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夏商周制度

合集下载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和对象 (1).分封的目的和对象
观察左面的分 封示意,思考: 封示意,思考: 西周将哪些人 分封到地方做 诸侯呢? 诸侯呢? 这种安排有什 么规律? 么规律?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2).分是终身的 是世袭的, 是世袭的 B王权受到限制 王权受到限制
C王权具有神权政治色彩 王权具有神权政治色彩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有所长,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是故谋闭而不兴, 所养 是故谋闭而不兴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礼运》 礼运》 《礼记·礼运
②继承
商: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存
(王国维、王玉哲等认为以弟及为主,以子继为辅;
范文澜、陈梦家、李学勤等认为子继为常,弟及为变。)
殷墟 殉葬坑
材料: 材料: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 乱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三年, 法,乱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三年,伊 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 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 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 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 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 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 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 ——《史记•殷本纪》 《史记•殷本纪》

课件10: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课件10: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5)宗法制影响:
材料一:《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 宗,何也?所以 长和睦 也。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世卿世禄”
材料二: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
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武王弟康叔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 (4)分布的数量和区域:王族占主体;富庶和重要的战略位 置。(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5)诸侯的义务与权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镇守疆土
——《诗经·北山》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随王作战
——《晋侯苏编钟》
管仲对曰:“……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交纳贡赋
——《左传》文公十三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城。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2: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高度集中
影响: ①积极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消极影响: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②历史遗存影响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b.姓氏的起源源于西周的封国。 c.中国的地名简称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件ppt

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件ppt
地方:候、伯 —— 臣服于商,义务是纳贡和征伐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探究: ①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②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 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 (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③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④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
2 .宗法制
(1)含义:以父系血缘区别亲疏远近和分配权力 的制度。 (2)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 承上的矛盾。
(3)内容:A .嫡长子继承制;B.大宗和小宗的关 系。 (4)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
(5)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 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 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 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 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 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 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 的进步还是倒退?并说明理由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①嫡长子为大宗,享有继承权;庶子为小宗,被分封; 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解决了权利与财产的继承问题。
②嫡长子与其他诸子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凝聚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又构成了统治阶级内部 严密的等级。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宗主)
天子
诸侯

嫡长子
大夫
余嫡子及庶子
2.分封的对象:
材料一: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而天下不称偏焉。 周王的同姓亲属
──《荀子•儒效》
材料二:
姜太公辅佐武王灭商 ,
封国为齐, 建都临淄。
功臣
材料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
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古帝王之后
──《史记•周本纪》
3.分封的内容:土地、人口 4.封君、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土地 人口
周王
诸侯
服从 朝觐 纳贡 出征
封臣的权利:在自己的疆域内对卿大夫实行分 封,享有独立性,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
封臣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 朝觐述职。
卿、大夫 士
5.影响:
• (1)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 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是西周 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 (2)后期:因受封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 性,随着王权的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 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了宗族内嫡庶系 统的办法,确立和巩固父系 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 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开始: ②目的: ③内容: ④特点: ⑤影响: ⑥破坏:
问题探究:分封制的破坏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 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 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 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的 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 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 西周分封制破坏的原因
对西周的制度有直接影响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 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 益,可知也。” ——孔子 • 你是如何根据孔子这段话来 概括夏商两朝政治制度对西周 的影响?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在“家天下”的社会, 随着疆域不断扩大,如果你 是天子,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巩固广阔的疆土?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起源 ——夏(公元前2070年 禹)
• 这两幅画像中的人物是同一个历史人物吗?
• 这两幅画像有何不同?能说明什么问题?
1、王位世袭制
2、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
相、卿、士 卜、祝、史 师
兄终弟及 父子相传
王位在一 家一姓中 传承
参与商王决策
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
执掌军权
封侯、伯
地方
以宗法制为核心,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第一单元
•自主学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约公元前2070年,谁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他死后,儿子启继位,禅让制被什么制度 取代? • 约公元前1046年,谁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 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什么制度?什么时 候,这一制度受到破坏?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2.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3、“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
(3)诸侯义务:
①朝觐述职 ③镇守疆土
② 交纳贡赋 ④随从作战
4、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5、影响
【合作探究】1 从 中 可 以 得 到 哪 些 认 识
①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②其中大多是同 ?
姓王; ③同姓王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战略位置重要的黄 河中下游地区。 交错分布,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表明分封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主贵族的统治。
大宗 小宗
大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大宗”、“小宗”是相 对的,“大宗能率小宗, 小宗能率群弟。”,
小宗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血缘:兄弟关系 双重 关系 政治:君臣关系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积极:
列举今天体现宗法制的社会现象?
忠孝观念、尊宗敬祖、尊老爱幼、叶落归根、认祖归宗,
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
王一定会挑我的。
【自主学习】 快速浏览教材
宗法制的内涵、目的、内容、特点、 作用有哪些?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内涵 2、目的: 加强统治秩序,解决 权力、财产 、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1)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次子、庶子分 封);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胸有成竹泾渭分明1.了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2.综合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认识西周政治制度及其先进的文化理念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尧舜禹时期———“天下为公”的禅让制1.时间:尧舜禹时期,距今约五千年;龙山文化时期;2.地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3.特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二、夏朝———“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1.背景:禹治水有功;战胜其他部落;劳苦功高;2.起源:约公元前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所取代;3.特点:“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会”;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___;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4.王权的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崇信鬼神,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三.商朝——异姓国族林立的方国联盟商代中央设有__、卿、士等官职;相权很大,可主持政务、废立商王;地方封方国首领为和,相传商初有三千国,商汤以七十里为王,文王以百里为王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误区警示商代虽然也有分封,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无血缘关系;以商部族为共主的方国联盟,异姓国族林立臣服于商,方国相对独立、联系松散;方国的聚合与商之盛衰息息相关,在商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之对抗甚至叛乱,与商的关系非常不稳定;四、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周初的政治形势:武王克商二年后病死,发生东方邦国联合叛周的重大事变;“武王克殷二年崩,成王少,周公老四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老三及其群弟流言于国内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史记.鲁周公世家,东方邦国殷商旧势力,一时俱叛;兄终弟及应先及管叔,故对周公不满,但管叔才干不足,周公不得已而为之,结果引起了内部的争权斗争;周公东征,杀管叔,定乱,嫡长子继承制也正式确定;否则管叔之叛不好解释重新分封,“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和睦,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军事征服周公东征、制度变革分封与宗法制三者相结合,此所谓“封邦建国”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3.内容:①分封的对象和范围: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___,拱卫王室;“封建亲戚,以蕃屏周”;②诸侯的义务和权利: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____和朝觐述职;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③形成的格局:“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西周的封建与商有很大不同;由同姓子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邦国的地域内新建的“殖民据点”,很像“掺沙子”;每一新“诸侯国”都是该地域的“统治中心”;有监督之责,故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一方面是自上而下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周人的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极大提高了周天子地位,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成为天下之共主;4.影响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的疆域北起今辽宁,南至长江以南,西从甘肃东部,东达大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②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③文化的拓展: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方式的向外扩张,将周边诸多部族,如南方的淮夷纳入周的文化圈;“昭王南征而不复”,楚没有纳入周文化圈,呈现出与现实主义周文化不同的浪漫主义;诗经与楚辞;④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⑤消极:周王对诸侯的控制是间接的,相对较弱;诸侯权力大,独立性强,容易形成割据;误区警示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常缩写为“封建”,与马克思所论述的五大社会形态之一的“封建社会”含义不同;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不属于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诸侯国仍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上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是间接的,相对较弱;而不是像后世那样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统治,使西周的分封制仍带有松散性的特征,可视为由“方国联盟”走向“郡县制”的过渡环节,是政治体制由分权向集权转变的中间阶段;五、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上的矛盾;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即用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内容1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继承,为;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相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4.作用:保证了各级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知识图示误区警示1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而在封国内是大宗;2嫡长子、嫡子、庶子的不同:在古代社会中,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子是“庶子”的对称,指正妻所生之子;庶子是妾所生之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除嫡长子以外其他儿子;周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六..礼乐制度参看历史纵横1.演变:1起源于原始先民祭祀神灵与祖先的习俗仪式;从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是一种崇信鬼神的神本文化,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2西周:周公以“重德”观念作指导,将从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把以神为本文化改造成了以人为本的文化;治国理念:“德”,商人认为天命是不变的,遇事占卜,迷信鬼神;周人反思商周革命,认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上天只佑助有德之人,有德就是敬天、孝祖、保民,天命归于有德;人对于天命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与商相比更加理性,克服了殷商天命政治的不足;以“德”为中心的思想体系,革除了野蛮的习俗,新创的是文明治国与国王应该接受道德制约的先进理念,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在以农业为主体的古代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安定平稳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成员间行为的节制协调;周公的创制满足了这两个基本要求,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2.内容:1礼:礼的本质是差异;周公将礼关注的重心由神事转向人事,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亲亲”和政治等级上“尊尊”,以显示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尊礼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2乐:乐的本质是和同;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3.作用礼乐反映了宗法人伦等级社会的分与和、尊与亲相统一的关系,它既能维护等级制度,又能使人们和谐地生活于社会共同体之中;成为处理等级社会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体系;归纳总结商周变革“中国政治和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治国理念,敬天保民封邦建国,天下归周宗法制度,天下归宗制礼作乐,天下归心深谋远虑天圆地方精讲主题一分封制的特点、实质及瓦解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宗亲、姻亲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实质: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3.瓦解1原因①经济:生产力发展即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②政治: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2表现:周王室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天下分裂,诸侯之间混战不已,甚至与周王室交战;如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都反映出分封制的破坏和礼崩乐坏;读史明智史料一西周分封形势图周公分封,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抱殷宋于肘腋间,这是西周的一个立国形势,而封建大业即于此完成;—钱穆国史大纲导读根据图片中康叔、召公、姜尚、微子启身份,可知分封的对象为王族、功臣与先代帝王的后代;根据图片中封国、主要同姓诸侯的地域分布,可得出诸侯分布特点;史料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中国历史·先秦卷导读史料以第一个句号分为两层,分别反映了王室与诸侯之间的纵向联系、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史海泛舟史料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中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探究:指出史料中“政治混乱”的表现主要有哪些答案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或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步解体;跟踪练习1.“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答案C解析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周王室的安全,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扩张疆土,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才形成分裂割据局面,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初期状况,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容其民”“自守”等信息可以看出分封制对诸侯的领土和人口有一定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政治状况,与小农经济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2.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答案B解析题干意思是“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华夷之辨的民族认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夏商时期礼乐文化还没有出现,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大一统理论是对西周、春秋以来大一统思想的理论总结,是西周封建诸侯和分封制度的产物,故B项正确;礼乐文化始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故C、D项错误;精讲主题二宗法制的特点、实质和影响1.特点1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3形成等级森严、上下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和政治格局;2.实质: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3.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完善巩固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3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读史明智史料一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小宗示意图导读史料中上下级关系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嫡长子为大宗,余子为小宗,体现了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等特点;史料二“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导读史料强调同族、家庭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史海泛舟史料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狄仁杰传探究:史料中导致武则天改变立太子人选想法立场的文化心理因素是什么答案强调血缘亲疏、血脉传承的家天下制度及宗法观念;体现了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跟踪练习1.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A.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B.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C.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D.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的信息可知,辛之所以能继承王位,在于其嫡长子的地位,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从题干中“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的信息可以看出商末推崇嫡长子继承制,“立子以贵不以长”,故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题干信息“少子辛为帝”可得出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A.南向北房B.东厢房C.西厢房D.北向南房答案A解析北方四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做倒座,四合院住房分间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女儿住后院,各不影响,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精讲主题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读史明智史料一商朝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史料二西周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史料三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为黎东之薮,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史料四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特点: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古代宗法社会的显着特征——“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2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简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跟踪练习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着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答案A解析由“定天下”“立子立嫡之制”“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可以看出,西周统治者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故A项正确;题干不仅仅强调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还强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处理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不仅仅强调了巩固了奴隶主专政,更凸显对王权的巩固,故C项错误;题干不仅仅提及礼乐制度,更强调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故D项错误;2.有学者说:“三代之前的宗法制,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A.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B.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C.“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D.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答案D解析皇帝专制下也有世袭制度,故A项错误;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保证贵族权力分配,不会对君主权力形成制约,故B项错误;“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故C项错误;“没有皇帝制专制”是指权力没有实现高度的集中,分封制度下的诸侯享有较大的权力,君主权力容易受到诸侯贵族的限制,故D项正确;珠联璧合纲举目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1.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2.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5.有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其“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6.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古人非不知……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B.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8.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9.西周时期,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均制定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其主要目的在于A.扩展周朝的统治范围B.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D.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内容 a.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 的后代(对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c.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 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 担作战等义务。(层层分封)
王位世袭制:夏朝形 成的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的一种制度。
开始:禹死启继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开始:周武王、周公旦
礼乐制度
为了更好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 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 一些规则和仪式,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
本课小结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 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 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的特点。
4.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思训练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制的影子?有哪些行为 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3.内容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 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臣民
部落联盟 首领(禹)
国王(禹)
国王(启)
禅让制 (传贤)
建立国家政权
世袭制 (传子)
“家天下” “公天下”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 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 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观点:历史的进步。 原因: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概念辨析:“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 制也就是“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二是指 战国之后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封建主义社会。 1、“封建制度”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指“封” 土而“建”国。古文献中“封建”即分封制;现在通常说 的封建多半是贬义,是保守与落后的代名词。然而“封建 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地 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农民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此处“同姓”即与周王同姓的 亲族,“周”当时是王朝之称,并非“周姓亲族”为分封 主体,应理解为“姬姓亲族”为分封主体。 3、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其中“封国”是分封制的 表现。后世历代帝王分封皇室成员为王、为侯,只是皇家 特权的彰显,已不再是分封制度;
②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4、结果: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王权至高无上的 局面形成了。 (四)王权巩固:行政管理制度 1、时间:夏商时期(主要是商朝) 2、表现: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权力: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 领)——义务: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意义:夏商初步建立了从中央至地方的行政管 理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分封制——众星拱月格局的造就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共18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共18张PPT)
管理制度?
想一想:
阅读下列材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1孤.材独废料疾一者:皆有“所天养下。…为…公”,选贤与能” 己。“大今材人大世料道及二既以隐:为,“礼天,天下城为下郭家为沟,池家各以,亲为其各固亲…亲,…其各故子亲谋其用”子是,作货,力而兵为 由谓小此康起”。夏。禹朝、建汤、立文前、后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
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 执掌军权
向商王纳贡,奉命征伐
阅读第二目,归纳分封制相关内容:
目的: 巩固统治 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内容: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权利: 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 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作用: 积极作用: 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消极作用: 由于各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造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 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 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 —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
听答我的:。二儿子;嫡长子继承制。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 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商朝龙纹钺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本课学习目标
1.掌握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的 目的、主要内容、历史影响。
2.理解分封制、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阅读第一目,归纳: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2、王位世袭制的特点、传位方式? 3、王位世袭制下的王权有什么特点? 4、商代在中央和地方各设有哪些行政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9·湖南永州一模·1)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 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 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 )
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
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
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
【解 析】材料中商王接受方国的贡献后也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说明商朝与所属 方国重视礼尚往来,故选D项;材料中商王除进行祭祀外,还接受方面的贡献或对 朝贡者予以报偿,说明商王通过祭祀等活动来加强对方国的控制,因而早期王权只 是借助神权,而不是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排除A项;商朝内外服制下,方国首领臣 服于商王,因而商朝与方国首领地位不可能完全平等,排除B项; 【答 案】D
西周地方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地方诸侯有一 定独立性,所以不是中央集权,但也有了中央集权的因素。到 后来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021·广东茂名二模·1)据史书记载,商王自称 “余一人 ”、 “予一人 ”,以示其至高无上,唯我 独尊。商王朝见于甲骨卜辞的官职名称有 “尹 ”、 “多尹 ”、 “司工 ”, “马 ”、 “多马 ”、 “射 ”, “巫 ”、 “卜 ”等二十余种。这表明商朝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成熟 D.国家机构趋于完善
(2021·广东深圳模拟)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调整分封策略,并 采取了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如卫康叔受封于殷都旧地,他领 有的七个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鲁侯伯禽领有的六个殷人氏 族,则是随伯禽受封迁过去的。这反映了分封制( A ) A.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 B.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C.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解析 材料西周分封王族成员统治殷商遗民,体现出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 管理,故选A项;宗法制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排除B项;分封制下天子对 地方实行间接控制,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开始于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排除C项; 殷商所在地属于中原地区,并非边远地区,排除D项。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 材料中明确表达了林黛玉是“外人”,贾宝玉是 “自己人”,说明贾母重视本宗中的人,这是宗法观念 的重要内容。
C
(2013· 广东文综· 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 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 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 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答案】B
《荀子· 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 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人。”
“家天 下” 的宗 族 色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都城:西安 材料一 课文第5页“西周分封示意图”; 诸侯国:燕、齐、鲁、卫、晋、吴、楚 材料二 课文第5页“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 分布特点:交错在一起。同姓封国占据 佐成王图”。 富庶和战略要地。 ⑴从材料一中可见,西周的都城在今天哪里? 主要诸侯国有哪些?同姓的封国与异性的封 国的分布有何特点?这反映了统治者的什么 目的?
2卷
高频考点:1·分封制;2·汉代政治;3·唐宋制度;4·明清内阁; 5选官制度 命题特点:高考最密集区,涉及古代政治多个知识点。比较类试题居多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
(封建制社会)
(BC2070年— BC476年)
(BC221年 — AD1912年)
据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用九鼎, 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 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套, 大夫二套,士一套。

课件7: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7: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大禹建夏王朝始
部落联盟首领
夏王
2.夏启即位家天下
及禹崩,虽受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
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
天子之位。
——《史记•夏本纪》
问:夏启的做法改变了禅让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问:“选贤与能”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代替是否是历 史的退步?为什么?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养。……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 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周武王已封次子诞为邘、四子为应候、五子为韩侯。 长女大姬婚陈候。武王崩,嫡长子诵年幼,叔伯们具 以年长;诵还有同母弟虞。谁来继承王位?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互为表里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宗法制
分封制


分配的原则 是维系分封制的 血缘纽带
权利的分配 是宗法制在政治制 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共同起到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作用。
谢谢观看!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
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
菜者不用枝。
──摘自《礼记》
材料三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

课件11: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课件11: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一)宗法制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最大的特点(核心) 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家国同构) 3.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二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2.共同起到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作用。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一)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实行民主选举,选贤能之人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的是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到了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利也越来越大。禹按照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是没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左图为戴冠冕的夏禹
(二)王位世袭制 1.夏朝的建立-禹传位给儿子启。 2.“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1)传承方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2)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3)影响:A.“公天下”—“家天下”(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一种历史进步) B.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政治色彩。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武王灭商
周武王(姬发)
庶民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奴隶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6.分封制的评价
积极作用: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c.西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课件6: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6: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礼记·礼运》
思考: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大禹治水图
戴冠冕的夏禹
两张图中的大禹有何不同,它说明了什么?
臣民——部落联盟首领——国王;“家天下”取代 了“公天下”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此后王位该如何传承?
是生产力进步和私有制发展的产物;王位世袭制
世袭制:天下为家的开端
启与交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 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生产力发展 诸侯的独立性
天子
士 庶
周公封邦建国
方国联盟首领转为天下之君 中国统一国家形态由此奠定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宗”字是什么意思? 宗法制:

嫡庶分明
法 制
的秩序
太庙
以血缘
关系为

纽带; 表明宗法制与血

政权与 缘和神权有关
神权的
结合
宗 嫡长子继承制 法 运行原则: 制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 制度。 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 制度。
禅让制:远古的美丽传说



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 人世及以为礼……
——《史记·燕召公世家》 通过占卜神化王权 建立行政管理制度
如何治理“家天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分封制:等级森严的统治
1.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分什么?分给谁?
2.受封者享有什么权利, 要履行什么义务?
巩固统治 土地和人民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设置官员、建立 武装、征派赋役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同姓亲戚,也有部分异姓功臣 和历代圣王的后裔。
《荀子· 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 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 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 也。”如同姓的有:鲁(周公的封国,由其子伯禽代就封)、卫 (武王少弟康叔的封国)、燕(召公的封国)、晋(成王弟唐叔 虞的封国)、滕(文王子叔绣的封国)等等;异姓的有:齐(姜 太公的封国)、宋(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国)、陈(舜的后 裔胡公满的封国)、杞(夏禹之后东楼公的封国)等。
3、行政管理制度 内服
国王 中央 相 卿士
参与商王决策
外服
地方
卜 祝


执掌军权


负责祭祀占卜和 记录王朝大事
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
卜殷 用商 的时 龟期 甲占
甲 骨 文 卜 辞
卜辞记载战争的 史实相当多,卜问内 容包括战事的时间、 地点、将领、吉凶祸 福等。 此甲骨记载有二 类不同的内容。一段 为殷(商)王将征伐, 卜问哪位将领合适。 另外一段记录殷王牙 齿有病,卜问是否来 自祖先作祟,能否痊 愈。
法官断案:王位之争?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 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 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 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 王一定会挑我的。
你会把土地分封给给谁?他们受封 后,应该对中央尽什么义务?

第1课夏商周的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制度

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
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
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
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
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据材料三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 的主要有哪些人?
13:54:04

15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3:54:04

20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
天子 贵族、统治阶级 诸侯
卿大夫 士
被统治阶级 庶人
13:54:04

2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存在的问题
(楚庄王)八年,……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
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
“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 鼎。”王孙满曰:“……天所命也。周德 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大禹像
大禹像
这两幅画像在装束上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部落联盟首领
夏国王
禹身份的变化,实际上就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变化。
13:54:04

8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想一想: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制度?
楚王乃归。
——《史记·楚世家》
13:54:04

22
分封制形成了有序的统治秩序,但没有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为解决此矛 盾西周又实行了什么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请思考: 请思考 如果你是周王, 如果你是周王,你会怎样 统治新的国家? 统治新的国家?怎样进行分封 呢?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 目的: 对象: 对象: 内容: 义务:
巩固统治 王族、功臣、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封建亲戚,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4)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尊宗敬祖”、 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 等现象和传宗接代、 “认祖归宗” 等现象和传宗接代、重男轻 女的思想, 女的思想,由此探讨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 么深远的影响。 么深远的影响。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②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③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④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 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加强统治, 作用: 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破坏: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
西周分封
根据教材第5页及上图,将封国归类。 根据教材第5页及上图,将封国归类。
王室贵族: 王室贵族: 对 象 先代贵族: 先代贵族: 功 臣:
燕、鲁、卫、晋、吴 杞、宋、许、陈、楚 齐
例4.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 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 例5.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 .春秋时期, 征伐自诸侯出” 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格局)
内部稳定
结 诸侯国独立性 + 势力壮大——
继续传承
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王权衰弱,分封瓦解
联 1、两者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
系 制是“表”,宗法制是“里”。
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
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3.社会各阶层等级森严 4.地方权力较大,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5.夏商周政治制度沿袭,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
分封制 —— 天下归周 宗法制 —— 天下归宗 礼乐制 —— 天下归心
西周政治制度的 主要制定者周公
西周镐京遗址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探究: ①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②分封给哪些对象? ③被分封者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 ④分封制的作用和局限性分别有哪些?
分封制的实行:
(1)目的: 加强统治,拱卫王室
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如“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
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 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 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 少有些违背。 如“任人唯亲”、“宗派主义”。
课后练习
1.下列对西周王朝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
西周社会结构 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 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光二中2014级历史学案
西周分封形势图
“周王室通过军事殖民方式建立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

同时,
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
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
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

[知识梳理。

宗法制]
,解决贵族之间在
【有效训练】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作为展示主题。

“齐鲁”二字长期以来作为
山东的象征,起源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令人燃起烽火,诸侯蜂拥而至。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可以反映下列那一政治制度:
A. 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 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5.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6.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扁,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7.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

“赵”
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B.唐朝C.北宋D.明朝
8.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9.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一课探究答案:
分封制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
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1)宗法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中华民族“国”与“家”密不
可分的观念。

(2)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
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

(3)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例如:重男轻女;修族谱;后代继承父亲
的“姓氏”。

(4)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等成为民族
进步和发展的瓶颈。

尤其是道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了中
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3)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4)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
内容。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分封制使各诸侯国拥有较大的权力,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3)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具有强烈的专制性和等级色彩。

(5)各项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和庶
民、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
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
夫再依次分封。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宗法等
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
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
治的稳定。

“封建”与“封建制度”
(1)封建是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

“封建”一词的本义应是指“封土建国”“封邦建国”,即古代帝王
把爵位、土地分赐给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自区域内建立邦国,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正是这个意义上的“封建制度”。

(2)封建制度是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一般认为中国在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三大改造,才最终消灭了封建制度。

1---5:CCAAC 6---9:BCC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