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PPT

合集下载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适用于人类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新技术被应用于临床,具有无创、便捷、费用低、副作用少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tDCS 在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有必要对我国脑卒中康复领域现有的tDCS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或建议。

本共识适用范围及目的本共识主要用于脑卒中患者的tDCS康复治疗,为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神经功能恢复及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临床循证医学证据。

本共识制订方法tDCS原理及作用机制tDCS治疗是一种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0.5~2.0mA)调节大脑皮质神经元活动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对神经元膜电位进行阈下调制及改变大脑皮质兴奋性;此外,tDCS产生的其他生物效应(如影响神经递质变化、改变突触可塑性及调节皮质下脑网络连接等)可能也对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近年来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也逐渐应用于临床,通过使用多个(2~5个通道)小电极,可在选定脑区进行更多、更精确的局部刺激。

tDCS刺激电极及参数一、电极组成tDCS电极的作用是将刺激装置电流传导至头皮,通常包括:金属或导电橡胶电极;海绵电极;导电介质(如盐水、凝胶或导电膏)等。

二、电极放置准确放置tDCS电极是保证疗效的前提,目前常用的定位方法包括:国际10-20(或10-5)电极放置系统;解剖坐标定位;神经导航系统;电生理检查引导定位等。

目前我国临床应用比较多的是解剖定位及电生理检查引导定位。

三、刺激参数目前临床研究中通常采用的tDCS刺激参数如下:电流强度0.5~2.0mA,电极尺寸16cm2(4cm×4cm)~36cm2(6cm×6cm)不等,每次持续刺5~30min,上述参数范围的tDCS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术中神经电生理临床演示骨科ppt课件【63页】

术中神经电生理临床演示骨科ppt课件【63页】
55
tceMEP报警标准
▪ 比基线降低50% - 80% ▪ 有或无 ▪ 波形形态改变 ▪ 刺激阈值水平 结合起来看
56
禁忌症
▪ 癫痫发作病人 ▪ 心脏起搏器 ▪ 脑外伤 ▪ 严重心脏病 ▪ 金属植入物 ▪ ……
57
TOF肌松监测技术 四个串刺激,正中神经刺激,拇短展肌记录
58
同类设备的分类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临床应用
1
一、骨科常见的手术及其监测
颈椎前后入路手术 脊柱侧弯矫形术 胸段脊柱手术 腰骶椎手术
2
例1、颈椎手术
▪ 颈椎前路和后路椎间融合术一般安全性较 高,但是C5麻痹发生率高达5.9%
▪ 手术中存在脊髓缺血的可能性
3
监测项目及目的
▪ freeEMG(自发肌电图) 实时监测神经根,防止神经根机械损伤,及时给手
插入式耳机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 ▪ 红色右侧,蓝色左侧 ▪ 胶管 ▪ 海绵
闪光刺激目镜
▪ 幕上手术视觉诱发电 位监测
▪ 左右侧交叉刺激或单 侧刺激
干扰检测模块
▪ 夹在单极双极电刀 导线上
▪ 检测电刀、电凝等 使用
▪ 停止电刀干扰信号 的采集,屏蔽电刀 噪声
36
视频采集卡
•同步采集显微镜视 频信号 •通过视频线BNC接 头连到显微镜BNC 输出
Cascade 主机面板
1、AMP A\B\C\D:连接输入头盒 2、CPN1-2:连接ES-IX 3、ESTIM:连接ES系列恒流刺激器 4、EP:插入式耳机 5、TRIGGER:连磁刺激器 6、POWER:连电源模块
29
电源模块
1、电隔离 2、给主机供电 3、与电脑数据传输
30
延长输入头盒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介绍ppt课件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介绍ppt课件

治疗参数
阳极刺激通常能增强刺激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 阴极刺激则降低刺激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 ——已有样板显示阴极刺激可以用来治疗大脑特定区域过度兴奋引起的心 理障碍,阴极刺激可以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使其达到一个稳定的级别。 伪刺激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控制刺激,在进行伪刺激时,刺激器发出一
个刺激电流,但是在剩余时间里刺激器不提供电流刺激,在伪刺激过程 中,病人不知道他们没有被电流持续刺激,如此一来,便为实验提供了 一个可控的条件,比如你可以进行双盲实验,如果没有伪刺激的功能, 则阳极或者阴极刺激的效果无法被证明。
tDCS的治疗技术
治疗设备
经颅直流电刺激仪 附件:①导线:有一对导线,以不
同颜色区分正负极,一般红色为正极, 蓝色为负极。
②电极片 ③电极帽 ④充电器
⑤电源适配器
治疗定位
1.矢状线(AB):鼻根(A)至枕骨隆突(B)过头顶的连线; 2.外侧裂(CD):矢状线后1/4点(C)和目外眦(D)的连线; 3.BROCA区(H):目外眦(D)与耳屏(E)连线中点(F)的垂 线,与外侧裂交点处(G)向上1cm(H); 4.WERNICKE区(J):乳突(I)向上与外侧裂交点处(J); 5.前额叶背外侧DLPFC(N):顶中央(K)沿矢状线(AB)往前 8cm(L),再在此点(L)作矢状线(AB)的垂直线,旁开6cm (N); 6.手区(O):顶中央(K)旁开6cm(O); 7.口舌区(P):顶中央(K)旁开7.5cm(P); 8.小脑(R):枕骨隆突(B)下1cm(Q),再旁开3cm; 9.前额叶(S):眶上缘以上区域(S);
治疗参数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使用时调节的参数包括:极性、刺激部位、电流强度 和电级片的面积: ①电流从阳极流向阴极,并形成一个电流环路。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介绍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介绍
非侵入脑刺激技术
——经颅直流电刺激
汇报人:XX
非侵入脑部刺激技术(NIBS)
指不依靠外科手术等有创操作,利用磁场或电场作用于大脑特 定部位,从而起到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技术。
临床上,常见的非侵入脑部tD刺CS的激基技本知术识主要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和经颅磁刺激(TMS)两种。它们可以改变大脑皮质 的兴奋性,并调节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近年的研究还发现,tDCS对于精神障碍、成瘾、纤维肌痛症、外伤性脊 柱损伤、幻听等都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tDCS不仅对于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效果,对于正常人的研究表 明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增强学习能力,并且其作用具有长效性。研究表 明,其影响持续时间从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甚至长达6到12个月。
tDCS的作用机制——对膜电位及离子通道的影响
tDCS正极与负极间形成的恒定电场能对大脑皮层神经元产生影 响,促使钠-钾泵转运及局部跨膜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有研究发现,
相关动物实验也显示,阳极刺激可使神经元胞 体 和树突静息电位阈值降低,使神经元放电增加, 反之阴极刺激则使得静息电位阈值升高,神经元 放电减少。另有离体实验结果显示,电压依赖性 钠通道和钙通道拮抗剂可阻断tDCS阳极刺激的 兴奋作用。
治疗参数
阳极刺激通常能增强刺激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 阴极刺激则降低刺激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 ——已有样板显示阴极刺激可以用来治疗大脑特定区域过度兴奋引起的心 理障碍,阴极刺激可以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使其达到一个稳定的级别。 伪刺激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控制刺激,在进行伪刺激时,刺激器发出一
有研究利用fMRI发现tDCS对初级运动 中枢的刺激,可增强皮质-皮质间、皮质皮质下(包括运动前皮质、顶叶、丘脑、尾 状核)运动神经网成分的连接活性。提示 tDCS可以调节局部皮层和脑网络的功能性 连接。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1·-2 mA) 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技术。

概述
早在11 世纪人们就开始尝试利用电来治疗疾病,随着认识的发展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逐步成熟。

到目前为止,tDCS的临床疾病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

原理:主要采用25-35cm2电极,阴极和阳极之间通以1-2mA的微弱电流,流经大脑的刺激靶区域,使大脑皮层极化,起到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兴奋性、促进神经重塑和修复、改善脑部供血等作用。

技术特点
tDCS有两个不同的电极及其供电电池设备,外加一个控制软件设置刺激类型的输出。

刺激方式包括3种,即阳极刺激、阴极刺激和伪刺激。

技术特点:非侵入性、安全性好、副作用轻微、耐受性好、同类产品中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TDCS怎么用?——极性选择
阳极刺激:阳极电极置于目标脑区位置,兴奋;
阴极刺激:阴极电极置于目标脑区位置,抑制;
对照假刺激:给予非常短暂的电流刺激(约30s,使被试者产生与真刺激相同的主观感觉,电极放置位置与真刺激一致)
适应症
在神经康复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得到推广,研究发现,tDCS对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失语症以及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及脊髓神经网络兴奋性的改变都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下背痛,焦虑抑郁,失眠等等效果显著。

安全性和前景
安全性:至今为止,尚未有tDCS诱发癫痫的报道。

通常认为tDCS是一种安
全的经颅刺激方式。

前景:是神经康复领域一项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无创性脑刺激技术。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介绍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介绍

治疗参数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使用时调节的参数包括:极性、 刺激部位、电流强度和电级片的面积: ①电流从阳极流向阴极,并形成一个电流环路。
通过调节刺 激电极与参考电极的极性,进而达到不同的生理效应 。 ②刺激部位: 刺激电极:初级运动皮层区(M1)、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 层区(DLPFC)、初级视觉皮层区V1)、唇舌区、左侧Broca 区、左侧Wernick区、小脑、枕叶、颞顶皮层等。 参考电极: ③电流强度:微弱直流电(1~2mA) ④极片的面积:5×7cm2
近年的研究还发现,tDCS对于精神障碍、成瘾、纤维 肌痛症、外伤性脊柱损伤、幻听等都有一定的调控作 用。
tDCS不仅对于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效果,对 于正常人的研究表明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增强学习能 力,并且其作用具有长效性。研究表明,其影响持续
02
tDCS的治疗技术
治疗设备
经颅直流电刺激仪 附件:①导线:有一对
导线,以不同颜色区分正负 极,一般红色为正极,蓝色 为负极。
②电极片 ③电极帽 ④充电器
⑤ 电源适配器
治疗定位
1.矢状线(AB):鼻根(A)至枕骨隆突(B)过 头顶的连线; 2.外侧裂(CD):矢状线后1/4点(C)和目外眦 (D)的连线; 3.BROCA区(H):目外眦(D)与耳屏(E)连 线中点(F)的垂 线,与外侧裂交点处(G)向上1cm(H); 4.WERNICKE区(J):乳突(I)向上与外侧裂 交点处(J); 5.前额叶背外侧DLPFC(N):顶中央(K)沿矢 状线(AB)往前 8cm(L),再在此点(L)作矢状线(AB)的垂 直线,旁开6cm
DCS刺激部位的选择
适应症Βιβλιοθήκη 抑郁症、自 闭症 认知障碍视空间障碍
运动、脊髓 损伤 上肢痉挛

经颅磁刺激(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有何不同

经颅磁刺激(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有何不同

tDCS的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TMS系统的大小介于大型微波炉或迷你冰箱之间,使用壁式电源(220V),较为笨重,通常安装在手推车上。

最常用的TMS线圈的外观类似于八字形,该线圈放置在受试者的头
tDCS设备的大小从手机到小型微波炉不等,它们几乎总是由电池供电,重量轻到可以随身携带或放在普通桌面上,就设计和便携性而言,它们与TMS设备完全相反。

这也使得它们可以更容易的在临床之外的环境进行设置和使用。

在使用tDCS设备时,受试者必须戴上专用的电极帽,该电极帽中装有以安全稳定的方式施加电流的电极。

根据系统的不同,这些电极分为干电极、湿电
tDCS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本世纪以来,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渐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神经康复医学、精
在认知科学方面,其可应用于学习能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听力、视觉、感觉及功能联系的研究。

在精神病学方面,可用于影响前额叶背外侧皮层的特定脑功能。

在神经病学方面,可用于刺激外周和中枢神经通路。

在康复医学方面,可用于促进肌肉恢复和神经强制的解除。

经颅直流电对痉挛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经颅直流电对痉挛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经颅直流电对痉挛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技术,在神经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tDCS通过在头皮上放置两个电极,并施加微弱的直流电流,以调节脑电活动和脑区功能活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DCS对痉挛的治疗作用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tDCS对痉挛的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tDCS对痉挛的机制tDCS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脑区神经元的膜电位和神经可塑性的调节作用。

在痉挛的治疗中,tDCS通过调节脑区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改变不同脑区之间的连通性,从而影响大脑对痉挛的控制。

1. 上肢痉挛一项针对上肢痉挛的研究表明,tDCS可显著降低脑神经活动和上肢肌肉张力。

研究还表明,tDCS对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具有持久性,且对痉挛的改善与tDCS刺激位置有关。

另一项针对下肢痉挛的研究探讨了tDCS刺激的时间和强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适当的刺激强度下,tDCS治疗下肢痉挛的效果与治疗时间呈正比关系,短时间内的tDCS刺激可以引起下肢肌肉舒张反应。

3. 特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还有一项研究探讨了tDCS对特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

结果表明,tDCS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颈部肌肉张力,并且持久性好,治疗效果可以持续4周左右。

三、临床应用前景tDCS在痉挛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其优点在于安全、无创、方便和经济,而且治疗效果持久,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tDCS治疗已经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中风后瘫痪、多发性硬化、脑瘫、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治疗中。

但是,仍需进一步研究tDCS在不同类型痉挛疾病中的最佳刺激参数和刺激位置,并探讨tDCS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tDCS对脑区功能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临床应用前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脊髓电刺激治疗的研究进展医学PPT课件

脊髓电刺激治疗的研究进展医学PPT课件

with paresthesia)
HFSCS与传统SCS孰优孰劣尚无定论
• 2015年《 ANESTHESIOLOGY 》 一篇文献报道治疗慢性腰腿痛12个月随访期内效果优
于传统SCS • 2017年1月《 NEUROSURGERY 》一篇文献报道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显示10K HZ HFSCS 治疗慢性腰腿痛24个月随访期内效果优于传统SCS • 2017年11月4日《PAIN MEDICINE》一篇文章报道10K HZ HFSCS与传统SCS治疗
失败远远大于成功 :脑卒中后中枢痛、 完全性脊髓损伤、面部麻木性痛、 严重的伤害性疼痛(除外
缺血性疼痛) 不确切 “腹部、盆腔等脏痛、完全性神经根丛抽出术 注:PVD-周围血管性疾病,PHN-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FBSS-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CPRS-复杂 性局部痛综合症。
高频脊髓电刺激(high frequenc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HFSCS)
Comparison of HF10 SCS with traditional SCS System HF10 SCS Traditional SCS Typical pulse width(μ sec) 30 400 Typical stimulation rate(Hz) 10,000 40 Typical stimulation location for back pain T9-T10 T8 Typical stimulation location for neck and arm pain C2-C4 C2-C7 Typical amplitude for back pain (mA) 1–5 4–6 Implant procedure Leads placed by anatomical landmarks Leads placed based on verbal Patient under continual sedation patient feedback Patient provides feedback on paresthesia coverage Intraoperative programming and lead repositioning often required Stimulation trial Clinical goal is to reduce pain Clinical goal is to reduce pain by achieving technical goal (cover pa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