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复习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❶生难字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愠.(yùn)吾.(wú)三省.(xǐng)逾.矩(yú)罔.(wǎng)殆.(dài)箪.(dān)好.之者(hào)肱.(gōng)笃.志(dǔ)❷重点词语解释①子.曰(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本文指孔子)②学而时.习之(按时)③不亦说.乎(同“悦”,愉快)④有朋.自远方来(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⑤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⑥不亦君子..乎(文中指有才德的人)⑦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⑧为.人谋.而不忠乎(替;谋划)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⑩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⑫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意旨;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六十而耳顺⑬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过,超过;法度)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文中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⑮人不堪.其忧(能忍受)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爱好)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⑱饭疏食...,饮水(吃;粗粮)⑲曲肱.而枕之(胳膊)⑳必有我师焉.(于此,在其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子在川上..曰(河边。

川,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往、离去;这,指河水;舍弃、放弃)三军..不可夺志也(军队的通称;指平民中的男子)..可夺帅也,匹夫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坚定;恳切)仁.在其中矣(仁德)❸通假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❹一词多义①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然后)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不译) ②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过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指任何学问和事业) ❺古今异义①有朋.自远方来 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②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指人格高尚的人③饭疏食,饮水.. 饮水⎩⎪⎨⎪⎧古义:指喝冷水今义:喝水❻词类活用①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②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知识)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 ❼重点句子默写①阐述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度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2013年新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复习练习及答案

2013年新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复习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子提出不要焦虑:5.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论语十二章复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以体为主,共_____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 8.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四十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1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 18.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于.我如浮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2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 22.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26.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是四.古今异义词。

论语十二章复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含答案).
译文: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1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九.问题探究:
1.写出几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2.用文中原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27.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同,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是
四.古今异义词。
1.学而时习之(习:古义:;今义:
2.善者,古义:;今义:。
6.以:①歌以咏志______________②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时: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日:________________
3.传不习乎传:________________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加点词语。【答案见课下注释】
1.学而时习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亦君子
..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日三省
..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 8.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考点整理巩固背诵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考点整理巩固背诵
❸通假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 常常加“有”字)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⑲曲肱而枕之(胳膊) ⑳必有我师焉(于此,在其中)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子在川上曰(河边。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往、离去;这,指河水;舍弃、放弃)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的通称;指平民中的男子)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坚定;恳切) 仁在其中矣(仁德)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❽重点句子翻译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知识、技能)之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地)空
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改正自
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
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
关键在于要“知新”。
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
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
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
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成长历程、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返回导航 上页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八、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