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咳七法
六字决
岳奇峰_易医文化2010-05-22 10:52六字诀: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纳法,根据四时、五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祛病延年。
此方法用“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三焦等脏腑经络相应,某经有病,即用相应之字调之,可防患于未然,调治于方始,简便易行,疗效显著。
六字诀通过人体呼吸吐纳方法,呼入自然界之清气,呼出体内之废气以祛浊,为进一步扶养脏腑之元气打下基础。
一、嘘字治肝病法嘘,读(xǖ)。
嘘字诀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肋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二、呵字治心病法呵,读(hē)。
呵字诀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
三、呼字治脾病法呼,读(hū)。
呼字诀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四、呬字治肺病法呬,读(sì)。
呬字诀可清晰肺经郁热治疗咳嗽等肺系疾病。
五、吹字功补肾气吹,读(chuī)吹字诀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六、嘻字功理三焦嘻,读(xī)。
嘻字诀治由三焦不畅通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
六字诀呼吸中的口型由口唇、牙齿、舌头以及两腮的综合活动而形成,鼻吸口呼,用顺腹式呼吸,六字诀呼吸锻炼是在呼气时发出声音,因此要求用鼻吸口呼。
而且由于重在用发音调理脏腑,故呼吸的重点在呼气而不是吸气。
锻炼时可以不管吸气,只细心端正口型,控制呼出的气流即可。
此外,为了更好地发出声音、把握气流,六字诀呼吸要求将呼吸支点放在腹部,采用顺腹式呼吸的控制方法。
半月痕与五指关系拇指半月痕——关连肺脾呈粉红色时,表示胰脏机能不良,容易感冒、反复感冒、疲劳,严重时易患糖尿病。
食指半月痕——关连肠胃呈粉红色时,表示胃、大肠的循环不良,食欲自然减退。
中指半月痕-关连心包经、神志呈粉红色时,表示精神过度紧张,易头晕、头痛、思路不清、脑涨、失眠、多梦。
唐步琪咳嗽辩证论治
唐步琪咳嗽辩证论治.txt丶︶ ̄喜欢的歌,静静的听,喜欢的人,远远的看我笑了当初你不挺傲的吗现在您这是又玩哪出呢?咳嗽之辨证论治 2第一章概说 2第一节咳嗽之含义 2第二节咳嗽之病因 3第三节咳嗽之病理 3第四节咳嗽之诊治 4第二章外感咳嗽 4第一节伤风咳嗽 4一、风寒咳嗽 5二、风热咳嗽 5三、风湿咳嗽 6四、风燥咳嗽 6方解: 6(一)荆防败毒散加减: 6(二)香苏饮加减: 6(三)桂枝汤: 6(四)止嗽散加味: 6(五)桂枝麻黄各半汤:7(六)桑菊饮加减:7(七)白虎汤:7(八)羌活除湿汤加味:7治验: 7第二节伤寒咳嗽 8一、风寒咳嗽9二、寒挟热咳嗽9三、寒湿咳嗽9方解: 9(一)麻黄汤:9(二)小青龙汤:10(三)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10(四)新订四逆加麻黄汤:10(五)麻杏石甘汤:10(六)麻黄加术汤:10治验:11第三节伤热咳嗽 12一,湿热咳嗽13二,燥热咳嗽13方解:13(一)菊饮加减13(二)银翘散13(三)麻杏石甘汤13(四)白虎汤13(五)大承气汤13(六)苍冬白虎汤加味14(七)沙参麦冬汤14(八)清燥救肺汤 14治验: 14第四节伤暑咳嗽 15方解: 16(一)六一散16(二)白虎加人参汤16(三)地愉散(一名泼火散)16治验: 16第五节伤湿咳嗽 17方解: 17(一)麻杏苡甘汤17(二)五苓散17治验: 18第六节伤燥咳嗽 19方解: 19(一)葱豉汤加味19(二)清燥救肺汤20(三)麦门冬汤20治验: 20附一、顿咳(百日咳)20方解: 21(一)银翘散方解见伤热咳嗽。
21(二)麻杏石甘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21(三)麻黄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21(四)新订小半夏加茯苓汤方解见伤湿咳嗽。
21 (五)六君子汤加味21(六)四逆加茯苓汤21治验: 22附二、麻疹咳嗽23方解: 24(一)荆防败毒散加减方解见伤风咳嗽。
24 (二)麻黄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24(三)麻杏石甘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
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前言:咳嗽是呼吸道系统当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咳嗽在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总结以及概括,中医学对于咳嗽的治疗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并且也具备多种治疗方法,每一种咳嗽类型在治疗的过程中都会运用到不同的治疗方法。
基于此本篇文章将针对于中医治咳嗽常见的七种方法,其中包括:解表化痰法治咳嗽;清肺热化痰法治咳嗽;温化寒痰法治咳嗽;祛风化痰法治咳嗽;养阴化痰法治咳嗽;健脾化痰法治咳嗽;补肾化痰法治咳嗽,进行分析探究。
一、解表化痰法治咳嗽针对于皮肤而言,其每一个汗孔都是肺部的出气口,在当人们受寒气时,皮肤的每一个汗孔都会关闭,这种情况下则导致律液不能够从皮肤汗孔出来,进而从鼻咽以及气道排出,在此基础上则形成了咳嗽。
建立在中医的角度上,则将这种症状称之为表症,在这个时候通过中医治咳嗽,那么则需要将汗孔关闭的状态解决,这个过程叫做解表,以此才能够实现治咳嗽。
通常情况下所运用药物为:杏仁、苏叶以及麻黄等等。
二、清肺热化痰法治咳嗽清肺热化痰法治咳嗽主要作用体现在热痰,建立在中医的角度上,清肺热化痰法治咳嗽通常情况下会运用到的药物为:鱼腥草、黄芩、连翘以及银花等等,另外中医还有直接消化热痰的药物,例如:冬瓜子、贝母等等。
针对于热痰来说,热痰非常粘,因此,热痰非常容易粘在气道上,通过一定的刺激就会引发咳嗽,而在通过中医进行治疗时,一般都会运用一些不粘的、味道较淡的药物,最为具备代表性的药物就是一些竹子类的药品。
三、温化寒痰法治咳嗽如果在咳嗽的过程中咳出来很稀的痰或者是很白的痰,那么这种情况下在进行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就不能够运用凉性的药物,通常情况下中医更为重视采取温化寒痰法治咳嗽,运用温热的燥痰药,例如:苏子、半夏、陈皮、白芥子、干姜等等。
四、祛风化痰法治咳嗽在治疗咳嗽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患者存在以下情况,平时并不经常咳嗽,但是一旦遇到烟味或者是花粉等等异味,这种情况下则会产生较为剧烈的咳嗽,这种咳嗽通常都不会咳出太多的痰,建立在中医的角度上,将这种咳嗽称之为风邪入肺,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温化寒痰法治咳嗽。
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咳嗽3例
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咳嗽3例发表时间:2016-04-27T15:18:08.0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作者:张小平[导读]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笔者运用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在临床上治愈许多顽固性咳嗽的患者,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共勉。
张小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摘要】目的:本文是讨论中药治疗慢性咳嗽的效果。
目前认为咳嗽时间持续在8周以上,又无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咳嗽往往是患者唯一的就诊症状,是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得当,就有部分患者会转化为哮喘,更加难以治疗。
慢性咳嗽归属于中医的 “久咳”、“痉咳 ”等范畴,其病理机制大多是因为六淫郁滞从阳而化热化火壅塞于肺及大肠。
麻杏石甘汤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作用,借三子养亲汤的“甘温除大热”以泄大肠热、导食滞而达到治疗慢性咳嗽的目的,效果良好。
【关键词】慢性咳嗽;呼吸道疾病;麻杏石甘汤;三子养亲汤;肺及大肠;六淫郁滞;甘温除大热【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022-02 慢性咳嗽的定义目前认为咳嗽时间持续在8周以上,又无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咳嗽往往是患者唯一的就诊症状,是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
产生慢性咳嗽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呼吸道疾病:当鼻咽部至小支气管整个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时,均可引起咳嗽,如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过敏物质刺激、肺部感染等;第二类是胸膜疾病:如各种原因所致的胸膜炎、自发性气胸等;第三类是心血管疾病:如二尖瓣狭窄或其它原因所致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或肺水肿时;第四类是中枢神经因素:从大脑皮质传出的冲动传至延髓咳嗽中枢,如脑炎、脑膜炎[2]。
慢性咳嗽多见于老年人及儿童如百日咳,一般迁延日久难以痊愈,也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办法,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得当,就有部分患者会转化为哮喘,更加难以治疗。
艾灸治疗咳嗽的穴位和具体方法
艾灸治疗咳嗽的穴位和具体方法艾灸能有效刺激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炎止咳的作用,对于治疗咳嗽的作用还是很好的,但是有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究竟要艾灸哪些穴位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艾灸治疗咳嗽的方法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灸治疗咳嗽的穴位大椎穴在后背,低头,找到脖子后面正中的骨性突起,即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的骨间隙取大椎穴。
肺俞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旁开两指处即为肺俞穴。
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中点,即为膻中穴。
天突穴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正中,即为天突穴。
天门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二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二胸椎棘突,旁开两指处即为天门穴。
身柱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棘突下凹陷处为身柱穴。
膏肓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四个这样的突起,即第四胸椎棘突,旁开四横指处为膏肓穴。
脾俞穴沿肩胛骨下缘向脊柱作一直线,这个是第七胸椎棘突下,向下数4个突起,再想两侧旁开两指处。
肾俞穴取俯卧位,两腰骨高点平第四腰椎,向上数两个腰椎,向两侧旁开两指即是肾俞穴。
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侧踝尖连线的重点,筋骨前嵴外二横指处为丰隆穴。
定喘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旁开0.5寸处即为定喘穴。
艾灸治疗咳嗽的方法外感咳嗽艾灸1、风寒袭肺主要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咙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穴。
用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每穴灸10-15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的方法,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根据所选穴位进行无瘢痕灸,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待灸穴位皮肤表面,置麦粒大的艾炷于穴位上,每穴3-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秘方歌诀
秘方歌诀耳疼耳中疼痛似刀剜,出血流脓久不干,鸠屎夜明吹入耳,除脓消肿便安然。
牙疼一撮黑豆数枝葱,熟艾川椒共有功,半碗水煎勤自漱,牙疼立止显神通。
赤鼻肺风赤鼻最难医,幸有良方好受持,但用硫矾为细末,和调茄汁最相宜。
重舌小儿重舌最难熬,锈锁将来火内烧,打落屑儿为细末,水调吃下即时消。
阴脱子肠不收脱肛阴脱两般忧,寻取鲫鱼只用头,火上烧干为细末,半搽半服自然收。
脱肛脱肛不止久难安,真个仙方遇有缘,寻取蜘蛛烧得烂,抹于肛上应时痊。
乍寒乍热乍寒乍热却淹延,反复犹如鬼祟缠,道上喜蛛寻数个,将来系在脉门边。
咽喉咽喉急闭莫因循,缓存芦都草的根,好酒煎来三四滚,竹筒灌入妙通神。
双蛾牛膝生根取汁擂,男左女右鼻中吹,不怕双蛾来势急,酒调一服自然回。
痢七个乌梅七个枣,七个栗壳七寸草,更加灯心共酒煎,赤白痢疾登时好。
月水不通妇人月水不能通,鼠粪烧灰立见功,热酒调时逢扁鹊,只消一服显神通。
乳少妇人乳少听吾言,只用穿山甲五钱,研碎米泔连夜饮,乳流恰似井中泉。
乳疮奶疮肿痛叫声连,焦炒芝麻细细研,灯盏油调涂上面,除脓消肿即时痊。
产多麝香肉桂及红花,冰水为丸共一家,牛膝煎汤来送下,断胎绝产定无差。
来溺小便不禁有何难,寻取天台乌药研,饭后服时宜米饮,日须两次每三钱。
骨鲠骨鲠难医苦叫天,金樱根用醋来煎。
入喉切莫沾牙上,骨出令人体自便。
胎前发疟胎前发疟苦难言,寒热交攻最可怜,急取夜明三钱整,空心茶服自安然。
血崩妇人崩漏血何多,管仲还同米炒和,每服两钱酒醋下,应知此证自消磨。
牙疳走马牙疳齿动摇,枣中包信火中烧,更将黄柏同为末,患处捻些立便消。
妇人五心热五心发热欲如何,赤芍药同水薄荷,等分研细白汤下,自尔清凉转见多。
口疮满口生疮痛可怜,干姜急取共黄连,口中细嚼流涎出,从此疮灾永不缠。
小儿吐泻小儿吐泻怎能安,滑石硫黄一处研,每服一钱饮调下,方知妙药属神仙。
头风痛头风头痛太阳间,芎芷石膏三味全,细末三钱茶送下,当时吃了效无前。
耳聋耳聋终日不闻言,细辛为末蜡熔丸,入耳绵包如鼠粪,始信却灾似解悬。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
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
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
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
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
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
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
一辨肝脏病证文并方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
虚则[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
气逆则耳聋,颊肿。
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
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
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小泻肝汤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枳实(熬)芍药生姜(各三两)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不瘥,即重作服之。
大泻肝汤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枳实(熬)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黄芩大黄生姜(切,各一两)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小补肝汤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大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
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大补肝汤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桂心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竹叶(各一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最快的治疗咳嗽的方法有哪些
最快的治疗咳嗽的方法有哪些第一: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材料:白萝卜、蜂蜜、麻黄、白胡椒做法:将萝卜洗干净之后切片,然后放入干净的碗中。
随后加入蜂蜜以及白胡椒还有麻黄,放入锅中蒸煮半个小时之后服用。
服用之后躺倒床上,发汗之后就可以了。
功效:这种偏方具有止咳化痰以及发汗散寒的作用,特别是治疗由于风寒所导致的咳嗽情况,效果更佳。
第二: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材料:萝卜、葱白、生姜、清水做法:将白萝卜切片之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熟,随手放入生姜以及葱白,熬煮之后起锅。
在服用的时候,不仅仅要喝了药液,同时渣渣也要一起服用。
功效:这种偏方治疗由于风寒所导致的咳嗽情况,同时对于痰多以及怕冷、身体倦怠等情况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第三:烤橘子材料:橘子做法:将橘子洗干净之后放入小火中烤,等到橘子的外皮变成黑色之后就停止。
然后趁热服用,止咳效果很好。
功效:橘子性温,具有化痰止咳的的作用,特别适合风寒患者服用。
第四:芫荽汤平伤风咳嗽材料:芫荽、饴糖、大米做法:将芫荽清洗干净,然后大米放入锅中熬汤,最后取出大米汤。
将大米汤和芫荽以及饴糖一起搅拌蒸煮,十分之后就可服用。
功效:在服用之后注意避开风寒,发汗之后身体很快就能换恢复健康了,特别是治疗伤风感冒所导致的咳嗽情况。
第五:麻油姜末炒鸡蛋材料:麻油、姜末、鸡蛋做法:将麻油放入锅中,油热之后加入姜末,最后再加入一个鸡蛋,翻炒之后晚上睡觉之前趁热服用。
功效:治疗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咳嗽情况。
第六:葱白做法:可以将葱白洗干净后放入锅中煎煮服用药液。
也可将葱白和大米一起熬粥,然后服用,止咳的效果也很不错。
功效:葱白性温,服用之后能够很好的调节身体中的体温,同时还有促进排汗的作用。
除了能够治疗感冒以及咳嗽的情况之外,还具有预防以及治疗风寒感冒的作用。
第七:陈皮水材料:等量的甘草和陈皮以及山楂、蜂蜜做法:将准备好的三种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开取出备用。
放凉之后加入蜂蜜,搅拌之后服用。
功效: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身体咳嗽情况,服用这种方法都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
干咳无痰喉痒的名中医医师治疗验方
干咳无痰喉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常常让患者感到非常不适。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这一症状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许多名中医医师都拥有一些经典的验方来治疗这一病症。
本文将介绍一些名中医医师常用的验方,希望对患有干咳无痰喉痒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张三教授常用验方1. 杏仁薏苡仁汤主治: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配方:杏仁15克,薏苡仁30克,石膏30克,桔梗10克,天花粉10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煮,分两次服用。
2. 桔梗贝母散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配方:桔梗10克,贝母10克,杏仁10克,糯米30克。
用法:将药物共研末,每次服用3-5克,加蜜制成丸,早晚空腹服用。
二、李四医师常用验方1. 麦门冬汤主治: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配方:麦门冬15克,罗汉果15克,石膏20克,桑白皮10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煮,分两次服用。
2. 杏仁石膏汤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配方:杏仁10克,石膏30克,桔梗10克,麦冬10克,苦杏仁10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煮,分两次服用。
三、王五医师常用验方1. 花粉贝母汤主治: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配方:天花粉15克,贝母15克,罗汉果15克,桑白皮10克。
用法:将药物共研末,每次服用3-5克,加蜜制成丸,早晚空腹服用。
2. 桑白皮麦门冬汤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配方:桑白皮20克,麦门冬20克,杏仁20克,贝母10克。
用法:将药物共研末,每次服用3-5克,加蜜制成丸,早晚空腹服用。
以上是一些名中医医师常用的治疗干咳无痰喉痒的验方,这些验方均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患有此症状的患者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验方进行治疗。
当然,在选择和使用验方时一定要遵医嘱,并结合自身的体质、病情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希望本文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在中医治疗中,干咳无痰喉痒常见的症状往往与外感风寒、肺热咳嗽等病症有关。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情况来选择相应的验方进行治疗。
中医偏方大全
(一)白萝卜去脚臭白萝卜半个,切成薄片,放在锅内,然后加适量水,用旺火熬3分钟,再用文火熬5分钟,随后倒入盆中,待降温适度后,反复洗脚,连洗数次即可除去脚臭。
(二)土霉素去脚臭将土霉素研成末,涂在脚趾缝里,每次用量1--2片。
(三)盐姜水除脚臭水中放适量盐和数片姜,加热至沸,不烫时洗脚,并搓洗数分钟,不仅除脚臭,脚还感到轻松,可消除疲劳。
(四)黄豆水治脚气黄豆150克,水约1公斤,用小火约煮20分钟,待水温能洗脚时用来泡脚,可多泡会儿。
治脚气病效果极佳,脚不脱皮,而且皮肤滋润。
一般连洗三四天即可见效。
(五)无花果叶治脚气取无花果叶数片,加水煮10分钟左右,待水温合适时,泡洗患足10分钟,每日2次,一般三五天即愈。
(六)白醋治脚气脚气病患者,可用棉球浸白醋涂患部,止痒又杀菌,有轻微脱皮,涂一次可半个月不犯,再犯再涂。
(七)啤酒治脚气把瓶装啤酒倒入盆中,不加水,双脚清洗后放入啤酒中浸泡20分钟再冲净。
每周泡1、2次。
(八)高锰酸钾水泡脚治脚气用高锰酸钾水泡脚,每月泡一次,可不再复发。
方法:用半盆温水放入两粒(小米粒大小)高锰酸钾,水成粉红色,双脚浸泡三五分钟即可。
(九)韭菜治脚气鲜韭莱250克洗净,切成碎末放在盆内,冲入开水。
等冷却到能下脚时,泡脚半小时,水量应没过脚面,可同时用脚揉搓。
一个星期后再洗一次,效果很好。
(十)嫩柳叶治脚气用一把嫩柳叶加水煎熬,而后洗脚。
(十一)APC治脚臭将一两片APC碾成粉状,分别撒在两只鞋里,1-2天投一次即可,有独特疗效。
(十二)芦荟治脚气夏天,用芦荟叶揉搓叶汁往脚上挤抹,自然风干,每次一只脚用一叶。
(十三)碱面治脚气夏天脚出汗多,容易患脚气。
晚上临睡觉前,用碱面一汤匙(即蒸馒头用的碱面),温水溶化后,将脚浸入碱水中泡洗30 分钟左右,轻者两三次,重者四五次即好。
(十四)花椒盐水治脚气花椒10克、盐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温度不致烫脚了,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钟,连续泡洗一周即可痊愈。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治疗疾病的同时平衡全身的阴阳五行,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
而在中医治疗中,八法是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病的八法。
一、解表法当病人出现感冒、发热等表象外的早期症状时,中医普遍采用解表法治疗。
解表法主要通过发汗使体内邪气排出,达到解表散寒的目的。
常用的解表法包括汗法、泻法以及通过汤、丸、散等中药剂型进行治疗。
二、清热法清热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体内的热邪引起的症状,如高烧、咽喉发炎等。
清热法可通过清热药物的使用,帮助病人排出体内的火气,达到解毒清热的效果。
清热法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清热降火法、清热解毒法等。
三、泻下法泻下法是中医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常用方法。
当病人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时,中医常常会采用泻下法进行治疗。
泻下法通过通便、润肠,帮助病人排出体内的湿气、毒素等有害物质,达到清肠胃、宽中通腑的目的。
四、利水法利水法是中医治疗水肿、浮肿等症状的重要手段。
通过利尿、排尿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湿气,达到行水利水的目的。
常用的利水方法包括舒张血管、调整水盐平衡等。
五、攻下法攻下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肝胃失调、积食等症状。
攻下法通过刺激肠胃,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积食,达到通肠利便的目的。
常用的攻下方法包括灌肠、泻下等。
六、温里法温里法主要用于治疗寒邪引起的病症,如寒疮、胃寒等。
温里法通过使用温热的药物帮助病人温养内脏,达到温里行寒的效果。
常用的温里法包括温药法、灸法等。
七、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血液循环不良、淤血等症状的重要方法。
活血化瘀法通过活化血液循环,帮助病人排解体内的瘀血,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常用的活血化瘀方法包括针灸疗法、捏按疗法等。
八、祛痰法祛痰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痰湿引起的症状,如咳嗽、胸闷等。
祛痰法通过使用祛痰药物或针灸疗法,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痰湿,达到祛痰的效果。
常用的祛痰方法包括吐痰法、化痰法等。
总结:中医治病八法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它们在不同的疾病治疗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小儿咳嗽偏方大全
小儿咳嗽偏方大全一、梨膏法材料:梨子、冰糖做法:将梨子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煮烂,然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搅拌至糖溶化即可。
用法:每天取适量的溶液给患儿喝。
功效:梨子有清热化痰的作用,适合用于小儿痰湿咳嗽。
二、蜂蜜土豆汤材料:土豆、蜂蜜做法:将土豆去皮切块,加水煮熟,去渣取汤,待温热时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用法:每天适量饮用。
功效:土豆有祛痰作用,蜂蜜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小儿痰热咳嗽。
三、百合梨汤材料:百合、雪梨做法:将百合洗净后,与雪梨一起放入锅中煮熟,加入适量的冰糖搅拌均匀。
用法:待凉后饮用。
功效:百合能清热润肺,雪梨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小儿痰热咳嗽。
四、枇杷蜂蜜糖浆材料:枇杷、蜂蜜做法:将枇杷洗净后切碎,加水煮熟,去渣取汁,待汁温热时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用法:每天取适量的浆状液体给患儿喝。
功效:枇杷具有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蜂蜜能够改善味道,适用于小儿痰热咳嗽。
五、苹果蜂蜜汁材料:苹果、蜂蜜做法:将苹果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榨汁,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用法:每天适量饮用。
功效:苹果有润肺止咳的作用,蜂蜜可改善味道,适用于小儿干咳不止的情况。
六、蛇麻草薄荷茶材料:蛇麻草、薄荷叶做法:将蛇麻草和薄荷叶混合后用开水冲泡。
用法:每天适量饮用。
功效:蛇麻草和薄荷叶都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咳嗽咽痛。
七、柠檬蜂蜜水材料:柠檬、蜂蜜做法:将柠檬洗净后切片,加入开水,再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用法:每天适量饮用。
功效:柠檬富含维生素C,具有清热化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咳嗽发热。
八、葱白姜汤材料:葱白、姜片做法:将葱白和姜片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再转小火煮15分钟。
用法:待汤温适时给患儿喝。
功效:葱白和姜片都有发散风寒、温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小儿风寒咳嗽。
九、炒橘核材料:橘子的果核做法:将橘子的果核用小火炒干,磨成细粉。
用法:每天取适量粉末用蜂蜜调匀后服用。
周莉治疗咳嗽运用止嗽散的经验总结
周莉治疗咳嗽运用止嗽散的经验总结周莉副主任中医师是四川省名中医又是绵阳市首届民评十大名中医师之一,擅长诊治内、儿、妇科等疾病,尤其对治疗咳喘等呼吸道疾病有她的独特之处。
在处方用药上,她以量轻、味淡、价廉、效佳为特点,深受广大病员欢迎和同行的好评。
周老师诊治肺系疾病时,常用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
止嗽源于清代名医李中梓所著的《医学心悟》。
原方由荆芥、百部、桔梗、白前、橘红、紫菀、甘草七味药组成。
业师认为肺为清虚之脏,其气宜清不宜浊,最不耐外协。
外感六淫袭人,皮毛先受,皮毛应肺,邪克肺金,则肺失宣肃,壅遏不畅,上逆而咳。
故谓:“一物不容,毫毛必咳。
”因此,治法上当以祛邪为主。
而肺为脏腑之华盖,位高居膈上,故施药当以轻扬,药力易达病所,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意。
业师认为“止嗽散”即清肺与宣肺并举,切中咳嗽的病机,重点突出,使痰清气顺,肺气宣畅,全方七味药物药性平和,不寒不热、不燥不腻,轻清灵动,开达上焦,且有配伍简单、化裁方便之特色。
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为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结合临床病证。
因此适宜作为治疗咳嗽的基本方。
业师认为,根据外感咳嗽感邪的性质,各症型均可用本方稍加变通、适当加减,即有确切的疗效。
加减法如下:⑴风寒袭肺:症见咳嗽声重、咯痰色白,恶寒或发热,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坚。
宜上方加紫苏叶、柴胡、防风、炙麻黄、杏仁;⑵风热犯肺:症见咳嗽气粗,咯痰粘色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恶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宜上方加金银花、连翘、杭菊花、鱼腥草。
⑶燥热伤肺:症见干咳少痰,咳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宜上方加山栀子、知母、麦冬、南沙参。
⑷痰热壅肺:症见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宜上方加黄芩、山栀子、苇茎、桃仁、冬瓜仁、杏仁、橘络、薏苡仁、桑白皮等。
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病案举例赵某某,男,38岁,干部。
咳嗽的辨治
第二十九页,共59页。
(七)《岳美中论医集》
外感咳嗽
• 凡治病,应当适应体内之自然抗病力, 因势而利导之,伤风咳嗽咯痰,是体内 驱逐风寒外出之表现,医者从而用药助 其驱逐,令邪外出。所以,治疗伤风咳 嗽,唯一方法,就是宣达剂。
第三十页,共59页。
重症用古方
• 咳嗽口渴, 身热不高, 无其它特殊症状者,
3、清法
• 清热化痰,清咽宁肺汤、清肺化痰汤;
• 清燥养肺,桑杏汤、四汁膏; • 清肺泻火,二母宁嗽汤、清肺降火汤、石膏散;
• 清暑益肺,加减洗肺散、加味玉露散、清肺白虎 汤;
第二十五页,共59页。
(五)焦树德治咳七法
4、温 法
• 温肺化痰,温肺汤、八味款冬花散; • 温肺行气,加减三奇汤; • 温中化痰,半夏温肺汤、加味理中汤;
• 阵发性咳嗽,每为呛咳,严重者一时许 或发作数次,或干咳少痰,或咯出粘痰 少许而咳嗽渐平。
• 嗽咳较甚者,询之多有心烦急躁之状, 咳急或面赤汗出,切其脉左关独弦滑, 我责之为肝侮肺逆所致。
第四十三页,共59页。
2、止咳必借调肝
• 肝和肺有密切的关系,肝属木,主疏泄, 其气上升;肺属金,主肃降,其气下降, 肝升肺降,气机协调。若肝气因热、因郁 而上冲,则肺气浮张,不能肃降,肝侮肺 逆,阵咳不已。
第八页,共59页。
• 《素问·咳论》:“治藏者治其俞, 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第九页,共59页。
二、基础知识
第十页,共59页。
肺在变动为咳
• 1、肺居西方,五行属金,其性为燥,其 色为白,通于秋气。
• 2.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主肃降, 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在变动为咳。
名老中医焦树德临床经验
焦树德深研辨证论治的焦树德阎小萍整理编者按焦树德,河北省辛集市人,从事医疗、教学50余年,是全国著名的临床学家。
现任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委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新药评委会委员,全国科技图书评委会委员。
著有《用药心得十讲》、《从病例谈辨证论治》及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北京市“科技之星”光荣称号。
焦氏早年幼承家学,后又亲聆老一辈中医名家教诲,学术根底深厚。
毕生深研辨证论治,并锐意创新,深有心得。
临证强调辨证论治,力求辨证精确,立法精当,选方用药丝丝入扣。
既严格遵循传统组方原则,又注重汲取现代研究成果。
提出临证“四必须”、“五强调”,实为其毕生经验总结。
处方用药既重视成方活用,穿合化裁;又重视药物归经,恰当配伍。
文中选载8例疑难验案以佐证,其精于辨证论治已见一斑。
焦氏临床医疗擅治疑难杂证、危急重证,不但对功能性疾患疗效卓著,对器质性疾病也效果惊人。
本文系统介绍其对痹、心痹、胸痹、咳、喘、哮、肝胆病、脾胃病以及高血压、神衰等病证的独到见解、辨证论治经验和组创方药,很有特色。
焦氏重视中医科研,提出“继承传统,博采众长,突出特色,创新发扬”的科研思路,主张继承与发扬并举,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并用,中医与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医科研不失为良好的思路。
总之,纵观全文,焦树德教授学术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确是我国当代学验俱丰又锐意创新的中医名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
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
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
……疾虽久,犹可毕也。
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二卷1####焦树德,男,1922年5月生,河北省辛集市人。
早年向外祖父学习中医,攻读古典医籍,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反复研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千金方》、《外台秘要》,以及金、元、明、清等历代医家的代表性著作,均有涉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咳七法治咳七法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确有不少患者以咳嗽为主诉来就医,况且历代医家皆认为, “肺为娇脏,怕寒而恶热,故邪气易伤而难治”,“肺受病易,药入肺难”。
再观古人医学著作中,对咳嗽之症,亦多议论详恳,其用心良苦可知。
由此可见,肺者,病易而治难。
所以,对咳嗽的诊治规律,进行研究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中医学认为肺主咳。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肺..在变动阴为咳。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病者,喘咳逆气。
”《素问·咳论》说:“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但是,《素问·咳论》又明确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说明不但肺本身受邪时可以发生咳嗽,而是五脏六腑有病,波及到肺时,均可以发生咳嗽。
清·程钟龄对前人关于咳嗽的论述进行了归纳,结合自己的治疗经验做了一简明的比喻,他说:肺“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
劳欲情志饮食炙*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医者不去其鸣钟之具,而日磨锉其钟..钟其能保乎。
”这一譬喻,对咳嗽之由和治咳之法,均做了扼要的阐述,后人多从其说。
清·陈修园又对咳嗽的标本先后做了简明的阐述,他说:“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由肺以及他脏,此肺为本而他脏为标也。
内伤之咳,先伤他脏,故必由他脏以及肺,故他脏为本而肺为标也。
”可见咳嗽一症,包括很广,牵涉面很大,治疗时如不辨病因病机,不探求标本表里,不运用辨证论治方法,而只用所谓止咳、止嗽的药物去对症处理,则会耽误病情,轻则迁延难愈,重则变症百出。
所以治疗咳嗽,必须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分辨外感、内伤及虚、实、寒、热,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中医学对咳嗽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但文献浩如烟海、方药杂多,初学之人常因无所适从而感到不易掌握,疗效亦常不理想。
因此,笔者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把治疗咳嗽的方法概括为宣、降、清、温、补、润、收七***则。
现将其临床运用和变化方法介绍如下,谨供参考。
1 宣1. 1 名义宣寓有宣散、宣发、宣通、宣畅、开宣、通宣、疏宽等意思。
宣法是用宣散发表,疏宣肺气,宣通郁壅的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
亦含有前人所说“宣可决壅”之意。
1. 2 机制肺窍清虚,喜宣通而恶壅塞。
肺感于寒,邪搏于气,气壅不得宣发,故咳喘上气。
《诸病源候论》说:“肺主气..气得温则宣和,得寒则否涩,虚则气不足而为寒所迫,并聚上肺间,不得宣发,故令咳而短气也。
”朱丹溪亦曾说:“肺主皮毛,人之无病之时,荣卫周流,内气自皮肤腠理普达于外。
一或风寒外束,则内气不得外达,便从中起,所以气升痰上,故咳嗽。
宜用辛温辛凉之剂以发散风寒,则邪退正复而嗽止也。
”李中梓也曾说:“自表而入者,病在阳,宜辛温以散邪,则肺清而咳愈。
大抵治表者,约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他病。
故忌寒凉收敛,如五脏生成篇所谓肺欲辛是也。
”另外,肝气不舒,情志不遂,气机久郁,可致肺气月贲郁,不得宣畅,而胸闷胁胀,郁气上逆作咳。
正如《内经》所言:“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亦须治以宣畅气机,以除郁月贲而咳自止。
1. 3 宣法方药举例1. 3. 1 辛温宣化法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皮毛束闭,肺气不宣所致的咳嗽,常兼有头痛、身痛、恶寒、发热、无汗、咳吐白痰、脉浮等。
常用方剂如杏苏散(杏仁、苏叶、桔梗、枳壳、前胡、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 、止嗽散(荆芥、白前、桔梗、甘草、百部、陈皮、紫菀、生姜)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生姜) 。
1. 3. 2 辛凉宣肺法适用于感冒风温、风热,温邪袭肺,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常兼有微恶风寒、发热、口渴、脉浮数等,常用方剂如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甘草、连翘、芦根) 、加减银翘散(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荆芥穗、牛蒡子、浙贝母、杏仁、淡豆豉、生甘草) 。
1. 3. 3 宣郁理气法适用于情志不遂,肝气郁滞,胸中气机不得宣畅影响到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
证见咳嗽,胸闷,脘胁痛胀,生气则加重,喜长吁,性急躁,脉弦等。
常用方如加减疏气饮子(厚朴、紫苏梗、青皮、陈皮、大腹皮、瓜蒌皮、桔梗、枳壳、半夏、茯苓、香附、炙甘草) 、加减七气汤(厚朴、半夏、茯苓、白芍药、紫苏、橘皮、杏仁、桔梗、地骨皮、桑白皮、浙贝母、黄芩) 。
余如常用的疏肺、开肺、宽胸理肺、通宣理肺等也都属于宣的范畴,甚至吐涌、取嚏亦为宣法,不一一详举。
宣法最常用的药物一般有桔梗、荆芥、苏叶、马勃、防风、陈皮、前胡、麻黄、桂枝、细辛、金银花、薄荷、牛蒡子、浙贝母、射干、生姜、葱白、淡豆豉等。
2 降2. 1 名义降寓有下降、下顺、下气、下瘀、肃降、降火、降痰、降逆等意思。
降法是用肃降下气、降气化咳、降火肃肺、肃降祛瘀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
2. 2 机制肺主秋令,有肃降功能,喜清虚和降,苦气上逆。
如《内经》说:“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
”苦即有降下之意。
肺中如有逆气、痰浊、逆火、瘀血等阻滞气道脉络,导致肺失清肃,气逆不降而生咳嗽,治宜用降法。
《心法附余》中曾说:“肺为华盖,凡饥饱劳役、喜怒、忧恐,与夫饮醇醪,食厚味,则火升痰上而伤于肺,亦作咳嗽,宜降火豁痰之剂,则火降痰消而咳止也。
”《诸病源候论·久咳逆候》中说:“夫气久逆不下,则遍身面皆肿满,表里虚气往来乘之故也。
”《仁斋直指方》说:“江流滔滔,日夜无声,狂澜激石,不平则鸣。
所以咳嗽者,痰塞胸脘,气逆不下,冲击而动肺耳。
”《心法附余》说:“肺主气,运行血液, 周流一身..有升无降,为咳为喘。
”另外,用力过度,努责伤肺,或胸受跌打,可致肺部瘀血,气道瘀阻, 肺失肃降而生咳嗽, 治疗亦须肃降祛瘀之法。
2. 3 降法方药举例2. 3. 1 降气化痰法适用于肺气月贲郁,痰浊不降,肺失肃降而致的气逆咳喘诸症。
常用方如苏子降气汤(苏子、厚朴、陈皮、半夏曲、前胡、沉香、当归、甘草、生姜) 、加味沉香降气汤(香附、陈皮、苏子、桑白皮、砂仁、沉香、桔梗、莱菔子、炙甘草) 。
2. 3. 2 豁痰肃降法适用于咳嗽多痰,胸闷懒食,痰涎壅盛诸症。
常用方如三子养亲汤(炒苏子、炒白芥子、炒莱菔子) 、加味半瓜丸(半夏、瓜蒌仁、贝母、桔梗、枳壳、知母、杏仁、橘红、葶苈子) 。
2. 3. 3 祛瘀肃肺法适用于胸背仆跌损伤,瘀血内阻所致的咳嗽。
这种咳嗽往往久咳不愈,夜间较多,胸背受伤部隐痛等。
常用方如桃仁散(桃仁、桑白皮、茯苓、橘络、紫苏梗、紫苏叶、槟榔) 、加味当归饮(大黄、当归、苏木、生地黄、赤芍药、桔梗、贝母) 。
余如通腑降痰、泻痰逐饮等, 亦均属降法, 不一一详举。
降法最常用的药物一般有苏子、杏仁、桃仁、旋覆花、白前、沉香、半夏、川贝母、枇杷叶、瓜蒌、地骨皮、槟榔、莱菔子、青礞石等。
3 清3. 1 名义清寓有清凉、泄热、清燥、泻火的意思。
清法即是用清泄肺热、清气化痰、清肺泻火、清燥救肺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
亦兼有前人所言“寒可胜热”、“泄可去闭”之意。
3. 2 机制肺为娇脏,其性风思凉,畏热怕火,易被热邪所伤。
如《内经》所说:“..在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故温热、火邪、燥热、暑热、痰热等邪气伤肺,肺体不清,肺失肃降而致咳嗽者,须用清法清泄肺热、清肃上焦以治疗。
朱丹溪曾说:“若夫气动火炎,久咳无痰,又当以清热润燥为先..世人徒知肺主皮毛,外感风寒为寒,殊不知传里郁久变为热也,况肺为华盖、而五脏六腑火自内起,熏蒸焚灼,作咳嗽者,亦良多矣。
”《医学入门》中说:“新咳有痰者外感,随时解散无痰者便是火热,只宜清之。
久咳有痰者,燥脾化痰;无痰者清金降火。
”《嵩崖尊生书》说:“肺金本清,虚则温,甘苦清之。
”3. 3 清法方药举例3. 3. 1 清热化痰法适用于肺热痰多的咳嗽。
证见咳嗽,咽痛口渴,痰黄稠难出,便秘,脉数等。
常用方如清咽宁肺汤(桔梗、栀子、黄芩、桑白皮、前胡、知母、生甘草) 、清肺汤(黄芩、桔梗、茯苓、桑白皮、陈皮、贝母、天门冬、栀子、杏仁、麦门冬、生甘草、当归) 、清肺化痰汤(黄芩、栀子、桔梗、麦门冬、桑白皮、贝母、知母、瓜蒌仁、橘红、茯苓、甘草) 。
3. 3. 2 清燥养肺法适用于肺燥咳嗽。
证见干咳少痰,咽干,咽痒,少津,甚或痰中有少量血丝,舌干唇燥等。
常用方如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母、淡豆豉、栀子皮、生梨皮) 、四汁膏(雪梨汁、藕汁、生萝卜汁、生薄荷汁,加糖慢火熬膏) 。
3. 3. 3 清泻肺火法适用于火热咳嗽。
证见咳嗽声高,痰黄黏稠,甚或味臭,口渴牙痛,唇裂鼻干,咽喉肿痛等。
常用方如二母宁嗽汤(生石膏、知母、贝母、栀子、黄芩、瓜蒌、茯苓、陈皮、枳壳、生甘草,可去陈皮加玄参) 、清肺降火汤(陈皮、杏仁、桔梗、贝母、茯苓、黄芩、前胡、瓜蒌仁、生石膏、枳壳、生甘草,陈皮可改为桑白皮) 、石膏散(生石膏、炙甘草共为细末,冷开水送服9 g ,可酌加枇杷叶、贝母、桑白皮、桔梗、黄芩、栀子等。
兼有大便秘结者,可重用瓜蒌,并将杏仁捣碎,同时加用生大黄、槟榔、玄明粉等) 。
3. 4 清暑益肺法适用于暑热伤肺,咳嗽气短,脉数烦热等。
常用方如加减洗肺散(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沙参、杏仁、桑白皮、枇杷叶、六一散) 、加味玉露散(生石膏、滑石、寒水石、天花粉、生甘草、桑白皮、枇杷叶、麦门冬、竹叶、五味子、桔梗) 、清肺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竹叶、党参、桑白皮、地骨皮、桔梗、甘草、乌梅) 。
余如清化、清肺、清金、泻白,甚至通下泻火、清肺抑火等,亦属清法,不一一详举。
清法最常用的药物一般有桑白皮、栀子、生石膏、寒水石、黄芩、知母、青黛、滑石、青果、桑叶、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山豆根、锦灯笼、芦根等。
4 温4. 1 名义温寓有温肺、温化、温中、温纳等意思。
用温肺化痰、温肺理气、温阳化饮、温中化痰、温肾纳气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即称温法。
前人亦有“热可去寒”之剂。
4. 2 机制肺性本凉,易受寒邪侵袭,形寒饮冷皆可伤肺而致咳嗽。
脾肺阳虚,痰饮不化,水饮犯肺亦可导致咳嗽,肾阳不振,也可使肺中寒冷,肾不纳气,致肺气逆上而不降,均可发生咳嗽。
这均需用温法治疗。
《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劳者温之”、“寒者热之”。
《外台秘要》说:“冷嗽者,年衰力弱,体气虚微,如复寝食伤冷,故成冷嗽。
此亦但将息以温,兼进温药,则当平复。
”《医心方》中说:“若有本性非热,遇诸冷缘而得嗽,触冷便发,遇热即可,此是冷嗽也。
”《痰火颛门》说:“大抵咳证只宜温平,肺号娇容,药味少凉即寒,稍燥即热,治咳方禁用辛燥,学者不可不知。
”《医说》说:“寒嗽痰薄,宜服热药。
”《杂病广要》引《治病治法秘方》说:“伤冷咳嗽,身不憎寒发热,得之脾胃受寒,传入于肺,遂成寒嗽,嗽甚则吐白沫而多呕。
此当先用温药,其脾胃..”肾阳虚者,也可使肺中寒冷,肾不纳气、肺气不降,水饮上犯而咳嗽,治宜温肾纳气、温阳化饮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