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 学案
教学设计《化学真奇妙》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火药爆炸、 白炽灯通电发光 C、蜡烛熔化、蜡烛燃烧 D、铁器生锈、澄清石灰 水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八、 达标检测,知识应用
达标检测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 化的是( A. 钢铁生锈 B. 高粱酿酒 C. 蜡烛受热熔化 D. 用“84”消毒液消毒 2. 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 ( ) A 凡具有发光发热现象的 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 燃烧是化学变化 C 冰变成水是化学变化 D 爆炸现象一定是发生了 化学变化 3.在下列变化中,前者 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 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 学生做达标检测题。 通过设计的检测题,巩固 本节课所学知识,检测课 堂效果。 )
学会记 录实 验现象 的 方 法。 3.通过交流,学生自己归 纳总结 化学 变化伴 随 的 现象。 培养 学生善 于 合 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 和实践 的科 学精神 , 概 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 能主动 与他 人进行 交 流 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 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 2.每个学习小组派一位代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 发光、放热、变色、产生 表,汇 报本 组的实 验 现 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 气体、生成沉淀等。氧化 象,通过交流达成共识。 钠溶液。
§1.1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 学生观看图片,体会身边 的变化。 学生感觉变化就在自己 的身边,激发他们了解变 化特点的欲望。
二、 演示实验,探究变化
教师演示: 实验 1:给水加热,并将 玻璃片放在试管口,观察 现象。 实验 2:将胆矾晶体在研 钵中研碎,观察现象。 实验 3:取两张大小一样 的纸,将一张纸撕碎,点 燃另一张纸,观察变化。 学生观察现象,并将观察 到的现象填写课本 P5 的 表格中。 1.教师在演示实验的同 时,教给学生规范的实验 操作的方法。 2.通过表格中设计的内 容,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 记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的能力。
1.1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教案
同学们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下本节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
认真听讲,思考问题,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变化的例子
学生列举一些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的例子
学生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归纳化学变化的定义
回答
列举一些类似玻璃摔碎的变化,
回答
归纳物理变化的概念
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
找出自学课本P63、4自然段,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3.产生气体
实验三:将一粒锌粒放入试管,加入1ml-2ml稀盐酸,观察现象
4.生成沉淀
实验四:取3ml-4ml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内,用滴管滴加入4-5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指导学生学习课本
P63、4自然段,你还能发现化学变化的什么用途
教师阅读课本P6第5自然段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及绿色化学的十二原则
难点
初步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含互动方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物质,而这些物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水蒸发、玻璃摔碎、纸张燃烧。同学们还能列举一些物质的变化吗?
同学们列举的例子中,有一些变化类似纸张燃烧,纸张燃烧后还是纸吗?还有哪些变化的例子具有该特点?
我们称以上这类变化为化学变化,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出化学变化的概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听讲,感受绿色化学的意义
回顾本节内容,总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征区别,常伴随的现象及能量变化
个案调整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理解,难点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联系、判断方法。本节课的一些问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1.1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学案
1.1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学案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重点)。
2.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难点)。
【学习活动】一、导学自习:任务四:三.物质组成的奥秘阅读课本第6---7页后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1.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构成的。
例如我们熟悉的物质水就是由大量的聚集而成的。
而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和一个构成的。
2.自然界中的氢气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
每个氢分子又是由两个构成的,每个氧分子又是由两个构成的。
3.什么是化学?化学就是在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 及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二、研习展评交流共享:想象一下:一桶水如果无限次的分下去,最后我们会得到什么?【要点归纳】1.宏观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 或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等。
3.分子都是由构成的。
【知能训练】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食盐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2.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关于它的组成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由水分子组成的B.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D.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和分子都是很小的粒子B.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实际上原子.分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D.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B.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而有的物质则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的存在的D.现在的科学技术还不能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5.打雷闪电的时候,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O2)变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D.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6.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
2024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 化学真奇妙 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总课时数:年月日学习目标:1.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3.体验化学变化伴随发生的现象及能量变化。
4.通过对分子、原子的学习初步形成对物质世界的微观认识。
重点及难点: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基本特征,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过程:[新课导入]化学,顾名思义,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化学家们的重要工作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2-6,填空:1.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等。
2.结合你自己的认识,说一说化学使生产、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合作探究]观察思考1-1: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体,说一说哪些是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自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天然材料制造的物品:人工制造材料的物品:小结: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主学习]多识一点:创造的化学。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6图示中的实例分析:①光合作用是把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
②葡萄酿成葡萄酒,原物质是__________,变化后生成物质是___________。
③铁生锈,原物质是铁,变化后生成物质是_____。
以上三个变化的相同特征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变化。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真奇妙》教案.doc
课题:1.1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课标要求: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说出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内容和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涉及了“什么是化学?”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怎样学习化学”这样三个基本问题。
为了形成初步的化学基本观念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单元以“化学改变了社会”这一化学科学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感悟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文明、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本单元还立足于化学科学的鲜明特点一一化学实验,选用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感受化学的奇妙,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
所有这些对于初学化学者来说,都是一种积极的刺激,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从而喜欢化学、热爱生活。
学习目标:1. 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2. 认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重点)3. 学习观察实验现象。
(难点)实验准备:多媒体;点滴板,酒精灯,石棉网,毘竭钳,银子,镁条,稀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酚酰试液。
板书设计: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天然材料:石头棉花木材等人造材料:塑料玻璃钢铁合成纤维等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①本质特征:生成了新物质。
②伴随现象: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③能量变化:光能、热能、电能的释放或吸收学习过程:师生互动 」、创设情境,感悟化学 (情境1):是真的吗1 •你身上穿的五颜六色的衣服大多是由石油 变来的;2.充斥在生活各个角落里的塑料制品的主要 原料也是石油;3. 澄澈透明的玻璃的前身竟然是石头和沙子;4. 电脑的核心部件——芯片,是由再普通不过 的沙子制得的;5. 能够治病的多种药物的成分也曾经樋 石油或煤炭里。
师: 生: 师: 集)师: 以上是真的吗 (惊讶、疑惑的)真的?假的? 展示相关视频和资料址(鼓励学生搜(夸张的)真是难以想象啊,看起来又黑是怎样摇身变成 又丑令人生厌的石油或者煤, 美丽的衣服、“千姿百态”的塑料制品或者包 治百病的药物的呢?普普通通的沙子、石头也 能变成透亮的玻璃、智能的芯片!这到底是怎 样实现的呢?且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新学 科一《化学》吧! (情境2)组词 师:《化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呢?让我们炭学生 给“化”和“学'两个字组组词 生:化——变化分化融化熔化潜移默 化化肥化工 学——学习学科科学学生上学…… 师:结合以上情境,发挥想象力,确比学的 含义一变化的科学。
九年级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等一些基本观念。
3. 通过对氢原子、氧原子、水分子的认识,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考点、易错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学情分析:学生对“变化”比较熟悉,对有无新物质生成也能识别出来,因此,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比较容易,只是缺乏对这两类变化的系统认识。
对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在生物和物理中有模糊的认识,对分子、原子的认识就更少些,但本届也只是简单的认识,能建立起宏观和微观即可,形成初步的微粒观。
●教学流程设计【堂堂清检测】1.(2019•兴化市二模)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 B.酒精燃烧 C.石油分馏 D.粮食酿酒2.(2019•安庆模拟)2019年初,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雪。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公交站牌倒塌B. 树枝折断C. 铲除积雪D. 烧火取暖3. (2019•苏州模拟)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D.浓盐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减少了”4.(2019•周村区一模)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下列诗句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5.根据提供的信息,写出下列粒子的符号:氧原子 O 氢原子 H水分子________ 氧分子________ 氢分子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1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学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分子、原子的STM图像及模型图,初步形成化学的微粒观,知道物质都是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球模型。
2、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化学研究的内容。
3、开始分步记忆常见的化学符号。
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1、1、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2、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3、蜡烛熔化和蜡烛燃烧本质的区别是。
二、化学研究的内容【讨论】:酒精用火柴可以点燃,但水就不可以?水和酒精有什么不同?【归纳】物质的变化不同是因为它们的不同,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它们的不同。
化学研究的内容为,从而应用物质。
二、物质的构成【观看多媒体】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构成的(如、等)2、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个氧原子,有两个原子,且氢原子和氧原子按照一定的排列成特定的结构。
3、分子的结构:分子都是由构成的,一个分子中,至少有个原子,分子中的原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画出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等分子球模型,并尝试写符号表达式5、尝试画铁、镁、硅的原子球模型并查找它们的符号?【分析】:从模型和符号的写法上,分子和原子有何不同?观看STM拍摄的图像由此可以说明 、 真实存在的,并且已经实现了对分子、原子的、 复制、改造和创造分子。
【归纳】( )化学 ()( )【拓展】1、为什么说原子弹爆炸不是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中“新物质”怎样理解?(1)氢气和氧气------ 不同(2)氧气和臭氧------ 不同(3)金刚石与石墨------ 不同课堂检测1、下图中的符号能表示氢分子是( )2、课本中有一幅图片,是用铁原子排列的“原子”两字,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原子是真实存在的B. “原子”两字仅凭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C. 原子是自然界最小的微粒D.人类已掌握控制和移动原子技术3、下图为分子模型图,指出图中共 个分子, 种分子,这些分子是由 种原子构成。
1.1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学案 获奖导学案2
1.1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教学重、难点】1.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2.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1.1节化学真奇妙》(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P6-8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分子的性质有哪些?2.用什么化学符号表示氢原子、氧原子、水分子?3.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一门学科?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下列事实体现了分子的什么性质?(1)假定每个人每分钟可数100个分子,则一滴水中所含的分子个数由10亿人同时数,昼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2)湿的衣服经晾晒会变干。
(3)气体可以压缩存储在钢瓶中。
2.用化学符号完成。
氢分子( ) 氧分子( ) 水分子( )让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后教:(一)先交换练习本,然后更正请同学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同学请举手。
(指名尖子生更正)(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评检测题:为什么这样填写?(三)同学互改,交换更正。
五、当堂训练:(一)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二)出示作业题(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六、教学反思3.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基本技能,为生物组培室培养母液的配制奠定操作基础。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真奇妙 初中化学 教案 第二课时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巨大作用。
2.了解: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化学变化会放出或消耗能量;化学研究的目的观——利用化学反应可获得新物质或能量;化学的科学价值观——化学科学的两面性;绿色化学观。
3.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
4.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化学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关键点:采用对比的方法、模拟化的方法,利用影视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教学媒体:有关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视频资料;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天然材料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化学反应)2.物理变化3.化学变化的特征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常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7.绿色化学:化学对环境的承诺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微观)水:H2O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氢气:H2氧气:O2铁:Fe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
2.物质的组成——元素(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
组成与构成的区别:3.化学: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1.1 化学真奇妙 学案
化学真奇妙【学习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重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和区别。
【学习过程】一、化学改变了世界目标1:写出所知道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人造材料目标2: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目标3:当今化学已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环境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目标: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区别三、化学变化的奥秘思考1:水可以分成许多小水滴,小水滴又可以再分成许多更小的水滴,原因是什么?思考2:通过课本图片可知,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并实现了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说明观看水分子的构成图片及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动画过程,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明确以下几点:(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交流与讨论:1.分析水分子的模型可知,水分子中含有原子和原子;每个水分子是有和构成的;且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并不是呈排列的,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水分子可以用表示。
2.表示氢气的符号为“H2”,表示氧气的符号为,结合水分子的符号分析:氢气是有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有构成的;氧气是有构成的,每个氧分子是有构成的。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1化学真奇妙(课时2)教案鲁教版
课题:第一节化学真奇妙课标要求: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
2.通过阅读、思考、想象,借助图片、模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知识点(重点、难点):采用对比的方法、模拟化的方法,利用影视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难点是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学习过程: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如果能有一种仪器把水分子放大到一定程度,你会看到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1.物质的构成水分子示意图展示水、氢气、氧气分子结构模型,通过前面的学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
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
思考结合水分子示意图思考和想象自学教材P6下内容。
经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问: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什么?H2O,H2,O2,CO2,CO,Fe,Si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二氧化碳的组成与构成。
区别:组成与构成组成:宏观——元素构成:微观——分子、原子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阅读P7长话短说结合三幅图片并通过举例让学生体验原子、分子的微小,同时引导学生从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能力中感受人类的伟大智慧。
教学反思: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分子和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二、本节课学生初步接触微粒,难以实现认识上从宏观到微观的跨越,微粒观的建立仍需时日。
三、建议再突出重点,围绕微粒观的建立实施活动教学。
【2019年整理】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真奇妙》教案1
课题: 1.1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重点)2.了解所有的宏观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而成的。
3.初步知道原子有类别之分, 物质有不同元素组成。
(难点)4.简单了解水、氢气、氧气、铁等物质的化学符号及内涵(最小构成、原子的排列等)。
实验准备: 分子球棍模型教学过程探究问题一: 以下三种物质构成一样吗?金刚石铅笔芯石墨引导: 上网查阅物质的构成?(课前)学生: 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小组讨论、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发表见解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小组讨论、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发表见解初步认识物质的构成之原子归纳: 物质的构成之一原子初步形成物质的微粒观探究问题二以下几种物质还是有原子直接构成吗?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引导: 上网查阅物质的构成?(课前)学生: 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小组讨论、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发表见解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小组讨论、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发表见解小结: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
展示球棍模型。
讲解: 如果我们把一个水分子放大来看, 它的组成和结构一目了然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我们可以用H2O来表示水分子而水又是由千千万万个水分子构成的, 所以H2O既可以表示一个水分子, 又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氢、氧原子还可以构成氧分子和氢分子氧分子(O2)氢分子(H2)↓大量聚集↓初步认识物质的构成之分子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化学语言进行描述、表达与交流加强化学语言的应用, 学会交流与共享描述方。
1.1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内容逻辑关系
①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 词:化学、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 句: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物质的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和宏观现象(如物质的性质、变化等)。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4. 化学方程式: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 建议学生在学习物质分类时,多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提高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认识。
- 建议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状态的准确表示。
- 鼓励学生在下次作业中改进,不断提高作业质量。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安全意识和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和管理。此外,部分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推理和建构仍然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化学反应原理的讲解和练习。
教学总结:
然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仍然较为肤浅,需要加强对化学概念的深入讲解和拓展。此外,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 访问化学专业人士或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化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实际应用。
(4) 探讨化学在环保、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鲁教版九年级1.1化学真奇妙导学案第二课时(无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 1.1 化学真巧妙导教案第二课时(无答案)第二课时本节主要内容“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不一样物质的构成和构造不一样,使学生从微观认识‘什么是化学’”。
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2.理解宏观与微观的观点,成立宏观与微观的思想方式。
3.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建立绿色化学观。
学习过程一、学习方法1.阅读课本 P6-P7,联合目标,在课本表记出重点词;2.把阅读中的迷惑记录下来,并试试解答,或课上发问。
二、知识梳理经过课本水构成的图示及原子图片,理解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并且微粒是真切存在的;而后经过氧气、氢气的构成图示,认识不一样物质的构成和构造不一样;最后经过其余物质的构成及构造图,知道物质又是由元素构成的。
三、讲堂研究(一)自主学习(在课本上表记出重点词,或描绘一下,注意化学切合的书写)1.经过课本 P6 的图示,我们能够知道水是由什么构成的,那么水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2.经过水分子的构成构造,我们用类比的方法,说一说氢分子,氧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呢?3.我们对照课本 P6-P7,水分子,氢气分子,氧气分子的图示,我们发现原子在构成分子时是怎样排布的呢?(从构造上来说)4.我们四周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那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阅读课本 P6-P7)5.我们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一门科学,那化学研究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呢?6.察看 P7扫描地道显微镜( STM)观察到的原子、分子的摆列图像,领会物质的内部构造。
1 / 3【练一练】试着写出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氢原子,氧原子的化学式(二)小组商讨原子在联合成分子的过程是任意摆列的吗?(经过阅读课本得出)研究思虑:我们回首化学变化的有关的知识,试着从分子、原子角度解说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六人一组任意组合,分工合作,组内沟通议论,一致结果。
(沟通时要向其余人讲解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三)成就展现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现成就,其余组能够提出怀疑,该组要达成解疑。
【精品】九年级化学上册1.1化学真奇妙教案(新版)鲁教版
观察实验 1—实验 4:
现象: 3.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4.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
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5.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但在 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第 2页共 6页
3. 两种变化的关系
(新授)
了解: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常伴
举例:
随热、光、电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例子
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获得有用的物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
质或能量
仔细阅读 P7 多识一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
了解优点
化学、清洁化学。
第 5页共 6页
5
鲁教版化学 9 年级 教案
衣服(纯棉的除外) 、汽车的零部件、 化肥、 农药、 除草剂、 各种塑料制品都是 化学制品。
逐一说明 土坯、茅草房→玻璃、砖瓦房→钢筋
水泥混凝土塑钢和新型建筑涂料等构成 的楼房
结论: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 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 能源开发利用、 功能材料 研制、生命活动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 关。
演示实验 :镁条、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
镊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锌粒、硫酸铜溶液。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书
设计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 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等 2. 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 如:塑料、玻璃、纤维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等。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形状、状态发生的 变化。
《化学真奇妙》学案2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学习目标】1.通过与实际的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3.从微观视角,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
【旧知回顾】1.水是液态的,水的固态存在形式是_______,气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你认为铁锈和钢铁的成分一样吗?______。
【新知学习】一、化学改变了世界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说一说哪些是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自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教室中的物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生活中有很多变化,试比较下面变化的区别:①凉水烧成热水②木炭燃烧变成灰烬③布料做成衣服④葡萄酿成酒⑤水结冰⑥铁矿石炼成钢铁⑦酒精挥发⑧矿石粉碎(1)将这些变化分类:(2)你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归纳总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变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③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2.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里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一粒锌粒放入试管中,加入1~2毫升稀盐酸,观察现象。
【教学方案】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2课时 示范教案1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变化。
2.通过观看和分析身边物质的常见变化,实现对概念的认知的转变。
3.通过物质变化的相关实验,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感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通过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体会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课前准备胆矾、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试管、铁架台、烧杯、研钵、导管、单孔塞、酒精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述】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燃料能燃烧等。
你能列举出生活中物质发生变化的例子吗?【展示】情境引入“生活中的变化”【导入】你能说说视频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吗?物质的变化多种多样,体现了物质的各种性质,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讲述】木炭燃烧大家都见过,想一想燃烧之前的黑炭最后变成了什么?从大颗粒的葡萄变成醇香的葡萄酒,这一过程又发生什么?最后富有光泽的钢铁生锈,这其中又有什么值得我们注意呢?(学生在讨论后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如果未总结出三者共同点,在描述中都指出了“有不同的东西出现”,教师应该抓住这点进行引导。
)【讲解】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图示的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
这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提问】那么我们怎样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呢?【讲述】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1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教案
题 第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周 年
课
型 月 日
新 授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重点)。 2.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难点)。
学情分析
分子、 原子等微观粒子比较抽象, 而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化学教学不同 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最特征的思维方式。 教材在第一节就引入分子、原子的知识,目的是“先入为主”,让学生在教学化学 的开始就建立这种思维方式。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化学的概念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采用对比的方法、模拟化的方法,利用影视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 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有关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视频资料;元素周期表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对比探究法 板 书 设 计
说明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名称: 水、氧气等 铁、铜、铝等 理解 记忆下列化学符号: H2O,H2,O2,CO2,CO,Fe,Si 拓宽了解 能否说分子大,原子小? 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二氧化碳 的组成与构成。
3.化学
区别: 组成与构成 组成:宏观——元素 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 构成:微观——分子、原子 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 阅读 P9 长话短说 科学。 挑战自我 P9 练习 小结: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特征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常表现为热能、 光能、电能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 量 7.绿色化学:化学对环境的承诺 教 知 识 点 教 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
观察化学变化
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基本特征,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体验化学变化伴随发生的现象及能量变化
3.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4.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学法指导]
学习时要根据生活经验,尽可能的列举上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例子,对这些变化只分析结果,不分析变化过程。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一些外观特征,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等,这些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
但化学变化过程中并不一定都有明显现象发生,如酸碱中和反应等,同时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就是物理变化。
[自我检测]
1.下列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生活中都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
C.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D.不需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3.用序号填空:①化学变化②物理变化
⑴人类的早期生产活动中,搭建房屋,烧烧制陶器,磨制石器,淘洗黄金;(2)使用火柴时,火柴折断,火柴燃烧;(3)在养鸡厂,鸡蛋摔破,鸡蛋孵化;(4)生活中,头发生长,扎起头发。
4.有人说“化学变化时一般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却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对此说法你认为正确吗?谈一谈你的观点。
答案:
1、A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而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
3、⑴②;①;②;②⑵②;①⑶②;①⑷①;②
4、正确。
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这与现象无本质的联系。
只是有些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生成沉淀等。
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没有这些现象的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