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人教版][

合集下载

宋明理学人教版(共58张PPT)

宋明理学人教版(共58张PPT)

“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4、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忘;
C.实践感悟 A.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理”指儒家伦理道德;
c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队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希望于宗教。
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死于理,其谁怜之?”
“三从” “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 多于肯定,对朱熹 、王阳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 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 Nhomakorabea作用说,
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 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 时期儒学的发展。
春秋时期,应运而 →战国后期,蔚然 →秦朝时候,遭到
→西汉初年,逐渐
→汉武帝时期,
→魏晋南北朝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 是唐朝诗人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盛行所做的 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士人队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 希望于宗教。于是,道教兴起,佛教盛行。 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纷纷崇信佛教,皈 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南朝 梁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入寺院,“与众为 奴”,图谋政教合一。儒家思想因此面临严 峻挑战。

第3课 宋明理学【人教版】

第3课 宋明理学【人教版】

陆 九 渊
王 守 仁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陆九渊思想的主要内容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 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 理,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心即理也
陆 九 渊
陆九渊将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王 守 仁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 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 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 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 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 “致良知”,“知行合一” 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 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理学的成熟
眼 朱珠 子子 高, 于鼻 孔孔 子子 。, 朱熹
眉 后先 生生 长, 于胡 先后 生生 。,
知识小结
二 程朱理学
国内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有利于维护 封建专制统治。
影响 国际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
鲜曾一度盛行,被称为“朱子学”;在 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 源,心即理也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认识 论
主观唯心主义
比较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继承儒学仁、礼思想;世界的本源是“理”
陆王心学

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 实质 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 影响 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信仰的重建
2.什么是“程朱理学” ?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北 宋) (南 宋)
陆九渊 王阳明
(南宋) (明朝)
什么是“程朱理学”?
2.什么是“程朱理学” ?
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河南程遗书》
②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河南程氏遗书》
③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朱子文集》
• 3.为何南宋以后,理学才成为官方哲学?
• 4.什么是“陆王心学”?
信仰的重建
• 5.为何会产生阳明心学?
• 6.宋明理学如何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学?
• 7.宋明理学的现实意义?
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
——宋明理学
信仰的危机 1.“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宋初,历经五代纷乱,权威失坠,又有陈桥兵 变,黄袍加身,斧声烛影,人们如何确信这是一个 拥有合理性合法权力的政权?… …宋虽统一,但并 未恢复汉唐旧境,面对异邦的存在,赵宋在想方设 法抵抗异族之外,凸显自身国家合法性,张扬自身 文化合理性的需要就格外迫切。
民:精神生活世俗化的需要
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1.“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条件: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 士阶层的扩大、文化政策的宽松
信仰的危机 1.“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必要性:君:重构政权合法性的愿望 士:“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 民:精神生活世俗化的需要
可能性: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科技的进步 士阶层的扩大 文化政策的宽松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君:重构政权合法性的愿望
信仰的危机
1.“理学”为什么出现在宋代?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课件
——《王阳判精神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 者乎”
——《传习录》
四、儒学的世俗化
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说话:凡为人子弟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 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 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格物致知
南宋以后主要官 方哲学;国际影 响广泛。
二、程朱理学的价值追求
2.修身为本的道德自律
材料 (弟子)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朱熹)曰: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
朱熹认为“天理”和“人欲”分别是什么,两者的关系如何?
二、程朱理学的价值追求
3.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宋史》
文化积淀被打碎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3.社会危机
三冗之弊 内忧 阶级矛盾
①②
3.社会危机
③④
党争不断 外患
民族矛盾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4.危机重重下,士大夫精神觉醒
昨日之会,大率谈禅, 使人情思不乐,归而怅 恨者久之。此说天下已 成风,其何能救!…… 惟当自明其理,吾理自 立,则彼不必与争。
——《二程遗书》
北宋经济 繁荣、科 技进步、 士阶层扩 大、文化 政策宽松
一、危机重重儒士忧 形成
北 宋 五 子
周敦颐 张载
成熟
邵雍 程颢 程颐
发展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二、程朱理学的价值追求
1.儒学的思辨化
材料一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二程遗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39张PPT)
二、理学的两大流派:
程朱理学: 二程的思想主张 朱熹的思想主张 程朱理学的影响 陆王心学: 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王阳明心学产生背景与思想主张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思想观点 难点:正确评价宋明理学
四、学情分析
《宋明理学》,是必修三文化史中最难上的课,理论 性强,内容抽象,学生在文化史方面的基础知识又比 较薄弱;宋明理学有着哲学层面丰富的内涵,学生需 与政治的哲学方面的内容相结合;宋明理学家们的作 品中文言文表述非常多,如果用大量的文言文引述的 话,学生难以消化;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宋明 理学可以说良莠并存,对于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和 知识储备来说,是难以把握和取舍的。本课教学过程 中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 理学思想 同 点 方法论
道德观
哲学范畴
“理”是世界的本原
强调“格物致知”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 理为行为规范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心”是万物的本原
“发明本心”“致良知”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 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探究二:宋明理学的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积极:注重气节、道德,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消极: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 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 的观念等.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荒诞迷信
• 理学特点:哲理化、思辨化;以纲常伦理为核心; 儒、道、佛相融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总结+课堂检测)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总结+课堂检测)课件(共34张PPT)

1.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 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 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儒、道 、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于( C ) A.西汉 B.东汉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南宋
2.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 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 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 出发点是( C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走近王阳明
谁可成圣人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满街人都是圣人。”
请思考:王守仁认为怎样可以成为圣人?谁
可以成为圣人?他的这种说法对人们的道德 修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陆王心学内容
地位
陆九 心学的 开创者 渊 心 心学的集 王阳 学 大成者 明
世界本原
“心”即理
“心”即理
方法论
反省内心 “致良知”和 “知行合一”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 ──鲁迅
“一种奴隶精神统治着亚洲, 而且从来没有离开过,在那 个大陆的全部历史中,不可 能找到任何一点自由精神的 痕迹,只能看到奴隶制的耀 武扬威”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 理,其谁怜之?”——清人戴震
1.消极影响: 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 然欲求。 2.积极影响: ①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 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②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第3课 宋 明 理 学
1.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 程朱理学及陆王心学的主张。 2.理解儒学在宋明时期发展变化的 原因和影响。 3.认识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 影响。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
【合作探究一】
1.什么是理学? 2.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3.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1.含义:
融合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以儒为本
根本目的
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来维护封建统治
的新儒学体系
2、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颢
程颐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地位---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恢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泰山名胜 朱熹(1130~1200)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它对儒学的发展有何作用?
︱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程颢(1032~ 1085),字伯 淳,人称明道 先生。
程颐 (1033~ 1107),字 正叔,人称伊 川先生。
“二程”兄弟 早年受学于理学 创始人周敦颐, 宋神宗时,建立 起自己的理学体 系。曾在洛阳讲 学,故其学派称 为“洛派”。
【合作学习一】
阅读以下材料,概括北宋二程的主要观点: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地位---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合作学习二】 阅读材料,概括南宋朱熹的主要观点: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观点四: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即三纲五常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知识小结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

人教版必修Ⅲ第3课宋明理学

人教版必修Ⅲ第3课宋明理学

求。
贵州修文阳明洞
2、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 ①“心即理”: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 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王 阳明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 事外物之合天理与至善。 ②“致良知”:致良知说是对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发展。朱熹认 为《大学》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 “全体大用”。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 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 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 ③“知行合一”: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王阳明提出的“知 行合一”虽然继续了朱子重行的传统,但是批判了朱子割裂知行。王 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乃是由心即理立基,批评朱熹也是指出他根本上是 析心与理为二。“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说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 自觉和主宰性
王守仁(1472—1529),人称阳 明先生。他以反对正统朱学的姿态 出现,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一切都是从“心”产生出来的, 而不是由踞于心之上的“理”所派生 出来的,从而肯定意识为第一性。
王守仁
他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理。人天生具有挑战的原因?
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①佛教的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道 家 神 仙
龙 门 石 窟
二、程朱理学:
宋代“理学”的内涵: 含义:所谓“理学”,就是用“理学”一词来指 明当时两宋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儒学。广义的理学, 泛指以讨论天道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 括各种不同的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 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称为“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 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 结果,是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

人教版PP教材《宋明理学》完美版PPT1

人教版PP教材《宋明理学》完美版PPT1
完善司法制度; 城市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首先在四川进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 行试点。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指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
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92 年,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 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建立: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和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实验和数学为该体系的两大特点)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 然科学的形成。 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除了京师大学堂以外的全部措施被废除,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我自
当儒学发展到唐朝时,就已经丧失了过去在 孟子、荀子、董仲舒时代所拥有的活力。虽然经书 文献依旧存在,注释之类比过去更多,但它们既不 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也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在道 家思想再起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对“性命之 学”(实际是人的本性和命运的问题),感到更大 的兴趣。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无所适而不在。 的愿望。(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30年)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 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已经“和同 为一家”了。

(完整)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课 宋明理学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完整)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课  宋明理学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②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③魏晋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同时儒、佛、 道逐渐融合,理学是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结果。 ④宋代的“重文”国策,学术氛围活跃。科技文化繁荣。 ⑤受佛、道哲学的影响,唐宋时期儒家学者不断丰富、更新儒学体系, 发展成宋明理学。
(3)33-1107)主张: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宋明理学 1.三教合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1)背景:佛、道教传播,儒学面临挑战 ①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得到统治者支持(汉 明帝建白马寺),主张“神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辈子 忍受苦难,下辈子就进入极乐世界。 ②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尊老子为教主。讲求修炼养生,长生不老,希望 成为神仙。
——《朱子文集》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
——《朱子文集》
2.宋明理学
(1)理学概念 理学是两宋时期儒家思想新发展。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佛道思想
来解释儒家义理,从而建立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理学”。 (2)理学产生背景
①唐末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破坏。理学 适应了宋朝统治者稳定社会秩序、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4)理学派别2:陆王心学 材料2:“天理”,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 ①陆九渊开创心学,主张: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盛行的原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如果故事是虚构的,是对于人性的误导。
致《A知三.在 教“格图物》心…(…清自·即丁天云子鹏以理)至于也庶人”,壹是、皆以“修身宇为本。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朱 便B以知.陆此提之 花教 不出人 在为 你太 的“简 心, 外发陆。以明朱之教本人为心支离”。 以求理的方法,即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资料回放 提升: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观点

人教版 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共21张PPT)

人教版 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共21张PPT)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史料反映了朱熹的天理论承袭程颐,但有所发展, 变得更严密、更精致、更深刻了。他认为,天地 之间有理有气,而理是本,是万物的本原,而气 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材料,必须依靠理而运行。
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2016·上海卷]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 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 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二、理学的含义 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将儒家的
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 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 想体系。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主要思想观点
(1)“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 恒存在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 有何差异?
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 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 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思想 外在的 “理”
内在的 “心”,本 心是“理”
方法论
格物致知 内心的反省, 回复良知就 成为圣贤
❖ 3.地位
❖ (1)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 (2)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即《四书 章句集注》,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并且成 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的异同点?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点?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 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21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21张PPT)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主观唯心主义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 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 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 能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道德修养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
东汉末年,神仙 方士之说、阴阳五行 之学与道家学说的某 些部分杂揉起来,形成 了道教。道教尊老子 为教祖,奉《道德经》 等为主要经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梁武帝名萧衍,自 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 同泰寺,三次舍身入寺院 为僧。
魏晋南北朝佛道盛行,儒学发展出现危机。
隋朝时,儒学 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主张。唐朝时,统治 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佛道的发展挑战儒学 正统地位。
《三教图》(清·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三教合一趋势,为理学 的出现奠定基础。 2、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尊 儒读经。 3、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3课 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3课 宋明理学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一
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3-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程朱理学
产生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 背景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17-
第3课 宋明理学
12345
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 项正确。B项错在“圣人独有”,C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D项错在“外部世界”,应是 内心世界。 答案:A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1-
第3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识记魏晋南北朝 时期儒学的发展以 及宋明理学的主要 内容。 2.分析理解儒学在 宋明时期发展变化 的主要原因及其主 要特点。 3.认识宋明理学的 重大历史价值和社 会影响。
思维脉络
-2-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5-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 史料导入
宋朝的儒学传统已经有别于早期的儒学。早期儒学专注的是政治和道德方面 的实际问题,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组织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宋朝的儒学学 者研读传统的儒学经典著作,但是他们也熟悉佛教作品。他们在佛教思想中发现 了许多值得赞赏之处。佛教不但拥有富有逻辑的思想和论证,还对儒学思想家未 曾系统探究的问题如灵魂的特性和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样, 宋朝的儒学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 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的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4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40张PPT)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 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 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 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 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相同点:
①都属于理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同属唯心主 义思想体系;
③都主张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④实质都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 欲,维护专制统治;
第3课





朱熹

陆 九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1、儒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呢?
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情况。
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 信为本; 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 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消极
宋明理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 欲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 统治。

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

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
材心材风具神料景,料、体一时吾二意体风 说 是心 理,心志现吹 是 风陆朋便王是 在等为九旗 旗 动友是守人天 心渊动 动 ,指世仁的地 中说, , 慧着界同感万。:山”朋一另能觉物中“友、位一过的开在宇精僧位去渊花郊宙人说跟的外便源树观是,木赏吾 问:“这你两说位天僧下人无心说外,之既物不,山中 树上的是花风自动开,自也落,不同是我旗心动有,何相 关? 是仁者心动。
—— 《朱子语类》
格物致知(1)含义:格就是探究,物就是理, 致知就是获得知识。
(2 )目的: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
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成为对 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
2、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① “理”
②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认识 论)
朱熹像
材料三 “所谓天理, 复是何物?仁、义、 理礼学、的智社岂会不政是治天观理:? 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 存理天?理”,灭人欲
(一)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 (1032-1085)
河南洛阳人,世 称明道先生。
程颐(1033-1107) 朱熹(1130-1200) 理学集大成者
世称伊川先生
程颢像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 理学的理主学要的内宇容宙观
材 而已料。一“原其天理实得”质宇之是是宙而世 客之界 观为间的 唯天一本 心,理 地得之主而义为,地即,认为凡世生界于 天地之统间一者于,人又的意各识得之之 以为性外;的其精张神之存在为物三如纲, 其纪之绝为对五精常神,、上盖帝皆的此 理之流意行志,。无所适而不 在。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 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 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 (共4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 (共46张PPT)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B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202、0/2/8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
观念的是
A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程 朱 理 学 影响
2020/2/8
①宇宙观:“理”是万物的本原
②方法论: “格物致知”
③伦理观:“存天理,去人欲”
国内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
要,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有 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国际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
朝鲜曾一度盛行,被称为“朱子 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
4、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2020/2/8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 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六祖慧能的 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C.程朱理学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共 内容 同 点
影响
2020/2/8
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
A.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 B.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
本课小结
宋 明 理 学
2020/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 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 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 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 有先天存在的“理”(或“真知”)
(一)程朱理学 材料五: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 “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
请问:材料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现象?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 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探理学之源
一、兴起背景:
一、为什么会兴起理学?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 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探理学之源
一、兴起背景:
一、为什么会兴起理学?
“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 明道德之善 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 不求科学之真 普遍天理的认识。
(2)朱子理学:
客观唯心主义
(一)程朱理学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 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二: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 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失节事极大。——《二程遗书》 材料六: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 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
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七: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 信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夫妻岂不是天理?
思考:在个人修养(“人性”)上如何实践“理”? (3)修养观——“存天理,灭人观点
(1)世界本原——理 宇宙自然——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 社会——儒家道德伦理; 个人——人性
3.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 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材料三: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 材料四: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 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思考:如何才能把握(体现在社会上的)“理”?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 背景: 3、代表人物:
4、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
(2)朱子理学:
(南宋)
朱熹 (1130—1200) 南宋儒家学者,理学的集 大成者。在历代儒者中的 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 子和孟子。
思想主张: ①提出理气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 由“理”和“气”构成的,天理与 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 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 了封建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 官方哲学。
②《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 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本和 朝鲜形成“朱子学”。
④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 背景: 3、代表人物: 4、程朱理学: 5、陆王心学:
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思考:陆九渊提出这一理风论吹旗的动背,景一位是僧什人说么是?
并概括陆九渊的主要观点旗 慧。能动过,另去一跟这位两说位是僧风动人,说, 1.陆九渊——“心即理也”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
(1)背景:
是仁者心动。
(2)主要观点:
(3)方法论——“发明本心”
材料四: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 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 材料五: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 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
(1)陆九渊心学:
陆九渊(1139-1192),号 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 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 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 名,史称“朱陆”。陆九 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 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 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 著名的“陆王学派”。
思想主张: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
也”)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
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 背景: 3、代表人物: 4、程朱理学: 5、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2)王阳明心学:
王守仁(1472— 1528),字伯安,浙江 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 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 阳明先生、王阳明。是 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 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 家,“心学”创始人。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 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 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走理学之路
二、什么是理学?为什么在宋
一、兴起背景: 代兴起?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1)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 读经。
2、形成的历史 背景:
(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 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
是良知 。 材料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思考:结合教材,王阳明提出这一理论的背景是什 么?并概括其主要观点。 2.王阳明——致良知
(1)背景: (2)思想核心——“致良知” (3)方法论——“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思考:材料六体现了什么观点? 重树思想标准(良知)的重要性; (4)积极作用:
4、程朱理学: 5、陆王心学:
故事二:《父子关系》
友问:老爸和儿子怎么相处呢?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 这是上天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 就是孝。”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 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有忤逆之念,即使老 爸错了,也不要反对,这就是孝。” 阳明说:“人本来就有孝心,但还要反省, 孝顺自己老爸就是孝行了?不,我们还要对 别人的老爸尽孝,这才是孝。”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理学之源 走理学之路 寻理学之果
探理学之源
一、兴起背景:
一、为什么会兴起理学?
材料一:唐朝杜牧的《江南春》:“千里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 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梁武帝,三 次舍身入寺院为僧。
材料二:素怀“隐逸”之志的葛洪,曾在
东晋供职近14年之久,在其屡次入仕失败后, 才开始著述修道。南朝道教著名人物陶弘景 也是在官场不得意的情况下入道的。东晋时 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 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什么是天理?其实质是什么? 天理: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实质: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德至善。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贞节牌坊群
绣花鞋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 子
男 女
女子上学?
授 NO! NO!
女 子 无 才

便
不 女子和男 亲 子一块上
是 德
学?
或曰:丈夫死 了,生活无依 无靠的妻子改 嫁总可以吧?
4、程朱理学: 5、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 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
(2)王阳明心学: 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
“理”。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 陆王心学的异同?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 背景: 3、代表人物:
(3)从魏晋至唐,儒、佛、 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 基础。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 背景: 3、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 背景:
美丽的。”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共同点 不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二)陆王心学
宇宙观: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认识论: 内心反省
陆:发明本心 王:致良知
思考:程朱理学 与陆王心学的观 点有何异同?
材料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 “2.把理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主张“格物致知”
陆王主张“致良知”,进行内心的反省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学以致用:
商场着火了--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 背景: 3、代表人物:
4、程朱理学: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 心学 代表
5、陆王心学: 反复观察火 (1)陆九渊心学: 情,寻找逃 (2)王阳明心学: 生方法
思想主张: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思想核心)、“知
行合一”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 陆王心学的异同?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 背景: 3、代表人物:
故事一:《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 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 百花才是美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