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至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至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六月份考试题语文高二年级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王泽民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

《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

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洪范》记载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了。

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

”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

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

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

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扫描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扫描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下)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期末测试参考答案一、1.D(“这三种思想体现在城市景观建设中迥然不同”说法不正确。

文中最后一句“这与道家思想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度”。

)(3分)2.B(前后分句无因果关系)(3分);3.B(范围扩大。

原文说“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B项是“进行城市景观设计”,表述不准确。

另外,“确保”一句也不准确。

)(3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报,回复)5.D (帝亦嫌鲤方鲠/因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赓疏乞留鲤/不报。

)6.D(极力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是在他刚刚抵家后)7.(1)等到沈鲤官阶更高,更加不需要借助他们的势力,即使皇帝的命令以及政府的意图,他也不会(轻易)顺从。

(假借、虽、指、徇,各1分;句意1分)(2)得势的宦官都很怨恨,多次借事端在皇帝面前挑拨。

皇帝渐渐不能没有猜疑,多次责问沈鲤,并剥夺了他的俸禄。

(间、累、诘责,各1分;“间于帝”,状语后置句,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沈鲤,字仲化,归德人。

嘉靖年间乡试中举。

师尚诏叛乱,攻占归德,不久向西逃去。

沈鲤估计贼民一定会再来,急忙告诉驻守大臣,捕杀城中与贼民勾结的人,严加防守。

贼民返回,逼近城池,看见有了防备,便离去了。

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

大学士高拱,是他的主考官和同乡,未曾因私事拜访。

神宗在东宫的时候,沈鲤任讲官,神宗曾经指令诸位讲官在扇子上书写文字。

沈鲤书写了魏卞兰的《太子颂》进奉,神宗于是要他讲清大义,沈鲤讲得非常完备。

神宗赞美他,于是他蒙受宠爱。

等到神宗即位,因为在东宫任幕僚的恩惠,晋升为编修。

很快又晋升为左赞善。

每次秉直讲授,举止端庄雅正,陈说的事情独合皇帝的心意。

皇帝极为称赏他。

他的父母接连去世,皇帝多次询问沈讲官在哪里,又询问服丧期满了没有,指令让他先补任讲官。

万历九年,返回朝廷。

第二年秋天,晋升为侍讲学士,又升迁为礼部右侍郎。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3-2014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3-2014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

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

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

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

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华”字得自华山。

“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

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

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

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

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

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

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

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

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

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

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

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

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

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测试英语学科高二年级第I卷(选择题)第一部分:听力(1-20题略)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上,从21题开始涂卡。

AAn artist in Oakland, California is using his skills to help the homeless. Greg Kloehn builds very small shelters that make life on the streets more comfortable. The structures offer the homeless some safety and protection from bad weather. Each little house also has wheels on the bottom so it can go wherever its owner goes.Greg Kloehn has given away at least 20 tiny houses to the homeless on the street. On a recent day, Mr. Kloehn stops to visit his homeless friends. One of them is Oscar Young. The two men hug when they see each other. Inside his little shelter Mr. Young gets relief from cold nights on the streets. Mr. Kloehn also visits Sweet-Pea, another friend who also lives in one of the little homes the artist built. She says it keeps her safe and protects her belongings.In the mornings, Mr. Kloehn searches the streets for building materials. He gathers what he can and takes it to his studio. There, he puts the houses together. Empty coffee bags become roof material. A washing machine door and refrigerator part become windows. Nails, screws and the sticky glue hold all the pieces together. The artist also attaches a small e lectrical device(装置) to the house. The device is powered by the sun.Some of the people living on the streets once had normal houses of their own. But some of the people say they have learned to live with less and they are thankful to that man.Mr. Kloehn says his work is not a social project. He says he is just someone using his skills to help his homeless neighbors.21.The passage is likely to be taken from ________.A. a textbookB. a book reviewC. a science magazineD. a news report22.The followings are the advantages of the small shelters EXCEPT________.A. saving power and energyB. protecting belongings of the homelessC. decorating the streets where they areD. keeping the homeless safe and comfortable23.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A. the shelters can’t be removedB. the homeless don’t like the sheltersC. Greg Kloehn has sold at least 20 tiny housesD. an act of kindness has made people simple and grateful24.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A. A succe ssful social project in Oakland.B. An artist creates homes for the homeless.C. A more comfortable shelter on the streets.D. An artist makes a living by designing small shelters.BBuckingham Palace is where the Queen lives. It is the Queen’s official and main royal London home.Buckingham Palace was originally a splendid house built by the Duke(公爵) of Buckingham for his wife. George IV began changing it into a palace in 1826. It has been the official London home of Britain’s royal family since 1837. Buckingham Palace is also an office and used for the administrative work of the royal family.When the Queen is at home you can see her royal flag (the Royal Standard) flying from the flag pole on top of Buckingham Palace.The flag is divided into four equal parts. The first and fourth parts represent England and contain three gold lions waking on a red field; the second part represents Scotland and contains a red li on standing on a gold field; the third part represents Ireland and contains the gold coat of arms of Ireland on a blue field.In flag protocol (礼仪), the Royal Standard which must only be flown from buildings where the Queen is present is supreme (至高无上的). It flies above the British Union Flag (the Union Jack ), and other British flags. It never flies at half mast.The guards of the Palace wear red jackets and tall, furry hats. When the first guards come on duty, there is a ceremony called the Changing of the Guard. A familiar sigh t at Buckingham Palace is the Changing of the Guard ceremony that takes place in the open space in front of it each morning.The Palace has around 750 rooms, including 19 state rooms, 52 royal and guest bedrooms, 78 bathrooms, 92 offices, a cinema and a swimming pool. It also has its own post office and police station. About 400 people work at the Palace, including servants, chefs, footmen, cleaners, gardeners, electricians, and so on. More than 50,000 people come to the Palace each year as guests to dinners, receptions and Royal Garden Parties.25.For whom was the original Buckingham Palace built?A. The Duke of Buckingham.B. George IV.C. The Duke of Buckingham’s wife.D. George IV’s wife.26.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Royal Standard_________.A. is flown at Buckingham Palace every morningB. represents the four countries of the UKC. flies at half mast only on a few occasionsD. flies higher than the British Union Flag27.When can a visitor see the Changing of the Guard ceremony?A. Every morning and evening.B. Every morning.C. When the Queen’s flag is flying.D. When a flag is flying at the Palace.28.What is the last paragraph about?A. What you can see inside Buckingham Palace.B. The royal parties at Buckingham Palace.C. The Changing of the Guard at Buckingham Palace.D. People living and working at Buckingham Palace.CCarrot juice, because of its many healthy benefits, is commonly called the "magic juic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dding carrot juice to people’s diets greatly improves their health. And its delicious taste makes it popular with all members of the family as a beverage.Carrot juice is one of the richest sources of vitamin A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daily diet. Lack of vitamin A can cause dryness and damage to the skin, nails and hair. Drinking carrot juice to increase the vitamin A in the diet is said to be good for many parts of the body, including the bones and teeth.Drinking carrot juice is thought to be extremely helpful to the liver (肝脏), because vitamin A helps to clean the liver and reduce fat in it.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drinking carrot juice should be done regularly, rather than just from time to time.Drinking carrot juice is also thought to improve the eyesight because of the vitamin A in the juice. Lack of vitamin A can lead to night blindness, which can be very dangerous, especially when the person is driving a car. An easy way to find out if you are lacking in vitamin A is to walk from a bright room into a dark room. Your eyes may have some trouble in getting used to the change of light if you are lacking in vitamin A.How can you make carrot juice? Wash some carrots well in cold water. Scrape (刮) them lightly, but do not peel them, as this will take away valuable vitamins and minerals th at lie close to the skin.29.Lack of vitamin A can lead to _____.A. broken bonesB. complete blindnessC. skin drynessD. liver cancer30.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carrot juice ______.A. does a lot of good to the teeth and other parts of the bodyB. is popular because it is a magic cure for many diseasesC. can wash away the waste from the bodyD. may be harmful to the body if it’s drunk too much31.We can learn from the fourth paragraph that _____.A. you will find it easy to get used to the change of light if you lack vitamin AB. driving cars at night may lead to night blindnessC. walking from a bright room into a dark room may lead to night blindnessD. drinking carrot juice helps to protect your eyesight32.Which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A. Tips on How to Make Carrot JuiceB. The Great Benefits of Carrot JuiceC. The Way to Keep Good HealthD. A Healthy Diet for PatientsDYou wake up in the morning, the day is beautiful and the plans for the day are what you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for a long time. Then the telephone rings, you say hello, and the drama starts. The person on the other end has a depressing tone in his voice as he starts to tell you how terrible his morning is and that there is nothing to look forward to. You are still in a wonderful mood? Impossible!Communicating with negative people can wash out your happiness. It may not change what you think, but communicating long enough with them will make you feel depressed for a moment or a long time.Life brings ups and downs, but some people are stuck in the wrong idea that life has no happiness to offer. They only feel glad when they make others feel bad. No wonder they can hardly win others’ pity or respect.When you communicate with positive people, your spirit stays happy and therefore more positive things are attracted. When the dagger(匕首)of a negative person is put in you, you feel the heavy feeling that all in all, brings you down.Sometimes we have no choice but to communicate with negative people. This could be a co-worker, or a relative. In this case, say what needs to be said as little as possible. Sometimes it feels good to let out your anger back to the negative person, but all this is to lower you to that same negative level and they won’t feel ashamed of themselves about that.Negativity often affects happiness without even being realized. The negative words of another at the start of the day can cling to(附着)you throughout the rest of your day, whichmakes you feel bad and steals your happiness. Life is too short to feel negative. Stay positive and avoid negativity as much as possible.33.The purpose of the first paragraph is to __________.A. make a comparisonB. offer an evidenceC. introduce a topicD. describe a daily scene34.How can negative people have effect on us?A. By changing our ways of thinkingB. By telling us the nature of lifeC. By influencing our emotionD. By comparing their attitudes to life with ours35.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o reduce negative people’s influence on us, we are advised to __________.A. show our dissatisfaction to negative peopleB. communicate with negative people a s little as possibleC. change negative peo ple’s attitudes to lifeD. make negative people feel ashamed of themselves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l0分) 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杂剧作者的特殊性,时常为论者所忽略。

书会才人加工整理或者创作的杂剧,其作者究竟是哪些才人?数个作者合写的一本杂剧,何以有异同之辨? “正本”“次本”“旦本”“末本”的作者如何辨析? 都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其实,元杂剧是“万人糕”,是多层宝塔,不管塔顶是谁耸立,都并非仅只今之所见署名的某一作者。

杂剧的最初形态当是框架式的,敷演士庶民众喜闻乐见、早已流传的故事,靠艺人口耳相传加以承续,后经书会才人参与整理加工或者创作,才渐有剧本流传。

北宋时期,教坊就罗致才人编写杂剧。

南渡之后,教坊废置,杂剧唯靠艺人传唱。

端平年间,临安等地书会纷纷涌现,这本为书生聚读之所,显系民间书塾。

其中书生,亦参与市民文艺活动,渐成民间艺人为主体的行会组织,才人也为勾栏瓦舍演出的杂剧、讲史、唱赚、诸宫调等通俗文艺撰写脚本,故有杂剧剧本得以流传。

于是,下层文人和书会艺人也就成为杂剧作者的主体。

至元代科举的长期停滞,迫使不少文人学士投身书会。

《录鬼簿》所记前辈才人和方今才人,《录鬼簿续编》所记70多位曲家,大半为书会才人。

他们的加盟,奠定了元杂剧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第一座高峰的坚实基础。

由此可知,元杂剧的作者有变化流动而并非固定为某一作者的特点。

再者,古代诗文,绝大多数出自作者一人之手,数人联句之诗仅是酬和之作中的特例。

而元杂剧中,数人合作一剧者,并非罕见。

鲍吉甫、汪勉之合写《曹娥泣江》、范冰壶、施君美、黄德润、沈珙之合编《鹔鹴裘》,都是有案可稽的。

如果说,这种数人合作一剧,主要反映出元代杂剧作者彼此协作的一面,那么,同一题材的杂剧,常有不同作家署名的多个剧本,则主要显示出元代作者又有相互竞争的一面。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A. 幼年记忆缺失的原因与幼儿学习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也不全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

B.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类“幼年记忆缺失”是因为人在18-24个月大以前没有自我意识,所以许多记忆无法被“固定”下来。

C.由于海马体,这个为人类巩固和强化记忆的大脑生理结构,要在4-5岁后才成熟,所以之前的记忆无法变成长期记忆储存下来。

D. 新西兰科学家哈琳·海恩认为,即使有了自我意识,还是孩子的早期语言发展程度影响着孩子最早期的记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实验表明:孩子们如果能在游戏时更好地理解说出一些词汇,那么一段时间后也就能够更好地复述这件事,这段记忆就没有缺失。

B.虽然人类幼年记忆缺失了,但是并不能说明幼儿没有记忆,只是幼儿的记忆是短期的,而且也很脆弱,容易消失。

C. 科学家的实验说明:只要在孩子早期时母亲越详尽地与孩子交流,就越能使孩子记住更早些时候发生的事。

D. 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齿状回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并经海马体巩固和强化转换成长期记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对“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文中提到了三种观点: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没有形成自我意识,语言发展程度不够。

B. 我们可以肯定幼儿的记忆虽然很脆弱,但他们是有短期记忆的,其中自我意识和语言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C. 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记忆不能被储存,所以一旦被忘记就不可能被唤回,所以幼年缺失的记忆也不可能找回来。

D.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人长大,有了自我意识,语言能力提高,就能接近甚至唤醒幼年缺失的记忆。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本试题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 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民文学》杂志把我的两篇文章放在“非虚构”栏目,无意间使其获得了一种命名和意义。

但是,它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非虚构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也即“真实”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

就文学而言,“真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

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真实”只是最低级的文学形式。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谈到现实主义时认为,“现实主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坏的美学,因为一切艺术都是‘创作’,都是一个本身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

“真实”从来都不是艺术的标准。

但是,必须注意到,韦勒克所反对的“现实”和“真实”是就其最基本意义而言的,是指物理意义的现实和真实。

“那儿有一朵玫瑰花”,这是物理真实,但这还不是文学。

文学要求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那儿是哪儿?庭院、原野、书桌?谁种的,或谁送的?那玫瑰花的颜色、形态、味道是什么样子?”这才进入文学的层面,因为关于这些会是千差万别的叙述。

即使是非虚构写作,也只能说:我在尽最大努力接近“真实”。

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结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

非虚构文本并不排斥叙事性,相反,这也是它的必由之路。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非虚构作品,“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形式”。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阶段性测试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对内开拓疆土,加强君主专制;对外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

但后来的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皇位继承()A.破坏了分封制B.不符合古代宗法制C.是以武力夺取帝位的D.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2.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3.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

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 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4.《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偏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

”这一现象表明()A.宗法制度趋向瓦解B.礼乐制度得以强化C.血缘纽带已被打破D.分封制度遭到挑战5.“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判两字所能了结。

它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

文中评价皇帝制度的史学方法是()A.全面辩证的方法B.发展的方法C.比较的方法D.史料解读法6. 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化学试卷.pdf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化学试卷.pdf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阶段性测试 化学学科 高二年级 命题人 温卫业 校对人 崔红 一. 选择题(下列试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每题3分,共20题 ,共6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pB 3fC 4pD 5s 2在离子?RO3n-?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 ) A A-X+n+48 B A-X+n+24 C A-X-n-24 D A+X-n-24 3.以下电子排布式表示基态原子电子排布的是( )A.1s22s22p63s13p3B.1s22s22p63s23p63d104s14p1C.1s22s22p63s2p63d24s1D.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下列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违背洪特规则的是()A.C:1s22s12p3B.N:1s22s32p2C.O:1s22s22px22py2D.Cu:[Ar]3d94s2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22p63s23p2的原子?B.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4s2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5原子和价电子排布为 4s24p5的原子D.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 2s22p5的原子6.下表列出了某短周期元素R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单位为kJ·mol-1). I1I2I3I4……R7401500770010500……下列关于元素R的判断中一定正确 A.R的最高正价为+3价B.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A族 C.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4个电子D.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A.第一电离能:B<C<N<OB.最高正价:F>O>N>CC.电负性:O>C>Si>NaD.半径:Na+>Cl-8.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 验 事 实理 论 解 释A.SO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SO2是电解质B.白磷为正四面体分子白磷分子中P—P间的键角是109°28′C.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氨气氨是极性分子且由于有氢键的影响D.HF的沸点高于HClH—F的键长比H—Cl的键长短9.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3-2014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3-2014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3-2014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寻找幸福密码美国总统选战在激烈地进行,过招的双方正忙于向选民们开出更低的失业率、更好的医疗保障、更多的教育机会等“幸福期权”。

要实现这些幸福承诺,需要尽快带领美国经济走出经济危机。

面对高达1300万的失业人数,奥巴马和罗姆尼各自打出“经济牌”。

奥巴马强调,加强市场监管,对富人增税,实现经济公平;加大基础设施与教育投入,增强竞争力。

罗姆尼则提出,减少规章制度,给私营经济部门“松绑”;减税鼓励投资与成功;削减政府福利开支,以应对赤字。

到底是政府宏观调控还是市场自由调节更能创造新的美国梦?奥巴马和罗姆尼正使出浑身解数,让美国人相信,自己掌握了美国社会的幸福密码。

中国也在寻找着幸福密码。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的幸福感千差万别,让13亿人或者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感觉到幸福,何其艰难。

尤其是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阶层差别之下,全社会享有“幸福民生”实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不是吗?当一些地区高考人数逐年下降、开始笑谈90%甚至可能是100%的高考录取率时,在中西部一些地区,拥挤在高考“独木桥”上的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当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家庭对“小胖墩”们营养过剩忧心忡忡时,贫困地区一些孩子为了温饱不得不外出打工;当不少特权阶层在享受公费医疗的盛宴时,仍然有贫困乡民不堪数千元医疗费重压,弃世而去。

中国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用贫富差距正“逼近社会容忍线”,警示中国社会正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这份报告说,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具有3个标志性的阶段特征:人口突破13亿、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城市化率突破50%。

而新的社会需求、社会矛盾、社会现象,使得社会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加。

问题即是答案。

中国社会的幸福密码,就是取消这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发展不均衡、权利不平等而带的社会差别,让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价值取向。

辽宁省实验中学等五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实验中学等五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高二年级考试语文科试卷 命题学校:鞍山市第一中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Ⅰ卷Ⅰ卷Ⅱ卷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下列关于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酷吏”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期统治者用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但“酷吏”并不是中国君主专制时期的官职称谓。

B. 由于各种史料及研究性论文中的错误认识,酷吏在人们的认识中成为贬义词,甚至《辞源》都进行了不恰当地解释。

C. 今天的司法机关、政府机关的执法人员相当于古代的“酷吏”,“酷吏”含有对执法手段达到的绩效程度的描述意义。

D. 官员敢于执法、执法严峻、重刑法就被称为“酷吏”,《史记·酷吏列传》中所记载的官吏都是这一类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酷吏政治的前期与其之后有本质不同,实际上不同时期酷吏的政治表现和内涵也有很大的不同,张汤与来俊臣就是证明。

B.“严酷”、“残酷”等贬义词的出现是“酷”后来兴起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程度的含义,原来的“酷”是中性甚至偏褒义的词。

C. 许慎认为,“吏”要对君主忠诚,又不徇私枉法,严格执行政令,他还是民治榜样,对百姓起教导作用之人。

D.由《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载“民倍本多巧,……作《酷吏列传》”可知,酷吏最初是严格依法管理违法之人的官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汤成为后世官吏的“仪表”,而来俊臣则是被唾弃的对象说明执法要把握“法”的度及形式和用法的目的、对象。

B. 酷吏的出现及其发展是随君主专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异的,酷吏的“名同质异”的巨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C. 崇尚法治,强调政治民主的今日执法者要持中正,守廉洁,遵法度,将国家的法制落到实处,将法制受惠于百姓。

D. 真正意义的法治要像张汤执法时期一样,执法者严格公正执法,不随意改变法律的范围内涵,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

辽宁实中分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2015

辽宁实中分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2015

辽宁实中分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2015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数学家的爱情李伶伶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

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

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利。

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

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

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

他说,不对吧。

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

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

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

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

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 元和80 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

当晚就跟他分手了。

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

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

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

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

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

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

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

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

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

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

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

剩了最后一位客人。

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

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

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

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_2015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_2015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阶段性测试物理学科 高二年级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9题为单向选择题;10-12为多向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C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D .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2、如图所示,自动卸货车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厢在液压机的作用下可以改变与水平面间的倾角θ,用以卸下车厢中的货物。

货物的质量为m ,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货物相对车厢静止时,货物与车厢间的摩擦力f =μmg cos θB .当货物相对车厢静止时,货物与车厢间弹力F N =mg sin θC .当货物相对车厢匀速下滑时,地面对汽车有向左的摩擦力D .当货物相对车厢匀速下滑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货物和汽车的总重力3、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将一劲度系数为k 1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半球形容器底部O ′处(O 为球心),弹簧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 点。

此时容器所受的压力为F 1,现把O ′与球间的弹簧换成劲度系数为k 2的轻弹簧,小球仍静止(球仍在容器内),此时容器所受的压力为F 2,则F 1与F 2的大小关系为( )A .F 1=F 2B .F 1>F 2C .F 1<F 2D .因k 1、k 2大小关系未知,故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整个斜面长分为AB 、BC 两段,AB =2BC .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与AB 、BC 两段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已知P 由静止开始从A 点释放,恰好能滑动到C 点而停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μ1>tan θB .μ2<tan θC .tan θ=2μ1-μ2D .1223tan μμθ+=5、“投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投掷游戏。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命题人:李妙然 校对人:车晓航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出一个书香中国 李泓冰 当网络横行全球,当微博华丽登场,阅读与写作的碎片化现象似乎已不可避免。

不过,若是在这个盛夏光顾上海书展,看到那些酷暑中排长队购买入场券的读者,且大部分是年轻的面庞,不但关于纸质书末日的哀叹可以稍缓,也颇能体味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这几天的上海,是最为全国读者、出版社、作家瞩目的地方。

书展的成功,也向我们发出疑问:读书人的节日,能否可持续发展?阅读能否不仅仅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相约,更成为润物无声的日常习惯? 比如,可否让传统的书店不那么急吼吼地退出历史舞台?尽管网上购书已成常态,但读者仍然需要阅读的氛围。

在网络时代,如果还固守着当年新华书店的站柜卖书方式,书店的没落可想而知。

而上海书展每天数十场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对话、签售,网上信息的充分发布,全场提供免费Wi-Fi,读者呼朋引类相约而来,既是阅读与购书的场所,也有了解作家、见识明星的机缘,还可以拿到小纪念品,或者只是一场以书为媒的社交、约会……正像上海书展的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读书,本来就该是生活的一部分。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的研究,2011年我国公民人均阅读图书只有4.35本,上海领先全国,人均8本,而韩国人读11本、法国人20本、以色列人64本…… 重视教育的中国家庭,原来竟鲜有读书人么?除了教科书,我们的下一代真的没了阅读习惯么? 试想,倘若官员忙于应酬惰于读书,我们只能坐视各处焚琴煮鹤、荼毒人文的事件层出不穷,更无法指望社会管理的规则意识;倘若学生深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机勃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欲望与能力,更可能耽于本能冲动而拙于理性表达;倘若我们的社会弥漫着追逐物质、不屑读书的风气,更会与书籍带来的“高贵、力量、优雅和美”绝缘,挡住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路途……“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高二辽宁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2014至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语文

高二辽宁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2014至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语文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三校协作体高二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命题人:高二语文组审校人:高二语文组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汤匙.(chí)庇.(pì)佑炮烙.(luò)小煤屑.(xiè)路B. 执拗.(niù)霎.(shà)时骨髓.(suí)大汗涔涔.(cén)C.勉强.(qiǎnɡ)间.(jiàn)或炫.(xuán)耀万乘.(shènɡ)之势D.自诩.(xǔ)给.(jǐ)予蹩.(bié)进残羹冷炙.(zhì)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A.罪愆烦躁春寒料俏如坐春风B.感喟信笺舞榭歌台光风霁月C.希冀岑寂得鱼忘荃锱铢必较D.赡养消耗功不唐捐山青水秀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如今,有一些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B.备受国内外关注的苹果与唯冠的商标权纠纷终于尘埃落定....,美国苹果公司向唯冠支付了6000万美元以求和解。

C.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闻目睹....,多方接触,所以她爱好音乐。

D.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于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进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效果明显。

C.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D.“火焰”病毒集后门、木马和蠕虫病毒等诸多恶意程序的“有点”于一身,如果一旦电脑系统被其感染,病毒便开始全方位地收集敏感信息。

高二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至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 语文

高二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至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思想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

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

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是以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

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

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

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

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

“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

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

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老子认为天道忌盈。

什么是“盈”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

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

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

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

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

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

《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

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

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

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辽宁省实验中学等五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

辽宁省实验中学等五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高二年级考试语文科试卷 命题学校:鞍山市第一中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Ⅰ卷Ⅰ卷Ⅱ卷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下列关于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酷吏”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期统治者用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但“酷吏”并不是中国君主专制时期的官职称谓。

B. 由于各种史料及研究性论文中的错误认识,酷吏在人们的认识中成为贬义词,甚至《辞源》都进行了不恰当地解释。

C. 今天的司法机关、政府机关的执法人员相当于古代的“酷吏”,“酷吏”含有对执法手段达到的绩效程度的描述意义。

D. 官员敢于执法、执法严峻、重刑法就被称为“酷吏”,《史记·酷吏列传》中所记载的官吏都是这一类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酷吏政治的前期与其之后有本质不同,实际上不同时期酷吏的政治表现和内涵也有很大的不同,张汤与来俊臣就是证明。

B.“严酷”、“残酷”等贬义词的出现是“酷”后来兴起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程度的含义,原来的“酷”是中性甚至偏褒义的词。

C. 许慎认为,“吏”要对君主忠诚,又不徇私枉法,严格执行政令,他还是民治榜样,对百姓起教导作用之人。

D.由《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载“民倍本多巧,……作《酷吏列传》”可知,酷吏最初是严格依法管理违法之人的官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汤成为后世官吏的“仪表”,而来俊臣则是被唾弃的对象说明执法要把握“法”的度及形式和用法的目的、对象。

B. 酷吏的出现及其发展是随君主专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异的,酷吏的“名同质异”的巨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C. 崇尚法治,强调政治民主的今日执法者要持中正,守廉洁,遵法度,将国家的法制落到实处,将法制受惠于百姓。

D. 真正意义的法治要像张汤执法时期一样,执法者严格公正执法,不随意改变法律的范围内涵,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

辽宁省实验中学等五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等五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高二年级考试语文科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

第Ⅰ卷1至9页,第Ⅱ卷9至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酷吏”政治对现代法治的启示唐美娟“酷吏”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产物。

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为准绳,将官吏区分为“循吏”与“酷吏”。

“循吏”被世人所推崇,也是儒者们为仕途之人所树立的为官典范,而与其相对的“酷吏”却成为儒人墨客攻击的对象。

以“酷吏”一词用来形容官吏的政治手段及其影响结果并将其载入史书作为一个类传的,首创于司马迁。

纵观已有的史料及研究性论文中,皆概括性地认为无论是哪一朝的酷吏皆为残暴酷烈,曲法滥杀的可恶之辈。

如《辞源》对“酷吏”解释为“以严刑峻法残虐百姓的官吏”。

这种片面的认识,使人们对“酷吏”产生误解。

殊不知酷吏的出现及其发展是随君主专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异的,不同时期酷吏的政治表现和内涵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酷吏政治的前期与其之后有本质不同。

其实,“酷吏”并不是中国君主专制时期的官职称谓,“酷吏”大多任“都尉”、“廷尉”、“中尉”、“中郎将”、“御史”、“御史中丞”等与监察、司法相关的官职,也就是现在所称的“执法者”,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城管,药监等部门的执法人员。

“酷吏”是对一些官员的行政手段及所达到的绩效程度的描述词。

在司马迁看来,执法严峻、行政过程中重刑法、敢于执法的官吏就被称为“酷吏”,《史记·酷吏列传》中所记之吏皆为这一类人。

从咬文嚼字上来剖析“酷”字发现,其原本含义并不是指“残酷暴虐”。

许慎的《说文解字·酉部》载:“酷,酒味厚也,从酉,告声。

”可见,“酷”之本意与酒有关,“酒味厚”是一个中性甚至偏褒义的词,在中国的饮酒文化中,“酒味厚”往往被认为是好酒。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新疆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新疆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卷Ⅰ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把汉学当国学慕朵生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

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

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

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

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

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

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

因为。

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六月份考试题语文高二年级命题人:王鹏程校对人:孟祥锋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王泽民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

《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

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洪范》记载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了。

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

”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

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

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

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不管怎样,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

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来参证,如“过犹不及”,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打个比方,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

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

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

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

“叩其两端”或“执其两端”,就是指从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

这种“叩其两端”的处理方式,也着实不容易。

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缘由大约有三。

其一,儒家以祖述尧舜,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

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

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

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由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乃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的社会背景。

其三,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1.关于“中庸之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可以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B.中庸是孔子推许的至高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C.在朱熹看来,中庸就是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

D.郑玄认为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这种解释比朱熹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2.文中说,“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下列不能成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A.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B.中庸从一种道德修养境界转换为一种方法论,很难适用于每一件事情。

C.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并寻求最优解并不容易做到。

D.中道思想作为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已经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已经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

B.能否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中庸之道,既体现人们的智慧,又反映人们的文化责任感。

C.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根本原因是当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

D.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长此以往便促成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慢节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9分,每小题3分)虞集,字伯生。

父汲,娶杨氏。

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

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

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

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

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

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

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

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

”祖常犹未以为然。

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元史•虞集虞刚简虞汲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还长沙比:等到。

B.不少暇佚佚:安逸。

C.文虽善,不与也与:赞许。

D.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速:加快。

5、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B.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C.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难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了解经书内容,通晓其大义。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

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

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雨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8. 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5分)答:9.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陶渊明在《饮酒》中写自己身处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的诗句是“?。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总结赤壁美景,引出后文中周瑜这一形象的两句是“ , 。

”(3)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西蒙的爸爸莫泊桑十二点的钟声刚刚敲过,学校的大门就开了,孩子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挤地涌出来。

可是,他们不像平日那样很快散开,却在三五成群地低声谈论。

他们听完了又互相转告一个十四五岁的大孩子说的这句话:“你们知道吧……西蒙……嘿嘿,他没有爸爸。

”布朗肖大姐的儿子也在校门口出现了。

这当儿,一群群还在交头接耳的同学,突然爆发出一片残忍的笑声,像在狂欢中的野人一样,他们很自然地牵起手来,围着他一边跳,一遍又一遍地叫:“没有爸爸,没有爸爸!”他气得发了狂,正好脚底下有几块石头,他拾起来,使劲朝折磨他的那些人扔过去,他们吓得四散奔逃。

现在只剩下这个没有爸爸的小家伙一个人了,他撒开腿朝田野里奔去,他想投河自杀。

天气很热,也很舒适。

和煦的阳光晒着青草。

河水像镜子似的发亮。

西蒙感到几分钟的幸福和淌过眼泪以后的那种困倦,恨不得躺在暖烘烘的草地上睡一会儿。

突然一只沉重的手按在他肩上,一个粗壮的声音问他:“什么事叫你这么伤心呀,小家伙?”西蒙回过头去。

一个长着鬈曲的黑胡子和黑头发的高个儿工人和蔼地看着他,他眼睛里、嗓子里满是泪水,回答:“他们打我……因为……我……我……没有爸爸……没有爸爸。

”工人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认出了这是布朗肖大姐的孩子,虽然他到当地不久,可是他已经隐隐约约地知道一些她过去的情况。

“好啦,”他说,“别难过了,我的孩子,跟我一块去找妈妈吧。

你会有……会有一个爸爸的。

”“您愿意做我的爸爸吗?”孩子看见那人不回答,又说,“您要是不愿意,我就再去投河。

”那工人把这件事当做玩笑,微笑着回答:“当然喽,我很愿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