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5.22 短文两篇课文解析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 5.22 短文两篇 说“何陋之有”的“陋”素材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5.22 短文两篇说“何陋之有”的“陋”素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5.22 短文两篇说“何陋之有”的“陋”素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5.22 短文两篇说“何陋之有”的“陋”素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说“何陋之有”的“陋"卞幼平《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从思想内容到表现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从两文的层次结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结构上,两文开头都不是开门见山,而是从别的事物着笔,引出主旨,转入正题。
《陋室铭》开头两句设两个比喻,引出第三句,以山水引出陋室。
《爱莲说》开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特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两文开头以宾衬主,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除此之外,两文都从多方面对所描写的事物作了细致而传神的描绘。
《陋室铭》从室外景色、朋友交往和思想情趣等三个方面刻画了陋室主人的胸襟、气度,由表及里。
《爱莲说》从七个角度描写莲的可爱之处,比喻君子的品格。
两文结尾同样含蓄隽永。
《陋室铭》引证典故得出“何陋之有”的结论。
《爱莲说》结尾对菊、牡丹、莲花三种花的不同作用进行评价,不仅肯定了莲花的品质,也点明了莲花的比喻义,表达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在思想内容上,《陋室铭》表现了作者高洁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爱莲说》表现了自己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都表现了作者傲岸清高的思想。
在写作特点上的共同之处是托物言志。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花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Leabharlann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高洁质朴
正直,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
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 请同学们讨论。
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和牡丹来 衬托莲的形象?
菊 —— 正面衬托 牡丹 —— 反面衬托
1.这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点? 押韵。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没 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
山、水。
3.这里诗人把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作什 么?请找出文句,并作解释。
山水 比兴——引陋室
4.陋室究竟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表现其简陋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偶 拟人——描环境
比兴——引陋室 拟人——描环境 衬托——夸朋友 正反——话生活 隐含——立志向
何陋之有
引经据典 —— 表态度 不陋
1.统领全文的词语是 ______德__馨____。
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语句是_苔___痕__…__…__青。
3.写陋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语句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号濂溪。他是古 代有影响的唯物主义哲学 思想家,宋代理学的创始 人,对宋朝的哲学思想有 很大影响。周敦颐非常博 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 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 心,为百姓所爱戴。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 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 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 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 讽世风的散文。
➢ 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爱莲说》
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 揭示题目,展示目标。
阅读目标,理解学习目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范围。
(二)释题。
学生明确题目意思。
学生知道什么是说。
(三)介绍作者。
学生自我介绍。
了解作者的状况。
(四)自主学习。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学生听读。
2、理解词语的音、义。(蕃、染、濯、妖、亵、鲜)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蕃、染、濯、妖、亵、鲜”等词语,疏通文意。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培养学习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品质。
学情分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和技巧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了,他们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解已经能在课前就把课文的意思理解的比较好,部分学生能够在授课前就把课文背诵出来。但是小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难易适中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含义,掌握和理解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生归纳小结,教师补充。
即总结,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如何为人处世,从而达到知识能力和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背诵课文
2、选做题:学案的基础部分和阅读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至少选做一部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22《短文两篇》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说 说 爱 好 莲 花 的 问 题
。
道 理 。 《 爱 莲 说 》 就
借 人 借 事 或 借 物 来 论
பைடு நூலகம்
物 或 论 述 道 理 , 也 可
文 体 , 可 以 直 接 说 明
“ 说 ” 是 议 论 文 的 一
文 学 常 识 :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分析爱: 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
一 、生词学习
颐 yí
蕃 fán 多
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淤 yū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牡丹 — —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予独爱莲之…… 莲,花之君子者也。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正衬
反衬
品格高洁 超凡脱俗
质朴正直 志洁行廉
贪慕富贵 追逐名利
小结: 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
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洁身 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 衬托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的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课目的】1.理解本文的主题。
2.认识铭文的特色。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诵、背诵全文。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理解诗意,掌握要点词语,背诵。
难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课过程】一、导入从古代有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导入。
二、出示教课目的1.学生齐读。
2.教师解读。
三、文体、作者简介1.文体简介:铭,是古代文体。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许永垂不朽的文字。
本文是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侧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
文字精华,押韵,读来铿锵有力;体系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像。
2.作者简介:刘禹锡,( 772-840 ),唐朝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贞元进士,曾官督查御史。
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公司,反对宦官和藩镇权力。
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嘲讽守旧派,外迁,任连州刺史。
此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
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来宾,加检校礼部尚书。
有《刘梦得文集》。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听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筑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此刻安徽和县仍保留着。
3.背景刘禹写此文,唐王朝正一每日地衰败下去。
在中,宦官立之,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李(李德裕)两党相互不已,妒害能,任人唯。
在种状况下,官僚士医生大多只作,不以国事念。
刘禹此深感(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中有所表露),却又无力回天,只好采纳悲观的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俗气的官僚来往。
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的幽居一,又用“无竹之乱耳”表示了他那些人灯酒生活的唾弃,就是种悲观情的反应。
四、朗文,疏导文意1.朗文( 1)学生自。
( 2)教范。
(3)学生。
2.疏导文意(1)学生自己合可下注理解,并提出疑。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2 短文两篇教学要点: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陋室铭一、解题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三、课文分析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
(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3.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回答)馨。
6.教师讲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解读
刘禹锡的心灵世界探幽——《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实录片断(经过钻研教材,我发现《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的精神血脉息息相通。
于是,我对这两篇文章进行了整合教学。
两课时连堂进行。
以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为教学核心目标。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朗读,质疑字词,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则结合学生疑问引导他们紧扣关键字词感受人物心灵律动,探寻古代一类知识分子人格追求。
实录的是第二课时)第一部分:蓄势:走进周敦颐的精神世界师:第一节课,陈禹杭就《爱莲说》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关于最后几个句子的顺序安排。
同学们的争论很热烈。
王悦同学的发言更是引发了大家的不同意见。
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开始讨论。
王悦认为菊和牡丹对莲都是反衬,有些同学不同意。
看来,周敦颐对陶渊明的态度如何这个问题分歧还很大,现在请大家在字里行间去寻找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
生:我认为周敦颐很欣赏陶渊明。
我从这句可以看出来,“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字挺有力量的,我读出了一种欣赏。
生:我也是,后文中周敦颐说自己爱莲也用的是“独”,看来这“独”有与众不同之意,含有褒义的。
师:“独”是独特,独到,“独”是特立——生:独行。
师:我想到毛主席有一首著名的词第一句就是“独立寒秋”,好一个“独”!生:周敦颐称菊花为“隐逸者”,就是隐居避世之人,不含贬义。
师:隐逸者?注意,为何不说是“花之隐者”呢?生:“逸”有一种飘逸安逸的感觉,周敦颐称其为“隐逸者”,看来对其生活状态是欣赏的。
生:周敦颐只在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矣”字加重情感,表达出深深的惋惜之情,而对“菊花”的表达比较庄重,只是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陶渊明绝无贬义。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读书非常仔细。
看来,作者写陶渊明,绝非反衬,而是正衬。
写陶渊明只是铺垫,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
在周敦颐眼里,陶渊明是美的,但周敦颐认为谁更美?生:他自己更美(众笑)师:那好,如果你自己就是周敦颐,请你结合文中的关键句来夸夸自己,请用第一人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二、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标:1.了解“铭”的特点,熟背短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情感,熟悉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朗诵品味优美的语言。
2.明白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难点: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明白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三顾茅庐”的故事大伙儿都明白,茅庐并非辉煌的宫殿,而是一般茅屋,刘备为何要三次去呢?(借学生回答引入课题)二、初步感知全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的进程中注意字词读音、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诵。
(要求高声朗诵,读正确、读流畅,注意停顿。
)3. 齐读。
4. 指名抽读(注意正音、句读)。
三、明白得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明白得句意,读懂课文。
碰着疑难,彼此讨论。
时刻:5分钟。
(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告知学生:中国语言具有含蓄美,许多意思和意境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因此大伙儿在翻译时,不求十分精准,只求大致明白得。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试探问题,明白得中心、写法: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明确:空间小、景色少、人来少、摆设少:屋子很小,一个人坐着抚琴,室内就感觉拥堵,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色,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念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列经历犹新,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换角度想:一样一篇文章,适才读,读出陋室简陋,此刻却要读出不简陋。
这不是自相矛盾,这需要换角度想。
思维角度:主人、环境、客人、生活。
)3.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知咱们:陋室的状况吗?(联系点:“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①陋室简陋狭小,陈列简单,确实简陋,而斯是陋室,有景可观,安静清幽,有鸿儒谈笑来往,可抚琴念书,无乐音乱耳,无公函劳累身心,因此,作者身在陋室,却不觉陋室之陋。
八年级语文上册 5.22 短文两篇课文解析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课文解析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一定要多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
水不一定要多深,有了龙居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注释】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名,有名、著名。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灵,灵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有美好的德行。
【注释】斯:这。
惟:这里是“只”的意思。
吾:我。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注释】苔:苔藓类植物,常贴地面生长,根、茎、叶不明显。
上:长上。
入:映入。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一起谈笑的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往来的没有学识浅薄的人。
【注释】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注释】调素琴:这里指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看,观览。
金经:指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既)没有(嘈杂的)乐声来扰乱两耳,也没有(冗繁的)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注释】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之: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
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身体劳累。
形。
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它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四蜀扬子云的亭子。
【注释】诸葛: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省。
子云:扬雄,西汉时文学家,字子云。
这里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意思是说,它们虽然简陋,但因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原意为“有何陋”,此语出自《论语子罕》,原句是:“君以比喻起兴,以虚(山水)衬实(陋室主人),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 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2.结合注释译文,教师(jiàoshī)
• (1 •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zhǐshì)我的品 • (2 •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第十页,共49页。
合作 (hézuò)探
究
• 1. • (1)找出文章的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
亮,有延长音。 • (2)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
是”二句,以突出文意。 • (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
调素琴
无丝竹(sīzhú)之乱耳
阅金经
无案牍之劳形
表现了作者高雅、超凡脱俗的情致以 及不受世俗羁绊、安闲适意的情怀 (qínghuái)。 “”照应“”,“”照应“”。
第十六页,共49页。
可以(kěyǐ)调素琴,阅 金经。
无丝竹(sīzhú)之乱 耳,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
(zhèngmiàn)
—从—实写 容 雅 静
第十四页,共49页。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lòu shì)的? 突出了陋室(lòu shì)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之雅
谈笑有鸿儒(hóngrú),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
可以(kěyǐ)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活之雅
第十五页,共49页。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qíngzhì)和 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山水 设喻(shèyù)引仙题 龙
喻
陋室(lòu shì) 德馨 安
贫
陋
环境清幽(景)
室 陋室(lòu shì)不交陋往高雅(友)
铭
生活恬适(趣)
乐 道 高 洁 伟
引古贤以自况
八年级语文上册 5.22 短文两篇 周敦颐-后世评价素材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5.22 短文两篇周敦颐-后世评价素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5.22 短文两篇周敦颐-后世评价素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5.22 短文两篇周敦颐-后世评价素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周敦颐-后世评价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中国哲学史上的宋代“濂(湖南周敦颐)、洛(洛阳张载)、关(关中程颢、程颐)、闽(福建朱熹)四大学派”,就是以周敦颐为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
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周敦颐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
“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在以后的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课文解析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一定要多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
水不一定要多深,有了龙居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注释】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名,有名、著名。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灵,灵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有美好的德行。
【注释】斯:这。
惟:这里是“只”的意思。
吾:我。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注释】苔:苔藓类植物,常贴地面生长,根、茎、叶不明显。
上:长上。
入:映入。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一起谈笑的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往来的没有学识浅薄的人。
【注释】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注释】调素琴:这里指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看,观览。
金经:指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既)没有(嘈杂的)乐声来扰乱两耳,也没有(冗繁的)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注释】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之: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
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身体劳累。
形。
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它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四蜀扬子云的亭子。
【注释】诸葛: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省。
子云:扬雄,西汉时文学家,字子云。
这里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意思是说,它们虽然简陋,但因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原意为“有何陋”,此语出自《论语子罕》,原句是:“君以比喻起兴,以虚(山水)衬实(陋室主人),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段析】“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一语统领全篇。
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
以上为第一层:开头运用类比主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引起下文。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让人赏心悦目,以明“陋室”不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无”对举,实虚相映,由交往人物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
“调素琴,阅金经”,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虚写,可见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以上为第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之雅,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子居之,何陋之有?只截取后一句,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
引用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再一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显得意蕴含蓄,发人深省。
以上为第三层:收束全文。
说明“陋室”不陋。
(①文章开头写山和水,这与陋室有何关系?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哪一方面写出了陋室的特点? ④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话中能看出室主人是怎样的人?⑤“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⑥“调素琴”说明作者喜爱音乐,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 ⑦写诸葛庐和子云亭有何作用? ⑧用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好处?⑨本文采用怎样的写作方法?表明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注释】陆:地上。
之:助词,的。
甚:很。
蕃(fán):本义是茂盛,引申为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注释】陶渊明:因不满政局,辞官隐居,有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牡丹:著名观赏植物,有“花中之王”之称,花色鲜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只喜爱莲花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妖艳(的品格),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能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啊。
【注释】之:用在主谓短语中,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调节音节的作用。
淤(yū)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没有堵塞。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益: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观:观赏。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段析】开头作者从所有的花写起,由面到点自然过渡到要写之花。
陶渊明爱菊有诗为证。
《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另外,陶渊明退隐田园,“种豆南山下”,也印证了菊的隐士形象。
“予独爱莲”,一语道出作者心意。
其中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随俗浮沉;“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总括莲的品质。
在描写中渗透了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同时也为下一段借花抒发议论创造条件。
这一段描写莲的形象和品质,说明了作者爱莲的缘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注释】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和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注释】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鲜:少。
何人:什么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注释】宜:应当。
众:多。
矣:语气助词。
【段析】⑩开篇为何没有直接写爱莲而是先写爱菊和爱牡丹的人?⑪“独”字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⑫列举第二段所用的修辞方法? ⑬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⑭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⑮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⑯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本文是怎样体现的?⑰《陋室铭》与《爱莲说》在表现形式上的异同点是什么?)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又从映衬中表白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生发感叹。
叹菊是感叹真正的隐逸之士实在太少;叹牡丹是感叹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实在太多;叹莲是叹与己类似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者太少。
三叹,表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和对“君子”之风的崇拜。
答案速查:①宋人朱熹评价《诗经》所用的“兴”的手法时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本文是用“山”“水”的成名或灵异来引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同时这也是作类比的论证,表明“陋室”也有“名”与“灵”的性质,使前后文气贯通,一气呵成。
②“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一语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成。
③从居住环境方面写出了陋室的清雅。
④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与他交往的人士都是博学的人,他也一定非常博学,志趣高雅。
(⑤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谈笑有鸿儒”和“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实写,而“往来无白丁”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虚写。
⑥这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指悦耳的声音,暗示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后者指不悦耳的、无意义的灯红酒绿之中的声音,暗示作者不与官场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这两者不过是从正、反两个角度对同一问题作描写抒情罢了。
⑦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诸葛亮和扬雄那样的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⑧孔子的话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再次强调只要室主人品德高尚,则陋室不陋。
结尾升华主题,点明中心。
⑨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⑩用“晋陶渊明独爱菊”正面衬托“予独爱莲”,用“世人盛爱牡丹”反衬“予独爱莲”,以表达出对莲的喜爱之情。
⑪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
⑫a.反问:同予者何人?b.排比: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c.比喻:莲,花之君子者也。
⑬不求富贵名利,在污浊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君子。
⑭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
⑮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⑯本文用菊花、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⑰在表现形式上,两篇文章的文体不同,一篇是骈文,一篇是散文。
前者自然骈句居多。
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只有最后一句是散句。
相同点是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陋室铭》通过写“陋室”,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句句写“陋室”,却句句写自己,语言含蓄,韵味无穷。
《爱莲说》也是,句句写花,亦句句写人。
通过对花的描写、评论,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言在此,而意在彼,抒情贯串全篇,意在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