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14 白杨礼赞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14、白杨礼赞(共28张PPT) (共28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14、白杨礼赞(共28张PPT) (共28张PPT)

Page 23
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 何作用? 写楠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 “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 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赞美楠木 的国民党蒋介石们,划清自己与顽固 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 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Page 24
达标练习:阅读课文第七段回答下列问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 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 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 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 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 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 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 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 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 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层意。 ① “他没有.……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对白杨树的评价。 ②“ 当你在……精神和意志?”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 微泛出淡青色。
2017/11/1 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 16
总的形象
干 外 部 形 态
笔直,绝无旁枝 笔直,紧紧靠拢 片片向上 光滑淡青色
正直

叶 皮
团结
进取
质朴
Page 17
白杨树有怎样的内在气质?用了怎样的手法?
好女子 婆娑 屈曲盘旋
比喻、对比衬托
欲扬先抑
伟丈夫!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八(上)第四单元14 白杨礼赞PPT课件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八(上)第四单元14 白杨礼赞PPT课件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14
学习目标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 情的句子,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赏析关键语句。 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及排比和反 问的修辞手法。
1、读准下列词语。 大毡子 zhān 外壳 ké 主宰 zǎi 倦怠 dà 虬枝 qiú i 婆娑 suō 秀颀 qí n 坦荡如砥 dǐ 无边无垠 yí 恹恹欲睡 yān 2、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礼赞”是崇敬和赞美的意思。
题目中“礼赞”的含义是( B )
A.表示高度的赞扬 B.表示尊敬和赞美 C.表示某种礼貌风格
7
象征
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也被称为 “托义于物”或“借此言彼”,即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 象事物或思想感情 。 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 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 某一特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首先要认清象征是一种表现方法,即写 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拟人与比 喻则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 上,不在篇章上。 例如:“山也笑来水也笑”,只反映人 物欢悦的心情,并不反映人的性格和品 德、精神和思想、形象和气魄;并不寄 寓别的更深的意义,也没有描绘山的形 象,这山中也不寄寓另一个形象。
思考下列形象可以象征什么?
太阳 落叶
楠木 蜡烛
荷花
梅花 鹰 翠竹 孔雀 热水瓶
联想
和平年代的今天,你认为白 杨树还可以象征哪些人的精 神呢?为什么?一分钟口头 作文。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优秀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优秀课件

1.【手法探究】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歌颂北方农民和他们的
精神?这种写法有什么妙处?
【答案】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赞美白杨树 来歌颂北方农民和他们的精神。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 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 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 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采用象 征的写作手法,可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增强文章 的表现力。
“矛盾”由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沈雁冰由于参加革命活动, 被蒋介石通缉,由于报社不敢登他写的文章,所以他内 心十分矛盾,便在手稿上署笔名为“矛盾”。后来,他 把写好的小说手稿给叶圣陶看,发表前,叶圣陶说:
“‘矛盾’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
不像姓氏,并且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 名不太好,你署名‘矛盾’,一看就知道是假
生长环境
雄壮伟大(景美)
白 杨 礼 赞
干:笔直 外形特征
枝:笔直、靠拢
叶:向上 力争上游
(形美)
赞美白
杨树,
讴歌抗 日军民
内在气质
不屈不饶 倔强挺立
(神美)
文章采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
索,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赞美了 白杨树倔强、力争上游的精神,同时也进一步赞美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团结向上、 坚强质朴的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就是伟大,极普通就 是很平凡。 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
和“极易生长的树,显示它很平常;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 美,显示它是不平凡的。
2.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
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答案】扑”与“奔驰”照应,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静态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优秀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优秀课件
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 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
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
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 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 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 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
14 白杨礼赞
抒 情 散 文
同学们,你能用自 己的话来说一下“白杨 礼赞的”是什么意思吗?
那么,白杨树有什么值
得我们崇敬和赞美的呢? 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崇敬和赞美白杨树吗?让我 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本文。
1.
理解托物言志写法,明确白杨树的
象征意义。(重点)
2. 明确本文的抒情线索及由景到树、由树到人 的写作思路。 (难点) 3. 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及方法。
茅盾(1896~1981),原名沈 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 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 蚀》 (包括《幻灭》《动摇》《 追求》),《子夜》《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残冬》等。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
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
抒情散文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抒情散文是作者激情的 鲜明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中有我,重在抒情”。
2.诗情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4.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 具体地说,即: ①托物抒情; ②因事(人)抒情;
③借景抒情。5.语言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音律 优美的特色,是诗一样的语言。
“矛盾”由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沈雁冰由于参加革命活动, 被蒋介石通缉,由于报社不敢登他写的文章,所以他内 心十分矛盾,便在手稿上署笔名为“矛盾”。后来,他 把写好的小说手稿给叶圣陶看,发表前,叶圣陶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课件新人教版
来的?(5分)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或缺的质朴、 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作者在第7自然段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运用排比、 反问的修辞手法由树及人,层层深入,揭示象征意义;第8自然段进一步揭
• _示__白_杨_树_的_象_征__意义,揭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阅读理解
•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 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 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 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 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 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 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 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 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 A. 夹道摇曳着秀颀的梧桐树,不知名的小花在花盆中随意生 长着,将枝叶娇慵地直伸到路面上来,牵扯着人的袍襟。
• B. 经过长途跋涉的我们终于到达峰顶,亲眼看到了万丈光 芒劈开云层的那一刻,红日跃然而上,主宰着大地的心跳。
• C. 松江真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坦荡如砥的原野,还有 宽阔浩渺的河流。
• 7.选文第②段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一种树”,又说它 “决不是平凡的树”,这样的说法矛盾吗?为什么?(4 分)
不矛盾,因为“普通”是指白杨树极常见,极易生长;“不_________
• 8.第③段的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不能,因为这四句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
枝。
• (3)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 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páng yì xié chū(旁逸斜出)。
• (4)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 不是miào shǒu ǒu妙d手é(偶得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 言的精华。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课件新人教版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课件新人教版
散文文学常识:
1、散文 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
文学体载,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 文体,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2、散文分类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
3、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
生活感受,性格,情感,真挚。
4、散文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咏物抒怀, 情理相生等。
思考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
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
称赞的事物上的写法叫做 “象征的手法”。
12、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 作背景有关。
13、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 “西北极普通的一种 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 普通”和“不平凡” 矛盾吗?说说理由。
三、深入理解课文
1、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 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3、作者对白杨树表达了什么感情?请从文中 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
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拟人、排比、比喻
4.和“伟丈夫”形成对比的词语是“好女子”,这样对比的作用 是:欲扬先抑,否定了“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突出 了白杨树与众树不同。
5.简析四个反问排比句,是怎样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 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答: .第一句是说不应当只觉得它只是树,而应当由树联想到人。 第二句是说白杨树的品质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具体点出了由白 杨树联想到的是哪些人。第三句是说守卫家乡的哨兵就像白杨 树一样,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 第四句是说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象征了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这四个反问句由树联想到人,联想到北方的农民,进而联想到 抗日军民,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层层深入的揭示了白杨 树的象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矛盾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散文特点。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句子,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二、解题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创作了《林家铺子》《子夜》《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

在这篇散文里,茅盾把视线投向了白杨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见的树。

“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意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

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他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呢?
三、品读文本
1.细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提示: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齐读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白杨树?
提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提示:不是。

第7段:“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4.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提示:反问、排比,即“难道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反问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陈述句:你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

你应该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
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提示: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

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6.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

(1)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

提示:第5段先总述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概括出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与北方抗日军民“不折不挠”“坚强朴质”等性格特点的相似之处。

(2)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1)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2)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四、合作探究
(一)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提示: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二)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提示: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

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三)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提示: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

茅盾自己也曾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

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四)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提示:不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

“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五、阅读迁移
朗读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你会发现它们像一首现代诗,言简意赅,直抒胸臆。

在理解这篇散文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洁的方式概括文章的主题。

提示:可以用律诗、绝句或者对联等方式(与茅盾的格律诗对比)。

1941年《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

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了一首格律诗:“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白杨礼赞》的姐妹篇《风景谈》,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生长环境
不平凡外部形态象征
象征意义
欲扬先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