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之我见

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的兴衰在于教育。我国过去传统教育有它的优点,但常常出现重“主导”,轻“主体”;重“学会”,轻“会学”;重“结论”,轻“过程”等弊端,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

新教材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理念,力图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适应现阶段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一套崭新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实验教材。下面笔者就如何适应数学新教材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谈谈自己在课改中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一、教材的删减

1.知识内容、知识安排以及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不同。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新内容,算法和系列3、系列4里的许多专题。

2.一些原来大纲里有的内容在新教材里加强了,例如统计。

3.选择性、多样性与旧大纲不同。例如系列3、系列4中有许多可选的内容。

另外,对一些内容的要求也有不同。旧教材的安排基本上是几个主干课,直线型的安排;新课标的教材的知识安排是螺旋式的。以解析几何为例,在必修课程中只讲直线和圆,在系列1和系列2中才讲到圆锥曲线。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是解析几何的精髓,这

个思想方法不是一步到位的。这与旧大纲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譬如立体几何,新教材是先整体后局部,先讲柱、锥、台、球、三视图等内容,再讲点线面,这与旧教材有很大不同。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一些要求: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度量计算的过程。旧大纲的教材纯粹从知识的角度来考虑,新课标是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安排。二、课堂教学中的六要三不讲

六要:

1.教材要让学生读。

2.问题要让学生提。

3.过程要让学生说。

4.规律要让学生找。

5.实验要让学生做。

6.结论要让学生下。

三不讲:

1.学生已会的不讲。

2.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

3.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确存在着满堂灌、讲得太多的现象。有的教师总对学生不放心,生怕学生学不会,对某个知识点,往往是反复讲,好像不讲,就不是上课,心里不踏实,就是让学生学了,还要自己从头再讲一遍,甚至有的教师,干脆不让学生自己学。不论什么样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如果不能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出现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老师还拼命地讲,学生不会的知识老师却不给学生讲等现象。教师还

应积极地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为“不讲”做更多的铺垫。

三、切实做好初高中知识与能力的衔接工作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中与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就触及到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初中阶段,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四、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数学学科的另一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这长期成为

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多媒体的互动,让那些抽象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比如,在讲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我们可利用《几何画板》或其他教学软件,让学生亲眼目睹教师由函数的对称性来画函数图像的过程,根据图像我们可以使学生得出函数的性质,可以利用计算机的数字追踪功能进行函数性质的验证,有计算机的辅助就可以用很少的时间取得显著的效果,这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

五、努力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时能力差异较大。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使其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于差生应采用“诱”的方式,为他们提供适度的“帮助”,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启发,促进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

1.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学习活动中主要问题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围绕其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问题既不能太空、太大而使学生力不能及,也不能太细、太小而降低问题的

含金量;其次还要兼顾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两头”学生的问题。我们要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导火索”。

2.保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要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并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倡六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意见允许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能独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总之,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只能遭到淘汰,我们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可能有新的成就,才能推动教育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一起进步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