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植树的牧羊人(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第二课时)
教案序号:课题:13.植树的牧羊人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品析语言,学习文章写作手法。
2.理解文章主题,从中领悟到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纪录片脚本的撰写。
教学重点:精读文章,品析语言,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品析语言。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展示优秀作业,细化任务内容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完成了纪录片脚本的框架,我们一起来分享几位同学的脚本框架(展示作业)。
(2)第一人称的使用。
选择理由:“我”不是旅人,不是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亲自见证了高原由荒寂无人的荒野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园,使故事更真实,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5.语句深层含义。
第15段“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选择理由:通过数字的对比,说明树苗成活的不易,侧面表面牧羊人种树工作的艰辛,也表现出他坚韧执着的特点。
4.表现手法的运用。
(1)对比。
无边的荒野和长满橡树、毛榉、白桦的高原对比,干涸的泉眼和流淌的源源不断的泉水对比,坍塌的房屋和干净的农舍对比,荒寂无人的景象和到处是笑声的人们对比……
选择理由:对比有力地表现牧羊人以自己的体力和毅力取得的成就,突出了中心。
1.描写的使用。
(1)环境描写。
①第5段“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选择理由:突出室内环境整洁,能侧面表现牧羊人的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特点。
②第2段“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选择理由:运用夸张和比喻,写出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件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韧执着等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新人教版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抓关键词,勾画关键语句的念书方式。

【进程与方式】默读、跳读课文,圈点批注,抓住关键语句归纳文章内容,理清故情形节,品析牧羊人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牧羊人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踊跃的人一辈子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默读、跳读课文,圈点批注,抓住关键语句归纳文章内容,理清故情形节,品析牧羊人的形象。

三、教学方式默读法、跳读法、自主探讨、圈点批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昨天我让大伙儿读了《植树的牧羊人》这篇课文,读起来怎么样?谁情愿分享一下初读的感受。

教师第一次读它感觉它篇幅很长,文字又多,很不行读。

有无有同感的?是吧。

那么,今天咱们就以《植树的牧羊人》为例,一路探讨一下读这种长文章的方式吧。

(板书课题)三、检查预习文章是很长,但我相信生字词仍是专门好把握的吧。

下面我就要检查大伙儿的预习情形了。

这组的同窗,请你们开火车来朗诵一下吧。

慷慨kāng kǎi 帐篷 zhàng peng 废墟fèi xū坍塌 tān tā咆哮hū xiào 溜达liū da酬劳chóu láo 微薄wēi bó沟渠 shuǐ qú寻根究底 páo 沉默寡言guǎ四、默读文章,归纳文意超级棒,大伙儿预习得很到位。

预习能完成得那么好,读书方法也必然能探讨的出来。

其实读一篇长文章,咱们第一要弄懂文章大意。

这篇课文要求咱们仍然用第三单元的默读方式,在第三单元一分钟400字的基础上再加速速度,大伙儿能够用直接扫视句子或段落的形式去提高速度。

默读的时候还要完成这两个问题。

咱们尝试一下吧。

一、并依照“要紧人物+要紧事件”的提示归纳文章大意。

本文记叙了“牧羊人”几十年来坚持植树,将荒漠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村落的故事。

(板书:画树,写牧羊人)二、作者重点表达了与牧羊人的几回相遇?三次。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材分析《植树的牧羊人》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彰显了理想的光辉和人格力量。

本单元的要求是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关键语句,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作者思路。

本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运用默读,在分析文本时主要采用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本课重在学生自身从文本中获得的阅读体验,因此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自己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引导他们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取向。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学习本单元,有助于学生美好品质的培养。

再加上本单元课文内容浅显,学生都能从文本中或多或少有所收获,因此本单元侧重于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三、课标描述(摘要)及其解读摘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内容。

解读:默读是七年级学生阅读的一种方法,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训练和培养,《植树的牧羊人》一文篇幅较长,适合学生默读,让学生在默读中走入文本,理解、分析内容。

摘要: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解读:《植树的牧羊人》的故事很震撼,语言虽然朴实,但很有冲击力,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悟。

相信学生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从中读出自己的感受,从中获得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揣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中心。

3.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默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通过揣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中心。

六、教学准备学案、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画家,用他的画笔在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绘出青山绿水,而他远离浮躁,回归自然,孤独的行走在茫茫荒漠中,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漠变为绿洲。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1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1新人教版
2.课文阅读与分析(20分钟):
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②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③讨论植树牧羊人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改善环境中的作用。
3.环保意识培养(10分钟):
①结合课文内容,讨论植树造林的意义。
②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
③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4.课堂小结(5分钟):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森林的故事》、《地球上的绿色奇迹》等,了解森林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世界各地森林保护的成功案例。
-视频资源:《绿色长城》、《一棵树的力量》等纪录片,通过影像资料直观感受植树造林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实践活动:参观当地的森林公园或生态保护区,实地了解树木的种类、生长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对于重点:
-通过问题引导,如“植树牧羊人的形象特点有哪些?” “课文是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对于难点: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同探讨文本深层含义。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社团或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植树造林的过程,感受环保行动带来的改变。
3.知识点拓展:
-植树造林的科学知识:了解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适应环境以及树木对土壤、气候的影响。
-环保法律法规:学习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和植树造林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
-生态补偿机制:探讨植树造林在生态补偿中的作用,了解我国生态补偿政策及其实施情况。
│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保意识实践
├──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新人教版 (2)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新人教版 (2)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学会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人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3.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一、导入1、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一个牧羊人为何要种树?这是不是不务正业?所以,这个题目有什么样的作用?2、作者及背景介绍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二、合作探究第一步,泛读课文,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横线标出文章的关键词句,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的过程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坍(tān)塌废墟(xū)流淌(tǎng)缝隙(xì) 琢(zuó)磨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流淌:液体流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牧羊人的品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保护环境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植树体验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体会到植树的乐趣和意义。
最后,我觉得在本次教学中,我还需要加强课堂总结和反馈环节。在课程结束时,应该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点,巩固记忆。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他们的困惑,确保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植树体验活动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环保”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自然环境的描绘,培养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创造热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
让学生了解植树牧羊人的感人事迹,传承中华民族勤劳、坚韧、奉献的精神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理解并掌握其用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理解牧羊人植树的意义,探讨环保意识与责任感。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在文章分析方面,教师要讲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文章中牧羊人植树前后的环境对比,使学生理解这种手法的作用。
-在思想教育方面,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2.教学难点
-词汇运用:学生能够熟练地将生字词运用到实际语境中,如写作、口语表达等。
-文章结构分析:理解课文中的对比手法,把握文章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多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植树的意义和环保意识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课程中,对于植树的实际操作和技巧讲解不够详细,这是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进行补充的。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植树的基本概念。植树是指种植树木,它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重要举措。植树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中的牧羊人通过植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周围村庄的命运。这个案例展示了植树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改善生态环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部编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新目标版

部编版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新目标版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精读叙事,了解人物形象。

3.结合体验,感受人物精神。

教学重点:1.精读叙事,了解人物形象。

2.结合体验,感受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体验,感受人物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景导入人可以破坏环境,也可以改造自然,今天要介绍一个故事,名字叫《植树的牧羊人》。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作者介绍让·乔诺,1995-1970年,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节选自《植树的男人》21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感知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方法指导】:1.先标出段落层次,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一气呵成,将注意力集中在语句的层面,而不是单个字、词。

【自学时间】6分钟明确: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坚持去做,人类可以改变恶劣的环境,大自然也会给予我们回报。

【自主感知2】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默读课文,填写课本P74页第一题。

【方法指导】:1. 再次默读,填完整表格2. 把握文中的时间发展顺序,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自学时间】:5分钟明确: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再见牧羊人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人生之舟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人生之舟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新人教版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2. 结构清晰:板书内容应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学生跟随教学步骤,逐步掌握知识点。
3. 简洁明了:板书应简洁明了,避免冗余信息,突出重点,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把握课程要点。
4. 准确精炼:板书内容应准确无误,语言精炼,避免歧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记忆。
5. 概括性强:板书应能够概括课程内容的精华,便于学生总结和复习。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理解《植树的牧羊人》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学生能够清楚地描述牧羊人植树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对环境和他个人命运的影响。同时,学生能够分析牧羊人、作者和牧羊人的朋友三个角色之间的关系,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2. 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应该能够掌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典型的细节、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等表达手法,体会作者对自然环境、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4.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欣赏文中优美的语句,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植树的牧羊人》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重点解析:通过阅读课文,学生需要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掌握牧羊人植树的过程及其对环境、人物命运的影响。同时,分析牧羊人、作者和牧羊人的朋友三个角色之间的关系,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初一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初一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初一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树的牧羊人》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坚持不懈地植树,最终将荒凉的牧场变成了绿洲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课文传达了坚持、勤劳、热爱自然等价值观。

本文语言朴实,情节感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一些简单的文章。

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价值观和情感的把握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农村生活和自然环境比较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坚持不懈等积极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农村生活的理解和关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3.视频或图片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自然环境和农村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老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节奏的把握。

之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一些问题,以检验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和分享对课文中的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植树的牧羊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究,主动提出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植树的牧羊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环境变化?”比如,家乡的小河是否变得更清澈?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环保的重要性。
其次,我注意到在语法知识讲解部分,部分学生掌握情况并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环节,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章中的场景,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对话。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语法知识。
此外,课堂讨论环节也让我有一些思考。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中提前给出一些讨论话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准备。同时,我还会在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4.写作技巧:学习文章中的描写方法,如环境描写、人物、小组讨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环保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
7.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4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4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信念和奉献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首先,我认为在导入新课环节,提出与信念、奉献相关的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大家在讨论中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经历,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语言表达技巧掌握得还不错,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于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和指导。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树的牧羊人》所传递的信念和奉献精神,以及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植树பைடு நூலகம்牧羊人》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信念和奉献精神的传递力量。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牧羊人植树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信念与奉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版):13 植树的牧羊人2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版):13  植树的牧羊人2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知识目标默读课文,注意圈点勾画,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重点)能力目标摘取关键语句,分析牧羊人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你面对如此荒凉的土地,你想做些什么?展示图片(生回答,有的同学想要种树使这里变得生机勃勃,这些同学与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主人公心意相通)今天我们就走进荒凉的阿尔卑斯山地,去见证植树的牧羊人如何依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将荒漠变成绿洲。

二、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梳理文章情节——合作探究,突出重点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默读,圈点批注,梳理文章脉络,从文本出发,培养学生提炼、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生参照老师找初遇牧羊人情况的示例,继续完成表格,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牧羊人的变化用横线画出来找,荒原的变化用曲线画出来。

)学生自行默读思考4分钟,然后小组交流讨论4分钟,组长注意完善答案。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再见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三、跳读课文仿照示例,感受人物形象——合作探究,攻破难点(2)结合示例,以“牧羊人是一个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边读边批注)示例: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课文中说:“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

”“我”与他的几次见面,他话语不多,基本是有问才有答,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都是在“我”的“不断地询问”下才道出。

这也说明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明确:他是一个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值得敬佩、勤劳、单纯的人;四、以写促读,品味人物魅力1、请仿照杨善洲的颁奖词为植树的牧羊人写一则颁奖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写颁奖词的形式品味人物魅力,学习人物精神,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杨善洲的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公开课教案新部编版(2)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公开课教案新部编版(2)



水渠 (qú) .
光秃秃 (tū) .
薰 衣草(xūn) 沉默寡 言(ɡuǎ) . . 2.词义 干涸:干枯,没有水。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溜达:散步,闲走。
硬朗:身体健壮。 造就:培养使有成就。 张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宣扬出去。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的植 物,多指庄稼。这里作动词,长庄稼。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三、整体感知 1.课文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毫无生趣; 村落都成了废墟; 环境恶劣。 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 初遇牧羊人 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 一丝不苟。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 群的数量,开始养蜂;依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 再逢牧羊人 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沉默不语。 87 岁,年事已高;住在凭景象完全改观了, 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 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 最后一次相 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 见 安适的景象。 2.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 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一、深层探究 1.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并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_____ 的人,从_____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参考示例:他是一个对劳作和生活都极为认真的人。从他挑选橡子的细 节中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 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 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 他在生活中也 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过日子。 示例一:他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从“三年以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新人教版

13 植树的牧羊人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摘取关键词,评价牧羊人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挖掘文章中的环保因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教学重点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文本导入):有一篇文章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荒原上,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你想知道这篇文章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树的牧羊人》,学后看看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导入二(情境导入):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风雨中奋斗搏击。

假如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不随波逐流之船,不惧困难之鹰——植树的牧羊人。

1.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2.交流背景《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用23年时间为我们写的震撼心灵的环保主题的故事,当这本书送到出版商手里时,仅仅有7页是打字机打出来的,其余全部是作家一笔一笔手写的。

画家弗瑞德里克•拜克花费了5年时间以熏瞎一只眼睛为代价来完成这部作品的绘画。

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

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

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

《植树的牧羊人》是让•乔诺晚期的作品,是虚构的小说世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新人教版

13 植树的牧羊人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的环保意第1课时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摘取关键词,结合牧羊人的事迹,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教师多媒体出示三张分别是荒漠、植树、荒漠绿洲的图片。

荒漠要变成绿洲,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然而有一个人他做到了,他一个人默默地植树,默默地奉献,将荒地变成沃土,惠及上万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植树的牧羊人。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概括文章内容1.文章写“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一访牧羊人,画面一:废弃的村庄;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乡村。

2.阅读相关语段,完成下面表格。

文中的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

明确:“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他显得自信、平和”“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他刚刚刮过胡子。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

他一直在种树”“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所以,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外表整洁、心无旁骛,有毅力、有爱心、身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

目标导学三:把握文章主旨1.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明确:在英文中,“牧羊人”是基督耶稣的意思。

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地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耶稣。

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

2.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明确: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得结构更严谨。

三、板书设计植树的牧羊人一访牧羊人,画面一:废弃的村庄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乡村人定胜天第2课时1.赏析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植树的牧羊人》精品教案2(第2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植树的牧羊人》精品教案2(第2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植树的牧羊人》精品教案2(第2课时)《植树的牧羊人》精品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看句”,深入体味第一人称表达的妙处。

2. 通过“看意”,走近作者,走进记录者与被记录者的高贵灵魂,进而明晰“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聊了聊艾力泽?布菲,这个可敬可爱的牧羊老人,他的精神与我们愚公精神有相似相通之处呢!这样的人值得人们记录他们,值得全世界瞩目他们。

我们来看看作者让?乔诺是如何来面对面记录牧羊老人的行动的?设计意图:这样的课堂导入是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缀接与过渡,回应第一课时拓展的问题,又自然引出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学习问题,让学生学会温故知新,前后勾连。

二、看句——“我”见天地“我”见众生1. 跳读寻找包含“我”与“他”的语句,思考辨析:“我”与“他”出现在同一空间里,能读出一种什么味道?投影展示:(1) 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再住一天。

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牧羊人更多的事情。

他痛快地答应了。

(2) 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

可是,他没有。

(3) 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

(4)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

我从没见过他有过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小结:本文虽是小说,以“我”写“他”,真实客观;本文虽是小说,以“我”看“他”,专注真诚;本文虽是小说,以“我”读“他”,深情留念;本文虽是小说,以“我”阅“他”,钦佩敬仰;本文虽是小说,以“我”思“他”,惺惺相惜。

2. 寻找文中含有“我们”的语句,深情朗读。

“我们”包含一种怎样的情怀?投影展示:(1) 我们一起喝了热汤。

(2)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

(3)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

小结:透过“我们”,看见了世界的温暖和谐;透过“我们”,看见了奉献的无私忘我;透过“我们”,看见了欣赏者与被欣赏者的心手相牵;透过“我们”,看见了记录者与被记录者的坦诚相待。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

13 植树的牧羊人1.知识与技能目标:速读课文,理清小说思路。

抓住文章线索,把握文章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叙述和描写以及用词准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惜我们拥有的绿色环境,提高我们对环保的认识。

认识体会牧羊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练习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

课件、插图。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曾经在古罗马时代流水淙淙,人们可以垂钓的地方,后来变成了狂风呼啸的荒漠,这大概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自然的严惩。

现在牧羊人通过一己之力又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是怎样和神对抗,创造了伟大的事业?让咱们一起走进《植树的牧羊人》吧!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战争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很难被人归类,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2.背景链接《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用23年时间为我们写的震撼心灵的环保主题的故事,当这本书送到出版商手里时,仅仅有7页是打字机打出来的,其余全部是作家一笔一笔手写的。

画家弗瑞德里克·拜克花费了5年时间以熏瞎一只眼睛为代价来完成这部作品的绘画。

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

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

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

《植树的牧羊人》是让·乔诺晚期的作品,是虚构的小说世界。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第2课时)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第二课时
课 题
植树的牧羊人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课程标准
标注课程标准页码
学习目标
1.边读边想,理解词句意义和句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深 刻认识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深刻认识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深刻认识牧羊人这一人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品味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作业
2.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明确〕 本文通过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由衷地赞扬了老人的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课后作业设计:
请你为2018年的植树节写一句主题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修改人:)
1.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 ,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
2.检查上一节课的作业:假如为牧羊人颁发一个“感动世界”的奖项,你打算怎样为他撰写颁奖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植树的牧羊人》第二课时
课 题
植树的牧羊人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课程标准
标注课程标准页码
学习目标
1.边读边想,理解词句意义和句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深 刻认识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深刻认识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深刻认识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品味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作业
板书设计:
牧羊人无私毅力
教学反思:
〔明确〕 本文通过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由衷地赞扬了老人的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课后作业设计:
请你为2018年的植树节写一句主题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修改人:)
感情朗读《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节一
一、导入:
通过让学生回顾“植树的牧羊人”话题,指导学生再一次梳理文本内容,为下面探究语言和主旨奠定基础。
课中作业:字词检测


二一、Leabharlann 识人物[设计意图]通过以不同形式认识人物性格特点的活动,让学生多次默读课文或课文的片段,对牧羊人有一个更为全面、公正的认识。
2.检查上一节课的作业:假如为牧羊人颁发一个“感动世界”的奖项,你打算怎样为他撰写颁奖词。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班内 展示】
课中作业
辩论:当今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现代机械越来越先进,是不是不需要像牧羊人这样的精神了?
【两组之间合作,一个组反方,一个组正方,展开辩论,教师点评。】



二、主题探究
【围绕下面的 问题,展开组内讨论,教师点拨,然后班内展示。】
1.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老人 数 十年如一日将 荒山变成奶和蜜的田园的?
〔明确〕 能够支撑老人体力和毅力的精神支柱就是他的信念,他认为:如果山上没有了树,就没有了生命。我们也要从老人一生坎坷的遭遇进行思 考,他身边的两位亲人相继离开了他,他变成了孤独一人,他也是想通过种树,来种植生命,通过“再塑大山的生命”来寄托自己的追思。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班内展示。】
示例:他是一个干 净利索、做事认真的人,从“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 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这一外貌描写可以看出 。
他是一个心底无私的人。“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这样朴实的语言和平实的回答,足见其是一个心底无私的人。
1.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 ,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