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与胃肠功能损害发生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与胃肠功能损害发生的临床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与胃肠功能损害发生的临床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与胃肠功能损害发生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早期喂养方式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及与胃肠损害反生的关系。

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2例VLBWI进行临床分析。

随机分为十二指肠喂养组(18例),微量喂养组(12例)和按需喂养组(22例)。

所有VLBWI均在生后6小时内开奶,十二指肠喂养组[初始奶量为1ml,每2小时一次,每日每次增加2-4ml,推注奶汁速度缓慢1-3ml/min,当十二指肠喂养量达15-20ml/次时,要根据患儿耐受情况及时改变喂养方式];微量喂养组[生后6小时给予配方奶或母乳稀释成1:1奶0.1-4ml/(kg.d)],每2-3小时一次,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按需喂养组[生后给予配方奶或母乳1-2ml/(kg.d),每2-3小时1次,以后每天增加1-2ml/(kg.d),48-72小时后逐渐过渡到全奶],观察三组喂养方式对VLBWI胃肠损害的发生情况。

结果(1)十二指肠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按需喂养组(P0.05) 。

(2)生后48小时内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48小时以后 (P0.05)。

1.2 诊断标准胃肠功能损害诊断参照Martin-Ancal[1]分类及虞人杰等[2]的标准。

本组资料均排除了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外科疾病、药物影响及全身出血性疾病。

1.3 方法全部患儿入院后除给予常规的治疗外,先禁食6小时,如生命体征稳定先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其吸吮反射、吞咽功能是否协调,如吞咽功能好先鼻饲或经口喂5%G.S1-2ml/kg,观察2小时无呕吐或腹胀后则开始喂养。

1.3.1 十二指肠喂养组以肠胃管经鼻-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插管成功后取十二指肠液做PH值测定,若PH值在6-9之间,则证明管在十二指肠内。

初始奶量为1ml,每2小时一次,每日每次增加2-4ml,推注奶汁速度缓慢1-3ml/min,当十二指肠喂养量达15-20ml/次时,要根据患儿耐受情况及时改变喂养方式,将肠胃管退回胃内喂养[6];1.3.2 鼻胃管微量喂养组生后6小时给予配方奶或母乳稀释成1:1奶0.1-4ml/(kg.d),每2-3小时一次,辅以非营养性吸吮;1.3.3 按需喂养组生后给予配方奶或母乳1-2ml/(kg.d),每2-3小时1次,以后每天增加1-2ml/(kg.d),48-72小时后逐渐过渡到全奶。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的临床观察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的临床观察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的临床观察作者:李春颖张欣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10期[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喂养提高极低体重儿(VIBWI)生存质量的作用。

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2月,在鞍山市妇儿医院新生儿病房将64例VIBWI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母乳及配方乳喂养)及观察组(在生后4~8 h即开始另加经胃管给予10%葡萄糖水)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每日体重增长、血糖稳定时间、建立吸吮吞咽及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上,均比观察组明显缩短(P<0.01)。

结论:早期喂养可促进VIBWI及吸允及吞咽功能完善,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减少了并发症。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吞咽;吸吮;胃肠道;功能[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053-01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发展,急救水平不断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VIBWI)存活率越来越高。

如何提高VIBWI的生存质量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早期喂养在VIBWI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渐受重视。

我院新生儿病房对收治的VIBWI实施早期喂养,促进VIBWI吸吮及吞咽功能的完善,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了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我院新生儿病房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64例VIBWI。

其中,男40例,女24例。

出生体重为600~1 500 g。

胎龄为28~34+5周。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

两组患儿均符合VIBWI诊断标准[1]。

两组患儿一般临床情况对比如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入院时间、基础疾病(肺透明膜、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等)均相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母乳或低出生体重儿配方乳喂养,给予暖箱保温,生命体征监护,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必要时吸氧或辅助通气,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静脉营养支持。

极低出生体重儿十二指肠喂养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极低出生体重儿十二指肠喂养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极低出生体重儿十二指肠喂养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胃食管反流(GER)及疾病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50例VLBW,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采用微量泵十二指肠喂养;对照组27例,使用重力进行胃内喂养。

观察VLBW,GER、不良反应、体重增长和住院天数等情况,并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出现GER、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腹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长快,住院天数短。

结论十二指肠内喂养适用于VLBW,减少GER,尽快过渡到全肠道喂养。

关键词:十二指肠喂养极低体重儿胃食管反流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的建立,急救水平及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VLBW的存活率逐年提高。

VLBW的救治需采用一系列综合性的生命技术支持,其中极其重要的是如何解决VLBW不成熟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导致的GER,GER易发生于新生儿时期,尤其是早产儿更多见,可高达80%~85%。

(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50例VLBW有效病例分别进行经口十二指肠喂养与经口胃管喂养,观察两种不同喂养方式所取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早产极低体重喂养不耐受患儿。

男28例,女22例;胎龄28~34周,平均(31.7±0.9) 周;体重950~1 480 g;平均(1 280±160) g;其中<30周 4例,体重均<1 100 g;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经口胃管喂养组25例,经口十二指肠喂养组25例,两组患儿在孕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入NICU均给予暖箱保暖、鸟巢式护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经皮血氧饱和度、氧气吸入或无创辅助通气、建立静脉通道、抗生素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及对症处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不同喂养方法的临床观察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不同喂养方法的临床观察

液及脑脊液中β-内啡肽含量增高,这种物质对心血管及呼吸中枢均有抑制作用。

钠洛酮作为β-内啡肽受体拮抗剂静脉用药1~3m in起效,在体内首先与边缓系统β-内啡肽受体结合,且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为β-内啡肽受体的12倍,抑制垂体释放β-内啡肽和外围组织释放β-内啡肽物质,阻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β-内啡肽增高所导致的脑损伤,使脑代谢增强,保证脑干等主要部位的血液供应,进而改善其神经机能〔3〕;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钙通道,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氧自由基,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蛋白水解酶的释放,起到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的作用,从而阻断肾上腺素对脑动脉的收缩作用,减轻或改善脑水肿;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供氧,促进受损脑细胞的功能恢复〔4〕。

三磷酮胞苷二钠为辅酶类药,是核苷酸衍生物,在机体内参与磷酯类及核酸的合成和代谢,它能穿过血脑屏障,是脑磷脂合成与核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和能量来源,它能提高神经细胞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和重建能力,支持神经细胞存活,延缓神经细胞衰老死亡,提高神经细胞抗损伤能力,增强神经细胞的活性,促进神经突起生长,并可防止神经细胞缺血后的继发死亡,对于血管硬化引起的心肌和脑组织损伤有营养再生和修复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48例H I E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与对照组48例H I E患儿相比,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故纳洛酮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死亡率,且疗效显著,而及时确诊和早期干预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是减少H I E患儿发生后遗症的有效治疗措施。

4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1中华儿科杂志,2005,8(43):5842 孙桂莲,韩云昆,李冠群1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研究〔J〕1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9,2(1):213 王永太1纳洛酮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J〕1儿科药学杂志, 2003,9(2):124 祝益民1纳洛酮在儿科急救中的应用〔J〕1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9,14(11):643(2009202201 修回)〔编校 刘莹琦〕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不同喂养方法的临床观察段捷华 广西区贵港市妇幼保健院 537100中国图书分类号 R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24411(2009)1921357202【摘 要】 目的:观察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实施不同喂养方法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及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及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及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配合护理干预方法,对患儿早期建立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促进生长发育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7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喂养配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晚喂养组)。

比较两组患儿在体重增长、奶量增加、住院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等几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观察组在患儿体重增长、奶量增加、住院天数、高胆红素血症几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全部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外,早喂养组生后8 h 开始微量胃肠喂养。

晚喂养组于出生后48 h开始微量胃肠喂养,均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采取间歇胃管喂养或滴管喂养。

早喂养组开始奶量为0.5~4 ml/(kg·次),每3 h一次,并配合护理干预在每天喂奶前进行非营养性吸吮(nns)锻炼吞咽功能,喂奶后30 min给予腹部按摩3/4次/d,每次10~15 min,每天肛管刺激排便1~2次,并依据患儿残余奶量、腹胀、排便情况、缓慢加奶,1~7 d可增加5~10 ml/(kg·d),直至达全量喂养。

晚喂养组开始奶量为0.5~4 ml/(kg·次),每3 h一次,依据自身胃肠调节情况进行适量加奶,对出现腹胀的患儿可行肛管排便或温生理盐水灌肠,直至达全量喂养。

两组患儿不足部分均采取胃肠外静脉营养供给。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vlbwi患儿每日增加奶量、残余奶量、日腹胀次数、日排便次数、日体重增长量、住院天数、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数,喂养不耐受情况。

2 结果2组vlbwi胃肠功能比较,早喂养组每日增加奶量(15.3±3.4)ml,残余奶量(0.8±0.2)ml,日腹胀次数(0.7±0.5)次/d,日排便次数(3.8±1.7)次/d,日体重增长量(16.5±6.0)g,住院天数(16.8±2.5)d,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6例(29.5%),晚喂养不耐受者24例(27.3%)。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胃养不耐受的护理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胃养不耐受的护理分析

重 和病情 给予 循序 渐进 , 隔次递 增 奶量方 法 , 日增 每
加 奶 量 应< 0 /gd 2 ml / .随 时 观察 喂养 后 患儿 耐 受 情 k
况。
22 喂养方式 -
2 21 管肠 喂养 __
多数 V B 不能 耐受 经 口喂 养者需 管肠 喂养 , L WI
虑喂养不耐受 : ①呕吐次数/3 d ②腹胀 : h > 次,; 2 腹 4 围增J > . m, J 1 c 伴有肠型 ; 4 l 5 @2h胃残余量超过喂养 总量的 1 或停喂养 4次以上 ; 胃内咖啡样 、 / 4 ④ 胆汁
体重儿 存活 和正 常的生 长发 育 中起 着 重要作 用f 因 1 ] 。 此, 解决 V B 喂养不 耐受 的问题 至关 重要 。我科 L WI 新 生儿 病房 2 0 0 6年 1 至 2 0 月 0 7年 1 2月 收治 V B L.
受 的相关 危险 因素 。
2 护 理
2 1 喂养 的管 理 .
管肠 喂养 能诱 发激 素 的周期 性 释放 , 促进 肠 道成熟 。 但 管肠 喂养 可 引起 胃食 管返 流及 呕 吐 , 于 V B 对 L WI 患儿 因鼻 腔狭 窄 , 乎 没有 下鼻 道 , 几 鼻腔 粘膜 有 丰富 的血 管和 淋 巴结 , 经鼻插 管 可影 响 呼吸 , 发 呼 吸暂 诱
停 【 我科对 部 分患儿 采 取经 口插 入十二 指肠 管 。 2 1 . 222 间隙 胃管法 -. 对 于体 重在 1 0 ~ 5 0 0 0 10 g吸 吮 和吞咽功 能 较差 、 不 能直 接哺乳 但 胃肠 功 能 尚可 的早产 儿 ,每 次喂奶 前 先抽 吸 胃液 , 观察 是否 有残 留奶 , 有或 与进 奶量 如
其 它乳 类 , 其次 是早 产 儿配 方奶 , 般从 l 、.m 、 一 ml15 l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胃肠母乳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胃肠母乳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

21两组肠 内喂 养的 有效性 的 比较 .
两组 患儿 光 疗时 间 、 复完 全 胃肠 营 养 时 间 、 院 天数 恢 住
表 2 两组 V B I 疗 后 观 察 指 标 比 较 ( LW 治
中有 1 出现 喂养不 耐受情 况 , 4例 表现 为呕吐 4例 , 胀 3 , 腹 例 咖 啡样潴 留物 3例 , 汁潴 留 4例 。两组 患 儿喂 养不 耐 受情 奶 况 比较 ,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81 ,< .1。 差 x .9 P O0 )
21 0 0年 1 2月 第 1 7卷第 3 6期
临床研究
极低 出生体重 儿早期 胃肠母 乳微量 喂养 的临床观察
李 朝 晖
( 山东 省 济宁市 第 一人 民 医院儿 科 , 山东济 宁
22 1 ) 7 0 1
【 要】目的 : 究早 期 胃肠母 乳微 量 喂养 对极 低 出生体 重儿 ( L WI生 长发 育 、 摘 研 V B ) 胃肠 耐受 的影 响 , V B 为 L WI的早期 微量 喂养 提供 科学 依据 。方法 : 2 0 将 0 8年 2月~ 0 0年 2月 济 宁市 第一 人 民医 院 NIU住 院 的符 合入 选标 准 的 6 21 C 5 例 V B 随 机分 为 实验 组 ( 期 胃肠 母乳 微 量 喂养 ) L WI 早 及对 照 组 ( 后 2 生 4h开 始 喂养 ) 对 两组 患儿 的生 长发 育 与 喂 , 养耐受 、 发症 进行 监测 。 并 结果 : 组光 疗 时间 、 复完 全 胃肠营 养时 间 、 院天数 、 两 恢 住 对喂 养耐 受情 况 、 并发 症 等相 比 ,
死 性小 肠 结肠 炎 ( E : 照 组 发生 败 血 症 2例 , 谢 性 酸 N C) 对 代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残留评估的研究进展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残留评估的研究进展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残留评估的研究进展I. 内容概括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存活率逐渐提高。

然而这些新生儿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其中包括胃残留。

胃残留是指在出生后24小时内未排出体外的胃内容物。

胃残留可能导致呼吸窘迫、感染、营养不良和死亡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残留的评估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残留评估的研究进展,包括胃残留的原因、评估方法、预测模型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介绍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残留评估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新生儿数量的增加,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VLBW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1500克的新生儿,这类儿童往往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接受特殊的护理和治疗。

然而这些儿童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胃内可能残留大量胎粪,这可能导致呼吸窘迫、感染甚至死亡。

因此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残留进行评估和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残留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从而降低VLBW患儿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目前常用的胃残留评估方法包括X线检查、超声检查、胃肠道造影等。

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复杂、辐射剂量大、成本高等。

因此研究和发展更加安全、简便、经济的胃残留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技术的应用,使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残留评估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各种方法在胃残留评估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胃残留评估依据,还为改进和优化现有的评估方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残留评估的研究进展对于提高这类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效、安全、简便的评估方法出现,为VLBW患儿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早产极低体重患儿微量胃肠喂养的护理效果观察

早产极低体重患儿微量胃肠喂养的护理效果观察

● 2505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Aug 29(15)早产极低体重患儿微量胃肠喂养的护理效果观察张 慧,陈创鑫,潘爱琴(广东省汕头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广东汕头515000)摘要:目的 观察对早产极低体重患儿实施微量胃肠喂养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取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早产极低体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鼻饲胃肠喂养方式,观察组患儿采用经口胃管微量胃肠喂养方式,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喂养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每周头围及每日体重增长水平均大于对照组,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自主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20/50),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2.00%(3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有效的经口胃管微量胃肠喂养方式,能明显改善早产极低体重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促进患儿头围、体重增长及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从而达到使患儿早期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微量胃肠喂养;喂养不耐受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18)15-2505-02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早产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Preterm very lowbirth weight,PVLBW)的生存率明显提高。

由于早产低体重儿的胃肠道发育尚未完善,早产低体重儿的胃肠道喂养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针对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采用早期经口胃管微量胃肠喂养[1]代替常规的鼻饲法胃肠喂养,从而改善早产极低体重儿无法早期经胃肠道进食的问题,促进早产极低体重儿胃肠道发育,使同期早产极低体重儿达到追赶性增长的目的。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影响的比较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影响的比较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影响的比较封云,邱洁,陈俊,戎慧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目的:探讨经幽门喂养和经胃管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的影响,以制订合理的早期肠内营养方案。

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经幽门喂养组和经胃管喂养组,每组各30例。

观察两组患儿呼吸暂停发生频率、体重增长速度、达出生体重时间、喂养不耐受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以及胃动素、胃泌素、住院时间、喂养相关并发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肠穿孔等指标。

结果:经幽门喂养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时间和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均明显低于经胃管喂养组(P<0.05),呼吸暂停发生频率明显低于经胃管喂养组(P<0.01)。

两组患儿的体重增长速度、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并发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两组患儿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出生后第8天与喂养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胃动素水平经幽门喂养组明显高于经胃管喂养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经幽门喂养可用于胃管喂养耐受性差或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进行喂养时应针对不同情况制订个体化方案。

通讯作者:封云(********************)原文参见: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7;24(4):213-215,220.随着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

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营养因素在影响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变量中所占的比例达45%,与早产儿结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1】,尤其是肠内营养日益受到关注。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胎龄多<34周,胃肠蠕动功能差以及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协调,经口喂养和胃管法喂养易出现喂养不耐受,为此,我们观察经幽门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意义。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DE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

极低体重儿的早期喂养与胃肠功能损伤

极低体重儿的早期喂养与胃肠功能损伤

极低体重儿的早期喂养与胃肠功能损伤(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极低体重儿早期喂养胃肠功能损伤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常受到损伤,如喂养不当可加重或诱发其损伤,出现胃潴留、恶心、呕吐、腹涨、应激性溃疡,甚至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故对此类患儿何时开奶及如何进行合理喂养是许多儿科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为探讨极低体重儿早期喂养与胃肠功能关系,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4年6月~2008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100例极低体重儿(出生1 h内体重1 500 g的活产婴儿[1])。

排除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疾病的患儿。

男60例,女40例。

胎龄≦37周的早产儿(胎龄34周30例,34周20例)50例,胎龄37周的足月儿(胎龄38周的30例,38周的20例)50例,按出生妊娠周数,分为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各50例,2组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母婴围生期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喂养方法:全部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补液,保暖,预防感染等。

先禁食4 h,生命体征平稳后,先予以非营养性吸吮(如空奶嘴吸吮),观察其吸吮反射,吞咽功能协调来决定是否开奶。

如能吞咽,先鼻饲或喂5 %的葡萄糖3~5 ml,观察2 h无呕吐或腹胀后,则开始喂养。

微量喂养组生后6 h给予配方奶,(早产儿和足月儿均按有母乳时按母乳配方,无母乳时按早产儿配方奶配方,母乳配方奶为母乳和白开水1∶1配方,早产儿配方奶为早产儿奶粉和白开水1∶1配方,)给予极低体重儿喂养(0.1~3.0 ml/kg·d)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每2~3 h 1次;按需喂养组不经过微量喂养,每天增加10~20 ml。

生后6 h用同样的配方奶或母乳开始喂养,每公斤10~20 ml/d,以后每天增加10~20 ml,48~72 h后逐渐过渡到全奶,热卡不足者给予静脉营养按每日总日热量100~120 kcal计算,若喂奶少,反应不好,补充20 %的葡萄糖加5 %的葡萄糖,按体重4 kcal/g热量供给,另外补充水分第1天60~100 ml/kg,以后每天增加30 ml/kg,50例均按配方奶采用微量喂养,50例采用一般喂养。

极低出生体重儿十二指肠喂养的临床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十二指肠喂养的临床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十二指肠喂养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2-08-01T10:04:14.1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李言[导读] 我们也尽可能早开始进行十二指肠喂养,缩短从静脉营养到全胃肠喂养的时间,有利于胃肠功能成熟,促进VLBWI体重的增长。

李言 (辽宁省营口市妇儿医院 115000)体重1000g-1499g称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VLBWI生存率逐年提高,早期喂养极为重要,但由于早产儿吸允弱且伴有吞咽功能不协调,多不能够经口进食,因此,通常采用胃管饲奶以建立早期的肠道功能,同时配合静脉高营养治疗来满足VLBWI.VLBWI的发育差,胃肠蠕动功能差,胃管饲奶不耐受,常会出现胃食管反流,呕吐,胃潴留,腹胀等,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窒息,坏死性小肠炎,使病情加重,以至使治疗更加困难。

为了解决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问题,我院于2008年开始应用十二指肠喂养的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的VLBWI成活率。

现临床分析如下。

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我院NICU三年共收治60例VLBWI,治愈42例,自动出院13例,死亡5例,治愈42例符合以下条件;出生体重<1500g,出生48h内入院,住院时间>15天,男25例,女17例,出生体重[1318±170]g,胎龄[32.9±2.0]周。

高危因素双胎10例,妊高症17例,前置胎盘6例,胎盘早剥5例,羊水早破16.例。

疾病和并发症;窒息23例,RDS10例,吸入肺炎2例,败血症2例,坏死性小肠炎1例,高胆红素血症3例。

二、方法患儿取右侧或平卧位,将5Fr肠喂养管顶端涂少许液体石蜡或盐水(测量插管深度,耳唇至口唇,口唇至剑突长度加6-8厘米)经口插管至胃内长度时,确认在胃内后,手指轻柔胃部慢慢送管,每次0.5-1cm左右,促使肠喂养管随胃蠕动波进入幽门,下至相应长度后,松手。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其随访观察要点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其随访观察要点
DOI:10.3760/cma.j.issn.1008—1372.2016.07.026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临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
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VLBWI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母乳喂养分为母乳喂养组(33例)和 配方奶喂养组(69例),记录两组血红蛋白、体重及头围的变化,观察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日龄、达全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 再住院次数、治疗费用及院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随访到校正年龄(CA)6个月时测定婴幼儿智能发育,分析其婴幼儿智能 发育的变化。结果(1)母乳喂养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优于配方奶喂养组(P<0.05),但两组达全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住 院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组败血症、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 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配方奶喂养组(P<0.05),但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贫血、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ROP)、脑白质软化(PVL)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CA 6个月时随访,母乳喂养组贫血发生 率稍低于配方奶喂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方奶喂养组体重及头围均高于母乳喂养组(P<0.01),而母乳 喂养组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配方奶喂养组(P<0.01);母乳喂养组智力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水平明显 高于配方奶喂养组(P<0.01)。结论母乳喂养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恢复,降低院内NEC、EUGR、败血症及喂养不耐 受并发症的发生率,亦能减少出院后近期再次住院,有利改善神经系统的发育,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1051

益生菌制剂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益生菌制剂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量超 过前次喂人 量的 3 O %; 胃内有咖啡样液体或胆汁样 胃内 容物 。( 2 ) 恢复 出生体重时 间。( 3 ) 达全 胃肠喂养时 间。( 4 ) 住 院时间 。( 5 ) 体重增长速度 。
[ 2 ] 中华医学会儿科 学分会 呼吸学 组 , 《 中华儿科 杂志 》 编 辑委员
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C J 3 . 中华儿科杂 志 , 2 0 0 8 ,
4 6 ( 1 0 ) : 7 4 5 - 7 5 3 .
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 炎 , 疗 效满 意 , 为婴 幼儿 喘息性 支气 管 炎的辅助治疗提供 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 的途径 。 我国儿童支气管 哮喘诊 断与 防治指 南根 据不 同 的临床
中图分类号 : R7 2 2 . 6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3 ) 1 3 — 1 7 6  ̄0 2
极低 出生体重 儿其 胃肠道功能不成熟 , 常伴有 各种疾 病 和并 发症 , 容易 出生喂养不耐受 , 研 究表 明红霉素 、 西沙必 利 等对 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有一定的防治作 用 , 但 其安全性 及 有效性仍存在较多 争议 。2 0 0 9年 6月 一2 0 1 1年 8月 , 笔 者 对7 2 例极低 出生体重儿应 用 口服 益生菌制 剂 , 经 临床观察 ,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同期 在我 院 NI C U收 治的极低 出生体
一Hale Waihona Puke 者判 断为喂养不耐受 : 呕吐≥3 次/ d , 腹胀 ; 喂奶前 胃残余
重儿 7 2 例, 符 合 以下条件 : 孕周< 3 4 周, 1 5 0 0 g > 出生体重
≥1 0 0 0 g , 排 除先天 畸形 、 重度 窒息 、 严重 心肺 疾 患、 新生儿 早期感染 。将 患 儿分 为两 组 : 常 规治 疗 组 3 6例 , 平 均 胎 龄 ( 3 2 . 5 土1 . 3 ) 周, 平均体重 ( 1 2 7 3 士2 1 3 ) g ; 益 生菌组 3 6 例, 平 均胎 龄( 3 2 . 4 i1 . 4 ) 周, 平 均体重 ( 1 3 0 4 士1 9 1 ) g 。两组患 儿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早产出生体重极低儿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早产出生体重极低儿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避免患儿出现胃肠喂养不耐受情况,促使其尽快建立正常的吞咽和吮吸功能,达到正常体重标准,促使患儿尽快出院。

【关键词】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自身的胃肠功能、食道括约肌并没有完全发育,机体不能充分地分泌出足量的消化酶,胃排空需要较长的时间,肠蠕动速度过慢,导致患儿极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胃肠喂养不耐受症状,从而导致儿体重难以快速回升,需要较长的静脉营养时间[1]。

本研究分析了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早产出生体重极低儿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女(13:18),出生时间0.5-23h,均值(18.64±2.75)h;观察组男:女(14:17),出生时间0.4-24h,均值(18.31±2.63)h,两组资料(P>0.05),能比较。

1.2 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配方奶喂养、病情监测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

(1)患儿在喂养的过程中最好处于安静、舒适的病房中,使用深色布罩覆盖住暖箱外壁,降低操作仪器以及护理操作的声音,促使患儿迷走神经进一步兴奋,促使患儿分泌更多的消化液,促使患儿胃肠道功能更好地发育,提高患儿奶量,降低喂养不耐受的风险。

(2)喂养患儿首选的方法是间歇性胃管喂养,能够有效刺激机体释放更多的胃肠激素,缩短胃排空以及恢复胃肠功能的时间,通过胃管使用微量输液泵间断输入,1次/2h,初始2ml/kg,递增量控制在1-2ml/kg。

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鲞 舅 1期 A pe u ao Gnr r teJ uD20 ,o 6N. pld or l f ee l a i , na'08V 1 ,o1 i J n aP cc a .
・ 7・ 9
【 全科临床护理】
n ldy f ci M eho Th l c ldaa o 2 c s so O bit ih n a twi a tontsia y f n to r n lz d a sun t on t ds e ei a t f9 a e flW rh weg tif n t g sr i e tn ld su e in we e a av e ni h rto p ciey. s t Th r r ut— i t n o o it ihti fntwih g sr it si a y f ncin i cud n tm a h e rs e tv l Re uls e e we e m l st i tl w h rh weg na t a ton e tn ld su to n l i g so c i ua o

b rh we g ti lnt. it ih nh s
等。出生体重愈低 、 胎龄愈 小, 其腹 胀、 胃出血 、 胃滞留的发 生率 有相对愈 高; 出生有缺 氧 窒息 史者则较 多出现 坏死性 而
肠 炎 。结 论 对 低 出生 体 重 儿 应 密 切观 察 , 时发 现 并 正 确 处 理 其 胃肠 功 能 障 碍 . 及 .
【 关键词 】 低 出生体重儿; 胃肠功能障碍 : 护理 【 中图分 类号 】 R 2 . R 7 2 【 731 4 37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7— 6 (0 80- 94 621 420 )1 073 7 0 2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与胃液pH值的观察与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与胃液pH值的观察与分析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o o b s e r v e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p H v a l u e o f g a s t r i c j u i c e i n v e r y l o w b i r t h we i g h t i n f a n t s ( VI 一
增高, 极 低 出生 体 重 儿 胃 酸度 较 正 常新 生 儿 低 , 不 耐 受 组 胃 酸度 较 耐 受 组 低 。
关 键 词 极 低 出 生 体 重 儿 ; 管饲喂养 ; 喂养不耐受 ; 胃残 留 ; 胃液 p H 值
Cl i n i c al o b s e r v a t i on a nd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pH v al u e o f f e e d i n g t ol e r a nc e a nd i nt ol e r a nc e i n v e r y l o w b i r t h we i gh t i n f an t s
i n n e o n a t a l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i n a t h r e e g r a d e h o s p i t a 1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c r i t e r i a f o r f e e d i n g i n t o l e r a n c e ,
pa t i e nt s wa s d i vi de d i nt o t o l e r a nc e gr o up (Fe e di n g t o l e r a nc e。FT gr o up)a nd i nt ol e r a nc e gr oup ( Fe e di ng i nt o l e r an c e。 FI gr ou p), The mo de o f de l i v e r y, ge s t a t i o na l a ge, b i r t h wei g ht , ge nd e r a nd ma t e r na l b ody c on di t i o n, na s al t ub e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胃肠母乳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胃肠母乳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胃肠母乳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
李朝晖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10(17)36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胃肠母乳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长发育、胃肠耐受的影响,为VLBWI的早期微量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8年2月~2010年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住院的符合人选标准的65例VLBWI随机分为实验组(早期胃肠母乳微量喂养)及对照组(生后24 h开始喂养),对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与喂养耐受、并发症进行监测.结果:两组光疗时间、恢复完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天数、对喂养耐受情况、并发症等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LBWE早期胃肠微量母乳喂养可促进胃肠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并发症少,安全有效,适合临床使用.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李朝晖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山东济宁,272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5.8
【相关文献】
1.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口服培菲康36例临床观察 [J], 张学花; 万冰; 袁久莉
2.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口服培菲康36例临床观察 [J], 张学花; 万冰; 袁久莉
3.早期母乳微量喂养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J], 赖灵巧;高丽娟
4.早期母乳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J], 成彩丽;戴露;佘娟
5.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临床观察 [J], 潘燕峰;刘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微量 喂养组与常规喂养组 V B 基本情况 L WI

3 讨 论
随着 围产 医学技术 的迅速 发展 , 近年来 V B 的成活率逐 L WI 年提高 ,合理的营养供给是保 证早 产儿存活质量 的先决条件之

有效 的静 脉营养很重要 , 尤其 是在 胃肠 营养 不足时( 多为生
后 2周 内) 。但 由于多种合并症如导管相关性疾 病、 驸紊乱性 代 疾病 、 感染 等 , 长期 胃肠外全静脉营养不能作为理想 的营养供给
奶 (. ~4mL(gd 口 每 3小 时一 次 , 果 耐 受 好 , 奶 量 每 日 01 ) / ・ ) , k 如 加
全部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外 , 观察 8 h后若生命体征较 平稳, 肠鸣音 正常 , 开始 给予 喂养 , 吸吮能力 差者 , 给予管 饲 喂 养 。先给予 5 %的葡萄糖水 3 m , —5 L 观察 3 无 呕吐或腹胀后 , h 开 始给予配方奶 喂养 , 量喂养组 给予早产儿 配方乳 , 释成 11 微 稀 :
12 . 方 法
途径 。近年来研究表明, 早期少量 胃肠喂养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成 熟, 可以加速 胃肠道营养 建立 的过程 , 有利于生长发育 和智力 发 育 。因此 , 尽早建立早产儿的 胃肠 营养是必要的 。目前 , L WI VB 喂养 引起 了儿科界广泛 的重视 。由于 V B L WI胃肠功能不成熟 , 胃肠蠕 动较慢 , 肠道消化酶及 生长因子 合成有限 , 急状况 较多 应 ( 呼吸窘迫综合征 、 感染等 )易发生 胃肠功能损害。在 V B 喂 , L WI 养 时, 临床常常经验性采用延迟开奶 的喂养方法 。尽管肠外营养 的开展 , 使许多不耐受肠内营养 的新生儿得以存 活。动物试验表 明, 完全肠外营养 的小 鼠禁食 3 , d 就会 出现肠黏膜萎缩和乳糖酶
1 统 计 学处 理 . 4 采 用 S S 1 . 计 分 析 软 件 包 进 行 分 析 ,采 用 x PS1 0统 检 验 比 较二者有无差异。
例 VB , L WI随机分为微量 喂养和按需喂养 , 观察 两种 喂养 方式对
V B 胃肠 功能 的影 响 , 报 道 如 下 。 L WI 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结 果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临 床 资料 .
微量喂养 组胃肠功能损害发生率为 1. %;常规喂养组发 69 4 生率为 4 . %, 9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1.2P .1 。 2 x 3 ,<OO ) 6
见 表 2 。
表 2 两组喂养方式胃肠功能损害 比较
选择 2 0 07年 2 ~ 0 9年 1 月 入住本院 N C 月 20 0 I U的早产儿 , 符合下列条件 : 出生 2 h内入院 ; 出生体重 10 ① 4 ② 0 0~10 g ③ 50; 无肠道发育畸形 ; 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④排 ⑤排除全身性疾病 。
的 关 系 ,本 文 将 2 0 0 7年 2月 2 0 0 9年 1 在 我 科 住 院 的 16 0月 1
1c . m或腹胀且有 张力 , 5 肠呜音减弱 ; 胃残奶量超过上一 次喂 ③ 奶量 的 1 ; 胃内有 咖啡渣样物 。本组 以开奶后 7 h内相继或 /④ 3 2 同时出现上述表现 , 作为诊断 胃肠功能损害 的重要 指标 。
[ 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 关键 喂养 ; 胃肠系统
【 中图 分 类号 】R 2 . 7 2 [ 献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17 — 7 12 1 )6 3— 1 6 文 文 6 3 9 0 ( 0 0 2 — 1 0
极低出生 体重J (e w bn e h i atV B ) L vr l ihw i tn n, L WI 良好 的 yo g f 生存 离不 开有效 的营养 ,合理 的喂养 是提高极低 出生体重儿存 活的关键环节之一 。 L WI V B 由于胃肠功能不成熟 , 很容易发生 胃 肠功能损害 。为探讨不 同喂养方式与 V B 胃肠功能损害发生 L WI
胃肠功能损害 的诊断参照虞人杰 l 1 的诊断标准 。共选择 16 , 例 1
其 中男婴 6 0例 , 女婴 5 , 6例 胎龄 2 7~2 9周 8 5例 ,0~ 3 3 3 3周 1
例; 出生体重 10 0 0~15 g 4 ,2 1 5 0 2例。 2 0 例 15 ~10 g6 5 随机分 为两 组, 微量喂养组 5 例 , 9 常规 喂养组 5 例 , 7 两组在胎龄 、 出生体重 、 日龄经统计学处理 , 差异无显著意义( >0 5 , P . )见表 1 0 。
20 9第8第6 0年 月 4 2 1 卷 期
・ 临床研 究 ・
极 低出生 重儿喂养方 体 式与胃 肠功能 害发生的 床观察 损 临
陈 中慧
( 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 南 河南南阳 4 3 5 ) 7 0 8 【 摘要】目的 探讨不 同喂养方式与极低出生体重) ( L WI胃肠功能损害发生的关 系, LV B ) 为降低 V B L WI胃肠损害寻求合理的 喂养方法。方法 将 16例 V B 随机分为微量喂养组 (. ~4 m /k ・ ) 常规喂养组(0~2 ) /k ・ ) 1 L WI 01 ) L(g d及 1 0 mL( gd 。观察两种喂 养方法与 V B 胃肠损害发生的关 系。结果 微量 喂养组 胃肠损害发生率为 1 . %, L WI 69 4 常规喂养组发生率 为 4 . %, 91 两组 比 2 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一 1 . , <O0 ) x 36 P .1 。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 , 2 缓慢 加奶 , 符合 V B 的胃肠生理特点 , L WI 能促 进 V B 胃 L WI 肠成熟 , 改善喂养的耐受性 , 减少 V B 肠 内营养时 胃肠损害的发生率 , L WI 有利 于提高 V B 的成活率 , L WI 缩短治疗周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