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合集下载

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它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凯恩斯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总量的变动和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并通过调控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在凯恩斯看来,经济活动中的投资是宏观经济波动的核心驱动力。

他认为投资水平受到利率、预期收益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当投资需求下降时,总需求会减少,可能导致经济的衰退。

为了避免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凯恩斯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主张,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收来刺激需求,从而提高经济活动水平。

此外,凯恩斯也对货币政策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在经济衰退时,货币储备比较充裕时,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可以促进经济复苏。

然而,在经济已经接近充分就业状态时,通过加大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需要及时进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调整。

凯恩斯的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例如,在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凯恩斯主张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成功地刺激了经济复苏。

此外,在二战期间,英国政府也采取了凯恩斯主张的措施,通过增加战争开支,成功地扭转了经济衰退。

然而,凯恩斯的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凯恩斯并没有深入探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问题,他的理论更适用于经济震荡期和衰退时期。

另一方面,凯恩斯主张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需要政府有足够的财政空间,但如果政府财政状况不佳或者已经积累了很高的债务负担,这些政策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

因此,在实施凯恩斯经济学理论时,需要综合考虑国家的具体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还需要注意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寻求更全面、准确的宏观经济政策。

凯恩斯 经济学

凯恩斯 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派之一,它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并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得到广泛应用。

凯恩斯经济学强调政府干预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以解决经济危机和稳定经济增长。

本文将介绍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导致经济产出低于其潜力水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即“泵水”政策,以促进就业和消费。

凯恩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在于总需求的不稳定性。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中的投资和消费都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导致经济波动。

他提出了“动机投资”和“动机消费”的概念,认为当预期收益率下降或者风险增加时,投资和消费都会下降,导致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来稳定总需求,以防止经济波动。

凯恩斯经济学还强调了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影响投资和消费,从而影响总需求。

当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凯恩斯也指出,当利率已经降至接近零的水平时,货币政策的效果会大大降低,此时需要采取更多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

凯恩斯经济学对于财政政策的观点也很重要。

凯恩斯认为,政府应当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

他提出了“公共工程”和“补贴”等政策措施,以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还主张通过减少税收来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

凯恩斯经济学的观点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得到了验证。

当时全球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凯恩斯的观点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许多国家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

这些政策帮助经济走出了大萧条,恢复了经济增长。

凯恩斯经济理论核心观点

凯恩斯经济理论核心观点

凯恩斯经济理论核心观点克雷格·凯恩斯(Keynes)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是围绕因果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进行探讨的。

与当时的“清洁均衡”经济学观点相反,他认为市场可以脱离均衡运行,因此政府有责任对经济进行干预。

克雷格·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有以下几个核心观点:一、消费者支出是经济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凯恩斯指出,消费者支出占经济总收入的主要部分,决定了经济的活动程度。

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它们将减少支出,从而使经济活动减缓,乃至出现萧条。

同时,他指出,政府可以通过改变消费者收入水平来刺激经济,以解决经济问题。

二、货币政策是政府促进经济恢复的重要工具: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促进经济的复苏。

他建议政府努力减少利率的方式,它可以降低贷款成本,促进投资,从而提振市场,大大激发消费者信心,加快经济复苏步伐。

三、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活动:凯恩斯认为,政府支出可以解决失业率过高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均衡条件下,社会投资可以促进经济活动。

他说,由政府投资的项目,如建设公路和桥梁、收支平衡政策等,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大众的生活。

四、失业的原因是消费者支出的消极因素:凯恩斯指出,经济活动的缓慢放缓、低投资和出口的普遍下降是导致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

同时,他认为,政府可以采取政策措施来提高消费者消费水平,通过消费来恢复经济活动,以减轻失业率。

五、要保持稳定的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出口:凯恩斯指出,要实现长期增长,政府应大力发展出口市场。

出口可以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商品和服务,从而增加收入,并支持国民经济发展。

此外,出口对国际和谐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有助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

以上就是克雷格·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的核心观点,他的理论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突破性的贡献,并帮助解决了一些关于经济发展与增长的许多研究难题。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要思想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要思想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思想2007-12-30 16:27凯恩斯理论是当代最流行的垄断资产阶级经济思潮之一,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而形成。

创始人是凯恩斯,主要代表有英国贝弗里奇、哈罗德、罗宾逊和美国的汉森、托宾、萨缪尔森、克莱因等。

他们认为失业和经济危机不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

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之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和灵活偏好与货币量所决定。

认为只要国家采取适当措施,调节经济,增加有效需求,就可以消除危机,解决失业问题。

主张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如实施赤字财政,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率,实行捐税优惠,以刺激私人投资,鼓励剥削阶级奢侈浪费,加紧对外经济扩张等。

对英美等国的经济政策,对现代改良主义的理论和现代庸俗经济学,都有很大影响。

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的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凯恩斯理论的形成,《通论》涉及的理论范畴很多,较为重要的理论有:有效需求原则,消费倾向,流动偏好,资本边际效率或者叫投资引诱,就业与工资,总体分析,乘数原理,赤字的财政政策等等.。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在竞争性私人体制中,“三大心理规律”使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从而导致就业水平总是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

由上可见,凯恩斯的经济纲领或者说政策建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千方百计增加消费以刺激生产,维持较低的失业率;⑵实行通货膨胀,降低利率,以刺激私人投资;⑶以扩大政府支出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他认为,政府即使雇佣劳力在地上挖坑再填上也会增加国民收入,因为付给劳力的钱会有一部分转为初次消费付给生产者,生产者又会将其中的一部分转为二次消费,由此循环往复不止,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赤字的财政政策是积极可取的。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近代最重要的经济理论体系,它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发展而来,也被称作凯恩斯主义。

它发展出了一种全新的、有利于后来发展的经济思想,可以说凯恩斯经济学是如今经济活动的基础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由约翰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而来,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的大萧条问题。

它强调,企业和个人支出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凯恩斯经济学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必须紧密结合,以确保有效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协作是推动良性经济循环的关键。

它认为,政府政策必须协调做出,以便拉动受欢迎的投资,同时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从而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它还建议政府采用更多的弹性政策,比如政府税收减少,投资增加等,以使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

特别是在新兴经济和发展中经济体,凯恩斯经济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了政府和货币官员的制定政策。

凯恩斯经济学建议,政府政策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姿态,以抵抗短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凯恩斯经济学还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以帮助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自凯恩斯经济学发明以来,它已成为当今经济活动的基础理论。

它的核心思想被广泛采纳,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政策的方向。

凯恩斯经济学不仅影响了政府的政策,也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行为。

它的核心思想深入人心,为经济活动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总之,凯恩斯经济学是如今经济活动的基础理论,其中包含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以及良性的经济循环,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凯恩斯经济学给人们提供了关于如何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路径,它既在政府政策上发挥了影响,也对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经济理论,它也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这种理论源自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的著作《社会学与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市场自由派经济学。

它强调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及由市场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以及它们从分布不均衡开始,到市场力量使其到达最优解。

约翰凯恩斯的经济学概念主要基于他在《社会学与经济学》一书中提出的五个基本假设。

第一个是“市场过程的基本特征”,即市场能够自我维护,维持均衡并保持静止。

第二个假设是“有限的家庭资源”,意味着家庭必须以有限的资源配置有限的商品和服务。

第三个假设是“家庭有可能最优地配置资源”,指出家庭可以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最终实现最大利益和幸福。

第四个假设是“良好的市场机制”,它认为市场机制有助于实现社会效率。

最后一个假设是成本最小化,它建议家庭应该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基于凯恩斯理论,凯恩斯主义支持经济自由主义,其主要思想是政府应当减少干预经济活动的中介力量,并鼓励企业自由竞争。

例如,政府不应该直接出资支持特定的企业,贷款,补贴或任何它认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而是应当采取促进市场竞争的措施,以便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

另外,政府应当放宽行政管制,保护个人自由,尊重和保护私有财产。

凯恩斯经济学也支持货币政策,认为一个国家的一般经济状况是由政府控制的货币供应决定的。

由于货币的运行是受政府控制的,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债务再配置,出口和收入等方式来影响经济。

同时,政府也可以采取经济政策来调节物价,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凯恩斯经济学也支持社会福利,认为政府有责任确保每个公民拥有基本的生活资源,以缓解贫困状况。

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可以通过提供补助,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援助,以及社会福利服务等方式来实现。

总的来说,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市场自由派经济学,即政府应当减少干预经济活动的中介力量,并鼓励企业自由竞争。

此外,它还支持货币政策、社会福利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又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一种基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思想的经济学理论。

主张各国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那就是扩大政府支出,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指出,宏观经济趋势限制了个人的特定行为。

自18世纪末以来,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一直基于这样的思想,即增加产量会增加经济产出。

凯恩斯认为,商品总需求的下降是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他指出,平衡总体经济活动的措施可以在宏观水平上平衡供需。

因此,凯恩斯和其他基于凯恩斯理论的经济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而不是微观经济学,后者侧重于个人行为的研究。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水平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中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

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将总需求引向充分就业。

凯恩斯指出,生产和就业状况正在迅速恶化,并指出,正如理论所言,自动调整机制不起作用。

问题是是否存在“需求不足”。

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通论中以前的惯例通常使用的一句话),需求不足是衰退和经济错位的症状,而不是原因,因此,在运作正常的市场中不会发生需求。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在经济体系中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有两点:第一,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而不断变化的价格又导致了供求的平衡。

第二个问题是,系统创建的新财富可以保存起来,以备将来消费,也可以投资于未来的生产,而且还有供求机制决定选择。

存款利率遵循与价格相同的机制,即货币价格。

即使在大萧条的最严重时期,该理论也将经济崩溃解释为缺乏强大的生产刺激措施。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使劳动力价格下降到维持生计的水平,导致价格下降,购买力(就业)恢复。

未付工资的钱可能会转化为投资,也许是在其他行业。

关闭工厂和解雇工人也是必须的。

其他关键政策措施是通过增加税收或削减支出来平衡国家预算。

凯恩斯理论

凯恩斯理论

凯恩斯理论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

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指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观点上。

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指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同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经济学是凯恩斯及其门徒发展而成的一整套经济思想。

它主要分析消费总量和收入总量的因果关系。

认为总收入等于总消费加投资。

如果储蓄的每一增加不被新的投资所抵消,收入就会下降,失业就会上升。

凯恩斯在经济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不充分就业的平衡的可解性。

他认为:消费水平要看个人的消费倾向如何而定,后者是收入的函数。

企业的投资总量多半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或取决于企业主预期资本投资将带来的赢利。

利率与其说是使储蓄供给和投资需求趋于相等的因素,不如说是一个决定于个人希望保有现金储蓄(流动偏好)的程度的独立要素。

因此储蓄和投资并不一定趋于平衡,相反,储蓄水平每每高于投资,结果使失业现象和经济停滞常常存在。

为了防止经济周期萧条阶段出现大量失业,他认为,中央政府应当用赤字财政去刺激开支,创造投资,补充总需求的不足。

这样借助于投资乘数的作用,把收入提高到充分就业水平。

凯恩斯理论认为,消费需求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要素。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界的一种主流思想体系,它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为代表。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当代宏观经济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求决定经济活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经济活动的决定因素是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不足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和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二、政府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干预经济活动,以解决市场失灵和经济波动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总需求,通过减税来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借贷条件等。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通过增加总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三、失业问题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了失业问题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中常常存在着自发性的失业,这是由于需求不足导致企业减少生产和雇佣。

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凯恩斯主张通过扩大总需求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实现充分就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利率和投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利率是影响投资的关键因素。

凯恩斯认为,降低利率可以提高投资水平,因为较低的利率可以减少企业借款成本,从而鼓励更多的投资。

因此,货币政策应该通过调整利率来刺激投资活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五、经济周期和波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经济周期和波动的解释也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

凯恩斯认为,经济波动是由总需求的波动引起的,而非自我调节的市场力量。

因此,政府应该在经济低迷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来刺激需求,以平衡经济波动。

六、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认为,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政府可以实现更加平等和公正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总结起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需求决定经济活动为核心原理,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关注失业问题,通过调节利率和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解决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经济学说精品文档20页

凯恩斯经济学说精品文档20页

2.凯恩斯定律
• 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投资与储蓄是由不 同的人群所进行的,没理由相信二者的数量永远相等 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下,社会 上必然存在多余的生产能力,社会总能生产出与需求 相等的供给量。即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这一说法被 一些西方学者称之为凯恩斯定律。
• 如果公众还拿出过去已经被储蓄起来的钱来购买产品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市场上会出现求过于供的现象 ,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从而产生第二个方面的宏观经 济问题。
二、萨伊定律与凯恩斯定律
1.萨伊定律:对于第一个问题,在凯恩斯以前的正
统的传统学说认为它不会出现,总供给永远在充 分就业的条件下等于总需求。萨伊定律宣称:供 给创造自己的需求。这就意味着二者的总量永远 相等;据说人类永无止境的需求欲望使二者永远 相等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马克思已经在《资本论 》和其他著作中对萨伊的销售论进行了彻底的批 判。
•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所要指出的事实是:当国民收 入为一定值时,消费量的数值取决于平均消费倾 向的数值,而当国民收入的数值越来越高时(即 越来越接近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时),平均消费倾 向的数值越来越低。
四、投资诱导
• 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大小取决于投资的诱导。诱 导越大,投资越大;反之亦然。投资诱导等于资 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的差额。这就是说:投资的 诱导等于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差额。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专业:经济学 姓名:安纪瑜 学号:20193110101
一、概述(生平及著作) 二、凯恩斯的基本经济理论
凯恩斯的生平与著作
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 于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皇家学院学习经济学。 1905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来任该院院士并在该院执教。 1906年通过英国文官考试,进入统治印度的机关; •1913-1914年间,为印度通货与皇家委员会的成员;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在英国财政部工作。战后,他充任该部驻巴黎和会的代表,嗣 后成为英国财政大臣顾问团的的顾问和英格兰银行的董事。 •1944年,他率领英国代表团参加了在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会 议,在创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复兴开发银行两个机构中做出了 贡献。 •1945年,他以英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英美贷款会议,获得巨额 的美国贷款。除了政治方面,凯恩斯也在私有企业从事经营。并获得 巨额财富。他和李嘉图一起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少有的善于经营并获 得成功的经济学者。

凯恩斯经济学说

凯恩斯经济学说

凯恩斯就业理论及启示
• 凯恩斯就业理论以有效需 求原则为核心,认为就业 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总供 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 均衡时的总需求不足,就 会造成社会失业。他主张 在不降低名义工资的情况 下降低实际工资来促进就 业,但前提是扩大总需求。
凯恩斯就业理论及启示
• 凯恩斯认为必须摒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依靠 国家干预,提出需求管理政策,从而达到促进生 产,增加就业的目的。 • 分析: • 凯恩斯就业理论强调宏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是一种总量就业理论,它只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总 就业量的变化,而不分析就业结构,强调增加有 效需求而忽视劳动力供给方面的管理与改善,强 调投资总量而忽视投资的就业效率和结构优化。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全面理解运用。
理论特点:
(一)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 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 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 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消费 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 效率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 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 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有效作用, 纠正这种失调。


直接历史背景 : 1929—19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 的经济大危机。这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的 经济危机,产生凯尔斯经济学说 。 这次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传统西方经 济理论的破产,当时西方经济学的传统 观念是新古典经济学极力推崇的自由放 任主义。

但是面对当时的现实,这一传统观念在 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为了挽救资本主 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统治者首先从行动 上突破了自由放任主义,采取了国家直 接干预经济的措施,祈求以此来摆脱经 济危机。这一政策的实施要求在理论上 加以配合,于是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就产 生了。
理论影响
• (三)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第 二个黄金时期”的出现。根据凯恩斯经济 学说的主张,以保持充分就业作为施政目 标之一,扩大公共事业开支,提供救济和 社会福利。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 会贫困阶层的生活状况,局部地改善了资 本主义固有的弊端,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凯恩斯经济学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之一,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波动,并且强调经济活动的总需求对经济增长和失业率的影响。

以下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观点:1. 总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凯恩斯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总需求,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和净出口。

他强调,很多时候生产者会生产比市场需要的产品更多,因此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支出,保持总需求足够强大。

2. 失业主要是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凯恩斯坚信,经济活动的总需求对失业率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如果总需求不足,那么企业和厂商将不得不抑制生产,降低工人的工资,或者削减员工来适应市场需求,并且这种情况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凯恩斯的政策建议是通过增加总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

3. 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为了提高总需求,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他主张货币当局应该采取低利率政策,这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借贷和消费。

此外,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也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提高支出,例如积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市场需求,这可以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低潮期,政府应该进行积极的财政支出,反过来在经济高涨期需要适度的财政紧缩。

5. 宏观经济政策需要灵活性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主张,在不同经济状况下采用适当的政策措施。

他反对一成不变的经济政策,主张为不同的经济状况和不同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

这要求政府通过监管机构、产业政策、公共投资、税收和支出等多种方式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性。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派之一,其核心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关注宏观经济运行,试图解释经济波动和衰退,并提出了政府应如何干预经济以稳定就业和增长的政策建议。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固有的不稳定性,经济在自由市场条件下可能出现长期失业和低增长。

凯恩斯主义批评古典经济学中的“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观念,认为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需求决定供给,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经济衰退和失业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这种需求不足可能由消费和投资下降引起。

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为了解决经济波动和衰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

具体来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 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应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或降低税收来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

这被称为积极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应采取宽松的姿态,通过降低利率和扩大货币供应来鼓励投资和消费,以刺激经济增长。

3. 就业保障: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采取措施提供就业保障,并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来保护弱势群体。

4. 收入再分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可以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从而刺激整体需求。

三、凯恩斯主义的争议与发展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20世纪中叶取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的问题。

另一方面,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兴起也对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挑战,新古典经济学更加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

尽管如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仍然对经济政策和原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指的是20世纪初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发展起来的认识论经济学。

他提出了一些革命性的概念, 如权利理论、公平性、均衡理论以及博弈论, 核心思想是将只求节约的动物行为逻辑应用于人类行为, 将经济有机地贴合到整个社会的系统中, 更关注于政策和人文因素在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

凯恩斯认为, 消费者每次购买或出售商品, 所带来的收益由消费者本人心中所认为的权力来决定。

他认为, 消费者对价格的感知可以分为持续性(实际价格)和权利(利益)。

每次消费时都会消费者的权利进行权衡。

以满足他最大的需求为主。

凯恩斯认为, 公平性是社会市场的一种较高的水平,而自由市场的发展并不本质上构成一种公平的均衡。

只有当社会满足一定的分配条件才能达到均衡,这个条件就是公平。

凯恩斯在他的著作《重建社会》中提出,有政策干预才能实现公平分配,否则自由市场会导致获利者裹大汉,落后者承受得难。

此外,凯恩斯经济学还提出了博弈论,考虑了经济主体决策行为取决于另一个经济主体行为的情况,从而揭示了经济主体之间是否存在”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经济主体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作出决策,却未必能取得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更加突出了“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凯恩斯经济学是认识论经济学的主流,它强调不同的经济结构的影响和政策的关键作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对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如权利理论、公平性、均衡理论以及博弈论,为经济学研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改进方面,影响深远。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简介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简介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简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指20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经济周期和政府干预在经济中的作用有着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简要介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原理以及其在现代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一、总需求和总供给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经济活动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

凯恩斯认为,经济衰退和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总需求不足,即消费和投资需求下降。

他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方式来刺激总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标。

二、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

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增加公共支出,扩大政府投资,以刺激总需求的增长,促进经济复苏。

而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则应减少支出,收紧财政政策,以避免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发生。

三、货币政策除了财政政策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可以影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行为,进而对总需求产生影响。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以鼓励投资和消费。

反之,在经济过热时期,则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过度投资和通胀。

四、失业问题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失业问题也有一定的见解。

他认为,市场机制无法自动调整失业问题。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刺激投资来扩大就业机会。

凯恩斯主张政府在经济衰退时期实施公共工程项目,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五、国际贸易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国际贸易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期,国际贸易往往受到限制,因为各国对商品的需求下降。

为了刺激国际贸易,凯恩斯主张通过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如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等方式,来促进贸易的发展。

六、争议与现实应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有人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过于依赖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一个经济学派别,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国家干预和政府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

一、凯恩斯主义的起源和背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期迅速崛起。

当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和经济衰退,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恢复经济。

在这种背景下,凯恩斯提出了一种介入经济的方式,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以提振经济增长。

二、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1. 总需求不足论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当个人在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前景时,会减少消费和投资,导致了经济的衰退。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或其他方式来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2. 政府干预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经济,而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

政府干预的目的是调整经济活动,以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3. 就业理论凯恩斯主义对就业的关注也是其重要的理论之一。

凯恩斯认为,失业会导致总需求不足,进而影响整个经济。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工程项目和提供就业机会来解决就业问题,并实现全民就业的目标。

三、凯恩斯主义的实践与争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二战期间和战后的重建时期。

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和采取其他措施,成功地刺激了经济增长,并减轻了失业问题。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面临着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失灵。

此外,凯恩斯主义对于通货膨胀问题的处理也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过多的货币供应和政府的支出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凯恩斯主义对此问题的处理并不完全有效。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课件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课件
局限性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存在局限性。长期过度依赖政府干预可 能导致资源错配、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等问题。此外,凯恩 斯主义无法克服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冲突,这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其长期经济增长潜力。
凯恩斯学说的争议与批判
自由主义反对
许多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批评凯恩斯主义过于强调政府干预,认为这会限制市场 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他们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力量自行调节 经济。
04
1919年:出版《和平的经济后果》,分析 一战后的欧洲经济。
1930年:出版《货币论》两卷,探讨货 币和经济波动问题。
05
06
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主要贡献
提出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即凯恩斯定律。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 问题。
与货币主义学派比较
政策主张
货币主义学派主张单一政策目标,即稳定物价;凯恩斯学派则认为 政策目标应该是多维度的,包括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稳定等。
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应该以稳定物价和金融市场为核心;凯 恩斯学派则认为货币政策应该配合财政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 定。
财政政策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财政政策应该具有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凯恩斯学派 则更强调财政政策的扩张性,以刺激总需求。
求,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凯恩斯学说的货币政策实践
02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等国家采取了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复苏。
凯恩斯学说的货币政策效果
03
在一定条件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13
2.《通论》释义



《通论》作为一本具有高度复杂性、争议性和影响性的 著作,能使具有不同信念的经济学家在其中找到论据以 支持他们对凯恩斯基本观点的解释。《通论》的贡献主 要在于“它能带来各种各样的研究纲领”,这些纲领反 映着人们考察宏观经济的许多可能的方式。 (1)《通论》的含义 凯恩斯曾一再声明他以《通论》作为书名的特殊含义。 《通论》第一章开始的第一句话就对书名进行了解释, 但是它并不能使人民明白无误地了解“通”的确切含义。 1939年,凯恩斯在为该书的法文版所作的《序言》中说: “我把我的理论称为‘通’论,其含义是我主要是把经济 体系的行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即整个经济体系的收 入中未用于现行消费的储蓄数量是,而且必须是正好等 于净新投资数量;这一储蓄等于投资的关系无疑对整个 体系来说必须是适用的,而对个别人则完全不能适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部名震一时的划时代著作把西方经济学 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 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过渡,标志着凯恩 斯学说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这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 起了巨大反响。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 “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 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上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 此后,凯恩斯的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 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他 的理论与建议作为制定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20世纪60年代末以 前,通过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其理论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凯恩斯经济理 论已基本上被西方经济学界看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同义词。所以, 从《通论》出版到60年代中期也称为“凯恩斯时代”。 但是自从《通论》出版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对《通论》一书的基本思 想及其政策主张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凯恩斯主义因为在理论上 缺乏微观基础,不能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保持一致,在实践上无法解 释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即滞胀)的现象,在滞胀面前束手 无策,因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为了挽救凯恩斯主义,80年代形 成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力图提供微观基础,并重新表述凯恩斯主义 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23,24,25凯恩斯经济学说及其发展

23,24,25凯恩斯经济学说及其发展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扩大生产,增 雇工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缩小生产,减 雇工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雇主利润最大, 生产和就业达到均衡状态,总需求为“有 效需求”。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原理的核心
1、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对消费资料的需 求)和投资需求(对生产资料的需求) 共同构成。 2、国民收入和就业量决定于这两个需求。 3、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需求不足+投资 需求不足
2、新剑桥学派。其主要代表为英国 的罗宾逊、N.卡尔多、斯拉法、L. 帕西内蒂等人。理论观点是背离以 A.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 传统理论,因此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 主张:凯恩斯理论+古典学派理论 (李嘉图理论)
两大论战学派的代表人物:
• • • • •
(1903~1983)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唯一著名女经济学家 奖的美国人。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新剑桥学派的代表
三种心理规律的影响两个需求不足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C/△Y:消费/收入): 收入增加时,消费的增加没有收入增加的快,消 费以递减的幅度增加,于是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 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指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 的利润率,它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递减。 3、流动偏好:指人们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 和财富的愿望强度(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 动机) 人们的流动偏好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
• 评价:成为新古典综合派主张的“混合经济”的 思 想渊源。
长期停滞论:
认为,美国经济在长期中具有停滞的 倾向,其原因在于: ①人口增长迟缓; ②新土地的开垦已经完毕; ③公司储蓄的增长; ④资本品的大量存在; ⑤新发明的节约资本的偏向。 20世纪50年代出现“艾森豪威尔停 滞”。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凯恩斯的经济政策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概括起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以有效需求原理为核心的经济理论;另一部分是以国家干预经济为核心的经济政策。

根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资本主义产生经济危机和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以提高有效需求,为此,政府必须放弃对经济一味采取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这种干预和调节的形式主要有两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即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需求不足,应采取扩张性的政策以提高总需求;在经济高涨时期。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需求过度,应采取紧缩性的政策以降低总需求,以此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

由于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状况,因此,他提出的具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扩张性的政策,并且认为医治危机和失业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政策是财政政策。

赤字财政政策凯恩斯不仅在经济理论上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革命,而且在经济政策上也进行了革命,传统经济学的理财思想是节俭是美德,要精打细算。

因此,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是传统经济学的政策原则,政府的经济政策主要是货币金融政策,其主要任务是防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为目标。

凯恩斯与传统经济学反其道而行之。

他对传统的节俭美德抨击道:“故德行愈美,节俭之决心愈强,个人与国家之财政愈坚守正统办法,则当利率相对——相对于资本之边际效率——增加时,所得之减少愈大,这种结果是不可避免的,只会得打罚,不会得到赏。

在凯恩斯看来,消费可以致富,因此节俭并非美德,相反会致贫。

他说,在萧条时期,一方面,不论什么时候你节约了5先令,你就要使一个人失去了一天的工作;另一方面,不论什么时候你购入了商品,你就促进了就业机会。

因此,凯恩斯主张国家应该影响消费倾向,鼓励和支持全社会成员尽量多消费。

他认为,由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收入分配不均的趋向,造成了消费支付不足。

因为穷人的消费倾向高于富人,他们只会把收入的一小部分用于消费,而把大部分储存下来,结果就造成商品的滞销和失业的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3
一、凯恩斯的生平 与著作
John Maynard Key nes (1883~1946) 20世纪上半期英国 著名经济学家。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4
1. 凯恩斯其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 家,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 凯恩斯生于英国的剑桥市。其父亲也是经济学家,其母 亲曾任剑桥市的市长。 他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5年, 凯恩斯毕业后,留校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学习经济 学。1906年,凯恩斯在英国文官考试中名列第二,被派 到财政部印度事务处工作。两年后(1908年)返回剑桥 大学皇家学院任经济学教师,讲授货币学,并专注于印 度通货的研究。1913—1914年被任命为皇家委员会调查 印度通货和财政的委员,其后调任财政部顾问。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本章重点问题
凯恩斯学术思想的发展 凯恩斯《通论》的含义与历史地位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2
本章主要内容
一、凯恩斯的生平与著作 二、学术思想发展概述
时代背景 凯恩斯学术思想的发展
三、《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通论》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通论》释义 《通论》的重要理论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8
二、多利亚王朝的64年(1837—1901年)是大英殖民帝国经济的极盛时 代。从凯恩斯出生到1915年他应召到财政部工作,这32年约占其一生 的一半岁月,都是在英国的“黄金时代”度过的。凯恩斯终身相信资 本主义制度,并且相信只要有“正确的”经济理论和各种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都是可以克服的。他的这种基本态度与其前半生 的时代背景是有密切关系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大英帝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受战争的沉重打击, 英国由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海外许多传统市场被美、日等国夺走, 航运和国际贸易受到极大削弱。此时,帝国瓦解初露端倪,大战前累 积的各种矛盾在大战结束后纷纷暴露出来,并且日益尖锐。 从其学术背景来看,凯恩斯的学生时期,也正是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垄 断英国经济学界的时代,凯恩斯也完全接受了马歇尔的原理,并决定 钻研货币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与当时的经济学者一致谴责通 货膨胀的罪恶;1920年,在英、美的通货膨胀消失后,凯恩斯虽然强 调剧烈的通货紧缩也会产生危害,但他还没有远离当时的主流思想。 在1920—1921年的通货紧缩之后,英国面临着严重的失业。凯恩斯主 张以公共政策作为治疗对策,此时凯恩斯已开始逐渐脱离传统的经济 理论。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14
(2)《通论》 (2)《通论》的理论框架
《通论》全书共6篇24章。第一篇“引论”,共3章,批评 李嘉图及其以后的经典学派的经济学家的两个“前提”: 即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物;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的 效用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凯恩斯认为,这两个假 定只适用于一种特例,不适用于通常情形。进而,本篇又 分析了“有效需求原则”,即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相 交时的数值,就业量就决定于这个相交点。第二篇“定义 与观念”,共4章,主要阐述预期、所得、储蓄及投资的定 义、使用者成本等问题。第三篇“消费倾向”,共3章, 分析了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边际消费倾向与 乘数的关系。第四篇“投资引诱”,共8章,分析了资本边 际效率、长期预期状态、灵活偏好与利率、资本性质、利 息与货币工资的特征。第五篇“货币工资与物价”,共3 章,分析货币工资的变动、就业函数、物价等。第六篇 “通论引起的几篇短论”,共3章,分析了商业循环,论 述了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足说。 最后是结语,论述了《通论》可能引起的社会哲学。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13
2.《通论》释义 通论》
《通论》作为一本具有高度复杂性、争议性和影响性的 著作,能使具有不同信念的经济学家在其中找到论据以 支持他们对凯恩斯基本观点的解释。《通论》的贡献主 要在于“它能带来各种各样的研究纲领”,这些纲领反 映着人们考察宏观经济的许多可能的方式。 (1)《通论》 (1)《通论》的含义 凯恩斯曾一再声明他以《通论》作为书名的特殊含义。 《通论》第一章开始的第一句话就对书名进行了解释, 但是它并不能使人民明白无误地了解“通”的确切含义。 1939年,凯恩斯在为该书的法文版所作的《序言》中说: “我把我的理论称为‘通’论,其含义是我主要是把经济 体系的行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即整个经济体系的收 入中未用于现行消费的储蓄数量是,而且必须是正好等 于净新投资数量;这一储蓄等于投资的关系无疑对整个 体系来说必须是适用的,而对个别人则完全不能适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部名震一时的划时代著作把西方经济学 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 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过渡,标志着凯恩 斯学说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这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 起了巨大反响。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 “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 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上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 此后,凯恩斯的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 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他 的理论与建议作为制定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20世纪60年代末以 前,通过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其理论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凯恩斯经济理 论已基本上被西方经济学界看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同义词。所以, 从《通论》出版到60年代中期也称为“凯恩斯时代”。 但是自从《通论》出版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对《通论》一书的基本思 想及其政策主张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凯恩斯主义因为在理论上 缺乏微观基础,不能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保持一致,在实践上无法解 释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即滞胀)的现象,在滞胀面前束手 无策,因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为了挽救凯恩斯主义,80年代形 成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力图提供微观基础,并重新表述凯恩斯主义 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5
1. 凯恩斯其人(续) 凯恩斯其人(
一战爆发后,1915年凯恩斯被召回财政部工作。1919年, 他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后因意见 不被采纳而辞去职务回到剑桥。 他先后出版了几部名著,如《概率论》(1921)、《货 币改革论》(1923)。在《货币改革论》中,凯恩斯针 对当时英国经济萧条的情况,提出:(1)应容许温和的 通货膨胀,用适度的扩张货币政策去解救衰退;(2)主 张采取管理本位的货币制度,坚决反对英国朝野提出的 恢复金本位的政策。 此外,凯恩斯还担任权威刊物《经济学杂志》及其他刊 物的主编,从事证券投资活动,获利数十万英镑,并兼 任不少公司的顾问或董事,开办艺术剧院,还担任过皇 家学院的总务长。同时,他还参加一些自由党的党派活 动,被聘任为政府一些有关经济的会议的委员或顾问。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9
2.凯恩斯学术思想的发展 2.凯恩斯学术思想的发展
凯恩斯不崇拜个人,更不崇拜传统的教条,他敢于坚持自己的独立见 解,一旦发现客观新情况便能很快地放弃旧观点,提出新观点。但他 是典型的爱国主义者,一切从英国的利益出发,这就使凯恩斯的建议 和学说存在着某种片面性。 《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使36岁的凯恩斯一举成名。在巴黎和会上, 凯恩斯从货币经济理论出发,坚决反对迫使德国支付过多的战争赔款, 认为恢复整个欧洲经济才是当务之急。为此,凯恩斯不惜违背协约国 四巨头之一的英国首相路易·乔治的意旨,愤然辞去财政部首席代表 的职位返回剑桥大学,并发表了《和约的经济后果》这一著作。这一 惊人之举不在于理论上有什么创新之处,而在于他坚持自己观点的勇 敢行径。《和约的经济后果》还有一个特点,即它是从社会和经济的 整体来探讨问题的,表现了凯恩斯注重整体分析的特点。 在凯恩斯的几部名著中,《概率论》虽与纯经济理论无直接关系,但 也应稍加提及。一个以热心公共事业活动而出名的人,从事概率这样 精密的数学课题的研究,并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表明了他具有 多方面才能。此外,凯恩斯在研究数学时往往和哲学联系起来一起考 虑,因此,他否定频率理论,认为概率是一种逻辑关系,一般不能用 数字来计量,它只能通过经验知识和直觉感受所组成的信念的强度去 理解。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11
三、《 三、《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 和货币通论》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 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36年出版,对当代经济理论 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具有重大影 响。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12
1.《通论》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通论》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6
1. 凯恩斯其人(续) 凯恩斯其人(
1930年,凯恩斯担任英国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目睹 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前所未有的世界性大危机。 为了寻找大危机的根源及应对之策,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 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简称《通论》)。这本书为凯恩斯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奠定了他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 成为国际知名人物的凯恩斯,不仅在学术方面,而且在公 共事业方面积极投身于各种活动。1941年,他又出任英格 兰银行董事,1942年被英皇赐封为“勋爵”。1944年,他 率领英国代表团出席布雷顿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布雷顿森 林会议),筹划组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银行等, 并担任这两个国际银行金融组织的董事。他还代表英国同 美国进行财政援助谈判。为此,他频繁往返于英美之间, 最后因操劳过度,心脏病突发而去世。
第二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10
从《概率论》1921年出版到1936年,这15年是凯恩斯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的 黄金时期。在此时期,他出版了具有代表性的三部名著:《货币改革论》 (1923)、《货币论》(1930)和《通论》(1936)。 虽然《通论》是凯恩斯的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著作,但他在《货币改革论》 和《货币论》这两部著作中,偶尔也能看到《通论》的影子。 《货币改革论》和《货币论》是凯恩斯货币调节学说的姊妹篇,都是研究 后期剑桥学派货币金融学说的重要著作。《货币改革论》是对20世纪20年 代初期大争论的总结,《货币论》是对20年代中期和晚期大争论的总结。 在《货币改革论》序言中他简要提到了“储蓄—投资”关联问题,而在 《货币论》中则较深入地分析了储蓄和投资两者之间的均衡和矛盾,构成 “新”型货币调节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原属单一的利率范畴,在 《货币论》中则分解成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同样,利润这一概念,在 《货币论》中也分解成企业家正常报酬和意外利得。 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发展过程来看,《货币论》是深入研究其从后期剑桥 学派转变为《通论》“新经济学”发展过程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该书中, 凯恩斯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如书中有关人们保有货币的动机的分析,后来 在《通论》中发展成著名的保有货币的三类动机(即交换动机、预防动机 和投机动机);公众以某种流动形式保存资产的相对偏好,即后来的所谓 灵活偏好;新资本的预期收益即后来的所谓资本边际收益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