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_2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新老教材的比较
高中数学新老教材的比较蒋巷中学数学组优点:1、课本样式的创新高中数学新教材课本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新教材的课本上文字间的间距比较大,文字内容相对比较少,而且有很多的漫画和图片,使得原本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数学书显得很有童趣和生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布局的改动老教材的知识难度呈直线式上升,知识体系一步到位,但新教材知识难度呈螺旋式上升,层层深入。
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一内容的完整章节是放在必修5里的,但事实上在必修1《集合》一章中必定会遇到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甚至是绝对值不等式的问题,所以在必修1中,只需要简单地介绍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要求学生只要会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即可。
在必修5中再具体的分析二次函数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关系。
以“滚雪球”的方式积累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有较大的空间去理解和接受。
3、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不同新教材对比老教材虽然有很多相同的知识点,但是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新教材中对复合函数的要求是不高的,但是老教材里基本上是把复合函数讲得比较清楚的。
对《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要求是突出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也不必推广到三个变量以上的情形。
4、知识点及部分例题的增减新教材删减了老教材中很多的知识点,比如说三角函数里的一些半角公式和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都是在习题中出现。
同时也增加了函数的奇偶性等一些知识。
另外在例题的选择上也是对老教材的例题做了深刻的研究,保留了很多好的、经典的例题,也补充了一些更合适的。
缺点:1、时间安排不合理高中数学新教材要求在较短时间内(文科一年半;理科二年)便要完成所有教学任务,时间紧迫,没有过多的师生互动,否则内容无法完成。
造成普通学校的学生的解题能力的下降2、量大,难度高高一上学期就要完成必修1,4的学习,课程很紧,难度大,造成学生没有学习信心,对以后的学习很不利,另外考试题不难,但是练习册和参考书却依然以高考要求出题3、因为不按教材编排顺序,造成有些章节的知识的严重脱节。
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
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一、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外(以下简称“境外”)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1.提供丰富背景,引导探索感悟,强化应用意识境外许多优秀教材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突出数学的有用性。
如日本教材充分突出数学应用的工具性,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比如,其中的一套教材在每一章开头都配上与本章课题相应的图案,“平行与合同”一章的标题图是一架静电复印机在复印。
讲等式的性质时联系天平称量,讲函数时联系电灯的亮度等。
新加坡的教材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不过,他们没有把“应用”单列成一块,而是体现和渗透于整个课程中,贯穿始终。
不是人为地拼凑应用问题,更不是先有纯粹的数学知识,然后才有数学知识的应用。
美国教材更是将数学的有用性发挥到极至,如其UCSMP教材中的三角函数部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芝加哥1951年—1981年的月平均气温、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一年中有代表性的10天的白昼时间、单摆、风车等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被安排在例题、习题中。
境外教材普遍重视数学交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机会。
如英国教材重视对问题的开放化,美国教材中有《数学万花镜》、《数学游戏》、《错在哪里》、《想想看》、《数学史话》等栏目,有的教材还在引入概念时提供启发发现的原型(思考题),以引导探索的方式进行知识呈现。
很多美国教材都有供进一步研究的参考书目、供进一步了解或研究的相关网址等。
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同样也强调增强探索性。
如美国UCSMP教材中三角函数一章有这样一个问题:大风车的轮子顶点离地面45英尺,轮子以每分钟2周匀速运动。
某人登上车轮,10秒后到达顶点,……。
这个作业告诉你如何导出这个函数关系式。
……。
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性活动结束后还给出了一个“实习作业”:到娱乐公园收集有关风车轮的尺寸和转速,并用一个模型来描述人在风车上离地面的高度与登上风车的时间的函数关系。
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探索、发现,更是境外教材普遍使用的。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二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二新旧教材对比一、教材版本简介1. 旧教材:人教A版选修二《数学》旧教材是高中数学的经典教材,自1980年代起便开始使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进,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2. 新教材:人教A版选修二《数学》新教材是在旧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当今高中数学教育的需要。
二、教材内容对比1. 组织结构旧教材:以基础知识和题型训练为主,重点讲述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定理,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
新教材:在保留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实际应用题和拓展内容,更加贴合社会需求和教学大纲要求。
2. 重点难点旧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经典题型的训练,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点的讲解深入透彻,但缺乏与实际生活和应用的结合。
新教材:在传承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题,突出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教学方法旧教材:呈现方式主要以文字和公式为主,注重数学思维和逻辑的训练,缺乏多媒体和实物示例的运用。
新教材:增加了更多的图片、图表和实物示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 知识点覆盖旧教材:内容覆盖范围较为全面,但对于一些新的学科前沿和应用领域的知识点介绍较少。
新教材:在保留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新知识点和拓展内容,涵盖了更多的学科前沿和应用领域的知识,使教材更加丰富和全面。
三、教学效果对比1. 学习兴趣旧教材:内容传统,缺乏新颖和实用的知识点和例题,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新教材:内容更新,注重与实际生活和应用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2. 学习效果旧教材:以基础知识和题型训练为主,对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效果。
新教材:在保留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实际应用题和拓展内容,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不同版本高中数学教材比较分析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6), 1362-1369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ces https:///10.12677/ces.2023.116208不同版本高中数学教材比较分析——以立体几何初步为例邓 恬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北 黄冈收稿日期:2023年4月20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6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14日摘 要2019年,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编写依据的高中数学教材陆续出版,新教材延续了“一标多版”的特点。
在我国现行的数套高中数学教材中,各版本教材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版本的高中数学教材进行比较,一方面为教材的完善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几何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之一,其中的“立体几何初步”内容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很高,而教科书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选取人教A 版(2019)、北师大版(2019)和苏教版(2019)数学教材中必修部分的“立体几何初步”内容为研究对象,从章节目录、知识呈现方式和习题设置三个方面对三个版本教材关于“立体几何初步”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对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立体几何初步,数学教材,比较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Versions of Se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s—Taking Solid Geometry as an ExampleTian Deng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gang HubeiReceived: Apr. 20th , 2023; accepted: Jun. 6th , 2023; published: Jun. 14th , 2023邓恬AbstractIn 2019,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s based on the “2017 edition of the General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were successively published, and the new textbooks contin-u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multiple editions of one standard”. Among the current sets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s in China,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ny aspects between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textbook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mpare different versions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xtbooks.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eachers’ teaching. Geometry is one of the main lines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The content of “solid geometry preliminary” has high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mathematical literacy, and textboo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selects the content of “solid geometry preliminary” in the compulsory part of mathematics textbooks of People’s Education A Edition (2019),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2019) and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2019)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of “solid geometry preliminary” in the three ver-sions of textbooks from three aspects: chapter directory, knowledge presentation mode and exer-cise setup,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teaching and textbook compilation.KeywordsSolid Geometry Preliminary, Mathematics Textbooks, Comparative Analysis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问题提出自2003年颁布实施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后,高中数学教材就出现了“一标多版”的局面。
人教A版与湘教版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人教A版与湘教版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与湘教版,可以揭示两种版本教科书呈现“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过程与特点,为高中数学教科书的修订与高中函数教材的选择提供参考建议. 研究表明,这两种版本教科书在整体编排上基本一致,但在“知识呈现方式”“引入方式”“结论给出方式”“习题的配置”等环节各具特色. 教科书修订与教学建议如下人教A版较湘教版而言,在编排上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但例习题难度不够,题目类型单一.[] 教材比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 引言教科书作为中小学课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了解一个国家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实质,分析教材的改革是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因此,几次重大的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如PISA和TIMSS 等),都把数学课程与教材作为核心内容之一进行比较.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以来,全国高中数学教科书共有六个版本,从重庆市高中数学教科书使用情况来看,人教A版和湘教版的高中数学教科书使用的学校和地区最多、最广,那么这两个版本的高中数学教科书究竟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版本的教科书进行详尽的比较与分析. 这不仅对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有实际意义,对教科书的编写及相关内容的完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是函数的应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揭示了函数与方程以及函数图像之间的有机联系. 因此,笔者选取了人教A版与湘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进行比较研究.[?] 研究设计1. 研究对象研究比较的对象为人民教育出版的高中数学教材《必修1》(以下简称“人教A版”)中第三章第一节第一小节的“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以及湖南教育出版的数学教材《必修1》(以下简称“湘教版”)中第二章第四节第一小节的“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这两部分内容很接近,具有一定的可比性.2. 研究的具体问题(1)两种版本教科书整体知识编排方式的比较.(2)两种版本教科书具体内容的比较①教材知识内容的范围及编排顺序比较;②知识结构呈现方式的比较.(3)?芍职姹窘滩牡睦?习题设置的比较.3. 研究方法基于人教A版与湘教版教科书的文本材料,以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1. 两种教材的整体比较――编排方式的比较首先,为了说明两种版教材在此部分内容上的差异,将两部分内容纵向展开,对章节内容进行对比,整理得出表1.由表1可知,虽然所处的章节并没有一致,但两种版本的整体编排顺序大致相同,都是在学习完集合、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后进行学习的,且下行章节的学习均为二分法学习和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但从整体的编排方式来讲,人教A版的章节编排方式更为合理. 人教A版的第一章是“集合与函数”,第二章是“基本初等函数”,第三章的章节标题为“函数的应用”,这样的章节顺序符合认知发展的顺序,使得学习者能够根据章节的标题和划分很快弄清必修1的逻辑结构,即集合与函数是什么,有哪些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有哪些这样的顺序,可见人教A版教材更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而湘教版教材的知识结构中,将函数与方程、二分法整体放入第二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中,这样前后联系并不是特别的清晰.2. 两种教材具体内容分析(1)两种教材知识内容范围和编排顺序的比较笔者首先根据知识点对本节内容进行了划分,对两种版本教材在本节的内容和编排顺序进行了比较.人教A版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这节按以下顺序展开①先给出思考题,观察3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与其相应的二次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分三种情况),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结论;②上述结论推广到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应的二次函数图像上也成立;③这个结论推广到一般函数的情形也成立;④给出函数零点的概念,将上述的结论归纳出来,得到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⑤零点存在性定理和判断一个函数零点个数的例题与习题.湘教版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这节按以下顺序展开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可看成联立方程的解,即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分三种情况);②给出例1,用函数的图像将二次方程的根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联系起来;③给出函数零点的概念,方程的解可看作两个函数的公共点的横坐标. 给出例2,利用图像去分析方程解的个数和分布情况.人教版教材按照从特殊一元二次方程与其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到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与其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再到一般的函数这样的过程去揭示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之间的等价关系,这样建立在学生初中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展开的教学,体现了知识的前后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体会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归纳的思想,从而很容易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揭示核心概念. 而湘教版从方程联立的角度出发,揭示方程的根就是联立两个相应的函数的解,也是两个函数图像交点的横坐标,切入主题的方式更为直接,同时马上给出相应的例题去体会这种联系. 但关于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总结出具体的结论,需要学生自行总结. 这样给出核心概念的过程,显然人教A版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有利于渗透函数与方程两大板块的有机联系.(2)两种版本教材教学内容编写模式的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种版本教材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内容编写模式上主要存在以下差异①知识引入上的不同. 人教A版教材从学习初中已经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其对应的二次函数图像入手,思考题中开门见山地给出了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这个提示很容易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人教A版教材中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去思考问题,渗透了化归的数学思想. 而湘教版教材从方程联立角度去揭示方程的根与函数图像的关系,稍显突兀.(2)结论给出的方式不同. 人教A版教材分析完后明确地给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用蓝色加粗字体展示出来. 湘教版教材只给了零点的定义,关于方程的根是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这个一般性结论是在完成了例1以后才给出的,并且没有加粗显示,第二部分的结论也没有加粗显示. 从此可以看出,湘教版在此节中意在让学生通过例题去尝试自行归纳、总结结论.(3)例习题设置比较本研究拟从习题类型及对应的数量两个维度对两种版本教材的习题配置进行比较分析,见表2.从表中可知,人教A版习题的类型较少,数量也较少,并且都是简单地判断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c个数,属于简单题型;湘教版知识点和例题、练习结合得较为紧密,及时巩固、应用知识点,从习题的个数和类型上都多于人教A版的数量,并且题目类型多变,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最后,按照学生解答问题时需要联系的相关知识,可以把例题与练习题的类型进一步进行分类,得到表3.根据表中对两种版本教材的例题与习题分类的结果可以发现,湘教版更注重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而人教A版的例习题较为单一.[?] 结论通过对两种版本教材从“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这节内容的整体编排顺序、具体知识内容范围、内容编写模式、例习题设置四个方面进行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两种版本教材都是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而编写的,因此涵盖的知识点大致相同,知识整体编排顺序也大致相同.(2)人教A版教材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这节的编排上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人教A版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知识间的逻辑顺序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看章节的小标题即可明确大致的知识体系. 在具体内容的比较上发现,人教A版教材在知识的引入部分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双基”,落实教学目标. 并且总结一般结论时人教A 版明确地标注出了核心结论,重点更为突出.(3)人教A版教材例习题难度不够,题目类型单一,可适当增加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人教A版的例习题紧扣本节知识,但是难度较低,没有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应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而配套的练习册普遍较难,容易让学生忽略对教材的挖掘而陷入“题海”战术. 湘教版的例习题难度较中等,体现了与函数等知识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多认识了几种典型的题型. 零点;人教A版;湘教版。
新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对比——以“平面向量及应用”为例
教材点击2024年5月上半月㊀㊀㊀新人教A 版与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对比以 平面向量及应用 为例◉西华师范大学㊀王义茹㊀㊀摘要:高中数学教材版本多样,其中新人教A 版和北师大版应用广泛,文章以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章节为例,具体对两个版本教材的体系结构㊁栏目设置㊁新知呈现方式㊁例习题难度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教学建议.关键词:教材对比;平面向量;教学建议㊀㊀教材是实施课程改革的物质载体,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版本多样,每个版本都有自己的编写特色.对比研究不同版本教材能够使教师把握教学方向,多方面了解知识内涵,以自信的状态去创设多样课堂[1].1编排体系对比整体来看,人教A 版将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放在三角函数章节之后,复数章节之前,北师大版则将其放在三角函数与数学建模活动章节之间.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两版教材都涵盖了向量的概念㊁向量的运算㊁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以及平面向量的应用.从各小节的编排来看,人教A 版中的向量运算部分加入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然后是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而北师大版则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放在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之后,与旧版人教A 版编排顺序相同.相比之下,人教A 版的顺序安排更加合理.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学习完向量的数乘运算后,自然会思考向量与向量是否能够相乘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便于记忆和理解.其次,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提到基本定理之前可以让知识有整体性,在介绍完向量的坐标表示后,学生可以直接进行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保持了内容的关联性和一致性[2].2教材栏目对比人教A 版与北师大版教材栏目对比见表1.表1㊀教材栏目对比版本主要栏目人教A 版旁白㊁思考㊁探究㊁阅读与思考㊁例题㊁练习北师大版思考交流㊁抽象概括㊁实例分析㊁问题提出㊁分析理解㊁阅读材料㊁例题㊁练习㊀㊀通过对两版教材栏目设置的统计,可以看到两版教材都含有思考㊁交流㊁阅读材料等栏目,意在为学生创设探究空间,渗透数学文化.两版教材也存在不同,人教A 版中思考和探究部分多达30处,旁白有17处,其在教材中起过渡作用,为学生创造开放思考的空间.思考和探究两个栏目的内容通常是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串.如在研究数量积的运算律时,先提出类比数的乘法运算律,结合向量的线性运算的运算律来探究数量积的运算律.接着提出问题:设a ,b ,c 是向量,(a b )c =a (b c )一定成立吗?问题不断深化,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入到学习中,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但也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北师大版在平面向量中很多的栏目设置则更丰富和连贯.比如在向量的加法小节,先是利用实例分析栏目引入生活场景,再抽象概括将这个情境简化为模型,利用模型进行加法的法则介绍,最后让学生思考交流,概括所学内容.栏目设计区别主要来源于对学生的不同考量,北师大版较重视数学建模思维,对学生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教材中思考与交流仅有6处,对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锻炼有所欠缺.3新知呈现方式对比㊀教材内容是学生建构自我认知结构的支撑力,教材的呈现方式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北师大版本教材擅长通过列举实例引出要讲解的知识,有具体的生活情境作为背景,含有丰富的插图,数学语言和图片的结合使得知识更加生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人教A 版教材的编写通常会先给出启示性问题来引入,促进学生思考,希望他们调动自己所学知识来探索研究对象.比如,在向量的加法中,北师大版选取 天车工作 的例子,将天车运动抽象成向量模型,顺势介绍平012024年5月上半月㊀教材点击㊀㊀㊀㊀行四边形法则,在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基础上再介绍三角形法则,由繁到简.人教A 版在向量的加法开篇就提出 位移㊁力是向量,它们可以合成,能否从中得到启发,引进向量的加法? 对所介绍的向量加法进行了定义.教材中提到将位移的合成看作是向量的加法,介绍了三角形法则,然后又借用力的合成介绍了平行四边形法则,但这两个法则的介绍过程较为繁琐,内容的呈现缺少生动性.人教A 版教材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知识的呈现上会较简洁,所用篇幅较少,诱导学生进行探究.北师大版本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带领学生步步深入知识,向量的每个运算法则都会有引入,定义 运算律 运算性质,结构完整.4例习题对比4.1例习题类型对比人教A 版与北师大版教材例习题类型对比见表2.表2㊀例习题类型对比版本例习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作图题证明题解答题其他类型总计人教A 版2219231257196北师大版23294112915237㊀㊀例习题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回顾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根据表2数据,两版教材例习题总量有一定差距,北师大版对每个小节知识设置练习题,而人教A 版有时则会省略.类型的分布能够反映出教材侧重对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比例较高的是传统的解答题,占比都超过54%,解答题能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㊁计算能力,落实对学生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其他类型题目中,两版教材都设置了实践探究题和开放性题目,人教A 版还特别设置了提出猜想构建模型的题目,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例习题数量设置上,北师大版在向量的几何表示㊁向量的数乘运算及运算规则上设置了较多习题,体现了北师大版对向量运算规则的重视.人教A 版则在向量的几何意义上设置了较多题目,体现了人教A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训练.例习题背景设置上,人教A 版注重学科内部的联系,将向量和几何相结合,而北师大版则注意到向量丰富的物理背景,将数学与物理学科相结合.4.2例习题难度对比由于两版教材所含例习题数量庞大,难度难以分析.通过翻阅文献,发现例题在教材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中的例题一般都会为学生展示详细的解答,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具有示范作用,例题难度水平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教材难度[3].通过人教A 版38道例题和北师大49道例题难度的比较,运用鲍建生[4]难度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如下各因素的加权平均统计值.表3㊀两版教材例题难度因素统计结果版本背景知识综合推理运算数学认知人教A 版1.51.661.682.052.21北师大版1.711.691.672.262.16㊀㊀根据表3数据,用图表工具制得雷达图(如图1).图1可以看出,两图形在知识综合㊁推理㊁数学认知的端点基本重合,说明两版教材对学生这三个方面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相当,但北师大的背景和运算端点高于人教A 版,说明北师大版教材更重视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5教学建议(1)注重知识结构,发展核心素养新课标强调知识呈现的结构化,教师在研究新版教材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将知识整合,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进行呈现,主线知识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以数学核心素养为指引进行教学.(2)综合版本教材,创设高效课堂人教A 版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但在正文和习题中缺少问题背景的创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版本教材特色,取长补短,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创设高效课堂.参考文献:[1]邓丽.对比研究教材把握教学基点 以 平面向量的概念 为例[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2(30):77G78.[2]田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旧教材对比 以 常用逻辑用语 为例[J ].中学数学,2022(19):17G18,66.[3]张卢西子.中法两国高中数学教材例题的综合难度比较[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4]鲍建生.中英两国初中数学期望课程综合难度的比较[J ].全球教育展望,2002,31(9):48G52.Z11。
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
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高中数学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不同国家数学教育的理念和特点。
本文将以中国和外国的高中数学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点,以期为深入了解全球数学教育提供参考。
主体部分:1、中外教材特点对比中国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在于其内容丰富且结构严谨。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数学教材为例,内容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且知识呈现方式环环相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然而,由于教材内容较多,难度相对较大,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学习压力。
外国高中数学教材则更加注重实用性,通过大量的实例和问题解决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此外,外国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以美国高中数学教材为例,其中的问题设置往往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中外教材适用人群对比中国高中数学教材适用于15-18岁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重要的知识积累和应试阶段。
教材内容的设计针对高考要求,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然而,由于教材的普适性,个性化不足。
外国高中数学教材则更加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和呈现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一些教材会针对数学特长生设置一些高级课程,以满足其深入学习和研究的需求。
3、中外教材的使用效果对比中国高中数学教材由于其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有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且其紧密的逻辑结构和清晰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
然而,由于教材缺乏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外国高中数学教材则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外籍教材为例,其中的问题设置往往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然而,由于外国教材的开放性,一些学生可能难以找到学习的重点和方向,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高中数学新老教材的比较
高中数学新老教材的比较蒋巷中学数学组优点:1、课本样式的创新高中数学新教材课本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新教材的课本上文字间的间距比较大,文字内容相对比较少,而且有很多的漫画和图片,使得原本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数学书显得很有童趣和生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布局的改动老教材的知识难度呈直线式上升,知识体系一步到位,但新教材知识难度呈螺旋式上升,层层深入。
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一内容的完整章节是放在必修5里的,但事实上在必修1《集合》一章中必定会遇到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甚至是绝对值不等式的问题,所以在必修1中,只需要简单地介绍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要求学生只要会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即可。
在必修5中再具体的分析二次函数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关系。
以“滚雪球”的方式积累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有较大的空间去理解和接受。
3、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不同新教材对比老教材虽然有很多相同的知识点,但是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新教材中对复合函数的要求是不高的,但是老教材里基本上是把复合函数讲得比较清楚的。
对《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要求是突出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也不必推广到三个变量以上的情形。
4、知识点及部分例题的增减新教材删减了老教材中很多的知识点,比如说三角函数里的一些半角公式和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都是在习题中出现。
同时也增加了函数的奇偶性等一些知识。
另外在例题的选择上也是对老教材的例题做了深刻的研究,保留了很多好的、经典的例题,也补充了一些更合适的。
缺点:1、时间安排不合理高中数学新教材要求在较短时间内(文科一年半;理科二年)便要完成所有教学任务,时间紧迫,没有过多的师生互动,否则内容无法完成。
造成普通学校的学生的解题能力的下降2、量大,难度高高一上学期就要完成必修1,4的学习,课程很紧,难度大,造成学生没有学习信心,对以后的学习很不利,另外考试题不难,但是练习册和参考书却依然以高考要求出题3、因为不按教材编排顺序,造成有些章节的知识的严重脱节。
中英高中微积分课程比较
第1章
导论中英高中微源自分课程比较我国的高中数学普遍难于英国,但在向量部分、统计学、微积分部分和矩阵部分 英国的课程难于我国。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高中数学课程中微积分部分均占有一 席之地,而我国的微积分部分却经历了多次调整,重视程度也非常有限,这激发 了笔者对中英数学中的微积分部分进行比较和研究,笔者试图从一名中学教育工 作者的视角,结合我国高中教材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争取为我们数学微积分 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1.2 研究的目的 英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英国的数学教育改革被学者认为 历来十分活跃,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4无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新数运动中广 为传播的 SMP 数学教材还是八十年代著名的《考克罗夫特报告》 ,在国际上都有 很大影响。 在英国,微积分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已经走入高中课堂,是高中数学学习中举 足轻重的部分。在英国的课本中,微积分的内容和思想贯穿于课本的始终。相应 的,在 A-Level 考试中,微积分部分也占着很大的比重。 在我国,尽管在建国初期,我们就认识到开设微积分课程的重要性,但微积 分却在教学内容中几进几出,内容的选择方面也饱受争议。这种波动值得我们深 思。微积分内容是否进入中学数学课程,对中学引进微积分作怎样的定位,一直 是国内数学教育界争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高中生对微积分学习 的重点放在导数学习上,对其他部分的学习内容较窄,程度较浅。目前,我国微 积分部分研究的重点大多放在大学阶段,关注高中阶段学习微积分的内容主要集 中在导数部分。 中英两国对微积分部分截然不同的地位和处理方法激起了笔者对中英微积分 部分的比较,试图通过本论文解决下列问题: (1)在中学引进微积分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两国微积分的内容选择上有什么区别?新课程中微积分的内容与以往中 学数学中的微积分内容有什么区别? (3)两国微积分的处理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不同给我们那些启发? (4)两国微积分部分的考试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5)两国高中学习微积分与大学学习的衔接情况如何?
北师大版与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
北师大版与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对比北师大版与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教师认可度和学生反馈等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版教科书在内容编排和难易程度上有所不同,北师大版内容更加深入,人教A版更贴近实际生活;在教学方法上,人教A版更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北师大版更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效果方面,北师大版更适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师认可度和学生反馈方面,两者并无明显差异。
总体评价认为,北师大版和人教A版各有优劣,建议在未来的教学中结合两者的特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未来还需不断改进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师认可度。
【关键词】北师大版、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教材内容比较、教学方法比较、学习效果比较、教师认可度比较、学生反馈比较、总体评价、建议改进、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统计等。
北师大版与人教A版是目前高中数学教材中比较常见的两种版本,它们在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选择合适的教材对教学和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对这两种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点,从而更好地选择和使用教材,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对这两种教材的认可度和反馈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教材编写和改进提供参考,促进教学教材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对北师大版与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比北师大版和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探讨它们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教师认可度和学生反馈等方面的异同。
通过分析和比较两种教材,旨在找出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教师和学生对两种教材的看法和感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材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为未来教材编写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中美高中数学教材比较_
中美高中数学教材比较作者:叶立军施莹莹来源:《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5年第05期数列,作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衔接点,是历年来高考和各级数学竞赛命题的热点及难点之一.它既具有函数特征,又能构成独特的递推关系.本文选取中国和美国的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了比较,希望从中发现两者在教材内容上的编排和呈现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我国高中教科书这部分内容的设计和编写提供参考,汲取美国教材中有效的、可操作性的经验.其中,在我国人教版数学必修5教材中,第二单元专门讲解了关于“数列”的知识点.与之相对应的,在美国Mathematics L教材(下文简称L教材)中,第二单元“equences and series”的内容最为相近.因此本文选取了这两本教材对应的单元内容进行了比较.1两种教材整体比较为了更好地说明两国教材在此部分内容上的差异,我们将L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与我国人教版教材必修5第二单元的内容,整体进行了对比,得到表1.表1两国教材整体对比[]中国[]美国[BD]名称[]新课标数学必修5[]Mathematics L[BDG10mm]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pecialists in mathematics publishing[BDFG10mm]单元名称[]数列[]equences and series(数列和级数)[BDG6mm]上个单元[]解三角形[]Function(函数)[B]下个单元[]不等式[]Exponents(指数)[BDFG58.5mm,WK14mm,K66mmW]单元大纲[][ZB(][Q*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Q*2]1.number patterns(数字规律)[BD][Q*2]2.等差数列[][Q*2]2.sequences of numbers(数列)[B][Q*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Q*2]3.arithmetic sequences(算术序列)[B][Q*2]4.等比数列[][Q*2]4.geometric sequences(几何序列)[B][Q*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Q*2]5.series(级数)[BDG6mm][][Q*2]6.sigma notations(∑符号)[BG)F]由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在该单元中,中国人教版教材将数列分成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两大类进行学习,而美国L教材则是从数列到级数进行整体学习.并且,在本单元的学习前后,两本教材的内容完全不同.L教材是通过对函数的学习,引出数列的规律.而在人教版教材中,数列则属于独立性的知识点,与前后单元并无直接联系.2两种教材数列内容分析2.1两种教材知识内容范围及编排顺序的比较首先,根据以下规则建立比较模型:1)以“数列”知识点为中心,将两种教材纵向展开,将高中教材与数列知识点相联系的内容一一呈现;2)根据赋值数据,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排序,最后将中心知识点(数列)对齐.其实,数列作为一种离散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显而易见的,根据上述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人教版教材中,教材要求学生了解函数,并在完全理解函数的性质及定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对数列的学习.它与函数相融合,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认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又是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离散化.可从函数的观点、模型的观点、连续与离散的关系角度认识数列,突出数列的本质.而美国L教材在学生初步认识函数之后,紧接着就展开了对数列的学习,使学生对一次函数、指数函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继而从离散到连续深入学习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等各种初等函数及其应用.2.2两种教材知识结构呈现方式比较对两版本教材“数列”章节的内容呈现方式总体进行概括,可以得到如下两幅框架图.图1中国人教版教材内容呈现结构图图2美国L教材内容呈现结构图从框架图中,我们容易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对于章节之前的引言:在人教版教材中,它首先通过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情景问题发现数列,从而来阐述数列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再以数学史中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故事作为导入,引出数列章节的学习.而L教材则缺少这一个环节,直接通过对一组数字规律的观察进入对其知识点定义的叙述.2)在该章节内容的学习中:人教版教材分为正文、例题、习题、阅读与思考、作业题五个部分,其中通过正文与例题的结合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一一阐述,让学生通过思考例题中的问题,得出结论,掌握其知识点.在每节知识点全部叙述完之后,每个知识点都有对应的1~2道习题对其进行巩固.而L教材的内容顺序稍有不同.它没有将一节所有知识点的习题练习整合到每小节之后,而是在每个知识点叙述之后,紧接着例题,给出练习让同学进行巩固.并且它的每个知识点习题量较多,题目之间难度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与发现更深入的性质.3)学习完章节之后的内容:两个版本教材均有其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拓展学习,但是在材料内容的选取上还是有所不同.L教材更加侧重信息技术的使用,将信息技术的知识大量包含在其中.3例题与练习题的比较与分析首先,将例题与练习题的难度给予以下界定规则[1]:1)水平1:单点结构.学习者只需利用单个素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无所谓理解.如: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填表:n123……nan71115…51…3+4n2)水平2:多点结构.学习者需要联系多个孤立的素材解决问题,但尚未形成知识网络.如: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an-1+2,写出它的前5项.3)水平3:关联结构.学习者需联想多个事件,并把这些事件联系起来.如:已知数列{an}前n项的和n=14n2+23n+3,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4)水平4:拓展抽象水平.学习者回答问题时需要进行抽象概括,且问题结论具有开放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如:某地为了保持水土资源,实行退耕还林,如果2000年退耕8万公顷,以后每年比上一年增加10%,那么2005年需退耕多少公顷?(结果保留到个位)其次,根据上述规则,将两国教材中的各个例题与练习题进行归类,得到下表数据.显而易见的,L教材例题及练习题数量将近中国教材的一倍,且题目难度相对集中在水平1,其他各个水平基本分布均匀,较有层次性,题目的设计循序渐进,让学生从易到难有所过渡.而人教版教材题目难度相对集中在水平3,而水平1的题目基本没有,其题目难度水平总体要求较高,这样的分布可能会使部分成绩较差学生无法适应.最后,按照学生解答问题时需要联系的相关知识,可以把例题与练习题的类型进一步进行分类.得出统计表格如下所示.总题数11258注:部分题目基于以上分类有交叉根据表中对两国教材的例题与习题分类的结果可见,美国教材更加重视对本节知识的专项训练,题目内容呈螺旋上升状态,旨在加强巩固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中国教材的题目联系实际生活的比例较大,融会贯通,更加重视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4结论4.1两种版本教材的目标体系不同两种教材都是从寻找一组数字的规律入手,引出对数列的学习.但是两者给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的延展方向.在人教版教材中,它将数列分类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让学生进行学习,从通项公式到求和公式的应用,熟练掌握各类数列的求解与应用.在L教材中,它没有对数列进行分类,而是从总体入手让学生进行学习,并从数列拓展到对级数的学习.4.2两种版本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同人教版教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知识之后再进行对数列的学习,其要求指出所有学生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L教材在学生初步学习函数后就接触数列,提前对函数知识有所了解,其要求指出该水平学生学习数列时的最大可能性.4.3两种版本教材内容对学生指导程度不同人教版教材希望通过每道例题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从而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点.而L教材则是先将知识点加以陈述,再让学生通过例题加以深化.并且在两种教材中,显而易见的,L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数列例题、学生巩固练习题和拓展练习.它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难度循序渐进的练习题,自主思考对应知识点,从而深化知识内容.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贾晓华.中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906.[3]张奠宙.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P12.[4]陈昌平,《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5]新课标数学必修5.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6]Mathematics L. pecialists in mathematics publishing.2010.[7]朱行建.OLO评价:一种试题难度预估的新方法[J]. 教学与管理,2010(9).。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的基本比较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的基本比较
本文对比了高中数学新旧教材的基本特点和差异。
新旧教材在内容、教学方法和题设计等方面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1. 内容比较
新旧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一些差异。
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强调数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而旧教材则更注重传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内容偏向基础概念和公式的讲解。
2. 教学方法比较
新旧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材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
而旧教材则更注重传授知识,强调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
3. 题设计比较
新旧教材在题设计上也有所差异。
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了更多的实际应用题和探究性题目。
而旧教材则更多地注重计算题和传统的数学题型。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在内容、教学方法和题设计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旧教材则更偏向传统的知识传授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有助于提高研究效果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教材版本的比较与选择指南
高中数学教材版本的比较与选择指南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高中数学教材的版本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教材版本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指南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数学教材版本,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学生和教师在众多版本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常见高中数学教材版本1.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是目前我国中学最为普遍使用的教材版本之一。
这个版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内容全面,体系完整。
人教版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题丰富且经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该版本的特点是清晰明了,适合广大学生使用。
2.北师大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师大版是另一个常见的高中数学教材版本。
这个版本的特点是注重数学的思想性和启发性。
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往往有一定的深度,适合喜欢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学生。
北师大版的教材内容涉及面广泛,但可能略显繁琐,需要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节奏掌握。
3.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是江苏省常用的教材版本,也逐渐流行到其他地区。
该版本的教材内容编排严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主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适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题海战术。
苏教版的教材整体难度适中,易于掌握和理解。
4.粤教版(广东教育出版社):粤教版是广东省的地方教材版本。
这个版本的教材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更贴近生活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粤教版的教材内容编排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容易掌握。
对于在数学方面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粤教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教材当面临众多高中数学教材版本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和教师做出明智的选择:1.了解教学大纲:不同教材版本在涉及的内容和难度上可能有所不同,请先了解所在地区的教学大纲,并与教材的内容相对比,确保教材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2.考虑学生水平: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同,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教材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与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
北师大版与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北师大版和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两者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教师和学生反馈等方面的表现差异。
通过对比发现,两种版本在内容设置上存在一定差异,教学方法也各有特点,学习效果和教师、学生的反馈也有所不同。
最终得出了一些关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优化和课堂教学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动力。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教师在选择教材和应用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不断改进与提高。
【关键词】北师大版、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教师反馈、学生反馈、教材选择建议、教学方法优化建议、课堂教学改进建议、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
1. 引言1.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北师大版与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的差异和优劣,以便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教学和学习需求的教材。
通过深入分析两种教材的内容编排、知识点覆盖、难度设置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它们在教学上的优劣势,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研究的结果还可以为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提高。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客观评价两种不同版本高中数学教科书的优缺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学习建议,促进高中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1.2 研究意义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比北师大版与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和优劣,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教学和学习需求的教材。
对比研究也可以为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改进建议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研究还有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与交流,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通过对北师大版与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能够推动高中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扎实数学基础的优秀学生做出贡献。
中、美、英高中数学教材数列内容的比较研究
一、概述数列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不同国家的高中数学教材对于数列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着不同的呈现和强调,本文将从中、美、英三个国家的高中数学教材中选择数列部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国家的数列教学内容,探讨其异同点,为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二、中、美、英高中数学教材数列内容的比较1. 我国高中数学教材数列内容在我国,高中数学教材通常包括了基本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应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等内容。
重点强调数列的各种性质和特点,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运用。
2. 美国高中数学教材数列内容美国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列内容更加强调数列的发现和推导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题能力。
数列的应用也更加注重实际生活和工程问题。
3. 英国高中数学教材数列内容英国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列部分注重数学概念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列的历史和发展也在教学中得到一定的关注。
三、不同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1. 教学内容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列部分的教学内容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中美两国更注重数列的性质和应用,而英国更注重数列的概念和思维方法。
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美国更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发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中、英两国更注重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同时加强数学思维的培养。
3. 教学目的中美两国高中数学教材数列部分的教学目的更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而英国更加注重数学思维和逻辑性的培养。
四、结论与启示在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教材数列部分内容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在数列教学方面的侧重点、方法和目的略有不同。
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借鉴美国的探究性教学方法,英国的数学思维培养方式,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更加注重数学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创设各种类型题目,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材的评析与比较
高中数学教材的评析与比较高中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教学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高中数学教材进行评析与比较,旨在为教育界和学生家长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教材内容1. 教材一:《高中数学A版》《高中数学A版》是一套经典的数学教材,以其内容充实、难度适中而备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该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涵盖了高中数学的各个领域,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虽然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繁杂,但通过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2. 教材二:《高中数学B版》《高中数学B版》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较为流行的数学教材。
该教材突出了数学的应用性,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和其他科学领域的联系。
内容丰富,题目设计多样化,因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通过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该教材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思考。
3. 教材三:《高中数学C版》《高中数学C版》则是一套注重数学思维训练的教材。
该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提供一些抽象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此外,该教材还有很强的数学史和文化背景渗透,能够丰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然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该教材可能会存在难度过高的问题。
二、教材优劣势比较1. 内容综合性:在内容综合性方面,《高中数学A版》具有较强的知识点覆盖和系统性,适合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高中数学B版》更强调数学知识与应用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而《高中数学C版》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难度设置:在难度设置方面,《高中数学A版》相对较易,适合初学者掌握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高中数学B版》较挑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C版》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 习题设计:在习题设计方面,《高中数学A版》和《高中数学B 版》较为注重题目的数量和分类,能够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巩固;而《高中数学C版》则更注重题目的质量和思维拓展,通过少量的精选题目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美国高中数学教材师生用书设计比较研究
美国高中数学教材师生用书设计比较研究美国高中数学教材的师生用书,在美国数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于这些用书的设计与比较研究,一直是数学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师生用书设计和师生用书比较两个方面,探讨美国高中数学教材师生用书的特点和优缺点。
一、美国高中数学教材师生用书的设计美国高中数学教材师生用书的设计,通常是由教材出版社的编辑和数学教育学家共同完成的。
这些用书通常由教材、练习册和教师用书三个部分组成,其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符合教学大纲美国各州的教学大纲会规定每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主题和重点。
因此,数学教材的设计需要符合这些规定,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注重实际应用美国教育强调学科之间的跨学科联系,数学也不例外。
因此,数学教材的设计需要注重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数学教材的设计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4.严谨的逻辑性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数学教材的设计需要遵循逻辑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美国高中数学教材师生用书的比较研究美国高中数学教材师生用书的比较研究涉及多方面的要素,包括教材的内容、难度、适用对象和价格等方面。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帮助师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1.教材的内容数学教材的内容包括数学知识、技能和解题方法等方面。
比较优质的数学教材,应该全面而详细地覆盖教学大纲中的每个主题,并注重实践应用。
此外,好的数学教材应该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教材的难度数学教材的难度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年级进行适当的调整。
过于简单的教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复杂的教材也容易导致学生失去信心。
因此,好的数学教材应该能够在保证学习难度的同时,提供足够的挑战。
高中数学新版教科书必修二“统计”内容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以人教A版和苏教版为例
2024年3月上半月㊀教材点击㊀㊀㊀㊀高中数学新版教科书必修二 统计内容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以人教A版和苏教版为例◉福建省邵武第四中学㊀饶锦芳㊀㊀摘要:数学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依托和主要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教科书的编写,直接影响高中学生的 学 和中学教师的 教 .本文中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两个新版教科书(人教A版和苏教版)中必修部分 统计 课程的研究,从教学内容的结构安排㊁栏目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㊁细致的对比,并进一步提出教学建议,以期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版本教科书,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关键词:高中数学教科书;统计;对比分析;教学建议㊀㊀统计学是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来认识未知现象的一门科学,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 «课程标准» )的要求,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统计是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主题之一.从统计研究的内容来看,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和单变量的统计问题.目前,我国出现了 一标多版 的情况,不同版本教科书在编写风格㊁课程标准㊁课程精神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中选取了当前我国高中使用范围较广的两个版本的数学教科书,即人教A版与苏教版的必修 统计 课程进行研究,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结构与安排㊁栏目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为高中数学教师理解和整合不同版本教材中 统计 模块的优缺点,提供了借鉴和参考.1教科书内容比较长期以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的编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见,因此,在研究教科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先研读课程标准.当前实行的«课程标准»指出: 统计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㊁数据直观图表的表示方法㊁数据统计特征的刻画方法;通过具体实例,感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科学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㊁归纳推断与演绎证明的差异;通过实际操作㊁计算机模拟等活动,积累数据分析的经验. [1]在这一内容指导下,本文所关注的人教A版与苏教版教材,在 统计 这一章节的内容安排上,具有明显的异同.下面笔者对两个不同版本教科书中的课程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人教A版教材本章内容分为三节:9.1随机抽样,9.2用样本估计总体,9.3统计案例.苏教版则分为四节:14.1获取数据的基本途径及相关概念,14.2抽样,14.3统计图表,14.4用样本估计总体.从每个小节的内容呈现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1)人教A版在数据收集这部分先复习基本概念,再介绍抽样方法,提出了放回和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最后学习获取数据的4种主要途径;苏教版则是先介绍获取数据的主要途径,再到抽样方法的学习.(2)人教A版在内容安排上注意突出数据分析的基本过程,在 随机抽样 这节会因为研究需要介绍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注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正确的统计图表,在理解集中趋势参数的统计含义之下,用样本集中趋势参数估计总体,以及如何从图表中估计出集中趋势参数.苏教版把统计图表与集中趋势参数分为两节内容介绍: 14.3 节分别用实际案例回顾了初中学习的统计图表并总结各自特点,接下来着重学习频率分布直方图; 14.4 节分别用不同的案例介绍集中趋势参数及它们的统计含义.苏教版更加注重每个知识点的学习.(3)人教A版 9.3 节通过一个完整案例让学生经历利用统计学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给出了任务与要求;苏教版在应用与建模栏目设置了 阶梯电价的设计 的作业.2栏目设置比较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教科书的知识结构,还要传递数学思想㊁数学文化.而教科书的栏目设置是知11教材点击2024年3月上半月㊀㊀㊀识内容呈现的重要方式,能够体现编者的思想和编写的特色.针对这一模块,«课程标准»指出: 通过 统计 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升获取有价值信息并进行定量分析的意识和能力;适应数字化学习的需要,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形成通过数据认识事物的思维品质;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㊁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1]下面笔者就两个不同版本教科书中栏目设置的对比,作出分析.2.1相同设置在两个版本的栏目设置中,有诸多相似之处:(1)章头都有图㊁表㊁问题提出;(2)都采用了生活中的案例,通过案例讲授新的知识,对统计中的基本概念引入严格的定义;(3)问题型及注释型的内容较为丰富,例题能够体现知识点的实际应用;(4)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针对的练习㊁习题与复习题;(5)都有设置额外的知识点,如对数学家㊁数学史料的介绍,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介绍,等等.2.2不同设置在两个版本的栏目设置中,也存在明显的差异:(1)人教A 版在每一节都设置了 引言 环节,主要是为了对上一部分进行内容总结,并引出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可见,人教A 版较为注重学习的连贯性,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与内在关系,循序渐进,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性㊁系统性.(2)人教A 版较为注重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在 统计 这一章节中, 探究 思考 问题 类的栏目非常多,共计出现了26处.由此可见,该版本强调以问题串联教学的环节,引导学生分析问题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人教A 版的案例较少,许多知识点会使用相同的案例,这说明,此版本教科书在具体案例的处理中,倾向于按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展开内容,而不是 就头论头,就尾论尾 地把统计过程割裂开来,帮助学生建立对统计的整体认知.(4)人教A 版的习题数量较少,在习题及复习题中进行了分层设计,包含 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 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其中拓展栏目内容较少.相对而言,苏教版教材一方面注重直接提出本节要学习的问题,用问题引出要讲授的知识,以问题型旁白拓展思考.另一方面,苏教版的例题较多,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及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吸收;题量较大,包含 感受 理解,思考 运用,探究 拓展 三个层次的内容,拓展栏目容较为丰富.总体而言,这两版教科书都有非常丰富的栏目设置,但也是神肖酷似,同中有异.3教学建议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认为教学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由浅入深教授知识,利用实际情境精选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强化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上述分析,以下是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必修 统计 教学的一些建议.3.1关于引言关于人教A 版 统计 章节的引言,笔者提出三个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的统计指标举例,让学生感受统计就在身边,拉近学生与统计概念之间的距离,凸显统计知识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举出学生身边的一些例子,用总量㊁比例(率)㊁平均数㊁百分位数等多元化的统计指标来阐述.(2)教师可以通过概括描述统计的学科特点,阐述统计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习的基本思路和逻辑.(3)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统计解题过程中的常见困难,来联结不同的知识模块.总体而言,在教学中,笔者建议使用人教A 版的章引言作为本单元起始课的教学.3.2关于初高中内容的衔接统计 在逻辑上呈一条主干,开枝散叶的架构.小学㊁初中㊁高中都有统计内容的教学,如全面调查㊁抽样调查㊁总体㊁个体㊁样本量㊁简单随机抽样等重要概念,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曾多次出现.但是,高中阶段的统计学习,与义务教育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异.具体而言:(1)在抽样方法模块,初中只要求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高中阶段需要进一步学习分层随机抽样以及设计抽样方法,以解决具体的问题.(2)在图表的制作与处理模块,小学 统计 处于 基于图象的直观判断 阶段,让学生学会把原始数据直接转化为图形,并能从图中获取关键信息;初中作图识图依然是重点,但作图需要先对数据进行处理,让学生在实例中感知数据处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开始用 数字特征 进行统计分析;而高中的 统计 处于 基于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推断 阶段. 需要通过一些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较为系统的数据处理全过程,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数据直观图表的表示方法和数据统计特征的刻画方法.[1]因此,基于前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初中与高中内容的衔接上,苏教版更为适用.例如,在苏教版教材14.3统计图表的第一部分内容中,用实际案例回顾了初中阶段学习的统计图表,并总结了这些统计图表各自的特点以及每种统计图表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进一步而言,在用频数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编写者发现某些图形容易给人造成错觉,为了避212024年3月上半月㊀教材点击㊀㊀㊀㊀免误解,苏教版将频数直方图改良为频率直方图,以引导学生通过频率分布直方图观察数据的分布规律.3.3关于知识点的编排方式在知识点的编排方式上,人教A版在编写时注意突出数据分析的基本过程,更为适用.例如,在 9.1.1简单随机抽样 这一节,内容编排如图1所示.典型案例:树人中学高一年级有712名学生,如果要调查高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应该怎么抽取样本?⇩抽样方法:抽签法㊁随机数法⇩平均数的计算⇩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图1在 9.1.2分层随机抽样 这一节,人教A版也采用了相同的编排方式.这种编排方式能帮助学生建立对统计的整体认知,实现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结,有助于学生进行连贯的学习和思考.但是,在学生作业中,笔者发现, 怎样安排抽样? 设计调查方案 这类的题目完成效果不理想,说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不够深入.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对于学习内容的总结提升是非常关键的.例如,在讲授完分层抽样后,教师可以利用苏教版分层抽样的步骤,总结出一个清晰的逻辑线,具体如图2所示.图2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对两种不同抽样方法进行列表对比,明确不同抽样方法的适用范围,如表1所示.表1㊀简单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对比类别特点相互联系适用范围共同点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逐个抽取总体中的个体数相对较少分层抽样将总体分成几层,按各层的个体数之比抽取各层抽样时,可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㊀㊀总体而言,教师可以把学习的重点内容以更加清晰的图表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理解.3.4关于应用与建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是课程标准的主题之一,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㊁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1]. 高考也非常重视强化利用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模块,苏教版设置了应用与建模栏目 阶梯电价的设计 ,人教A版在学习完必修 统计 相关知识后,提供了一个 公司员工的肥胖情况调查分析 统计案例,让学生深入探究,独立设置为一个章节.人教A版的案例指引学生从 背景与数据 任务与要求 统计分析报告的组成部分(标题㊁前言㊁主题㊁结尾) 这三方面进行探究.人教A版教材恰时恰当地引导学生明确关心的问题,说明数据蕴含的信息;根据数据分析的需要,说明如何选择统计图表描述和表达数据;从样本数据中提取能刻画其特征的量;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规律,分析案例的整体情况.所以,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不会无从下手,而是懂得如何把所学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建议教师利用人教A版 9.3统计案例 让学生了解利用统计学解决问题的全过程.3.5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人教A版和苏教版都有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介绍,只是位置不同.在教学中,笔者认为苏教版在每一个知识点的结尾介绍电子表格软件及G e o G e b r a软件在这个知识点中的应用较为合理.此外,笔者建议,首先,教师在 统计案例 的教学中,让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展示如何快速获取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㊁扇形图,着重让学生回答从图表中提取的数据信息;其次,在学生已经知道如何计算的情况下,引导他们用统计软件快速计算平均数㊁方差等特征量,进而把更多精力花在理解特征数的统计含义上[2].具体而言,高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已经学习了编程,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设计一款软件,输入身高和体重,敲回车键便可以得到偏瘦㊁正常㊁偏胖㊁肥胖中的一个结论,并给出建议的体重范围,帮助员工控制体重.通过一个完整案例,学生可以体会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的便利,把更多精力集中于统计概念和方法的理解上.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都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内容与栏目的设置各有优缺点,有许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教师在备课时,不必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可以对多个版本的教科书进行研究学习,结合本校的招生层次㊁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实际教学环境需要,完善教学设计.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吴雅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中统计教学设计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Z31。
两种版本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比较分析
两种版本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比较分析作者:***来源:《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21年第03期【摘要】依据通用的国际教材比较方法,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不同时期出版的两种版本教材的差异进行比较,包括结构体系、内容设置、内容安排、内容呈现、概念原理的学习、例习题的设置及容量等维度.结果发现,2019B克服了2004B的许多不足.尤其与2004B相比,它更强调突出主题.但2019B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为了减少必修内容,它把一些传统的经典内容从必修中移出,弱化了一些传统逻辑知识,降低了对演绎推理等的学习要求,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对数学的系统性、逻辑性等,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处理上也很不严谨.为此对我国高中数学教材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不应以减负为由,将一些传统的经典内容从必修中移出;不应以降低难度为由,弱化逻辑知识;不能降低对演绎推理的学习要求;要慎重对待有争议的问题;建模不能虚设;案例学习要有依据.【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比较分析;建议1 问题提出与研究对象教材比较研究表明,根据同一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和统一性,但根据不同时期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则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它们所代表的不同时期的数学教育、数学研究等水平上,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教材建设的一些思考、做法等.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我国最大的教材研究编写专业机构,其所出版的教材历史悠久、使用广泛,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不同时期对数学教育教学的研究水平.本研究将从其出版的两种不同版本教材入手,通过比较它们的差异,探讨我国高中数学教材的建设问题.其中,所选教材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B版》(以下简称2019B)与2004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B版》(以下简称2004B).2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两种版本教材在内容上的构成对比,是开展研究的基础.除了进行内容的逐一对照,还必须从特定的角度展开比较.关于教材分析、教材比较研究方面的文献很多.如蔡晓春等学者认为:中学数学教材可以从社会历史、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心理、教育功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1].学者周丽娇则认为,对不同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按以下步骤有序展开:通比教材——理清教材分布的状况;纵比教材——梳理教材的编排脉络;横比教材——把握教材的板块特征[2].从这些专家、学者对教材的比较来看,教材比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多样,切入的角度也可以有多个方面.如既可以从整体或微观细节切入,也可以从横向或纵向切入等.根据这些研究,本研究主要从以下7个维度,即:结构体系、内容设置、内容安排、内容呈现、概念原理的学习、例习题的设置及容量,对两种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展开比较分析.3 研究内容3.1 结构体系在结构体系上,两种版本教材所采用的处理方式都是模块化,所不同的是2019B把模块称为主题.此外,2004B采用的是模块加专题的形式.它共设置了10个模块和16个专题,每二个专题组成一个模块.2019B则采用的是主题形式.它共设置了12个主题,未设专题.从整体来看,在结构体系上,2004B对知识的设计很宽松,但2019B对知识的设计却很紧凑.3.2 内容设置在内容设置上,两种版本教材必修内容的差异不是很大,差异主要集中在选修内容上.另外,在2004B内容的基础上,2019B对2004B的内容做了整体增减,增减主要集中在2004B 的选修内容上,对2004B的必修内容也有增减,但不多.具体如下:由表可以看出,2019B保留了2004B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数学的传统内容.保持这些内容的稳定可有利于知识的传承.3.3 内容安排在内容安排上,两种版本教材的差异非常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对必修和选修内容的安排上,也表现在对同一板块与不同板块内容的安排上,对前置内容与后置内容的安排上.具体如下:由表可以看出,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原是2004B中的必修内容,现被安排到2019B的选修内容中.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原是2004B中的选修内容,现被安排到2019B的必修内容中.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圆锥曲线与方程,原是2004B中不同模块的内容,现被调整到2019B的同一模块中.平面向量原是2004B的同一模塊内容,现被调整到2019B的不同模块中.不等式,原是2004B必修系列中的后置内容,现被调整到2019B必修系列中的前置内容中.数列,原是2004B必修系列中的后置内容,现被调整到2019B的选择性必修的后置内容中.在内容安排上,这种如此之大的调整实属罕见,很值得关注.但这种调整非常有利于突出主题,突出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4 内容呈现在内容呈现上,两种版本教材的差异也很大.例如,对函数,2004B把它设置成基本初等函数Ⅰ和基本初等函数Ⅱ,但在2019B中,则把它设置成一般函数与一些具体函数.再例如,对解析几何,2004B把它分为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和圆锥曲线与方程两部分来设置,但在2019B 中,则把二者合为了一体.此外,为了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它还对一些内容作了特殊处理.例如,为了加强初高中衔接,它把在2004B中分散设置的等式与不等式,设置成独立的一章,等等.这种呈现方式,非常有利于提升教材的文化价值与应用性.3.5 概念原理的学习在概念原理的学习上,两种版本教材的差异也很大.主要体现在:2004B强调模块化学习,2019B则主张主线式学习;2004B强调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2019B则主张集中精力、各个突破.此外,在对一些具体概念原理的学习上,2004B所作的设计,系统性不是很强,也明显缺乏逻辑性,例如对简易逻辑的设计等.但2019B则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例如,在对函数导数的设计上,2019B就明显克服了2004B的不足.3.6 例习题设置两种版本教材,在例题设置上的差异也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逻辑推理的学习要求上.例如,由于2019B弱化了一些逻辑知识,增加了一些应用内容等,这就使它在对逻辑推理的学习要求上,比2004B降低了许多.在习题设置上,两种版本教材在题型上的差异不是很大,都是以封闭题为主,开放题很少.但在习题的要求、数量和难度上,2019B比2004B的要求更具有层次性,难度也加大,数量也有所增加,特别是建模题的数量.3.7 容量在容量上,两种版本教材,在必修、选修内容上差异都很大.由于将2004B中的一部分必修内容,如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列等移入到了2019B的选择性必修中,同时删除了2004B 中的一些必修内容,如三视图、算法等,致使2019B比2004B的必修内容减少了许多,但选择性必修内容却比2004B增加了许多.这对于减轻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负担,特别是使刚升入高中的初中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研究结论由以上的内容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出,2019B克服了2004B的许多不足,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更强调突出主题.所谓突出主题就是,一方面它把一些相近或联系紧密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到了一起,另一方面它对这些内容的教学要求都做了明确规定,即哪些内容是了解、理解、掌握等.但2019B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例如,为了减少必修内容,它把一些传统的经典内容从必修中移出,弱化了一些传统逻辑知识,降低了对演绎推理等的学习要求,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对数学的系统性、逻辑性等,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处理上也很不严谨.5 研究建议5.1 不应以减负为由,将一些传统的经典内容从必修中移出例如,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解析几何是人类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实现的第一次最重大突破,正是这一次突破,才结束了人类把数与形分开研究的历史.它让人类知道了如何用形来表示数,如何用数来研究形,并开创了人类用变量研究世界的新时代.将这样重要的内容,从必修中移出,降为选修,是否妥当,值得商榷.5.2 不应以降低难度为由,弱化逻辑知识例如,为了降低难度,把数学归纳法降为选学,把反证法移到非考内容中.数学归纳法、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以及在其它学科中,虽然都有所体现,在整个基础教育中也都有渗透,但是,它们在数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例如,没有了反证法,你如何向学生说清楚2为什么是无理数;再例如,没有数学归纳法,你也难以向学生说明白12+22+…n2=[n(n+1)(2n+1)]/6 等.从整体来看,高中数学中的逻辑知识本来就偏少,而且早就应该加强,但从这次课改来看,不但没有加强,反而弱化了.5.3 不能降低对演绎推理的学习要求自从公元前四世纪,欧几里得建立了初等几何公理系统,并在数学上首次完成了对初等几何的公理化以来,人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数学公理化的探索.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基本完成了对大多数数学分支的公理化.公理化的目的就是要把由经验而得到的数学,变成一个逻辑而又严谨的演绎系统,进而更好地表示数学、研究数学.这样,在数学的某一分支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以及由它们所衍生出来的其它概念、判断、推理,包括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命题等,就都是它的演绎系统中的内容.特别是衍生内容,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适当的推理,特别是演绎推理而得到的.因此,在这个演绎系统中,演绎推理就变得异常重要了.但是从这二次修订的教材来看,无论是2004B,还是2019B,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演绎推理的重要性,也缺乏建造演绎系统的应有措施.致使与演绎系统有关的内容,就都被零散、支离破碎地安排在各个学段、各个章节之中,最后到了高三也没有把它们有效地整合出来,这对于学习演绎系统,特别是运用演绎推理解决问题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此外,从对演绎推理的处理来看,2019B也很粗糙,例如对均值不等式的推导,本来应用演绎推理就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但它却用大量的篇幅从实际问题中导出.再例如,即使是使用了演绎推理,它也不给出严谨的证明,如对两角和余弦公式的证明,等等.从国际教材的比较来看[3],世界上的许多数学强国,如法国[4]、俄罗斯等[5],他们的数学教材都非常重视演绎系统的建立,关注演绎推理.但2019B则相反,即它不仅不重视对演绎系统的建立,而且还有意降低对演绎推理的学习要求.对此,很值得关注.5.4 要慎重对待有争议的问题在中学数学中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引进弧度制,为什么对同一个函数给出两个定义等.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对于这些有争议问题的解决,很值得关注.又如,对函数的定义,从文献来看,对它的定义至少有三种.目前我国初中给出的函数定义是从变量对应定义中演变出来的,高中给出的函数定义是从集合对应定义中演化出来的[6].虽然二者都很好地克服了之前定义的不足,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其中之一就是它们在定义中都使用了“对应”一词,这是一个在数学中没有定义过的名词,用这样的名词给函数做界定,是不符合演绎数学概念界定法的,而且这个名词,学生并没有学习过,如果不给他们讲,他们将很难理解函数的概念,如果给他们讲,就与2004B的函数映射定义一樣了[7],即先讲什么是映射,然后再讲函数.如果这样的话,2019B给出的函数定义就没什么意义了,即还不如就用2004B的函数映射定义.另外,在2019B中所给出的函数定义也有问题,这是它给出的定义:一般地,给定两个非空数集A与B,以及对应关系f,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实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y与x对应,则称f为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 f(x)[8].在这个定义里,它虽然事先给出了对应关系f,但却没有给出在f下,才有对于每一个x在集合B中有唯一确定的实数y与x对应的结论,它的这种说法明显缺少前提,而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但在这个定义中,却没有体现出来.此外,像2019B这样,用对应这一概念给函数界定的,也并非2019B一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数学教材中所给出的函数定义,基本都是这种情况.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与我们国家的整体数学水平有关.国家的整体数学水平什么样,它的相应数学教育水平就什么样.对此可以追溯一下历史,这是中国教学百科全书(数学卷)中给出的函数定义:设X、Y是两个非空集合,对于y= f(x),x∈X,y∈Y中的函数f包含着两个内容:其一,通过f把X映射到Y里面去,即f:X→Y;其二,每一个x∈X在f的作用下对应着f(x),即x→f(x),f(x)是在映射f 的作用下x的象,而x是f(x)的一个原象[9].也正是因为这样,它影响了我国大半个世纪对函数的认识.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在人教社1979年出版的数学手册中,就有这样的函数定义:设D是给定的一个数集,若有两个变量x和y,当变量x在D中取某一个特定值时,变量y依确定的关系f也有一个确定的值,则称y是x的函数,f称为D上的一个函数关系,记为y= f(x)[10].在这个定义中就完全去掉了对应这一概念,而且言简意赅.可惜这样好的界定,却没有得到重视.这一界定的优点在于,它遵守了中国人的母语习惯和语法规则,也遵守了演绎数学的概念界定法.此外,它要比布尔巴基学派给出的集合关系定义更加通俗易懂.在布尔巴基学派给出的集合关系定义中[11],它先是人为地规定了一种集合和一种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函数的定义.虽然,这种定义是目前世界各国通用的函数定义,也代表了当今世界对函数研究的最高水平,并且在一些国家还被采用到教材之中,但由于过于重视形式,且叙述复杂,仍有很多国家没有采纳.但人教社1979年给出的函数定义很值得参考.对此,建议2019B中的函数定义是否可以改成这样:设M、N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存在一个关系f,使得对于M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N中依据关系f也确定一个唯一的元素y,则称y是x的函数,f称为M上的一个函数关系,记为y= f(x).3.6 例习题设置两种版本教材,在例题设置上的差异也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逻辑推理的学习要求上.例如,由于2019B弱化了一些逻辑知识,增加了一些应用内容等,这就使它在对逻辑推理的学习要求上,比2004B降低了许多.在习题设置上,两种版本教材在题型上的差异不是很大,都是以封闭题为主,开放题很少.但在习题的要求、数量和难度上,2019B比2004B的要求更具有层次性,难度也加大,数量也有所增加,特别是建模题的数量.3.7 容量在容量上,两种版本教材,在必修、选修内容上差异都很大.由于将2004B中的一部分必修内容,如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列等移入到了2019B的选择性必修中,同时删除了2004B 中的一些必修内容,如三视图、算法等,致使2019B比2004B的必修内容减少了许多,但选择性必修内容却比2004B增加了许多.这对于减轻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负担,特别是使刚升入高中的初中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研究结论由以上的内容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出,2019B克服了2004B的许多不足,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更强调突出主题.所谓突出主题就是,一方面它把一些相近或联系紧密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到了一起,另一方面它对这些内容的教学要求都做了明确规定,即哪些内容是了解、理解、掌握等.但2019B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例如,为了减少必修内容,它把一些传统的经典内容从必修中移出,弱化了一些传统逻辑知识,降低了对演绎推理等的学习要求,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对数学的系统性、逻辑性等,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处理上也很不严谨.5 研究建议5.1 不应以减负为由,将一些传统的经典内容从必修中移出例如,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解析几何是人类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实现的第一次最重大突破,正是这一次突破,才结束了人类把数与形分开研究的历史.它让人类知道了如何用形来表示数,如何用数来研究形,并开创了人类用变量研究世界的新时代.将这样重要的内容,从必修中移出,降为选修,是否妥当,值得商榷.5.2 不应以降低难度为由,弱化逻辑知识例如,为了降低难度,把数学归纳法降为选学,把反证法移到非考内容中.数学归纳法、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以及在其它学科中,虽然都有所体现,在整个基础教育中也都有渗透,但是,它们在数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例如,没有了反证法,你如何向学生说清楚2为什么是无理数;再例如,没有数学归纳法,你也难以向学生说明白12+22+…n2=[n(n+1)(2n+1)]/6 等.从整体来看,高中数学中的逻辑知识本来就偏少,而且早就应该加强,但从这次课改来看,不但没有加强,反而弱化了.5.3 不能降低对演绎推理的学习要求自从公元前四世纪,欧几里得建立了初等几何公理系统,并在数学上首次完成了对初等几何的公理化以来,人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数学公理化的探索.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基本完成了对大多数数学分支的公理化.公理化的目的就是要把由经验而得到的数学,变成一个逻辑而又严谨的演绎系统,进而更好地表示数学、研究数学.这样,在数学的某一分支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以及由它们所衍生出来的其它概念、判断、推理,包括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命题等,就都是它的演绎系统中的内容.特别是衍生内容,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适当的推理,特别是演绎推理而得到的.因此,在这个演绎系统中,演绎推理就变得异常重要了.但是从这二次修订的教材来看,无论是2004B,还是2019B,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演绎推理的重要性,也缺乏建造演绎系统的应有措施.致使与演绎系统有关的内容,就都被零散、支离破碎地安排在各个学段、各个章节之中,最后到了高三也没有把它们有效地整合出来,这对于学习演绎系统,特别是运用演绎推理解决问题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此外,从对演绎推理的处理来看,2019B也很粗糙,例如对均值不等式的推导,本来应用演绎推理就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但它却用大量的篇幅从实际问题中导出.再例如,即使是使用了演绎推理,它也不给出严谨的证明,如对两角和余弦公式的证明,等等.从國际教材的比较来看[3],世界上的许多数学强国,如法国[4]、俄罗斯等[5],他们的数学教材都非常重视演绎系统的建立,关注演绎推理.但2019B则相反,即它不仅不重视对演绎系统的建立,而且还有意降低对演绎推理的学习要求.对此,很值得关注.5.4 要慎重对待有争议的问题在中学数学中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引进弧度制,为什么对同一个函数给出两个定义等.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对于这些有争议问题的解决,很值得关注.又如,对函数的定义,从文献来看,对它的定义至少有三种.目前我国初中给出的函数定义是从变量对应定义中演变出来的,高中给出的函数定义是从集合对应定义中演化出来的[6].虽然二者都很好地克服了之前定义的不足,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其中之一就是它们在定义中都使用了“对应”一词,这是一个在数学中没有定义过的名词,用这样的名词给函数做界定,是不符合演绎数学概念界定法的,而且这个名词,学生并没有学习过,如果不给他们讲,他们将很难理解函数的概念,如果给他们讲,就与2004B的函数映射定义一样了[7],即先讲什么是映射,然后再讲函数.如果这样的话,2019B给出的函数定义就没什么意义了,即还不如就用2004B的函数映射定义.另外,在2019B中所给出的函数定义也有问题,这是它给出的定义:一般地,给定两个非空数集A与B,以及对应关系f,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实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y与x对应,则称f为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 f(x)[8].在这个定义里,它虽然事先给出了对应关系f,但却没有给出在f下,才有对于每一个x在集合B中有唯一确定的实数y与x对应的结论,它的这种说法明显缺少前提,而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但在这个定义中,却没有体现出来.此外,像2019B这样,用对应这一概念给函数界定的,也并非2019B一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数学教材中所给出的函数定义,基本都是这种情况.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与我们国家的整体数学水平有关.国家的整体数学水平什么样,它的相应数学教育水平就什么样.对此可以追溯一下历史,这是中国教学百科全书(数学卷)中给出的函数定义:设X、Y是两个非空集合,对于y= f(x),x∈X,y∈Y中的函数f包含着两个内容:其一,通过f把X映射到Y里面去,即f:X→Y;其二,每一个x∈X在f的作用下对应着f(x),即x→f(x),f(x)是在映射f 的作用下x的象,而x是f(x)的一个原象[9].也正是因为这样,它影响了我国大半个世纪对函数的认识.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在人教社1979年出版的数学手册中,就有这样的函数定义:设D是给定的一个数集,若有两个变量x和y,当变量x在D中取某一个特定值时,变量y依确定的关系f也有一个确定的值,则称y是x的函数,f称为D上的一个函数关系,记为y= f(x)[10].在这个定义中就完全去掉了对应这一概念,而且言简意赅.可惜这样好的界定,却没有得到重视.这一界定的优点在于,它遵守了中国人的母语习惯和语法规则,也遵守了演绎数学的概念界定法.此外,它要比布尔巴基学派给出的集合关系定义更加通俗易懂.在布尔巴基学派给出的集合关系定义中[11],它先是人为地规定了一种集合和一种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函数的定义.虽然,这种定义是目前世界各国通用的函数定义,也代表了当今世界对函数研究的最高水平,并且在一些国家还被采用到教材之中,但由于过于重视形式,且叙述复杂,仍有很多国家没有采纳.但人教社1979年给出的函数定义很值得参考.对此,建议2019B中的函数定义是否可以改成这样:设M、N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存在一个关系f,使得对于M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N中依据关系f也确定一个唯一的元素y,则称y是x的函数,f称为M上的一个函数关系,记为y= f(x).。
高中数学教材比较
高中数学教材比较
高中数学教材在不同版本、不同地区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以下是对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和B版的比较:
1. 难易程度:整体来说,B版教材比A版难一些。
B版的内容比A版多且难,尤其是B版的B组练习题,难度非常大。
A版则更适合对数学要求不太高的学生或自学者。
2. 编辑模块:A版采用传统的运用公理定理做辅助线等几何方式来解立体几何题。
而B版则沿袭高一下册平面向量部分的知识,用空间向量的方法和概念来解立体几何题,将几何问题代数化计算求解。
3. 适用范围:B版教材的使用范围更广,适用于各种水平的学生。
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B版教材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和拓展。
而A版教材则更适用于对数学要求不太高的学生或自学者。
4. 侧重点:B版教材更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质,提高数学素养。
它适合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
而A版教材则更注重空间想象思维的考查,适合对数学要求不太高的学生。
此外,还有其他的教材版本,如华二版教材,其难度较大,题目拓展较多,适合水平较高的学生。
对于水平中等的学生,选择人教B版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适
用面广、入口低。
总之,在选择高中数学教材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适合的版本。
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来灵活处理不同版本的教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一、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外(以下简称“境外”)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1.提供丰富背景,引导探索感悟,强化应用意识境外许多优秀教材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突出数学的有用性。
如日本教材充分突出数学应用的工具性,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比如,其中的一套教材在每一章开头都配上与本章课题相应的图案,“平行与合同”一章的标题图是一架静电复印机在复印。
讲等式的性质时联系天平称量,讲函数时联系电灯的亮度等。
新加坡的教材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不过,他们没有把“应用”单列成一块,而是体现和渗透于整个课程中,贯穿始终。
不是人为地拼凑应用问题,更不是先有纯粹的数学知识,然后才有数学知识的应用。
美国教材更是将数学的有用性发挥到极至,如其UCSMP教材中的三角函数部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芝加哥1951年—1981年的月平均气温、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一年中有代表性的10天的白昼时间、单摆、风车等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被安排在例题、习题中。
境外教材普遍重视数学交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机会。
如英国教材重视对问题的开放化,美国教材中有《数学万花镜》、《数学游戏》、《错在哪里》、《想想看》、《数学史话》等栏目,有的教材还在引入概念时提供启发发现的原型(思考题),以引导探索的方式进行知识呈现。
很多美国教材都有供进一步研究的参考书目、供进一步了解或研究的相关网址等。
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同样也强调增强探索性。
如美国UCSMP教材中三角函数一章有这样一个问题:大风车的轮子顶点离地面45英尺,轮子以每分钟2周匀速运动。
某人登上车轮,10秒后到达顶点,……。
这个作业告诉你如何导出这个函数关系式。
……。
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性活动结束后还给出了一个“实习作业”:到娱乐公园收集有关风车轮的尺寸和转速,并用一个模型来描述人在风车上离地面的高度与登上风车的时间的函数关系。
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探索、发现,更是境外教材普遍使用的。
美国的一本教材讲“函数图象的平移”时,让学生研究函数y=|x|,y=|x-3|,y=|x|+3等的图象,要求学生先手画,再用图形计算器检验,很自然地由学生自己发现了:其实都是由y=|x|“变”过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建构知识的主体。
正如日本的课题标准中所描述的,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
如实践操作(如实地测量)、社会调查、思考分析等,在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发展了其积极的态度和自身数学上的成就感(新加坡的大纲中也有类似的提法)。
这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2.形式生动活泼,编排机动灵活,遵循认知规律从教学内容上看,境外优秀教材(如美国)重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可接受性,安排教学内容。
如大多数美国教材、香港教材和IB课程,在处理解析几何内容时,都把它分成直线、圆和圆锥曲线三部分,分别插入各个年龄段去讲授,直线方程在初二就全部解决了。
我国为了保证解析几何内容的完整性,直线方程一直到高二才出现在课本上。
从呈现方式上看,国外许多优秀教材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强调用丰富的背景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运用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渐近地深化,循序渐进地发展。
如美国教材《ELEMENTARY MATHEMA TICAL ANAL YSIS》(Throdorc her berg and James.D.Bristol)通过系统整理和复习初等数学,介绍初等微积分的基本方法。
再如美国大多数教材在处理函数概念时,都是先定义关系,再将函数定义成一种特殊的关系,映射观点只是一带而过。
在这一点上,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研究人员以大人的认知能力去评价学生,总认为集合映射很容易理解,包括数列的“ε—N”定义。
可能这些人已经忘记了自己当初的学习经历,或者也可能他们确实很聪明。
我们几十年来从教的经验得出的结论与他们大不相同。
台湾的一本教材在处理极限这部分内容时更是独具一格:不用严格的“ε—N”、“ε—δ”定义,而采用描述性的定义方式。
这样,他们先定义函数(连续)极限,后研究数列(离散)极限,因前者可用连续函数的图象引导,在直观图象的启发下,学生很容易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数列极限反而容易了。
这种从学生认知能力出发进行的别出心裁的设计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英国、新加坡的教材更是按学生能力和水平,将内容进行“多层次结构”的设计,对不同学生提不同要求,就是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也很灵活。
这种不仅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而且对同年龄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区别对待的做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另外,境外教材设计的灵巧,印刷的精美,形式的活泼,很强的可读性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3.目标取向多元,充分发展个性,注重横向联系德国中小学教育有多种形式,分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完全中学。
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各自有着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这样的教育是多元化的。
这种教育目标多元化正是德国先进教育理念的体现。
这种多元化的教育观既体现了社会对人的需求的多元化,也能够根据学生各自对数学的兴趣、爱好、能力,尽量做到发展个性,以人为本。
日本教材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坚持“大众数学”的理念。
他们的学生小学二年级起就学习统计知识,初三进一步学习概率与统计,让学生在初中就懂得资料整理、资料比较、古典概率、样本调查等知识。
为了使这些重要知识的教学落到实处,他们采取了多轨制的形式,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
另一方面,日本的数学教材很强调内容的改革,大胆删去了平面几何的系统教学,只剩下最实用的部分,而且不自成系统。
他们将概率统计串于全套教材之中,既把它作为实用知识和方法,又把它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素材。
台湾教材的理念是:着重从实例出发,使学生有具体的概念,再做理论的推演,互相印证。
以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之功效。
他们高一、高二统一教材,题为《基础数学》,高三阶段,文科学《普通数学》,理科学《理科数学》。
总结构是分块组合混合编写。
这种做法与我们的新课程标准的处理方法有相似之处,两者比较,我们的可选择性更强,但操作起来可能复杂一些。
美国中学数学教材的多样化更是突出:象威士康星州的一个学校的教学计划,光是数学课程,就提供了不少于15种的学习程序,最浅的只达到我们初二的水平,高的则达到我国的大一结束的水平。
根据这种要求,教材的多样化就随之形成了。
尽管美国的中学数学教材种类繁多,系统多样,但其共性特征也很明显:都注意于学生自学,该详细处则详细,该放手时则放手:很重视探究问题的安排。
美国的这种让各种教材相互竞争,让不同的人选用不同的教材的做法,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西方的不少教材打破几何、代数、三角各分支之间的界限,混合在一起讲授,这样可减少内容的重复讲授,显得紧凑而便于学生掌握。
如美国Prentice Hall出版的《Advanced Mathematics》中的一章“Polar Coordinate and Complex Numbers”(极坐标和复数),这一章揭示了“极角和辐角”、“极径和模”之间的天然联系,使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了极坐标及复数这两个不太容易的数学内容,体会了这两个数学概念的联系。
4.文化氛围浓厚,材料新颖有趣,技术运用充分在美国的一本1989年出版的教材中的《逻辑》部分,教材在边沿空白处介绍了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1815—1864)。
他的著作《思想的规律》把逻辑发展为抽象的数学系统,出现了逻辑运算的规则,“且”“或”“非”的提出和符号。
用这一思想,他建立了逻辑代数。
又介绍了德国数学家De Morgan(1806—1871)、英国数学家John Venn(1834—1922)的治学精神和贡献。
美国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一本几何课本中介绍了五位科学家的传记,他们并不是数学家(分别是女建筑家、测量学天文学家、工程数学家、经济学家等),重点介绍他们的治学精神和把数学应用到别的学科中去的事迹。
又介绍了地质工作者、普通计件工、制图工、木工、会计、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等不同工种的经历,着重说明数学的应用。
美国的Ray C.Jurgensen,Richard G .brown,John W.Jurgensem 等人所编的一本几何教材中向学生介绍了计算π值的几种不同途径(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十八世纪的Sharpe:)7315313311(3232 +⋅-⋅+⋅-=π 十七世纪的Waills:⋅⋅⋅⋅⋅⋅⋅⋅⋅≈79787656543432122π十七世纪的Leibniz : )111917151311(4 +-+-+-≈π 及十六世纪的Vieta 的一种计算方法。
以上这些事实说明一个问题:国外的很多优秀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很多国家的教材都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
正是由于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使其教材的内容始终体现出时代感,极大可能地将最新成果加以包容。
如当计算机进入教学后,美国的一些教材就将运用计算机进行函数拟合引进教材、用图形计算器画函数图象研究图象变换问题,等等。
由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COMAS (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组织专家编著的的一本教材《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athematics 》中在“线性代数”一节中的“背景聚集”栏目中介绍了“机器人和几何学”,并配了相关图片。
该书涉及的新颖有趣的“背景”材料还有很多,如“汽车面积计算”、 “是否正在发生全球变暖的情形?”,等等。
这些充满新意的材料既使学生及时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成果、最紧迫的社会问题,也使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美国的教材《FUNDAMENTALS OF MATHEMATICS 》(1989年版)中有很多有趣的“游戏题”:通常使用的唱片,直径是12吋,转速是每分钟3331转,问唱片上有多少条槽?”这是一个不需计算的问题,只有一条槽,因为它是连通的。
肯定会有学生会拿起笔或计算器,结果令人捧腹。
更为有趣的是,上述的COMAS 编著的教材《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Mathematics 》在“向量”一节的“背景聚集”栏目中介绍了一张在正在飞行的飞机上打网球的图片:“我们不知道Ivan Ungen 和Gladys Roy 是否确实在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机翼上打网球。
若确实的话,设想一下她们该怎样处理速度向量和力向量。
当Gladys 将球直接击向Ivan 时会发生什么?如果她希望Ivan 将球击回的话她该向哪儿击球?飞机加速、减速和匀速时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既有探索性,又充满趣味,确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