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乡愁》优秀教研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5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5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5篇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知识储备点: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培养点: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探究法.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机.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台湾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

祖籍福建永春。

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诗人、散文家、学者。

三、研习新课:(一)听读,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习三划分全诗节奏。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四)课堂互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2《乡愁》名校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2《乡愁》名校精品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乡愁》主备:审核:语文组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导学时间:一课时一、预习导学,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

湖南衡阳人。

现居台湾。

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

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2、默写出思乡的古诗句,不少于三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2、作者借助四个意象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3、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4、前三节与最后一节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呢?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三、拓展延伸1、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2、欣赏席慕容的《乡愁》,比较与余光中《乡愁》的异同: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三、课外阅读:天窗江南月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

九年级乡愁导学案

九年级乡愁导学案

九年级乡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感受诗人通过意象所表达的乡愁情感。

3、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的内涵。

(2)体会诗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乡愁情感变化。

2、难点(1)感悟诗歌的深层意蕴,理解诗人将个人的乡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层面的家国情怀。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尝试进行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赏析法:对诗歌中的意象、语言、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乡愁是一种深深的情感,它可能是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著名的乡愁诗——余光中的《乡愁》,感受诗人笔下那份浓浓的乡愁。

(二)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 年 10 月 21 日~2017 年 12 月 14 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其诗作如《乡愁》《等你,在雨中》等,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分诗歌的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再读诗歌,理解意象1、诗歌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这些意象分别代表了什么?(1)邮票:小时候,作者离家求学,与母亲通信,小小的邮票寄托了他对母亲的思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乡愁》
二、教学目标:
1. 能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熟练朗读。

2.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让学生学会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

3. 了解乡愁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学会珍惜祖国的美好,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点:
1.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了解乡愁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学会珍惜祖国的美好,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环节:
1. 通过一些图片和短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家乡,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思念。

2. 了解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引出本课的主题——乡愁。

(二)新授环节:
1. 师生共读课文,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师生共同分析课文,让学生学会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

3.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乡愁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学会珍惜祖国的美好,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练习环节:
1. 师生共同完成课文练习,让学生巩固新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2. 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较深的理解。

(四)巩固环节:
师生共同回顾本文重难点,巩固课堂知识,课下加强背诵,多读才能多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乡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乡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乡愁》的诗歌内容和主题,掌握诗歌中的生字新词,学习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情感体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共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家庭情感的珍视。

教学重点:诗歌中对乡愁情感的细腻描绘和深刻表达。

学生对乡愁情感的体验和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体会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将乡愁情感与个人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以其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乡愁情感的深刻表达著称。

教学准备:《乡愁》课文PPT课件,包含余光中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不同年代的邮票、船票等,以及与家乡相关的景象。

学生作业本、笔、情感体验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乡愁”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与乡愁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简要介绍乡愁在文学中的表现。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乡愁主题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余光中的生平和《乡愁》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诗歌:请几名学生轮流朗读诗歌,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诗歌中的生字新词,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讨论诗人对乡愁情感的表达。

深入探讨(15分钟)1. 诗歌手法: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使用比喻、排比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2. 情感体验: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诗人的乡愁。

互动活动(20分钟)1.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乡愁情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家乡的眷恋。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乡愁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乡愁》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乡愁》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乡愁》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乡愁》导学案孟玉荣【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一、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播放余光中《乡愁》的朗读录音,同学们体会2、学生分组自读余诗(可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3、教师找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进行品评,后再读,教师进行指导,后学生再一次进行品读。

二、研讨课文,思考问题。

1、诗人旅居海外几十年,你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2、这四个时间序词分别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小时候(少年)生离之愁求学在外思念母亲(少年清愁)家愁长大后(青年)新婚离外思念娇妻(夫妻离愁)后来啊(中年)死别之愁生死隔绝哀思难抑(丧母哀愁)国愁现在(老年)国土分裂忧思绵绵(归思浓愁)3、在四个人生阶段中,作者借用哪些具体事物来解思乡之愁?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一张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谁诉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三、拓展练习1、教师放余光中另一首乡愁诗《春天,遂想起》进行拓展练习。

听后,你最感动的句子是哪些?四、延神迁移,学以致用。

同学们和余光中一样,也是在外求学,你是否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及亲人呢?请试着写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诗人旅居海外四十多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时刻没有离开过他,诗人为什么如此眷恋自己的故乡,其实这就是一颗拳拳的爱国心。

同学们,我们当前应怎样去做,将来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呢?六、检测背默此诗。

《乡愁》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乡愁》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以及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活动
总结词:小组讨论 总结词:创作练习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乡愁体 验,探讨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尝试写一首表达自 己乡愁情感的诗歌或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 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 的深度是否合适 ,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某些内容 。
课堂氛围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否有 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需要调 整教学方式来改善课堂氛围。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 达的乡愁情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主题探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乡愁的主题,理解作者对家 乡、亲人和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乡愁的文化内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写作技巧
分享自己的见解。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评 估学生对《乡愁》这首诗的理
解和记忆程度。
思维能力
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 过程,判断其逻辑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等是否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
观察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态度, 是否能够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情
感。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目标 是否达成,哪些地方做得好,
下节课预告
下一节课将学习《沁园春·雪》 ,这首词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 一,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余光中,了解现代诗歌。

2.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

3.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品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生字词。

3.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一道天然的海湾,隔断了海峡彼岸同胞回乡的脚步,却锁不住他们浓浓的乡思。

或许是一朵浮云、一幅画面,或许是一段乐曲、一句乡音,都能串成优美的诗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去倾听一下诗人内心的呼唤吧。

二、诵读悟情【教师引导】首先请听一遍录音,听读的时候标注出重音和停顿。

然后同学们自由朗读,体味作者的情感。

【播放音频】(课文录音)……【学生自读】……【学生回答】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作者满怀愁绪。

【投影展示】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诗人、散文家。

少年时在外求学,过寄宿生活,1949年迁往香港,后又去了台湾,直到1992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才第一次返回大陆。

余光中是一位锐进诗人,有着浓浓的恋国之思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教师小结】乡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原来余光中先生有这样的经历,难怪他有如此愁绪。

三、细读寻“愁”【教师引导】小小的一首诗,承载了作者如此多的愁绪,每一节背后都有一颗“愁”心。

接下来,我们仔细研读每一节,看看作者愁在何处,作者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愁绪的。

请自选一节诗进行赏析。

【学生自读,讨论】……【学生回答】我来说第一节:小时候与母亲分开,外出求学,借书信来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借邮票来代指乡愁很形象。

【教师引导】有亲人离别就有一份挂念,家信成了寄托深情的地方,贴上邮票就是贴上思念,邮票上寄托的是深深的母子之情。

余光中曾作过一首诗《邮票》,更加说明了这枚小小的邮票的重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九年级上册语文2.2《乡愁》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2.2《乡愁》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充满感情的朗读诗歌,准确地把握诗歌感情的发展变化,并学会作者运用鲜明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自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陶冶学生对诗歌艺术美情感的熏陶。

体会作者强烈的怀乡思国的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象,通过情境体验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感知法,诗文联想法,合作探究法,知识迁移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有人这样说,拿起一本中国的诗集,轻轻抖一抖,便会从中落下许多个“愁”字来。

于是,海上明月是愁,人在天涯是愁,无边丝雨还是愁,举杯消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一缕乡愁从唐诗中飘来,缠绵多少相思的河畔;一缕乡愁向宋词中飘去,惊醒多少游子的安眠;而正是这缕乡愁啊,又引发了远在台湾的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怎样的乡愁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余光中,赏乡愁经典,品浓浓乡愁。

(屏显:课题、作者)二、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

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

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

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

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三、学习诗歌(分四个乐章来学习)第一乐章:饱含深情读乡愁。

这首诗的朗读基调是——深沉的,是深沉中略带哀伤的。

我们朗读时的速度应该是——缓慢的。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边标出节奏边小声朗读。

部编本九年级语文《乡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2)

部编本九年级语文《乡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2)

《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这首诗,体会回环往复的节奏美。

2、分析诗中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乡愁四韵》,营造一种深沉而忧愁的氛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中有住校的吗?(学生举手)离家有多长时间了?想家吗?想家的请举手。

请想家的同学说说想家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师:是啊,想家的心情谁也说不清。

同学们想家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远离祖国的台湾同胞们,因为两岸长期的隔绝,亲人之间有的四五十年了还不能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啊。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抒情诗《乡愁》,一起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余光中,当代诗人、散文家、翻译家。

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随父母迁往香港,次年赴台。

因本诗得名“乡愁诗人”。

代表作品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等。

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是“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二、美美地读——声情并茂1、试读、练读、范读。

拿到这首诗歌,你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形式来读?提示学生诵读这首诗的两点要求。

-----①要读出节奏、重音;②要注意语速、语调。

)2、学生试读,谈谈这首诗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3、集体读。

三、细细地找——分析意象过渡: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看得见吗?4、乡愁本来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表现乡愁。

5、这些意象的顺序能调换吗?四、慢慢品——体会情感6、不同的人生阶段,乡愁有着不一样的具体内容,请大家品味一下四种意象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邮票:离家求学的少年想念母亲的骨肉之情。

船票:奔波在外的青年思念爱妻的夫妻之情。

坟墓:作者中年时代痛失母亲的生死之情。

海峡:作者写诗之时面对国家分裂的思国之情。

7、如此深沉厚重的情感寄托在四种意象上,它们前面的数量词和叠词用得合适吗?为什么?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过渡: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坟墓矮矮,载不下丧母的沉重悲痛;海峡浅浅,阻隔不了无尽的乡思。

2.2《乡愁》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2.2《乡愁》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乡愁》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意象、意境)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中心)学习方法:1、诵读法:学生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

2、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理解诗人意象的选择及情感的变化。

3、比较法:与其他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具准备:运用自制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播放的歌曲叫-----(引导学生说出《想家的时候》),是啊,想家是每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所共有的情感体验,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抒发了这种感受。

李白想家了,他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想家了,他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崔颢想家了,他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马致远想家了,他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宋之问想家了,他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只说半句,让学生说出下句)1972年的1月21日,有个诗人也想家了,深夜。

台湾厦门街的旧居内,诗人伫立窗前,面朝家乡的方向。

窗外,冷雨敲窗,他早已是泪光莹莹,泪眼婆娑,思乡之情喷涌而出,不能自己,仅用了20分钟就吟唱出了一首让无数人动容的小诗,是的这首诗的名字是——,这位诗人是——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感受乡愁。

——写出标题《乡愁》二、板书:走近作者——课件展示“作者简介”三、说说“诗歌”1、概念;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和小说、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样式,2、目的,是言情言志,发于声是歌,形于字叫诗,3、内容上,多样化,如:古诗,现代诗,格律诗,自由诗,军旅诗,田园诗,爱情诗,咏物诗,怀古诗等等。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乡愁》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1. 学习作者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抽象概念的写法。

2.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感情。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诗歌通过新奇而形象的比喻表达感情的写法。

2. 注意诗人思想感情的升华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出示幻灯片)看到这幅画满日落的黄昏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唤起你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这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

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别情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所以,描写乡愁的诗异彩纷呈,回忆曾经学过的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句(出示幻灯片)乡愁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派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

(出示课题)(二)走近作者,集体朗读(出示幻灯片)余光中,中国台湾省著名诗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诗歌的主要内容。

1992年,64岁的作者踏上故土,整整43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三)朗读吟诵,浅尝乡愁。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悟余光中纠结于他内心四十余年的思乡情节,下面我们一起朗读吟诵,浅尝乡愁。

1. 分组自由朗读,认真体会诗的内涵,讨论朗读技巧,师巡回指导技巧。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有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速度是缓慢的。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乡愁》优秀教学设计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乡愁》优秀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中外经典诗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抒写思乡愁绪,体现了诗人思想中最执着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

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也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

通过学习,既能让学生体会到诗人深厚的爱国感情,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艺术的魅力。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新诗的知识,阅读诗歌有一定的基础基础,能够较为充分地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情感美。

但因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及其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学生的欣赏易停留在表面,应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情,感受诗歌的美。

教学时,作为教师,将对诗中精彩处和难点作必要的讲析,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家乡、祖国的感情。

同时教学过程中充分设计学生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感受诗歌意蕴,真正体现以学为本;通过教师的精讲点拨,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

【学习目标】1.通过深情的朗读,概括诗歌的内容。

2.通过细腻的品读,感受诗歌的情感。

3.通过诗意的仿写,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2.通过细腻的品读,感受诗歌的情感。

3.通过诗意的仿写,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语:1972年的一个深夜,诗人余光中听着那潇潇的冷雨,淅淅沥沥,愁绪万千,打在诗人的心头,离开大陆 20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去,此时他心潮澎湃,用了不到 20分钟的时间便写下了这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公开课《乡愁》导学案(定稿)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公开课《乡愁》导学案(定稿)

《乡愁》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等第【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

3.理解巧妙的意象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助读链接】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

祖籍福建永春。

1928年出生于南京,少年时在外求学,过寄宿生活,1948年迁往香港,1950年去台湾。

直到1992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才第一次返回大陆。

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诗人流浪于海外,游子归乡之情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乡愁》写于1972年。

【课前预习】1.诵读诗歌,读准字音,体会诗人的情感。

2.收集课外抒发怀念家乡和亲人的诗词。

【课堂探究】1.作者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意象来表达的?这些意象有何特点?2.这些意象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读一读,选择其中一幅,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绘下来。

【拓展训练】认真阅读品味诗歌,完成题目。

乡愁四韵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1.指出诗歌中诗人所撷取的意象,并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谈谈《乡愁》与《乡愁四韵》两首诗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

【诗歌欣赏】赏月这一轮明月玉盘一样悬在淡蓝的天幕上静静地俯视大地的苍茫月色很美像橙汁一样的淡黄像乳汁一样的银白给人甜甜的清爽月光透过飘逸的白云透过浅色的夜幕透过密密的树林写在平静的湖面上,荷叶上……趁着这月色寄一份乡思给横卧在山沟里的故乡给此刻横躺在山沟里的父老乡亲拓展训练1.长江水,红海棠,白雪花,香腊梅,诗歌不仅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恋,也表达了对祖国山河和民族的眷恋。

2.(1)语言质朴典雅,富有生活气息;(2)都能巧妙的把数量词语、形容词和名词进行巧妙结合。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乡愁》优秀教学设计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乡愁》优秀教学设计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教师示范配乐朗读(带领学生进入乡愁的情景)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并划出诗人借用哪些具体的意象来表达乡愁。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
3、小组合作探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讨论结果,“使乡愁具体化了”。教师继续引导,怎么就使愁具体化了呢?这还仅仅是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吗?)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乡愁》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乡愁的作用。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借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乡愁,两者间的联系。
难点分析
接受国语学习才短短两年,意象和意境概念模糊。学生知道这是首抒发乡愁的诗,搞不清这些具体意象对表达乡愁有什么联系。
教学方法
1.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
2.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理解具体的意象表达乡愁。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描述性导入: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乡愁是故乡那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人灵魂深处流动的血液;乡愁是离别是父亲久久地伫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余光中的《乡愁》
4、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感受诗人的乡愁、国愁。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你还能想到哪些类似的诗句,借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愁”的?
(通过对其他诗句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借具体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小结
乡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诗人借助具体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来表达这种复杂的情感。层层递进,最后上升到国愁。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关键在引导学生如何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并学会运用。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乡愁》优秀教学设计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乡愁》优秀教学设计
3.乡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明确:作者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
4.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诗歌前三节犹如汹涌而进的波涛,最后一节轰然汇成全诗的九级大浪,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达到高潮。
《乡愁》教案
课题:乡愁
课时:1
授课时间:月日
主备人:
授课人:
审 核 人:
学力

目标
1.了解余光中及相关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及诗人的真挚情感。
3.体会诗歌用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乡愁”的写法。
重点

难点
1.重点
1.反复诵读诗歌。
2.理解诗人的真挚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2.难点
领悟诗歌运用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情感的写法。
明确:这四个物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
小时候,诗人离家在外,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诗人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悠长的余味,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 》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 》优秀教案
组织探究
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一、先学
(一)朗读欣赏。
1.听视频朗读。2、以第一节为例,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重音。
(二)、品味鉴赏
1、全诗共四节,作者写乡愁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每个时间段诗人因为什么而忧愁?
3、诗中用了哪些意象?请说说这些意象的特殊内涵或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
课题
《乡愁》
优化方案
目标
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2、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3、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
准备
教师:PPT 、音频和视频朗读、教案 学生:预习
设境
定向
一、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故乡的云》。(学生欣赏)刚才在欣赏的时候,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能告诉老师这首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吗?(生答)那么这种思乡之情被寄托在哪种事物上呢?(生答:故乡的云。)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乡愁》。
4、这四种意象前用了哪些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5、诗的哪一节使主题得以深化?是怎样深化的?
三、后教
点名让学生汇报自学成果,然后生帮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点评。
4、“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 “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作者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现在 ——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 (对故土的思念 ) 普遍的爱国之情
2、同题诗歌阅读欣赏:席慕蓉的《乡愁》3、交流你搜集的以“乡愁”为主题的古诗句。
教学心得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导学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导学案

乡愁课题乡愁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1.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重点)2.领会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难点)3.认识和理解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重点)课前预习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永春, 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现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

写作背景1949年,余光中22岁那年,随家人来到台湾,从此与大陆隔海相望,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

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

读准字音邮.票(yóu)窄.窄(zhǎi)矮.矮(ǎi)海峡.(xiá)坟墓.(mù)乡愁.(chóu)辨清字形理解词语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水道。

坟墓: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坟头。

新课导入【出示课件: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

】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你用抑扬顿挫的音调进行朗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导学案第【1】篇〗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

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走向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著作颇丰,今存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背景链接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2.生难字词(1)字音更定(gēng) 毳衣(cuì) 崇祯(zhēn)沆砀(hàng dàng) 余舟一芥(jiè) 铺毡对坐(zhān)余拏一小舟(ná) 喃喃(nán) 雾凇(sōng)(2)词义【更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拏】撑(船)。

【拥】裹着,围着。

【毳衣】细毛皮衣。

【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

【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形容船小。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明确: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明确:播放朗读,学生听读,再跟读。

留意文章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

明确:全文共两段,第1段写赏雪的具体经过,第2段写在湖心亭的奇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愁》导学学案
班级姓名
1、查阅《乡愁》作者余光中的基本资料。

2、全诗的写作顺序。

3、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的?
4、诗歌每一节表达的具体内容。

5、品析语言:诗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例如: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选得好,好在它们都代表着分离,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层层推进了诗情的抒发。

6、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7、对比阅读席慕蓉的《乡愁》。

1、简介诗人席慕蓉。

2、全诗分成几节,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八、感悟乡愁
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邮票,一张船票,一方坟墓,一湾海峡。

席慕蓉说: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我说:乡愁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