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本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
3、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
4、感受作者遗失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态度。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的写景特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课题安排】一课时【教学要点】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法;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一、导语:说到西湖,大家一定会信手拈来很多诗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抢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别为《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再欣赏冬天的西湖。
二、朗读,整体感知自由诵读,找出难读的字,疏通文意。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 砀(dàng) 铺毡(zhān)喃喃(nán) 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师配乐朗读。
生模仿,自选对手,PK朗读。
生点评后在齐读。
三、景物欣赏1、既然是“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怎样的雪景?(找出文中语言并赏析)-- “雾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
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
2、(多媒体显示两幅图)哪一幅更像张岱看到的西湖雪景?(一个素雅,一个浓墨重彩)(从直观视觉上感觉白描)引出白描(多媒体显示《天净沙.秋思》的插图即白描释义)。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共105页)
第二单元 写作 观点要明确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第四单元 写作 学习缩写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第五单元 写作 论证要合理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
第 1 页 共 105 页
1 沁园春·雪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 以其博大恢弘、 奇恣纵肆的激情, 成为当代诗坛一曲
明确:动词:封、飘、舞、驰。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 具体可感, 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
第 4 页 共 105 页
(2) 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 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 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
(1) 字音
嘶.哑.(s īy ǎ) 温柔.(r óu) 喉.咙.(h óu l óng)
汹.涌.(xi ōng y ǒng) (2) 词义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第 6 页 共 105 页
(1) 作者简介
艾青 (1910 — 1996) ,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 笔名莪加、 克阿等。 浙江金华人。 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 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 《大堰河——我的 保姆》。
江山 / 如此多娇,引 / 无数英雄 / 竞折腰。 惜 / 秦皇汉武,略输 / 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 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 / 射大雕。 俱往矣,数 / 风流人物,还看 / 今朝。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
课题: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编)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中的主旨和要点,提取并运用文章信息,完成相关的语言运用任务。
2.能够分析文言文中的文体特点,熟练运用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3.能够运用正确的修辞手法,写出优美、准确、生动的文章。
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部编版内容。
2.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实践、练习。
3.教学重点:解读文言文、运用修辞手法。
4.教学难点: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运用修辞手法写作。
三、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1)教师自我介绍。
(2)向学生介绍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2.文言文阅读理解(1)教师先导入文言文的背景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语法。
(2)教师给学生发放文言文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3)学生独立回答问题,并将答案讲解给全班学生听。
(4)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3.文言文语法练习(1)教师给学生布置文言文语法练习题,并解释相关的文法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互相交流讨论答案。
(3)教师逐一点评学生的答案,并给出正确答案。
4.修辞手法运用(1)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方法。
(2)学生阅读给定的文章,并找出其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学生分组讨论并互相分享自己找到的句子。
(4)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写作练习(1)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写作任务,要求用所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文章。
(2)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并在小组间进行互相修改和讨论。
(3)学生将自己的文章朗读给全班学生听,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点评。
四、教学资源:1.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部编版。
2.辅助教学材料:文言文阅读材料、文言文语法练习题、修辞手法案例。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习的知识。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准确地解读古代文学作品。
3.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修辞手法,写出优美、准确、生动的文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二、师生问答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
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3、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4、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
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第二课时一、师生问答: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
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内容,包括课文、题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方式: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课堂互动、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结合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研究动力。
3.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脑等,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1. 课文研究:通过精读和泛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包括文字表达、情感描写、人物塑造等方面。
2. 题练:设计不同类型的题,涵盖课文的语法、词汇、理解等方面,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3. 写作训练:提供多种写作题材,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评分等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2. 利用学生的互评和自评,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和互相帮助,提高研究效果。
3. 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参与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
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解读和讲解。
2.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辅助教具:准备相关的辅助教具,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以上是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的大致框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感情,正确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雪景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
2.授课过程:(1)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2)课文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熟悉诗歌内容。
然后重点讲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
(3)深入分析:通过小组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
(4)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作文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互动环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
5.布置作业:布置适当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诵读、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听写、翻译、赏析等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加强阅读和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靥逑至苏庑┨氐恪?nbsp;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参考笔记扫除语音障碍。
2.让两个学生大声朗读两段课文。
读完后,让其他同学指出错误的单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
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拔。
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第一课:汉字——历史的记忆
教学目标:
- 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了解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学生了解《说文解字》的作者、历史背景,并认识该书的重要性;
- 学生能正确识认并书写8个生僻字。
教学重点:
- 汉字的演变规律;
- 《说文解字》的作者、历史背景,以及该书的重要性;
- 8个生僻字的识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
- 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识写生僻字的意义。
教学方法:
- 教师介绍法;
- 合作研究法;
- 视觉教学法;
-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1. 教师以图像形式,介绍汉字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2. 教师讲解《说文解字》的作者、历史背景,并引导学生认识该书的重要性;
3. 学生合作研究,识别8个生僻字,并在小组内讨论其意义;
4. 整合讨论结果,教师解读生僻字的字意,并示范书写;
5. 学生跟读教师,练书写生僻字;
6. 学生在不看字帖的情况下,尝试写出所学生僻字。
总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汉字的发展历程、演变规律和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说文解字》的作者、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学生通过
合作学习,识别和讨论8个生僻字,并掌握其正确书写和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本质和文化价值。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1、沁园春雪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本文体裁词。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四、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
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第一章:《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雪》;掌握生字词及其含义;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品味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伟大抱负和壮志豪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诗词的背诵、生字词的掌握、背景知识的了解。
2. 难点:诗词意境的感悟、朗读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人毛泽东,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查找生字词,了解诗词背景。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4. 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5. 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背诵和朗读。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雪》。
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雪》的鉴赏文章。
第二章:《出师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掌握生字词及其含义;了解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勇敢,培养尊敬英雄、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诗词的背诵、生字词的掌握、历史背景的了解。
2. 难点:文言文的断句、朗读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文言文,查找生字词,了解历史背景。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
4. 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5. 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言文的背诵和朗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一: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及重点:一、理解、积累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投影仪,小黑板,录音带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本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诗词的鉴赏与理解。
名著选段的深入分析与欣赏。
写作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难点: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分析与情感体会。
名著选段中复杂人物关系的梳理与理解。
写作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让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对新课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为学生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新课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或引导其他学生回答。
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巩固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评价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课堂总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拓展。
布置相关作业,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第一章:《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雪》;掌握生字词及其含义;了解诗的背景,理解诗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毛泽东及其作品《沁园春•雪》。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4. 分析诗的意境: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诗中的雪景美,体会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5. 分析诗的韵律特点:讲解诗的平仄、押韵等韵律特点。
6. 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的意境和韵律特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雪》;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雪》的作文。
第二章:《出师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掌握生字词及其含义;了解历史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分析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
2. 难点:理解历史背景,体会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诸葛亮及其作品《出师表》。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4.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五个部分,理解每个部分的主旨。
5. 欣赏名句:讲解文章中的名句,体会语言风格。
6. 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人教版优秀5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人教版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5篇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人教版,欢迎查阅与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创意说明:语文课须重视朗读,诗歌更应在朗读中领悟。
这个教案以读带讲,以讲带析。
学生朗读,教师指点,气氛越来越醇浓,使读者神思飞越,沉浸在神话般的意境之中。
朗读,还可以在读中驰骋想象,创造出美妙的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二、明确目标:诗歌,是诗也是歌。
诗歌的朗读,如同吟唱歌曲,尤须细心揣摩。
今天,我们要在训练读的基础上,学习这首诗。
三、诵读:一读,要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难字略)二读,要读准节奏,注意轻重、快慢。
三读,读出意象,即画面。
a.农家丰收图;b.霜晨归渔图;c.少女思恋图。
四读,注意诗歌所创设的氛围,读出感情。
a.松弛,闲静;b.宁静、悠远;c.清静、柔美。
全诗应读出清柔、舒缓的感觉。
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见解,这种朗读是一种个性化朗读。
以“_____________用(写)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自己感受较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
以下可供参考:1.“栖息在农家”“游戏在渔船上”“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栖息”“游戏”“梦寐”三个词用得美:栖息:用拟人的手法,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游戏:虚实相生,在作者眼里,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闲适。
梦寐:少女朦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梦中回忆。
2.“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拟人手法,写丰收之景,下文“肥硕”亦写丰收之景。
3.“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既写丰收,又写景,一箭双雕。
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体现清远的境界。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
对于九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研究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内外文言文的能力。
掌握语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九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自然之音、二砥砺思想、三游目骋怀、四青春年少、五理想念、六人物百态,第一单元是研究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第二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议论的中心;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联系时代谈感受;第四单元是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第五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分析材料,把握论据,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第六单元是阅读古白话小说,把握情节和结构,揣摩小说的语言。
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
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研究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
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第三,对学术现状的分析这学期,我在九年级班当语文老师。
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不容乐观。
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高,独立探究和合作能力也不好。
大多数学生过去都是善于接受的研究者。
所以九年级语文教学之路任重道远。
根据这学期的情况人教版(人教版)最新版是九年级语文(全卷)上册教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教案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吟诵、品味诗歌。
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
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
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 诗两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音响六、课时安排 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投影: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每一份教案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出师表》【教学目的】1、了解奏表的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这点。
2、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3、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这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师范读课文并正音三、朗读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
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然后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四、讲解文章第1~5段1、齐读第1段。
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⑴疏通字句。
⑵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讲解: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基本词汇、短语和句型。
理解并背诵课本中的经典诗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经典诗文的诵读与鉴赏。
文学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写作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教学难点对古文诗词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相关背景介绍、趣味小故事或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与学生分享相关文化常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详细解读课本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语言基础。
分析经典诗文的结构、意境和风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鉴赏。
讲解文学名著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塑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课文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师适时引导,确保讨论的有序进行和目标的达成。
4. 实践活动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写作训练、戏剧表演、文化体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应用能力。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展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5.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和巩固。
布置课后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沁园春雪第1课时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听录音朗诵诗词2.指名朗读课文3、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本文体裁词。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
三、全班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四、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6、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再次通过朗读加深对诗词的理解:1.让学生自由朗诵2.小组之间诵读,竞读3.全班齐颂六、布置作业。
1、沁园春雪第2课时一、全班学生齐声诵读全词(注意读出作者的情感)二、让学生来谈一谈对本词的理解(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教师从旁点评,以肯定和鼓励学生为主)三、请一位学生来朗诵全词四、研读全词,主抓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
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五、堂上作业。
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
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
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力求每一个都能在课堂上把词背下来。
2、雨说第3课时——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教学目标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而诗人郑愁予的雨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1作家简介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2.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3.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4.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5.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6、齐读第1-5节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三、小结本节内容。
2.雨说 (第4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上一课的内容,过渡到本节。
二、研读课文: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
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
(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3、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
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4、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6、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7、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8、讲解诗歌的寓意: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三、本课总结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
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
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
四、作业:1、熟读并朗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
3、星星变奏曲第5课时教学目标: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重点难点:暗喻句子的含义教学过程一、题解与导入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
(放录音带)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四、问题研究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
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
(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五、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练习二: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这是将“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形成类比联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与缀满繁星的景象类比,使人意会到令人向往的诗一般的生活境界。
3、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4、外国诗两首第6课时蝈蝈与蛐蛐济慈教学目标: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创作的十四行诗《蛔蝈与蛐蛐》(板书)。
二、教读新课。
1、指名朗读这首诗。
正音。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