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开放教育《社会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浅析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是整本书的引论,目的是为初学者提供一个入门的途径,认识社会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通过学习,掌握社会学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以及社会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论“社会”2、社会学及其特点3、社会学与唯物主义的关系4、社会学的功能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由恩格斯的话引出社会这个概念2、讲授新课一、社会1、中国古书中的“社会”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
2、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社会”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二、社会学1、社会思想与社会学:社会学的产生,吸取了中外古代社会思想的有益成分。
2、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期。
社会学产生的科学条件: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显示了自然科学方法的巨大威力,引致社会思想家运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社会学及其特点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特点:1、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2、其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3、研究方法具有综合性。
4、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5、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三、社会研究的领域及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1、社会学研究的领域按其知识结构,社会学学科内容大致分为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和经验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一、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1.2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创立者概述社会学的发展阶段和主要学派1.3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列举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探讨社会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二、第二章: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2.1 社会结构的类型分析社会结构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探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2.2 社会组织的形式与功能介绍家庭、群体、阶级、国家等基本社会组织分析社会组织的形成、运作和作用2.3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解释社会网络的概念和类型探讨社会资本的形成、作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三、第三章: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3.1 个体社会化的概念与过程解释个体社会化的定义和特点探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3.2 社会化的机制与途径介绍家庭、学校、媒体等社会化机制分析社会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3.3 个体社会化的困境与挑战探讨现代社会个体社会化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四、第四章: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4.1 社会互动的概念与形式解释社会互动的定义和特点探讨社会互动的形式和类型4.2 社会关系的类型与特征介绍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劳动关系等社会关系分析社会关系的特征和影响因素4.3 社会冲突与社会合作探讨社会冲突的根源、表现和影响分析社会合作的意义、机制和挑战五、第五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5.1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解释社会变迁的定义和特点探讨社会变迁的类型和动力5.2 社会发展的目标与途径介绍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分析社会发展的挑战和应对策略5.3 现代化与全球化探讨现代化进程中的特点和问题分析全球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和挑战六、第六章: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6.1 社会分层的概念与理论解释社会分层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马克思、韦伯等社会学家对社会分层的理论6.2 社会分层的主要维度探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分层分析社会分层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6.3 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正义探讨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表现分析社会正义的理念和实践七、第七章:文化与符号7.1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7.2 符号与象征介绍符号和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分析符号和象征在文化中的重要性7.3 文化变迁与全球化探讨文化变迁的动力和影响分析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和挑战八、第八章: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8.1 社会政策的概念与目标解释社会政策的定义和目标探讨社会政策的作用和重要性8.2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介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挑战8.3 社会政策与社会公平探讨社会政策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作用分析社会政策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九、第九章:家庭与性别9.1 家庭的社会功能与类型解释家庭的社会功能和类型探讨家庭在个体和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9.2 性别社会化与性别不平等分析性别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探讨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和表现9.3 性别研究与性别平等介绍性别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性别平等的意义和挑战十、第十章:宗教与社会10.1 宗教的基本概念与类型解释宗教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探讨宗教的类型和特点10.2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影响分析宗教在个体和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宗教与社会稳定、冲突的关系10.3 宗教变迁与世俗化分析宗教变迁的动力和影响探讨世俗化对宗教和社会的影响和挑战十一、第十一章:教育与社会11.1 教育的概念与功能解释教育的定义和功能探讨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11.2 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分析教育在缩小社会不平等中的作用探讨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11.3 教育改革与未来发展介绍教育改革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十二、第十二章:科技与社会12.1 科技的概念与影响解释科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探讨科技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2.2 科技与社会进步分析科技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探讨科技创新和社会适应的问题12.3 科技伦理与网络安全介绍科技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问题分析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十三、第十三章:环境与社会13.1 环境的概念与问题解释环境的概念和环境问题的类型探讨环境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13.2 环境与社会互动分析环境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实践13.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治理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分析绿色治理的实践和挑战十四、第十四章:健康与社会14.1 健康的概念与影响因素解释健康的定义和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健康对社会的重要性14.2 公共卫生与社会健康介绍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实践分析社会健康政策和服务体系14.3 健康不平等与健康促进分析健康不平等的根源和表现探讨健康促进的策略和实践十五、第十五章:社会理论及其应用15.1 社会理论的概念与方法解释社会理论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探讨社会理论的主要研究视角15.2 经典社会理论家及其思想介绍马克思、韦伯、杜尔凯姆等经典社会理论家分析他们的主要思想和贡献15.3 社会理论在当代的应用探讨社会理论在当代社会研究中的应用分析社会理论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本教案全面覆盖了《社会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文化与符号、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家庭与性别、宗教与社会、教育与社会、科技与社会、环境与社会、健康与社会以及社会理论及其应用等。
高职高专开放性课堂模式探索——以《社会学概论》为例
【 作者简介】 刘淑娴 ( 8- ,女 ,广 东东莞人 ,东莞职业技术 学院管理科学 系教师 ,硕士 ,从事公共管理研 究。 1 6) 9
・
1 4・ 9
问题 ,例如在认 同学生谴责肇事司机 时,亦要提醒学生在本次事件中父母双方的责任 ,而不是着重讲解本
四、总 结
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 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具有与本科教育不 同的教育理念与教育 目标。 比起理论学 习,开放性的教学 目标 、内容 、环境 以及手段更加适应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 目标。因此 ,在以后 的 实践中,高职高专课堂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多方面社会考察的能力 。
次 事件 背后 的心 理学 与行 为 学原 因 ,避 免复 杂化 地分 析 问题 。 2 开放 的教 学 内容— — 立足 本地 ,注重 实践 . 重视实践 、服务地方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立足点 。高职高专的社会学课程应 以当地 的真实社会现象
为研究对象 ,让学生在相似 的情境 中构建 自身的知识体系 ,更快 、更好、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例如在涉及 社会变迁知识点时 ,可 以专 门开辟关于本地区社会变迁 的专题 ,引导学生结合 自身经验进行思考 。以笔者 所在的东莞为例 。教师应适 当引导学生对一些热点的社会问题进行关注 ,例如东莞农 民工的 “ 新莞人”化 过程以及经济高速现代化背后的坚挺的东莞传统文化传承 。比起课本陈旧的议题 ,这些深具地方特色的社 会现象更应该增添到社会学教学的范畴 ,让学生了解身边社会的发展 ,将来更好地服务地方 。 3开放 的教学地点——融人社会 ,共享资源 . 教学实训室 的建立是高职高专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各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实训室的建设 ,可是基 于 模拟实际情景 目的建立 的实训室单纯作为教学使用 ,难免会造成一定程度 的资源闲置。因此 ,在开放性教 学 环 境 下 ,高 职 院校应 适 当开 放 部分 教 学资 源 ,与 社会 机 构共 建 或 以项 目的方式 承 担一 部分 社会 事 务 。在 这 个 过程 中 ,院校 的教 学 资源 可 以得 到 充分 利 用 ,而 学生 亦 能接 触 到真 实 的社会 案 例 ,这样 ,无论 社会 机 构 、院校还是教学都能共 同进步 ,达成三赢的局面 。 ( 二)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引导为主体的 自主式学习 结合 《 会学概论》 的课程特点 ,以及社区管理专业的要求 ,笔者以案例教学法以及项 目教学法为主 f ’ 土 要方式 ,探索其在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 。 1案 例教 学法 —— 鼓 励思 考 ,全 面认识 . 在传统社会学课程 中,教师首先会花费大量时间讲述某个理论的结构 ,然后再提出某个案例 ,表 明该 案例 是 符合 理 论 的框架 的 。可是 在 开放 性 的课 堂里 ,案例 的地 位 不再 是辅 助 理解 理 论 的 ,而是 贯穿 于 整个 课 堂。社会学是一 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 ,学生每天都接触各种各样 的社会现象 ,可是这些社会现象下的 深 层 社会 因素 ,却 不是 学 生 可 以简单 地 理解 的 。通 过 案例 教学 法 ,学 生往 往 能得 到 比教 师单 纯 理论 讲解 更 多的收获。例如笔者在讲授社会化理论 的过程 中,根据当时的一个社会热点—— 中国最小博士要求父母 全 款在北京买房的新 闻,设计了一个案例教学过程 ,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这个案例理解人 的社会化的相关理 论 。经过 自主学习,学生 的表现远远超 出笔者 的预期。虽然学生 的言论不一定全面 ,可是学生都以客观的 心态分析了事件 ,而不是人云亦云 ,这种客观 的分析态度 以及多面的分析角度已经是学生本次学习的最大 收获 。 2项 目教学法 — —强 调实 践 ,深入 社会 .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第一篇:社会学概论教案《社会学概论》教学方案第一章引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地位、视野和作用一、教学目的:对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经典研究或论著(论断)作简单考察,介绍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以使我们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社会学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二、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关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进一步能够把握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对象、学科地位、功能等,学会用社会学整体的视角看待社会。
三、教学时数:3学时四、教学重点: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五、教学难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七、主要参考文献:1.孙本文:《社会学原理》,上海:商务印书馆,1985。
2.郑杭生、李迎生:《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
3.郑杭生:《社会学对象问题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4.杨雅彬:《中国社会学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
八、作业:1.什么是社会学?中外学术界存在哪些分歧?为什么?2.社会学有哪些特点?学习社会学有什么现实意义?3.社会学是怎样解释社会的?学科地位如何?第二章社会(Society)一、教学目的:本章主要介绍社会的起源与演进,考察社会的角度,社会结构分析,社会要素中人口因素及环境因素分析,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分析等。
二、教学要求:要求对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有基本的认识和初步的思考。
三、教学时数:3学时四、教学重点:社会及其特征与类型;社会结构。
五、教学难点:关于社会结构的不同理论。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并配合影观看像资料。
七、主要参考文献:1.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德】斐迪南·腾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八、作业:1.什么是社会?社会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简述较西方学者和马克思对社会的理解。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镇海电大姜玉春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通过学习,着重掌握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一般掌握什么是社会,社会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一、社会和社会学1.中国古书中的社会“社”是指用来祭神的一块地方,“会”就是集会。
两个字合起来,就表示在一定的地方,于民间节日举行的演艺集会或祭神的庆祝活动。
其次,社会是指志趣相同者结合的团体,即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
2,马克思对社会的解释。
主要分三点:(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
(3)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3,我们的意见: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二、社会学:1,社会思想与社会学:社会学的产生,吸取了古代社会思想的有益成分。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有如下几个主要的特征:A.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B.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C.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D.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E.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科学条件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
社会学产生的科学条件: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已取得许多重大成果。
这就引导社会思想家用精确的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
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是孔德。
《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WISDOM EXCHANGE区域治理《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石立春1,杨忠东21.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更加注重经典原著阅读、关注社会热点、培养社会学想象力,积极探索《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专业技能过硬、能够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保持社会学想象力时代新人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2-0206-0003有效推进本科生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深度挖掘专业教学中丰富的育人资源,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专业课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
依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管理改进,“充分重视国情、校情、生情,关注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特点”[1],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学概论》专业教学的有机统一,对于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培育、价值取向塑造、政治信仰引导、社会责任担当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学概论》课程简况(一)课程性质《社会学概论》是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核心教学内容涉及社会学的产生及相关研究议题,比如,社会、社会化、社会分层、社会互动、社会问题、越轨与社会控制等。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社会学概论》教学中,能够挖掘出大量的课程思政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资源。
(二)课程板块设置教学内容设置:参照郑杭生教授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社会学概论》,结合教学对象非社会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加以改编,适当降低课程的专业难度,选取重点章节予以讲授,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课程思政《社会学概论》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社会学概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教学内容2.1 社会学概述社会学的定义与特点社会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社会学的历史发展2.2 社会学研究方法实证社会学与理论社会学的区别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社会学的数据收集与分析2.3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的概念和要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的原因和类型2.4 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社会组织的形式和功能社会控制的机制和途径社会秩序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5 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的类型和特征社会交往的形式和模式社会交往的规范与违规行为3.教学方法3.1 授课讲解教师通过系统地讲解和演示,传授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讨论研究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化对社会学理论的理解,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社会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4 实地调研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地调研,观察和记录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并将实地调研结果与社会学理论进行对比和分析。
4.评价方法4.1 平时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讨论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
4.2 期中考试组织一次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4.3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地调研成果,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结合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
4.4 期末综合考试组织一次期末综合考试,考察学生对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教学资源教材:《社会学概论》配套教学资料:包括教学PPT、案例分析材料等实地调研场所和工具:根据具体实地调研项目确定以上是《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对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教案标题:社会学概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3. 理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4. 分析社会问题和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意识。
教学内容:1.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4.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5.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质性研究、文献研究等;6. 社会学在解决社会问题和现象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对社会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社会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3. 概念解释:讲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如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4. 理论讲解:介绍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框架,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理论对社会问题的解释和分析角度。
5. 方法介绍:讲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质性研究、文献研究等,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社会学研究并获取相关数据。
6. 应用实践:通过提供一些社会问题或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意识。
7. 总结回顾: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社会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社会学教材和参考书籍;3. 社会学研究案例和实例;4. 讨论和小组活动材料;5. 学生作业和评估表格。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社会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2.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社会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讨论,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个人作业:布置一篇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论文或报告,评估学生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社会学概论教学实施方案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第一部分课程概况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会学概论》是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社会学概论》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对社会整体的认知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为学生讲授有关社会学入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为学习其它有关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学时学分本课程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的教学(学习)媒体根据远距离成人教育的要求和本课程的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及承受力,本课程教学(学习)媒体以文字教材为主,以音像教材及其他媒体为辅。
1.文字教材是本课程各种教学媒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主要任务是传递基本教学信息,指导学生自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本课程的文字主教材为《社会学导论》(修订第二版),由孙立平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2007年7月修订第二版。
它是本课程教学与考核的基本依据。
该教材不仅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且为学生自学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各章内容均由引论,教学内容本文和思考题等几部分组成。
它是本课程教学与考核的基本依据。
2.音像教材:配合文字教材的学习,我们制作了19节录象课,内容是按文字教材章节顺序,对各章的的基本内容和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第二部分教学(学习)建议一、教学(学习)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社会学概论领域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明确本课程涉及的各主要论题中的基本概念;第二层次:掌握本课程涉及的各主要论题中的基本理论和一般原则;第三层次:能够结合实际运用本课程的概念与理论知识。
“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以“社会学概论”为例,通过总结该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重点探讨了专业基础课的定位与改革。
关键词:社会学概论;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社会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社会进步培养合格人才,是我们从事社会学课程教学一直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学科专业基础课——社会学概论为例,谈谈专业基础课的定位与改革。
一、突出学科特点,确定课程定位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的学科。
在专业领域内,“社会学概论”是其中的基础课,根据多年开设社会学课程的实践,笔者认为对该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定位应有明确的把握。
1.“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定位社会学专业开设30多门课程,包括专业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其中“社会学概论”属于专业基础课,是社会学系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
教师如何在“社会学概论”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些常见的基础性知识,说明该课程的专业基础课性质很有必要。
也就是说,学生通过“社会学概论”的理论学习,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讲授“社会学概论”基础课,需要给学生讲清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
如有些概念有几种界定,每一种解释都内涵了其认识视角、认识层面的本质及规定,对已达成共识的界定教师需要给学生说明,对有待于讨论的概念界定提供给学生自习时参考。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讲解的是哪些概念和理论,需要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是哪些问题,要做到胸中有数。
因为,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教师要着眼于启发他们善于思考、钻研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初学社会学专业课程时,树立社会学专业意识,形成社会学专业思维,掌握社会学专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专业基础课的位置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社会学课程的学习不是纯书本的知识所能奏效的,它需要社会调查,包括方方面面的、各表层的;然后将调查结果归类、归纳、分析、综合。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和群体的多样性1.2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创立者概述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流派1.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讲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特点和应用强调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第二章: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2.1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含义和关系探讨社会结构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2.2 社会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介绍家庭、学校、政府等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结构讨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动力和挑战2.3 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分析社会网络的构成和作用探讨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第三章: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3.1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讲解社会化的定义和阶段探讨家庭、学校、媒体等因素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2 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介绍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的概念和分类分析角色冲突和角色扮演的压力和挑战3.3 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解释社会认同的定义和作用探讨个体对群体认同的建立和改变第四章:社会分层与不平等4.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分层的原因和结果探讨社会阶层差异的体现和影响4.2 经济不平等与社会福利讲解经济不平等的根源和影响讨论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和挑战4.3 种族、民族和移民介绍种族、民族和移民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种族歧视和移民问题的根源和影响第五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5.1 社会变迁的概念和类型解释社会变迁的含义和原因探讨社会变迁的推动力和阻力5.2 社会发展理论介绍现代化理论、发展社会学和转型社会学等理论分析不同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解释和评价5.3 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探讨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境问题等挑战分析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全球化等机遇第六章:文化与符号互动论6.1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探讨文化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6.2 符号互动论介绍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概念分析符号互动论在社会交往中的应用6.3 文化冲突与融合探讨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冲突和融合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与碰撞第七章:社会行为与群体动力7.1 社会行为的类型与特点讲解社会行为的分类和特点探讨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7.2 群体动力学介绍群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和互动模式7.3 社会运动与集体行为解释社会运动的定义和类型探讨社会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八章:政治社会学8.1 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分析政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8.2 政治权力与政治斗争讲解政治权力的来源和类型分析政治斗争的形态和策略8.3 政治参与与公民社会介绍政治参与的概念和形式探讨公民社会的发展和作用第九章:经济社会学9.1 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解释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探讨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9.2 市场与社会交换分析市场机制和社会交换的差异探讨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9.3 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讲解消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消费行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第十章: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10.1 社会问题的概念与分类解释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探讨社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10.2 社会政策的概念与功能介绍社会政策的定义和目标分析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挑战10.3 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讲解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探讨社会政策的效果和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基石,需要重点关注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024版】《社会学概论》教学过程设计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学概论》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内容及按内容的学时分配《社会学概论》课程4学分,一学期课,课内总学时72。
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第一章绪论及课程介绍 4第二章人的社会需要 4第三章社会交往 5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5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 5第六章社会组织与科层制 5第七章社区 5第八章阶级与阶层 5第九章社会制度 4第十章社会控制 4第十一章社会问题 6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4第十三章社会变迁 4第十四章社会现代化 4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4第十六章社会学发展综述 4二、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按自主学习过程的学时分配)节项目说明次数学时数环教学集中辅导主要针对教材各章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辅导24实践环节结合三级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资源进行自学远程网上教学过程小组活动组织两次小组讨论:讨论后完成小组讨论记录8 形考作业批改、讲评公布作业的参考答案并进行讲评8 网上辅导以文档的形式就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或在面授时来不及解决的问题进行辅导12网上答疑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网上实时互动;二是在专业论坛上发帖子20 合计72三、教学各环节要求(一)自学。
即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教材和收看中央电大IP课件(包括直播课堂等)来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
强调以自学为主是开放教育的重要特点。
(二)组织学习小组并经常进行学习讨论。
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在一起学习时相互鼓励、互相启发的作用。
学习社会学概论课程应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织网上的分析讨论,在面授辅导时,以每组值日的形式交流讨论的结果。
(三)辅导。
即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由辅导教师进行适当的面授辅导,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这部分辅导占总学时数的1/2-1/3左右。
其他辅导形式有电话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互动、教学网页和直播课堂等,偏重于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和学习时如何把握重点以及如何进行期末复习应试等问题进行辅导。
《社会学概论》授课教案
《社会学概论》授课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学的产生背景和条件、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等知识,使学生对社会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教学难点: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三、教学内容(5个课时)社会学的孕育产生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却只有160多年的历史。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的学科,以区别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但社会学本身的发展,无论是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还是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演变的过程。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上个世纪社会学产生的各种条件。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
这个“时代实践的要求”,主要是指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1、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在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已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完成了。
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北美的产业革命。
2、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3、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启蒙学者所预言“自由、平等、博爱”,建立起所谓“正义的王国”、“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浅谈高职院校《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探索论文浅谈高职院校《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探索论文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论文摘要《社会学概论》课程因其实用性和科学性,越来越多成为很多非社会学专业的开设课程,而高职院校因其独特的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更对概念和理论系统比较复杂的《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提出了要求,笔者认为,在高职《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其更好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社会学概论》课程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既是社会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又因其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成为很多非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目前我院的物业管理专业将《社会学概论》作为必修课程。
对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来讲,《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包含概念和理论系统比较复杂,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求知欲较弱、学习急功近利等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高职更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与培养,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帮助学生适应迅息万变的社会。
对此,如何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改善《社会学概论》这种基础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潜心的探索与实验。
一、一种教学理念——学生参与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满堂灌式”、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引起学界反思,尤其对高职院校来讲,特殊的学生特点更对传统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它明确了学生参与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体看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
1.明确学生需求是学生参与的根本明确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用心去体察学生的需求。
对于《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教师要结合学科性质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确立合理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
开放教育社会学概论的几点教学体会
开放教育社会学概论的几点教学体会
陈贵虎
【期刊名称】《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社会学概论是电大开放教育管理学科行政管理专业本、专科选修课.本文从把握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整体结构、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构建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等方面对社会学概论的教学谈了几点体会.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陈贵虎
【作者单位】广西电大,广西,南宁,5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社会工作和社会学专业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教学的几点尝试 [J], 张兴杰;苏巧平;钟莹
2.关于非社会学专业开设《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几点思考 [J], 龚长宇
3.用多种手段提高开放教育的教学效果--《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体会[J], 刘晓刚
4.开放教育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J], 张祥龙
5.开放教育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J], 张祥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程开放教育《社会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浅析作者:杨戴萍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01期【摘要】《社会学概论》是人文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相关专业的选修课,课程的覆盖面大。
远程开放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面对成人学生,其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川电大《社会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设计需要充分发挥封闭教学环境、网络虚拟环境、社会实践环境各自的优势,以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设计社会学概论【中图分类号】G63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09-03一、引言《社会学概论》是人文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相关专业的选修课,课程的覆盖面大。
它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社会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实证性的社会科学。
由于社会学与其它人文科学相比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强调学生的动手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社会学的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尤为必要。
同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以“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实践”为理念,以“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为指导思想,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知识学习为基础。
在课程教学中,注重个人素养提升,突出技能和能力目标。
因此建立开放性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是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内在要求。
《社会学概论》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下,运用所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培养科学的社会观,增强分辨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通过社会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应具有自觉地、科学地参与社会决策、社会规划和社会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社会学理论方法的学习,学生还应具备独立开展调查研究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教学,还要求学生更有效、更健康地参与社会生活,以提高个人和社会生活的质量。
要做到上述培养目的,光靠空谈理论是难以奏效的。
加强《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提高成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融汇到自身工作生活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社会学概论》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思路《社会学概论》是一门社会学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及其应用;社会学微观研究领域中的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和家庭;社会学宏观研究领域中的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等;社会运行中的社会问题、社会控制,以及社会发展的评估指标与预测。
其目的是使学生对社会学的基本知识、社会的基本构成、社会流动变迁和现代化有概括了解,为其融入社会、从事社会工作提供正确的分析问题方法和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培养目标指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线应用型人才,而这类成人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已经拥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对社会有更多自己的主观见解,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学习需求更有不同的要求;此外,成人学生学习时间不固定。
针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上述特点,对《社会学概论》课程的设计思想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社会学本身是一门基础性和实证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学的理论离不开社会调查的方法、社会统计的方法以及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离不开对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各种社会问题的观察、分析和研究。
因此,对《社会学概论》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封闭教学环境、网络虚拟环境、社会实践环境各自的优势,以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设计原则几年来笔者在实践教学设计上摸索出以下几条原则:多读书。
社会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宗教、心理学等等,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以学习的教材为基准,广泛涉猎相关的知识,多读书,读好书。
首先要精读教材。
教材是我们选定的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参考书,也最符合大纲的要求。
实践技能的训练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掌握。
这些知识是大学生行动的指南,也是我们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
其次,我们要求大学生读一些专业领域的名人书籍。
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熟悉这些名人对公共关系领域的巨大的贡献,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树立了正面的榜样。
再次我们要求学生多读一些社会学方面的案例书籍。
通过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并可以模仿其中的经典案例,有意识地去解决实际中发生的大事小情。
书是学生的朋友,也是最好的老师。
读书也是知识积累的一个必要过程,为以后的学习和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实践。
书读多了,知识积累多了,还要通过实践去验证和巩固,并通过实践积累实战经验,训练自己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只有这样,学到手的知识才能变成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了。
对于开放教育成人教育学生,我们采用虚实结合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专业教学资源,一方面抓紧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应用;另一方面通过构建虚拟实践环境。
《社会学概论》实践主要通过“走进社区、服务社区”、“进城务工人员生活满意度调查”、“农民工子女入学情况调查”、“市民的社会环境保护意识调查”等主题活动方式进行定期的有主题的实践教学,从而达到定期实践经验的积累。
部分学生还可结合自身工作完成社会实践项目。
同时,丰富的远程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资源和教材配套的学习光盘如试题库、案例库和教学平台BBS论坛等,为学生不定期的网上自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多思考。
读书不是读热闹,觉得好玩,读完了就拉倒了。
必须经过思考,才有可能变成自己的知识,也才有可能活学活用。
我们要求学生定期完成一篇读书笔记,把自己读书和社会实践当中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一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二可以督促学生思考,使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工作融会贯通。
多交流。
读书也好,写体会也好,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在做,那么我们的努力到底怎么来评价呢,是对还是错呢,这就需要经常不断地进行交流。
交流有多种,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
可以面对面的交流,让别人提一些意见和建议。
也可以针对开放教育学生特点和充分利用远程开放教育网络优势通过教学平台BBS论坛、班级自建的QQ群、教师博客等多种形式召开交流会,把自己认为好的经验和知识介绍给大家,也可以把自己经历的教训告诉大家以示警戒。
这样我们每个人读一本书的话就等于读了很多本。
做了一件事情的话也就可以等于每个人经历体会了很多事情,这也算是资源共享的一个方面吧。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人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他们就有了两种思想,所以自由交流对提高学习质量非常重要。
可以说,封闭的课堂违背了教育的根本规律,让学生大胆地开放地交流、比他们心安理得地一味接受要有益得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充分整合封闭教学环境、网络虚拟环境、社会实践环境的优势,我们首先充分分析教学目标、学生差异等具体情况,在实践中贯穿学生讲课、案例分析、参观考察、调查研究、师生评议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将老师讲课与学生讲课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根据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手段,发挥网络虚拟环境的优势,让学生在较为便利的条件下共同完成至少一次讲课、一次案例分析、一次参观考察、一次调查研究、一次师生评议(即“5个1”要求)。
我们将这种教学模式表现如附图所示:附图实践教学模式(一)学生讲课学期初由任课老师给出一些问题(基本每一章1~2个),让每一组选择一个问题,各组对所选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分工搜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然后选派一个代表在课堂上讲述(20分钟),学生点评或补充5分钟,老师点评或补充5分钟,使学生对该问题有一个深入透彻的理解,最后由学生评委会给该组打分。
该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精选案例分析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解释理论,适当举例说明,这样常常是理论与实际脱节,有些例子又比较牵强,学生对案例的怀疑必然带来对理论的误解。
我们认为,有必要改革过去举例解释理论的简单授课方式,要依据现实精选案例,做到精选典型案例进课堂。
教师通过精选的典型案例,交给学生去分析、与理论挂钩,通过分析和挂钩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源泉所在,并举一反三。
学生掌握了经典案例,再进行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时,就避免了盲目性。
根据学生规模,大概一学期组织2-3次案例分析或辩论,学期初由任课老师给出案例或辩题,一般既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同时又是社会上有争议的热点话题,如:当前中国是否应该向征收遗产税?中国当前是否应当为“安乐死”立法?这些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社会学概论》兴趣,他们大都能结合自己的工作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比如有的学生是奢侈品商场的服务员,每天看到进进出出的富人或富二代,就认为应该向富人征收高额的遗产税;而有个别学生则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认为如果激进的征收高额遗产税势必造成富人移民、国家财富大量外流的危险,所以提出遗产税的征收应该渐进而为。
而关于“安乐死”的话题则更加激烈,有的学生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你能对你的父母施行安乐死吗?”来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集体意识、“忠孝”传统很强的社会,“安乐死”可能并不成熟;而有的学生则从病人的角度认为,与其痛苦的等死不如“安乐的死去”。
此外,我们还选择了理论知识当中大家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如“人的社会化问题”。
有的同学着重于社会化的意义作了准备,有的侧重于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对社会化的影响做了准备,有的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作了准备。
学生准备后的发言讨论,获得了很好的讨论效果。
这些有的放矢的讨论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辩驳能力、思维应变能力,帮助学生学好了“活生生”的社会学。
而且案例分析的形式不仅有课堂讨论更有网上实时和非实时的论坛、留言或电子邮件的交流等多种形式。
(三)参观考察走出去,请进来,是我国社会学前辈早已倡导的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
今天借用这种方法仍有其现实意义。
比如,我们在学习“再社会化”、“社会问题”内容时,利用有学生从事监狱警察工作的便利,组织部分同学参观考察成都市女子监狱,了解犯人的犯罪情况、犯罪动机、犯罪行为及他们改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