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教案

合集下载

第9课 第1框 守护生命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第1框 守护生命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框守护生命1.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2.能力目标: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守护生命更需要对精神的关注和养护。

1.教法:情节设置,引导讲解。

2.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活动:请同学们将下列内容进行排序。

金钱、权力、名誉、地位、智慧、美丽、生命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导入课题——《守护生命》。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__自己的身体__。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__负责任__的态度。

3.我们需要增强__安全__意识、__自我保护__意识,提高__安全防范__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4.__精神风貌__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__精神__。

5.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__物质生活条件__和__外部环境__的制约。

6.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__优秀的民族文化__,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__民族精神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爱护身体(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活动一:探究与分享(教材P100)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学生:交流、讨论。

提示:看法: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建议:我们的兴趣爱好不能影响身体的健康,应该在保证正常休息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二)守护生命要提高安全意识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教材P101~102)思考:1.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收集相关资料,探讨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1.第1课第一框-教案

1.第1课第一框-教案

第1课第一框教案课题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各种探索;理解并认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于民族复兴和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意义,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拥护党的领导。

教学重难点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各种探索未能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我国近代历史、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及俄国十月革命已经有初步了解,知道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人民处境悲惨,但对近代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不清晰,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还缺乏清晰的认知;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困惑可能在于:为什么当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方案没能改变中国的命运?挽救中国命运的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最薄弱的无产阶级?一个当时看似“弱小”的党为什么能在动荡的时代中有“大作为”?学习本框,有助于引导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的重大历史意义,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拥护党的领导。

教学方法教法:议题式教学法学法:合作探究、社会实践教学资源1.文本资源:《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视频资源:纪录片《筑梦路上》第一集《群英寻路》、时政微视频《大党》专辑《浴血奋斗百折不挠》、纪录片《复兴之路》等3.场馆资源:中共一大会址(数字纪念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虚拟展厅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学【回望走过的路】【发布任务,热身导学】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数字纪念馆或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虚拟展厅第一至三部分,做好记录,填写表格。

第十一课 第一框教案

第十一课    第一框教案

第十一课第一框教案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理解①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3)运用①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虚幻、歪曲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③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④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2)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三;教学难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四;教学方法;五环教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部分,引入历史唯物主义话题。

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十一课就是学习历史观。

授新;㈠出示自学提纲;1、看教材P86页小虚框的内容,回答小虚框内的两个问题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什么3、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二者的辩证关系如何?4、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贯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如何?6、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如何实现的?7、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如何解决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能不能采用这种方式?㈡、自学探究;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分成学习小组分组讨论上述问题㈢展示点评;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回答一个问题,然后由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并打分,学生回答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完整。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友谊的真谛》教案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友谊的真谛》教案

6.1《友谊的真谛》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友谊的真谛》关于友谊的话题,学生非常熟悉,因为友谊就在学生身边,是学生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是中学生非常看重的精神领地。

这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懂得友谊的真谛。

在此过程,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以主动探究的方式感受、体验和领悟友谊的真谛。

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看视频影像、探究分享、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

本节课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初期,身心发展迅速,渴望友谊,对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在此阶段,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交经验不足,对友谊的理解还不够成熟,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处理友谊问题的方式方法欠缺,需要通过课程的学习来提升对友谊的认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素质。

1.道德素养:通过学习友谊的特质,培养学生对良好人际关系的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培养真诚、善良、宽容等良好品德,提高道德修养。

2.法制观念:不违反友谊原则,坚守道德及法律底线。

3.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在友谊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培养积极乐观、自信勇敢的健全人格。

4.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在友谊中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责任意识。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友谊的真谛友谊的真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观看视频《全红婵陈芋汐双向奔赴的友情》陈芋汐和全红婵的友情,是体育界的一股清流,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向往的美好。

她们之间的姐妹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奥运冠军的友情。

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对友谊的感受和思考,引出本课课情,比金牌还要闪耀!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友谊的真谛。

题。

任务一:体悟友谊【活动一】观看视频——三小只的初识问题:1.提到朋友,你的头脑中首先浮现出的是谁?2.你们是如何认识的?幼年时,街坊邻居自幼相识?开学时,校门口的相遇?聚会时,聊不完的话题?游戏时,一起开黑3.分享与朋友间的故事,聊一聊你的友情体验感。

第四课 第一框 友谊与成长同行(教案)教学提纲

第四课  第一框 友谊与成长同行(教案)教学提纲

第四课第一框友谊与成长同行(教案)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1课时和朋友在一起【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他人、珍视友谊的情感,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能力目标:认识到交友的好处,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交友的好处,认识友谊的力量。

【重点难点】重点:友谊的力量。

难点: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师: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都曾给予我们关爱之情。

不仅有父母、老师的关爱,更有同学朋友的关爱。

哪位同学能讲一下朋友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学生讲朋友关爱自己的事例。

师:是呀,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步入初中,我们会想念小学的朋友,也会迎来新的友谊,今天,我们探讨有关朋友的话题——和朋友在一起。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

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

3.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4.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5.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我的朋友圈探究一:教材P38运用你的经验及P39探究与分享(1)把你的选择涂在P38上面的星号☆里(可以多选)。

(2)在成长的岁月里,哪些朋友曾与我们相伴?请把他们的名字写在P39图的相应位置。

(3)你的朋友在年龄、性别、性格、地域、民族、与你的空间距离等方面,在不同时间段有什么特点?(4)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变化?答案提示:前3问据实回答,填写即可,(4)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探究二:教材P40探究与分享(1)随着年龄的增长,寻找友谊更难了吗?(2)你会因为怕麻烦而拒绝友谊吗?为什么?答案提示:(1)不是更难。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友谊的真谛 教案 2024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友谊的真谛 教案  2024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六课友谊之树常青第一框友谊的真谛一、课标引领2022年版课标要求道德修养:团结同学,宽容友爱健全人格: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目标导航通过歌曲导入、探寻友谊真谛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友谊的真谛,懂得友谊的力量,提高学生交友的能力,主动融入初中生活二、重点难点1.重点:友谊的真谛。

2.难点:友谊的力量。

【课堂设计】一、歌曲导入播放《朋友》,歌曲导入。

朋友一生一起走,朋友不曾孤单过……什么样的朋友能够相伴一生?你认为友谊的真谛是什么?学生回答。

导入课题——《友谊的真谛》二、教学建议活动一:探寻友谊真谛展示亚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项目图文资讯2023年9月30日,在杭州亚运会跳水项目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中,中国组合全红婵/陈芋汐夺得冠军,这也是中国跳水队在本届亚运会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分析全红婵、陈芋汐的关系——搭档、队友、朋友播放视频《“跳水双子星”之间的友谊》教师提问:观看视频,你认为她们之间的友谊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你觉得自己拥有了这样的友谊了吗?学生活动:结合视频,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相处的小故事。

学生分享交流,教师归纳小结,友谊的真谛: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也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学生回答:略。

提示:“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是君子之间的交往淡泊名利、不尚虚华。

交友不应以追求利益为出发点,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多个朋友多条路”是说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分担、共同分享。

所以说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各有侧重。

但是朋友有益友和损友,我们应多交益友,这样多个朋友多条正路;否则,交到损友就多条邪路。

教师总结: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契合。

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人生的美好。

哲学与人生-第1课 第一框《哲学的智慧》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1课 第一框《哲学的智慧》教案

第1课第一框教案一、教学分析【课题】哲学的智慧【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数】1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中职高二学生。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初中和前两个学期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些基本的认知,对哲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作为在校学生,还是日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学生在成长成才、三观塑造、科学思维训练以及处理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等方面都需要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所以学生对本课学习有内在需求。

但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还处在零碎的感受阶段,缺乏系统性、学理性认知,同时社会中一些功利化、庸俗化的现象和虚无主义思想也对一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知到信继而行,这是本课教学会面临的问题。

【教学目标】(第1课)1.政治认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强化时代方位感、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掌握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职业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历史使命,认可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全面发展;领会“学习哲学,终身受用”的道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追求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展现自身价值,谱写灿烂人生。

3.法治意识: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法学具有指导意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培养法治意识;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法治思维能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案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案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识我国的国家性质;认识坚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知识目标:正确认识我国的国家性质;认识坚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能力目标: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能力目标: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情感目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情感目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我国的国家性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国家性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民主与专政民主与专政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与教师释疑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与教师释疑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安排教学安排 一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任务(写在作业上)(写在作业上)1、国家的含义及属性、国家的含义及属性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3、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解(1)本质(2)特点(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4、民主的含义、性质以及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及表现、民主的含义、性质以及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及表现5、我国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有哪些、我国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有哪些6、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2)在新时期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时期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二、预习效果检测(默写、两名同学演板)(默写、两名同学演板)三、重难点问题探究 1、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义国家。

①首要标志、阶级基础①首要标志、阶级基础②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的主体是人民而不是公民。

②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的主体是人民而不是公民。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单元 第七课 第一框 集体生活成就我 教案 2024年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第一框 集体生活成就我 教案  2024年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七课在集体中成长第一框集体生活成就我一、课标引领2022年版课标要求政治认同:提升热爱集体的情感和意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关爱集体,成就个人责任意识:具有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目标导航通过镜头中的我们、给老师的一封信、展示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集体生活为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树立集体观念并掌握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二、重点难点1.重点:集体的含义。

2.难点:集体生活成就我。

【课堂设计】一、名言导入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教师:每个人都从属于不同的集体,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集体中度过的。

那么,在集体生活中需要怎样的态度和品质呢?我们怎样注重自己的成长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集体生活成就我”这框内容。

二、教学建议活动一:镜头中的我们教师:出示学生集体活动的照片(军训、社会实践、运动会、爱心义卖……)教师提问:你参加了这些集体活动吗?你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世界上,孤立于集体之外。

集体生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我们才能成长。

活动二:元元给刘老师的一封信教师提问:元元是一位负责任的黑板报主编吗?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略。

教师追问:担任黑板报主编后,元元的收获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集体生活有助于我们学会与人交往。

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交往的平台。

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我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和尊重,学会理解和包容,彼此友好相处。

活动三:同学个性特点1.出示甲乙丙丁四种情景:同学甲: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处处想争第一。

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就会情绪低落,甚至大病一场。

同学乙:有的同学说我“小心眼”,踢足球不带我,我很伤心。

后来我调整了自己,现在我已经是班级足球队的队员了。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第1框《做有梦想的少年》教案(2024秋)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第1框《做有梦想的少年》教案(2024秋)

1.做有梦想的少年【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民族的梦想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人生理想与抱负。

[道德素养]树立与时代脉搏、中国梦紧密相连的远大理想,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法制观念]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助力实现中国梦。

[健全人格]知道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付出努力,勇于追梦。

[责任意识]把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观看视频《解放军环台军演全面升级》,小组合作讨论:这次解放军环台军演告诉我们什么?台湾统一的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

二、精心探讨生活观察:★小组合作讨论:你的梦想是什么? 如果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探究与分享:1.收复台湾的梦想是几代人的梦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2.向收复台湾的英雄学习,我们青少年应追求怎样的梦想?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少年的梦想,与个人志向紧密相连。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原动力。

精读细研:(一)少年要有梦想的原因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主题。

2.只有每个人都能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探究与分享:1998年,六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

一天,老师在上课时讲道:在非洲,许多孩子没有玩具,也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许多人因为喝不上干净的水而死去。

“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小瑞恩暗暗下定了决心。

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在他的感召下,亲戚、朋友、邻居纷纷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人们纷纷解囊相助。

2000年,瑞恩的第一口井打好了;2001年,“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 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挖了七十多口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意识,从而自觉的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贯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利用新闻播报,创设情景,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

整个过程贯穿案例,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各个案例,扩展学生的知识技能。

[教学重点] 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难点]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教学方法] 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习。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疑难探究,通过各种活动形式,生动活泼的学习。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课前上网查阅有关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资料,准备新闻播报,同学之间的讨论。

2.教师准备:课前上网查阅有关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查阅有关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梦开始的地方》一、新闻播报,关注社会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人口膨胀、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在观看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图片中反映了哪些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学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老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六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来自生活的报告内容主要是展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从中得出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迫在眉睫。

采取两条线走,一条线是:“心系国家”,一条线是:“关注家乡”。

快速链接,口头抢答。

提到“人口”、“资源”、“环境”,你会想到哪些词汇?绿色消费节约用水植树造林沙尘暴————引导学生多角度联想。

心系国家:第一组学生展示有关人口方面的资料:年份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年份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1949 54167 57 1986 107507 112 1960 66207 69 1996 122389 128 1975 92420 97 2003 129227 134第一步:先让第一组的同学展示资料并分析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第二步:再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第三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与总结;第四步:多媒体展示一下材料:建国50年来,我国每年净增人口1000多万,致使每年新增加的国民收入有1/4以上被新增人口消费掉。

新增粮食的48.5%、新增肉类的45.6%被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

我国钢产量为1亿吨,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100位以后;我国煤产量位12.4亿吨,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75位;我国发电量为9280.8亿千瓦时,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130位以后;我国粮食产量为4900亿公斤,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80位;我国肉和蛋的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却分别处在第75位和第55位。

“九五”时期,我国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以及下岗待业职工约有5400万人需要就业,企业富余人员有22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有1.37亿左右。

据预测,今后20年,成年人口还会增加近2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约有650万大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师生根据材料共同分析、讨论这种人口现状所带来的影响;(1)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影响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改善;(3)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沉重。

(老师及时把学生正确的观点通过课件显示出来)关注家乡:同学们了解自己家乡的人口状况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以下。

待学生交流完后,用课件展示本市的人口状况:自建国以来,我们莱西市曾经历过三次人口出生高峰。

现在莱西市已进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这次出生高峰期与前三次相比,呈现出人口基数大、持续时间长、符合政策生育人数多、可降低生育空间小等特点,能否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事关莱西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如果控制不好,对群众教育、就业、住房、交通、医疗等带来实际困难,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展示材料,引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人口问题的思考。

心系国家:第二组、第三组的同学依次展示有关资源、环境方面的资料,师生共同归纳出我国在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以及各自的影响:资源方面: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自然资源总量人均拥有量耕地面积 3 127草原面积 2 76森林面积8 107矿产资源 3 80淡水资源 6 55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的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显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资源形势严峻。

关注家乡: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没有资源浪费和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情况?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并选代表发言。

心系国家:环境方面:(1)看到上面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2)这组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3)播放录像“98年洪涝灾害”片断。

(4)师生分析总结环境恶化的危害:课件显示: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关注家乡:根据你的观察,自己的家乡存在哪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带来了哪些后果?可让学生讨论2.深入探究内容主要是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老师过渡: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同我们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讨论、归纳:人口增长过快——→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阻碍经济的发展——→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老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学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老师: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说一说:你能根据刚才的分析解释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吗?总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也就是既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既要注重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重人类未来的利益。

为了更好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近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根据查阅的资料你能解释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吗?课件显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新措施、新名词:发展循环经济、绿色GDP、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鼓励同学集思广益四、总结升华,积累收获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世代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青少年应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行动起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收获平台:(1)我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认识:——————————————(2)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会这样做:在家庭我能够做到:————————————————在学校我可以做到:————————————————在社会我努力做到:————————————————五、回归生活,检测反馈1、走进生活,明辨是非“马虎的小明”漫画一:在家里小明早上起床后,一看表时间不早了,便去抓紧洗脸,洗完后没关水龙头扬长而去。

漫画二:上学路上匆匆忙忙去上学,路上买早点,边走边吃,吃饱后随手将剩下的包子扔到路边。

漫画三:教室里到校后坐在座位上,便开始补作业,一着急上来就写错了,气得“哗”地一下子把作业纸撕掉,揉成一团扔到课桌下。

漫画四:食堂里中午吃饭时发现忘了带饭勺,花一角钱买了一双一次性筷子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你们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吗?)2、学生讨论:马虎的小明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帮助小明改正错误。

教师点拨、总结:小明的行为错误都在于缺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有一些类似的举动,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必须从小事做起。

六、布置作业,拓展巩固1、读一读:“没有口香糖的生活”新加坡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

为了维护清洁的城市,新加坡政府颁布了进口及销售口香糖的禁令。

政府规定,除游客带一些供自己使用外,走私口香糖的人将被处以一年的监禁和最高达1万美元的罚款。

现在的新加坡人早已习惯了没有口香糖的生活。

想一想:“未来畅想曲”没有都市灰蒙蒙的天,雾尘尘的气,也没有汽车的嘈杂声——清清的小溪绕着山转,绿绿的山坡盛满了沁人的花香,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没有——————————————————————————————————没有———————————————————————————————————没有———————————————————————————————————写下你的希望,与你的同学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一切还给自然,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2、我们莱西市委、市政府决心把莱西打造成“园林城市”、“生态城市”、“青岛的后花园”。

请同学们多观察,多发现:(1)我们莱西与上述目标还有哪些不相符的表现?(2)请你为实现莱西的目标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3)请你设计一则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

七、板书设计,构建体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严重的人口问题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口危害计划生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口膨胀)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严重的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资源短缺)资源、环境的保护资源和严重的环境问题危害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恶化)欣赏联合国环保机构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宣传片。

(边说边播放歌曲《地球之歌》)结束语:我们共有一个家园——地球,我们都是她的主人。

这揪心的画面,震撼的声音,警示我们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已经刻不容缓。

作为青少年应该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继续播放歌曲《地球之歌》,结束本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