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陆游《书愤》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陆游《书愤》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陆游《书愤》原文翻译及赏析陆游《书愤》原文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2、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3、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4、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5、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6、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7、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陆游《书愤》翻译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陆游《书愤》赏析《书愤》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

《书愤》原文及注释译文

《书愤》原文及注释译文

《书愤》原文及注释译文《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释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被宋军击退。

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

楼船,高大的战船。

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

“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

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衰鬓:苍老的鬓发。

空自许:白白地自许名世:名传后世堪:能够。

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

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不相上下。

这是作者赞颂诸葛亮。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书愤》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愤》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愤》原文及翻译赏析《书愤》原文及翻译赏析《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中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

诗人抒发了自己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书愤》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愤》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赏析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

“早岁”句指隆兴元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

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

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

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

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

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

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

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

《书愤》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愤》原文及翻译赏析

陆游《书愤》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翻译: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赏析: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

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大有气魄。

诗人未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

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几多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

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

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

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

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

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

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书愤》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书愤》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书愤》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书愤》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书愤》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陆游的另一首书愤的尾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陆游的另一首书愤的尾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书愤的尾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陆游这首尾联的意义。

这首尾联出自陆游的书愤之作,是他对时代的无奈和对士人身份的思考的写照。

首联“出师一表真名世”,表达了他对于文人追求名利和社会地位的无奈和痛苦;而尾联“千载谁堪伯仲间”,则反映出了他对于自己与其他文人之间的差距和不同命运的痛惜和无奈。

这首尾联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共鸣。

陆游通过“出师一表真名世”这一形象生动的描述,抱怨了文人们为了追求名利和社会地位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

他意识到,在这个以功名利禄为标准的社会中,很难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他看来,文人原本应该追求的是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而不是虚荣和功利。

而尾联“千载谁堪伯仲间”则表达了陆游对于自己与其他文人之间的比较和差距的痛惜和无奈。

他认识到,自己拥有的才华和品德可能与其他文人并列,但在这个功利社会中,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推崇。

他对于这样的命运感到悲愤,也对于整个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心态感到不满和失望。

尾联的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陆游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于文人身份的思考。

他通过这个尾联,传达了他对于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对于士人命运的反思,引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是整篇文章的骨架,它用来组织和呈现文章的内容,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对陆游的另一首书愤的尾联进行简要介绍,引起读者的兴趣。

然后,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最后,说明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分析这首尾联,探讨陆游对出师表示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观点。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主要展开论述。

第一个要点可以从出师的意义出发,分析出师对于一个人或一个时代的重要性。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赏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赏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王安石在《送李胄序》中的名句,描绘了人在出师之后,可以展现出真实的品德和才华,世世代代都难有人相比。

这句诗所蕴含的意境和内涵,引发了人们对于“出师一表”这个话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出师一表的源起“出师一表”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江夏之师出,究竟而反,滕刓曰:‘余出为名,归为实’”,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出师一表”最早是指出征战争时士兵的一种形象和风度。

后来渐渐演变成形容一个人面对世事的表现和态度。

二、出师一表的内涵和意蕴出师一表,首先指的是一个人在出师大幕后所表现出的风采和气度。

一个人在出师之际,所展现出来的品德和才华,往往可以决定他在后续事业中的成败。

出师一表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进入社会之后所呈现的形象和表现。

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表现和态度,往往可以决定他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的成败。

三、出师一表的具体表现出师一表的具体表现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言行举止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往往可以反映出他的风采和气度。

诚实守信、礼貌待人、言行一致、举止得体,这些都是出师一表的重要方面。

2、学识才华一个人的学识才华也是出师一表的重要表现。

学识丰富、思维敏捷、才华横溢,这些都是一个人在出师之后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3、处世态度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也是出师一表的关键。

正直守法、谦和礼让、勇往直前、永不放弃,这些态度都是出师一表的典范。

四、出师一表的意义和作用出师一表不仅仅是一种形象和态度,更是一种品质和信念。

一个人在出师之际所展现出来的风采和气度,往往可以决定他在后续事业中的成败。

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表现和态度,也往往可以决定他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的成败。

出师一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还在于它可以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和完美。

出师一表的理念,告诉人们一个真理,那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一颗清澈的心和一种高尚的品质。

五、培养出师一表的方法要培养出师一表的品质和态度,首先需要注重品德和修养的培养。

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和修养,一个人才能保持出师一表的形象和态度。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作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作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作者【译文】我是一个平民,南阳野地里培养出来的,乱世里生活的。

我不想做附庸。

皇上不嫌我出身卑微,躬身去了草堂,问天下大事。

所以我心存感激,答应竞选始皇帝。

后来赶上长坂坡战败,被下令战败,已经二十一年了。

皇帝知道大臣们首先要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大臣们。

自从被任命以来,我日夜担忧叹息,唯恐托付之事落空,损伤先帝的智慧。

于是,我们在五月渡过了绿水河,深入到了不毛之地。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国家有了充足的武器,应该鼓励和指挥三军,北方定中原;我希望我能尽我最大的努力铲除奸臣,复兴汉朝,把首都还给罗京。

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是我的职责。

【小识】本段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一般称“前出师表”)。

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驻军汉中的诸葛亮振军北伐,出兵之前,他给常住成都的后主刘禅写了这封谆谆告诫的上书,再三强调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和临终托付,表示了“竭尽驽钝”以报答先帝、忠于后主的忠诚,并规劝后主采纳良言,和辑臣吏,励志自振,使他能专心致志于北伐大业。

全文以议论为主,历叙创业之艰难,以激励刘禅赤诚守业;又详写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君臣遇合之事,倍示自己披肝沥胆之虔诚。

这既体现了诸葛亮作为人臣的纯粹德操,也体现了其作为一介士大夫的高风亮节,因此感动了古代的士大夫群体,赢得了高度的赞誉,本文也成为千古名文,杜甫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就是对这个现象的精到概括。

文章还体现了“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定信心。

这难能可贵,因为蜀汉仅据有益州一地,国小力弱,实现这个目的的可能性很小;诸葛亮敢于如此自信地去做,除了对刘备托孤的感激和忠诚之外,还有他勇毅自任、富于才干的自身因素。

历史地看,自从三顾茅庐、诸葛亮示以“隆中对”之后,蜀汉其实是较大程度地实现了隆中路线的。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了“跨有荆、益”,即分头从荆州、益州出军,以钳形攻势进取关中的战略设想,这被认为是蜀汉的立国战略。

陆游称赞出师表诗句通用1篇

陆游称赞出师表诗句通用1篇

陆游称赞出师表诗句通用1篇陆游称赞出师表诗句 11.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2.陆游:“《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表》非常值得学习研究,汲取教训.3.陆游:“《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4.陆游:“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5.陆游:“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出师表》字字珠玑,是篇不刊之论.扩展阅读:陆游简介,陆游诗词鉴赏,陆游诗歌精选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

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诗:01.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其二)0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其一)03.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04.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春游》0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陆游0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07.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08.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0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书愤》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陆游《书愤》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书愤陆游宋代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恢复都城已成空谈。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赏析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案[译文] 诸葛亮的一篇《出师表》真可以名传后世,一千多年来有谁能够和他相提并论呢?[出典] 陆游《书愤》其一注:1、《书愤》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注释: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楼船:一种大型战船,于三国魏发明。

瓜洲渡:地名,今在镇江对岸,当时是边防重镇。

大散关:在陕西宝鸡县西南,为宋金交界处。

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这里作者用作自比。

文案堪:能够。

衰鬓:苍老的鬓发。

空自许:自许落空。

伯仲间:兄弟之间。

意为相差无己。

3、译文1: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文案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译文2: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译文3:年青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中原北望,幻想着收复失地,豪气如山。

曾记得,瓜洲古渡,飞雪洒满大宋的楼船;大散关头,铁甲骑兵在秋风中飒爽酣战。

可惜啊,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壮志未酬,衰鬓先斑。

《出师表》真足以万古流传,试问千载之下,谁能和诸葛亮并立比肩?!译文4:年轻时候,哪知道世事坎坷多艰难,北望中原,那胸际愤气上涌竟如山!曾记得,夜色飞雪中,战船游移过瓜洲渡口,金秋烈风中,铁马驰骋在大散险关。

千载谁堪伯仲间翻译

千载谁堪伯仲间翻译

1.千载谁堪伯仲间翻译?
答:伯仲是兄弟,这句话的意思是:上下千年历史,有多少风云人物能够和诸葛亮齐名。

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书愤》其一
《书愤》其一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及赏析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及赏析

【导语】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阴(今绍兴)⼈,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学家、史学家、爱国诗⼈。

陆游⼀⽣笔耕不辍,诗词⽂俱有很⾼成就,其诗语⾔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彩鲜明,具有很⾼的史料价值。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陆游《书愤五⾸·其⼀》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书愤五⾸·其⼀宋代: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如⼭。

楼船夜雪⽠洲渡,铁马秋风⼤散关。

塞上长城空⾃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年轻时就⽴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地,热⾎沸腾啊怨⽓如⼭啊。

记得在⽠州渡痛击⾦兵,雪夜⾥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万⾥长城,⽴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注释书愤:书写⾃⼰的愤恨之情。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的豪迈⽓概坚定如⼭。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

⽓,⽓概。

“楼船”句:此时作者三⼗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之战中宋军使⽤的车船,⼜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组⼈的脚⼒踩踏前⾏。

车船在宋代盛极⼀时。

因这种战船⾼⼤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句:孝宗乾道⼋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书愤五首·其一(陆游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书愤五首·其一(陆游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书愤五首·其一宋代: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标签爱国、古诗三百首、忆旧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注释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赏析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

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大有气魄。

诗人未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

《书愤·其一》原文及赏析

《书愤·其一》原文及赏析

《书愤·其一》原文及赏析《书愤五首·其一》原文及赏析书愤五首·其一朝代:宋代作者: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赏析: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原文、赏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原文、赏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自宋代陆游的《书愤五首·其一》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创作背景: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想到山河破碎,国家动荡,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第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诸葛亮的一篇《出师表》真可以名传后世,一千多年来有谁能够和他相提并论呢?[出典] 陆游《书愤》其一注:1、《书愤》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注释: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楼船:一种大型战船,于三国魏发明。

瓜洲渡:地名,今在镇江对岸,当时是边防重镇。

大散关:在陕西宝鸡县西南,为宋金交界处。

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这里作者用作自比。

堪:能够。

衰鬓:苍老的鬓发。

空自许:自许落空。

伯仲间:兄弟之间。

意为相差无己。

3、译文1: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译文2: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译文3:年青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中原北望,幻想着收复失地,豪气如山。

曾记得,瓜洲古渡,飞雪洒满大宋的楼船;大散关头,铁甲骑兵在秋风中飒爽酣战。

可惜啊,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壮志未酬,衰鬓先斑。

《出师表》真足以万古流传,试问千载之下,谁能和诸葛亮并立比肩?!译文4:年轻时候,哪知道世事坎坷多艰难,北望中原,那胸际愤气上涌竟如山!曾记得,夜色飞雪中,战船游移过瓜洲渡口,金秋烈风中,铁马驰骋在大散险关。

暗暗自许呵身如长城,今成一桩空愿,曾几何时呵镜里鬓发,忽已点点斑斑!盛名卓著的诸葛《出师表》呵,举世交赞,千年万代还有谁能与它比肩?4、陆游生平见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和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5、《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

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

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

上句指此。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

下句指此。

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

“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

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

亦用典明志。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

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的大意是:《出师表》真是传名于世,万古流芳,千年百代有谁能够与诸葛亮比肩呢?这是陆游晚年作品中的著名诗句。

诗歌追述壮岁心情,自伤迟暮,感慨于世事维艰.小凡误国,想到诸葛亮出师北伐时写下的《出师表》,看到眼前恢复中原的时机一去不可复得,更对诸葛先生增加了敬意,同时也就更显得慷慨悲凉。

7、今天想起来出师表,感同身受。

屡屡受挫还是激情万丈?蜀国在丞相心中有着美好的规划,但上天却为造就“乐不思蜀”而安排了一个刘阿斗。

曾经骁勇善战的蜀国将士,曾经韬略过人的蜀国谋臣,当这些忠勇之士渐渐老去,丞相的心依然年轻。

操劳奉献一生,为那三顾茅庐之恩,亦为那匡扶汉室之志。

谁能评定是对是错!被蹉跎着,被放任着,被挤压着,被怀疑着,!!好在他还能写出出师表,好在朝堂还给了他一次机会。

若如屈原般绝望,若如范增般归乡,若如岳飞般死,!!哀,莫大于心死。

如若他自立为主?如若他转投明君?如若他归隐山林?!!有志向却不为所动。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历史已经远去,今朝又该如何?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8、“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有人不这么认为,要把《出事表》这文章删除中学语文大纲的事件,详细看来原是说里面有“愚忠”的思想,在中学生没有辨别能力的前提下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云云,真是煞有介事模样。

《出师表》的年代正是三国时代,而我们看到的三国,至少在影视上和书本上,多的是演义成分多。

而陈寿《三国志》观者不会很多,于是,我们成就了一个历史知识缺乏的个体。

在一个三国鼎立的割据之下,诸葛亮在蜀国辅佐刘备到刘禅,从自己出山到面对一个昏雍领导人,诸葛亮同志无不是痛心疾首,在临行之前说下了这么多的肺腑之言,至今读来仍觉是千古散文的名篇,我想不出竟然因为它要表达的思想而被删除掉。

假如诸葛亮还活的话,估计他也实在搞不懂了,分明简单的一篇表,怎么给俺戴上“愚忠”的帽子了?9、出师一表感动了千古多少文人骚客,它不止寄托了一位老臣的耿耿忠心,更满怀着慈父般殷殷深情。

这份深情与家国的豪情万丈融为一体,千古流芳,散发出摄人心魄的悲壮之美。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诚如斯言。

然而天下事,岂能尽随人意。

六出祁山,寸功未立。

惹得多少豪杰为之常撒英雄泪。

自比於管仲、乐毅,遂成空言。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的危机感是如此强烈而自觉,他知道天下大势终究要归于一统的,天下将鹿死谁手呢。

他只是尽人力,听天命。

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怎样的一种慷慨深沉的情怀。

10、不知疲倦的你,却呈上《出师表》带上你的蜀军出发了,到祁山去攻打魏,断粮了,又返回来。

如此七番,陨落在一个叫定军山的地方。

然而,有人却说你,“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

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

”哪里去寻找你的祠堂,杜甫哭你,人们哭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就是一个给杜甫李白们,无限向往的你——诸葛亮!一个带给世界向往也带给世界失落,带给世界幸福也带给世界死亡的你——诸葛亮!“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也许,面对蜀人的流血和死亡,你心里也扎满了尖刀,我想,你临死的时候或许会想:谁也不愿意征伐,征伐就意味着死亡,然而,生活的道路注定就别无选择,就好像在人生的斜坡上命运,交给你一个磨盘,不是你把它推到坡上,就是它把你压成血浆。

假如,假如你只是一个传说,我许愿你羽扇轻摇,便可摇碎曹魏奸臣的宝座金鸾;假如,假如你是一个神话,我许愿你羽扇轻摇,便可摇出国泰民安的锦秀河山。

然而你只是,如众生般的血肉之躯,食一样的五谷杂粮,佩一样的平常衣冠,历一样的人世沧桑,观一样的风云变幻。

都道你,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神机妙算,有谁能看到夜静更深时,你几案上厚厚的书卷,有谁能懂得运筹帷幄时,你心中的不忍与不安。

指点江山凭的是一腔热血,激扬文字靠的是满腹经纶,转战千里凭的是谋略智慧,平定天下靠的是义胆忠肝。

你留下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迟,意与日去,随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短短八十余字,足以让人们读一辈子。

从琅邪郡到五丈原,从隆中对到出师表,你静候天机,因时而动。

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把扇子,就是一只长啸林间的鹏鸟。

一声春雷,一双慧眼,一把扇子,就是一条搅腾宇宙的巨龙。

披鹤氅,戴纶巾,曾一路上风度翩翩,舌战群儒,慧香曛得公馑甚至也气绝而亡。

末了,还愁肠百结地来一番知音渺渺的哀叹!然而,你却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你的遗憾在人世间亘古流传。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给后人留下多少叹息!1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一曲《出师表》写出了一个老臣的无限辛酸。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虽然他走了,悄无声息。

但他那一盏心灯——经久不息。

点亮吧!那一盏心灯。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浪水拍打着他那为民奔波疾呼的双脚。

残阳如血,余晖刺痛了他那双看透朝野而浑浊的眼眸。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人儿,如今也醉了吗?……他无悔地投入这奔腾地江水中,无声无息……汨罗江畔,有一盏灯,永远为他燃烧……点亮吧!那一盏心灯。

他端着一杯酒,颤抖着双手。

眼前的人熟悉而又陌生,萧索的秋风怒吼着,烈酒在胸中澎湃着,唱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