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知道作法的合理性.2.探索并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能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及它们的应用.教学难点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教学内容角平分线的画法及性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怎样得到这个角的平分线?学生可以借助用量角器度量,也可用折纸的方法得到这个角的平分线.教师指出在生产生活中,这些方法是不可取的.二、探究新知1.平分角的仪器右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DAB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让学生通过前面学过全等三角形的“边边边”判定法证明△ADC和△ABC全等,可以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2.角平分线的画法让学生思考刚才平分角的仪器原理,得到画角平分线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在作图中的情况及时加以点评.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作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M,交OB于N.(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下图).3.角平分线的性质如下图,让学生任意作一个角∠AOB,作出∠AOB的平分线OC,在OC上任取一点P,过点P画出OA,OB的垂线,分别记垂足为D,E,测量PD,PE并作比较,你得到什么结论?通过动手实验比较,我们可以猜想角平分线有以下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如上图,∠AOC=∠BOC,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求证:PD=PE.证明:∵PD⊥OA,PE⊥OB,∴∠PDO=∠PEO=90°.在△PDO和△PEO中,∠PDO=∠PEO,∠AOC=∠BOC,OP=OP,∴△PDO≌△PEO(AAS).∴PD=PE.数学语言:∵ PD⊥OA,PE⊥OB,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已知),∴ PD=PE.提示:角平分线的性质主要是用于判断和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与以前的方法相比,运用此性质不需要先证两个三角形全等.4.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推导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概括归纳出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三、课堂小结1.知道角平分线的画法及性质.2.能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3.记住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四、布置作业习题第2题.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2.会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3.能利用角平分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讨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画法、性质和判定.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教学准备平分角的仪器(自制)三角尺、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在纸上任意画一个角,用剪刀剪下,用折纸的方法,如何确定角的平分线?2. 有一个简易平分角的仪器(如图),其中AB=AD,BC=DC,将A点放角的顶点,AB和AD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BAD的平分线,为什么?复习旧知识,回忆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让学生体验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对画法做出说明.要求学生能说明所作的射线是角平分线的理由.探索新知,建立模型探究1.(1)从上面对平分角的仪器的探究中,可以得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什么?求作什么?【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2)把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放在角的两边.且平分角的仪器两边相等,从几何角度怎么画?【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M,交OB于点N.】从实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明确几何作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 简易平分角的仪器BC=DC,从几何角度如何画 【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二分之一MN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角的内部交于点C. (4)OC 与简易平分角的仪器中,AE 是同一条射线吗? 【是】 (5)你能说明OC 是∠AOB 的平分线吗? 【提示:利用全等的性质】 探究2. (1)在已画好的角的平分线OC 上任意找一点P,过P 点分别作OA 、OB 的垂线交OA 、O 于M 、N, PM 、PN 的长度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到∠AOB 两边的距离。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1课时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八年级数学上册12.3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角的平分线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在教材中,已经给出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定义和证明,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平分线定义等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于角的概念、角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学生可能还没有听说过,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角的平分线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
2.运用角的平分线解决几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动手操作等方法,探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给出一些具体的几何问题,让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进行解决。
3.小组合作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教师需要准备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PPT,包括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定义、证明、应用等内容。
2.几何图形: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用于引导学生观察、推理。
3.练习题:教师需要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概念、角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然后引入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并提问:角的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呢?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定义和证明,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判断和解决。
八年级数学上册12.3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角平分线的性质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会用尺规作图画定角的角平分线,并能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释其原理。
[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会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并能证明这一命题。
[3]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理解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关系。
1.2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角平分线判定和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2]通过证明角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让学生体验和掌握证明几何命题的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激发同学学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2]尺规画定角平分线。
2.2 教学难点[1]自主证明两个定理(学生在清楚拿出已知和求证上存在困难)。
[2]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和灵活运用是难点.。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好。
这节课开始,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我手里有一张用纸做的角,怎样不利用其他工具把它平分?【生】对折一下把两边重合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如果我现在打开,这条折痕和这个角有什么关系呢?【生】这条线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师】那如果我们手里的这个角是用钢板做的,不能对折,这下该怎么平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 新知介绍[1] 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的平分线【师】在探究怎样画角分线之前,我们先来这样一个例子,请大家看投影(投影给出教材上刚开始的“思考”)。
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则AC所在直线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你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生】(思考,交流,引导学生自主给出答案,因为难度不大,只是证明三角形SSS全等)【师】通过刚才的启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仅用尺规作图,就能画出角分线的思路?现在请大家拿出尺规,跟我一起画。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的性质(1)》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可以进一步了解角的平分线与角的大小、角的边长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三角形、多边形等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垂线的性质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角平分线的理解可能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角平分线概念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对角平分线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其性质;2.学会运用角平分线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其性质;2.角平分线在几何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2.运用示例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角平分线的性质;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几何问题;4.运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几何模型等;2.准备一些有关角平分线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角的概念、垂线的性质等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图片等展示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角平分线。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角平分线的性质,并尝试解答一些有关角平分线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加深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角平分线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宽思路。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角平分线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 11.3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角平分线的性质1.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在七年级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时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2.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定为: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及会用性质定理解题。
同时为下节判定定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学情分析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及运用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难点:(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正确理解。
(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关键:找出相应的直角三角形并证明全等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和步骤②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③能够运用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探索,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②通过性质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③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一种数学化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情境的探索,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②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让学生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成就感③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1)启发诱导式: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引导、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让学生乐于探究,善于发现,归纳结论。
(3)自主学习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趣味性,在知识传授中体现启发性,在整堂课中体现自主性。
把学生引入“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过程。
(4)启发探究式: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归纳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1课时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3节讲述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计算、线段的性质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和应用角的概念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角的概念和线段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角的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够运用角的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来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讲解法来讲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角的概念、角的计算、线段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讲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通过PPT展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图示和解释,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讲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出一些实际的几何问题,让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解决。例如,证明一条线段是某个角的平分线,或者求解一个角的度数等。学生会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并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2.实践性作业: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角平分线性质进行解决。例如,设计一道题目要求学生测量一张纸张的某个角的平分线长度,或者求解一个实际图形中某个角的度数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合作性作业:我会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例如,设计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共同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证明。通过这样的合作性作业,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将培养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探究精神:学生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意识: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4.严谨态度:学生在学习和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细节和逻辑性。
二、学情分析
在开展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是必要的。首先,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线段的长度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观察和推理能力。然而,对于角平分线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证明来建立。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3 角平分线的性质(1)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题讲解,巩固提升( )
⑶∵ AD平分∠BAC,
DC⊥AC,DB⊥AB (已知)
∴BD = CD,(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
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 )
A
B
C
D
C
E
F
图(7)
2.如上图(7),DE⊥AB,DF⊥BC,垂足
分别是E,F, DE =DF,∠EDB= 60°,则∠
EBF= 度,BE= 。
3 如右图(8),在△ABC中,∠C=90°,
DE⊥AB,∠1=∠2,且AC=6cm,那么线段BE
是△ABC的,AE+DE= 。
4.例1、如下图(9)在△OAB中,OE是
它的角平分线,且EA=EB,EC、ED分别垂直
OA,OB,垂足为C,D.
求证:AC=BD.
A
D
C
B
图(5)
A
D
C
B
图(6)
2.独立思考,抢答.
3.独立思考,抢答.
第1题图 第2题图
3.已知(如下图)BD ⊥AM 于点D ,CE ⊥AN 于点E ,BD 、CE 交点F ,CF=BF ,求证:点F 在∠A 的平分线上.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在△ABC 中, ∠C=90 °,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BC =7, DE =3.求BD 的长。
教 学 反 思
E
D
C
B
A。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内容本节课首先介绍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方法,然后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作图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领会其应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几何思维,启迪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几何的真正魅力.重点难点1.重点:领会角的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2.难点:两个互逆定理的实际应用.教具准备投影仪、制作如课本图11.3─1的教具.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领会定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探究】(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1.3─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教师活动】首先将“问题提出”,然后运用教具(如课本图11.3─1•)直观地进行讲述,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根据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边”课本图11.3─1判定法,可以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下面的作图问题.操作观察:已知:∠AOB.求法:∠AOB的平分线.作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M,交OB于N.(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课本图11.3─2).【学生活动】动手制图(尺规),边画图边领会,认识角平分线的定义;同时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媒体使用】投影显示学生的“画图”.【教学形式】小组合作交流.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9练习.【学生活动】动手画图,从中得到:直线CD与直线AB是互相垂直的.【探研时空】(投影显示)如课本图,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学生活动】实践感知,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从实践中可以看出,第一条折痕是∠AOB的平分线OC,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PD、PE是角的平分线上一点到∠AOB两边的距离,这两个距离相等.”论证如下: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课本图11.3─4)求证:PD=PE.证明:∵PD⊥OA,PE⊥OB,∴∠PDO=∠PEO=90°在△PDO和△PEO中,,,,PDO PEO AOC BOC OP OP ∠=∠⎧⎪∠=∠⎨⎪=⎩∴△PDO ≌△PEO (AAS )∴PD=PE【归纳如下】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教学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三、情境合一,优化思维【问题思索】(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1.3─5,要在S 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 000)?【学生活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获得问题结论.从实践中可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将条件和结论互换: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也在角的平分线. 证明如下:已知:PD ⊥OA ,PE ⊥OB ,垂足分别是D 、E ,PD=PE .求证: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证明:经过点P 作射线OC .∵PD ⊥OA ,PE ⊥OB∴∠PDO=∠PEO=90°在Rt △PDO 和Rt △PEO 中,,,OP OP PD PE =⎧⎨=⎩∴Rt △PDO ≌Rt △P EO (HL ) ∴∠AOC=∠BOC ,∴OC 是∠AOB 的平分线.【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帮助“学困生”.【归纳】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教学形式】自主、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上述两个结论,弄清其条件和结论,加深认识.四、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如课本图11.3─6,△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思路点拨】因为已知、求证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哪些线段是距离,而证明它们相等必须标出它们.所以这一段话要在证明中写出,同辅助线一样处理.如果已知中写明点P到三边的距离是哪些线段,那么图中画实线,在证明中就可以不写.【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子,分析例子,引导学生参与.证明: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 C、CA,垂足为D、E、F.∴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PD=PE同理 PE=PF∴PD=PE=PF即点P到边AB、BC、CA的距离相等.【评析】在几何里,如果证明的过程完全一样,只是字母不同,可以用“同理”二字概括,省略详细证明过程.【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分析,主动探究学习.五、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50练习1、2.六、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学生自行小结角平分线性质及其逆定理,和它们的区别.2.说明本节例子实际上是证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的问题,•说明这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为以后学习设伏).七、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51习题12.3第1、2、3题.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三部分,左边部分板书概念、定理等,中间部分板书探究,右边部分板书例题,重复使用时,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板书练习题.。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
放在角的顶点,ADBA(3)画射线AC.∴射线AC 即为所求.【三】巩固练习已知:OC 是∠AOB 的平分线,点P 在OC 上,PD ⊥OA ,PE ⊥OB ,垂足分别是D 、E (课本图11.3─4)求证:PD=PE .证明:∵PD ⊥OA ,PE ⊥OB ,∴∠PDO=∠PEO=90°在△PDO 和△PEO 中,∴△PDO ≌△PEO (AAS ) ∴PD=PE如图,AB ∥CD ,以点A 为圆心,小于AC 长为半径作圆弧,分别交AB ,AC 于E ,F 两点,再分别以E 、F 为圆心,大于12EF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交CD 于点M .若∠ACD =120°,求∠MAB 的度数.解析:根据AB ∥CD ,∠ACD =120°,得出∠CAB =60°,再根据AM 是∠CAB 的平分线,即可得出∠MAB 的度数.解:∵AB ∥CD ,∴∠ACD +∠CAB =180°,又∵∠ACD =120°,∴∠CAB =60°,由作法知,AM 是∠CAB 的平分线,∴∠MAB =12∠CAB =30°.方法总结:通过本题要掌握角平分线的作图步骤,根据作图明确AM 是∠BAC 的角平分线是解题的关键.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垂足为E ,S △ABC =7,DE =2,AB =4,则AC 的长是( )A .6B .5C .4D .3解析:过点D 作DF ⊥AC 于F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DE =2,∴S △ABC =12×4×2+12AC ×2=7,解得AC =3.故选D.方法总结: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的高,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线段的长度是常用的方法.拓展延伸,巩固强化知识。
【五】布置作业1.课本练习2.同步练习对应习题OCN别为点D、E.∴ PD=PE二次备课。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 教案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二)学习目标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知道作法的合理性;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能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三)学习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应用.(四)学习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其依据是SSS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图,在△ABC中,∠C=90°,AD是∠BAC的角平分线,若BC=8cm,BD=5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答案:3cm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过点D作DE⊥AB,交AB于点E,D点到AB的距离即为DE 的长.∵∠BCA=90°∴AC⊥BC∵AC⊥BC,DE⊥AB,AD平分∠CAB∴CD=DE∵BC=8cm,BD=5cm,CD=DE,BC=CD+BD∴DE=3cm即D点到直线AB的距离是3cm.点拨: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添加辅助线作答2.∠AOB的平分线上一点P,P到OA的距离为2.5cm,则P到OB的距离为cm.答案:2.5解析:∵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点P到OA的距离是2.5cm,∴P到OB的距离等于点P到OA的距离,为2.5cm.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5.点拨: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解答.二、选择题3.如图,∠1=∠2,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PD=PEB.OD=OEC.∠DPO=∠EPOD.PD=OD答案:D解析:A项;由角分线性质,正确B项;由角分线性质知PD=PE,由HL知Rt△OEP≌△ODP,则两三角形全等知OD=OE,正确.C项;同B项,由两三角形全等知∠DPO=∠EPOD项;错误点拨:由题设可知OP为∠AOB的角平分线,PE为P到OB的距离,PD为P到OA的距离,再由角的平分线性质判断即可.可由角分线的性质找出相应的结论.(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三角形的判断方法有哪些?SSS,SAS,AAS,ASA,HL(2)三角形中有哪些重要线段?三角形中有三条重要线段,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2.问题探究探究一角的平分线的作法●活动①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角,用你自己的方法画出它的角平分线,然后与大家交流分享.【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引入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12BD●活动②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 ,BC=DC.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 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下,画一条射线AE ,AE 就是∠DAB 的平分线. 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让同学们把推理过程写在课堂作业本上,老师巡查学生完成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最后教师把有典型错误的解答过程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去纠正错误.【设计意图】为如何用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作铺垫.●活动③老师提出问题: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讨论结果展示:已知:∠MAN求作:∠MAN 的角平分线.作法:(1)以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AM 于B ,交AN 于D.(2)分别以 B.D 为圆心,大于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MAN 的内部交于点C.(3)画射线AC.∴射线AC 即为所求.分组讨论: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2BD的长”B这个条件行吗?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MAN的内部吗?学生讨论结果总结:1.去掉“大于12BD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2.若分别以B.D为圆心,大于12BD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MAN的内部,也可能在∠MAN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MAN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MAN的平分线了.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练一练:任意画一角∠AOB,作它的平分线.【设计意图】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探究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活动①如图,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三条折痕分别表示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后师生归纳:OC表示∠AOB的角平分线,PD和PE分别表示P到OA和OB的距离,P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PD=PE)【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角平分线的性质.●活动②学生活动:作已知∠AOB的平分线,过平分线上一点P,作两边的垂线段.投影出下面两个图形,让学生评一评.结论:同学乙的画法是正确的.同学甲画的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角平分线的垂线,而不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段,所以他的画法不符合要求.问题1:如何用文字语言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师生共同归纳: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问题2:能否用符号语言来翻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句话?已知事项:OC平分∠AOB,PD⊥OA,PE⊥OB,D.E为垂足.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PD=PE.【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角平分线的题设和结论.●活动③以上结论成立吗?让同学们独立进行证明,然后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证明:∵PD⊥OA,PE⊥OB (已知)∴∠PDO = ∠PEO=90°(垂直的定义)在△PDO和△PEO中∠PDO = ∠PEO(已证)∠AOC = ∠BOC (已知)OP=OP (公共边)∴△PDO ≌△PEO(AAS)∴PD=P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于是我们得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符号语言:∵∠AOC=∠BOC,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D.E.(已知)∴PD=PE(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设计意图】展示符号语言的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能力.探究三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活动①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就可以省去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步骤,使问题简单化.所以若遇到有关角平分线,又要证线段相等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性质解决问题.例1(1) 下面四个图中,点P都在∠AOB的平分线上,则图形( )中PD=PE.A B C D【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思路点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时,非常重要的条件是PD和PE是到角两边的距离.【解答过程】选项A中如果增加一个条件OD=OE,就能得出PD=PE;选项B和C中PD不是到OA的距离;选项D中P到OA和OB的距离为PD和PE.【答案】D(2)下图中,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D.E,则图中PD=PE吗?【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思路点拨】已知没有告诉OC为∠AOB的平分线,由此PD与PE不相等.【解答过程】PD与PE不相等,因为OC不是∠AOB的平分线.(3)如图,△ABC中,∠C=90°,BD平分∠ABC,CD=2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cm.【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思路点拨】过D作AB的垂线段DE,垂足为E,由BD平分∠ABC,可得DC=DE=2.【解答过程】解:过D作AB的垂线段DE,垂足为E,∵BD平分∠ABC,CD⊥BC,DE⊥AB,∴DC=DE∵CD=2cm,∴DE=2cm,即点D到AB的距离为2cm【答案】2练习:如图,△ABC中,∠C=90°,BD平分∠ABC,DE⊥AB,垂足为点E,AC=7cm,则AD+DE= cm.EDCBA【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思路点拨】由BD平分∠ABC,可得DC=DE,AD+DE=AD+DC=AC.【解答过程】解:∵BD平分∠ABC,CD⊥BC,DE⊥AB,∴DC=DE∴AD+DE=AD+DC=AC.∵AC=7cm,∴AD+DE=7cm.【答案】7【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活动②例2如图所示,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m,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 000)?【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思路点拨】1.这个集贸市场应该建在公路与铁路形成的角的平分线上,并且要求离角的顶点500米处.2.在纸上画图时,我们经常以厘米为单位,而题中距离又是以米为单位,这就涉及一个单位换算问题了.1 m=100 cm,所以比例尺为1:20 000,其实就是图中1 cm表示实际距离200 m的意思.作图如下:【答案】第一步:尺规作图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P.第二步:在射线OP上截取OC=2.5 cm,确定C点,C点就是集贸市场所建地了.练习:在S区有一个贸易市场P,它建在公路与铁路所成角的平分线上,要从P点建两条路,一条到公路,一条到铁路,怎样修才能使路最短?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思路点拨】过P分别作公路和铁路的垂线段,这两条垂线段就是P点到公路和铁路的最短距离.【答案】过P点分别作铁路和公路的垂线段,它们的数量关系为相等.●活动3例3如图,△ABC中,∠C=90°,BD平分∠ABC,DE⊥AB于E,F在BC上,AD=DF 求证:CF=EA【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S公路铁路P初中-数学-打印版【思路点拨】证CF和EA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解答过程】证明:∵∠C=90°,BD平分∠ABC,DE⊥AB于E,∴DC=DE又∵AD=DF∴△DCF≌△DEA(HL)∴CF=EA练习:如图,CD⊥AB于点D,BE⊥AC于点E,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OB=OC.【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思路点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D=OE,证明△BOD ≌△COE可得OB=OC 【答案】证明:∵CD⊥AB,BE⊥AC,AO平分∠BAC,∴OD=OE,∠BDO=∠CEO=90°.∵∠BOD=∠COE,∴△BOD ≌△COE.∴OB=OC.3. 课堂总结知识梳理(以课堂内容为根据,结合教学目标的几点要求,对涉及到的知识细致梳理)(1)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知道作法的理论依据;(2)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3)能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重难点归纳(本节课的中心知识点在此进行回顾,对课堂上的典型方法、特殊例题进行归纳点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应用.(3)证明线段相等通常证明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初中-数学-打印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的性质(1)》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的性质(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的性质(1)》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能够运用角平分线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教材通过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一性质,引导学生探究并证明这一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线段的概念,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证明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证明过程感到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能够运用角平分线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平分线性质的掌握。
2.角平分线性质的证明。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
同时,运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探究和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最后,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实例和证明。
2.准备相关的几何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概念,线段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例中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一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讲解一些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几何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巩固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角平分线性质的证明。
让学生尝试用已学的知识,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其简单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了解“经过证明,得到确定的结论”的方法。
4.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其简单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正确画出角的平分线,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和推理,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通过实例,介绍经过证明得到确定的结论的方法。
3.通过角平分器的使用,以及用圆规和直尺等工具画角的平分线,使学生能够正
确地画出角的平分线。
4.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5.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经过证明,得到确定的结论”的方法。
6.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7.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8.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角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运用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
-结合具体例题,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几何画板等,动态展示角平分线的作图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角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角平分线的表示方法,能够准确地作出角的平分线。
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即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并能运用此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运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给定角的平分线,并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进行正确的计算和推理。
3.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强调其在几何学习中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7.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3.提出问题: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角平分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角平分线,它有什么作用。
4.导入新课:通过以上环节,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平分线的性质。
(二)讲授新知
1.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释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一性质。
2.证明方法:通过尺规作图,演示如何作出角的平分线,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角平分线的性质。接着,带领学生进行性质证明,强调证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逻辑推理。
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经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发现过程,初步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能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小明家居住在某小区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刚好位于一条暖气和天然气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线上的P点处,如图1所示,要从P点建两条管道,分别与暖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相连,怎样修建管道最短呢?新修的两条管道长度有什么关系呢?二、活动探究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大小比较,从而猜想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三、新知证明证明命题: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题设: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结论:这个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已知: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求证:PD=PE.证明:∵OC是∠AOB的角平分线∴∠1=∠2∵PD⊥OA PE⊥OB∴∠ODP=∠OEP在△DOP和△EOP中∴△DOP≌△EOP(AAS)∴PD=PE总结: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用数学语言表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几何语言:∵OC是∠AOB的平分线,PE⊥OB,PD⊥OA,∴PD=PE(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四、新知应用1、小明家居住在某小区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刚好位于一条暖气和天然气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线上的P点处,如图所示,要从P点建两条管道,分别与暖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相连,怎样修建管道最短呢?新修的两条管道长度有什么关系呢?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分析:过点P向三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决问题证明: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C,CA,垂足分别为D,E,F.∵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PD⊥AB,PE⊥BC ∴PD=PE同理PE=PF∴PD=PE=PF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1.1.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
2.2.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和关系,会找一个简单命题的逆命题.
3.3.渗透角平分线是满足特定条件的点的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是重点.
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和灵活运用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角平分钱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探求与证明
1,复习引入课题.
(1)提问关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2)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图3-86中的∠AOB的角
平分线OC.
2.画图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证明之.
(1)在图3-86中,让学生在角平分线OC上任取一
点P,并分别作出表示P点到∠AOB两边的距离的线段
PD,PE.
(2)这两个距离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学生度量后得出猜想,并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进行证明,得出定理.
(3)引导学生叙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定理1),分析定理的条件、结论,并根据相应图形写出表达式.
3.逆向思维探求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1)让学生将定理1的条件、结论进行交换,并思考所得命题是否成立?如何证明?请一位同学叙述证明过程,得出定理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2)教师随后强调定理1与定理2的区别:已知角平分线用性质为定理1,由所给条件判定出角平分线是定理2.
(3)教师指出:直接使用两个定理不用再证全等,可简化解题过程.
4.理解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
(1)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运动显示)到角的两边的距离都相等(渗透集合的纯粹性).
(2)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运动显示)都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而不在其它位置,渗透集合的完备性).
由此得出结论: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二、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练习1填空:如图3-86(1)∵OC平分∠AOB,点P在射线OC上,PD⊥OA于D
PE⊥OB于E.∴---------(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PD⊥OA,PE⊥OB,----------∴ OP平分∠AOB(-------------)例1已知:如图3-87(a),ABC的角平分线BD和CE交于F.
(l)求证:F到AB,BC和 AC边的距离相等;
(2)求证:AF平分∠BAC;
(3)求证:三角形中三条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而且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4)怎样找△ABC内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
(5)若将“两内角平分线BD,CE交于F”改为“△ABC的两个外角平分线BD,CE交于F,如图3-87(b),那么(1)~(3)题的结论是否会改变?怎样找△ABC外到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共有多少个?
说明:
(1)通过此题达到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第(1)题)和判定定理(第(2)题)的目的.
(2)此题提供了证明“三线共点”的一种常用方法:先确定两条直线交于某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
(3)引导学生对题目的条件进行类比联想(第(5)题),观察结论如何变化,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练习2已知△ABC,在△ABC内求作一点P,使它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
练习 3已知:如图 3-88,在四边形 ABCD中, AB=AD, AB⊥BC,AD⊥DC.求证:点 C在∠DAB的平分线上.
例2已知:如图 3- 89,OE平分∠AOB,EC⊥OA于 C,ED⊥OB于 D.求证:(1)OC=OD;(2)OE垂直平分CD.
分析:证明第(1)题时,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到∠OEC=∠OED,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到 OC=OD.这样处理,可避免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练习4 课本第50页的练习.
说明:训练学生将生活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的能力.
三、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定义及应用
1.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角平分线的性质,判定定理的题设、结论,使学生看到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得出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定义,并举出学过的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例子.教师强调“互逆命题”是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做为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就是它的逆命题.
2.会找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判定它是真、假命题.
例3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1)~(5)中原命题和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3)对顶角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5)如果|x|=|y|,那么x=y;
(6)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7)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说明:注意逆命题语言的准确描述,例如第(6)题的逆命题不能说成是“两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有关结论.
例4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错误的命题没有逆命题;
(2)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3)一个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正确的;
(4)一个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错误的;
(5)每一个定理都一定有逆定理.
通过此题使学生理解互逆命题的真假性关系及互逆定理的定义.
四、师生共同小结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条件内容分别是什么?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有什么性质?怎样找三角形内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
3.怎样找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原命题与逆命题是否同真、同假?
五、作业
课本第51页第3,5,6,7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需2课时完成.
角平分线是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集合,因此,利用教具,投影或计算机演示动点运动的过程和规律,更能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自己观察,探索新知识,从中提高兴趣,以充分培养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