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引言概述:中位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它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中位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中位数的定义1.1 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即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的中间值;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1.2 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相比于平均数,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更能准确地描述数据的中心位置。

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中位数更适合作为数据的代表值。

1.3 中位数与其他统计量的关系中位数与平均数、众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三个统计量。

平均数是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个数,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中位数在一些非对称分布的数据中更能反映数据的中心位置,而平均数和众数则更适用于对称分布的数据。

二、中位数的计算方法2.1 对于奇数个数据的计算方法将数据按照大小进行排序,找到排序后的中间位置的数值即为中位数。

2.2 对于偶数个数据的计算方法将数据按照大小进行排序,找到排序后的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即为中位数。

2.3 中位数的计算注意事项在计算中位数时,需要注意数据的排序和处理。

如果数据量较大,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或统计工具进行计算,以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中位数的应用3.1 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中位数在统计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如,在研究人口收入水平时,中位数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避免了极端值的干扰。

3.2 中位数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医学研究中,中位数常用于描述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生存期等。

相比于平均数,中位数能够更好地反映患者的整体情况,避免了个别极端值的影响。

3.3 中位数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中位数在金融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分析股票市场时,中位数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市场的整体走势,避免了个别极端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计算中位数,并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中位数的定义,能够正确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计算等方法,解决与中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中位数的概念,例如:小明家有5个人,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50cm、160cm、170cm、180cm、190cm,那末他们家的中位数是多少?请同学们思量并回答。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的思量,解释中位数的概念。

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罗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是惟一的;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3. 计算方法讲解(10分钟)以奇数个数据和偶数个数据为例,详细讲解如何计算中位数。

通过示例演示和学生的参预,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步骤。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中位数的计算练习,包括奇数个数据和偶数个数据的情况。

通过个别辅导和同伴互助,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正确计算中位数。

5. 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设计一些与中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小明家有8个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10岁、12岁、13岁、15岁、16岁、18岁、20岁、22岁,那末他们家的中位数是多少?请同学们思量并回答。

6. 拓展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量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体育比赛中的排名、调查统计中的数据分析等。

通过讨论和展示,拓展学生对中位数的应用认识。

7. 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中位数》教学设计精选9篇

《中位数》教学设计精选9篇

《中位数》教学设计精选9篇认识中位数篇一1、认识中位数的特点。

师:老师板书“中位”,提问:按照你们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生回答(中间位置的数)。

师:刚才这组数据我们已经排好顺序了,如果没有排好顺序,中位数还是位于最中间吗?生:不一定。

师:也就是先要把这组数据?生:把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

师: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也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最中间位置的数,顾名思义,我们就叫做中位数。

2、与平均数比较认识中位数的优点师:为什么用中位数代表二班成绩的一般水平比平均数更合适?生:在这组数据中,由于个别数据偏低,影响了平均数,平均数已经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师:中位数有没有受到这些偏小数据的影响?生:没有。

师:也就是说中位数不会受到偏小数据的影响。

会不会受到偏大数据的影响呢?生:也不会。

师:正因为中位数有这个优点,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所以有时用它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出示: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因此,有时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认识中位数篇二教学内容:教科书80~81页例3、例4,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及练习十六第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2、使学生能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与同学交流的意义和乐趣,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有关数据的特征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一、教学例31、出示例3问:观察这组数据,说说自己的看法。

追问:你认为7号男生的成绩在这组同学中处于什么位置?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哪些办法?可以算出平均数,用7号男生的成绩与平均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把这组男生的成绩重新排一排,看7号男生的成绩是第几名。

提问:为什么7号男生的成绩比平均数少,却还排在第三名?你认为用平均数代表这组男生跳绳的整体水平合适吗?指出:为了更好的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统计量----中位数。

小学数学《中位数》教案(精选10篇)

小学数学《中位数》教案(精选10篇)

小学数学《中位数》教案〔精选10篇〕小学数学《中位数》教案〔精选10篇〕小学数学《中位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中位数》教材第105页例4、第106页例5及局部习题。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络与区别,会根据数据的详细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中位数的认识计算过程,体验合作讨论,理解认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分析^p 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

教法学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引导与讲解相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自主理论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师生谈话导入。

2、课件出示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下面让咱们去看看五〔1〕班7名同学正在进展的掷沙包比赛,他们的成绩如何呢?〔出示教材第105页例4情景图〕设疑:老师知道这组学生中有一名同学叫刘云,他的成绩是25.8米,你们猜猜他在这组中可能排在第几?三、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五〔1〕班7名同学掷沙包成绩统计表。

略从他们的成绩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刘云同学排在第几?为什么刘云的成绩比平均数低,还能排在第三呢?引导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

师:这组数据中,只有两个数比平均数大,有五个数都比平均数小,用平均数表示他们掷沙包的一般程度适宜吗?〔不适宜〕想想方法:从这组数据中挑出一个数代表他们掷沙包的程度,自己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这是可能有些困难,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中位数。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估计,计算比拟,发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程度不适宜,从而引入新的内容——中位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介绍中位数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直接关系,任意一个数据大小的变化都会对平均数值都会产生影响,为弥补平均数在描绘某数据组的缺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中位数。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2. 运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2. 教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计算器、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入中位数的概念,例如:小明家里有5个人,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60cm、165cm、170cm、175cm和180cm,请问小明家的中位数身高是多少?请同学们思量并回答。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学PPT,向学生介绍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首先,解释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罗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然后,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通过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罗列,并找到中间位置的数值来计算中位数。

3. 计算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

每一个小组发放一份练习册,其中包含一些数据集,要求学生计算出每组数据的中位数。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和合作,匡助解决问题。

4. 实际应用(15分钟)通过教学PPT,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他们运用中位数的概念进行解决。

例如:某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学生们的得分如下:85、90、92、95、96、98、99、100。

请问这个班级的中位数分数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量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拓展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要求他们运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例如:某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语文测验,学生们的得分如下:60、70、75、80、85、90、95、100。

请问这个班级的中位数分数是多少?请问有多少学生的分数高于中位数?6. 总结归纳(5分钟)通过讨论和总结,匡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强调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任务背景和意义中位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统计学和概率论中,中位数是一个常用的统计指标,可以匡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在本次说课中,我将介绍中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景,匡助学生掌握中位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技巧,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掌握求解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步骤;- 理解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能够应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 如何匡助学生应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中位数的概念: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要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时,我们可以使用哪些统计指标?- 引导学生思量并回答问题。

2. 概念讲解(15分钟)-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中位数的定义: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照大小罗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 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可以匡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组数据的中间值,避免受极大或者极小值的影响。

- 讲解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为有序数据的中间值;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有序数据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3. 计算练习(20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组数据,引导他们独立计算出中位数。

- 鼓励学生积极参预,提供必要的匡助和指导。

4. 应用拓展(2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中位数解决问题,如:某班级的学生身高数据,求中位数并分析班级的身高分布情况。

- 鼓励学生思量和讨论,并赋予适当的指导。

5. 归纳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总结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 强调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意义,知道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中的位置和作用。

•让学生学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掌握寻找中位数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掌握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体验数据分析和推断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概括能力。

•通过寻找中位数、计算中位数和比较不同数据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中位数的概念和意义。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计算中位数的方法,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寻找中位数的方法,并能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推断。

3.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演示和互动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意义。

•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寻找中位数的方法和计算步骤。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应用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和意义,并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2.新课教学:(1)中位数的概念和意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在一组数据中的位置和作用。

•让学生了解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

(2)中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演示教学,让学生掌握寻找中位数的方法和计算步骤。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巩固掌握寻找中位数的方法。

(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通过比较不同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区别和适用范围。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2. 掌握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灵活运用中位数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中位数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器、白板、黑板、彩色粉笔;2. 教学素材:学生练习册、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统计图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数据,例如:12, 15, 18, 20, 25, 30,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中位数的概念和作用。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介绍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首先,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确定中间位置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位置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3. 计算练习(15分钟)让学生自己计算一些简单的数据组的中位数,并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答案。

然后,让学生互相核对答案,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4. 中位数的应用(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统计图表,例如: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某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中位数解决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5. 综合应用(2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些综合应用题,例如:某城市一周内的气温变化情况、某商品的价格变动等。

鼓励学生灵活运用中位数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拓展延伸(10分钟)对于一些数学思维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例如:如何利用中位数判断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如何利用中位数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等。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7.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位数的概念、计算中位数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将中位数概念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数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数列中是否存在一个"中间数",可以将这个数列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的数都比这个中间数小,后半部分的数都比这个中间数大?引出中位数的概念。

2. 学习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5分钟)通过教师简要讲解和示范,学生了解中位数的定义:即将数列中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中间位置的数就是中位数。

然后,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中位数。

教师可选择简单的数列进行计算演示,并解释清楚每个步骤的含义和操作。

3. 练习中位数计算(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数列,让学生自主计算中位数,并互相交流答案和解题思路。

教师可以设置多个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2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

问题可以涉及人口统计、调查数据等,让学生意识到中位数在分析和比较数据时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思考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答和思路。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位数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中位数的概念应用到其他领域中,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板书设计中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例如:数列 {1, 3, 5, 7, 9} 的中位数为 5以上是一份关于中位数的说课稿,根据题目的要求,本文按照说课稿的格式进行撰写。

希望这份说课稿能满足你的需求,若有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补充,请随时告知。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5页106页的《中位数》。

大家都知道中位数是属于统计学的范畴,以前是放在中学教材中进行教学的。

而今统计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统计观念已成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做出科学推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平均数,知道用它来描述数据组数据的统计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

但是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平均数就不适合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位数便应运而生。

它是对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从单一的平均数的评价到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更能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二、说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意义,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2、初步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中位数的优点及使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我设计(用平均数表示数据的一般水平)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揭示课题。

(2)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及合作去感受中位数的的优点。

通过探究,得出数据是奇数个和偶数个的中位数的不同计算方法。

(3)活动体验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中位数。

2、学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的学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进行。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107页例4、例5。

二、说教材分析:《中位数》是人教版教材中新增的内容。

那什么是中位数呢?有什么应用价值?为什么要增加这一内容呢?这是我拿到教材后的第一反应。

什么是中位数比较容易理解,但为什么要学习中位数呢?平时生活中,我们用最广的是平均数,学习对平均数的体验也比较多。

要学生舍弃平均数,选用中位数,其中的体验过程必须是相当清晰的。

要强化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对比,要凸现中位数在表示一组数的一般水平时的优越性。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求法,统计意义,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中位数或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3、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究的积极心态,能在自信中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即学习中位数的必要性。

五、说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在与平均数的对比中凸现中位数的意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六、说教学过程设想:1、让学生在判断中初步体验到平均数在表示一组数的一般水平(中等水平)时的不足,通过表中数据的观察,判假设、再判断,到最后完整表格的观察中,让学生初步感悟到平均数在描述第二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时容易受到个别特殊数字的影响,从而给判断带来偏差。

相反每组数的中间的数(其实就是中位数)反而更能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这时学生也就很自然地对新知的探究欲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为学生学习新知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2、自学教材,感受新知。

这个环节主要从学生自学教材及回报自己的学习体会进行新课的学习。

中位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什么要中位数?中位数是怎样的数,它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优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中位数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陌生的问题。

如果通过讲授学生可能印象不深,让他们从例题中寻找答案。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2. 掌握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中位数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计算中位数。

难点在于如何将中位数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中位数的概念,例如:小明的家庭有5口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10岁、12岁、15岁、18岁和30岁,那么小明的家庭的中位数年龄是多少?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导入概念介绍中位数的定义:中位数是一个数据集中的中间值,当数据集中的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当数据集中的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排列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3. 计算中位数示范如何计算中位数,以小明家庭的年龄为例,将年龄从小到大排列为10岁、12岁、15岁、18岁和30岁,由于数据集中的个数为奇数,所以中位数是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即15岁。

4.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中位数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某班级的学生进行一次数学测试,成绩如下:70分、75分、80分、85分、90分、95分、100分,问这个班级的数学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将中位数与数据分析进行结合,发现中位数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5. 数据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数据集的中位数,让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

例如:某班级的男生和女生的身高数据如下:男生的身高为160cm、165cm、170cm、175cm、180cm,女生的身高为150cm、155cm、160cm、165cm、170cm,问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分布情况有何不同?通过比较男生和女生的身高中位数,可以得出结论:男生的身高比女生的身高更高。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2. 掌握求解中位数的方法和步骤;3. 运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实物或图片等教具;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12, 15, 18, 20, 22, 25, 28,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数据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发现这组数据的特点是有序排列,并提问学生如何找出这组数据的中间值。

3. 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找出中间的数。

4. 教师解释这个中间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并给出中位数的定义。

Step 2 讲解中位数的计算方法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10, 15, 18, 20, 22, 25, 30,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应该是多少。

2. 引导学生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并找出中间的数。

3. 教师解释这个中间的数即为中位数,并引导学生总结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为奇数,中位数就是中间的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为偶数,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 教师通过多组数据的例子,帮助学生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Step 3 练习中位数的计算1. 教师出示一些有序排列的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其中的中位数,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2. 教师提供一些无序排列的数据,要求学生先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计算出其中的中位数,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3.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数据,计算出其中的中位数,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Step 4 拓展应用1. 教师出示一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数据,运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尊敬的老师和各位评审专家们,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关于中位数的说课。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一起探讨中位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它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位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具体讲解中位数的计算和应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教师讲解、小组合作学习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位数的相关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交流、讨论,深入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教学手段本节课将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和数据,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位数的应用;通过板书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学生成绩单、公司员工工资等,让学生了解中位数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中位数的兴趣。

2.新课讲解(1)中位数的定义教师讲解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即为中位数。

特别地,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

(2)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详细讲解中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强调当数据个数为奇数和偶数时不同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3)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教师讲解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对一组数据的排序、识别异常值、确定分位数等。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和统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中位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教学PPT。

2. 教学材料:包含一组实际数据的练习题。

3. 教学环境:教室内有足够的光线和良好的气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中位数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中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5分钟)解释中位数的定义: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的中间值,即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找出中间位置的数。

通过教师提供的示例,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3. 计算中位数(2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据,并计算出中位数。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计算过程,解释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4. 实际应用(20分钟)教师提供一组实际数据,并引导学生运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展示自己的答案和思路。

5. 拓展延伸(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中位数的知识。

学生分组合作,解决拓展题目,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强调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的局限性和其他统计指标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通过举例和实际应用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部分的练习,巩固了学生对中位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将中位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实例、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的讲解材料。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如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引发学生对中位数的思考和讨论。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中位数的定义,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教师强调中位数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3. 计算方法(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据,然后找出中间位置的数值。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中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计算出其中位数,并解释其含义。

5. 拓展与应用(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拓展例题,让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例如,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计算出中位数,并根据中位数判断该数据集的特点。

6. 总结与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课堂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个人表现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或者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教师可以在黑板或白板上设计以下板书内容:- 中位数的定义-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预期,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中位数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将中位数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计算器。

2. 教学素材准备:教材《数学》第三册第四章相关内容的教材、练习册、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假设有一堆水果,有苹果、香蕉、橙子等等,我们想知道这堆水果的中位数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

然后,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自己计算中位数,并与同桌交流验证答案。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某班级的学生身高数据如下:150cm、155cm、160cm、165cm、170cm,求该班级学生的中位数。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并回答。

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通过一个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例如,某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如下:80分、85分、90分、95分、100分,求该班级学生的中位数,并判断该班级的平均分是高于中位数还是低于中位数。

5. 归纳总结(5分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归纳总结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与同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练习册上与中位数相关的题目,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位数(八下第二十章第一节说课稿) *** ***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来自***.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位数》,它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第一节,下面我将从学生状况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展示本节课是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中位数》的.一、学生状况分析从八年级开始,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在七年级下,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上一节,已学会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同时,在小学时已初步接触中位数,这种已有的认知结构,是本节课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位数》属于“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部分.统计与概率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统计中,对数据的分析以及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三种数据代表,它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只是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体会平均数的特点的基础上,引入的第二种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方面看:它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知识的进一步完善.从数学的应用价值方面看:从“单一”的“平均数”分析逐步过渡到“多元”的综合分析,有利于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2)会用中位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3)体会中位数在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中的作用,体会平均数的局限性..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经过探索、研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中位数产生的过程,体会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三)重、难点分析重点:同知识技能目标难点:理解中位数产生的过程及必要性.(四)教法与学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本节内容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启发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断地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进行探索学习.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含以下七个环节:初步感知引入新知归纳总结生成新知例题教学应用新知课堂练习自我检测课堂小结收获新知联系实际升华认识布置作业反思提高(一)初步感知引入新知上课伊始,我问: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方面的平均数?学生纷纷回答:平均分、平均收入、平均工资、平均年龄、人均住房面积等.平均数用途这么广,那它是万能的吗?学过本节课你就知道.接着向学生呈现如下问题情境.上周,八一班组织了一次安全知识竞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各小组参赛选手的最终成绩如下:(单位:分)(1)第五小组的成绩为80分,该小组的成绩如何?你是如何判断的?这样直接引入是为了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于前一节刚讲过平均数,学生很容易以平均数作为判断依据产生一种答案——该小组成绩较好,因为所有参赛小组成绩的平均分为79分.而一些思维比较灵活的学生也给出了第二种答案——该小组成绩较差,因为一共有七个小组参赛,比80分高的有四组.此时,及时给出评价两种答案都对.问题(2),第五小组的成绩处于哪种水平?这一问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并不是惟一的数据代表,有些情况应该选择其它的数据代表.对问题而(2)解答也出现了与问题(1)相同的两种答案.此时,选择的评价方式是统计同意每种答案的人数,结果只有个别同学同意第一种.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又在潜移默化中引入了统计的思想.出示问题(3),你能否找到一个数值作为代表,通过比较,使得每个小组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哪种水平?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83分,因为它是本组数据的正中间的一个数.紧接着我设计了一道变式——如果再加入一个小组,你能否找到一个数值作为代表,通过比较,使得每个小组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哪种水平?设计这一道变式题是为了呈现中位数求法的两种情况,同时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而学生的解答是这样的(播放视频).这样循序渐进,层层追问就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中位数产生的过程,很好地体会到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二)归纳总结生成新知此时,点明刚才找到的两个作为代表的数83和81.5就是本组数据的中位数,同时,板书课题——中位数.紧接着我问:你能给中位数下一个定义吗?学生回答:中间位置的数.交换本组数据中90和83的位置,那么90就是这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吗?学生回答:不是,应该先排序.那么第二组数据的中位数呢?哪位同学能完整的总归纳一下中位数的定义?学生回答: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个,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本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个,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本组数据的中位数.紧接着我指定学生总结中位数的求法,并且板书.这样设计就把中位数的定义分层呈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也为学生总结中位数的求法做好铺垫,同时渗透了分类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此时,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引入中位数的意义了.我先问:我们找到第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3,可以看出哪些小组的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哪些小组的成绩处于中上水平,处于中下水平和中上水平的小组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处于中下水平的小组有第七、第三、第五,处于中上水平的小组有第二、第一、第四,处于中上水平和中下水平的小组数相等.我又问:我们找到第二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1.5,可以看出哪些小组的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哪些小组的成绩处于中上水平,处于中上水平和中下水平的小组数又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处于中下水平的小组有第七、第三、第八、第五,处于中上水平的小组有第六、第二、第一、第四,处于中上水平和中下水平的小组数相等.我再问: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具备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它在这组数据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每组数据中比它大比它小的数各占一半,起到了分界的作用.此时,我板书——分水岭,并点明这就是中位数的意义,并且利用课件出示意义.这样设计使知识的生成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三)例题教学应用新知例1 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136, 140,129, 180, 124, 154,146, 145, 158, 175, 165, 148(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2)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2分,他的成绩如何?使学生熟练掌握中位数的求法,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例1由学生独立完成,我适时指导,然后利用课件出示规范的解题过程.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规范的解题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人生态度.例2 2013年7月,Tom大学毕业来到某网络公司应聘。

他向经理询问开发部门的月工资水平,经理给了他一张6月份开发部的工资表.开发部6月份工资统计表:(1)本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多少?(2)为什么本组数据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那么多?(3)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来代表开发部全体员工的月工资水平?(4)上班第一天,Tom发现自己的一位学姐Rose也在这里上班,学姐告诉他,自己的月工资为5000元,请问Rose的月工资在开发部处于什么水平?为什么?问题(1)使学生熟练掌握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求法,问题(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平均数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而中位数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为学生解决问题(3)做好铺垫,当出现极端值时平均数的代表性较差,应选择其它的数据代表,再次强调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问题(4)使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以突出重点.(四)课堂练习自我检测1.为了了解八(一)班学生的双休日的上网情况,老师随机抽查了9名同学,他们的上网时间如下:(单位:小时)1.2 1.5 0.8 1.1 1.3 0.9 2 1.1 1.0 ,由样本数据可以估计,该班学生双休日上网时间的中位数为______ .(练习中位数的求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上网习惯.)2.下表是2011年某些国家人口年龄的中位数: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35.2岁说明了什么?(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老龄化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3.一次数学测验中某学习小组的成绩如下:(单位:分)40 110 96 109 111 85 97 83 79(1)此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2)刘星得了85分,他告诉妈妈自己在小组内处于中上水平,他是否欺骗了妈妈?(练习中位数的求法和意义,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问题4 视频资料据新华社北京2012年1月20日电(记者刘铮) 国家统计局20日首次公布了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中位数.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6194元 .而在此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是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平均数.你能否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你觉得在实际问题中应如何选择平均数、中位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感知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如何正确的选择平均数和中位数,突破本节难点.)(五)归纳小结收获新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困惑?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把握本节课的核心——中位数的意义及应用.(六)联系实际,升华认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4月16日发布的2012年世界人均GDP(美元)排名,得到2012年统计的185个国家的人均GDP的中位数为5678,中国的人均GDP的中位数为6076,请问中国处于什么水平?(GDP指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单位:美元)011 美国 49922 013 日本 46736 021 德国 41513022 法国 41141 023 英国 38589 034 韩国 23113048 俄罗斯 14247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何感想?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鼓励学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七)布置作业,反思提高1.课本117页练习.(巩固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市场调查,看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比较关心哪些与数据有关的问题,并且进行思考,尝试解决.(社会实践活动巩固了学生的认识,沟通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学生带着知识走出课堂,带着问题回归课堂,为学生后续学习众数埋下了一颗富有生机的“种子”.)四、板书设计20.1.2 中位数奇数个:中间位置的数中位数排序集中趋势偶数个:平均数(中间两个数)(分水岭)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样的板书设计清楚地呈现了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了分类的数学思想.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体现以下六字:凤头、猪肚、豹尾.凤头——课堂开始,直奔主题.以安全知识竞赛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直接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渗透了统计的观念,分类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猪肚——课堂例题、练习、作业的设置涉及了马拉松比赛、应聘、上网、老龄化社会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把问题请进来,把知识带出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豹尾——课堂最后,通过人均GDP的对比,使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双重升华,既强调本节的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