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重新定义:检测心肌肌钙蛋白的作用解读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是心脏和肌肉疾病中检测非常重要的蛋白。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人的病症,并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蛋白质。
它主要参与心肌细胞内信号转导和细胞胞质功能的调节,促进心肌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它由两个亚基组成,α亚基和β亚基,α和β亚基的表达量会随着人的年龄和性别的变化而不同。
肌红蛋白的表达量升高可以诊断心肌梗死,其中心肌梗死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心肌梗死。
临床上,通过测量肌红蛋白的表达量,可以在梗死中确定梗死类型,进而实施恰当的治疗。
此外,在心脏手术前测量肌红蛋白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手术安全性。
肌钙蛋白是心脏和肌肉疾病检测中最常用的蛋白之一。
它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和肝脏细胞,主要由α和β亚基组成,其β亚基的表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在心脏病中,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会导致肌钙蛋白的表达量升高。
因此,测量肌钙蛋白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脏灌注状况以及心脏手术后患者体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
在肌肉疾病中,肌钙蛋白的表达量也会发生变化,这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肌肉病。
比如,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病人肌钙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而病人的表达量会随病症的进展而减少。
另外,肌病痉挛症、肌营养不良症、结核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肌肉病也会导致肌钙蛋白表达量的升高。
总之,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在心脏和肌肉疾病中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人的病症,并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
因此,医生应当充分了解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提供的信息来诊断和治疗心脏和肌肉疾病。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全解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2010年10月25日阅读次数:674 默认字体肌钙蛋白T (Troponin T,TnT)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
较cTnI有统一的cutoff值;无交叉反应。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异性>98%,在AMI发病后3-4小时,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
2、用于当怀疑心肌细胞损伤的患者。
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现或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和亚急性心肌梗塞,用来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微小面积心梗来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
在心肌的感染中(例如心肌炎)以及由机械,电和化学原因诱导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 PTCA)等,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换瓣,心肌毒素,等原因均可以造成TNT升高。
cTNT在心肌损伤2-8小时释放入血。
cTNT有2小时-14天的诊断窗口。
3、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
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继发性心血管病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4、灵敏度较低,结合Myo和CK-MB对早期胸痛病人的评估起决定性作用。
5、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成功与否的灵敏特异指标。
正常参考值:0.01-0.03 ng/ml肌红蛋白(Myoglobin)肌红蛋白是一种细胞浆蛋白质,存在于心脏和骨骼的横纹肌中,具有转运氧气和储存氧气的功能,分子量17.8KD,由于分子量较小,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
1、检测及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度梗死以及观察溶栓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重要指标。
急性心梗后最早(1-2h)出现升高,梗死发生后4-12小时,肌红蛋白的血浓度达到最高值。
24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水平成“多峰”现象,灵敏度优于CK-MB。
2、灵敏度高,最早排除AMI;阴性预测率为99%。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是衡量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和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重要指标,通常出现于心肌梗死患者。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测定,是高效快速诊断心脏病的客观可靠的手段,促进了早期心肌梗死的有效及时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临床作用。
肌红蛋白是心肌细胞内所分泌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其正常浓度很低,当发生心肌梗死时,体表浓度会急剧升高。
在动脉血中,肌红蛋白往往仅用1小时就可检测出,能及时判断是否患有心肌梗死,以便由此采取必要的治疗手段。
研究表明,肌红蛋白检测能够准确提前诊断心肌梗死,而且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协助临床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穿刺后心肌梗死的复发可能性。
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内大分子量的肌蛋白,在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前后的6-9小时出现在血浆中。
肌红蛋白及其后定量的升高是发生心肌坏死的急性阶段,而肌钙蛋白则是第二阶段,有利于衡量心肌坏死的总体大小以及总供氧需求量,使临床医生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便于科学施治。
2012年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更新解读
2 0 1 2版 心 肌梗 死 定 义 和诊 断 标 准 中仍 首 选 肌
钙 蛋 白水 平 作 为检 测 心 肌梗 死 最 为 敏感 的 生 化 标
志物 , 同时 沿用 2 0 0 7版 定 义 中心 肌 梗 死 的 分 型 及
诊 断标 准 , 不 同点 : ① 2 0 0 7版 心 肌 梗 死 定 义 标 准 为 血 清心 肌 标 志 物 ( 主要 是 肌 钙 蛋 白 ) 升高 ( 至 少 超 过参 考 数 值 上 限 的 9 9百 分 位 值 ) , 并 至 少 伴 有
电图和 血生物 标 志物 测 定 , 缺 乏 足够 的敏 感 性 和特
异性 。2 0 0 7年 l O月 欧 洲 心 脏 病 学 会 ( E S C) / 美 国 心 脏协 会 ( A C C ) / 世 界心 脏联 盟 ( WHF ) 专 家组 共 同 制 定并 发表 了 “ 心 肌 梗死 全 球 统 一 定 义 ” 的专 家 联 合 共识 ¨ j 。该 共 识 文 件 对 心 肌 梗 死 进 行 了重新 定
・
4 9 8・
江苏 实 用 心 电学 杂 志
2 0 1 3年 第 2 2卷 第 1期
・
心 电前 沿 ・
2 0 1 2年 伞 球 心 肌梗 死 统 一 定 义更 新 解 读
王福 军 罗 亚雄
[ 关 键词 ] 心肌梗 死 ; 肌 钙蛋 白; 心肌损 伤
[ 中图分 类 号] R 5 4 2 . 2 [ 文献 标志 码 ] B [ 文章 编号 ] 1 0 0 8— 0 7 4 0 ( 2 0 1 3 ) 0 1 — 0 4 9 8— 0 2
改变 ; 心 电图 出现 病理 性 Q波 ; 影 像 学 证 据 显 示 有
心肌肌钙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心肌肌钙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在目前血清学检测指标中,ck和ck-mb虽有一定的价值,但它们因敏感性较低,特异性差而使其应用受限。
近年来,心肌肌钙蛋白(ctn)作为心肌损伤的非酶学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的诊断中因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在血液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对微小心肌损伤具有诊断价值等优点,目前已作为新的“金标准”而逐渐取代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的地位,弥补了酶学指标和心电图等的不足。
血清ctn-t测定有助于判断梗死面积、再灌注及溶栓疗效等。
下面就心肌肌钙蛋白的特性、临床应用、预后评估进行详细介绍。
心肌肌钙蛋白的特性心肌肌钙蛋白t和i(ctnt ctnl)是心肌纤维细肌丝上肌钙蛋白复合物的两个亚单位,只在心肌中表达,仅少量游离于胞浆内(3%~5%),其余与心肌结构蛋白结合。
当心肌损伤时,游离于胞浆内的ctn快速释放于血循环,血清ctn水平于3~6小时内升高,其后随肌原纤维不断崩解破坏,ctn不断释放,于10~24小时内达高峰,血清ctni升高持续达10天,ctnt持续达2周。
,ctn对心肌损伤具有高度特异性,而ctnt第二代试剂与其他组织来源的肌钙蛋白无任何交叉反应。
正常人血清ctn浓度很低。
与ck-mb不同,ck-mb 特异性差,在心肌炎、慢性肾病、骨骼肌疾病和创伤性疾病时也可以升高。
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心肌缺血性损伤,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对ami患者的早期准确诊断,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各种心肌酶谱检测为诊断ami提供了重要指标,特别是ck-mb曾被誉为是“金标准”,但ck-mb并非心脏特有的酶,有2%~3%存在于骨骼肌中,并且ck-mb测定方法为免疫抑制法时,对其特异性均有影响。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仅有的特异性抗原,其分子量小,当心肌缺血损伤时较早释放入血,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心肌梗死诊断中明显优于ck-mb。
肌钙蛋白 生化法检测
肌钙蛋白生化法检测
肌钙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广泛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的细胞中。
它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用来评估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
肌钙蛋白主要通过生化法来检测,常用的方法是免疫测定法。
该方法基于免疫学原理,利用抗体识别和结合肌钙蛋白,从而测定血液中肌钙蛋白的浓度。
生化法检测肌钙蛋白可以用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在心肌梗死发生后几个小时,心肌细胞会释放大量的肌钙蛋白到血液中,因此血液中肌钙蛋白的浓度会明显升高。
通过监测血液中肌钙蛋白的变化,可以及早发现心肌梗死,并用于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肌钙蛋白的浓度很低,因此生化法可以对其进行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测定。
常见的生化法检测肌钙蛋白的方法包括酶免疫分析法(enzyme immunoassay)和免疫层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y)。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以在临床实验室中进行常规检测。
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诊断标准
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诊断标准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阻塞等原因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和死亡的一种疾病。
MI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而肌钙蛋白作为MI的诊断标准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肌钙蛋白的概述肌钙蛋白(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一种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分为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和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两种。
TnT和TnI在心肌细胞损伤或死亡时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可以作为MI的生物标志物。
二、肌钙蛋白的特点1. 高度特异性TnT和TnI只存在于心肌细胞中,不会在其他组织中产生。
因此,当TnT和TnI释放到血液中时,几乎可以100%确定是由于心肌细胞损伤或死亡引起的。
2. 高度敏感性TnT和TnI的浓度在MI早期就开始升高,而且可以持续升高数天甚至数周。
因此,可以通过检测TnT和TnI的浓度来诊断MI,即使MI的症状不明显或没有心电图改变。
3. 高度可重复性TnT和TnI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即使在不同实验室、不同试剂盒、不同操作人员的情况下,结果也是一致的。
这使得TnT和TnI成为MI诊断的可靠标准。
三、肌钙蛋白的诊断标准根据2012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的共同制定的诊断标准,MI的诊断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TnT、TnI、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CK-MB等。
其中TnT和TnI是最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因为它们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MI的诊断需要检测TnT或TnI的浓度,并且至少有一个标志物的浓度高于99%的参考值上限。
2. 临床表现MI的临床表现包括胸痛、胸闷、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
心肌肌钙蛋白I在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心肌肌钙蛋白I在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更新日期: 12-07 #e#[摘要]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133例冠心病患者的CTnI及其心肌酶谱的测定结果。结果:AMI患者的各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CTnI(90.6%)、CK(62.3%)、CKMB(69.8%)、AST(50.9%)、LDH-L(45.3%)、LDH1(49.1%)。在AMI患者在发病后4 h~6 h。血清CTnI即可灵敏检出阳性,且发病后4 h~6 h血清中CTnI的阳性敏感性最高,与“金标准”的CKM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阳性持续时间大部分达5 d~12 d;CTnI的特异性也显著高于CKMB及其他心肌酶谱。结论:CTnI的检测对AMI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
心肌缺血性损伤,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对AMI患者的早期准确诊断,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各种心肌酶谱检测为诊断AMI提供了重要指标,特别是CKMB誉为是“金标准”[1],但CKMB并非心脏特有的酶,约有2%~3%存在于骨骼肌中,并且CKMB测定方法为免疫抑制法时,对其特异性均有影响。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仅有的特异性抗原,其分子量小,当心肌缺血损伤时较早释放入血,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目前,中华医学会,国际临床化学联盟(IFCC),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对AMI诊断进行重新定义,将心肌肌钙蛋增高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最重要条件和较好的确定标志物[2~3]。因此,本文对133例冠心病患者的CTnI及其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并作比较及分析,现报告如下。
医学检验中的肌钙蛋白异常指标解析及其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中的肌钙蛋白异常指标解析及其临床意义一、引言医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肌钙蛋白是一种常用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估心肌损伤和心肌功能。
本文将对肌钙蛋白异常指标在医学检验中的解析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二、肌钙蛋白异常指标解析1. 肌钙蛋白的基本知识肌钙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心肌和横纹肌中的蛋白质,其结构稳定,容易释放入血液中。
心肌损伤时,肌钙蛋白会迅速释放,成为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2. 肌钙蛋白I与肌钙蛋白T目前,医学检验中常用的肌钙蛋白指标有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
cTnI是一种心脏特异性的肌钙蛋白,其升高水平与心肌梗死密切相关。
cTnT则对心肌缺血和心肌炎等病变具有高度敏感性。
3. 肌钙蛋白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肌钙蛋白测定方法有放免法、电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免疫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对肌钙蛋白的测定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好,可以有效地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
4. 肌钙蛋白异常指标的解析当肌钙蛋白检测结果超过正常范围时,往往意味着心肌损伤的存在。
根据肌钙蛋白浓度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异常指标:(1)肌钙蛋白升高:这是最常见的异常指标,可能表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炎症等。
(2)肌钙蛋白持续升高:持续升高的肌钙蛋白常常提示心肌损伤正在进行或进展。
(3)肌钙蛋白波动:肌钙蛋白测定结果在短时间内反复升高和下降,可能暗示心肌缺血。
三、肌钙蛋白异常指标的临床意义1. 早期诊断心肌损伤通过检测肌钙蛋白的异常指标,可以早期诊断心肌损伤并进行及时干预,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2. 判断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肌钙蛋白的升高水平与心肌梗死的程度密切相关。
通过测定肌钙蛋白的浓度,可以评估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3. 评估患者预后肌钙蛋白的异常指标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如果肌钙蛋白持续升高或浓度显著增加,可能预示着心肌损伤加重,预后不良。
4. 指导药物治疗根据肌钙蛋白异常指标的变化,可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全面解读心内科常用指标—肌钙蛋白
全面解读心内科常用指标一肌钙蛋白无论是溶栓、经皮冠脉介入(PCI),还是冠脉搭桥(CABG ),都是风险极大的治疗手段,所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正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临床工作者一直致力寻找一种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血清诊断指标,以期提高诊断正确性。
在近几十年中曾经有很多血清诊断指标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越来越高,目前高敏肌钙蛋白(hs-cTn )可以检出非常微小的心肌损伤。
肌钙蛋白在临床实践中成为目前公认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指标为所有指南所推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肌钙蛋白及其临床意义。
1.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有么区别?1992年第一份肌钙蛋白I商业检测试剂在临床推广,不久肌钙蛋白T 检测试剂也开始在临床应用,在随后十余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论一到底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孰优孰劣?早期曾有研究观察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经常出现肌钙蛋白T增高却不一定有急性冠脉综合症。
随后提出了几个可能的学说:(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肌钙蛋白T 在横纹肌表达再分布,(2)抗原交叉反应,(3)慢性肾功能不全引发心肌微损害有关。
第一个假说很快被cTnT阵营否定,有学者用PCR检测否定cTnT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表达异常。
随着第二代肌钙蛋白T检测方法推出抗原交叉反应得到较好解决。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肌微损害也同样会引起肌钙蛋白I增高。
目前倾向认为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在心梗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上没有很大区别,但是相对而言,有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无论是cTnT或cTnl,自肌钙蛋白检测方法问世以来,没有经过一个垄断的专利生产过程。
不同厂家、不同免疫检测方法,可谓五花八门,始终未能形成一个统一全球质量标准,只有企业质量标准。
不同厂家试剂盒可比性较差,甚至无法比较。
这可能成为两大阵营论战当中诸多结论相互矛盾主要原因。
由于巨大的市场份额和不同商业利益,要求不同厂家按照统一模式生产出目前看来并不现实。
心梗三项数值解读
心梗三项数值解读
心梗三项数值是指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和心电图三项指标,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和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1.肌钙蛋白(cTn)
肌钙蛋白是一种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当心肌细胞受损时,会释放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的检测是目前最敏感、最特异的诊断AMI的指标,一般情况下,肌钙蛋白水平在起
病后3-6小时开始上升,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
2.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是一组常规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GOT或AST)和谷丙转氨酶(GPT或ALT)。
这些酶在心肌细胞受损后释
放到血液中,一般情况下,这些酶的水平在起病后4-8小时开
始上升,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
3.心电图
心电图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肌缺血和损伤的程度。
在AMI的早期,心电图表现
可能并不典型,但是一些常见的异常改变包括:ST段的抬高
或压低、Q波出现等。
通常情况下,心电图的改变与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谱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总的来说,心梗三项数值是一个组合指标,可以提高AMI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并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因素(如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等)会影响这些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改变 。
4 4例 患 者 中 , 心 电 图检查 首 次确诊 2 8例 , 占6 3 . 6 4 %; 心
肌 肌钙蛋 白 T检查首 次 阳性 3 8例 , 占8 6 . 3 6 %, 其 中 4例 患 者 为 假 阳性 , 2例 患者 为 陈 旧性 心 梗 , 排除再次心梗 , 1例 患 者 为肺 心病 导致 的 心衰 并 上 消化 道 出血 , 1例患 者 为 变异性 心
痛 及心 电图检 查 确诊 : 7例患 者 为 T波 高尖 改 变 , 9例患者 为 s — T段 呈弓背抬 高改变 , 5例患 者为 T波高 尖 : 7例患者 的心 电 图检查结 果不 典型 ,但 起病类 似急性 心肌梗 死 : 2例患者的 特 征 为频发 性室 性早搏 ; 4例 患者心 电图检 查似 提前 复极 综合 症
表 1 三种检测方法 的阳性符合率以及拟诊到确诊时间比较
0 f f 为0 . 1 n g / mL , F h 检验 科的 同一 有经验 的人 员进行 检测 , 并 对 结 果进 行 阴阳性判 定 。血 清心 肌酶 中 的 A S T、 C K和 L D H采 用 I F C C推荐的检测 方法进 行检测 , C K — MB使 用抗 M 亚基 的章 克 隆抗体抑制法进行检 测 , H D L使用高氯酸抑制法进行检测 。
●
蛋 白 T在急性 心肌梗死诊 断中的临 床应用价 值 ,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料
4 4例患者均为该 院急诊确诊 的急性心 肌梗死的患者 ,其 中 男 性患 者 2 9例 ,女性 患 者 l 5例 ;年 龄 4 5 — 7 9岁 ,平 均 年龄 ( 5 7 . 6 2  ̄ 1 2 . 3 8 ) 岁; 发病到就诊时间 : 3 ~ 3 6 h , 平均 ( 6 . 7 8  ̄ 1 . 2 2 ) h ; 首
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一、肌钙蛋白临床意义二、肌钙蛋白是什么
肌钙蛋白临床意义一、cTnI作为疾病的检测指标
1、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首选指标。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续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临床上典型的症状是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有发热,心肌损伤性蛋白升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
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律衰竭而导致死亡。
心梗常见的原因是由于供应心肌的冠状动脉内长有粥样化硬块,硬块的破裂、脱落导致血管狭窄,以致闭塞,使之供血的那部分心肌组织细胞缺血而坏死。
但在血管的完全闭塞到心肌组织的不可逆坏死有一段时间间隔,如可争取时间,重新开通闭塞的血管,就可使心肌不坏死,或将梗死的心肌面积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从而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由于cTnI的心脏特异性,及其在心脏受损后的快速及长时期升高,可作为一种诊断心肌损伤性疾病,特别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首选标志物。
2、不稳定性心绞痛最佳血液指标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是一组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急性冠状动脉缺血综合征。
粥样化硬块破裂诱发非闭塞性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而病变血管的痉挛性收缩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病理机制若引起病变血管的一过性堵塞,或血栓性物质造成冠状动脉小分支的栓塞,就可能引起心肌细胞的缺血性损伤,并可能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因此,对于cTnI检测阳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应进行积极的治疗。
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报告指出,。
肌钙蛋白(TnT)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TnT)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肌钙蛋白测定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实验室诊断、不稳定心绞痛的预后判断、用于AMI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同时它对于其它心肌细胞损害的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1.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在诸多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生化指标中,CK-MB 曾一度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多年。
随着对心肌肌钙蛋白(cTn)深入研究,无论是对心肌的特异性还是诊断敏感性,CK-MB的地位都受到了严重挑战。
cTn 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确定标志物,正逐步取代CK-MB成为AMI的诊断“金标准”。
患有各种冠状动脉疾患的病人必然会发生心肌细胞损伤。
有些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完全符合WHO关于AMI诊断标准(不稳定心绞痛就是其中之一),但却伴有某些心肌损伤标志物(如cTnT等)升高,从而导致细胞内的组成成分渗漏入外周血循环。
这使得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的检测成为可能。
cTnT和cTnI在AMI后(3~6 小时)血中浓度很快升高,和CK-MB(3~8 小时)相当或稍早,它们测定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明显高于CK-MB。
cTn 具有相当长的诊断窗口期(cTnI 7~9天,cTnT更长)。
cTn对急性胸痛病人(无论有无骨骼肌损伤)的诊断均优于CK-MB。
研究表明:在对AMI的诊断方面cTnI和cTnT无显著差异,都能鉴别出CK-MB所不能检测出的心肌损伤。
相对cTnT而言,cTnI显示出较低的初始灵敏性和较高的特异性。
就上升的相对值来说,cTnT比cTnI高;在不稳定心绞痛病人中cTnT上升的频度比cTnI高。
在AMI后30天死亡率的预报方面,cTnT优于cTnI。
无论是不稳定心绞痛还是无Q波的心肌梗死,最初24小时的cTnT最具预后价值。
对不稳定冠状动脉疾患病人的随访发现,cTnT和运动试验两项都正常者,死亡或AMI的仅1%;若异常,死亡或AMI可达50%。
对急性冠状动脉疾患(包括心肌梗死)病人的随访研究发现,cTnT小于0.1 μg/L的病人的死亡率仅4%,相比而言,大于0.1 μg/L的病人的死亡率则大3倍,发生休克的百分率大3倍,发生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的百分率也增加1倍。
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是人们研究肌肉相关疾病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一、肌钙蛋白1. 肌钙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存在于肌肉组织中。
它是肌肉收缩的重要调节蛋白。
肌钙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中的钙离子浓度,从而影响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2. 肌钙蛋白在临床上常常被用作心肌梗死的生物标志物。
当心肌梗死发生时,受损的心肌细胞会释放大量的肌钙蛋白到血液中,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肌钙蛋白浓度来帮助诊断心肌梗死。
3. 肌钙蛋白也在肌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肌肉损伤或肌肉炎症时,肌钙蛋白的浓度也会升高,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肌钙蛋白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二、肌红蛋白1. 肌红蛋白是一种在骨骼肌和心肌中广泛存在的血红蛋白样蛋白。
肌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肌肉细胞在缺氧状态下运输和储存氧气,从而支持肌肉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
2. 肌红蛋白在临床上也被用作肌肉疾病的诊断指标。
肌肉损伤或肌无力症患者的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常常升高,而且肌肉愈后,肌红蛋白浓度会逐渐降低,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肌红蛋白来辅助诊断和监测肌肉疾病。
三、肌酸激酶同工酶1.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一种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的酶。
它是由肌肉细胞在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疾病时释放到血液中的一种心肌特异性蛋白。
2. CK-MB通常被用来帮助诊断心肌梗死。
在心肌梗死发生后,受损的心肌细胞会释放大量的CK-MB到血液中,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CK-MB的浓度来辅助诊断心肌梗死以及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3. 与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不同,CK-MB的升高在心肌梗死后会迅速达到高峰,然后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降低。
通过连续监测CK-MB的浓度变化,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总结起来,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CK-MB同工酶作为肌肉相关疾病和心肌梗死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1.介绍
心梗,也称为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
血坏死的疾病。
心梗三项是评估心梗的临床指标,包括心电图(ECG)、血清肌钙蛋白(cTn)和血清类脂物质(脂肪和脂蛋白)
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梗三项的临床意义。
2.心电图(ECG)
心电图是使用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记录。
心梗时,心肌
缺血导致心电图发生特定表现,如ST段抬高、T波倒置等改变。
这
些改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梗,并评估梗死的位置和范围。
3.血清肌钙蛋白(cTn)
肌钙蛋白是心肌坏死释放的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cTn)水平
可以用来检测心梗。
cTn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及早检测
到心肌梗死,并评估梗死的严重程度。
cTn水平的升高与心梗的发生、范围和预后相关。
4.血清类脂物质
心梗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坏死会影响血清中的类脂物质水平,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检测这些类脂物质的水平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并指导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5.本文涉及附件
本文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
6.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 心梗: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 心电图(ECG):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记录。
- 血清肌钙蛋白(cTn):心肌坏死释放的标志物,用于检测心梗。
- 血清类脂物质:影响心梗的血清类脂物质,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心肌梗死的关键指标:肌钙蛋白,你了解它吗?
心肌梗死的关键指标:肌钙蛋白,你了解它吗?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当我们因胸闷前往医院就诊时,医生往往会建议查一查肌钙蛋白这一数值水平。
当检查结果出来以后,如果肌钙蛋白水平较低还好;如果肌钙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医生的面色也会随之凝重起来,甚至会怀疑存在心肌梗死的可能。
那么,肌钙蛋白究竟是什么?肌钙蛋白高意味着什么?发现肌钙蛋白升高,就一定是心肌梗死吗?我们该如何处理肌钙蛋白数值升高的情况?什么是肌钙蛋白?肌钙蛋白是身体用于调节心肌收缩的蛋白,并在人体心肌收缩、舒张等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患者听从医嘱查验肌钙蛋白数值,便于初步筛查其心肌损伤、坏死等各种疾病的进展程度。
有研究指出,肌钙蛋白数值的升高通常能够提示患者心肌可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或坏死。
当患者身体内的肌钙蛋白含量明显增加时,可能会引发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危重大疾病。
在一些恶性异质性患者中偶尔也会出现肌钙蛋白含量降低的情况。
一般而言,肌钙蛋白含量降低并不会出现显著的不良症状,而且也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肌钙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作为人体肌肉组织中的一种正常的蛋白质,肌钙蛋白在人体肌肉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物质通常存在于肌肉组织的细胞中,当患者心肌细胞遭受损伤以后,肌钙蛋白就会从心肌纤维上降低下来,进而出现在患者的血液当中。
有研究指出,肌钙蛋白并不存在下限,即使其浓度处于零状态时也在正常范围内。
但当患者机体内的肌钙蛋白水平超过0.5 μg/L时,就表示其存在心脏肌肉损伤;如果肌钙蛋白水平超过0.2 μg/L时,应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心电图等进行综合评估。
肌钙蛋白高意味着什么?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例,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当其出现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心肌缺血坏死等异常情况时,患者的肌钙蛋白水平也会随之上升。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肌钙蛋白水平都意味着心肌缺血坏死,还可能是由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第一,心肌受损。
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心肌梗死的意义
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心肌梗死的意义
赵俊文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05(021)023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心肌梗死时的检测意义.方法:对20例心肌梗死患者CTnI和心肌酶谱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CTnI 85%,CK-MB 65%,CK 40%,AST 45%,LDH 40%.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胸痛6小时以后血清CTnI的敏感度最高,血清CTnI对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明显高于心肌酶谱(CK-MB、CK、AST、LDH),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临床检测意义.【总页数】2页(P3227-3228)
【作者】赵俊文
【作者单位】昆钢医院,云南,安宁,6503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
【相关文献】
1.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I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马逸;尚士芹;杨瑞峰
2.联合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J], 石书凡;周秀萍;杨长顺;周细国;潘高球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临床意义 [J], 李馨;谢朝欢;王小芳
4.心肌肌钙蛋白Ⅰ快速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J], 龚有军;包万
英;李凤英
5.联合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及脑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J], 程美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梗死的重新定义:检测心肌肌钙蛋白的作用随着我们步入新千年,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关标准有了quot;划时代的改变quot;。
本文的目的是评论重新定义的关于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新的心脏病学导则,并且将其与检验医学学术团体先前发表的有关建议作一比较。
临床学术团体制定的新建议中有一些可能与随着我们步入新千年,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关标准有了"划时代的改变"。
本文的目的是评论重新定义的关于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新的心脏病学导则,并且将其与检验医学学术团体先前发表的有关建议作一比较。
临床学术团体制定的新建议中有一些可能与先前发表的由检验医学学术团体制定的建议有不一致之处。
我们将回顾近年来有关心肌标志物应用导则的发表顺序和进展。
最近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以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发表了意见一致的文件,对检测MI的生化标志物的应用作出建议。
用于有缺血症状(如急性、进展性或新近的心肌梗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SC)患者分级的重新定义的标准是由依据血清(浆)心肌肌钙蛋白(I或T)浓度的升高而定的。
而在不稳定心绞痛和ST段未升高的MI患者的治疗中,新的ACC/AHA导则认为在有缺血症状的ASC患者中,心肌肌钙蛋白值升高可确立ST 段未升高的心肌梗死的诊断,而心肌肌钙蛋白值正常则可确立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
新的导则强调了以下几个临床问题:第一,心肌肌钙蛋白升高表明存在心肌损伤,但可以是无症状的MI或有缺血损伤却无明显症状。
如果不存在缺血损伤,应该考虑找寻引起心肌损伤的其它病因。
第二,心肌肌钙蛋白的升高表明心肌损伤的已不可逆,当然这一问题还有待讨论。
第三,在心肌缺血损伤的患者中心肌肌钙蛋白升高的程度与预后有关。
第四,患者经经皮-经腔冠状血管成形术(PTCA)或心脏手术后可能因手术影响而使心肌肌钙蛋白升高。
在心脏手术患者中,目前还没有生化标志物能够区分损伤是否由手术创伤所致的MI引起。
不管如何,在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安装斯滕特固定膜手术后的心肌肌钙蛋白升高预示细胞的缺血死亡,可以被认为是MI。
导则还强调了下述检测(分析)的问题:首先,心肌肌钙蛋白(尤其是心肌肌钙蛋白I)的各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存在差异,这已给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带来困惑。
标准化将有助于解决其中一些问题。
应在认真阅读有关文献之后才能决定采用某种肌钙蛋白的检测方法。
第二,阅读有关临床研究的文献后应了解有关测定方法的不精密性(CV)、参考范围、可能的分析干扰以及可采用的标本类型等方面的信息。
建议将第99百分位点的参考范围上限的可接受的不精密性定为CV≤ 10%,这要求所有与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有关的生产厂商有责任把他们各自的检测方法调整到最佳。
尽管目前很少有生产厂商能够满足这一建议要求,但是如果有某一公司能够做到,心脏病学委员会就要求其他有关生产厂商达到这一要求,因为诊断和治疗的决定基于心肌肌钙蛋白的临界值下限。
为了减少检测和报告结果的周期,最初提倡使用肝素抗凝血浆标本,而不是血清标本。
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用几种不同的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方法分别检测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标本,肝素抗凝血浆标本的结果比血清标本的变异大而且结果偏低。
因此,每种检测方法必须对血清和血浆标本都有效。
第三,至少应在患者症状发作后的6~9小时起连续采集血标本测定心肌肌钙蛋白,以确诊或排除MI。
第四,如果无法进行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最好选择CK-MB质量检测。
早期增高的生化标志物,如肌红蛋白或CK-MB 的亚型,可以用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分类,但是它们不能用于证实MI的诊断。
我们完全赞同新的心脏病学导则,并且赞成从文献中得出的证据,即心肌肌钙蛋白可作为一种确定标志物用于MI的诊断、危险程度的分级以及帮助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
从临床的角度看,任何可检测到的心肌肌钙蛋白明显地与临床预后的危险程度有关。
有关cTnT的FRISC II的研究证明可以用第99百分位点时临界值浓度来进行危险程度的分级(cTnT〈0.01μg/L时12个月的死亡率或AMI发生率为8.5%,相比之下cTnT≥ 0.01μg/L时12个月的死亡率或AMI发生率为18.0%,P<0.001。
对cTnI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结果, cTnI使用第97.5百分位点的0.1μg陈/L临界值,分别用Immuno I(Bayer)、ACS:180(Bayer)和Dimension RxL(Dade Behring)分析仪测得各自有效的差异比值分别为2.2(可信区间1.3~3.6)、2.8(1.5~5.1)和3.0(1.5~5.7)。
对于每种方法,在第97.5百分位点和第99百分位点时的测得值是相近的。
如上所述,初步试验显示了用心肌肌钙蛋白检测下限进行危险程度分级的价值,但是绝大多数生产厂商不能达到在第99百分位点时不精密性(CV)≤ 10%的这一要求。
因此我们认为,在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在第99百分位点时C V≤ 10%的目标达到之前,对每种方法先选用一个能满足CV≤ 10%的浓度稍高的临界值应用于临床。
因不精密性而对患者误分类所产生的医疗问题的重要性目前尚无法得知,也许在以后可知道。
在任何情况下,新导则强调对患者的临床评价是医学决定过程中的一部分。
随着这些新导则的问世,我们认为重新回顾美国临床化学学会(NACB)和IFCC分别于1999年发表的有关心肌标志物的应用导则并将其与ACC/ESC/AHA的导则进行比较和对照,是重要的和及时的。
首先,NACB和IFCC的导则都建议使用两种标志物(早期标志物和晚期标志物)。
NACB建议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h、6~9h以及12~24h之间分别采集血标本,而IFCC建议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4h、8h和12h(或第二天早晨)分别采集血标本。
ESC/ACC和ACC/AHA的导则提出对于早期的MI诊断(症状发作的6h内),除了增高较晚的确定标志物(肌钙蛋白)外,还应考虑心肌损伤的早期生化标志物(如肌红蛋白和CK-MB亚型)。
应用早期标志物意味着血标本采集时间也应提早,即在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6h内采集血标本。
因而检验学术团体和心脏病学学术团体的建议之间有着一致性。
而且这两方面的学术团体都意识到如果没有其他早期分类的方案可供采用,那么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是必须的,我们也赞同这一点。
美国急诊医师学会推荐了一个类似的方法,他们建议"在回到基础值后的2~3h重复测定CK-MB或回到基础值后的1~2h重复测定肌红蛋白,从而利用?CK-MB和?肌红蛋白……"。
在最初的WHO的诊断MI标准中,将一系列酶浓度的明显变化作为诊断MI的三个标准之一,其他两个是心电图改变和临床症状如胸痛。
随着蛋白标志物如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的研究进展,NACB和IFCC 的委员会建议:MI的诊断标准从酶扩展到蛋白质。
然而NACB的建议未明显改变MI的定义,而重新定义MI的诊断标准是心脏病学专家的责任,不是检验人员的责任。
因而ESC/ACC有关委员会随后联合提出重新定义MI的建议是顺理成章的。
第二,关于心肌标志物的临界值,NACB和IFCC建议心肌肌钙蛋白使用两个临界值。
其中低的临界值(第97.5百分位点)表明存在心肌损伤,高的临界值说明损伤达到先前WHO所定义的MI的程度(经ROC曲线确定)。
当时NACB 的委员会考虑到"社会学、生物心理学和社会经济学"因素,认为若降低临界值而将微小心肌损伤诊断为MI,这将使MI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同时,NACB的委员会认为在WHO或其他临床学术团体织如AHA或ACC重新定义AMI诊断标准之前,心肌肌钙蛋白使用两个临界值。
ESC/ACC委员会指出生化标志物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MI的诊断更为准确,使得WHO诊断标准应用以来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随着医学技术进展,引入了心肌肌钙蛋白检测。
我们再次对这一进展表示赞同。
一旦ESC/ACC重新定义的MI导则被广为接受并得以完全执行时,就没有必要再采用NACB的关于设置两个临界值浓度的建议。
第三,在建立低临界值时,NACB和IFCC建议用正常健康人群的第97.5百分位点,这与其他临床检验方法是一致的。
这时的检测假阳性率是2.5%。
ESC/ACC和AHA/ACC的导则认为用第99百分位点作为单一的临界点,它是在NACB和IFCC建议的低临界值和高临界值之间。
将低临界值从第97.5百分位点升高到第99百分位点的理论基础是为了减少诊断心肌损伤的假阳性率。
有关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生产厂商必须保证他们的产品、方法达到必要的灵敏性和不精确性(CV≤ 10%),从而满足使用新的临界值的要求。
虽然不断提高测定精密性这个过程不可能在一蹴而就,但我们仍然强调降低在低检测限时的分析不精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期望每种方法应达到在第99百分位点时CV≤10%。
医学决定水平的临界点还将不断降低。
无论如何,随着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方法和测定精密性的改进,将有更多的临床试验来确定最佳临界值。
最后,NACB和IFCC建议心肌肌钙蛋白是检测心肌损伤新的生化标志物。
NACB和IFCC的委员会认为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即使只有轻度心肌肌钙蛋白上升也应立即给予治疗,从而使引起心肌损伤的危险降低到最小。
其他临床学术团体一致同意这个建议。
ACC/AHA把心肌肌钙蛋白作为早期危险程度分级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不稳定心绞痛的Braunwald分类III B 分类标准中也增加了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
因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有心肌损伤的近期危险性,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署的有关规定中将血清TnI或TnT的增高作为将这些患者列入高危险组的一个主要标准。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心脏病学协会同样把心肌肌钙蛋白列为诊断ACS的标志物。
所有临床学术机构和检验学术团体分别得出这一结论,即心肌肌钙蛋白是ACS诊断,危险程度分级和治疗指导的最好标志物。
我们完全赞同只有心肌肌钙蛋白才符合要求这一建议。
我们还建议临床医师使用心肌标志物时应逐渐改变首选CK-MB的作法。
总之,我们认为现在有理由要求所有从事医疗保健工作的人员,包括临床医师、检验人员、住院医师、医学生、医院管理人员以及试剂仪器生产厂商阅读一下ESC/ACC和ACC/AHA的导则,因为这些文件对医学和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赞同新的心脏病学导则的所有结论。
这个导则完全包含了最初出版的检验学术团体的导则内容,认为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是新的确定MI诊断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