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介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参数
阳极刺激通常能增强刺激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 阴极刺激则降低刺激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 ——已有样板显示阴极刺激可以用来治疗大脑特定区域过度兴奋引起的心 理障碍,阴极刺激可以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使其达到一个稳定的级别。 伪刺激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控制刺激,在进行伪刺激时,刺激器发出一
个刺激电流,但是在剩余时间里刺激器不提供电流刺激,在伪刺激过程 中,病人不知道他们没有被电流持续刺激,如此一来,便为实验提供了 一个可控的条件,比如你可以进行双盲实验,如果没有伪刺激的功能, 则阳极或者阴极刺激的效果无法被证明。
tDCS的治疗技术
治疗设备
经颅直流电刺激仪 附件:①导线:有一对导线,以不
同颜色区分正负极,一般红色为正极, 蓝色为负极。
②电极片 ③电极帽 ④充电器
⑤电源适配器
治疗定位
1.矢状线(AB):鼻根(A)至枕骨隆突(B)过头顶的连线; 2.外侧裂(CD):矢状线后1/4点(C)和目外眦(D)的连线; 3.BROCA区(H):目外眦(D)与耳屏(E)连线中点(F)的垂 线,与外侧裂交点处(G)向上1cm(H); 4.WERNICKE区(J):乳突(I)向上与外侧裂交点处(J); 5.前额叶背外侧DLPFC(N):顶中央(K)沿矢状线(AB)往前 8cm(L),再在此点(L)作矢状线(AB)的垂直线,旁开6cm (N); 6.手区(O):顶中央(K)旁开6cm(O); 7.口舌区(P):顶中央(K)旁开7.5cm(P); 8.小脑(R):枕骨隆突(B)下1cm(Q),再旁开3cm; 9.前额叶(S):眶上缘以上区域(S);
治疗参数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使用时调节的参数包括:极性、刺激部位、电流强度 和电级片的面积: ①电流从阳极流向阴极,并形成一个电流环路。
通过调节刺激电极与参考电极的极性,进而达到不同 的生理效应。 ②刺激部位: 刺激电极:初级运动皮层区(M1)、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区(DLPFC)、初级 视觉皮层区V1)、唇舌区、左侧Broca区、左侧Wernick区、小脑、枕叶、颞 顶皮层等。 参考电极: ③电流强度:微弱直流电(1~2mA) ④极片的面积:5×7cm2
目 录 CONTENT
01 03 tDCS的治疗技术
tDCS与TMS的比较
02 04 tDCS的基本知识
tDCS的临床应用
01
tDCS的基本知识
tDCS的概念
指使用一对电极将
的直流电(1~2mA)作用于
特定脑区,达到调节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技术,是一种非侵入
性神经刺激技术。
因其具有无痛、无损伤、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目前在 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tDCS的作用机制——对膜电位及离子通道的影响
tDCS正极与负极间形成的恒定电场能对大脑皮层神经元产生影 响,促使钠-钾泵转运及局部跨膜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有研究发现,
相关动物实验也显示,阳极刺激可使神经元胞体 和树突静息电位阈值降低,使神经元放电增加, 反之阴极刺激则使得静息电位阈值升高,神经元 放电减少。另有离体实验结果显示,电压依赖性 钠通道和钙通道拮抗剂可阻断tDCS阳极刺激的兴 奋作用。
DCS刺激部位的选择
适应症
阳极
抑郁症、自闭症 左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
认知障碍
患侧脑区前额
视空间障碍
非优势半球顶叶
运动、脊髓损伤 患侧脑区初级运动皮层(M1)
上肢痉挛
吞咽障碍 口颜 患侧脑区口舌区 面失用
帕金森(运动) 优势半球初级运动皮层
耳鸣
左颞
疼痛
优势半球初级运动皮层
记忆障碍
左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
tDCS的作用机制——对双侧大脑半球兴奋性的影响
正常大脑两侧半球通过
达到并维持双侧大脑半球
功能匹配及平衡。半球间抑制表现为一侧半球初级运动区(M1)
对另一侧半球M1区的抑制,它可能是由发出抑制作用的M1区通过
兴奋性神经元经胼胝体与对侧抑制性酪氨酸能中间神经元形成突触
而实现的。
tDCS的作用机制——对双侧大脑半球兴奋性的影响
当发生脑卒中后,大脑半球间这种平衡遭到破坏,一方面患侧半球 因本身病灶使兴奋性降低,另一方面健侧半球对患侧半球过度抑制, 这可能是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卒中后功能恢复取决于 神经网络活性平衡,
患
健
侧
侧
tDCS的作用机制——对局部皮层和脑网络联系的调节
脑功能是一个复杂网络体系,运动、记忆,或语言的产生,分散 于脑解剖的不同区,但相互间有着紧密联系。因此
有研究利用fMRI发现tDCS对初级运动 中枢的刺激,可增强皮质-皮质间、皮质皮质下(包括运动前皮质、顶叶、丘脑、尾 状核)运动神经网成分的连接活性。提示 tDCS可以调节局部皮层和脑网络的功能性 连接。
tDCS的作用机制
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改变 NMDA 受体或GABA 的活性,从而起 到调节突触可塑性的作用。
近年的研究还发现,tDCS对于精神障碍、成瘾、纤维肌痛症、外伤性脊 柱损伤、幻听等都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tDCS不仅对于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效果,对于正常人的研究表 明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增强学习能力,并且其作用具有长效性。研究表 明,其影响持续时间从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甚至长达6到12个月。
02
阴极 对侧肩部
患侧脑区手区
操作步骤
对皮层兴奋性的影响:改变了局部PH值及离子浓度,从而改变运 动皮质的兴奋性。
仍在研究中……
tDCS的治疗作用
tDCS可以作用于特定脑区,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性的改变,调节局部皮层 和脑网联系,这使得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包括: 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 脊髓损伤等神经性疾病的应用,并可用于改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认 知功能、吞咽功能等。
非侵入脑刺激技术
——经颅直流电刺激
汇报人:XX
非侵入脑部刺激技术(NIBS)
指不依靠外科手术等有创操作,利用磁场或电场作用于大脑特 定部位,从而起到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技术。
临床上,常见的非侵入脑部tD刺CS的激基技本知术识主要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和经颅磁奋性,并调节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