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宋明理学(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5-18岁之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们的思维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哲学思想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们对于我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普遍感兴趣,尤其是对于能够体现民族智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在学习习惯上,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较少主动探究和质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准确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掌握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了解宋明理学在我国古代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宋明理学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体系。
选择这些教学方法的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和思考探究来获取知识。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媒体资源
这些互动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宋明理学相关的历史故事,如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起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3课_《_宋明理学》课件(新人教必修3)

第3课_《_宋明理学》课件(新人教必修3)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 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 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 么是"不备" 要么是"不明" 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通过本课对《宋明理学》的学习, 通过本课对《宋明理学》的学习,我们更进 一步了解了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发 展演变过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 展演变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 面临严重挑 依然有所发展; 隋唐时期——进入更辉煌 战,依然有所发展;②隋唐时期 进入更辉煌 的时期; 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 的时期;③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儒学思想 走向成熟; 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心学" 心学" 走向成熟;④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 心学 的产生.尤其是对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的产生.尤其是对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典 型代表,思想精髓,思想特点和"理学" 型代表,思想精髓,思想特点和"理学"与"心 的比较等作了粗浅分析.那么接下来, 学"的比较等作了粗浅分析.那么接下来,儒学 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 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我们 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内容: 内容: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礼 的思想, "理".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考试说明学习要求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1. 掌握理学形成的背景,弄清宋代儒学的发展。

2、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影响。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理学兴起的背景:①北宋时期,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②魏晋以来三教合一,使儒学更为理性化,思辨化。

③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2、理学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3、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4、主要思想:二程朱熹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天理和伦理道德的关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人伦道德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提出心性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格物致知,贯通明理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思考: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②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存天理,灭人欲。

④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5、程朱理学的影响: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朱熹是宋朝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③他的思想还远及日朝以及欧洲。

在日朝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思想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万物都在心中。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说明:考试说明中并无此内容,此属于新版教材新增内容。

)2、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1)思想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ppt

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ppt
(1)局限: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扼杀人性。 (2)可取: 有利于塑造民族性格:
重视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自我 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 凸显人性庄严。
2.应对态度:批判地继承
.精品课件.
19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
理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学 展 发展: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共 同 内容 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

影响

.精品课件.
17
结合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谈谈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精品课件.
18
探究三: 感悟宋明理学
1. 影响深远,局限不少,仍有可取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精品课件.
13
欣赏诗作 品味其学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陆九渊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陆、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如何认识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精品课件.
1
本课探究:
探究一:三教合一 1、从汉武帝以后到隋唐期间,儒学的发展情 况 2、理学产生的背景(历史因素、现实因素)
探究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 要内容、影响
探究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1)先声——韩愈(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二、程朱理学1、理学(1)概念: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

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兴起的社会条件: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思想(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

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

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

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

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

(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①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②“格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 (共4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 (共46张PPT)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B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202、0/2/8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
观念的是
A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程 朱 理 学 影响
2020/2/8
①宇宙观:“理”是万物的本原
②方法论: “格物致知”
③伦理观:“存天理,去人欲”
国内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
要,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有 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国际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
朝鲜曾一度盛行,被称为“朱子 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
4、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2020/2/8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 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六祖慧能的 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C.程朱理学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共 内容 同 点
影响
2020/2/8
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
A.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 B.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
本课小结
宋 明 理 学
2020/2/8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3.主要思想:
二 哲学观 (核心) 伦理观 程 朱 熹 天理 ”是宇宙万 “_____ 物的本原,主张先有 理后有物
理之源在于天理
三纲五常 是人 天理就是_________, 性的最高境界,提出心性论, 存天理,灭人欲 ” 强调“______________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 明道德之善 而不是求科 ___________, 学之真
材料二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
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
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
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 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四 通处。 ——《二程遗书》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
(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3)主张。
心外无物 ①哲学观:宣扬“_________”“心外无理”。 致良知 ②认识论:提出“_______”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文化教育 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_________ 了深远影响。
【易错辨析】三教合一≠三教统一
“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 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一、判断正误 1.为应对佛教、道教对儒学的挑战,北宋儒家学者率先提出 复兴儒学。( × ) 提示:面对佛教、道教对儒学正统地位的挑战 ,率先提出复兴
儒学的是唐代的韩愈。
2.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这里的“理”主要是指天体
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 (2)朱熹编著的《_____________ 教科书。

人教版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历史知识储备,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概念。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对理论知识缺乏耐心和兴趣的现象。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内容: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历史脉络、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3.风格: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文字描述为主,辅以图表、箭头等符号,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以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一个有趣故事为引子,如朱熹与陆九渊的辩论故事,引发学生对宋明理学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悬念设置: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宋明理学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产生探究欲望。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采用生动的案例和图示,降低理解难度;
2.创设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重点内容讲解充分。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2.分析学生的巩固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知识掌握程度;
3.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
【合作探究一】
1.什么是理学? 2.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3.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1.含义:
融合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以儒为本
根本目的
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来维护封建统治
的新儒学体系
2、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颢
程颐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地位---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恢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泰山名胜 朱熹(1130~1200)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它对儒学的发展有何作用?
︱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程颢(1032~ 1085),字伯 淳,人称明道 先生。
程颐 (1033~ 1107),字 正叔,人称伊 川先生。
“二程”兄弟 早年受学于理学 创始人周敦颐, 宋神宗时,建立 起自己的理学体 系。曾在洛阳讲 学,故其学派称 为“洛派”。
【合作学习一】
阅读以下材料,概括北宋二程的主要观点: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地位---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合作学习二】 阅读材料,概括南宋朱熹的主要观点: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观点四: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即三纲五常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知识小结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宋明理学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宋明理学的要义,提高课堂参与度。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他们对宋明理学的直观感受。
4.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通过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认知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进行阐述和评价。
3.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4.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课堂讨论等方法,对宋明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开展同伴评价,相互指出优点和不足,促进他们的共同成长。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宋代社会背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宋明理学奠定基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怎样的时期吗?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宋明理学。
(二)讲授新知
1.朱熹的理学思想
a.教师简要介绍朱熹的生平事迹,突出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
b.讲解朱熹的理学核心观念,如“格物致知”、“诚信为本”等。
c.通过实例分析,阐述朱熹理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本案例注重实用性,教师将引导学生关注宋明理学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如诚信、道德、修养等方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运用教育专业用词,以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人教版必修Ⅲ第3课宋明理学

人教版必修Ⅲ第3课宋明理学

求。
贵州修文阳明洞
2、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 ①“心即理”: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 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王 阳明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 事外物之合天理与至善。 ②“致良知”:致良知说是对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发展。朱熹认 为《大学》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 “全体大用”。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 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 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 ③“知行合一”: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王阳明提出的“知 行合一”虽然继续了朱子重行的传统,但是批判了朱子割裂知行。王 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乃是由心即理立基,批评朱熹也是指出他根本上是 析心与理为二。“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说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 自觉和主宰性
王守仁(1472—1529),人称阳 明先生。他以反对正统朱学的姿态 出现,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一切都是从“心”产生出来的, 而不是由踞于心之上的“理”所派生 出来的,从而肯定意识为第一性。
王守仁
他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理。人天生具有挑战的原因?
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①佛教的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道 家 神 仙
龙 门 石 窟
二、程朱理学:
宋代“理学”的内涵: 含义:所谓“理学”,就是用“理学”一词来指 明当时两宋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儒学。广义的理学, 泛指以讨论天道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 括各种不同的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 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称为“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 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 结果,是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

历史: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历史: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人生自古谁无死,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宋 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明 于谦
生死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清 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清 秋瑾
民族的
世界的

气 欲 人
好好活着
格物致知
道 佛 天
致良知 梦想上天 定力 路径 知行合一 人格 标准 终极源泉 品质 法规 仁、义 三纲五常


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 仁者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五常:仁、义、礼、智、信
2008年汶川大地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 仁者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仁”是人的爱心和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仁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另类皇帝
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典,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典,一度又信奉 萧衍 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 陶弘景, 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 们称陶为“山中宰相” 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们称陶为“山中宰相”。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 舍身”同泰寺,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把崇佛推向戏剧 化高潮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 仁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4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49张PPT)
依据——道统论 (道——儒家的三纲五常) (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
关键方法——“正君心” 目的——排斥佛道思想,重建儒学信仰
思想大餐
材料: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 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 发育万物。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 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气)——《朱子语类》
(3)二程:确定最高范畴
一天,杨时同游酢一
起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 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 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 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 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 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 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 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 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 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 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 老师的全部学问。
据材料归纳朱熹的观点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比气更根本,理在气先。 这是理学核心思想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朱文公文集》
“理”是宇宙万物的法则。天理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三纲五常”,就是儒 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据材料概括程颐的主张
尊王攘夷、重视儒家纲常伦理, 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学习思考
北宋学者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有 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 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 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 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格物致知”就是接触事物、穷尽天理。这里 的“物”,主要就是古圣先贤之论,所以最好的办 法就是埋头书斋,穷经尺典,字斟句酌,经历一系 列积累最后能够“贯通”顿悟天理。所以“格物致 知”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高中新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1 3 宋明理学

高中新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1 3 宋明理学

三宋明理学知识点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3)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1)唐代中后期①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②李翱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2)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知识点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理学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特点,也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

知识点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的学说(1)理气论①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②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③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2)修养论①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②“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③仁者境界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②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

2.朱熹对理学的发展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

3.地位及影响(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1.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其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1)他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是天理,是本心,是良知。

(2)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3.影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26张PPT)(优秀版)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26张PPT)(优秀版)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
⑵ 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 和等级秩序。)
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 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知天:存⑶获在理得的学知“的识理方”.即法。通论实过:质实“:践格不、在物学于致习求知,科”在学。体之(会真格各,物种而:知在研识于究的明,基德接础至触上善事,。物明);白致先
儒学为主体“三教合一”的趋势。
1、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荡使 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现了危 机。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佛、道的发展使儒学 正统地位面临着严重挑战。
3、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不断思考 和探索,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的积极 入世和现实人生观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故 友 生事问的一:。”:为《何阳赏百明花花说》如:二此“程美是、丽天朱?生子二的、程,阳说但明:是与“我友天看游生到园的了,。,春”百风花朱和才子煦是说,美:百丽“花的对怒。,放”天。 同异::本都程原认朱是为理内世学在界认的本为“原世心是界”“的,理本认”原为。是本外心在是的““理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
补充:
教 承 道 教 尊 道在袭 教 团 奉 教鬼战组组的的道神国织织神神教以 , , 仙 职崇是来 有 距 是 人拜中的 太 今 对 员观国平 已 ,神 “念本道 有 宫上道仙土、 观方1”,宗8五是术之以0教0斗教信衍,黄年仰米徒化以、历的形道活“老史人成动。道。道格。的祖”道家化场天东为教思所师汉体为最想。末现张高多为年。道信神理道陵出仰崇论士现创。拜根是的立道,据, 道教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3课 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3课 宋明理学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一
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3-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程朱理学
产生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 背景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17-
第3课 宋明理学
12345
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 项正确。B项错在“圣人独有”,C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D项错在“外部世界”,应是 内心世界。 答案:A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1-
第3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识记魏晋南北朝 时期儒学的发展以 及宋明理学的主要 内容。 2.分析理解儒学在 宋明时期发展变化 的主要原因及其主 要特点。 3.认识宋明理学的 重大历史价值和社 会影响。
思维脉络
-2-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5-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 史料导入
宋朝的儒学传统已经有别于早期的儒学。早期儒学专注的是政治和道德方面 的实际问题,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组织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宋朝的儒学学 者研读传统的儒学经典著作,但是他们也熟悉佛教作品。他们在佛教思想中发现 了许多值得赞赏之处。佛教不但拥有富有逻辑的思想和论证,还对儒学思想家未 曾系统探究的问题如灵魂的特性和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样, 宋朝的儒学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 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的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

【名师课堂】人教版必修三历史: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名师课堂】人教版必修三历史: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王阳明 明朝 理”的命题②提出“ 致良知 ” “知行合一”的学说
名人档案 历史地位 世界观 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 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认识论
伦理思想 历史影响 灭人欲”
“格物致知”
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
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项目
二程理学
“天理”是万物
朱熹理学
主张理之源在
陆王心学
“心即理也 ”,人心是 万物的本 原 内心反省
对“理”的不 的本原,主宰 同解释 万物,先有理 而后有物 把握“理”的 途径不同
于天理,人性
与天理一致
“格物致知”
项目
二程理学
朱熹理学
陆王心学
对“理”的共 “理”或“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 同认识 相同本质 德,仁、义、礼、智等 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 依据
治。 (2)纲常名教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 (3)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朝鲜和 欧洲 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三、陆王心学
代表人

时代
思想主张和成就 ①“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影响
陆九渊 南宋
“心”即“理”②天地万物都 在心中③只需 反省内心 就可得天
明朝中
期以后,
陆王心 学得到 广泛传 播
理 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
(2)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②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 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等传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 十分积极的影响;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xx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
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子目:第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第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第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第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导入新课】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

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讲授新课】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xx南北朝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唐时:儒、佛、道三足鼎立
教师: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二、xx理学
教师: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就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归纳简析:学生:
代表:xx、程颐、xx
含义: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内涵: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先理而后物。

2、“人伦者,天理也”。

3、天理就是xx的三纲五常
4、“存天理,灭人欲“
5、“格物致知”
评价: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外传,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程朱理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两面,应正确对待。

教师:就理学的评价结合知识延伸趁热打铁进行分析:
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宋明理学的利弊》)
(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因循守旧的观念;
④重利轻义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三、xx学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心学:
代表:xx、xx
主要内涵: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都在心中。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心无外物,心外无理”。

3、“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学习探究】
xx理学和xx学有什么异同?
同:程朱理学和王的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认为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而王的心学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
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

【巩固总结】
阅读与思考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朱熹
你认为xx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解题关键:读懂材料,提取信息,领会含义,客观分析
思路引领:避免绝对肯定或全盘否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分析评价。

答案提示:
答案一:有道理。

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而人是有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能够通过一定的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合理的社会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能够稳定地、有秩序地向前发展。

朱熹的“五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优秀遗产。

但也包含了一些诸如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

答案二:没道理。

朱熹提出“五伦”观念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它是旧有的封建的伦理道德,是适应旧有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束缚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

其中的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更是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

“五伦”也并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制造工具。

但也包含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一些思想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