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分析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分析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1、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的沉积物。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的气候、生物界、沉积物的研究、构造的研究、地层的对比与划分。

第四纪的特点/第四纪独立研究的理由:(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2、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表形态。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作用、组成物质、形成年代,发生的阶段与规律、应用研究、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

3、第四纪底限:2.588Ma B.P.4、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地貌标准、沉积物标志、火山活动、地震、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新构造运动的意义: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地球表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可以改变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和蕴藏的自然资源的产出条件,而且可以改变关系到现代和未来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可以造成对人类生命财产产生巨大威胁的地质灾害。

5、地球的三次大冰期:前寒武纪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更新世冰期6、第四纪沉积物的特点: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多变、厚度差异大、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形成多种地貌形态。

第四纪沉积物代号:1、构造地貌: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称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识别标志:构造面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

构造面: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等。

2、主要构造地貌类型及其典型代表(1)水平岩层构造地貌:构造高原、构造平原、构造阶地、方山&尖山、丹霞地貌、剥露构造平原。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总结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形态: 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2.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例如冲沟、沙丘等3.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如盆地、沙漠等4.夷平面: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高原、平原、斜坡、悬崖、丘、冈、阜、山(巅) 峰;脊、桌地、盆地、垭、谷、阶地、穹、洞等等。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等3.什么是顺构造地貌?什么是逆构造地貌?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4.什么是地貌的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a切割b过渡c掩埋地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a.古生物法b年间法c其他方法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即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a.幼年期b.壮年期c.老年期.这些只代表其阶段性,不反映时间关系,a. 幼年期地貌特点:时间上:短暂起伏迅速增加峡谷,V字型,高差大b.壮年期地貌特点:“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c.老年期地貌特点起伏微弱,时间无限延长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小的残丘。

对《地貌学及第四纪学》认识 dh

对《地貌学及第四纪学》认识  dh

对《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认识Dh通过对课程名称的解读,不难看出它是以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为主体研究对象,课程的性质告诉我们,也的确如此。

同时《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吸收了沉积学﹑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新构造学和地质年代学等有关知识从而组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要充分了解和学习《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就得认识它的两个基本知识——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第四纪研究了地表二三百万年内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的发展规律;地貌学则研究了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全书一共十四章,通过对第二章的学习,认识到第四纪最显著的特点:在短暂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还有人类及其文明的形成。

三至八章侧重讲解了各种营力造成的各自地貌特征和实际意义,其中包含了风化﹑重力﹑水﹑冰川﹑风﹑海洋等,与之对应形成相应的堆积侵蚀地貌:风化作用形成各种残积物和土壤;重力通常在斜坡上后面产生地貌作用,从而通过滚落、滑落、流动三种基本类型造成相应的崩塌、错落、撒落、滑坡、泥流、蠕动等地貌和堆积物;地表水以河谷湖泊沼泽等地貌存在,其中河谷尤为重要,同时水对可溶性岩石化学溶蚀产生各种风光旖旎岩溶地貌和岩溶堆积物;冰川是一种特别的地质营力,形成相应的剥蚀堆积地貌也极具特色,如冰斗、刃脊、羊背山;风的作用造成各种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有风蚀垄槽风城沙堆新月沙丘等,形成的荒漠有一定的危害,大多数学者认为,黄土也是风的一种作用结果;海洋占地表大约三分之二,海洋地貌多样宏达,海洋地貌有滨海浅海半深还和深海。

三至八章每章后的实际意义可以看出,对第四纪地貌研究对矿产资源,环境与地灾,工程建设有指导价值。

后面的章节讲解了对第四纪的研究方法,第四纪的生物、地层和新构造运动。

研究方法,有对年龄的测定方法古环境研究方法,对海平面变化的研究,相当详尽,介绍了第四纪的特定生物,生物与第四纪环境的关系,最后一章概述了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地貌图地质图的编制。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书上知识点小结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书上知识点小结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本上的知识点第一章、第二章绪论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1、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现象恢复历史)2、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3、第四纪的6个特点4、第四纪的分类与其所对应的时间5、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6点岩成岩厚不含6、第四纪的5个言行及其相应的命名法7、常见的成因类型(书上给出了5个)8、三大沉积物系统9、地貌的基本形态、组合形态、正形态、负形态10、地貌形态的3个测量指标及其细化概念(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面刻切密度、地面切割深度)11、地貌形成的2个动力及其相应的定义、发展趋势与7点相互关系12、地貌的4级地貌和山地、平原的成因分类(顺地质构造地貌、逆地质构造地貌)13、地貌发展的旋回性的定义14、地球环境变化的3个动因15、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的基本特征、气候变化的方式16、新构造运动的定义、划分17、人类活动影响地球那几个圈层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1、风化作用的定义、影响因素并且其主要因素是哪个2、风化作用的4个作用阶段及其产物3、风化作用的2个主要作用类型及其相互影响4、残积物(风化壳)的定义、岩性组成(3个)5、残积物的结构构造(带)(构造残积亚带)6、残积物的4个类型7、土壤的形成、成分组成----------可以用此来区别风化残积物和松散堆积物8、土壤的3个成层结构(其结构发育状况取决于土壤类型)及其土壤类型的2个取决9、古土壤的定义9.块体的定义10、斜坡的划分、斜坡上块体的稳定性取决因素11、崩塌、山崩、塌岸、塌陷、塌方、冰崩、雪崩、崩塌陡坎、倒石堆、倒石锥、错落、撒落、滑坡12、倒石堆与倒石堆堆积物的特征13、滑坡要素(滑坡周界)、滑坡的形成条件、发生过程14、泥流、(土层)蠕动、偏流、面状洗刷作用15、斜坡洗刷带的划分16、坡积物的定义、其岩性的划分、坡积裙的定义第四章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沉积物一流水1、流水的划分、水流的2个运动状态及其特点、发生的位置2、河流侵蚀河床的基本过程3、环流的分类及其定义与形象因素4、河流洪水位、平水位与超洪水位的定义4河谷的定义及其横剖面形态的划分及其详细介绍5、河谷纵剖面的定义和分类6、河谷形成的一般情况7、河谷的3个形成阶段和3个类型8、河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和河流均衡剖面的定义9、河床的定义并且按照什么来分类10、河床的4个类型及其相互关系11、河床的3个侵蚀地貌以及3个堆积地貌12、河漫滩形态特征的划分、物质组成的划分及其河漫滩形成的3个阶段(牛轭湖、深切河曲、离堆山)13、冲积物(冲积层)的定义14、砂砾的3种运动方式和取决?15、颗粒在河流中的沉积主要取决于?16、流水中的颗粒的沉积特征主要取决于?17、河床沉积物中弯曲河道的3个划分17、河漫滩沉积物的定义及其3沉积带18、冲积物的3个组合类型19河流阶地的形态要素和结构(阶地海拔高度)20、河流阶地的三类六种类型21、河流阶地的3个成因22、河流袭夺的定义23、水系的定义、水系格式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24、主要水系类型(书上给出了8个)25、水系袭夺26、洪流的定义和划分(曹洪相沉积物、漫洪相沉积物)27、洪积物与其他扇形堆积物区别的基本特征28、洪积物扇形岩相的3个划分29、洪积扇及其洪积扇与冲积扇的区别30、冲沟的定义与4个形成发展阶段31、冲出锥的定义32、泥石流的定义、特点、运动介质、运输能力、形成条件33、泥石流堆积物的特征二湖泊与沼泽沉积物1、湖与海的分别?2、湖泊的成因分类3、湖泊按含盐量可分为几种?4、淡水湖碎屑沉积物的3个分布带5、淡水湖化学沉积物的2个分类5、盐湖沉积物的3个阶段7、沼泽的定义与引起因素(水体沼泽化、陆地沼泽化)8、高位沼泽、地位沼泽、沼泽化地区的定义9、沼泽堆积物的组成、形成与其主要部分10、流水、湖泊和沼泽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1、岩溶作用、岩溶地貌、岩溶堆积物、岩溶(喀斯特)的定义2、岩溶形成的5个条件及其主要取决3、水的流动状态的4个分布带及其相应的范围4、溶蚀基准面、深部岩溶的定义5、岩溶地貌按出露分为哪两类并且其详细分类(石牙、溶沟、石林、岩溶漏斗、峰林、峰丛、溶蚀洼地、孤峰、盲谷、干谷、落水洞、竖井、溶洞、地下河、伏流)5、岩溶漏斗的成因5、峰丛与峰林的区别溶蚀洼地与岩溶漏斗的区别5、伏流的定义及其与地下河的区别和伏流的形成位置6、岩溶堆积物的定义和按照分布位置的划分及其每个划分下的详细分类(蚀余红土、石灰华、滴石、石钟乳、石笋、石柱、流石)7、岩溶旋回8、岩溶研究的实际意义第六章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一冰川1、冰川冰、冰川的定义1、雪线的定义(冰雪积累区、冰雪消融区)1、成冰作用的定义、2个阶段和特点2、冰川的2种运动方式(涌流冰川)3、导致冰川运动2个主要的因素(重力流、压力流)4、冰川的类型及其详细分类(冰川物质平衡、)4、典型冰斗的3个明显组成部分5、冰蚀地形的定义及其6个分类(伸张流、压缩流)6、冰碛物的定义、磨圆度(冰川条痕石、冰川擦痕)6、典型冰川擦痕的3个特征7、冰碛的3个成因分类8、冰碛的3个地貌9、冰水、冰水沉积物的定义10、冰水沉积物的分类(2个)及其每个分类的详细分类(冰水山、冰水冲积平原、冰水亚粘土、黄土状亚粘土、冰湖底沉积物、冰砾阜、冰阜阶地)二冻土1、冻土的定义(永久冻土、季节冻土、低温寒土、连续多年冻土、岛状冻土)2、冻土形成的首要条件2、冰的垂直分布带3、冻土的4个影响因素4、冻土的2个分层5、冻融作用6、冻土地貌(4个)7、冻融构造(4个)8、冻融土9、冰川、冻土研究的实际意义第七章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1、风搬运颗粒的运动方式的那一段2、风蚀地貌2、风积地貌的成因3、风积地貌的类型及其相应的成因4、荒漠的类型5、风成沙的定义与结构构造6、黄土的定义、主要特征、成因(湿陷性)7、黄土地貌按地质营力的分类及其详细分类第八章海洋和海陆叫替代地貌和沉积物1、海洋环境地貌(4个)2、海滨(海岸带)的定义与分类3、现代海岸的三个部分的组成及每个部分的定义4、海岸带的3个主要水动力作用5、波浪的几个重要要素(4个)5、在垂直海岸不同水深地带,波浪对海底的作用5、海啸与风成波浪的区别6、横向流的产生机制7、波浪的折射与沿岸流产生的机制8、海岸地貌的分类9、大陆架的主要地貌特征10、陆棚沉积物的5个分类11、大陆坡的主要地貌特征及其沉积物的特征12、大洋盆地的主要地貌特征(3个)和沉积物地特征(3个)13、海陆交替带的定义14、河口区的3个分段15、三角洲沉积物的三个平面分布带16、三角洲沉积物的剖面结构17、河口湾沉积物的一般特征(2个)。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

一、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1、在普查勘探砂矿中,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占有很大的地位。

在普查勘探砂矿时,就需要应用这些知识来分析砂矿形成的条件,含砂层的岩性、成因及其地貌特征,砂矿富集与区域第四纪、地貌发展的关系,从而正确评价砂矿,并阐述其与原生矿的联系。

在区域地质测量工作中,地质,第四纪地质工作同样也起到一定作用。

此外,区域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资料是为多种实践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基本资料之一。

2、地貌、第四纪地质工作,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之一。

大量地下水赋予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之中,许多大型工程建立在第四纪沉积物和一定地貌形态之上。

第四纪沉积物的年代分布、岩性、厚度和成因,对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水质、水量和运动规律有直接影响;与土层的工程力学性质也有很大关系。

总之,在进行水文、工程地质工作时,要求首先研究第四纪地质、地貌条件。

另外,农业、环境保护等等也需要有一定的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

3、其他方面农业、环境保护、地震研究、测量、军事、航片和卫片解释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地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

二、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的定义和含义是什么?地貌学就是研究地表地貌的科学,地貌学主要是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和分布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

第四纪地质学是在以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配合着研究发生于第四纪时期内的各种事件,对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第四纪有机界的发展,第四纪矿产,和第四纪地质年表拟定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次恢复第四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和构造运动,从而阐明第四纪时期地壳发展规律。

三、风化作用对地貌的主要影响在于——,风化壳和古土壤的意义是什么?地表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揭开了外力作用的序幕,为其他外力地质作用的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加速了大陆地形的改造和各种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第一章概论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对象和性质地貌学的基本知识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节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二、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内容地貌一词由三个源自希腊语的词根geo(地球,morphe(外表形状、面貌,logos(论述所组成表明这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状的学科。

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简称为“地形”或“地貌”。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貌或地形(landforms,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2、地貌学学科性质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通过地貌去认识地质,故较突出地貌成因的分析与发育历史的重建;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故侧重人地关系的研究。

3、第四纪地质学学科性质(Quaternarygeology第四纪是地质发展历史的最新阶段。

1839年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h.Lyell提出把第四纪分为更新世(Pleistocene和全新世(Holocene。

1932年国际第四纪会议又把更新世分为早、中、晚三期。

第四纪地质学是历史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并已成为独立的学科,其下限年代为250万年前。

4、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内容: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中地壳、气候和生物界发展历史与分布规律的学科。

(1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表。

(2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二、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1.1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基本内容课程内容包含两个方面(1)第四纪和地貌研究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的实际价值;(2)第四纪地球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方面即第四纪气候、海平面、生物与古人类和新构造运动等的基本情况。

第一方面是第二方面内容的基础,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拓宽与应用。

1. 2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其与其他学科关系一.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科学,常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

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

二.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本课程主要学科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都是从地质学和地理学发展起来的。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1.3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际意义地贸学及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是开发利用第四纪资源和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也是水利、水电、水运、地上和地下交通与管线工程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灾害与地球环境变化的预测研究的重要环节。

1.第四纪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地质研究各种第四纪矿产赋存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因类型蝗第四纪沉积物中,位于一定地貌单元,开发利用这些矿产必须应用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知识。

2.工程建筑水利、水电、交通建筑和水运等工程勘察都必须研究与工程有关的有利和不利的第四纪沉积物、地貌、新构造运动和现代动力作用。

3.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自然灾害是对人类经济和生命财产能造成重大损失的恶性事件,大都具有突出性。

对自然灾害的形成发展、时间与空间和强度演化规律,监测、预测和防治,对减灾和救灾的研究也离不开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知识。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2.1 第四纪沉积物一.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1.基本特征(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地风化(6)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2.第四纪沉积物的命名砾石、砂、粘土。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章节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章节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导论一、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概述1. 第四纪的概念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纪,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定义,始于约258万年前,即上新世/更新世界限(Pliocene/Pleistocene boundary),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时期以频繁的气候波动、大陆冰川的周期性进退、海平面的升降以及生物特别是人类的出现和发展为特征。

2.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成因分析;- 第四纪环境演变,包括气候变迁、海平面变化、生物地理分布等;-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第四纪地质事件,如火山活动、地震、滑坡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地表形态的分类和描述;- 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地貌与气候、地质构造、生物活动等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3.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意义- 提供地球表层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帮助理解地球系统的动态变化;- 为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为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二、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地层对比的标志和手段;- 地层序列的建立和区域对比。

(2)第四纪气候变迁- 第四纪气候变迁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 气候变迁的驱动机制和全球气候模型;- 气候变迁的地质证据和生物证据。

(3)第四纪生物群及其演化- 第四纪生物群的组成和特征;- 生物群演化与气候变迁的关系;-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地质背景。

(4)第四纪地质作用与地貌类型- 第四纪地质作用的类型和特点;- 地貌类型的分类和成因分析;- 地质作用与地貌演化的相互关系。

(5)各类地貌的发育过程与影响因素- 河流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发育特征;- 地貌形成的外部因素和内部过程;- 地貌演化的动力机制。

第四纪及地貌学

第四纪及地貌学

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农业生产方面地形高低、地面坡度和坡向、地面的物质结构等是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重要因素。

为此结合农业生产编制的地貌图是农业区划的基础图。

2、工程建设方面在进行道路工程,水库坝址选择、河道港口整治、城市规划及厂址选择时,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是必要的前期工作。

3、砂矿和油田的普查与勘探砂金、砂锡、钨砂、独居石及金刚石等,是经各种外动力和坡积、冲积、洪积或冰川堆积等作用才富集成矿的。

镍和铝土矿大多分布在古夷平面上的风化壳中;可依据砂矿分布特点来追溯原生矿床。

在油田勘探和开发方面,利用河流、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的特征和规律,研究油田沉积的环境,用岩相与古地理方法对比含油层,已作出有效的成绩。

4、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地下水的补给、循环和排泄密切受到地貌条件、沉积物的性质和地质构造的控制。

浅层地下水的赋存于河床相的砂砾层中,除了与地貌条件有关外,主要取决第四纪堆积物的性质及其成因类型。

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分和岩相资料,能够提供找寻和评价地下水、工程建筑原料和工程地基的依据。

5、理论意义研究地质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将今论古”,即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和现象的方法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过程。

为研究前第四纪的地质历史,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乃是必须的。

二.地貌学成因的戴维斯三要素学说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和时间三要素。

地质结构(岩石与地质构造)营力发育阶段(时间和阶段)“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间的函数”。

岩性不同、地质构造不同、作用营力不同、经受作用的时间长度或发育所处的阶段不同,都会导致地貌形态不同。

反过来说,地貌形态的差别,可从岩性、构造、营力、历史或阶段等方面得到解释,或找出原因。

三要素说的提出,明确了地貌形成的内因是岩石与构造,外因是营力,以及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必然经过不同的阶段。

三.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人类的出现及其物质文明的出现与发展;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的冰川作用;十分活跃的地壳运动;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距现今最近的一个纪,延续的时间比较短暂,距今2.60ma以来的历史。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第四纪沉积物。

第四纪沉积物主要是记录发生在第四纪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良好载体,是第四纪研究天然的实验室,含有丰富的地质信息。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地形即地表的高低起伏坡度切割程度等方面的特征。

研究任务:1)通过各种研究手段,提取各种信息,重建第四纪时期的地质演化历史,探究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变化。

2)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减灾防灾,改善生活环境。

研究内容:1)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成因分布及工作方法。

2)第四纪气候变迁和海平面波动。

3)第四纪生物界的构成和演化以及人类及其文化演化的研究。

4)第四纪地层和年代学。

5)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演化。

6)第四纪构造运动。

7)应用第四纪地质的研究。

第四纪下限就是指第四纪的起始时间或者新近纪与第四纪的分界。

确定第四纪下限的依据:1)冰川运动2)气候变冷3)动物化石4)人类出现和人类文化气候旋回:与新近纪相比,第四纪气候不仅有明显的降温,而且干湿或冷暖交替,并有一定的周期变化。

(一次冰期与一次间冰期组成一个气候旋回)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降温,冰川扩大。

冰期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冰川扩展2)生物迁移3)全球降温4)降雨的变化5)气候带移动6)海平面下降7)冰阶与间冰阶的旋回间冰期是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的时期。

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1)岩性松散2)成因多变3)岩性岩相多变4)厚度差异大5)含有化石及古代遗迹6)形成多种地貌形态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分类:根据沉积物形成环境:陆相沉积、海相沉积、海陆过度相沉积。

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

地貌形态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工程意义综述-知识归纳整理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工程意义综述-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前言一、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概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是以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基本知识为主体,并吸收沉积学、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古植物学、新构造运动学和地质年代学等有关知识组成的一门综合课程。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新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两者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学科,具有多种理论与应用实际价值。

第四纪是自然与人类相互作用的时代,它的过去、如今、和未来变化都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所以,第四纪研究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特殊重图1-1东营黄河入海口要的地位。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叫地形。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

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经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举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二、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发展近年来,在来自国民经济建设巨大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瞄准国际前沿科学问题,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在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地貌与第四纪学科在宏观和微观、分析和综合两个方面深入发展,产生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成果,学科的总体水平有所提高。

地貌与第四纪工作者,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展开研究,若干重要成果为国家建设的决策提供了科学根据。

近5年来,地貌与第四纪学家承担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包括多项国家973项目,如“中国典型河口一近海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2002—2007)、“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2003—2008);“长江流域水沙产输及其与环境变化耦合机理(2003.2008)、“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图1-2三峡大坝与习惯对策”(2005—2010)、“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2006.2011)、“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习惯性生态系统调控”(2006.2011),取得了重要发展。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1、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的沉积物。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的气候、生物界、沉积物的研究、构造的研究、地层的对比与划分。

第四纪的特点/第四纪独立研究的理由:(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2、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表形态。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作用、组成物质、形成年代,发生的阶段与规律、应用研究、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

3、第四纪底限:2.588Ma B.P.4、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地貌标准、沉积物标志、火山活动、地震、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新构造运动的意义: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地球表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可以改变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和蕴藏的自然资源的产出条件,而且可以改变关系到现代和未来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可以造成对人类生命财产产生巨大威胁的地质灾害。

5、地球的三次大冰期:前寒武纪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更新世冰期6、第四纪沉积物的特点: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多变、厚度差异大、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形成多种地貌形态。

第四纪沉积物代号:1、构造地貌: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称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识别标志:构造面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

构造面: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等。

2、主要构造地貌类型及其典型代表(1)水平岩层构造地貌:构造高原、构造平原、构造阶地、方山&尖山、丹霞地貌、剥露构造平原。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 (2)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 (2)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概述一、第四纪地质学概述1. 定义与时间范围-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地球表层在第四纪时期(约258万年前至今)的地质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 第四纪: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

2. 研究内容- 第四纪地质年代划分:基于地质事件、生物地层、同位素地层等方法,对第四纪进行详细划分。

- 第四纪地层对比:研究不同地区第四纪地层的相互关系,进行地层对比。

- 第四纪气候变化:探讨第四纪期间气候的周期性变化、重大气候事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第四纪生物群演变:研究第四纪生物群落的演替、灭绝与新生。

- 第四纪沉积学与沉积环境:分析第四纪沉积物的类型、特征、分布及其形成环境。

- 第四纪地貌:研究第四纪期间地貌的形成、演化及其与地质构造、气候、生物等因素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第四纪地质环境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地质环境,以及这些变化的地质记录。

3. 研究方法- 地质调查与观测:包括野外考察、剖面测量、岩心取样等。

- 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地质过程。

- 古生物学研究:通过化石分析,重建古环境和生物演化历史。

- 同位素地质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测定地质年龄和追踪物质循环。

- 遥感与GIS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地表形态和地质现象。

二、地貌学概述1. 定义-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形态、成因、分布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 研究内容- 地貌类型及特征:分类描述各种地貌形态,如山地、平原、丘陵等。

- 地貌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探讨地貌形成的内外动力作用,如构造运动、水流、风力等。

- 地貌发育与演化:分析地貌随时间的演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和地貌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地貌分类- 按成因分类:构造地貌(如褶皱山脉、断层崖)、侵蚀地貌(如峡谷、河流阶地)、堆积地貌(如沙丘、三角洲)、气候地貌(如冰川地貌、风化地貌)、生物地貌(如珊瑚礁、泥炭沼泽)等。

《第四纪》读后感

《第四纪》读后感

《第四纪》读后感
《第四纪》是一部关于地质学的经典著作,作者是著名的地质学家约瑟夫·普
里斯特利。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第四纪地质时代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深入探讨了地球表面的变化和生物的演化,让读者对地球的演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阅读《第四纪》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地球的宏伟和复杂。

作者
通过对第四纪地质时代的描述,展现了地球上亿万年来的变迁和演化,让我对地球的壮丽景观和神秘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事实,描绘了地球上各种地貌的形成过程,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地球的生命力和力量。

除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作者还对生物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详细
地介绍了第四纪时期地球上各种生物的演化过程,揭示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还对地球上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不仅是地质活动和气候变化的结果,也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对自然灾害的分析,作者呼吁人类应该更加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环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总的来说,阅读《第四纪》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通过对地球的
演化过程和生物的演化过程的深入了解,我对地球的伟大和生命的奇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作者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环境保护的呼吁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地球资源,维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意义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意义-----从环境变化角度,看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学科研究意义第四纪时期的全球气候很不稳定,不仅发生了剧烈的降温,而且出现了冷-暖或干-湿频繁的波动,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从而导致了地球表层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动植物的更替和迁徙、海平面的波动、地貌形态的变化等。

因此,重建这段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动力机制是第四纪地质研究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第四纪开始后,以北半球为例,地球上寒冷气候带向南迁移,使得高纬度地带和高山地区广泛发育冰盖或冰川,出现冰期。

冰期时,北半球副热带干旱地区的北缘落入西风带内,降水量增加。

两个冰期之间称为间冰期。

间冰期由于气温回升,冰川消融,北半球副极地高压带向极地方向推移,北半球干旱地区的降水量则减少。

青藏高原大面积、大幅度的抬升,是我国新生代以来环境演变中最突出的区域性事件,也是第四纪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高原的迅速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自身的自然面貌,还直接控制了季风的行成,从而完全改变了我国自然地带的分布规律和区域分异规律,行成了在东干寒、夏湿热的水热条件下进行的自然地理过程。

中国第四纪古人类也因西部青藏高原的隆升,逐渐从植物多样性的西南往东转移并向北辐射,这种辐射对中国以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纪以来的气候格局及变化对人类的发展影响最大。

第四纪时间短暂,总的来看生物的演化是不明显的,但受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植被的演替和动物的迁移改组极为常见。

第四纪是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行成发展时期,第四纪生物的演变是不平衡的,哺乳动物变化最大,而植物和海洋生物的变化都小。

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气候对现代地层、地貌及生物分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对他们的研究是开发和利用第四纪资源和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也是水利、水电、水运、地上和地下交通与管线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灾害和地球环境变化和预测研究的重要环节。

因此研究第四纪时期的气候,而且对恢复当时的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对探讨古人类的生存时代和生活条件等都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完整笔记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完整笔记

第一章 绪论1.1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简介地貌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形状、结构以及这些特征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而形成的。

地貌学不仅探讨自然过程如何塑造地球表面,还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第四纪地质学则集中于地球最近的一段历史时期——第四纪,大约从260万年前至今,包括了多次冰期和间冰期的循环,是人类出现并逐渐演化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对于理解现代环境至关重要,因为它涵盖了大量直接或间接影响当今世界的自然现象。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紧密相关,因为第四纪期间发生的许多地质事件直接影响了地表形态的发展。

例如,冰川作用是第四纪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它极大地改变了北半球许多地区的地形。

概念定义重要性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形状、结构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理解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第四纪地质时间尺度上最近的一个纪元包括冰期-间冰期循环,对现代环境有重大影响1.2 学科的历史发展地貌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9世纪早期,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系统地记录和解释他们所观察到的地貌特征。

查尔斯·莱尔(Charles Lyell)在其著作《地质学原理》中提出“均变论”思想,即过去的地质作用可以通过今天仍在进行的过程来解释。

这一理念为地貌学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后续对地球表面动态过程的理解。

进入20世纪后,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地貌学研究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

第四纪地质学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最初,人们通过化石记录认识到过去存在过比现今更为寒冷的气候条件。

随后,通过对沉积层中保存下来的花粉、微体化石等生物遗迹的研究,科学家们能够重建古气候条件。

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应用使得准确测定第四纪事件的时间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向前发展。

1.3 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了解当地的地质背景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评估潜在的风险,如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而在农业领域,则可通过分析土壤性质及水分状况来指导作物种植。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读书报告-——第四纪气候基本特征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读书报告-——第四纪气候基本特征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读书报告——第四纪气候基本特征学院:沉积地质研究院姓名:彭顺风学号:2013020587目录一、概述 (1)二、第四纪气候特征 (3)2.1 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 (3)2.2 第四纪雨期和间雨期 (4)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判断的依据 (6)3.1 古生物依据 (6)3.2 地质依据 (7)3.3 地貌依据 (8)3.4 土壤 (8)3.5 其它依据 (9)四、结论 (9)一、概述从侏罗纪开始,世界气候演变的总趋势是气温逐渐下降,到第三纪末期,世界气候已经普遍变冷。

这样发展的结果,就导致第四纪全球性大冰期的来临。

此时期,寒冷气候带向南扩展,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在冰期中为冰川所覆盖。

世界各大陆在第四纪大冰期时冰川面积和体积的数字,据各学者的估计稍有出入,总的来说,在第四纪最大一次冰期时,世界大陆有1/4—3/4的面积为冰川所覆盖(图1)。

而现代冰川覆盖的大陆面积仅占1/10。

当时大陆上的冰川加上永冻层和海冰的面积,总计达一亿平方公里。

当时分布在北半球的约占2/3,分布在南半球的约占1/3。

目前世界上冰川的分布在南半球的约占70%,而在北半球的仅占30%,前者主要在南极洲,后者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和北极诸岛。

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期中冰川覆盖面积可参见图2。

二、第四纪气候特征气候的剧烈变化是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之一。

虽然第四纪气候与第三纪是过渡的,但气候变化与第三纪却是明显不同的。

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特点是具有反复地大幅度地变冷和变暖,有陆地冰川规模的扩大和缩小,即出现冰期和间冰期以及雨期和间雨期。

2.1 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第四纪气候变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温度变化。

由于温度下降,降雪量增加,当每年的降雪量超过了它的消融量时,学就不断积累并压实成冰,于是形成冰川。

随着冰川的扩张而覆盖了大面积的地面,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便形成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

当冰川处在范围增大和扩张的时期称为冰期。

当温度升高,降雪量减少,每年学的消融量超过了积累量,便发生冰川的退缩,冰川大规模消融和退缩的时期称为间冰期。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liu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liu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读书报告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及班级:勘查技术与工程一班学号:0901010220姓名:刘梦林第一章绪论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地形。

(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表面形态及其形成动力的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发生和发育规律的研究、以及组成地貌的沉积物等的研究。

(三)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看,它脱胎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是属于二者之间的边缘学科。

另外,任何一种外力作用在塑造地貌形态的同时,也形成第四纪堆积物。

因此,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常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同一对象。

(四)地貌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岩性和地质构造以及作用时间三方面影响下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便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合理地利用有利的地貌条件,改造不利的地貌条件。

二、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一)地貌形成的营力(动力)地貌形成的营力主要是两种——内力和外力。

1.内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内力指由地球内能所发生的作用。

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态。

地表一些巨型、大型的地貌形态主要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2.外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流水和生物等外力所起的作用。

按照外力的性质可分为流水作用、风力作用以及生物作用、人类活动的作用等;按照外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块体运动等。

由于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因而外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另外,在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中,常常不是由单一的外营力起作用,而是由多种外营力组成一定的外力组合同时起作用,这属于气候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外力在地貌形成过程中是不断地把高地上的风化物质搬运到低地,逐渐夷平高地和填平洼地,使地表的起伏平坦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读书报告题目:地貌景观与旅游地质院系姓名班级学号任课教师2013年5月4日地貌景观与旅游地质摘要:自然地貌景观的美是一种自然美,是大自然塑造的一种”形体”语言,人们不仅可以从中欣赏到自然界的风韵,陶冶情操,而且认识了自然界的神奇。

我国复员辽阔,地貌景观多样,有风姿不同的山岳地貌景观;有银埂玉盘似的流水地貌景观;有宛如旧堡古刹的风城地貌景观;有礁石累累的海岸地貌景观;更有色彩斑斓、独具一格的丹霞地貌景观。

种种自然地貌景观多姿多彩,神秘奇特,令人向往,给人以美的享受,也由此带动了旅游地学的诞生和发展。

关键词:地貌景观旅游地质云南旅游地质资源近年来地质旅游资源迅速发展,成为了自然旅游的主体,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介绍我的家乡云南的旅游地质资源。

一旅游地质资源旅游地质是地质学分支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介于旅游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地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分析、解释名胜区、风景点、地质景观等旅游资源的成因、演变及发展,并着重于对自然景观作科学性的描述与探讨,研究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规划、利用和保护,以推动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研究对象为旅游地质资源。

在《中国旅游地质资源说明书》中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定义是:“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

它包括自然遗迹、人类文化遗迹(遗址及各种遗存等)、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遗迹(即人类开发了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以及人类遭受的地质灾害等各种遗迹),前者又可称为地质旅游资源,后两者可合称人文地质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说明书》将地质旅游资源分为35种,给旅游地质提供了一份较完全的分类参考:重要地质剖面;重要化石产地;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矿床产地;重要地质构造遗迹;古人类遗址;溶洞;碳酸盐岩峰丛、峰林地质景观;碳酸盐山岳丘陵地质景观;高山钙化地质景观;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土林地质景观;丹霞地质景观;雅丹地质景观;沙漠地质景观;花岗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火山及熔岩地质景观;变质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海岸地质景观;现代山岳冰川地质景观及登山地;古冰川遗迹;冻融地质景观;峡谷;瀑布;河流地质景观;温泉及地热地质景观;具有特殊意义的泉;地震遗迹;崩坡、滑坡、泥石流遗迹;陨石坠落遗迹;重要古代水利工程;古采矿、古冶炼遗址;古烧瓷遗址;石窟、岩画及摩崖题刻;其他地质景观;多种地质景观。

地质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在第三产业中已占绝大部分比例,地质旅游的蓬勃兴起,成为推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

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旅游资源的概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只要对游客具有吸引力,无论是自然的、文化的;现代的……那些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因素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从需求的角度去认识和解释,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对象物,如:“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

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从供给的角度去认识和解释,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能够借以开展经营活动的凭借物。

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的休闲方式。

求知、求新、求奇成为人们在旅游中竞相追逐的目标,而地质旅游正满足人们这一“求知”的心理,它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地学成因,揭示了旅游资源在观赏、科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因此,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例如,岩溶地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景观,岩溶峰林、溶洞、泉华都能形成美丽风景,但是导游词老是象形的神话,就难免使人乏味。

然而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岩溶却是一部读不完的书。

不但能追溯溶洞的形成发展史,而且可以据此推断当地地壳升降变动史。

钟乳石、石笋都有年轮,仔细比较轮层间的差别,可以推断地球温度的变迁和全球碳循环的规律。

地质学也能说清楚为什么在云南石林以剥蚀作用为主形成奇秀峰林,而四川黄龙却以沉积为主形成瑰丽泉华。

又例如,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名胜区,奇峰异石、碧水飞瀑,加上丰富的人文景观……,可时间久了,游客就希望出新。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在庐山研究第四纪冰川,发现大量冰川遗迹,并引发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争论。

把这些内容整理推出,将给庐山增加几分幽雅和新奇。

又如河南登封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少林寺、中岳庙、嵩山书院,殊不知嵩山保存有五代同堂的地层和三次造山运动的记录,有地学百科全书之称。

还有,云南石林阿诗玛的故事优美动听,一线天等奇观及山峰的险、幽、峻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导游也赋予了中国山山水水很多的神话故事,但神话故事可以编千千万,而科学的解释却只有一个,所以,人们在听一些神话故事或观赏奇特景观的同时,也希望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云南石林成为地质公园以后,大力发展地学旅游,地学旅游极大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并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的增长点。

总之,旅游地质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二、云南地貌景观云南的地貌,以云南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在2000米上下。

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云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罗平多依河、宜良九乡溶洞、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等风景旅游区。

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

云南简称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 21°8'32" - 29°15'8" ,东经 97°31'39" - 106°11'47" 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全省东西最大横距 864.9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990 公里,总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4.1 %,居全国第 8 位。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北部同四川省为邻,西北部紧倚西藏自治区。

国境线长 4061 公里,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之一。

云南有 8 个边境地州, 26 个边境县,已开通 11 个国家级口岸、 9 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

云南的地貌,以云南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在2000米上下。

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云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罗平多依河、宜良九乡溶洞、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等风景旅游区。

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

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海拔在3000米~4000米;云南西南部海拔在1500米~2200米;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海拔只在800米~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之所在。

在全云南省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

云南这些盆地又称“坝子”,地势较为平坦,有河流通过,土壤层较厚,多为经济发达区。

云南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共有1445个,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49个,云南最大的坝子在云南陆良县,面积为771.99平方公里。

云南名列前10位的坝子还有:昆明坝(763.6平方公里)、洱海坝(601平方公里)、昭鲁坝(524.76平方公里)、曲沾坝(435.82平方公里)、固东坝(432.79平方公里)、嵩明坝(414.6平方公里)、平远街坝(406.88平方公里)、盈江坝(339.99平方公里)、蒙自坝(217平方公里)。

云南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

禄丰县的早期侏罗纪地层中曾出土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留存较为完整,现已在县城建成恐龙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另外,澄江县的帽天山更是地质界中的“明星”,因为这里出土了数量多、种类丰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纪多细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存在。

昆明市东川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早期这里因为大规模不科学地开采铜矿,再加上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频发地段,泥石流现象比较典型。

云南地质地貌的五大特征:一、位置和面积云南简称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 21°8'32" - 29°15'8" ,东经 97°31'39" - 106°11'47" 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全省东西最大横距 864.9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990 公里,总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4.1 %,居全国第 8 位。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北部同四川省为邻,西北部紧倚西藏自治区。

国境线长4061 公里,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之一。

云南有 8 个边境地州, 26 个边境县,已开通 11 个国家级口岸、 9 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

二、人口、民族及行政区划2001 年末,云南省总人口 4287.4 万人。

除汉族外,人口在 5000 万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 25 种,其中 15 个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 1/3 。

云南不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少数民族种类在全国最多。

此外,云南还是国内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

25 个少数民族中,有 13 个民族分别跨越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境外分布在越南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北部的广大地区,有些民族还延伸到泰国、柬埔寨和印度。

跨境民族多,与周边国家的人民增添了一种亲戚关系,对云南扩大对外开放很有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