山灰中含有多 种能促进植物生长得化学物质,一种天然得化学肥料。意大 利、印尼等国火山区得农户常常将火山灰施于田间,以提高 农作物产量。一些“脚踏实地”得商人正在大量收集火山 喷出得浮石,这种浮石可用来洗涤牛仔裤以达到“石磨蓝” 得效果
❖ 好处三、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地处太平洋 火山带,素有“火山王国”之称。该国有一 个“火山游览区”,游览区风光旖旎,加之烟 雾缭绕得活火山随时有可能爆发,吸引了大
称为环太平洋火山带。世界上较活跃得
火山有五分之三在这个带上。从地中海经 喜马拉雅山脉到印度尼西亚一带以东及东 非大裂谷百叶窗上也就是火山分布较多得 地方。
此外,还有部分火山在海洋里。
我国有火山吗?
我国境内有火山有六百多座, 不要分布在东北到内蒙古一带。 内蒙古就是我国火山最多得地区。 我国境内得火山绝大多数都已没 有活动,现在台湾就是我国火山最 活跃得地区。澎湖列岛、台湾岛、 钓鱼岛等都就是海底火山喷发形 成得火山岛。著名得大屯火山群 就就是由十多座火山组成得。
我还知道了在地震时怎样自救
• 当地震发生时,有十几秒得可以逃生得机 会,如果您处在低楼层,确保自已能在 这 十几秒得时间里跑到空旷地,那么您就赶 快跑吧,如果楼层太高,就可以躲在床下、 桌子下等。一定不要慌,也不要放弃,耐心 得等待营救人员得救助。
可以形成矿产、温泉与肥沃 得火山灰,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得火山岛可以为附近得居民
提供宝贵得陆地。
研究火山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得内部结 构。
火山可把地下大量有用得金属与非金 属带到地面,形成矿床。
据地质学家鉴定,我国得鞍山铁矿得“造物主”就就是 海底火山。南京得梅山铁矿、马鞍山铁矿、浙江得明 矾石矿,其形成也归功于火山得搬运。意大利西西里岛 得一座活火山,至今每天喷射出得气焰中含有金、银成 分。不过,火山造就得矿产数硫磺最多,地球上得大型 硫磺矿基本上与火山有关,我国云南得腾冲火山,每年 要输送5000多吨硫磺。

第10课火山和地震(教学课件)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10课火山和地震(教学课件)五年级科学上册

②掰断木片,体验“岩层”断裂的感觉。
③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观察“地球板块 ”的错动、抬升。
探究新知
01
地震形成的原因
地震的力量也是来自地球内部,岩石层因过度挤压会形成褶皱, 承受不了作用力时便会发生断裂、错动与抬升,从而导致地震。
探究新知 0031 认识科学避震的逃生方法
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从地面开始 震动到房屋倒塌,一般仅有几秒 到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 采取正确逃生措施的最佳时机
02
探究新知 0011 认识火山喷发的过程和危害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球内部 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 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大多 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的薄弱地带。有时候,熔岩 从地面上的一个洞口逐渐渗出来 ;有时候, 它会被喷射到空中再落到地面
探究新知
01
探究新知
01
模拟火山喷发
①在铁盒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 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②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再用薄 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将铁盒放到三角架上,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发生的现象。
新知导入
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土豆泥出现小裂 缝, 有白气冒出;上面 的土豆泥被顶起 来 ;番茄酱开始冒出大泡泡 ;周边土豆泥 学会描述火山喷发、地震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02 实验模拟火山喷发、地震,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03 了解科学避震的基本方法。
目录
CONTENTS
01 新 知 导 入
03 全 课 小 结
02 探 究 新 知 04 课后作业
01
新知导入
地球上经常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这些火山喷发或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它会给地球带来哪些灾难?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该怎么做?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0火山和地震苏教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0火山和地震苏教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0火山和地震苏教版火山和地震是地球上最为震撼人心的自然现象之一。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两个现象一直以来都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兴趣和好奇心。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索火山和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并了解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一、火山1. 什么是火山?火山是地球表面上直接释放岩浆、热气和岩石碎屑的地方。

火山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火山活动有关。

麻烦思考一下,为什么一些地方会产生火山活动呢?2. 火山的结构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和火山口周围的火山喷发物组成。

火山的形态和大小会随着火山喷发的活动而改变。

具体的火山喷发过程是怎样的呢?3.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火山释放岩浆和热气的过程。

喷发的岩浆和热气从火山口喷出,冲击力极强,甚至会导致火山爆发。

火山爆发会喷发出火山灰、烟尘和火山熔岩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4. 火山的影响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可以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类的活动和生命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此外,火山爆发还可能引起火山地震和火山海啸等其他灾害。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二、地震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震动。

地球是由不断运动的陆地板块组成的,当这些板块突然发生移动时,就会引起地震。

所以,地震与什么有关呢?2. 地震的种类地震可以分为地表地震和深部地震。

地表地震是指发生在地壳上的地震,这是我们最熟悉和最常见的地震。

深部地震则是指发生在地球深部的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

3. 地震带地震带是指一些地质活跃的地区,经常会发生地震。

麻烦思考一下,地球上的地震带都处于什么位置呢?4. 地震的影响地震可能引起地面的震动和地裂缝的出现,这对我们的生活和建筑结构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此外,地震还可能引发海啸和山体滑坡等其他灾害。

我们如何防范地震呢?三、科学实践活动在本节课结束时,我们将进行一个小小的科学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火山和地震的理解。

请大家自行准备材料,利用一瓶饮料和小苏打粉,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

火山与地震形成原因及防范

火山与地震形成原因及防范

火山与地震形成原因及防范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火山和地震是两种令人敬畏的自然现象。

它们的力量巨大,有时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学会如何防范它们,对于保障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火山的形成,主要与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活动有关。

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夹心蛋糕”,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分成了许多板块,这些板块就像拼图一样相互运动。

在板块的交界处,由于地壳的薄弱,地幔中的岩浆就有机会向上涌动。

当岩浆上升到地壳中,并在一定的部位聚集,压力不断增大,最终就会冲破地壳,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火山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活火山是指正在喷发或者预期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死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很久没有喷发,并且未来也不太可能喷发的火山;休眠火山则是指在过去曾经喷发过,但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未来仍有可能喷发的火山。

地震的形成则与地壳的运动和板块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地球的板块一直在缓慢地移动,当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或者拉伸时,会产生巨大的应力。

当这种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岩石就会突然断裂或者错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地震波,从而引起地面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震级越大,地震的破坏力就越强。

此外,地震的发生还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

比如,在断层带附近,地震发生的频率往往较高。

了解了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我们来看看如何防范它们带来的危害。

对于火山活动的防范,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

科学家们会通过各种手段,如监测火山的地震活动、气体排放、地形变化等来预测火山是否即将喷发。

一旦发现有喷发的迹象,就会及时发布预警,组织周边居民撤离。

此外,在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在危险区域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居民区。

对于地震的防范,建筑抗震设计是关键。

地球上的主要火山带与火山灾害

地球上的主要火山带与火山灾害

地球上的主要火山带与火山灾害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其中火山是地球自然界最惊人和有力量的现象之一。

它们是地球内部热能释放的结果,也是造就了地球现在样貌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地球上,有许多火山带分布在不同地区,每个火山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火山活动形式。

然而,虽然火山给地球带来了许多好处,但火山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灾害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球上的主要火山带以及与之相关的火山灾害。

一. 太平洋火山带太平洋火山带是全球最活跃的火山带之一,它位于环太平洋地区。

这条火山带覆盖了五分之一地球表面,并包括了40,000多座火山。

其中最著名的是“火环”,其包围着太平洋的东部海域。

这些火山大多是由板块构造活动引起的,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周期和岛弧。

该地区火山活动频繁,包括火山爆发、火山喷发等。

太平洋火山带每年都会发生多起火山活动,这些活动给当地居民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 火山喷发太平洋火山带火山活动主要以火山喷发为主。

火山喷发是指岩浆从火山口向外喷出,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火山灰、火山弹和毒气等。

这种喷发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尤其是当火山处于活跃状态时。

火山喷发会导致火山灰、火山泥流、火山碎屑流等灾害,对周边地区的建筑、农田和人口带来巨大的危害。

2. 火山地震太平洋火山带的火山活动也会引发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岩浆向地表运动过程中的压力积聚和释放所致,造成地壳的震动。

这些地震可能会以强烈的震颤和地面崩塌的形式出现,对周边地区的建筑和人口造成威胁。

此外,火山地震可能会导致火山喷发的发生,加剧了火山灾害的危险性。

二. 环太平洋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是环绕太平洋地区的一条环状火山带,它是地球上最长、最连续的火山带之一。

该火山带横贯南北美洲、太平洋岛屿、亚洲东北地区和新西兰,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火山岛、火山弧以及与之相关的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的火山活动频繁,常常引发地震和海啸等天灾。

1. 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地震活动环太平洋火山带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

火山和地震原因及防范措施

火山和地震原因及防范措施

火山和地震原因及防范措施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火山和地震是两种令人敬畏的自然现象。

它们时而以狂暴的力量展现,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一、火山的成因火山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活动密切相关。

地球的内部可以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在地幔上部存在着一层被称为“软流圈”的区域,这里的岩石处于高温、高压且部分熔融的状态。

当板块运动使得地壳出现薄弱区域时,来自地幔的岩浆就有机会沿着这些薄弱地带上升。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压力逐渐减小,气体在岩浆中溶解度降低,从而形成气泡并迅速膨胀。

当岩浆上升到地壳较浅处或地表时,就会喷发而出,形成火山。

此外,热点也是导致火山形成的原因之一。

热点是地球内部固定的高温区域,当板块在热点上方移动时,会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一系列火山。

二、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和板块的相互作用。

地球的岩石圈被分割成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的热力和重力作用下不断运动。

板块之间的边界通常是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

在板块的碰撞边界,一个板块会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形成俯冲带,在这个过程中会积累巨大的能量,当能量超过岩石的承受极限时,就会引发地震。

在板块的分离边界,岩浆上涌,导致地壳拉伸变薄,也容易产生地震。

除了板块边界,板块内部也可能发生地震。

这通常是由于地壳内部的断层活动或者局部应力积累所导致的。

三、火山的防范措施1、监测与预警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地震监测仪、气体探测器、卫星遥感等,对火山活动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周边居民做好防范准备。

2、制定应急预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火山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路线、避难场所的规划、救援物资的储备等。

确保在火山喷发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组织居民撤离危险区域。

3、公众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火山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居民对火山危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火山地震形成原因与预防方法

火山地震形成原因与预防方法

火山地震形成原因与预防方法火山地震,这一神秘而又令人敬畏的自然现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潜在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它,让我们深入探究其形成原因,并探讨一些可能的预防方法。

火山地震的形成,与火山活动的内在机制密切相关。

火山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上升,寻找地壳中的薄弱点并试图喷发。

在这个过程中,岩浆的运动和压力变化会引发地壳的震动,从而导致火山地震的发生。

首先,岩浆的上升是一个关键因素。

地球内部的高温和高压环境使得岩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

这些岩浆具有较高的温度和流动性,它们在地下的运动就像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冲击着周围的岩石。

当岩浆向上涌动时,会对周围的地壳施加巨大的压力,导致地壳产生变形和破裂,从而引发地震。

其次,岩浆中的气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岩浆中常常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随着岩浆上升,压力逐渐减小,这些气体就会从岩浆中逸出,形成气泡。

气泡的迅速膨胀和破裂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力,进一步加剧地壳的震动。

此外,火山喷发前的岩浆房充注和调整过程也会引发火山地震。

岩浆在火山下的岩浆房中聚集和储存,当新的岩浆注入时,会改变岩浆房的内部压力分布,导致周围岩石的破裂和移动,从而产生地震活动。

那么,对于火山地震,我们是否能够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呢?实际上,由于火山地震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完全预防火山地震的发生是极其困难的。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降低其潜在的危害。

加强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在火山周围设置地震监测台站、地倾斜仪、GPS 观测站等设备,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地壳的微小运动和变形,从而捕捉到火山地震的早期信号。

这些监测数据能够帮助科学家们分析火山的活动状态,预测可能的喷发,并及时发出警报,为周边地区的居民争取疏散和防范的时间。

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旦监测到异常的火山地震活动,预警系统能够迅速向相关地区的居民发布警报信息,告知他们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远离危险区域、储备必要的物资等。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与预防措施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与预防措施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与预防措施火山与地震是地球表面上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它们以其独特而又危险的特点而备受关注。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一、火山的形成原因火山是由地球上火山岩熔岩、火山渣、火山灰等物质喷发而形成的。

火山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板块构造:地球的外部被分为许多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这些板块不断运动,并且会相互碰撞、分离、滑动。

当板块发生碰撞或分离时,会导致地下岩浆的上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2. 地幔柱状热源:地球内部的地幔层是一个高温区域,而地幔中的柱状热源是由地幔向上升起的热物质流动形成的。

当地幔柱状热源与地表相交时,会引发火山的喷发。

3. 地壳裂谷:地壳裂谷是地球地壳表面上的裂缝,因地下火山热源导致地壳扩张与收缩,强大的地质应力导致地壳裂开。

这些裂缝容易形成火山口,引起火山喷发。

二、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引起的地面振动。

地震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构造活动: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会积累在断层带中。

当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断层带突然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发地震。

2. 地下岩浆活动:当地下的岩浆开始上升时,岩浆对周围的岩石施加巨大压力。

该压力会导致岩石断裂和地震的发生。

3. 盘状构造:在板块相对滑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板块并不时地停顿。

当这种停顿不可避免时,会产生严重的地震。

这种构造活动导致的地震被称为盘状构造。

三、火山与地震的预防措施1. 提高监测与预警能力:对于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的监测,科学家应当加强监测仪器的部署和数据的收集。

通过对地震波、地壳形变、气体排放等指标的监测,可以提前预测火山与地震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2. 加强公众教育与培训:公众教育是预防火山与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大力度,向公众普及火山与地震的知识,让大家了解如何在发生火山活动或地震时妥善应对,以降低灾害发生后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9 板块构造学说示例一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板块构造学说的运用,地震、火山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地震逃生方法。

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岩石圈”单元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自然地貌与人工地貌”内容的基础与前提,更是自然地理学中最基础的、属于“增长点”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所谓“增长点”是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透析海陆变迁和地壳运动的成因内核,解释许多有关大地科学的复杂现象,还可以充分挖掘本专题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内涵,层层深入地帮助学生逐步习得科学思维方法,即从地理事实上升到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上升到一般科学的思想方法,从一般科学的思想方法再上升到科学哲学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大地貌的形成、海陆变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等)发生的原因。

2.通过“大陆漂移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学会“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海底扩张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领会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板块构造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懂得前人研究成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通过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的学习,初步认识人类对地壳运动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感悟科学探究的无止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科学质疑的重要性,从而辩证地看待科研成果,初步感悟科学探究的最高境界——科学哲学观。

【设计思想】青少年时期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科学知识的掌握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科学思维方式是科学素养自我实现的“工具”,科学史是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整合的切入点之一,科学质疑精神(科学哲学观)使科学素养形成走向“自由王国”。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2.难点:三种大地构造学说的创新之处,板块运动的动力。

四、教学安排1课时(或1.5课时,视学习情况而定)。

五、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导入教师运用“近三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大地震分布图”和“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历程示意图”为情境设计问题:①地震的分布有规律可循吗?②是什么“增高药”使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③“沧海桑田”表现为升降运动还是水平运动?【设计思想】问题①、②并不急于要学生回答,而是为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做铺垫,问题②中诙谐的语言旨在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问题③为“大陆漂移学说”的划时代意义作铺垫。

此环节旨在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力争“课伊始趣即生”。

(二)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1.“大陆漂移学说”——超越时代的理念(1)出示世界地图,教师设问:“观察各大洲大陆轮廓图,你有何想法?”;预计学生可能会说:“大西洋沿岸的大陆可以拼合在一起”,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可加以提示。

(2)教师设问:“难道这是巧合吗?”;引发学生设想:“可能这些大陆原来在一起,后来分开了”;教师及时鼓励:“当年魏格纳也是这么想的,你们具有科学家的潜质!”;适时介绍魏格纳的故事,接着追问:“如果你是魏格纳,你如何验证你的设想?”;随着学生的七嘴八舌,证据逐渐清晰(古生物、古气候、古冰川、地质构造等)……;适时出示“大陆漂移(动画或图片)”,归纳“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观点——大陆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水平移动。

(3)教师设问:“‘大陆漂移学说’不同于前人的高明之处在哪里?”;预计学生会说:“前人认为地壳运动主要是升降运动,而魏格纳却认为是水平运动”,如果学生无法得出结论,可利用导入问题情境③加以引导。

(4)教师设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发表后反对者远远多于拥护者,这是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守旧的思想在作怪;无法解释大陆漂移的动力等”,引发学生的质疑——“大陆漂移的原动力是什么?”【设计思想】“大胆设想但需小心求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学生开启地理学科智慧之门的钥匙之一。

没有“设想”就缺少探究的动力,敢于“设想”才能创新;只有“设想”没有“求证”只能算是“空想”,“小心求证”变“空想”为“科学”。

“质疑”是科学研究不断创新的原动力之一,恰恰也是中国学生最为缺乏的科学素养之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适时地加以引导。

地理科学思维方式的习得甚于地理知识的掌握。

教师以“科学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的话语,导入“海底扩张学说”学习环节。

2.“海底扩张学说”——海底探测科技的“催生儿”(1)教师设问:“湖底地貌有何特点?”,学生可能会回答“越往中间越深”,出示“湖底地貌示意图”,接着追问:“海底地貌怎样?”,学生可能认为与湖底一样,或无法回答,适时出示“海底地貌示意图”,接着出示“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不在海洋中部,而在海洋边缘”的海底地貌探测成果(2)出示20世纪60年代海底探测技术新成果,教师设问:“海底地层年龄分布有何特点?”,如果学生无法回答,利用Flash动画逐步分解难点,在学生逐步明晰分布规律基础上,出示“海底地层岩石的年龄从海岭到两侧由新到老对称分布”、“海底地层岩石的年龄不超过2亿年,而大陆上最古老的岩石年龄有30多亿年”等海底探测结果。

(3)出示“六大洲同一地质年代的古地磁指示的地球磁极各不相同”古地磁研究成果。

(4)教师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引发学生思索,这一问题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板块运动示意图”(称为“海底扩张示意图”更恰当些)或教师提供的“海底扩张”Flash动画讨论。

学生可能提供的讨论结果:地幔物质从海岭处喷出形成新的大洋地壳(这是造成大洋中海岭处较高的原因),新形成的大洋地壳推着老的地壳向两边移动,老的大洋地壳在海沟处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这是造成海洋边缘形成海沟的原因),回到地幔而熔融成地幔物质(这是海洋底层年龄不超过2亿年的原因)。

(5)教师设问:“海洋地壳运动的动力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地幔物质的对流是海底地壳运动的动力”;教师接着设问:“地幔物质为什么会产生对流?”,引发学生利用“大气对流层的热力环流”迁移出“地幔物质的热对流”。

0~200万年200~2600万年2600~3700万年3700~6700万年0.67~1.37亿年1.37~1.95亿年新老老海底地层年龄分布图(6)师生共同小结:“海底扩张学说主要观点:洋壳从海岭处不断生长并向两侧扩张,老的洋壳在海沟处俯冲入地幔而消失。

海底扩张的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洋脊(海岭)是对流圈的上升处,海沟是对流圈的下降处。

”(7)教师设问:“如果要你为魏格纳正名,你怎样利用‘海底扩张学说’解释魏格纳生前无法解释的大陆漂移的动力问题?”,已此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的“高明之处”——研究视角从大陆转向海洋,第一次总结板块运动的动力。

【设计思想】缜密的“逻辑推理”是地理学科无穷魅力的渊源之一,也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好帮手;人类的研究视野从大陆转向海洋(大陆漂移学说研究大陆、海底扩张学说研究海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换位思考方法,也是学生习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海底探测技术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教学转承:“海底扩张学说”问世后,科学家们重新审视“大陆漂移学说”,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3.“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大地构造理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初步认知“板块构造学说”。

(2)出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设问:“哪一个板块与其它五大板块明显不同?有何不同?”,学生可能回答:“太平洋板块不包含大面积陆地,其他五大板块既包含大面积海洋又包含大面积陆地”。

这时,教师要及时说明板块可分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两种,为板块运动形成不同地貌做铺垫。

(3)在“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上出示:“喜马拉雅山脉、马里亚纳海沟等”著名地貌位置示意,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这些地貌的成因”。

教师呼应导入问题情境②设问: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接着设问:板块碰撞形成什么地形?学生可能会回答:形成高大山脉;教师追问:板块碰撞都形成高大山脉吗?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形成不同的地貌,并以实例说明;教师设问:板块张裂形成什么地貌?引导学生以大西洋和东非大裂谷的成因说明板块张裂形成的地貌类型。

(4)教师设问:“‘板块构造学说’的创新之处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板块构造学说’不局限于海洋或陆地来研究地壳运动,而是第一次把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适时出示“三级跳”。

板快张裂地区板快相撞挤压地区(5)教师设问:“海洋从诞生到消亡如同人的一生,请问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地中海、红海、太平洋、大西洋分别代表人生的哪一阶段?”(严谨的逻辑推理已使学生处于疲劳状态,适时进行此环节有利于放松学生的神经,使教学张弛有度)。

(6)教师设问:“科学家孜孜以求研究地壳运动有何意义?”,引发学生思索: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科学研究的有用性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李四光先生“构造体系”摘掉“贫油国”的帽子(适时渗透民族精神)。

【设计思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科学研究在“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如何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这种科学素养值得教师关注,这是科学哲学观的表征之一,也是科学素养习得的最高境界。

教学转承:“科学探究无止境,等待你的新发现”,引出大地测量的新成果。

4.大地构造学说的“四级跳”教师设问:“你知道有哪些最新科技探测技术能精确测量板块运动吗?”,学生可能会联系课本“专题2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有关内容回答“全球定位系统”,教师适时出示“甚长基线(VLBI)干涉测量”最新研究成果(见下面课程资源),进一步说明“科学探究无止境”。

课程资源:甚长基线(VLBI)干涉测量”是布设两个测点同时接收来自特定星体发出的射电波,根据到达两地极微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经过若干年的重复测量,便可以得出距离的变化。

运用甚长基线干涉仪测量几千公里长的距离,误差仅几个毫米。

上海天文台与国外天文台合作利用“甚长基线(VLBI)干涉测量”技术测的科研成果见下表:上海VLBI观测站与国外联测的8条基线精度情况表【设计思想】“科学探究无止境”,地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其他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地理学的研究注入理性的“火花”,此环节引发学生感悟“有很多未知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究”,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习得,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再次回到导入问题情境①:“地震的分布有规律可循吗?”,前后呼应进入“火山、地震及其分布规律”的教学。

(三)地震与火山1.引导学生自学“地震与火山的成因”【设计思想】“地震与火山的成因”对高中学生来说无需老师“扶着或牵着走”,教师“该放手时应放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