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教材的体系结构和课时安排 选修1
[k12]高中信息技术 教材的体系结构和课时安排 选修1
教材的体系结构和课时安排章节对应课标内容课时第一章揭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秘面纱1.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一)(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1.2算法和算法描述(一)(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11.3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一)(3)在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示、模仿、探究、实践等环节,了解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及其重要作用,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能解释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二)(5)能够说出程序设计语言产生、发展的历史与过程,能够解释其意义。
2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2.1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二)(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
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12.2程序的顺序结构(二)(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
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1 2.3程序的选择结构2 2.4程序的循环结构 22.5模块化程序设计(二)(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2第三章可视化编程3.1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二)(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23.2程序调试的方法(二)(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13.3综合活动:心算练习程序设计(二)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1第四章算法及其程序实现4.1用解析法设计程序(三)(1)了解解析法的基本概念及用解析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2(2)能够用解析法分析简单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结构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结构形式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高中课程区别于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其中,每个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接近的若干科目组成,每个科目由若干个必修与选修模块组成。
设置学习领域旗帜鲜明的反对学科本位思想,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这种课程结构下,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个独立课程,与通用技术共同归属技术领域,这种划分说明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技术领域课程的共性,将其单独列出,又说明,其具有不同于一般通用技术的特殊性。
这一特殊性突出的体现为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即培养信息素养,尤其是,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大众教育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的信息技术课程同语文、数学课程一样,需要承担继续培养和提升学生相应素养的职责。
于是,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脱离综合实践领域,成为一个独立的课程,日益彰显自身的教育价值。
本次课程改革中,高中阶段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高中课程实行学分管理学习经历与学习成绩,所有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这种课程的管理形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充分的空间。
在选修课程设置上,可以不必处处考虑课程内容的“人人学有价值”问题,适当设置一些向技术分支靠拢的、专门化取向的内容。
信息技术科目之下也设置了相应的必修与选修模块。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表现如下:1、基础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它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应用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1
算法描述之流程图学科整合策略:本节采用的案例与数学学科整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支架策略:借助FLASH动画降低了使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操作难度;学习平台提供了明确清晰的学习活动指引,同时提供了“Raptor”工具基本操作的微课,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深度学习路线策略: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通过提问来激活学生先期知识,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获取新知识,通过体验、尝试、挑战,将获取到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结在一起,形成知识树。
七、资源和环境1、资源资源类型资源内容简要描述资源来源学习平台在ITTOOLS平台上创建课程微课Raptor的基本操作教师制作动画通过拖放完成相关算法的流程图描述教师制作软件工具Raptor 互联网上下载2、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课室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情景问题:某商家为了能在双十一提高销量,思考激趣,明确主题设置了以下优惠方案:提前付预付定金10元,抵30元,双11当天付清尾款;双11当天付款满200减20(系统自动满减)。
你打算在该商家购买一原价格为220元的商品,请问你最终花了多少钱购买了这个商品?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优点:采用人们日常所用的语言,人们比较容易接受。
不足:文字过长,走向不清晰,容易出现理解上的歧义性。
明确主题:算法描述之流程图新课讲授一、流程图的描述1.流程图及其图形说明2.流程图的优点优点:流程图描述清晰简洁,走向分明听课突出重点体验活动一:描述用流程图描述数学问题的算法问题:给出3个任意的正实数,判断以这3个正实数为三条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并说出判定结果。
(在学习平台上借助动画完成)经历用流程图描述简单算法的过程,感受流程图描述的优点突出重点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二、流程图的阅读以求解数学问题:1+2+3+4+5=?的算法流程图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授为例,结合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讲解尝试活动二:阅读阅读数学问题:6!的算法流程图(借助学习平台的在线调查功能来完成)完成活动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体验活动三:验证借助Raptor工具验证活动二的结果完成活动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微课、文字指引及半成品流程图小结梳理知识建构知识树*挑战活动四:挑战2013年全国高考数学题加强算法的学习,有助于培养计算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是学习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关键。
信息技术高中选修一教案
信息技术高中选修一教案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以及熟悉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安全使用网络的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介绍Windows或Mac OS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软件安装与卸载、系统设置等。
3. 网络基础:讲解网络的基本构成、网络协议、I地址等概念,并指导如何配置网络连接。
4. 网络安全:重点讲解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如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等,以及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
-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 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信息技术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讲授新知- 详细解释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例子加深理解。
- 演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注意步骤清晰,易于学生模仿。
- 利用图解方式讲解网络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
- 分析网络安全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学生实践- 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际操作,如创建文件夹、安装软件等。
- 让学生尝试配置网络连接,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 分组讨论网络安全问题,每组提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结反馈-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网络安全的短文等。
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定期进行小测试,检验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结语。
信息技术教案高中选修一
信息技术教案高中选修一第一部分:引入与概述课程开始,教师需要简要介绍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展示信息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掌握它对个人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
向学生说明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确保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二部分:计算机基础在这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U)、内存、存储设备等关键部件,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同时,也会涉及一些简单的故障排除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应对日常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
第三部分: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这一环节将带领学生熟悉不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或Linux,并指导他们如何在这些系统上进行文件管理、软件安装和系统配置。
还会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比如文本编辑器、表格处理工具和演示软件的使用。
第四部分:编程语言基础考虑到编程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本部分将教授基本的编程概念,例如变量、循环、条件判断和函数等。
通过学习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如ython或Scratch,学生将学会如何编写简单的程序,并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
第五部分:网络与信息安全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网络安全变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将讨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通信协议、I地址、以及如何使用浏览器安全地上网浏览。
同时,强调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并教授学生如何设置强密码、识别潜在的网络威胁和安全地进行在线交流。
第六部分:项目实践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本课程设计了一个小项目供学生实践。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主题,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或者编写一个小程序。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部分:总结与展望在课程的最后一部分,教师将总结全课程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项目成果。
同时,教师应提供后续学习的指引和资源,激励学生继续在信息技术领域深造和探索。
高中信息技术 参考教学案例 选修1 教案
(一)课程名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让学生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技能性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调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通过“韩信点兵”这个富有生动情节的实例和探究、讲授、观摩、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三)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上机调试程序等步骤。
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也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具选择1、可以进行屏幕广播的多媒体电脑室。
2、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阅读→探究→讲授→观摩→实践→交流→总结等教学活动开展教学。
(六)教学时数按2个课时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一)课程名称用解析算法设计程序(二)教学目标认知:(1)对“算法”的概念作进一步的了解。
(2)了解解析算法的特点。
技能:(1)通过实例的学习,掌握解析算法的各环节。
(2)掌握应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掌握从解决问题的解析式到设计相应程序的窗体和程序代码的方法。
(4)通过实践掌握用解析算法编写程序代码的一些技巧。
情感:(1)能关注使用解析算法解决问题的意义。
(2)在综合运用自鸣得意知识解决问题时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3)能运用学过的窗体和控件的基本知识是进行可视化编程。
善于通过交流设计出简洁好用的界面。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解析算法的各个环节。
(2)解析算法的编程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1)解析式的导出或方程(组)的列出并求解。
(2)算法的合理设计。
(3)VB的数据类型。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归纳、探究、实践操作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地点计算机机房或网络教室。
(六)教学时数按2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2课时安排,帮你汇总了!(收藏啦)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2课时安排,帮你汇总了!(收藏啦)
引言:世界的本质是数据。
每学期的开学前都要撰写教学计划,其中一栏为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表。
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依据教材,参考教学用书,结合实际情况,对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作合理安排。
现参考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统计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必修2教材课时安排如下,供大家取用。
必修1教材
全册共有5个单元,分别为:第1单元初识数据与计算2-4课时第2单元编程计算 6-10课时第3单元认识数据8-12课时第4单元计算与问题解决8-12课时第5单元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3-4课时共27-42课时
必修2教材
全册共有5个单元,分别为:第1单元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3课时第2单元信息系统的集成 9-13课时第3单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8-12课时
第4单元信息系统的安全 8-10课时第5单元信息社会的建设5-6课时共32-44课时。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2
程序的选择结构(一)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3.所用教材版本:
广东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1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关系表达表及逻辑表达式的意义,学会用它们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条件
2、对于给定的简单选择结构问题,能编程解决
3、培养正确的编程解题布骤
(二)内容分析
重点:
1、关系表达表及逻辑表达式
2、IF语句几种格式及其功能
难点:
应用IF语句进行简单的选择结构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VB编程解题的一般步骤,并初步掌握应用赋值语句、输入函数、输出方法及文本框进行编程,解决顺序结构。
但编程更多是在模仿的水平上。
因此本周的教学还要着重贯穿问题解决主线,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的习惯。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高级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1课件
高级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1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级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1的第三章“数据与信息处理”的第四节“数据可视化”。
具体内容包括:数据可视化的概念、意义、类型和常用工具;图表和图形的创建、编辑与优化;利用数据可视化进行数据分析与信息提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应用场景,认识到数据可视化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学会创建、编辑和优化图表与图形,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据可视化的类型和工具的选择,图表与图形的创建、编辑与优化。
教学重点: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白板。
2. 学具:每人一台计算机,安装有Excel、PowerPoint等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分析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过程,引出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数据可视化的概念、类型和应用场景。
讲解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及其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如何利用Excel创建图表,并进行编辑和优化。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解答疑问。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数据可视化工具,完成给定数据的可视化处理。
5.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数据可视化的高级技巧,如交互式图表、动态图表等。
激发学生兴趣,鼓励课后自主探究。
六、板书设计1. 数据可视化2. 内容:数据可视化的概念、类型和应用常见数据可视化工具图表创建、编辑与优化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某班级学生的数学、英语、物理成绩,分析各科成绩之间的关系。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数据可视化项目,描述其应用场景和目的。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1
1.2算法与算法的描述一、教材内容、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教科版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第二节,通过1.1 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并知道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只要算法正确,就可以用任何一种语言编写程序,再加之本节的学习,更加加深的学生对算法的了解。
为后续章节学习程序设计、算法的程序实现打下一定的基础。
(2)学情分析此阶段学生为高二第一学期的学生,在高一的基础上已经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信息的获取处理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
数学方面也已经具备了函数、数列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解决计算机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但我校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农村学生,基础差,知识的掌握程度差,所以要更加注重基础,课堂用例不能太难,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分层教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算法,知道算法的多样性;2、能够对设计的算法做简单的评价;3、学会利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来描述算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算法描述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找出算法,分析算法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综合、评价、分析、思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流程图来描述算法。
四、教学方法边讲边练、探究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老师:由“农夫过河”游戏引入:算法的概念,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找到合适的算法是程序设计的前提 , 算法的设计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寻找一种方法;二是描述实现这个方法的步骤,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如何描述算法。
2.算法特征(1)有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零个输入的例子: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Print 3*4End sub(2)确定性。
算法的每一个步骤必须要确切地定义例1、这个人好说话。
例2、健美操中一个动作,“手举过头顶”。
高中信息技术部编版必修上下、选修上中下目录
高中信息技术部编版必修上下、选修上中
下目录
必修上册目录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2. 操作系统
3. 网络原理与应用
4.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5. 程序设计与开发
6. 网页设计与制作
必修下册目录
1. 数据结构与算法
2. 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
3.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4.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5.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6.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选修上册目录
1. 移动应用开发
2. 人工智能基础
3.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4. 虚拟现实技术
5. 信息安全技术
6.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选修中册目录
1. 人机交互技术
2. 计算机图形学
3. 高级数据库技术
4.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5.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6. 数据挖掘与机器研究
选修下册目录
1. 计算机游戏设计与开发
2. 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3. 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
4.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5.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6. 电子商务安全与法律
以上是高中信息技术部编版必修上下、选修上中下课程的目录。
每个课程涵盖了不同的知识和技术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
高一信息技术第一节
狼烟传输了敌军入侵的信息源自书信传递的是写信人想要传递的信息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的开幕 式盛况通过电视传遍世界各地。
3、可传递性 信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可以传递
萧伯纳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 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 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 更多.”
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征和运动变化, 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征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 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 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
二、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信息呢?
1: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 该实验要求被试者安静地躺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 的床上。实验室内一片漆黑,非常安静, 的床上。实验室内一片漆黑,非常安静,被试者看不见 任何东西,也听不到一点声音。被试者两只手戴上手套, 任何东西,也听不到一点声音。被试者两只手戴上手套, 并用纸卡住,吃的喝的都已安排好, 并用纸卡住,吃的喝的都已安排好,用不着被试者移动 手脚。总之,尽量剥夺被试者的所有感觉信息。 手脚。总之,尽量剥夺被试者的所有感觉信息。实验开 始时,被试者还能安静的睡着,但稍后开始失眠, 始时,被试者还能安静的睡着,但稍后开始失眠,焦躁 不安,急切的寻找刺激,想唱歌,吹口哨,自言自语, 不安,急切的寻找刺激,想唱歌,吹口哨,自言自语, 两只手相互敲打。虽然被试者每天都有食物, 两只手相互敲打。虽然被试者每天都有食物,但是这也 难以让他们在实验室中坚持3天以上。 难以让他们在实验室中坚持 天以上
案例5:8月5日,天气炎热,李先生顺手拿起 一张报纸浏览,看到一条信息“今明两天到国 美电器购买空调一台,即获300元现金券。” 于是,李先生便前往国美商场,却被告知他不 能享受优惠,李先生不解,找出报纸一看,发 现报纸是8月1日的,此信息已是过时的信息。 由此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信息的什么特征?
高中信息技术 第二章第一节程序的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教科版选修1
程序的顺序结构一、基本说明1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二节5学时数: 40分钟(机房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巩固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特别是算法设计一环;初步掌握输入输出语句及赋值语句的应用;初次独立完成一个或两个简单程序设计的全过程。
2、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简单,但是却是学好其它结构的基础,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们掌握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使用,而且通过对流程图的观察,得出顺序结构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算法在整个程序设计过程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而且在高一下学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与现行教材的VB程序设计有一定的区别,而且,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而这课程又偏向理论,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高。
4、设计思路: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尽快地学会使用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这个只要让学生做几个小练习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们做一个求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程序设计,重点在于学生把流程图画出来,然后用所学的语句做一个完整的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检查结果是否有误。
考虑到学生输入程序速度不同,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深度不同,布置两个不同的作业,基础作业就是求圆的面积和周长,扩展作业就是两变量的值互换。
三、教学过程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重点偏向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而且本校学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动手能力上,都不令人满意,这是现实,所以本节课设计的最大亮点就是想方设法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
比如说,学生输入程序慢,我采用的三个任务的实际输入语句都不超过七条,而且每条输入的内容也是比较少的。
从上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完成了任务1和任务2,少部分学生完成了任务3,从一点上讲,教学是很成功的。
2.1数据结构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1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要求运用所学数据结构进行解决。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停车场管理系统,需要用到栈或队列来管理车辆的进出;或者设计一个迷宫游戏,用到图来表示迷宫的路径。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路。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交作业时,要求附上详细的设计思路、算法描述和测试结果,以及程序的源代码。
4.选择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进行合作开发。项目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不同的数据结构,并在完成后进行演示和讲解。
-小组需要提交项目报告,包括项目背景、需求分析、设计思路、实现过程、测试结果和总结反思。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梳理各个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心得体会,总结数据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技巧。
此外,我会强调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综合性的编程项目,巩固所学内容。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教师讲解,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需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我将结合教材和学科特点,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数据结构知识,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实践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数据结构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5.总结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优点和不足。
教科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架构
教科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的教学架构1. 课程简介1.1 课程定位教科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是在我国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方法,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掌握信息检索、处理、表达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软件;- 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观念;- 提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内容2.1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信息检索与处理的基本方法- 信息表达与交流的技巧2.2 计算机系统操作-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操作- 应用软件的选择和使用- 计算机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2.3 网络与信息安全-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架构- 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 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 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2.4 创新实践与团队协作- 创新思维和方法的培养- 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技巧-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3.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5 网络教学法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终结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操作、项目作品、小组讨论等。
教科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教学布局
教科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教学布局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2. 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3. 熟悉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工具的使用方法;4. 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5. 培养信息技术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的学习: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20学时)-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 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2. 办公软件应用(40学时)-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 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3. 数据库与信息管理(20学时)- 数据库基本概念和操作- 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 信息安全与管理4. 多媒体应用与网页设计(40学时)- 图像处理技术- 音频和视频处理技术- 网页设计与制作5.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20学时)-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信息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项目实践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框架;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3. 课堂讨论: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2. 学习笔记:学生需要认真记录课堂上的重点内容和学习心得;3. 期中考试: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4.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理论和实践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安排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信息获取(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二)信息加工(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三)信息资源管理(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四)信息技术与社会(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课时安排继续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 教材编写体例素材 选修1
教材编写体例每章第一版面(章首页)进行专门设置,内容包括三方面:1.本章学习目的:说明本章内容有何作用,为什么要学习本章等。
2.本章学习目标:根据体系结构划分,依据课标内容标准的要求,提出本章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将落实到各节中,具体目标在教师用书该节书中有说明)。
3.本章学习内容:列出本章各节目录,给学生有个总体认识。
各节一般先设计一段“情景引入”语,然后以“任务驱动”等方式展开学习过程。
设置如下一些栏目:任务、观摩、实践、交流、探究、评价、练习等。
希望通过这些栏目引导学生的学习进程,方便教师组织教学。
不同学习内容由于采取的学习方式不同,因此包含的栏目情况各不一样。
各个栏目大致含义如下:问题(任务):指为完成学习目标而设立的具体要做的事情,课文中一般有完成该任务的学习过程。
观摩:观察实际事物,围绕某些问题思考分析。
实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中示范的方法而具体做的事情。
交流:同学之间的问题讨论、交换意见及成果等活动。
探究:对某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的探讨、研究活动。
评价:对活动过程或结果的评定,一般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练习:一节书后设置的巩固、测试性习题。
技术性较强且需要较多时间才能完成的“实践”活动,可能要延续到课后才能完成,这时一般不再设练习。
每章最后设置“本章扼要回顾”和“本章学习评价”两项。
扼要回顾用“概念图”的方式呈现该章的知识及其联系;学习评价是让学生综合评估自己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是否达到了本章的学习目标。
为方便学生学习,正文旁边设置了一些提示、建议,表示教师的引导,另外还设置了一些旁注,对某些内容作解释。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第三章 可视化编程
教材的体系结构和课时安排
节 1.1计算机解决问 题的过程 1.2算法和算法描 述 1.3程序与程序设 计语言
2.1VB语言及程序 开发环境
2.2程序的顺序结 构 2.3程序的选择结 构 2.4程序的循环结 构
2.5模块化程序设 计 3.1可视化编程的 概念与方法
课时 1 1 2
1
1 2 2 2 2
专心 爱心 用心
1
第四章 算法及其程序实 现
第五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 计
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
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
会运用。
3.2程序调试的方 (二)(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 1
法
序的方法。
3.3综合活动:心算 (二)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1
练习程序设计
4.1用解析法设计 (三)(1)了解解析法的基本概念 2
方法。
(2)通过实例,掌握使用数据查
找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方
法。
4.4排序算法设计 (三)(3)通过实例,掌握使用排 2 序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方
法。
4.5递归算法与递 (三)(1)了解使用递归法设计算 2
归程序
法的基本过程。(2)能够根据具
体问题的要求,使用递归法设计
算法、编写递归函数、编写程序
程序
及用解析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
程。
(2)能够用解析法分析简单问题
,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
4.2用穷举法设计 (三)(1)了解穷举法的基本概念 2
程序
及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
程。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
使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编写程序
求解问题。
4.3查找算法设计 (三)(1)了解数组的概念,掌握 2 使用数组存储批量数据的基本
能实现
会运用。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提高、
专心 爱心 用心
2
选学部分
第六章
6.1多媒体应用程 (二)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2
程序设计实践
序设计
(三)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心
3
、求解问题。
4.6问题求解综合 (三)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2
活动
5.1面向对象程序 (二)(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 1
设计基本思想
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5.2面向对象程序 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 1 设计的基本概念 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
5.3面向对象的功 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 1
对应课标内容 (一)(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 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 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一)(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 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 过程。 (一)(3)在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示、 模仿、探究、实践等环节,了解 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 及其重要作用,掌握计算机程序 的基本概念,能解释计算机程序 执行的基本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 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 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二)(5 )能够说出程序设计语言产生、 发展的历史与过程,能够解释其 意义。 (二)(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 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 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 函数。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 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 (二)(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 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 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 函数。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 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 (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 方法。 (二)(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 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 (二)(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 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