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上课ppt(内附重点)之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合集下载

mks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精品PPT课件

mks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精品PPT课件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 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
•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 发生变化和发展。
• 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 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 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 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 生产过程、渗透芒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 产能力。
2、生产关系 • 定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掣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
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 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 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 分配、交换羽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在生 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常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 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揖和消费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以是基本的、具有 决症意义的方面。 • 历史上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依据生产资料所 有制关系的性质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为劳 动者共同占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产品分 配上不存在剥削。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 产关系,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占有, 劳动者占有很少或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支 配地位,人与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马原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马原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
教学要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和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社会存在
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9
地理环境是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处的各种自然条 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矿藏和动 植物分布等等。
10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 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动的反作用; 认为社会历史发展也有其客观规律; 既承认英雄对历史地推进作用,又强调人民群众对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地解决 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实现了人类历史观的根本变革。
8
(二)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 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和物质生产方式。
劳动 劳动 劳动 科学 科学 资料 对象 者 技术 管理
实体性要素 (基本要素)
渗透性要素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
志,是第一生产力。
23
劳动资料
★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衡量生产 力水平的尺度,是划分经济时代的客观标志。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 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等全部社会生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件

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综合的 有机系统。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 件之一,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着重大 影响。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 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 料的来源。
地理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生产发展速度 有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 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四)现实意义:
1、确立了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最高标准——生产力标 准;
2、它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重要理论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什么是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
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什么是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 1、概念: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
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构成: (1)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2)非基本要素:科学技术和管理
如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①科学技术并不是直接生产力,而只是潜在生产力;
1、阶级的产生 阶级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同时又会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消亡。 2、阶级的实质:
所谓阶级,就是指一些大的社会集团,由 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 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斗争的根源乃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它的历史 作用在于它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③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马原》精品课课件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原》精品课课件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第二十八页,共108页。
第二节 社会 发展(fāzhǎn)的动力
一、社会(shèhuì)基本矛盾是社会(shèhuì)发展 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fāzhǎn)的直 接动力
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十九页,共108页。
生产力的最 终(zuì zhōnɡ) 决定作用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决shàngcé反作n g定jiànzhù用)
经济基础
(决shēngch反 作ǎ n定guānxì用)
生产力
社会三层次 结构的动态 系统
第三十二页,共108页。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标准的基本含义:是否有利于 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衡量(héng liáng)社会进 步、检验各项 和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shàngcéngjiànzhù)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 本动力。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两对矛盾辩证 运动(yùndòng)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根本。
C.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生产 力是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十一页,共108页。
四、社会形态
(二)社会形态(shèhuìxíngtài) 的划分
社会形态基本的划分法
经济社会形态 技术社会形态
第二十三页,共108页。
(二)社会形态(shèhuìxíngtài)的 划分
1.经济(jīngjì)社会形态
(1)五种(wǔ zhǒnɡ)社会形态划分法: 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划分为:原始社 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 阶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讲义.ppt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讲义.ppt

六、阶级斗争、革命与改革
1、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内涵 阶级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
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阶级斗争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
2、革命和改革的内涵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 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 动力。 (1)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 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2)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 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第一节 社会生活的本质和领域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认实践是社会 的本质,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 社会,或者说,把社会“当作实践 去理解”。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生活的根本点 在于,从物质实践的内在结构,即 生产方式出发去理解和剖析社会有 机体。
社会
经济
政治
文化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
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 方法和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 前提; (2)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 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 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3)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 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 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概论PPT(共 75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概论PPT(共 75张)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社会经济结构

社原 会始
贯穿 规定 制约
社 会
奴 隶 制
发展 社会 其他
社 会
封 建 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过程 基本
资 社本
矛盾 会 主

始终 性质 发展
共 社产 会主

(二)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共同 推动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最基本的

动力因素

制影 约响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历史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 社 社意社识社形态社 社上 层社
会 制 度
会 形 态
会政会治会形态会 形形形形 态经态济态形态态
会 形 态经 基建 筑会形态济 础
社会形态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相互作用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经济基础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及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其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产关系的总和。
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决定 唯心史 观 唯物史 观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A.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 A.没有考究人们活动思想动机 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 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神生活的过程
B.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
C.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 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
不适合
经济 基础
阻碍 作用 生产力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上层建 筑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 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 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 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从而 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
君主专制制
君主制 二元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 约旦、摩洛哥
政体
共和制
总统制
半总统制 议会制
严格的三权分立 法国、韩国 不严格分权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国体是国家的本质,政体是国家本 质的表现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 国体服务;国体与政体之间不是简单的 一一对应关系。
国体
决定 服务于
政体
内容
形式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社会形态的结构: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 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经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 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定的社会形态总要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呈现 出来,因此,社会制度也被视为社会形态的同义语。 * 根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分为五种社会 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 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原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ppt课件

马原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ppt课件
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2.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及马克思对历史的解释
•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 题。(社会历史领域中的物质与精神现象)
➢马克思不是只关注少数历史人物及其思想动机,而是放 到历史进程中考察背后的原因:背后的“物质原因”、 人民群众的作用。
➢社会存在: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例如,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胡 适: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 •梁启超: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爱尔维修:意见支配世界,有天才才能有好法律。 •黑格尔:历史决定于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代理人,群众
则是群盲。
• 马克思:“历史的真正发源地不在天上,也不在思辨的 云雾中,而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 → 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VS 历史学:历史事件、历史进程的原因、过程、后果。 历史哲学:历史事件、进程中的一般规律。
• 历史学家如何研究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 史进程;原因、过程、后果;……
• 例如中国历史研究:史前文化,夏商两周,秦皇汉武,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焚书坑儒,罢黜百家,……
• 历史哲学家如何研究社会历史:概括归纳历史事件、进 程中的一般规律,建立一般历史理论,……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教学目的和要求
➢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 社会发展动力学说 •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教材内容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历史观基本问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形态更替
•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反动的社会意识
先进的社会意识
14
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 具有不平衡性
19世纪中叶的欧洲 经济状况: 德国 落后于 法国 落后于 英国 社会意识: 英国 落后于 法国 落后于 德国
15
•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 提琴:18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如此,后来的德 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
哲学
艺术
政治法 律思想
道德
宗教
18
宗教——关于日本的神社 神社是崇奉与祭祀神道教 中各神灵的社屋,是日本 宗教建筑中最古老的类型。 由于神道教与日本人民生 活密切联系,神社十分普 遍。
19
一般时候,人们参拜神社以表示 对神的尊敬,并祈求祝福。在特 殊的日子里更会有很多人们去神 社参拜,比如:新年、节分、日 本儿童节以及其他节日。根据日 本传统,新人们会在神社里举行 婚礼;新生儿出生几天 后也会被 带到神社去祈福。
51
(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作用之一: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 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
武昌起义
46
阶级斗争
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根源
阶级斗争
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 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
47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
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 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 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 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 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不同的 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原始社会
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
37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性表现:社会发展一般经历五种社会形态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 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 源,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 物,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 观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 变化。它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用于社会存 在。
表必然性、起推动和促进作用的人们创造 的。
1. 对生产方式影响深刻
影响生产力构成要素 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 提升产业结构和
就业结构
2.对生活方式影响巨大
3.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毁灭:科技的另一副面孔
20世纪下半叶震惊人类的三件大事。
环境破坏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出版 《寂静的春天》。书里收集了大量的材料,集中描 述了六六六、DDT等剧毒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给 生态环境造成的灾害。书的末尾讲述了一个恐怖的 场景:春天来了,大地上有几只鸟儿扑棱扑棱翅膀 倒下去了,尽管是春天,但整个地球一片死寂,再 也没有鸟语虫鸣。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 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诸形式,自成系统,具 有历史继承性和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和影响自然以适 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包括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双重性
1.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 滥用科学技术的原因
✓认识: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 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控制。

马概课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概课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于自身所处 的社会生活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根 本观点或总的看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 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 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 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 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 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 觉性和能力。
教学要点
1. 2. 3. 4. 5. 6. 7. 8. 9.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 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 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 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 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 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 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 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 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 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 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 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 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 发生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
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
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 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 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
中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注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 程相一致的。
政治 法律 道德 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 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比较活跃,生产关系是形式, 则相对稳定,按照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内容要求形式 与之相适应,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必然发生矛盾。
下列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A、政治法律思想 B、军队警察监狱 C、数学 D、道德宗教 E、文学艺术

答案:ADE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 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 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
___《费尔巴哈提纲》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的含义
政治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即政治 上层建筑(实体性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观念上层建筑)。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 的性质。
社会存在
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
(1)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 :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
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
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同步
第二,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同步
第三,社会意识自身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
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真舒服!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
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 性的影响 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也具有直接的影响 精神文化条件也是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 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 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 制社会
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真难受!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
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
(1)上层建筑及其构成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 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C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 A.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D.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
答案:ACD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 配
答案:C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 的是( ) A.生物学、道德、宗教 B.逻辑学、哲学、道德 C.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D.政治思想、哲学、 宗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