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夜大)社会心理学复习范围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内隐的反应”即心理,“外显的反应”即行为)。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人的社会化 2、自我 3、社会认知 4、社会态度(二)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三)群体心理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一般分为一般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又分为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2.实验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
3.调查法:调查法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调查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调查法的缺点主要在于准确性较弱,被调查者的回答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尤其是使用问卷调查时,这个缺点更为明显。
4.档案研究法:提示:在学习每种研究方法时,除了要明白概念之外,还应该明白每一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采用的是多元化的思路,即根据研究的问题采用适合的方法。
四、社会心理学的诞生时间和标志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其象征意义在于社会心理学由此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所以,1908年常被认作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
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P23)再社会化: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P26)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对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的意义, 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二)、印象形成中信息整合的法则
1.平均法则
2.叠加法则
3.加权平均法则
(三)、社会知觉的偏差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2积极性偏差 3晕轮效应 4证实偏差(预言自动实现效应) 5后视偏差
3、看看细分群体心理 从众、依从、服从,群体中的相 互作用,合作与竞争,社会认同
重点三、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
发展
孕育时期(哲学思辨期)(社会哲学阶段)
(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形成时期(经验描绘期)(社会经验阶段)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确立时期(实证分析期)(社会分析阶段)
(20世纪初 ~ )
面就行
1、自我认识: 自我概念的认知成分。是自我概念的首要成分, 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又包括自我感觉、 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区分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知,自我评 价是在这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
2、自我体验 自我概念在情感方面的表现。也就是主观的 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比如,自尊心、自信心就是自我体验的 具体内容。
事件图式(脚本)
剧本(Script):指人们对事件或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 是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二、 印象及印象形成
(一)、印象与印象形成
印象(impression) 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 以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 行归类所形成起来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 会知觉过程的结果。
复旦社会心理学 期末复习笔记
WEEK 1 求异与批判意识•批判思维是对知识的反思与评价。
•创造力来自于批判思维活动。
•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不变的权威。
•研究需要批判精神。
研究者的纰漏是机会,不是“威胁”。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心理科学的范畴。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是把人作为社会成员,在社会相互作用情境下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过程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社会心理学同时在社会学与心理学领域出现,导致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倾向的不同传统。
主要接受社会学训练的学者倾向于强调群体心理研究,称为“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而主要接受心理学(实验)训练的学者倾向于强调个体社会心理的研究,称为“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
关于社会心理学理解的分歧• Aronson(1980)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所谓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是采用心理学方法,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真实的和想象的他人存在影响”–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则采用社会学方法,“研究不同水平的交往,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机构与个人之间、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交往。
”2 社会心理学分析的独特性社会心理学之所以具有独立学科的地位,是由它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独特视角带来的。
(例如,星座)在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中,”环境-人-行为”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
行为不再简单被理解为一种心理过程的终极,而是另一个始点。
行为在这种互动中获得了动态的意义。
3 人类社会心理产生的根源(1)达尔文的演化论•达尔文的演化论不仅为生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科学的解释,而且也为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了历史的和生物学的视角。
•达尔文的演化论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生物进化层面的背景。
特别是在研究攻击行为、利他行为时,演化论在帮助理解人的“本性”和一些社会行为方面,提供了解释的依据。
•演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自然选择使得有利于物种生存的基因会逐渐增多。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终结版)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领域1、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P51908年,两本社会心理学专著的出版指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6社会心理学领域第一个层面的研究内容是“个人成长”的心理和行为,山谷终于微观的一个层面。
主要涉及个体的社会化、自我概念、必胜发展和人生规划、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情感、社会态度、个体的信仰和价值观、社会学习、社会认同、异常与偏差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等。
社会心理学领域第二个层面的研究内容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人际关系。
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概念、成分、分类、发展阶段、人际吸引和友谊、人际交往、竞争与合作、侵权与助人、爱情和婚姻、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等。
社会心理学领域第三个层面的研究内容是三人以及三人以上人群的群体行为。
主要涉及社会群体心理成分、群体心理氛围、群体规范和压力、群体冲突与战争、民族与阶级心理、社区心理、职业群体心理、舆论与谣言、群众运动等。
社会心理学领域第四个层面的研究内容是最宏观,是社会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变革(革命)心理、现代化心理、国际化与全球化、社会生活质量、人口与流动、环境社会心理、贫困社会心理、腐败心理、科技发展的社会心理、其他社会心理问题等。
3、精神分析理论(诞生的标志、理论发展、荣格)P7此处答案不确定,各位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由发挥。
4、社会交换理论P12霍曼斯在其著作《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中阐述了社会交换理论的六个基本命题:(1)成功命题如果个体的某种特定行为经常得到奖励,那么个体就会越多地表现出该行为(2)刺激命题如果过去某一特定刺激或某组特定刺激的出现,往往能够伴随着对个体行为的奖励,那么当前的刺激与以往的特定刺激越相似,个体便越可能表现出相同或类似的行为。
(3)价值命题个体的某种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对个体来说越有价值,个体便越可能表现出该行为。
(4)剥夺一满足命题如果个体近期总是会得到某一特定的报酬,那么该报酬的追加对该个体而言越来越没有价值。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揭示了人类是如何被社会影响和塑造的。
对于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学生来说,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们如何获取、处理和运用关于自己和他人的信息。
在复习社会认知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人类的知觉和注意力机制。
了解人类是如何感知和选择注意社会信息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某些信息更加敏感,而对其他信息忽视。
- 社会信息的加工和存储。
了解人类是如何对社会信息进行加工和存储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对某些社会事件的记忆更加深刻,而对其他事件的记忆较为模糊。
- 判断和决策。
了解人们在社会情境中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心理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偏向于某些决策,而忽视其他决策。
2.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研究人们在社会中是如何相互影响和被影响的。
在复习社会影响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顺从和服从。
了解人们在社会压力下如何顺从和服从他人的权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在某些情境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他人的意见。
- 社会规范和群体行为。
了解人们在社会规范和群体行为中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在群体中表现出与个体行为不同的行为方式。
- 社会认同和归属感。
了解人们如何建立社会认同和归属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某些社会群体产生认同感,并愿意为这些群体做出牺牲。
3.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社会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在复习社会互动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人际吸引和爱情。
了解人们是如何产生和维持人际吸引和爱情关系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某些人产生好感,而对其他人没有兴趣。
《社会心理学》课程复习纲要
《社会心理学》课程复习纲要一、考核对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本科)学员。
二、复习要求学员应当系统深入的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明确其主线是研究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研究人际行为、人的交往和人际关系。
掌握社会心理学所包括的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3、群体心理;4、文化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充分认识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学员特别要重视通过系统学习,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塑造良好的心态和自我形象,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群体活动的能力,妥善地处理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充分运用科学理论实现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管理。
同学们进行期末复习时,应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课程网页上的辅导资料,网上直播课辅导进行学习;重点的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技能;并注意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实际应用操作内容占总考核内容的45%,同学们在学习中要重视培养实际分析能力。
另外本课程将依照课程特点还必须注意复习方法。
1、以文字教材为主,即主教材和学习辅导书为主。
把文字教材与音像教材、网上辅导和各地电大教师的辅导课结合起来。
面授辅导要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结合专题进行全面深入复习,特别注意加强案例训练,培养学员分析社会心理现象、解决社会心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2、必须注意复习方法和作答技巧。
全面系统熟练掌握教材理论,抓住重点,难点,对每一个概念、理论体系都应当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才能在开卷考试中正常发挥。
三、命题原则1、考试命题遵循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主要考核内容在文字教材内容范围内,少数内容将涉及专业课程网页中的课外辅导材料,案例部分将参考课外题例,但以教材理论观点作为分析依据。
2、考试内容覆盖教材各章,并能突出重点,试题各部分题量比重大体是:社会心理学基础理论占40%,体会运用40%,案例分析占15%,课外辅导内容5%。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影响、人际关系和团体动力学等。
在复习社会心理学时,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证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份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帮助你系统地回顾和理解这门学科的关键内容。
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关注的是人们是如何认知和解释社会现象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社会认知概念:1. 框架理论:框架理论指人们在处理和理解信息时,会借助于已有的认知框架来解释和判断。
这些框架可以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态度。
2. 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探讨了人们是如何解释和评价他人行为的。
它分为内因和外因归因,内因归因是将行为归因于个体的内在特质,而外因归因是将行为归因于外部环境因素。
3. 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处理社会信息时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错误。
其中,一些常见的偏差包括确认偏差、归纳偏差和可得性偏差等。
二、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的影响力。
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关注的是社会影响是如何塑造个体行为和态度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社会影响概念:1.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行为准则。
其中,一些常见的社会规范包括规范活动、规范学习和规范模因等。
2. 社会压力:社会压力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受到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压力。
社会压力可以对个体的行为、健康和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3. 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指人们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社会比较经常发生在群体之间,可以产生嫉妒、自卑和自尊等情绪。
三、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1.社会认知-社会知觉:印象形成、印象变化和印象管理。
-人类的认知偏差:知觉的参差、幻觉、偏见等。
-影响认知的因素:认知支持,自尊、情绪、信息接受等。
2.社会认知作用-自我概念: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知觉的形成和作用。
-社会认知的作用:自我确认和自我增强。
-自我效能感: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和确定。
3.人际互动与沟通-人际关系:人际接触、亲密关系和群体行为等。
-非言语沟通:言语之外的信息传递,例如姿势、面部表情等。
-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个体差异、情感表达和信任等。
4.社会影响与合规行为-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启发法和权威性等对个体的影响。
-合规行为:顺从、因循和服从等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
-社会支援: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本对个体的影响。
5.群体行为与社会认同-群体行为:奥斯曼尼著名的“集体心理”,群体决策和群体动力学。
-社会认同: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身份的认同。
6.人类攻击与合作行为-侵略行为:进化心理学解释和文化因素对侵略行为的影响。
-合作行为:共享资源、互助合作等社会行为。
7.群体决策与领导力-小组决策:小组决策的优劣和小组决策优化的策略。
-领导力:领导行为和领导特质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8.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
-观察研究: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的区别和方法。
-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
这些都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复习时可以结合课堂笔记和教材进行系统复习。
另外,还建议查阅相关文献和学术资源,加深对社会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社会心理学》总总结复习计划
《社会意理学》复习大纲一:名词解说旁观者效应:现场旁观者的数目影响了突发事件中亲社会反响的可能性。
当旁观者的数目增添时,任何一个旁观者供给帮助的可能性减少了,即便他们采纳反响,反响的时间也延伸了。
认知不协调:一种不快乐的内部状态,当个体察觉到两种或多种态度之间,以及态度与性欲之间存在不一致时所产生的不快乐状态。
归因:确立他人行为的原由,从而认识他人稳固特质和性格偏向的过程。
行为者——察看者效应: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情形原由,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原由的偏向。
5.成见:对于某个特定社会集体中的成员持否认态度。
服从:直接向他人提出恳求的社会影响。
从众:个体改变他们的态度或行为以切合即有的社会规范的一种社会影响。
利他主义:亲社会行为不过是因为想帮助有困难的的人的梦想而激发的。
利他行为(主义):不带个人私利地关注他人幸福的行为。
10基本归因错误(对应成见):在解说他人行为原由时,过高预计性格作用的偏向。
刻板印象:对特定的社会集体里全部成员共同拥有某些特质或特色的信念。
它是一种认识框架,它对加工输入的社会信息拥有激烈的影响。
刻板威迫:被形成刻板印象的人对遇到刻板评论的一种忧愁。
自我看法:个人的自我认识,即一种基本的图示,由有组织的对于自己的信念和态度的会合构成。
自我保护成见(自我服务成见):一种把踊跃的结果归纳为内在原由,而把悲观的结果或事件归因为外在原由的偏向。
14登门槛战术(登门技术):先捏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当被接受后再捏出更大的,从而获取他人服从的方法。
15通情(移情、同理心):对他人情绪难过的一种复杂的感情和认知反响,移情包含能够感知他人感情状态,感觉通情,并全力解决问题,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一个人能够对小说中的任务以及现实中的受害者移情。
认知的小气鬼:人们在进行决议时,为了全力保留认知能量,老是想法采专心理捷径。
自我实现的预知:从某种意义上说,预知使自己变为现实。
代表性启迪:以眼前的刺激或事件与其余刺激和范围的相像程度作为决议基础的一种策略。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和群体中的行为、态度和互动的心理学分支。
2.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个体如何理解、记忆、解释和预测他人的行为以及与他人相互作用的方式。
3.社会影响:指他人的存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包括从众心理、服从、群体极端化、社会刻板印象等。
4.社会行为:指在社会环境中,个体与他人相互作用时的外在行为表现,包括合作、竞争、侵犯、助人等。
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认知失调理论:由Festinger提出,认为个体会努力寻求认知的平衡,当认知出现失调时,会引发心理压力和不适感,进而产生动机去减轻这种不适感。
2.社会认同理论:由Tajfel和Turner提出,认为个体通过将自己归属于某一社会类别来获得自尊和自我肯定,这种归属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
3.社会学习理论:由Bandura提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来获得的,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4.社会比较理论:由Festinger提出,认为个体希望了解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在水准上,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获得自我评价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应用1.组织管理:通过应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帮助组织提高管理效率,如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促进团队协作等。
2.社会服务:社会心理学可以应用于社会服务领域,如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等。
3.市场营销:通过社会心理学原理,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提高营销效果,如市场调查、品牌定位、广告设计等。
4.人际关系:应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如人际沟通、亲密关系、人际冲突等。
5.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调节、压力管理、心理辅导等。
四、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跨文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研究越来越重要。
社会心理学原理-终极必背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原理-终极必背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思维和情
感的科学。
了解社会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
为和决策,以及影响他们的社会环境。
以下是社会心理学的终极必背知识点:
1. 社会认知: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如何感知、理解和解释信息。
包括注意力、记忆、推理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2. 社会影响: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如何相互影响和受到影响。
包
括社会规范、社会比较、社会压力等。
3.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
包括自我认同、自尊、自我效能等。
4. 社会认同:个体对所属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包括族群认同、性别认同、社会角色认同等。
5. 社会关系:个体在社会中的互动和关系。
包括亲密关系、合
作与竞争、集体行动等。
6. 社会接触:个体与他人接触和交往的方式和效果。
包括偏见
与歧视、群体间冲突、社会支持等。
7. 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化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包括社会化、文化间差异、社会运动等。
8.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科学方法和工具。
包括实验设计、调查问卷、观察法等。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原理的终极必背知识点。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
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
和心理过程,促进社会互动的和谐和发展。
请注意,以上知识点只是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深入学习和实践
才能真正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精髓。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1.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探究了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知觉、记忆和推断等。
人们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评估他们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估。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通过与他人交往和比较中获得的。
自我概念对个体的态度、意图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3.非语言沟通:人们不仅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还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等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
非语言沟通可以传达情绪、意图和关系等。
4.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他人对个体的影响。
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影响力等。
人们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
5.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中与他人的交互。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际关系中的友谊、亲密关系、群体性行为等。
人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他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6.担当责任: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的担当责任的心理过程。
担当责任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承担起责任。
担当责任感可以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8.偏见和歧视: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对特定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偏见是基于一些群体特征或负面经验的负向评价。
歧视是根据一些群体特征对其进行不公平对待。
9.领导和权威:社会心理学探究了领导和权威对人们的影响。
领导和权威可以影响群体中的行为和决策,并塑造群体文化和价值观。
10.团队合作: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团队中的行为和决策。
团队合作需要个体间的合作和协调,涉及到领导、沟通、冲突解决和团队效能等因素。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要点,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并揭示了个体如何与他人互动和适应社会。
这门学科对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有着重要的贡献。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适合全日制应用心理学本科)第一章绪论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P4)研究个体与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社会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P8)1875德国谢夫勒提出社会心理学1908英国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美国罗斯《社会心理学》3、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P13)社会心理学要研究社会心理现象其中的规律,找出不同社会情境下的个人由于某些具体条件和原因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现象研究的个体,就是这个处在周围环境下,受他人或人群影响的个体。
社会心理学家逐渐感到不仅单个人是研究的主体,几个人以至很多人合作在一起的群体,也应该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4、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P13-15)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方法:任务明确、有计划、详尽记录、细致分析。
优点:现实性,简便易行缺点:缺乏控制、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认识,对象易受影响。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优点:可控制性强,可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性好。
缺点:非自然性(或人为性)、非整体全部的观察。
调查法(访谈——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直接访谈,间接访谈;问卷——结构问卷,非结构问卷)访谈优点:直截了当,针对性强,可收集到额外的信息。
缺点:费时。
问卷优点:经济省时,样本量大。
缺点:准确性偏差。
档案研究法(报道、档案、记录、书籍、杂志、信件、讲演稿)优点:量大、信息多而隐密。
缺点:分析需要经验和技巧。
5、为什么说社会心理学源于生活,并且作用于生活,是一种生活的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是生活中的重要事件6、社会心理学发展分哪几个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1、思辨期(社会心理思想早期积累阶段)(关于人性的不同看法。
人性究竟是由本能还是由社会环境决定。
)2.经验描绘期(社会心理学孕育或成型阶段)(19-20世纪欧洲:达尔文的进化论、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精简版)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精简版)为体谅同学们工作繁忙,老师再次将考试范围进一步缩减,以下是最后答疑课上老师分析的考试范围,以及本人主观推测的考试内容,仅供同学参考!!下划线部分相对比较重要,请大家务必掌握!!填空题+判断题(共28分)名词解释4题~6题(共24分)简答题4题(共24分)论述题2题(共24分)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心理学+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个体社会心理学(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如对同性恋的态度、对核电站的态度等)。
(5)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二)群体社会心理学(三)应用社会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一)观察法1.观察:对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观察。
(二)实验法:首因效应的实验研究E-I I-E E-E I-I(三)调查法:访问法和问卷法问卷法:社会心理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四)个案研究法:(五)跨文化研究法通过对两种或以上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四、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一)偏向问题1.研究者的偏向a.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待会影响被试的表现b.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c.克服方法:双盲法实验条件同一化和标准化2.被试者的偏向:要求的特征、对评价的担心,被观察者效应解决方法:不暴露被试身份,尽量保持实验情景的自然,不要求被试合作的前提下测量被试的反应(二)伦理问题1.三个伦理问题:a.个人隐私的侵犯,要保密b.对被试的实验性欺骗如:紧急时刻的助人行为的研究,知情同意,事后告知c.实验性痛苦金巴多的监狱实验:“犯人”和“看守”2.三条原则:a.自愿参加b.风险最小c.风险—获益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哲学时期)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时期)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社会分析论时期??)霍兰德: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社会分析论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时期):19世纪下半叶到1920年以前:社会经验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4.社会心理学形成的三大理论源泉: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冯特的民族心理学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塔尔德、黎鹏的群众心理学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1920年以后:社会分析论特征:从描述到实证;从定性到定量,从理论到应用,从宏观到微观(一)奥尔波特与实验社会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社会促进研究,其1924年出版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被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二)乔治·米德的社会学传统(三)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心理学一、什么是社会化一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二、社会化理论(一)弗洛伊德与“三个我”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二)华生与环境决定论1.行为决定环境(三)皮亚杰与“儿童认知发展”对偶故事(故意打碎一只杯子和无意打碎很多杯子)1.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2.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1岁半到2岁)有操作阶段(2岁左右到7岁)具体操作阶段(7岁到11岁)形式操作阶段(12岁到15岁)(四)柯尔伯格: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三、社会化的历程威廉·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一)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具体年龄请参照书本):婴儿期,童年期,学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老年期(二)婴儿期的依恋研究陌生情景实验1.三个类型:安全依恋型,不安全依恋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型—矛盾型(三)青少年的社会交往研究从青春期开始,儿童越来越依赖于自己的朋友和小团体。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2.马斯洛总结的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能够了解并跟上现实能够接纳自己,别人和环境能够超越环境,而不只是适应环境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入乡随俗但能够保持独立性,能欣赏生活的宁静有个人的处事哲学和道德标准社会兴趣广泛能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并乐于助人能够容忍他人,具有民主的风度有幽默感,能够在生活中化解紧张能够承受欢乐与悲伤的情感冲击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步骤一.提出问题:两个方面:从理论中演绎出要研究的问题(个体集体主义文化和人格推论中国人比美国人在团体中跟容易达成一致)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中国1986到2001入世)二.查阅文献三. 选择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自然关系)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身高衣服颜色)优势:通常使用真实情境,更容易收集到资料(温度和犯罪的关系);劣势:通常因果关系是模糊的2.实验研究:人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同一维度上的不同情境,并把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探寻感兴趣的行为,并探寻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通过操纵一些因素来考察他们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可分为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
优势:可以通过控制变量和随机分配来探寻因果关系研究四.收集资料的方法1.观察法(老师鼓励对孩子表达态度的影响)2.调查法(被试自我报告):失真,应用最多3.实验:无法重现情景4.档案五.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1.样本的代表性:随机取样,异质性2.实验者偏差:实验者和情景标准化3.被试偏差4.伦理问题:斯坦福大学津巴多教授监狱实验改编的电影《死亡实验》4.人际关系定义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
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复旦夜大)社会心理学复习范围
社会心里学复习范围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P4)从心理的角度研究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以及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P4)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从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社会群体入手,试图以群体内部互动等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
3、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4)试图从个体心理和个体人格结构找到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解释。
4、文化人类学的社会心理学:(P5)通过深入实地、现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采用在自然情境中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人的行为和心理的系统观察。
5、实验心理学之父(奥尔波特):(P16)1916-1919年间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促进”的实验。
“社会促进”实验:合作群体中存在的社会刺激,会使个体工作在速度和数量方面有所增加。
将实验成果写进了1924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一书,被人们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20-23)观察法: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贯彻,并将结果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人民的社会心理学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不相关变量的情况下,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因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手段,系统地、直接地收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概括,从而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
7、社会认知:(P81)社会认知研究的是个体对于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评判的过程。
8、态度:(P105)个体对待他人或事物的稳定心理倾向及反映方式,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方面。
9、利他行为:(P174)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唯一的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0、归因:(P130)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一)认识自己(二)认识他人(三)认识他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a)从对方的特质出发——人格心理学b)从情境出发,知道对方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有什么样的表现——社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的第一公理: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四)认识社会(五)认识生活的价值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a)巴伦、伯恩:探讨个体在社会情境中思想和行为的本质及原因的科学。
b)侯玉波: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a)关于社会行为的常识给我们的往往是不一致的、不清楚的画面。
b)社会心理学之所以与常识不同,与人类行为的非理性特征有着紧密的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a)个体过程b)人际过程c)团体过程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a)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b)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与社会c)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包括)a)早期状况b)起步阶段c)发展阶段d)反思阶段e)大发展阶段(三)新千年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a)认知研究的影响b)应用研究的增强:社会心理学的输出c)多元文化观点被采纳d)生物因素潜在作用备受重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假设与理论a)科学研究对假设的三个要求:1)假设必须是可以证伪的2)假设必须是可以量化表达的3)假设必须简单,不能附加其他太多的条件b)评价理论好坏的标准1)准确性2)一致性3)简洁性4)广泛性(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a)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b)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三)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层面a)社会层面:社会学和政治学b)个人层面:临床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c)人际层面:社会心理学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一)如何提出研究的问题a)从理论中演绎出研究的问题b)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二)如何查阅文献(三)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a)相关研究b)实验研究(四)怎样收集研究的数据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档案研究法e)元分析方法(五)研究设计与进行(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a)样本的代表性b)实验者偏差c)被试偏差d)伦理问题(七)心理学论文的撰写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生物理论(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机制1)联结2)强化3)模仿(三)诱因理论a)理性决策论b)交换理论c)需求满足论(四)认知理论a)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b)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五)角色理论第三章社会认知一、个人知觉(一)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印象形成是指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里学复习范围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P4)从心理的角度研究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以及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P4)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从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社会群体入手,试图以群体内部互动等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
3、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4)试图从个体心理和个体人格结构找到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解释。
4、文化人类学的社会心理学:(P5)通过深入实地、现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采用在自然情境中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人的行为和心理的系统观察。
5、实验心理学之父(奥尔波特):(P16)1916-1919年间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促进”的实验。
“社会促进”实验:合作群体中存在的社会刺激,会使个体工作在速度和数量方面有所增加。
将实验成果写进了1924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一书,被人们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20-23)观察法: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贯彻,并将结果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人民的社会心理学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不相关变量的情况下,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因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手段,系统地、直接地收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概括,从而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
7、社会认知:(P81)社会认知研究的是个体对于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评判的过程。
8、态度:(P105)个体对待他人或事物的稳定心理倾向及反映方式,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方面。
9、利他行为:(P174)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唯一的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0、归因:(P130)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11、偏见:(P120)个人对某一群体或该群体的成员所持有的缺乏充分实事根据的态度。
12、旁观者效应:(P183)目击某一紧急事件的旁观者人数越多,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就越小。
13、自我意识:(P65)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和社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
14、镜像自我:(P67)“镜”是指社会,它提供了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别人对我们自己的行为的反应。
15、社会促进:(P239)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时,如果有他人同时参加或者有他人在旁观,可刺激个体行为的效率提高。
16、情感广告:(P302)制作广告时,利用心理学原理,把握消费者情感,使广告更富有人情味,更容易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从而刺激其消费者需求,产生购买欲望。
简答题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P59-60)1、自我认识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
2、自我体验的情绪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3、自我调节的自觉性与独立性显著增强。
4、青年期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二、维纳的归因理论的基本特点:(P130)1、假设动机元素是(或可能是)原因分析的动力。
2、往往把社会认知主体视为朴素的科学家。
3、研究的主要是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如何运用信息对事件作出原因的分析,并探讨人们收集哪些信息以及如何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最后作出归因。
4、最基本的一个共同假设是,归因是重要的,归因分析是人们行为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认知过程和情绪的基础。
三、如何消除偏见:(P124)1、消除刻板印象2、社会化3、平等地位的接触4、加强群体交往的社会规范四、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P184)1、他人在场所产生的责任分散。
2、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3、评价焦虑。
五、从众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P244-246)1、何为从众心理:个体观念与行为由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现象。
2、产生原因:一是为了做正确的事情,二是为了被喜欢。
(一是信息影响:对正确的追求;二是规范影:渴望被接受和喜欢)六、认知失调理论:(P116-117)1、人的认知是由许许多多的认知元素构成,在认知元素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即协调关系、不相关联关系和不协调关系。
2、当个体发觉自己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矛盾的认知因素时,便出了不协调状态。
3、产生认知不协调后,人们在心理学上就会产生不愉快及紧张的感觉,就会产生解除不协调的动机,态度也会随之而改变。
七、紧急事件的特点:(P185)1、突然或出乎意料地发生。
2、当事人可能要受到伤害或已经受到伤害。
3、随着时间的延续,情况越来越严重和危险。
4、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助当事人。
5、旁观者有能力给予当事人帮助。
八、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P229-230)1、成员间的相似性2、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3、群体内部的协作4、群体间的竞争九、影响个体社会化的途径:(P71-73)1、家庭2、学校3、同龄群体4、大众传播工具十、改变态度的方法:(P117-P119)1、一般行为的改变:a、认知主义方法——说服b、行为主义方法——积极参加活动2、强迫行为改变:a、“洗脑”b、群体规定c、“催眠”十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197)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七个层次,从下往上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除了生理需要有赖于物质性酬赏外,其他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社会性酬赏,而且这种酬赏是双向的。
论述题:一、从社会学习理论角度谈谈攻击性行为是如何产生的?(P163-164)1、社会学习理论主张攻击行为是源于个人的后天生活经验,是习得的。
2、挫折并不总是导致攻击性行为或挫折不是唯一原因,个体受到挫折以后具体如何反应取决于他以往的学习经历。
3、通过自己的亲身精力或是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学习,我们很容易洗的攻击行为的好处。
4、人类可以通过学习习得过攻击行为,这一影响在儿童身上尤其突出,儿童都会有一种模仿他人的强烈倾向。
5、人们的攻击性行为还要受到个体对行为后果考虑的制约。
二、有让人或群体在场时,对活动者的动机有何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发挥起阻碍或促进作用?(社会促进及社会抑制P241)1、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活动相当熟练,或者是很简单的机械动作,则他人在场使之动机增强,活动更加出色。
相反,如果他所从事的活动正在学习的,不熟练的,或者需要费脑筋的,那么他人在场不会使动机增强,反而会产生干扰作用。
从而会抑制他所活动的成绩。
三、结合生活,人与人吸引受哪些因素影响?(P199-206)1、“以貌取人”:外貌吸引2、“远亲不如近邻”:邻近吸引3、“日久生情”:熟识吸引4、“以才服人”:能力吸引5、“以人群分”:相似吸引6、“相得益彰”:互补吸引7、具有魅力的一些品格四、三种及三种以上调适不理想婚姻的方法。
(P327-331)1、变纠正为理解2、中止婚姻关系里的对称性行为3、应避免隔阂4、有效争执5、保持心理距离6、实行“投桃报李”五、如何解释人类攻击性行为,减少人类攻击性行为的途径有哪些?(P157及P166-168)定义: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一种目的在于引起他人受伤害或痛楚的行为。
减少人类攻击性行为的途径:1、惩罚2、宣泄3、榜样的力量4、感情净化5、转化六、如何保持身心健康?(P374)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去更好地认识和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
用惯、愉快地接受人生的各种挑战,把可能损害健康的压力变为激活生命的动力。
七、为何态度与行为会不一致?(P114)1、态度只是决定行为的一种倾向性,即一种心理上的可能性,而非必然性,因为态度并非决定行为的全部因素。
2、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习惯于将它们先行归类再加以概括,认识往往是对一类事物的认识。
3、行为是受个人、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函数,社会规范就是社会因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4、当某种态度与原本存在的动机发生冲突时,可能会破坏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5、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经常说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属于这种情况。
6、当情境压力很强时,态度就不可能再成为一种很强的行为决定因素了。
7、当态度的对象具有很高的价值时,也会使我们做出一些违背自己态度的行为。
八、结合社会化的内容,谈谈如何在社会中运用社会心理学(第二章)选择或填空题: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刻板印象4、光环效应5、态度转变的四个阶段:(P108-109)A、模仿B、服从C、同化D、内化6、埃里克·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八阶段中的婴儿及青少年,四种教养方式P54-55)婴儿期(0-1岁):信任与不信任。
受到适当的爱和关注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对他们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近的。
反之相反。
青少年期(12-20岁):认同感VS角色混乱。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是进入成年期的短期准备阶段。
青少年开始提出“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如果对这一问题回答是成功的,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就形成,他们能对个人价值和宗教问题独立作出决定,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反之会出现角色混乱。
四种教养方式:A、B、C、D、7、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一贯性、一致性、区别性:(P134-135)凯利认为,人们在进行协变信息归因时,将会从三个维度来着手进行:A、区别性:指行动是否对同类其他刺激作出相同的反映,他是在众多场合下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现这一行为。
B、一致性:指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作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
如果每个人面对相似的情境都有相同的反映,我们说该行为表现出一致性。
C、一贯性。
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下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作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持久。
如果实体从上述三个维度同时表现出高区别性、高一致性、高一贯性的信息,就可以对实体作出较为满意的归因。
8、利他的决策理论的几个过程:(P180-182)A、知觉到需要B、个体责任归属判断C、权衡损失和酬赏D、决定如何给予帮助9、社会角色:(P47)社会平台上特定的角色的表演者,即有着特定权利、义务、行为规范的人。
10、几个社交关系的距离(P209)A、零点接触B、单相识(只有一方认识另一方,而没有实际交往)C、表面性接触(包括表面的、非个人的交际)D、亲密(此时发生一定程度的真诚、深厚的交往)11、利他行为的概念:(P174)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唯一的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2、社会心理学概念:(P4)从心理的角度研究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以及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13、登门槛现象:(P116)当人们承诺公众行为并且认为因此而获得的欣慰是自觉做出来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