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辨证施治原则及方法
辨证分型
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将盆腔 炎分为湿热瘀结型、气滞血瘀型、寒 湿凝滞型等。
施治方法
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中药内服 、外敷、灌肠等治疗方法,以清热利 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为主要治 则。
经典方剂选用依据
经典方剂
根据盆腔炎的辨证分型,选用经典方剂如银甲丸、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 加减治疗。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CT
• 盆腔炎概述 • 中医对盆腔炎的认识 • 日常生活调养建议 • 药物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盆腔炎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 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患者满意度
患者对中医护理方案的接受度高,普遍认为护理 手段温和、无副作用,对疾病康复有积极帮助。
3
疗效持久性
中医护理方案在盆腔炎治疗中的疗效持久,患者 复发率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护理方案普及度不足
01
当前中医护理方案在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尚未普及,需加强宣
传推广,提高患者认知度。
方剂依据
经典方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组方严谨、配伍合理,能够针 对盆腔炎的病因病机进行有效治疗。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80%
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 能,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盆 腔炎的目的。常用穴位包括关元 、气海、三阴交等。
100%
拔罐治疗
在背部膀胱经和督脉上拔罐,能 够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散寒除 湿,对盆腔炎的治疗有一定的辅 助作用。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二带下异常 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适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检测月经周期 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三情志调理 1、护士主动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减少复发的机率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3、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消除患者不安紧张情绪 4、根据患者的辩证给予音乐疗法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肝、神门、交感、脾等穴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谢谢大家
PPT常用编辑图使用方法
1.取消组合
2.填充颜色
3.调整大小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二、常见症状/证侯施护
一疼痛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10、遵医嘱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Page 3
(二)带下异常
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 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适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检测月经周期。 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 中医护理方案
主讲人:张英梅
一、常见证侯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增多,色黄。舌质红, 苔黄腻。 (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 块,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淤斑瘀点,苔白或黄。 (三)寒湿淤滞正: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有月经量 少或后期痛经。气质暗,苔白腻。 (四)肾虚血淤证:下腹绵绵作疼,腰骶酸痛,带下色白 质清稀,头晕耳鸣。舌质暗淡,苔白。 (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 长或月经量多。舌淡黯,苔白。
Page 4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4、药熨法(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6、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7、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8、艾灸(详见附录2) 9、中药外洗(详见附录2) 10、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附: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Page 9

妇科炎症患者中医护理方案设计与效果分析

妇科炎症患者中医护理方案设计与效果分析

妇科炎症患者中医护理方案设计与效果分析妇科炎症是指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一类炎症性疾病,包括盆腔炎、宫颈炎、宫体炎等。

它们的症状包括白带异常增多、发痒、灼热感、下腹部不适等,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妇科炎症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对炎症的缓解和预防有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为妇科炎症患者设计中医护理方案,并分析其效果。

一、中医妇科炎症护理方案设计1. 辨证施治:中医药强调对疾病的辨证施治,对不同类型的妇科炎症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辨证施治过程中,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白带的颜色、质地、气味、腹部不适等,以及舌苔、脉象等身体指标,确定患者的体质和病症类型,从而针对性地选择中药进行治疗。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是因人而异的。

2. 药食同源:中医强调药食同源的理念,即将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纳入日常饮食中以达到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妇科炎症护理中,建议患者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一些有利于抵抗炎症、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海鲜等。

同时,中医师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作用的中药食材,如金银花、山药、地黄等。

3. 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传统中医方法。

在这种疗法中,中药通常通过蒸汽或熏蒸的方式进入患者的生殖器官,起到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的作用。

熏蒸疗法可以减轻炎症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然而,熏蒸疗法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二、中医妇科炎症护理方案效果分析1. 缓解炎症症状:中医妇科炎症护理方案在缓解症状方面效果显著。

中药的温和药性可以舒缓炎症引起的疼痛、灼热感等不适症状。

此外,中医的辨证施治也有助于找到病因病机,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减轻炎症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2. 增强免疫力:妇科炎症往往与体内的免疫力下降有关。

中医认为,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瘀结证: 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

舌质红,苔黄腻。

(二)气滞血淤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

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

(三)寒湿瘀滞证: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

舌质黯,苔白腻。

(四)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鸣。

舌质黯淡,苔白。

(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

舌淡黯,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低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10.遵医嘱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二)带下异常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测月经周期。

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官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

(二)特色技术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盆腔炎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盆腔炎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盆腔炎中医辨证护理常规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是妇产科常见疾病。

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也有少数发生于未婚者。

中古籍无盆腔炎之名。

在“热入血室”“带下病”“产后发热”“症瘕”等论述中,对其临床特征有所描述。

一、护理常规【临床表现】有时低热,易感疲乏、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疼痛,常在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月经多,卵巢功能受损、输卵管受损,输卵管粘引起不孕。

【临证护理】1、脾虚者勿过多劳累,遵医嘱针刺或艾条针灸足三利,三阴交,脾俞等穴位。

2、局部瘙痒者,遵医嘱每日坐浴熏洗。

【饮食调护】1、合理饮食,以清谈易消化,富有营养之品为宜。

2、忌辛辣、油腻、煎烤之物。

【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

2、服用温补脾肾,祛湿止带之药者忌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饮酒。

3、使用外敷药时,因注意观察局部有无不良反应。

【情志护理】做好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

【并发症护理】复发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腹痛,不孕,宫外孕,骶髂关节炎。

注意会阴卫生,及时治疗,增强体质。

【健康指导】1、慎起居,避湿寒,防劳累,节房事。

2、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及措施,减少人工流产,避免多产。

3、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卫生垫、内裤等清洁,提倡淋浴。

4、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二、辩证施护【湿热蕴结证】1、主证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据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短赤;舌边红,黄苔腻,脉弦滑或滑数。

2、证候分析湿热之余邪与气血博结于崇仁胞宫,则小腹疼痛;邪正交争。

病势进退,则低热起伏;经行劳累耗气血,正气虚衰,则病势加重;湿热下注则带下量多色黄;湿热瘀结内伤,则胸闷纳呆、口干便溏或秘结,小便赤黄;舌脉所见亦为湿热瘀结之象。

3、施护(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2)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如高热时针刺曲池、合谷外尺泽等(3)忌食辛辣、肥腻之品及饮酒。

中医如何调理盆腔炎

中医如何调理盆腔炎

中医如何调理盆腔炎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中医在调理盆腔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疗效显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中医是如何调理盆腔炎的。

中医认为,盆腔炎的发生多与外感湿热、热毒之邪,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导致气血瘀滞、湿热瘀结,冲任失调有关。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中医调理讲究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首先是中药调理。

对于湿热瘀结型的盆腔炎患者,常见症状为下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异味等。

治疗时多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为主,常用的方剂有银甲丸。

如果是气滞血瘀型,表现为下腹胀痛或刺痛、经行腹痛加重、乳房胀痛等,治疗则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原则,可选用膈下逐瘀汤。

对于寒湿凝滞型,患者常有下腹冷痛、得热痛减、带下量多清稀等症状,调理以温经散寒、化瘀除湿为主,方用少腹逐瘀汤。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的外用疗法在盆腔炎的调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灌肠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药物,使药效直达病所。

选用的中药多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消肿等作用,如蒲公英、鱼腥草、丹参、赤芍等。

将这些中药煎汁后保留灌肠,每晚一次,有助于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炎症。

中药热敷也是一种有效的外治方法。

将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如吴茱萸、小茴香、艾叶、红花等,装入布袋中加热后敷于下腹部,每次 20 30 分钟,每日 1 2 次。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盆腔局部的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和不适。

针灸调理盆腔炎也有不错的效果。

通过针刺穴位,如关元、气海、中极、子宫、足三里、三阴交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盆腔炎的症状。

艾灸则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的盆腔炎,通过艾灸上述穴位,以温通经络、散寒除湿。

在饮食方面,盆腔炎患者也需要注意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如冬瓜、苦瓜、西瓜、梨等,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冰淇淋等,以防加重病情。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盆腔炎作为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常困扰着妇女朋友们,不仅是在身体上,在心理上也对女性朋友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盆腔炎的正确治疗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西医进行治疗,虽然见效快但是西医副作用太大,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那么在中医上,盆腔炎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内的器官及周围相关的组织发生炎症所引起的病理改变。

常见的炎症主要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

对于盆腔炎的治疗,通常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对于西医来说,盆腔炎的治疗方式打击都比较熟悉。

接下里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医该如何治疗盆腔炎。

盆腔炎根据其不同的症状及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1.湿热型湿热型盆腔炎患者常见的症状主要是低热,小腹痛且有灼热感,口干但是不想喝水,尿量多且色黄,舌苔腻厚,脉细。

这种类型的盆腔炎最为常见,湿热的治疗应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

常用的处方药为金鸡胶囊:4粒/次,3次/天,温开水送服。

或者采用方剂辩证法:金银花30g、蒲公英30g、丹参18g、赤芍15g、木香12g、茯苓12g,桃仁、丹皮、生地均9g。

症状严重时遵医嘱加延胡索9g。

若患者为寒凝气滞型,则应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为主。

常用采用桂枝茯苓汤加减。

2、热毒型热毒型盆腔炎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头晕,小腹坠痛,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常用的处方药为野菊花栓,肛门给药,一日1~2/次,1粒/次。

3、淤血阻滞型淤血阻滞型盆腔炎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腹部持续疼痛、拒绝按压,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月经不畅,或者经量过多伴有结块。

常用的处方药为妇女痛经丸:2次/日,9g/次,温开水送服。

4、冲任虚寒型冲任虚寒型盆腔炎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腹发冷且疼痛,按压时疼痛有所缓解,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常用的处方药为温经丸:2次/日,1丸/次,温开水送服。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护理方案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湿热瘀结证: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

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2、气滞血瘀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3、寒湿瘀滞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4、肾虚血瘀证:下腹疼痛结块,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经色紫黯有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黯,脉弦细。

5、气虚血瘀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净水不振,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体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发生及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评估与月经有无关系,是否伴随腰酸、发热等。

2、取舒适体位,指导放松,缓慢呼吸。

3、注意腹部保暖。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气海、带脉、子宫、曲池、次髎,腰骶痛时选用上髎、关元俞,5、遵医嘱给予中药贴敷疗法。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穴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交感、神门、脾;配穴:内分泌和肝。

,8、遵医嘱给予物理疗法:微波或红外线治疗。

9、遵医嘱热敏灸治疗,带脉、肾俞等。

(二)带下过多1、注意观察白带的量、色、质、味及外阴、阴道情况。

2、保持外阴干燥清洁。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气海、带脉、子宫、曲池、次髎。

4、遵医嘱给予中药贴敷疗法。

5、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三)发热1、指导患者多饮水,忌辛辣、油腻厚味的饮食。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饮食护理
清淡、营养、易消化
带下证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维 生素的摄入,如瘦肉、蛋类、新鲜蔬菜等。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感染情况发生。
运动与起居护理
适量运动、规律作息
带下证患者应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同时,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个人卫生,勤 换内衣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辨证施护
根据证型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带下证可分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肾虚等不同证型,护理 人员应根据患者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湿热内蕴者应 避免潮湿环境,气滞血瘀者应多休息,肾虚者应避免劳累过 度等。
03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的 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内服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具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止带等功效的中药汤 剂,如四妙丸、桃红四物汤等。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 散步、瑜伽等,增强体质和免疫力。Fra bibliotek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 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热敷护理
可用热水袋或暖宝宝热 敷下腹部,缓解疼痛和
不适感。
注意事项与误区
避免过度清洁
频繁使用阴道洗液可能导致阴 道菌群失衡,反而增加感染风
险。
避免久坐不动
长时间久坐不利于盆腔血液循 环,容易引发炎症。
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 ,加重病情。
避免忽视早期症状
如出现下腹疼痛、白带异常等 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05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的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进展
抗生素治疗
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针对盆 腔炎性疾病的抗生素治疗更加精 准和有效,能够快速控制感染,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性疾病得中医护理方案(汇总)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气滞血瘀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三)寒湿瘀滞证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暗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四)肾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五)气虚血瘀证主症: 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 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 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及腰骶疼痛1、观察患者腹痛得程度、性质、部位以及面色、神志得变化。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单病种)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病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

次症: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于燥或溏而不爽。

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二)气滞血瘀证:主症:少腹胀痛或刺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

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小腹疼痛或胀痛1.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诱因等。

若出现剧痛难忍,应立即告知医师,配合抢救。

2.体位护理:急性期以半卧位卧床休息为主,恢复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3.做好腹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使用耳穴埋豆或穴位贴敷,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子宫、三阴交等。

5、观察排便情况,避免便秘及腹泻。

6、中药保留灌肠。

湿热瘀结证:五味消毒饮加减予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予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二)带下量多1、检查白带是否正常,要从量、色、质地、气味几方面观察。

2、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内裤。

3、使用苦参洗液会阴护理,予以清热利湿、止痒。

(三)月经不调1、从周期、月经量、月经血方面观察月经不调的症状,若患者出现月经量多不止、头晕、面色苍白等贫血状,应及时告知医师,配合处理。

2、尽量避免引起月经不调的诱因,如寒冷、情绪、节食、嗜好烟酒等刺激,戒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多吃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

3、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

4、痛经时可使用暖宫贴外敷于神阙穴,或使用艾灸神阙。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湿热瘀结证:甲莲盆腔胶囊(院内制剂),3片/次,一天三次;7天一疗程;(2).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中药一日三次,一次100-200ml。

2、注射给药1.中成药制剂建议单独使用,如需联合给药,应考虑时间间隔或中性液体过渡。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学方案计划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学方案计划

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汇总)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气滞血瘀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三)寒湿瘀滞证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暗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四)肾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五)气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及腰骶疼痛1.观察患者腹痛的程度、性质、部位以及面色、神志的变化。

单病种优化

单病种优化

带下证(盆腔炎行疾病)单病种护理方案实施优化为贯彻落实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提高中医临床途径,本科室对盆腔炎性疾病单病种方案进行优化。

我科室根据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单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采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责任护士进行临床辩证施护,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制定优化方案。

1.针对盆腔炎性疾病常见中医症状制定的量化评分表,为临床中医治疗效果提供了依据,减少了对患者治疗存在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2.由于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主要症状为下腹痛,在护理效果评价中添加了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操作耳穴埋豆,耳穴埋豆:内分泌、交感、脾、盆腔等穴位协助艾灸神阙穴、中药直肠滴入、和盆腔炎膏贴敷神阙穴很有效的缓解和减轻患者的下腹部疼痛。

3.科室新开展了妇科微波治疗,妇科微波治疗可很好的缓解下腹部疼痛,促进盆腔炎症的吸收,具有很好的临床和治疗效果。

4.针对盆腔炎性疾病单病种方案重新制定中医操作执行单。

5.为了单病种方案实施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对方案的效果评价和总结实行专人分析总结,科室其他护理人员进行统计和归纳。

妇产科2017单病种护理方案实施总结为贯彻落实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提高中医临床途径,本科室实行了盆腔炎性疾病单病种方案。

2017年符合盆腔炎性疾病的单病种标准病人89人,我们仍然根据中医药管理局的制定的单病种方案实施临床护理,针对病人的主要症候要点,常见症状、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治疗,并及时记录评价治疗效果,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017年我科室在护理部的正确指导下,加强中医理论基础学习、对单病种方案的培训考核、效果评价单及量化评分表和操作执行单的使用培训,使的单病种方案实施较去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本年底针对单病种效果方案进行优化,使得临床操作更为简单,新增了护理技术操作妇科微波,微波治疗对单病种病人的治疗和疗效有很好的效果,由于中医理论基础薄弱,对单病种信息收集、总结和分析存在很大的不足,使得效果分析报告不及时。

中医护理方案在盆腔炎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中医护理方案在盆腔炎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中医护理方案在盆腔炎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与分析作者:张莉瑶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24期[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盆腔炎;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4-0027-02患者在感染急性盆腔炎后由于没能进行彻底治疗,病症反复发作,病程治疗延误很可能引发慢性盆腔炎。

所谓盆腔炎指的就是女性生殖器官和周围组织引发的慢性炎症,是当前常见的妇科疾病。

基于当前人工流产、宫腔镜等宫腔操作增加,如果女性没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造成慢性盆腔炎疾病发生率的增加,由于这一疾病的病情存在较强的反复发作特点,严重影响了女性身心健康水平。

本文主要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治疗,现进行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9年在某院接受盆腔炎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为全面掌握护理方案准确性,借助计算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41例。

入选指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带下异常、月经异常等症状。

且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两组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其中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45.25±2.33)岁。

常规组患者平均年龄(45.16±2.16)岁。

辩证分型:9例为气虚血瘀,6例为寒湿瘀滞,15例为气滞血瘀,16例为肾虚血瘀,36例为湿热蕴结。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有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在循序渐进原则下开展相应的盆腔康复训练。

实验组接受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内容为:其一,饮食护理。

在饮食方面,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给予其相应的饮食指导。

其二,由于绝大部分患者都存在月经异常、疼痛等症状,所以还要指导患者加强腰腹部保暖,保证经期卫生,有效观察月经周期和月经量、色、质的变化,尽可能穿宽松、透气的衣裤。

其三,中医技术,包括:①灸法:对患者关元穴、气海穴进行电子灸治疗;②穴位贴敷法:将含有远红外物质的磁贴,贴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治疗;③中药封包治疗法:将中药研成粉末,敷在患者下腹部疼痛部位进行治疗;④穴位按摩法:在准确的穴位按摩过程中,力度也要从轻到重,直至患者感到酸、麻、胀、痛,每个穴位按摩的时间不宜过短也不能过长,一般控制在5~15分钟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单病种)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病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

次症: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于燥或溏而不爽。

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二)气滞血瘀证:主症:少腹胀痛或刺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

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小腹疼痛或胀痛
1.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诱因等。

若出现剧痛难忍,应立即告知医师,配合抢救。

2.体位护理:急性期以半卧位卧床休息为主,恢复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3.做好腹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使用耳穴埋豆或穴位贴敷,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子宫、三阴交等。

5、观察排便情况,避免便秘及腹泻。

6、中药保留灌肠。

湿热瘀结证:五味消毒饮加减予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予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二)带下量多
1、检查白带是否正常,要从量、色、质地、气味几方面观察。

2、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内裤。

3、使用苦参洗液会阴护理,予以清热利湿、止痒。

(三)月经不调
1、从周期、月经量、月经血方面观察月经不调的症状,若患者出现月经量多不止、头晕、面色苍白等贫血状,应及时告知医师,配合处理。

2、尽量避免引起月经不调的诱因,如寒冷、情绪、节食、嗜好烟酒等刺激,戒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多吃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

3、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

4、痛经时可使用暖宫贴外敷于神阙穴,或使用艾灸神阙。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湿热瘀结证:甲莲盆腔胶囊(院内制剂),3片/次,一天三次;7天一疗程;(2).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中药一日三次,一次100-200ml。

2、注射给药
1.中成药制剂建议单独使用,如需联合给药,应考虑时间间隔或中性液体过渡。

2.滴速不宜过快,月经期禁用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活血化瘀制剂。

3.联合运用抗生素,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金黄散(院内制剂)外敷,并用TDP照射,30分钟/次;一天两次,7天一疗程;
2、中药保留灌肠:中药:(五味消毒饮加减)灌肠每天一次,每次100-200ml。

7天一疗程。

3、耳穴埋豆
4、隔物灸
5、艾灸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证睡眠。

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外阴清洁。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二)饮食指导
1.湿热瘀结证: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及瓜果,如西瓜、冬瓜、芹菜、薏苡仁、赤小豆、百合汤等,忌辛辣刺激油腻肥甘之品;
2.气滞血瘀证: 加强营养,根据不同体质,加强饮食调护,可多食健脾利湿之品,如淮山、白果、莲子、茨实、薏米等,急性盆腔炎发热期宜多饮水,可喝西瓜汁或绿豆汤、鲜果汁等
3、月经期多吃含有铁和滋补性的食物,补充足够的铁质,以免发生缺铁性贫血。

多吃乌骨鸡、鱼子、青虾、对虾、黑豆、海参、胡桃仁等滋补性的食物。

(三)情志调理
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诱因、治疗手段、疗程等,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2、针对患者忧虑、烦躁等不良情志,应介绍治疗效果好的相同病种患者予以认识,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治疗的信心。

3、、指导患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患者知晓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治疗疾病的基础。

五、护理难点
部分患者依从性差,疗程不够,使本疾病容易复发;
解决思路:
1.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其配合治疗。

2.生育期妇女要坚持个人卫生保健。

3.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急性盆腔炎、阴道炎、淋病等妇科疾病要及时彻底治愈。

防止转为慢性炎症。

六、护理效果评价
盆腔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