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 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 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 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 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 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 概况 • 第一个时期(1949年—1958年)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改造旧中国心理学并建设中 国的心理学。 • 第二个时期(1959年—1966年)统一认识, 明确方向,1962年成立了教育心理专业委 员会。 • 第三个时期(1966年—1976年)遭受破坏 • 第四个时期(1976年—)重新恢复、不断 发展的新生时期。
•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 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 态度的过程。 •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 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 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 能和态度。 •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 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 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 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检验、反思。
• 学习心理——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 教学心理——教师是怎样教学,论述与 学校教育实践紧密相联的心理学问题。 • 学生心理——学生的心理发展 • 教师心理——教师的心理品质和专业素 质
• • • • • • •
• • •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何谓教育中的儿童 论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逻辑 激进建构主义:一个后现代数学教育观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探析 区域教育现代化实践新探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城市学校适应问题的文 化审思 独生与非独生儿童个性与攻击行为研究 新任特岗教师的现状与培养建议 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 外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内涵与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求是,切忌受主观偏见的影响。客观性 原则应是一切学科研究应遵循的通则, 但对于心理学研究来说尤为重要。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选 题要充分考虑学校教育实际的要求,研究情 境的设计要尽可能同实际的教育情境相接近; 研究所得结论要在学校教育实际中得到检验。
E. L. Thorndike 1874—1949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的学者是廖世承(1924年出版)。 1980 年 , 潘菽出版我国第一部 《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广义的定义: 1、潘菽(198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 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狭义的定义: 1、美国教育百科全书(1970):教育心理学是对教 育过程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 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景的学生的学与教的科 学。 2、彼得罗夫斯基(1972):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 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上的任务两个方面: 从理论上说,教育心理学要为发展与完善学 与教的理论提供心理学依据,同时也要为促 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发展提供事实材料与科 学的概括。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就实践任务来说,教育心理学必须选择业已
形成的理论,将其转化为对教育实际工作的 建议,以提高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成效。 但教育心理学在为教育实践服务时,只能为 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而不能 为解决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准备好可以直 接采用的处方。
(三)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1 夸美纽斯 2 卢梭 3 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4 赫尔巴特: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付诸 实现 (1)提出意识域和统觉团、统觉过程等概念

1-第一章 绪论(高等教育心理学)

1-第一章 绪论(高等教育心理学)

❖ 自然科学以发现和描述客观世界的 规律为目的,也可称为“分析科学”; 人工科学以提出完善的设计方案为目的, 也可称为“设计科学”。 (Simon,1969)
❖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方法用于教育心理学 领域,都是描述和解释学习和教育领域中的 客观现象、基本关系或规律;设计型研究旨 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验和改进有关原 理和先期研究而得出的教育设计。
❖ 教育与心理学、教育与心理之间存 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心理学
教育
心理
❖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孔子的教育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学记》“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 柏拉图的思想:知识即回忆 亚里士多德:记忆三定律(相似律、相对律、邻近律)、
《灵魂论》 洛克:白板说
❖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是以冯特 在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为标志。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心理学发展初 期出现了学派纷争的局面。较有影响的 是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 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
❖当代心理学出现了相互吸纳、融合发展 的局面,主要取向有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 (3)成熟时期(1960—1980)教育心理学内容集中, 正形成为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重 视为学校教育服务,认知学习理论发展并兴盛,发展出 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 人本主义思潮出现
❖ (4)深化拓展时期(1980—) 教育心理体系发展越 发完善,研究越发深入,视角越发综合。
❖设计型研究采用“逐步改进”的设计方法, 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看其效果如何,根 据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直至排除所有 缺陷,形成一种更为可靠而有效的设计。设 计型研究的目的不只是改进实践,它承担着 改进实践和完善理论的双重使命。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案例2
•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 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 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 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 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 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 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 心理学依据?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既是基础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发展早期: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致使体系凌乱,内容庞杂 现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
才能体系稳定,不断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实践意义:对教育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
1949-1958年:改造时期 1959-1966年:发展时期 1966-1976年:停滞时期 1977年至今: 恢复和发展时期
第五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伦理性原则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

为了研究人及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心理学家津巴多
是不是这个样子?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请回答一个问题 • 你最欣赏、最喜爱的老师是怎样的?
请再回答一个问题 •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请思考 • 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
受 教 育 者 心 理 现 象 的 变 化 和 发 展 规 律
教 育 者 如 何 对 受 教 育 者 进 行 有 效 的 教 育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二、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关于学方面的研究 关于学方面的研究 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阐明学习的过程 阐明有效学习的条件 2.关于教方面的研究 关于教方面的研究 激励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有组织的信息 引导学生对呈现的信息作出适当反应 对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和纠正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诊断和评估 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便于进行各种交流
教育心理学
王孝红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1
绪论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3 4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一 二 三 四 五
•教学的性质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2.微观模式 微观模式 微观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的学习基础 考虑学习过程的特点 学习/动机原理 学生的学习特点 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原理 教师特点 课堂环境 执行教——学过程 学过程 执行教 评价和反思过程
三、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1.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理论性均很强的独 立学科。 2.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的各种心 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 学。
孔子的学习过程
立志——博学——审问——慎 思——明辨——时习——笃行
第四个时期(1976年-)
(1)在教材建设方面的成果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 (3)近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 3
发展特点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扩大了 研究对于填平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显示出 极大的兴趣。 把最新的社会心理学的成果吸收到教育心理学体 系中来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注意和重视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研究队伍的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开始提出了自己理论 的设想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学质量。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诞生之前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处处闪耀着教 育心理学思想的光辉,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教学相长”等。
孔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认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情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意志)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材施教)
间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不能提供因果关系的证据。
• 相关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验法,测验法又称心理测验, 是运用心理测量工具衡量心理、行为特征的方法。 • 心理测验主要有智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等多种 • 一个标准的量表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标准记分法 和可供比较的常模。

(三)因果研究
实验法
• (二)教育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意义 •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
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揭示了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
师的教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性。掌握了教育心理学, 有助于教师正确组织教学工作,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采 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 生身心健全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或者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者、学习和教学的一门科 学。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总论 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各领域的学习的过程 影响学习的因素 教学与管理
心理学的研究范式由行为主义范式转向认知范式。西 方教育心理学家逐渐注重结合教育实际,为学校教育 服务。

2021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2021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本复习重点与难点1.了解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理解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了解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5.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本章内容思维导图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为复杂的现象之一,许多人对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迫求和探索。

心理现象,既包含了人的心理现象,也包含了动物的心理现象;既关注个体的心理现象,也关注群体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与物质现象不同,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是在头脑中进行的精神活动。

而尽管动物也有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并不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围。

因此,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一)描述心理事实描述心理事实,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它的主要任务是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以建立和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概念体系。

(二)揭示心理规律科学的心理学不能只限于描述心理事实,而应从对心理现象的描述过渡到对心理现象的说明,即要求揭示这些心理现象所遵循的规律。

这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更深入的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

(三)预测和控制心理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对心理规律的揭示,都属认识范畴,我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因此,在认识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运用这些认识成果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之中。

这就需要将心理规律运用到实践中,这部分内容也就成为心理学研究任务的又一必要的组成部分。

这方面任务归结起来就是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

三、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见图3-1。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意、联想和情感展开系统的实验研究。

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原理》科学具有的基本特征是:1)科学在今天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形式,是从事新知识生产的人们的活动领域。

2)科学是人类特定的社会活动的成果,它表现为发展着的知识系统,是借助于相应的认识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

3)科学活动离不开独特的物质手段,但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

4)科学活动组成一种社会体制,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一部分。

冯特于1879年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之后,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的科学,具有科学活动的可观察性、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一般特征。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与人格}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人格(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一、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这三个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只有正确与深刻的认知,才能产生强烈的情绪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正所谓“知之深,则爱之切”;情绪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知活动的发展,因为情绪情感和意志既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起过滤和动力的作用,同时又是衡量人的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4. 基于知识对教学专长的解释
与新手相比 具备多方面 特征。
遗传基因 一般智力 知识经验
学科内容知识; 一般教育学;
教学法内容知识;
……
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
需要专业水平知识。 需要不断反思,并使日常工作和事务逐
渐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培养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 专业成长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内涵: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 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 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 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 基本规律.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 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 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无有不下”。 荀子:“人之性恶,其善伪也”。 强调教育功能。 教学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 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 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 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
(二)西方:
古希腊的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近代: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 巴特
二、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 育心理学》
桑代克(Thorndike)(美): 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 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 《人的本性》、《学习心理》、 《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外在行为

多维度比 认知过程 揭示差 归纳 分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Thorndike)(美):
第一章:绪论
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 1913~~1914年该书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
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 、《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育心理 学的创立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之父”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教育经验总结 法
(12)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 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学 研究方法,叫做
A.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教育经验总 结法
结语
谢谢大家!
第一章:绪论
练习题
(1)教学系统五要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教学过程三侧面: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3)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环 境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 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 、效果律)及个别差异理论对教育心理学 研究有重要影响。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绪论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s——50s末)
20s和30s: 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维果斯基(前苏联):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 弗洛伊德(奥地利)→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 中的作用
第二节 第一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三、成熟时期(60s—70s末)
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 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 段的改进。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方便学习的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

教育心理学 绪论 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 绪论 PPT课件
因此,教育心理学对自身研究对象的具体把 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二,反映在形态、特征、联系上
①形态的多样性 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其形态是多种
多样的,既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 知形态,又有喜怒、爱恨、好恶、褒贬等情 感形态,还有需要、动机、能力、性格等个 性形态。
其二,反映在形态、特征、联系上
第一章 绪论
乔建中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一、心理与脑
器官——历史的误会;脑是心理的器官 遗传 脑产生心理的方式
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的有规的反应。 其具体包括三个环节: ①开始环节:内外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神经兴奋, 并经传入神经向脑中枢传导。 ②中间环节:脑中枢对传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其神经过 程在脑中产生的对刺激的反映,表现为相应的心理现象。 ③终末环节:对刺激的反映信息,从脑中枢沿着传出神经 传导到效应器官,引发或调节自身的动作、言语等行为, 以对内外刺激作出反应。
其一,发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
②“学”的有效性 “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掌握知识技
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 “学”的有效性突出表现为学生能否从积极
地意义上评价教育教学内容对自己的主体意 义,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学习心向,从而 主动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学内容产 生积极的相互作用。
其一,发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
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反映+反应
反馈——在通常情况下,反射的终未环节 并不意味着反射活动的完结,因为反应活 动本身又会成为某种新的刺激,引起新一 轮的反射。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二、心理与客观现实
客观现实——不依赖心理主体而存在的一切 事物,包括自然现实和社会现实。其中,社会现 实对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研究的对象与学科地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具体地说,就是研究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其核心是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但不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简单结合,而是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学科的发展历程从教育心理学的诞生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初创期。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应该归功于桑代克。

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学习理论一直是这一时期主要研究领域。

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形成了许多理论和派别。

这些理论和派别之争充分反映在教育心理学中。

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的教育改革实践对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一时期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如维果斯基等强调教育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移人教育心理学。

其他一些心理学家反对机械地把动物学习的研究搬用到人类情境中去,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重视学科心理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布鲁纳、奥苏贝尔、罗杰斯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1教育心理学绪论

1教育心理学绪论

知 识就足够了; 观念之三:多听优秀教师上课,自己就能上好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总结: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 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三、教育心理学发展简介
1. 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 育 心 理 学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教心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 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 叉学科。
二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 • 五要素 • 三活动过程
3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5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五要素 1 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2 教师:教师对学生起指导作用 3 教学内容: 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 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 材和课程 4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 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 的工具 5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学环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也影响教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第一本《教育 心理学》 20世界6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 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 理学》教科书。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1章绪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1章绪论

立方体
一个立方体,可以分成8个小立方 体。福氏认为儿童可以借助于这 种恩物获得关于整体和部分的概 念。这种恩物是放在一个立方形 木盒子里面的。在玩弄之前,首 先将盒子倒放在桌上,慢慢将底 部的盒盖抽出,然后将盒子轻轻 向上提起,不要碰坏了大立方体 的形象,使孩子能看到一个完整 的大立方体。经过分开,出现了8 个小立方体。幼小的孩子们对此 是会感兴趣的。 儿童可以在摆弄这种恩物时, 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利用8个小立 方体搭造各种东西,如立柱,城 堡,拱形构造,城门、桥梁、 塔……。福氏认为了解立方体的 形象对于艺术、科学以及实际的 生活都是头等大事。
9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P8 (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 社会心理学兴起。 (3)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 究。 (4)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 化的研究
10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三体:(球体、圆柱体、立方体)
木制的小球体、立方体和圆柱(球 的直径、立方体的一边和圆柱的高都是相 同的)。福氏认为球体是单一的表面,是 圆的;立方体有角有边,和球体相反,它 是静止的象征,也是“多样中的统一”的 象征。 立方体是统一的,但它的形式因观察 的角度关系(如从顶上、侧边或棱边), 又成为多样的。 立方体的平面形式和稳定性是球体的否定, 圆柱则是球体和立方体的性质的混合,它 在竖立时是稳定的,而在卧倒时又是可动 的。 儿童利用这三种形体可以学到很多知 识,做很多活动,如旋转、摇晃、滚动, 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它们所有的特征。大 一些的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和进行描述, 可以理解到一些初步的力学定律。
(三)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趋势 1.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教育心理学的创建:P5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 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实验教育学派,由梅伊曼 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比纳和西蒙制定第一套 智力测量表。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 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和 体系由此确立。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及标志,教育心理学独立的 8 背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学发展的必然)

教育心理学 第1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 第1章绪论
实验形式主要有三种: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轮组实验等。 单组实验
【案例】 刘老师开展了一项“培养中学生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他 首先选取了一个班作为实验样本,在实验前运用《中学生化学创造性思维 能力测试试题》对全体学生进行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前测),并统 计了所得数据;然后根据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模型及化学教学 实际,编写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教程,该《教程》以高二年级化学基 础知识内容为主线和载体,设计若干循序渐进的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 教案,每个教案的设计尽量体现启动、探究、归纳、演绎、创新、点评和 练习等重要环节中的一个或几个,原则上一个教案为一个教学课时,一个 课时重点训练一个主题,同时,在课外还适当安排了一些创造性实践活动 。实验时间为一年,一年后,采用事先设计的经过预测的《中学生化学创 造性思维能力测试试题》对实验组所有学生的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进行 一次全面测试(后测),接着比较了前、后测的实验数据。
程序教学和机 器教学兴起,同 时信息论的思想 为许多心理学家 所接受,这些成 果也影响和改变 了教育心理学的 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和完善阶段(20世纪60 年代至今) 美 国
布鲁纳发起了提倡发现学习的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苏 联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 国
中国教育心理学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20世纪我国出现第一本有 关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 教育心理学问题的研究逐渐展开,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一 度中断。70年代末重新繁荣。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内容简介]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提高教育者的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教育艺术。

本章将要阐述的内容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及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学习者在本章应着重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确立标志;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在对教育心理学下定义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

我国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2)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并把心理科学知识用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科学。

国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较流行的有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

(2)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应用的学科,是一个知识的体系,而不是一门具有独特内容的学科。

尽管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考察,上述界说揭示出了教育心理学的以下基本含义:(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
• 一、心理学思想与教育的早期结合
• 不慎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不慎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而不思则罔,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 论语》 子《论语》)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子 中庸》子曰) 思《中庸》子曰)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学也。”“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跬步, 之学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5)

四、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868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人是 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进行了系 统的总结。 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发表 《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1917年十月革命后,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 点发展教育心理学。 20世纪30年代以后,理论探索 为主,贡献较大的是维果斯基、 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
第一章 绪论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教师 和教育心理学
一、合格教师必须具备 的条件: (一)必须对任教科目 学有所长 (二)懂得教学方法
二、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艺术,就需要天赋、灵感、直觉 和创造性,是不可言传的 ; 科学,就得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 这些都只能通过学习而获得。 三、教师:从新手到专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心理学
一、古代哲学心理学中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一)西方古代教育心理学思想概述 柏拉图(Plato)主张教学方法应重
视个别差异,以及教育目的旨在谋求身
心均衡发展;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主张顺应 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的教育原则;
裴斯塔洛齐( Pestaozzi1746—1827)
(3)重视儿童兴趣; (4)教学重程序。
福禄贝尔( Froebel 1782—1852 )
(1)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2)自由与创造是人类的天性; (3)重视团体游戏的社会化教育功能;
(4)重视儿童感觉与知觉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教育心理学思想概述
1、人性本质与教育功能 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也”;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 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也” ; 2、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 认知方面,孔子说:“未知,焉得仁”; 情感方面,孔子说:“仁者不忧”;意志方 面,孔子:“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实践 方面,孔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人 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二、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 捷夫(П.Ф. Каптерев)出版了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一)冯特的重要贡献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18321920)于1879年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 上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实验引心理 学研究,形成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并培养
也相继重开教育心理学课程。
文革期间,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一度 中断。 文革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机构、研究人
员和研究领域不断扩展。许多专家、学者结
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教 育心理学空前繁荣。
六、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1、对人的学习规律的研究从实验室情景发展 到现实情景; 2、从一般学习规律的研究到学生内在学习过 程的研究,逐渐注重人的本质特性在学习中 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整合和分化过程并行不悖; 4、各派学习理论相互融合,东西方心理学也 相互吸收。
《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建国初期的50年代,主要是学习和介 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1958年一度兴起的“批判心理学资产
阶级方向”的运动,使我国的教育心理
学频临夭折。
1962年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又重新得 到发展,研究范围也有所扩大。 1963年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
论稿内部印行使用,各师范院校教育系
代表性的有巴甫洛夫的联想——反射理
论。
第三,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 中的作用,采用人际关系层次测定的方 法,对个体获得系统的个性特征、人格化 过程的规律性,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 了深入的探讨。 第四,重视教育心理学方法论和具体研 究方法的探讨。
五、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 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 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
4.陈述中国古代思想家与教育家有代表性的
教育心理学观点;
5.分析教育与心理学结合的历史上几种取向 (哲学心理学取向、教育科学取向、心理科学
取向、教学心理取向)的特点及其利弊得失。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教育心理学对象的种种表述
(1)“教育心理学旨在对研究教育者提供有 关人性变化的知识、提供其建立教育理论之 用” (桑代克) (2)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 领域的应用。( П.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1、 关于学方面的研究 第一,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第二,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第三,阐明学习的过程 2、 关于教方面的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述 2、学习理论
3、学习过程
4、影响学习的因素 5、教学与管理
四、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 教育学 社会心理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 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基本含义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是学校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学校
教育教学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3)教育心理学是通过考察教育过 程中主体的行为来研究主体的心理活动。
思考讨论: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
1、研究目的教育化 2、研究情景生态化 3、研究视角多样化
4、研究对象全人化
5、研究方法本土化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测验法
个案研究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 深入访谈法 文件分析法
4.【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7月中译版。
5.【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
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6.张春兴编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
版社,1996年版。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 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 苏霍姆林斯基
实际的课堂问题。
思考题 针对你所感兴趣的教育心理
学课题如何展开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1、揭示了心理学规律,而且也充实了普通 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的理论发 展起重要作用。 3、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 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教学实际意义 1、提高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 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2、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
(1)人性中涵有原始性(兽性)、社会 性与道德性三个层面; (2)强调以爱为教育的中心;情
意)、手(行动)三方面均衡发展。
(4)重视儿童个性发展;
赫尔巴特(Herbart,1776—1841)
(1)人类的心兼具有知、情、意三种功 能;
(2)教育应以道德为先;
(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
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版本种类繁多; 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 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受行为主义 影响,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
科。
(三)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内容日趋集中 学派界限趋于模糊;
心理学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研
究,广泛采用自然实验法,综合性研究的 科学性提高。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苏联教
育心理学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践进行
综合性研究,多采用自然实验法和教师 的经验总结。
60年代以来的变化
第一,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开 展了许多对儿童发展的实验研究,出现 了“教育与年龄心理学”。 第二,发展了自己的学习理论,最具
教育学 思考: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 教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如何教人接受教育
结论:
教育是理论与实践合一的事业;教育 理论指引出方向与目的,教育需求决定其 施教内容。惟在目的与内容之间,必须经 由人(教师)与人(学生)交感互动的教 学过程,始能将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 习行为,从而达成预定的教育目的。现代 的教育心理学,正是以研究此历程为中心 课题的一门学科。
教 育 心 理 学
教材与参考资料
1.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0年版。 3.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4年8月第3版。 4.黄正夫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1年7月
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 教育服务 。
(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 越来越丰富;
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
越来越深入细致; 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
布鲁纳 对教育心理学的总结
第一,主动性研究 第二,反思性研究
第三,合作性研究
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讨论:
假如你是一位中小学教师,你 最关注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哪些问
题(现象)呢?
学习目标
1.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并能对关于教 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几种陈述作出评价; 2.列出与教育心理学邻近的学科,并说出教 育心理学与这些学科的关系; 3.对常见的教育心理学教材的内容选择与编 排体系作出适当的评价;
(3)研究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潘菽《教育心理学》) (4)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 价问题。(D.P.奥苏伯尔) (5)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 应用。(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6)教育心理学是对我们如何教和学有关
的那些思想和行为的研究。 (N.L.盖奇)
(7)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8)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 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美国教育百科全 书》)
四、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十月革命前 :1868年,俄罗斯著名教
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对 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
由此,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
基人”。
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
普杰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
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十月革命后
20世纪30年代以后,理论探索为主 。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苏联教育
一批心理学人才,推动科学心理学的发
展。
(二)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