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合集下载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优秀3篇】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优秀3篇】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优秀3篇】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研究背景统编教材全面推广使用以来,“语文要素”“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学关键词。

教学重心转向帮助学生掌握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

因此,教学设计也应该从具体的知识点走向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紧扣语文要素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以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语文素养。

在此背景下,白杨坡小学语文教研组积极进行“大单元教学”研究,自2019年4月起,依次完成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大单元教学实施建议”编写,两次大单元教学案例分享,一次市级大单元教学研究课例展示等研究工作,初步厘清了“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含义:“大单元教学”体现的是一种教学思路,主张用语文的方式学习和生活,主张“在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与技能”。

“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体现的是“学”的落地。

《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就是笔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积极尝试,试图以“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思路,整体建构单元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在充分、自主的学习实践中发展学生能力,并进一步探索“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二、研究过程“大单元教学”是一个大概念,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任务和活动的支持,才能具化为可操作性强的教与学的模式。

研究思考一如何创设真实的学习大情境在“大单元教学”中,贯穿整个单元学习的大情境尤为重要。

然而,最初的情境建构并不顺利。

《鸟的天堂》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篇精读课文。

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1。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2。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依据单元导语,将单元情境定为“感受四时景物之趣”,教学目标定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面看来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可是,进一步完成活动设计时就有问题了:问题一,指向不明,“感受四时景物之趣”具体指什么,重点学什么?很模糊;问题二,“学”的吸引力不足,情境的主体实质上还是教师,是“指导学生感受四时景物之趣”。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教学目标: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技能目标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动作或操作能力,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确定所教的主要知识点和关键技能。

教材可以由教师自行编写或选择教材,教具可以是图表、实物、多媒体等。

教学策略:采用适合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包括导入、知识讲解、练习与巩固、拓展与应用、归纳与总结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和引导。

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同时,教师也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单元教学设计框架示例:主题: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

2.技能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变化,使用适当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情感目标:培养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关注环境保护。

教学内容:1.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

2.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3.用不同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变化规律。

2.实践活动:设计植物观察实验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与植物生长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图示,介绍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

3.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观察种植在教室的小盆栽,并记录观察结果。

4.练习与巩固:设计植物生长过程的填空题和选择题,进行课堂练习。

5.拓展与应用: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变化,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和应用。

6.归纳与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植物生长过程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回顾重要知识点。

+++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分析1、本单元知识框架图2、单元教材分析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研究其它多边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全等三角形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使用方便,但要让学生确信这些事实,还需要进行充分的探索。

因此,在教学时重心应落在“探索”二字上。

在探索图形性质过程中,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究的空间,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结论,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增强了动手操作与说理的相互结合,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

3、单元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相交线与平行线”过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几何学习和活动经验,具有一定的说理能力,能就简单问题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本单元内容分4个主题,分别探究三角形的性质、边角关系、全等及应用。

同时,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探索欲强烈的年龄,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非常喜欢动手操作,有较强的表现欲。

因此,教学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探索,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表达能力,基本上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就某一探索展开讨论。

4、单元教学目标1)熟悉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掌握全等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及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测距离;2)在熟悉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基础上培养实践能力,学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应用能力;3)熟悉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简单4)合理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5)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6)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实际问题,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提高审题能力,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将一系列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有机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

以下是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可以为整个教学活动提供方向和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备SMART原则,即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和时限性。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可以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进行考虑,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

可以参考教材、课标或其他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级和能力水平的教材和知识点。

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教学内容。

3.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讲授、讨论、实验、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和难度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4.确定评价方式: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评价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提高。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作业、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

要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计划要科学合理、具体明确,并且要便于实施和掌控。

6.实施教学: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同时,还要关注教学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7.评估反思:在教学结束后,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和反思。

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教学统计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例谈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框架和要素——以《平面向量》单元为例

例谈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框架和要素——以《平面向量》单元为例

例谈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框架和要素———以《平面向量》单元为例罗海兵(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教师发展中心,22300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教师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在此基础上,探索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实现教育价值”.落实这个建议的关键是实施单元教学,即提倡整体教学观,在整体视角下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把握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用数学中的“大观念”统领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经历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完整学习.本文以《平面向量》单元为例,探讨单元设计的框架和要素.2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概述2.1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涵义单元教学萌芽于19世纪末的欧美新教育运动,五四运动之后,单元教学思想传入中国,梁启超、叶圣陶都曾对单元教学的思想做过论述.1995年,覃可霖教授提出了大单元(即把教材中的几个教学单元组成更大的单元)的概念,使得单元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和拓展.近年来,西北师范大学吕世虎教授对单元教学设计的解释得到了数学界专家的普遍认同,他认为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是在整体思维指导下,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通过教学团队之间的合作对教材内容进行统筹重组和优化,以突出高中数学的内容主线、思想主线和素养主线,在此基础上对这个教学单元整体进行循环改进的动态数学教学设计.对于这个观点,笔者认为含有四层涵义:首先,强调的是整体思维,就是要用系统的观点把握知识内容,统揽教学安排,理清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其次,说明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单元教学是指向深度学习的路径,深度学习必然有利于发展思维、提升素养;第三,强调单元设计需要团队合作,需要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具体实施、评价修改等阶段都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备课组教师高度协作、集思广益,这其实就是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第四,教学设计是动态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后留给老师课时教学设计是动态的,它会随学情、教情不同有所调整;实施教学之后的反思,也会出现有价值的修改和调整,而下一届教学时也会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在此改进,因而教学设计一直处于改进完善之中.2.2 数学单元的确定《课标2017》的课程结构体现了主题教学,将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又在每个主题下安排若干单元,新教材(以2019年苏教版为例)的编写也充分体现了主题教学特点,在老教材基础上进行更合理的整合,便于教师和学生整体把握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现有的教材很好的体现了数学内容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每一章节就是一个最理想的数学单元.像这样以核心数学知识或数学概念为主线组织的知识类单元,一般呈现出来的是递进关系,学习这样的单元知识一般是由先后顺序的,表现出“线串式”的特点,我们称之为“线串式”单元.这在高中数学单元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比如三角函数内容按照章节顺序构成如图1所示的“线串式”单元.!"#$%!&'()%!&'*+,-.%!&'/01!,"23%!&'45!3%!&'67%!89:图1需要说明的是“线串式”单元既可以是章节内的,也可以是跨章节的,甚至跨学科的.如函数的单调性的研究贯穿高中数学课程,高三复习时可以以这个核心数学概念为主题构成一个跨章节的“线串式”单元(如图2).!"#$ %&'$%()!""*+),-./"图2除此之外,数学单元还可以以数学思想方法或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形成方法类单元和素养类单元,比如“分类讨论思想”、“数学运算”等为主题的单元,这些主题表现出“张网式”的特点,我们称为“张网式”单元,这里不作赘述.总的来说,主题单元的划分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重点依据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教学单元的逻辑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划分单元,通过单元教学让学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领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升“四能”、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3 单元教学设计3.1 单元教学设计的框架单元设计总体呈现“整体———局部———整体”的框架结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大单元(如“章”、数学核心概念等)及其包含的子单元(如“节”、相关概念等)做整体设计,这是单元教学设计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的显著特征,主要研究单元内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学情诊断、重难点分析以及教学方法分析,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以集体备课形式为主,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第二阶段进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备课要在单元整体设计的统领下实施备课,能将单元目标很好的分解到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将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学法指导都放到大系统中考量.另外课时与课时既要相对独立又要相互联系,注意课时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识和方法的衔接和渗透等.第三阶段是单元评价和反思,教师在单元教学实施之后,依据《课标2017》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设置好单元测评试题,试题要围绕本单元内容,聚焦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方法、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强调基础性和综合性,注重通法,淡化技巧.同时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注意记录、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另外教师要反思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以改进下一轮单元教学的效果.3.2 单元教学设计要素分析要素1:内容分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数学价值、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该内容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以及和初中、高中、大学知识的联系,同时对分析课时的科学划分.要素2:教材分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结构体系,情境创设、概念引入、例题习题的编排方式,比较与老教材和其他版本教材的异同.要素3: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对新知识的学习会有什么障碍.要素4:教学目标分析.研究《课标2017》中对本单元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深入理解目标达成的条件和达成的表现,准确表述出指向学生变化的目标,做到显性目标可测量,隐性目标有渗透.要素5:教学方式分析.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的教学方式,体现方式的多样性,特别关注学生的活动和参与.4 单元教学设计示例———以“平面向量”单元为例 “平面向量”是《课标2017》设置的几何与代数主题下的一个大单元,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逻辑关系,《2019苏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二》(以下简称《2019苏教版》)将平面向量分为四个子单元:向量的概念、向量的运算、向量基本定理和坐标表示,向量的应用.受篇幅限制,子单元教学设计以“向量运算”为例,为突出重点,本单元课时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从略.4.1 “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4.1.1 “平面向量”单元的内容分析向量理论具有深刻的数学内涵、丰富的物理背景.向量既是代数研究对象,也是几何研究对象,是沟通几何与代数的桥梁.向量是描述直线、曲线、平面、曲面以及高维空间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其他数学领域问题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平面向量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是学习空间向量的基础,二是它对复数的几何意义的理解起到决定性作用,三是利用平面向量能顺利解决许多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物理问题,特别是三角问题的解决,如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和正、余弦定理的向量法证明,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向量方法的力量.4.1.2 “平面向量”单元的教材分析本单元首先通过物理背景引入向量的概念,明确所研究的对象;然后仍然从物理背景出发定义向量的运算、研究运算性质,形成其运算体系;进而介绍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坐标表示,进一步认识向量的概念和运算;最后运用概念和运算解决问题,体现向量的应用.这个过程本身就渗透了研究一类数学对象的思路与方法.对比老教材,《2019苏教版》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安排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和坐标运算之前,把数量积和线性运算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向量运算体系,同时在本章之后的连续三章分别安排“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复数”,这种编排更加有利于单元整体教学,让学生对向量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和感悟.4.1.3 “平面向量”单元的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数的扩充、数和式的运算及其应用,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及其应用等学习,积累一定的研究经验,具有研究一个新的数学对象的初步观念,即“抽象出一个数学对象———研究运算———研究运算律———数学应用”;高一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对位移、速度、力、功、力的合成和分解都有很好的认识,这也为理解向量及其运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有能力学习和理解本章内容.尽管如此,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还有可能存在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比如:在抽象向量概念的过程中,物理中强调力的作用点,而平面向量是自由向量;向量线性运算的运算律几何证明的不习惯;投影向量的引入原因等.这些环节需要教师做深入浅出的指导.4.1.4 “平面向量”单元的目标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概念、运算、向量基本定理以及向量的应用;用向量语言、方法表述和解决现实生活、数学和物理中的问题.能够从多种角度理解向量概念和运算法则,掌握向量基本定理;能够运用向量运算解决简单的几何和物理问题,知道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的关系.通过本单元学习重点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教学抽象素养.4.1.5 “平面向量”单元的教学方式分析应从力、速度、加速度等实际情境入手,从物理、几何、代数三个角度理解向量的概念与运算法则,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探索实数运算与向量运算的共性与差异,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引出向量基本定理,建立基底的概念和向量的坐标表示;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阅读自学等方式组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向量解决一些物理和几何问题.例如,利用向量计算力使物体沿某方向运动所作的功,利用向量解决与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有关的问题等.采用启发发现、独立思考、回顾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4.2 “向量运算”子单元教学设计4.2.1 “向量运算”子单元的内容分析从代数的角度理解向量,它的运算可以通过类比数或式的运算进行学习;从几何角度看,向量的运算都具有对应的几何意义,包括运算律的都探究几何证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空间向量的运算和向量的进一步应用做充分准备,同时也为高等数学中向量的矢量积和混合积打下坚实基础.本单元划分为8个课时:9.2.1向量的加减法(3),9.2.2向量的数乘(2),9.2.3向量的数量积(2),子单元复习课(1).4.2.2 “向量运算”子单元的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通过力的合成、合位移、做功等物理知识抽象出向量四种运算,并运用几何方法证明运算律,研究运算性质的运算,形成其运算体系.体现了研究运算的统一套路:“背景—运算定义—运算律—应用”,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一般观念.《2019苏教版》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安排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和坐标运算之前,把数量积和线性运算整合在一起,虽然两类运算有封闭和不封闭之分,但是整合整合在一起,更容易形成对比,有利于学生对比学习,从而更好的形成完整的向量运算体系.4.2.3 “向量运算”子单元的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向量的概念后,明白它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类比数的运算,自然会想到要进一步学习向量的相关运算,同时结合物理学中矢量一些运算,能较主动的定义运算法则.特别在学习完向量的加法之后,另外三种运算就可以在一般观念的指引下自觉有序的探究.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对向量运算律几何证明的不习惯;数量积运算式不封闭的,学生没有遇到过,数量的一些性质研究觉得不自然;投影向量的引入原因不明等.这些环节需要教师加强研究和指导.4.2.4 “向量运算”子单元的目标分析①借助实例和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平面向量加、减运算及运算规则,理解其几何意义.②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平面向量数乘运算及运算规则,理解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平面向量共线的含义.③了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④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会计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⑤通过几何直观,了解平面向量投影概念以及投影向量的意义.⑥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4.2.5 “向量运算”子单元的教学方式分析类比实数运算、借助物理背景得出研究向量加法运算的流程,再在一般观念指引下探究另外三种运算.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阅读自学等方式组织教学,倡导学生演讲、学生评价、学生小节.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站在高位从高观点的眼光审视数学知识,会发现底层不能发现的数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教学而言,单元教学更加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内容,避免纠缠于细枝末节;有利于教师教师对教学的长远规划;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活动,促进学生学科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值得提醒的是,单元教学不是形式主义,要靠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不断实践,才能产生其应有的效益.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3]陈小波.高中数学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区域研究和实践[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4):10-15.[4]吕世虎,杨婷,吴振英.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以及基本操作步骤[J].数学通报,2017,(6):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23-16.(上接第63页) (4)思考:角由哪些特征?(略)简析:角的形成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直线方向发生改变,就有了角度,因此,直线的方向改变是认识角的基础.二是直角作为比较大小的标准,古代的垂直是相对于地面讲的,物体自然下垂,就与地面形成直角.三是角的测量.四是运动的眼光看待角,即一条射线绕一端旋转形成角.从整体教学的视角和角的历史发展来看,角的出现可以从直线方向的改变开始.学生通过前面学习的知识就清楚了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用告诉,而是学生自己就能发现.这样设计就把前面的内容融合进来了,形成一个整体.4 教学思考射线、直线和角的教学历来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抽象性,由于生活中缺少知识的原型,对学生来说缺乏生活经验为支撑;二是理解难度大,从有限到无限,学生少有知识经验;三是内容呈散点状,这节课教学的知识点很多,如果不去建立知识结构,学生将很难理解知识的本质.基于“童心数学”思想的教学设计,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具体体现是:首先通过情境创设,让儿童在操作中感受无限延长,并在情境中自然地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体现了游戏性.其次,从线段的有限,到射线和直线的无限,再到直线的方向变化产生角,整个过程自然流淌,体现了教学的流变性.再次,本课的设计抓住线的变化,把前后知识建构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参考文献:[1]边亚华.童心与儿童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7.[2]刘向辉.儿童的意义世界及其特征与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7:12.[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15:219.。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教学计划: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采用一系列基本策略,帮助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达到以下目标: - 理解和掌握单元核心概念和知识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教学方法2.1 合作式学习法合作式学习法是本教学计划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将学生组织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合作式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2 激发兴趣与主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需要设计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和任务。

可以引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乐趣。

2.3 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给予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

2.4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可以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展示实验过程、示范操作技巧等,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5 混合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结合了传统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

通过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软件等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同时也可以进行跟踪评估和个性化指导。

3. 教学评价方式3.1 项目作业评价在单元结束时,通过对学生完成的项目作业进行评价,来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项目作业可以是一个小组报告、实验报告、设计方案等,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展示出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模式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模式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模式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应摒弃以往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思想,应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为依据,来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目标及内容进行改进,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作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的知识点紧密相连,通过单元形式展现的。

为了能够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建议从单元设计出发,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效的做出设计和调整,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大单元整体教学;阅读教学前言: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议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纳入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由于语文教材中各个单元中均有属于自己的主题,通过开展主题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点的深度理解、深度学习及深度感悟,与新课标标准要求相符合,与此同时也与小学生的发展要求相符合。

学生通过学习同一主题之后,有助于促进延伸教学,经过横向及纵向对比的方式,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了解,确保学生能够对语文课程知识进行精准把握,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一、结合单元整体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于纳入到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通过精挑细选才选出来的文章,文章中的语句中有比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

为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另外,从教材整体结构上来看,会根据文章类型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单元,在同一个单元中文章类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文章的细节处也存在极大的不同,语文教材中大单元设计,展现出了对课文体裁及主旨等文学要素的斟酌,为整合语言表达方法的使用路径提供了标准[1]。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期间,会带领学生对单元篇目中出现的语言表达方法进行重点分析,引导学生去整理及提炼相关的素材,以素材为依据,对目标技法的使用方法及作用进行提炼和整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2]。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 理解单元重点知识点
2. 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重点知识点的概念和特点
2. 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1.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相关教材
2. 确保教室设施设备正常
3. 准备相关教学实例和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介绍单元要学习的内容
2. 讲解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环节,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知识点
4. 拓展训练,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训练,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5. 总结回顾,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教学反馈:
1.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2. 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鼓励学生,并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
教学延伸:
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拓展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工作计划通用版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工作计划通用版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教学工作计划第一篇:教学设计框架及字体要求教学设计框架及字体要求(一)、框架1.标题不要出现书名号及教学设计等用词;不要将个人名字、学校写在前面。

2.教学内容分析说明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等;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和教育功能。

3.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

4.设计思想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结合教学内容,概述教学过程中拟实践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5.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6.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7.教学过程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媒体(含资源)的分析,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教学中既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同时能反映学科前沿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作用,体现教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安排恰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教学设计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8.教学反思重点总结反思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

9.点评评价教与学的过程是怎样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内容表述应具体深入本质的分析,不宜是课程理念的搬移。

(二)、字体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加粗,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段标用四号宋体加粗,点评用小四号楷体。

第二篇:小报框架的设计制作教学设计说明《紧急求生知多少小报框架的设计制作》(一)、关于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是《xx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能充分体现课程标的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的过程与方(请你继续关注dash;明确任务,构思框架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展示评价,经验交流教学流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大单元整体解读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习作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写作训练要素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整个单元以“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并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

本单元的安排与普通单元有所不同,首先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然后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是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最后是单元习作。

其中,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每课的课后题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

“交流平台”以精读课文为例,提炼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阅读要素):写事六要素,写事要注意顺序,写事要注意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写一件事的方法。

紧接着,就是“初试身手”,让学生趁热打铁,练习写事。

然后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旁边的旁批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写事的一些要点,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写事的方法。

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让学生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顺序把这件事写清楚,是对本单元所学的综合运用。

统编版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循序渐进的。

从低年段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借助字词,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到中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以及高段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可见逐步细化,难度增加。

再来看本单元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在第四单元中学生通过《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而本单元的学习中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直接指向表达,《麻雀》一课中引导学生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以及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爬天都峰》中引导学生关注写事情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两篇习作例文借助旁批和课后题,提示学生怎样把事情写清楚。

通过对阅读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本单元的阅读学习目标细化为以下两点:1.阅读文章时,知道作者把事情写清楚需要做到:清楚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写清起因、经过、结果或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并把重点内容写具体。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某一特定单元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相关概念、原理和理论,并能够准确描述和解释。

2.能力目标:学生将培养相关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能够解决与该单元相关的问题和情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乐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某一特定主题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与原理:介绍相关概念、原理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和基本认识。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实验、实训或案例分析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3.拓展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和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认知框架。

2.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评价反馈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问题,促进他们的进一步提高。

1.导入阶段:引入本单元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建立起学生对本单元的初步认识。

2.知识传授和巩固阶段:通过讲授、示范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巩固。

3.实践操作和探究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大单元设计模板、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大单元设计模板、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或主题)学习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学习单元可以按教材内容组织,也可以按学科学业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还可以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

2.单元(或主题)教学背景分析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3.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4.单元(或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以单元为实施单位统筹规划,对学习活动及有价值的学习任务进行整体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要体现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5.单元(或主题)作业设计针对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6.单元(或主题)评价设计评价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及创新能力。

通过评价随时了解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监测与调控学习过程、反馈与指导改进教学。

7.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结构图介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路,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8.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用 300-500 字简要描述本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的特色和教学反思等。

(二)学时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的说明,包括相关的课程价值和学科素养等内容。

2.教学背景分析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3.教学目标设计与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重难点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等说明,可附教学流程图。

探大自然之秘:语文二下第六单元任务群框架课例及教学设计

探大自然之秘:语文二下第六单元任务群框架课例及教学设计

探大自然之秘:语文二下第六单元任务群框架课例及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

四篇课文体裁各异,有古诗、短文、儿童诗。

课文通过不同的表达形式展现了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和自然奥秘。

《古诗二首》描写了夏天西湖的美丽风光和浣花溪春天秀丽的春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赏春景愉悦的心情。

《雷雨》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题材的儿童诗,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怎样帮助人们辨识方向的自然现象,语言通俗、活泼。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科学小品文,介绍了太空生活中睡觉、活动、喝水、洗澡新奇有趣的现象。

我爱阅读《最大的书》介绍了岩石这本的“书”特点。

语文园地中的写话,让孩子们对奇妙的大自然提出心中的疑问,并通过查资料的方式来解决疑问,把提出的问题和答案制作成卡片或者写成小短文、小诗,形成大自然的笔记。

“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主题,贯穿在小学各学段,旨在让学生留心观察自然,学习课文表达,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所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任务设计与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的关联“探大自然之秘写大自然笔记”这一任务的落实要依托本单元教学重点“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旨在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主要信息,在了解课文内容中探大自然之秘,试着用多种方式写大自然笔记。

这一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基础上的发展提高。

从找出“明显信息”到“提取主要信息”,从根据信息做出简单推断到根据信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关注的信息量增大,并且要对信息进行比较、筛选、分析,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本单元的写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是指向生活的语文学习,对大自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心中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解答心中疑问。

用“问答+图画”等方式形成大自然的笔记,同学们在笔记交流中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奥妙。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概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对一个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包括单元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统筹规划、各种教学资源的应用和整合,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知识构建、情感熏陶等多方面的设计。

这种教学设计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设计原则1、目标明确:明确教学单元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确保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与单元目标相符。

2、统筹规划: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和先后顺序,使教学更加连贯、有序。

3、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将其有机整合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4、学生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评价多元: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三、设计步骤1、分析教材:对整个教学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各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相互。

2、制定目标:根据教材分析结果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

3、规划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有序性。

4、资源整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将其有机整合到教学中。

5、设计活动: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6、制定评价方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方案,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7、反馈与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注意事项1、始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确保教学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2、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和方法。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1.【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我们是公民”,共2课内容,由“公民身份”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构成逻辑主线。

以公民这一基本法律身份作为线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治意识,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学会运用法律为生活保驾护航。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共两课: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和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3课的第一个话题是“公民身份从何而来”,引出国籍和公民身份的联系;第二个话题是“认识居民身份证”,引导学生关注身份证所记载的信息,介绍身份证的用处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第三个话题是“我是中国公民”,介绍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

第4课第一个话题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不能滥用权利;第二个话题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宪法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各项基本义务;第三个话题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引导学生知晓人权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在人权保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和人权理念。

两课共同完成公民意识的构建,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发学生的爱国守法热情。

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于公民的内涵和来源认识不够,因此,在教学时要从公民身份的确认和基本内涵这些基本的知识开始,让学生了解公民身份与国籍双向连接关系,拥有一国国籍的人即为该国的公民,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法治专册,学生刚刚接触,对法治内容、法律条文,仅有少许了解,一些专有名词,如“公民”“人权”“基本权利义务”等概念模糊,对其内涵缺乏认识。

语文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构建及其运用

语文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构建及其运用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特 点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模式,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核心 素养为目标,以实际生活为场景,以问题解决为任务,通过整合课程资源,构建 具有内在逻辑的、具有生活化情境的、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和实践创新的大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为目标,通过设计具有实际生活情境的问题解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 中,提高其信息获取能力、思维品质、审美鉴赏、文化认同等核心素养。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构建大单元、设计问题解决任务、多元化 评价策略以及加强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实施大单元教学 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
谢谢观看
3、教学方法选择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大单元教学设计常用 的教学方法有整体感知、主题探究、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教师应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选择和整合,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语文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设 计的案例分享
本部分将分享一个成功的语文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案例。该案例以 “自然之美”为主题,选取了《春》、《三峡》、《济南的冬天》三篇课文进行 整合教学。
2、整合性。大单元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教材按照单一知识点或技能点编排 的模式,将具有内在逻辑的知识点或技能点整合起来,构建成具有生活化情境的 大单元。这种设计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
3、情境性。大单元教学设计将实际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 境中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 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然而,大单元教学设计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技能,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如何提高教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效果。随着信息 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将大单元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创新语文教 学方式和手段,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摘要:在探讨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和综合能力发展的影响。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分析了素养概念的内涵以及素养导向教育的目标和原则,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

该框架包括课程目标设定、教学活动设计、评价与反馈等要素,并以化学教学为例进行示范。

研究结果表明,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素养导;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演变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已经逐渐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需要发展全面的素养,培养综合能力,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挑战。

因此,素养导向的教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素养导向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探究。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成为实现素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将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导入、实践、拓展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素养导向教育的原则(一)综合性原则在素养导向教育中,学生被鼓励发展多方面的素养,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和实践等。

这意味着学生不仅仅要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还需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批判思维、合作能力和跨学科能力等。

通过以综合性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和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化学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要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促进跨学科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综合性原则也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关联和整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并培养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

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素养。

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面向对象:本科生/研究生专业:教育学/学科教学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三、授课时间总课时:2学时授课日期:XX年XX月XX日四、授课教师姓名:XXX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联系方式:XXX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2)具备运用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3)了解课程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提升职业道德素养;(3)引导学生关注教育公平,关注弱势群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2)课程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3)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1)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2)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效整合;(3)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

后续部分(七至十二)因内容复杂且需根据具体课程进行调整,故在此不一一展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修改和补充。

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模板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详细且复杂的教案编写框架,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与课程相关的现实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预测或思考新课内容可能涉及的方向。

- 通过简短的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想法,为新知的学习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以清晰、简练的语言,结合PPT等视觉辅助材料,系统讲解新课的理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1.教学内容分析
●政治,人教版、七年级、9课时
●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第3课"珍爱生命":
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从认识生命的角度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从自然生命与人类的生命的关系的广阔平台上认识人类生命的独特性,进而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珍爱所有生命的意义上珍爱自己的生命,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4课"欢快的青春节拍":
针对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发展事实,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了解青春,将自我定位于"青春"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在了解青春的意义的基础上,认识处于青春期中的"我",过欢快的、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生活。

第5课"自我新期待":
在前两课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且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认识到自我是常新的,是可以变化、发展的。

在这个前提下,以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偶像崇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新期待,主动把握自我,发展自我。

2.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2、认识生命的价值,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

3、认识青春的美好,珍惜青春年华,激发创造有意义人生的热情。

【能力目标】
1、发展感受、体验生命的可贵和价值的能力。

2、初步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的能力。

3、观察\认识各种生命和自我生命的独特性,提高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生命的独特性。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3、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4、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爱美好的青春年华。

3.各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