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望驿台》公开课学案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十六字令三首》公开课学案第二课时
《十六字令三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想像这三首小令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小令,注意长短句的节奏。
2.难点: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1个生字。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2.对文章中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四、参考资料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
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2017-2018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望大陆》优质课教学设计第1课时(新版)
《望大陆》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1.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2.深刻理解,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有家不能回的痛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指导法、启示法。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诗人平生及写作背景,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在2003年3月18日这一天,新一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一次召开中外记者见面会,会上有记者让他谈谈对台湾的认识和了解。
他饱含真情的说“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想起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
他临终前写下的一首撼动中华名族的哀歌《望大陆》。
接着在近千名记者济济一堂的大厅里,他充满激情的吟诵了这首诗。
这首诗是这样的(放朗诵录音)。
你们知道写这首诗的人,他是谁吗?(于右任)课前,通过预习,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于右任的资料,也了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谁来为大家介绍介绍。
(生汇报)是啊!此时的诗人已垂垂老矣,他是多么想回家看看啊!可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诗人永远的遗憾。
万般酸楚化作这血泪交融的绝唱《望大陆》。
(板书课题:《望大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这里有绵绵的思念,请再读;这里有无以言说的悲伤,请同学们再读课题。
二、新课学习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教师口述)疏通生字,初步感知。
(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方式仔仔细细的把课文读上4遍,读前两遍时注意诗中的生字,争取把它读正确;读后两遍时,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争取把它读通顺。
四分钟后我们来检查。
(教师口述)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反馈。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观沧海》公开课学案
《观沧海》学案一、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体会诗歌宏伟壮丽的景象,把握诗人宏伟思想。
2.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1.重点:诵读诗歌,体会诗歌宏伟壮丽的景象,把握诗人宏伟思想。
2.难点: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说说对曹操的了解。
2.文章表达了曹操什么思想感情?四、参考资料公元190年(初平元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军。
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则焚毁宫室,挖开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200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
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
而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
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悬殊,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于难。
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
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
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
联合军至此解散。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
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
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
鲍信战死。
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
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
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
公元193年(初平四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
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窃读记》公开课学案第一课时
《窃读记》学案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二、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能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2.难点: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说说对本课作者的了解。
2.文章通过哪几个方面描述“窃读”?四、参考资料1968年,她和几位朋友合办了一份文学杂志《纯文学月刊》。
编这份杂志时,她曾亲笔发出了一百多封信,向编报时所拥有的基本作者邀稿,她的热情和真诚感动了好多人。
《纯文学月刊》得到好评,产生了不少佳作。
而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如彭歌译的《改变历史的书》,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阳》《和谐人生》,长篇小说《蓝与黑》《滚滚辽河》等都历久不衰。
林海音夫婿何凡撰写《玻璃垫上》专栏超过三十年(1953-1984),彷佛是一部台湾社会发展史,纯文学特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出版《何凡文集》,这套书并荣获图书主编金鼎奖。
1990年,林海音回到阔别了四十一年半的北京,并成为两岸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
她寄出全套的纯文学丛书和纯文学月刊给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号召台湾出版界大量捐书以充实台湾文库;她又担任《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顾问,完整介绍台湾作家作品。
林海音的文学成就也获得中国大陆文学界的重视,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曾于1997年以及2000年举办“林海音作品研讨会”。
沪教版古诗六年级教案7月16号9-11
龙冉教育-------做家长满意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龙冉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教师:李庚飞_ 学生:__ 时间:__2013_ 年7 月16__日__ 时至____时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六年级古诗词二、授课内容:沪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古诗词鉴赏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注释】(1)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2)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3)居人:家中的人,这里指元稹的妻子。
客:在外的人,指元稹。
【译文】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中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人,出门在外的人同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人。
【作品赏析】这是白居易应好友元稹的诗。
元稹组诗中的《使东川》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这是元稹在809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
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是诗人的揣测之辞。
他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等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怅惘之情,宛然在目。
白居易的和诗更为出色。
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
“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
读者从这诗句里,可以看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
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
春意阑珊,落红满地。
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
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
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
“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
“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望岳》公开课学案(1)
《望岳》学案
学习目标:
1.在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体悟诗歌内容,领略泰山雄伟神
奇的景色。
2.理解“钟、割”的妙处和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理解青年杜甫的豪情,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学习过程:
朗读课文,使用“手机”拍照、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朗读诗歌,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岱.宗()荡.胸()决眦.()凌.()一览.()2.借助工具,解释下列字词。
岱宗:___ _____ 齐鲁:____ ____
造化:________ 阴阳:
荡胸:会当:
夫:青:
钟:入:
眦:凌:
览:曾:
3. 借助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4.整首诗都是围绕一个“望”字来写,诗人到底是通过哪几个“望”来展开的?
5.诗中“钟、割”二字用的非常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6.思考:尾句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望驿台》公开课教案
《望驿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课文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从语言、形象、思想内容、技巧四个方面鉴赏本诗,理解诗歌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了解诗中蕴含的典故,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鉴赏诗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远行在外的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刻骨相思,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使学生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大意并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主题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准备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课文,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并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教师引导:靖安宅里,伊人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中的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诗歌,鉴赏诗歌。
二、新课学习(一)初读古诗,理解古诗。
1.教师示范朗读。
(1)在朗读的过程中,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当窗柳:意思是思念别人。
唐代人的风俗,折下柳条以赠行人。
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
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居人:家中的人,这里指元稹的妻子。
客:出门在外的人,指元稹。
2.自己轻声朗读,个别读,全班朗读。
(1)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顿挫。
(2)体会是个蕴含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
3.翻译诗歌,了解大意。
(1)靖安宅里,伊人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2)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家中的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人。
4.诗歌分别描写了两地的景象,超越时空的界限。
(1)地点:靖安宅里;望驿台前。
(2)环境:不同:当窗柳;扑地花。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望岳》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望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置疑法、讨论法、合作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新课学习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
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
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
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品】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品】课程概述本教案为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的教学安排。
该教材主要包括课文、课后题和听写等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书写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课文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 培养学生细读课文的能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课后题的完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加强学生的听力能力,提高听写的准确性和速度。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单元的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啰啰和猫儿》2. 第二单元:《千里共婵娟》3. 第三单元:《探索与冒险》4. 第四单元:《我的江湖》5. 第五单元:《豆蔻年华》6. 第六单元:《童年的秘密》7. 第七单元:《奇怪的雾》8. 第八单元:《乱石狂舞》9. 第九单元:《致命的诱惑》10. 第十单元:《未来的种子》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介绍重点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 阅读理解法: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文,进行小组讨论和答题。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给予个别的指导和辅导。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课文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等。
2. 作业评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题和写作作业的质量和完成度。
3. 听写成绩:记录学生的听写成绩,评估学生听写的准确性和速度。
教学资源1.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2.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3. 阅读材料和练题4. 笔、纸等研究用品以上就是本教案的主要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望大陆》优秀学案第1课时(精品)
《望大陆》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深刻理解,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有家不能回的痛苦。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从诗的第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四、参考资料
《望故乡》全诗共三小节,主要写诗人想象去世后站在台湾的高山顶上望祖国大陆、望故乡的所见所想。
第一节,起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安葬意愿,直白而深沉。
“望我大陆”紧承上句,道出作者想如此安
葬的缘起和目的。
“大陆”前加一“我”字,体现了于先生台海两岸是一家的祖国观念,虽然身在台湾,但是大陆也是“我”的,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感情。
“望”者是作者的魂魄!大陆令作者如此倾心,以至于死后的魂魄也要去望!死后尚且如此,活着时当然无时无刻不牵挂!这是一份多么执着的苦恋啊!这里,诗人还给人们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后人会神游大陆,那滚滚的千里黄河,那不倒的万里长城,那勤劳的人民……“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诗人的魂魄在台湾最高的山顶上,凝神远望,可是,他总望不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大陆,哪怕是一点点的影子!面对这样的事实,他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有涕泗滂沱,放声恸哭。
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生不能相依,但死后化蝶相依;而于先生,生时眼不能见大陆,死后魂魄依然不能见大陆,这是怎样深重的遗憾!。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卜算子》公开课学案
《卜算子》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知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2.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
2.难点: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说说对王观的了解。
2.文章表达了王观什么思想感情?
四、参考资料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所以叫词牌也叫词典。
词典,兴于元初,李渔著《闲情偶寄》所述,唐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跄跄。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
不相关。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词牌通常也决定词的平仄。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望大陆-1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于右任
于右任 (1879-1964)汉族,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别 署骚心、髯翁、太平老人。诗人,书法家,政治家。清光绪 二十九年举人。1923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23年与 宋 教仁等人创作《民立报》,1923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 次 长,曾致力于反对袁世凯旳斗争。后曾任上海大学校长等 职,1949年去台湾,1964年11月10日逝世于台北。
说一说诗人为何要“望我家乡”“望我大陆”?
请大家带着感情朗诵一、二小节。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家乡; 家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齐读 天苍苍,野茫茫; 以身许国旳情怀 山之上,国有殇! 浓浓旳爱国情感
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旳景象:天是深蓝色旳,
写作背景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入南京,于先生撇下 妻小被迫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晚年,于右任孤居台 湾,在大陆还有他旳妻子和女儿,伴随时间旳推移, 他对家乡、对亲人旳怀念越来越强烈,然而,盈盈一 水旳台湾海峡无情地割断了于老先生旳怀念之情。有 家不能回,亲人不能见,他过着凄凉冷漠旳生活。
写作背景
在天 幕笼罩下旳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 视野宽敞、心胸开阔旳感觉。
朗诵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家乡; 家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旳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旳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旳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目前/ 乡愁是一湾浅浅旳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山川之美》公开课学案第一课时
《山川之美》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作者观察体验思路的梳理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对偶句的应用。
2.以听读想象、各种诵读等形式,感受古人眼中的江南山川之奇美,体验多角度观察体验自然的魅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文章首末议论句的讨论,感受运用对偶句及以动衬静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验古人山川之美中蕴含的别趣情怀。
2.难点:以听读想象、各种诵读等形式,感受古人眼中的江南山川之奇美,体验多角度观察体验自然的魅力。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说说对本课作者的了解。
2.读了这篇文章,说说陶弘景眼里山的特点。
四、参考资料
据统计,全部作品达七八十种。
惜多亡佚。
至今尚存者有《真诰》、《太玄真一本际经·道性品》、《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合丹药诸法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历》、《华阳陶隐居集》等;他还编订了道教的神仙谱系。
陶弘景编订的第一部道教神仙谱系称《真灵位业图》,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诸多仙真,大约3000名,以7个等级排列。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文言文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文言文望驿台【唐】白居易静安楼是窗前的一棵柳树(2),柱子前的地上鲜花飘动。
两处春光同日尽⑷,居人思客客思家。
[翻译]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秋思[汤]张吉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对这种恐惧的回答过于仓促,行人的临时头发(4)再次被打开。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再次吹入洛阳。
作为一个住在洛阳的流浪者,我不认识家乡的亲戚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写完这封信后,我担心自己没有很快说完想说的话;当送信人出发时,他打开信封并把它还给了他。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树篱稀疏,小路深邃,树顶的花朵也没有遮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翻译]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旁边的树上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乡村晚报[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回到牛背上,无腔地弹奏短笛【译文】整个池塘长满了绿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塘的堤岸。
远处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小牧童骑在牛背上,慢慢地回到了家;拿着短笛,自由地吹,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穆江音[唐朝]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的九月第三夜,露珠像珍珠,月亮像蝴蝶结。
【译文】余辉洒在河面上。
在阳光下,它闪闪发光,金灿灿。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叶泉【明】袁中道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的月光变成了雪水。
夜晚雪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霜冻即将形成。
流淌的泉水像月光下的雪水。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上的烛影很深,河水在下沉,晨星在下沉。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寄情山水第11课望岳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
望岳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品尝语言,领会泰山宏伟奇妙的景色,体会诗歌意境。
2、感受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理想。
2重点难点对诗歌景致的想象、表现的情感的理解和意境的体会。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解题导入1、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课题(《望岳》杜甫)。
大家齐读一遍课题。
2、课前让大家搜集过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谁先跟大家沟通下?3、“望”是什么意思?(向远处看、向高处看)“岳”是什么意思?(高大的山),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座高大的山是指哪座山?(泰山)4、有去过泰山的吗?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你对泰山了解多少,说说看)。
(出示泰山图片,加入讲解并描述)没去过的话,我们就一起来看几张泰山图片。
(讲解并描述)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于古今。
古人便称其为华夏神山,天下大宗。
是“拔地通天”的擎天一柱,是天下的中心、“天地相接之处”,令人神往和崇拜。
虽然海拔不是最高,但在人们心目中是最高峰。
所以,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都将封禅泰山作为向天、地、人宣布统治权的手段,泰山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崇高”的象征。
历代名家贤士、文人墨客同样对泰山特别神往和崇拜,于是接踵而至,为泰山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说得就是文人登临泰山的感受。
5、过渡:就是在这样一座“崇高”和文人都憧憬的山岳面前,青春年少的杜甫远“望”着它,(诗题中为“望”加着重号)他“望”到了怎样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跟随杜甫,一起专心去体会。
活动2【活动】体会诗歌意境1、先请大家听朗读录音,专心听,听的时候,你有怎样的感受?2、从读中我们就能得到这样的感受,是因为朗读中的节奏、重音、语调处理的特别好,下面我们再听一遍,试着边听边划分诗歌的节奏、重音、语调。
(运用相关的符号)3、生齐读全诗,试着读准字音、节奏、语调。
有问题可订正再读一遍。
4、诗人第一次踏上齐鲁大地,看到文人墨客都憧憬不已的泰山,他远远的望着,向高处望着,他会是怎样的心情?他望到的泰山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一起朗读第一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驿台》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从语言、形象、思想内容、技巧四个方面鉴赏本诗,理解诗歌主题。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大意并背诵。
2.难点:理解诗歌主题和所表达的感情。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这首诗歌采用哪些表达手啊?
2.诗中通过描写两个场景来形成统一的情感基调,这样有什么好处?
四、参考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
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城,葬于香山。
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
现实派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
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
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著名,它们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长恨歌》歌咏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
《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
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
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